北京大学普通化学第五章
《普通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General Chemistry B)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特别是农林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以下知识:1.分散系2.化学热力学基础3.化学平衡原理4.化学反应速率5.酸碱反应6.沉淀-溶解反应7.氧化还原反应8.配位化合物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物质化学变化的各种规律、物质的重要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为此结合化学变化的能量关系、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来加深对物质变化规律、各类平衡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为有关后继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打好必要的化学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基本化学原理为主。
先从能量变化角度来介绍化学热力学知识,继而从一般的化学动力学知识和平衡原理开始,讲授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然后将这些原理、规律和基础知识应用于各类平衡之中加以深化。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在农业生产上遇到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分散系1、了解液体的蒸发过程、理解蒸气压的产生及影响因素2、掌握溶液中物质的组成量度3、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二)化学热力学基础1、了解内能、焓等状态函数的概念2、了解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与变化的途径无关3、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热化学中的应用4、理解从物质的运动观点来了解熵函数的物理意义5、掌握利用自由能状态函数来研究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三)化学平衡原理1、掌握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应用标准自由能变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利用自由能函数来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理解(四)化学反应速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概念。
高中普通化学(第四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并进行多次教学试验的基础上,修订了第三版,主要的原则是:(1)从中学化学的实际出发,以工科《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稿)为依据。
(2)保持《普通化学》第三版的两条主线。
无机部分按金属元素化学和非金属元素化学编写,有机部分改写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各章正文中编写有联系工科实际的专题,如能源、大气污染、水污染、金属腐蚀、金属的表面处理与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等。
(3)保证重点,削枝强干,以利教学。
各章内容提要和学习要求、正文、小结及习题等均以主要要求为中心,进行了调整、删简或充实。
(4)贯彻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5)配合正文,精选选读材料,涉及到这些内容的复习思考题、习题等仍用*号标出,书末增加了一些主要的参考文献和《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不低于70 学时)》,以利在保证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此外,还注意数据、图表和知识的更新,适当介绍一些我国的有关实际,并重视教学法的改进。
本书是在工科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不少兄弟院校和我校的教学经验编写的。
本版修订初稿、二稿分别于1991 年、1992 年夏完成,先后三次在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化工机械、检测、制冷等专业试用。
本版二稿经北京理工大学刘天和教授、东北工学院乐秀毓教授精心审阅,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审稿后,根据审稿意见,作了修改。
在此一并谨致谢意。
本书第四版共分八章,其中绪言及第一、二章由李明馨编写,第七章由王明华编写,第六章由宋宗篪编写,第四章由张瑜、王明华编写,第五章由周庭午编写,第三章由周永秋编写,第八章由朱远黛编写。
全书由李明馨、王明华、宋宗篪负责修改、统稿。
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希读者批评指正。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1994 年月《普通化学》(1981 年修订本)出版后,已有多年。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数学科学学院
/
一年级秋季学期
数学分析(I)(必)5.0
数学分析(I)习题(必)0.0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密码学(限)3.0
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2.0
统计计算(限)3.0
应用回归分析(限)3.0
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3.0
非参数统计(限)3.0
风险理论(限)3.0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3.0
四年级春季学期
毕业论文(1)(必)6.0
毕业论文(2)(必)6.0
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6.0
随机过程论(限)3.0
线性代数群(限)3.0
应用偏微分方程(限)3.0
低维流形II(限)3.0
偏微分方程选讲(限)3.0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是为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唯一的一门化学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大学层次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同时传授给学生以化学的观点、化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未来工程实际中以化学观点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4学时)普通化学理论课:32学时(30学时理论课,2学时考试)(一)气体和稀溶液2学时1.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掌握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
3.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4学时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的概念。
2.了解系统、环境、状态、状态函数、热和功等热力学常用术语,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
3.了解焓、焓变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 H m )和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
4.了解自发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熵变和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的意义。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了解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能够用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和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学时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合反应、反应速率方程式、速率系数、反应级数等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
3.了解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熟悉反应速率理论,会用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能够进行平衡组成的简单计算。
5.熟悉反应商判据和Le Chaterlier原理,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四)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5学时1.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普通化学课件 北大 卞江教授 第一章
Jiang Bian
8. 如何学好普通化学?(1)
z 气体、液体、溶液 z 化学热力学初步 z 化学动力学初步 z 化学平衡、酸碱平衡和
沉淀溶解平衡
z 氧化还原和电化学 z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 z 分子结构和固体结构 z 配位化合物 z 元素导论
z 地球:我们的家园
Introduction, General Chemistry, CCME, Peking University. 2006
Jiang Bian
Introduction, General Chemistry, CCME, Peking University. 2006
Jiang Bian
碳60:最美丽的分子 (1985)
Jiang Bian
4. 化学王国的版图
z 五个基础分支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
z 新的生长点
材料化学 生物化学 计算化学 环境化学 能源化学
Introduction, General Chemistry, CCME, Peking University. 2006
Jiang Bian
7. 如何在大学获得成功?(4)
成长的阶梯
虚怀若谷
挑战权威
毕业生
主动理解
被动接受
大学新生
Introduction, General Chemistry, CCME, Peking University. 2006
Jiang Bian
8. 如何学好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的内容 学习兴趣 学习的毅力 一点哲学 开拓视野
如何在大学获得成功
化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化学简史
第一时期: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
主要是在偶然发现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 期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 萌芽时期。
火的发现 陶器的制作 金属的冶炼 染色、酿造 造纸、火药等
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 四元素说(火、水、土、空气) 三要素说(硫、汞、盐)
第三时期:燃素化学、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
化学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重大飞跃,真正被确立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
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波义耳
(Boyle 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627-1691) 体积和压力的关系—波义耳定律 第一个发明指示剂 首次定义酸碱 研究空气性质、磷光现象…
•一点哲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篇》下第三章 “模型(理论)是让人用的,不是让人信奉的。” --H. Thiel, 《经济
学原理》
•开拓视野 “那些只懂化学的人甚至没有真正理解化学。” (He who
understands nothing but chemistry doesn’t even understand chemistry.) --G. C. Lichtenberg
• 科学方法论
1)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3)科学探索中多种方法论的综合应用 科学哲学: 卡尔·波普尔(1902-1986)代表作:《科学发现的逻辑》、《猜 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 托马斯·库恩(1922-1996)代表作:《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 命的结构》
普罗斯提出了定比定律 法国费歇列出了第一个酸碱当量表 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英国的道尔顿提出倍比定律 英国的戴维首次用电解熔盐的方法取得了金属钾和钠 法国的盖吕萨克提出气体反应体积定律 意大利的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德国的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制出尿素 英国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 英国弗兰克兰提出原子价的初步概念 德国凯库勒指出碳是四价 分子说得到世界公认 俄国的布特列洛夫提出并论述了化学结构学 挪威的古德贝格和瓦格发展和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 瑞典的诺尔贝制成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炸药 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荷兰的范特甫和法国的勒贝尔各自提出碳原子的正四面体理论 提出了勒沙特利原理 瑞典的阿仑尼乌斯提出了电离学说 瑞士的维尔纳提出了络合物的配位理论 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提出催化剂概念 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 丹麦的玻尔根据量子理论提出原子结构模型
北京大学《普通化学》教学资料:第五次习题
精选课件ppt
11
举例:汞的反应
[ Hg(CN)4]2-+Hg
[ HgCl4 ]2 - +Hg
[ HgI4 ]2 - +Hg
浓HCl I-
KCN
通常情况下, 升汞与汞反应,
( 升汞)HgCl2 + Hg = Hg2Cl2 ( 甘汞)
容易生成甘汞。 但在这些试剂
NH3 HgNH2 Cl(s,白)+Hg
S2 -
OH-
的存在下,平
衡左移。
HgS(s,黑)+Hg
HgO(s,黄or红)+Hg
精选课件ppt
12
精选课件ppt
13
根据硫化物在酸中的溶解情况,将其分为四类。
(1)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的硫化物。此类硫化物的Ksp >10^-24,与稀盐酸反应即可
有效地降低S2-浓度而使之溶解。例如:
ZnS + 2H+ ─→ Zn2+ + H2S↑
第五次习题
s区,p区,ds区和f区元素
精选课件ppt
1
主族元素:最后一个电子排布在最外层,最
外层
副族元素:最后电一子个总电数子等基于本该上元都素排的布族在数。
倒
对
数第二层,其最高能级组中的
角
电
线
子总数等于该元素的族数。
法
则
f 区元素包括内 过渡元素,电子 构型为 (n-2)f1-14 (n-1)d0-2ns2
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的S2-被氧化为S,S2-浓度大为降低而导致硫化物的溶
解。例如:
3CuS + 8HN03 ─→ 3Cu(NO3)2 + 3S↓+ 2NO↑ + 4H2O
普通化学课件 北大 卞江教授 第四章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化学动力学的三位先驱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范特霍夫Jacobus Henricus 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 1853-1932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Jiang Bian李远哲(1936-华裔美国化学家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Jiang Ahmed H. Zewail 埃及裔美国化学家Caltech, USA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Jiang 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瞬时速率定义为平均速率的极值:若推广至一般情况:aA + bB →cC反应速率的定义:若反应分子一步(碰撞)直接转化为产物,则此方程即为质量作用定律。
上式中,a 为A 的反应级数,b 为B 的反应级数,为反应的总级数,k 为速率常数。
可以从基元反应出发写出反应速率的表达式。
、n要通过实验测定。
m、n分别为反应级数。
,n ≠b,则该反应必为非基元反应。
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分别把上述实验结果代入进去,得到:n = 2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一级反应的半衰期。
的定义:反应物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符号作图,得一直线,其中直线的斜率为: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写出积分反应速率方程:) = 0.480 mg/100 cm 3和(A) = 0.222 mg/100 应当在下午2点42分之前注射第二针。
高能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中子,中子与反应生成。
t 1/2= 5730 a -14断代法: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指前因子(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普通化学/ 第三章(2006)为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即浓度。
为分子半径。
2A →B ,若假设两个反应分子碰撞是一个基元反应,即: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为:同时,因为:把它带入上式,得到:24A RT d N M π=我们立刻发现它们是相似的,其中指前系数要。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五章课件 物质结构基础
光具有动量和波长,也就是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揭示了光被人们忽略的另一面,反之, 粒子是否也具有被忽视的另一面,即波动性质呢?
1924年,德· 布罗意(de · Broglie)提出微观粒子也 具有波的性质,并假设:
= h / mv
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y z
+
y
x
+
+
x
s轨道投影
-
-
x
pz轨道投影
dxy轨道投影
12
图5.5 原子轨道形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磁量子数 m 的物理意义:
m 的取值: m = 0,1,2,· l, 共可取2l + 1个值 · · 确定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 除s轨道外,都是各向异性的
一个轨道中的电子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自旋方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4
注:由于上述参数的取值是非连续的,故被称为量子数。 当n、l 和 m 的值确定时,波函数(原子轨道)便可确定。加 上自旋量子数即可以确定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 由 波函数的单值性可知,在一个原子中,电子的某种运动状态 是唯一的,即不能有两个波函数具有相同的量子数。
R(r)
1 2 3 e r / a0 a0
Y(θ, φ)
1 4 1 4 3 cos 4 3 sin cos 4 3 sin sin 4
16
2,0,0
2,1,0
2s
2pz
1 r ( 2 ) e r / 2 a0 3 8a0 a0
2,1,±1
普通化学大学化学第五章
2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对于电子波,薛定谔给出一个波动方程:
x 2 ψ 2 y2 ψ 2 z2 ψ 28 π h2 2m(E V )ψ 0
其中, 为波动函数,是空间坐标x、y、z 的函数。
E 为核外电子总能量,V 为核外电子的势能,h 为普 朗克常数,m 为电子的质量。
因为波函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出现在原子周围某位置的概率有 关, 所以又形象的称为“原子轨道”。
镧系和锕系元素 价电子构型 ns电子+(n-2)f电子。
(3)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
原子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时,首先失去最外层的 电子,其先后顺序一般为 np,ns,(n-1)d,(n-2)f, 例如, Mn2+的外层电子构型是 3s23p63d5
不是3s23p63d34s2或3d34s2,也不能只写成3d5。又 如,
υ =106m.s-1 按德布罗意关系此电子 λ此=λ0值.7与27x-n射m线的相同。 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 德布罗意波的存在。
(3)统计性。电子的波性是大量 电子(或少量电子的大量) 行为的统计结果。
所以:物质波是统计波。
电子衍射实验示意图
定向电子射线
晶片光栅
底片
衍射图象
物理学的研究表明,电子(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不符合 牛顿定律,而应该用量子力学来描述,量子力学与牛顿力学的 最显著区别在于,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级别的能级上,当粒子从 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粒子能量的改变是跳跃式的, 不是连续的。
l =0 时,E1S<E2S<E3S等。 l =1 时,E2P<E3P<E4P , …… 主量子数 n 相同时,随着角量子数l值的增大,轨 道能量也升高。例如,n=2, E2S<E2P;
n=3, E3S<E3P<E3d 一般形式 Ens<Enp<End<Enf 。 当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都不同时,有时出现能级交 错现象。例如,在某些元素中
普通化学第五章优秀课件
二十世纪初,人们就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 象性:波动性—λ、v;粒子性—E、p。
E hv p h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依认为,既然 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微观的实物粒子如质子、电 子等也可以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也可以表示为:
λ h h ——德布罗依公式
pபைடு நூலகம்m
m—电子质量 h—普朗克常数
p—电子动量 —电子速度 根据这一公式,可以算出电子的波长:
9 .1 6 1 .6 0 2 6 3 1 k 1 g 0 1 3 4 0 J 6m ss-1 7 .3 1 0 1 0 0 .7 3 n m
这相当于x射线的波长范围。1927年,美国科 学家Davison等人,进行电子衍射实验(electron diffraction),得到的衍射图与x射线的衍射图完 全一致,证明了德布罗依的预言。后来,又陆续 证明了质子、中子、原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 二象性。
因为
2.1791018
E
n2
所以谱线频率
E E2 E1
hh
h 1(2.1n 7 2 2 1 9 0 18 2.1n 7 1 21 9 0 18 )
2.1791018 1 1 6.6261034 ( n22 n12 )
3.29
1015
(
1 n12
1 n22
)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产生的 原因和规律性。他的理论关键在于引入了量子 化的概念,认为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定态的,不 连续的,所以电子跃迁发射出的原子光谱也是 线状的,不连续的。这条基本思想在现代结构 理论中被保留下来。
§5-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Spectrum of hydrogen and Bohr’s theory)
生物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1B15 )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102节,周学时3,学分5分,开课学期第1、2学期。
1、课程类别: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是立足于新的一门课程体系基础之上,对原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它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理论、元素化学、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法及有关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掌握重要的化学分析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了解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方法(光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需要运用化学概念和方法去解决生物学问题。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将化学基础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应用分析化学的手段去研究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与生命的关系。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分析化学》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并以实验教学与操作和多媒体模拟实验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成绩考核的主要方式为笔试,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总成绩6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25%,平时考核成绩占15%。
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5章 北大 有机化学 课件
HBr CH3CH CH2 HBr
过氧化合物
CH3 CH3
CH CH3
马式加成
Br CH CH2Br 反马式加成 H
机理:
光照
R O O
R
2RO ROH + Br CH3CH CH3CH Br CH2Br CH2
RO + HBr CH3CH CH2 + Br
CH3CH
CH2Br + HBr
CH3CH2CH2Br + Br
CH3 H CH3
C
C
H H
CH3 + (BH3)2
H C C H H H B
C
C B
H H
H2O2 OH
-
CH3H H C C H H OH
H H
立体选择性: 顺式加成 区域选择性: 负氢加到烷基取代较多的碳上.
4. Oxidation (1). KMnO4 C=C + KMnO4(稀,冷) -C – CHO OH cis-diol RCH = CR1R2 + KMnO4(浓) R – CH = CH2 + KMnO4(H+) RCOOH + O = CR1R2 RCOOH + CO2 +H2O + MnO2 ↓
机理:
C C
KMnO4 OH
-
O Mn O
O O-
O H OH
(2) 臭氧化反应:
R R C C H R O3 R R C O O C O H R Zn H 2O R R C O + RCHO
(3) 过氧酸氧化:
C C + RC O O OH
O
OH OH
(完整word版)分析化学》第五章习题答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C6H5NH3+,HS-,Fe(H2O)63+,R-NH+CH2COOH.答:H2O的共轭碱为OH-;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HCO3-的共轭碱为CO32-;;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HS-的共轭碱为S2-;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CH2)6N4,R—NHCH2COO-,COO-C O O-。
答:H2O的共轭酸为H+;NO3-的共轭酸为HNO3;HSO4-的共轭酸为H2SO4;S2的共轭酸为HS-;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 C 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CH2)6N4的共轭酸为(CH2)4N4H+;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NHCHCOOH,COO-C O O-的共轭酸为COO-C O O-H3.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2)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1)。
答:(1)MBE:[NH4+]+[NH3]=2c; [H2CO3]+[HCO3-]+[CO32-]=cCBE:[NH4+]+[H+]=[OH-]+[HCO3-]+2[CO32-]PBE:[H+]+2[H2CO3] +[HCO3-]=[NH3]+[OH-](2)MBE:[NH4+]+[NH3]=c; [H2CO3]+[HCO3-]+[CO32-]=cCBE:[NH4+]+[H+]=[OH-]+[HCO3-]+2[CO32-]PBE:[H+]+[H2CO3]=[NH3]+[OH-]+[CO32-]4.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 (mol·L-1)。
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
9.4沉淀的转 化
5
9.5分步沉淀
10.1氧化数和氧化 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0.2电池的电动势 和电极电势
10.3标准电极电势 和氧化还原平衡
10.4电极电势的间 接计算
10.5浓度对电极电 势的影响—— Nernst方程式
10.6由电势测定求 Ksp或pH
10.7分解电势和超 电势
10.8化学电源
C.5酸性溶液中的标 准电极电势
01
C.6碱性溶 液中的标准 电极电势
02
C.7常见配 (络)离子 的稳定常数
03
D.1元素周 期表与原子 价层的电子 结构
04
D.2原子半 径
06
D.4主族元 素的第一电 子亲和能
05
D.3元素的 第一电离性
D.5元素的电负性
D.6金属原子化热和 熔点
D.7离子半径
11.1经典核原子模 型的建立与量子概念
的提出
11.2氢原子光谱和 Bohr氢原子理论
11.3微观粒子特性 及其运动规律
11.4氢原子的量子 力学模型
11.5多电子原 子结构与周期
律
11.6元素基本 性质的周期性 变化规律
12.1离子键理论 12.2经典Lewis学说
12.3价键理论 12.4分子轨道理论
无机化合物包括除碳链和碳环化合物之外的所有化合物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 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分离和提纯物质 从化学变化的特征来看,化学原理最基本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的物态(气、液、固),化学热力学,化学 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
普通化学第五章1
即空间任何一点波的强度与电子在该处出现的 几率成正比 物质波——具有统计性的几率波 2) 测不准原理
1924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原理, 即对具有波 粒两象性的微粒不可能同时准 确 测定它们在某瞬间的位置和速度
5.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意义: (1) 否定了玻尔固定轨道的概念 (2) 反映了微粒具有波动性,提出研究微粒 运动规律只能用 统计的方法,即遵循量 子力学的运动的规律
用 表示几率密度的大小 为什么?
2
光的强度 ∝ 光子密度 光振幅的平方∝光子密度 光的强度∝光振幅的平方 电子和光子相同,即可由此得出 电子波
2
∝几率密度
5.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2) 电子云 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几率密度大小的 形象化的描述
氢原子1s电子云示意图
5.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Ψ:波函数 E:体系的总能量 V:体系的势能 m: 微粒的质量 h: 普朗克常数, 其值为 6.63×10-34 J· s
薛定锷
5.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求解方程,得到:
—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E — 电子的能量高低 如何求解?
5.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为方便求解薛定谔方程 (1) 坐标变换
( x , y , z ) ( r , , )
原子光谱:各种原子受带电粒子的撞击(或加
高温)均能发出特定波长的明线光谱,它由许
多分立的谱线组成,又称线状光谱
每一个原子都有特定的线状光谱,最简单的是 氢原子光谱
5.1玻尔理论
白 光
太阳光谱- 连续光带
5.1玻尔理论
5.1玻尔理论
5.1玻尔理论
可见光区有5条明显的谱线
北京大学化学系课程表
催化化学 Catalysis Chemistry
1
任选
2.0
34.0
2.0
刘海超
本科(公费)
90
1-16
7-8
20120104
01034600
立体化学 Dynamic Stereo Chemistry
1
任选
2.0
30.0
2.0
李笑宇
本科(公费)
90
1-16
3-4
20111230
01034720
1
任选
2.0
30.0
2.0
吴 凯
本科(公费)
70
1-16
3-4
20111229
01130050
生物化学实验 Biochemistry Lab.
5
任选
2.5
85.0
5.0
胡晓倩
本科(公费)
20
1-16
5-9
00101460
线性代数 (B) Linear Algebra (B)
8
任选
4.0
68.0
4.0
21
专业必修
0.0
0.0
0.0
彭立中
本科(公费)
70
1-16
7-8
00130211
高等数学 (B) (一)习题课 Problem-solving on Higher Mathematics (B)
22
专业必修
0.0
0.0
0.0
彭立中
本科(公费)
70
1-16
7-8
00130211
高等数学 (B) (一)习题课 Problem-solving on Higher Mathematics (B)
北京大学普通化学b第一章 ppt课件
Chemistry= “Chem”- “is”- “try”?!
25
第
二
次
化
学
安托万-劳伦·德·拉瓦锡
革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拉瓦锡在做实验,夫人做记录
命 1743-1794, 法国 1783年出版名著《关于燃素的回顾》,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1789年
出版《初等化学概论》,揭开了困惑人类几千年的燃烧之谜,以批判统治
“普通化学”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章 绪 论
(2学时)
第二章 气体、液体和溶液
(4学时)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反应方向与反应限度
(6学时)
第四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4学时)
第五章 酸碱平衡
(4学时)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4学时)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及电化学基础
(4学时)
授课人:张俊龙
[ 实际上并不算是真正科学的元素概念,而是单质的概 念。在拉瓦锡以后的100多年间,化学家一直把元素和单质 看成是同义词 ]
首次列出了当时符合这个定义的包括33种物质的 元素表。
由于这些贡献,拉瓦锡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27
拉瓦锡的周期表
1803年创立科学原子论(化学原子论),揭示了
第
各种化学定律、化学现象的内在联系,成为说明化
化学界近百年的“燃素说”为标志,发动了第二次化学革命,被誉为“化
学中的牛顿”。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斯塔尔(G. E. Stahl, 1660-1734)提出完整系统的燃素说。 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波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即燃素。一切可燃物中都含有 燃素,任何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燃素的过程。从17世纪末到 26 18世纪末的100年间,燃素说成为化学理论的权威。
普通化学课件 北大 卞江教授 第九章
7.1.3 1 2
氧化数法 离子电子法
普通化学
第7 章
氧化数法: 根据实验确定产物 确定元素氧化数的变化 按照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电子得失数目必须相等的原 则进行配平 配平反应前后氧化数没有变化的原子数 离子电子法: 先将反应物和产物写成没有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把离子方程式分成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式 按照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电子得失数目必须相等的原 则把两个半反应合并成一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lic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licon
Pt(IV)+4e
Pt(0)
电池电动势: electromotive force
普通化学
第7 章
7.2.2 电极电势 electrode potential
Zn → Zn2+ + 2e
普通化学
第7 章
7.2.3 标准电极电势 standard reduction potential
普通化学
第7 章
标准电极电势表 标准电极电势是强度量 1) 电极反应的形式:氧化型 + ne = 还原型 2)注意电极反应的介质条件: O2 + 4H+ + 4e = 2H2O EθO2/H2O = 1.23 V O2 + 2H2O + 4e = 4OH- EθO2/OH- = 0.401 V 3) 离子浓度均为标准浓度,气体压力均为标准压力 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1)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Eθ较大的氧化型具有较 强的氧化性, Eθ较小的还原型是较强的还原剂;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产物; 3) 选择适宜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判断中间态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关于晶体学的一些概念
关于晶体学的一些概念周公度【摘要】大学化学编辑部约我写篇文章,讨论一些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述方法。
我想藉此机会写一些学习体会,和读者交流,就教于读者。
【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06(021)006【总页数】8页(P12-19)【关键词】晶体学;读者交流;大学化学;学习体会;编辑部【作者】周公度【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大学化学编辑部约我写篇文章,讨论一些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述方法。
我想藉此机会写一些学习体会,和读者交流,就教于读者。
1 晶体的周期结构和点阵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形成的固体。
在晶体内部三维空间中,原子的排列按周期规律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每个重复的单位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相同的化学结构、相同的空间取向和相同的周围环境。
这种重复的基本结构内容叫结构基元。
为了研究晶体中结构基元排列的周期性,将每个结构基元抽象成一个几何上的点表示,而不考虑结构基元的内容和结构,这些点形成点阵。
点阵是在空间任意方向上均为周期排列的无限个全同点的集合。
每个点阵点都有相同的周围环境。
晶体结构可用晶胞表示,将晶胞并置堆积即成晶体。
点阵可用通过点阵点的平行六面体的点阵单位表示。
晶胞和点阵单位是相互对应的。
晶胞参数a,b,c,α,β,γ表达了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同样它也是表达点阵单位的点阵参数。
将点阵单位用直线划出平行六面体,或将直线通过点阵点外延成格子,称晶格。
点阵和晶格都是从实际晶体结构中抽象出来的,都是表示晶体周期性结构规律的一种抽象的图像。
点阵和晶格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lattice)。
点阵强调的是结构基元在空间的周期排列,它反映的周期排列方式是惟一的;晶格强调的是按点阵单位划出来的格子,由于晶胞和点阵单位的划分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不是惟一的。
下面通过实例描述晶体周期性结构的重复内容及其点阵。
图1 α-Se的结构(a) 分子结构, (b) 晶体结构, (c) 点阵单位图1示出α-Se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点阵的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3) Br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 (1923)
由丹麦化学家Brnsted和英国化学家Lowry于1923年分别提出。
● 酸碱定义: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proton donor)称为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proton acceptor)称为碱。 例如,HCl、HAc、NH4+、HCO3等都是酸;而OH、 Ac、NH3、CO32等都是碱。可用以下反应式表示:
F NO2
[Al(OH)2(H2O)4] CO32 PO43
阴离子型 弱酸(碱)
HSO4
Ac
ClO CN
SiO32
S2等
两性物
H2O, HSO3, HCO3, HS, H2PO4, HPO42, HSiO3
* 醋酸实际上是一个有机酸,分子式为CH3COOH,简写为HAc.
5.1 酸碱理论
(1) 酸碱理论发展简史
1) 酸碱的早期定义: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变红的物质 叫酸;有涩味,使红色石蕊变蓝的物质叫碱。
2) Arrhenius酸碱1923)
4) Lewis酸碱电子理论 (1923) 5) Pearson软硬酸碱理论 (1963)
Ac + H2O
HAc + OH
14
一元
多元 弱碱 弱酸 H2C2O4 H2SO3 弱碱
水 溶 液 中 常 见 的 无 机 弱 酸 和 弱 碱
弱酸 HF 分子型 弱酸(碱) HNO2
HAc*
HClO HCN
NH3H2O
H3PO4
H2CO3 H2S H2SiO3
阳离子型 弱酸(碱)
NH4
[Al(H2O)6]3及一些过 度金属阳离子
例如, Kb(Ac) = Kw/Ka(HAc) = 1.0 1014/1.76 105 = 5.7 1010 18
强酸,在水中几乎 100%电离,其电离常 数一般通过理论推算 求得,此表所列强酸 电离常数约在103109 数量级。 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其
共轭碱就越弱;反之亦
燃。 根据表中的排列顺序,
碱 (2)
NH3在水中部分电离
11
Hydronium ion, hydrated proton, H3O
水 合 氢 离 子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map of the hydronium ion. The proton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water molecules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H3O ion is the simplest formula of a hydrated proton.
HCl
NH4
H+ + Cl
H + NH3
HAc
HCO3
H + Ac
H + CO3 8
酸
● 共轭酸碱对:显然,酸给
H + 碱
出质子后余下的那部分就
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就成 为酸。这种酸与碱的相互 依存关系,叫作共轭关系, 上述方程式中左边的酸是 右边碱的共轭酸 (conjugate acid),而右边 的碱则是左边酸的共轭碱
第五章 酸碱平衡习题
即第三版8.3, 8.6, 8.20, 8.22
1.
2.
3.
4.
第五章
酸碱平衡
5.1 酸碱理论
5.2 水的自耦电离平衡 5.3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5.4 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 5.5 缓冲溶液 5.6 酸碱中和反应
2
Acid Rain: The lines on the map are pH isopleths, which identify regions in which the precipitation has the same pH, as indicated by the numbers. Notice that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becomes more acidic going from west to east,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ized areas of the Northeast. This acid rain may be a result of the release of 3 nitrogen and sulfur oxides into the atmosphere.
[H+] 100% [HA]0 = initial concentration Percent ionization = [HA]0
22
须指出,在同一溶剂中,酸碱的相对强弱决定于各酸碱的
本性,但同一酸碱在不同溶剂中的相对强弱则由溶剂的性质决 定。
例如,HAc在水中是弱酸,而在液氨中则是一个较强的酸,
可以定性地比较在同一
浓度下各弱酸(碱)的相 对强度。 强碱,在水中100%质子 化,不能独立稳定存在。 19
20
2) 电离度 化学上也常用电离度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 强弱: n已电离的电解 =质 n 总
电离度的大小与浓度有关(类似于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而 电离常数则与浓度无关,电离常数比电离度能更深刻地表
12
● 酸碱质子理论的特点:
1) 酸和碱是通过给出和接受质子的共轭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 化的,每一个酸要表现出它的酸性必须有另一个碱同时存在才 行,反之碱亦如此。可用“有酸才有碱,有碱才有酸,酸中有 碱,碱可变酸”来描述酸碱关系。这是该理论与Arrhenius酸 碱理论的区别之一。
2) 大大扩大了酸碱的范围。盐的概念似乎需要重新认识,例如 NH4Cl中的NH4是酸,NaAc中的Ac是碱。 盐的水解实际上就是组成它的酸或碱与溶剂H2O分子间的 质子传递过程。从质子理论看,也是酸碱电离反应: NH4 + H2O H3O + NH3
(conjugate base),彼此联
系在一起叫作共轭酸碱对。
A Brnsted acid is a proton donor, and a Brnsted base is a proton acceptor.
9
● 上述共轭酸碱对的半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因为酸不能自动放
出质子,而必须同时存在另一物质作为碱接受质子酸才能变
24
Weak Bases and Base Ionization Constants
NH3 (aq) + H2O (l) NH4+ (aq) + OH (aq)
[NH4+][OH] Kb = [NH3]
Kb is the base ionization constant Kb weak base strength
Ka Kb = Kw
Weak Acid and Its Conjugate Base Kw Ka = Kb Kw Kb = Ka 27
28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Acid Strength
H X The stronger the bond
H+ + X
The weaker the acid
15
● 酸碱强弱的表示方法
HCl(强酸) HCl (aq) + H2O (l)
HF(弱酸) H3O (aq) + Cl (aq)
HF + H2O
H3O + F 16
1) 电离平衡常数
酸碱强弱不仅决定于酸碱本身释放质子和接受质子的 能力,同时也决定于溶剂接受和释放质子的能力,因此要 比较各种酸、碱的强度必须选定一种溶剂,最常用的溶剂 是水。弱酸弱碱的强弱可用电离平衡常数K表示。例如,T = 298K时, HAc (aq) + H2O (l) H3O (aq) + Ac(aq)
由van’t Hoff等温式,GTө = 2.30RT lgKa 可得, Ka = [H3O][Ac] = 1.70 105 [HAc]
注意:Ka 无量纲,常简写为 Ka,简称为酸常数。此类液相 反应压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7
在手册中可以查到酸常数,其共轭碱的电离平衡常
数 Kb称为碱常数,可从Ka求算:
Ac (aq) + H2O (l) [OH] [HAc] [H3O] Kb = [Ac] [H3O] = 亦即, [HAc] [H3O] [OH] = Kw/Ka [Ac] [H3O] Kw = Ka Kb = 1.0 1014 OH (aq) + HAc (aq)
30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Acid Strength
1. Oxoacids having different central atoms (Z) that are from the same group and that have the same oxidation number. Acid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lectronegativity of Z •• •• O O •• •• •• •• H O Br O H O Cl O •• •• •• •• •• •• •• •• •• •• Cl is more electronegative than Br •• ••
Ac + H2O
HAc + OH
13
3) 酸和碱既可以是分子型的,也可以是离子型的。还有一些 两性电解质(ampholyte),既能给出质子作为酸,也能接受 质子作为碱,简称两性物。例如,HS即为两性物:
HS + H2O H3O + S2
HS + H2O
H2S + OH
4) 弱酸、弱碱与溶剂水分子间的质子传递反应,称为弱酸和 弱碱的电离平衡(ionization equilibrium)。 HAc + H2O NH3 + H2O NH4 + H2O H3O + Ac NH4 + OH H3O + 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