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书信的原则(中华礼仪四大原则是什么彭林)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书信的原则(中华礼仪四大原则是什么彭林)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书信的原则(中华礼仪四大原则是什么彭林)文章目录[+]【真诚尊重】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平等适度】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自信自律】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信用宽容】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

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

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

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

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2.书信礼仪有哪些文字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手段之一可分一般性私人文书和工作性公务文书。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

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之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称谓:在信的开头,需要使用适当的称谓,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重。

称谓可以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赠”、“谨启”等。

问候语:在称谓之后,需要写上问候语,表达对收信人的关心和尊重。

问候语需要根据时令、节气、对方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变化。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需要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正文可以根据需要分段,每段开头需要空两格。

结尾:结尾是书信的结束部分,需要表达出写信人的祝福、希望等。

结尾需要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请安好”、“顺颂时祺”等。

署名:署名是写信人的名字,需要写在信的末尾。

署名需要根据写信人身份、官职等进行调整,如“晚生”、“愚弟”等。

在书写书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和涂改。

注意书信的礼仪和文化内涵,遵循传统书信格式和规范。

以上是中国古代书信格式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信件格式

古代信件格式

古代信件格式
“古代信件格式”这句话指的是古代人们在写信时所遵循的格式和规范。

古代信件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信头:信件的第一行通常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官职或称呼,以及写信人的
姓名、官职或称呼。

2.信正文:信件的正文部分是信的主要内容,包括问候、叙述事项、表达意
愿等。

3.结尾敬语:在信件的结尾部分,通常会使用一些敬语来表示对收信人的尊
重和敬意。

古代信件格式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不同的信件格式。

例如,古代的官府文书、民间书信、商业书信等都有各自独特的格式和用语。

总结来说,“古代信件格式”是指古代人们在写信时所遵循的格式和规范,包括信头、信正文和结尾敬语等部分。

这些格式和规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交往方式。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

请 指正|请 指教|请 指示
请 教正|此致 敬礼…… 对晚辈 望 努力学习|祝你 进步|祝 工作好
祝 愉快|祝 幸福|祝 近安|祝 健康……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 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 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 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 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 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 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 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 来代替。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 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 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 做略具菲酌。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保电。要护气管设装设线备置备4敷高动调、设中作试电技资,高气术料并中课3中试且资件、包卷拒料中管含试绝试调路线验动卷试敷槽方作技设、案,术技管以来术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摘要: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1.古代书信的起源2.书信格式的演变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1.信头2.称呼3.正文:书信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沟通方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如今的电子邮件,书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及礼仪规范。

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书信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随后发展成文字书写。

在古代,书信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如用词要尊敬、谦辞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格式逐渐简化,但仍保留了基本的礼仪规范。

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敬词、署名和日期。

信头是信件的开头,应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

称呼要正式礼貌,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称呼。

正文是信件的核心内容,书写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结尾敬词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如“敬礼”、“致敬”等。

署名位于信件右下角,包括写信人姓名和身份。

日期位于署名下方,格式为“年/月/日”。

三、书信中的礼仪规范在书信中,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在称呼和正文中要使用尊敬的用词,如“尊敬的”、“敬爱的”等。

其次,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适当使用谦辞,如“拙见”、“浅见”等。

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保持书信的正式氛围。

四、书信格式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书信格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家书、商业书信和邀请函等。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书写时要表现出关爱和关心。

商业书信要注意措辞得体,展示公司的专业形象。

邀请函则要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使收信人一目了然。

总之,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和礼仪规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展示良好的文化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虽然电子邮件等新型沟通方式日益普及,但书信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书信是一种正式的书面沟通方式,其格式通常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和署名等部分。

以下是一份通用的中国书信格式,其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会因场合而有所不同:
1. 信头:
-发信人姓名(通常在信纸的右上角)。

-住址(可以选择性地包括)。

-日期(通常写在信头的左上角,日期格式可以是"年月日"或"月日年")。

2. 称呼:
-亲密或熟悉的关系可以使用亲切的称呼,如亲爱的、敬爱的等。

-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书信通常使用尊敬的称呼,如尊敬的、敬启者等。

3. 正文:
-信件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应简明扼要,结构清晰。

-分段,每个段落表达一个主题或观点。

4. 结尾:
-结尾部分可以表达感谢、问候或期望。

-例如:"在您的指导下,我必将更加努力工作。

"、"期待您的回信"等。

5. 署名:
-发信人在结尾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需要,可以在名字下方附上职务或身份。

6. 附件:
-如果有附件,可以在信末注明,如:"附件:简历一份"。

7. 信封:
-信封上写清楚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发信人的姓名、地址。

-如果有特殊要求,如挂号信、特快专递等,也需要在信封上注明。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通用的书信格式,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信件的性质、双方关系以及书写的场合而有所不同。

在正式场合,例如商务信函、求职信等,建议参考相关的书信写作规范和礼仪。

古人书信中礼仪尊卑的表达方式。

古人书信中礼仪尊卑的表达方式。

古人书信中礼仪尊卑的表达方式。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尊卑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首先,书信的称谓是关键,如对祖父母、父母亲使用“膝下”,对师长用“道鉴”,对普通长辈用“赐鉴”,对平辈用“大鉴”等。

此外,为了表达谦卑之情,常有固定的称谓来贬低自己、抬高对方,如自称为"臣妾",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自称"仆"、"牛马走"等。

再者,古人在信封上写收信人的将命者收,是表示不敢让对方直接收信,而只能将信交由传命者转呈,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礼仪尊卑的重视,也是我国书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信礼仪

书信礼仪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两国关系恶化,苏武被单 于流放北海去放羊。十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 于仍不让苏武回汉。苏武被反覆无常的单于扣留达 十九年之久。
“繁忙的生活,每个人都依 着各自的轨迹在人生的方向 上奔走着。繁华喧嚣过后的 落寞,夜阑人静之时的孤清, 蓦然发觉,许多内心细细碎 碎的唠叨话,想与谁说,已 无从寄达。”
二、书信格式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当人们由于种种原 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 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 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 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 的书信文化。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开始使用电子邮件,愈加眷 恋于书信的温暖。QQ再生动, 抵不过那纸短情长。电话, 替代了最初的文字。慢慢地 记不起,写信的感觉。
敬称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 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后来转化为比较 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 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
用法在日语中依然保留着。
再如“公”、“卿”、“侯”,也都被用作敬称。
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 《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 已是传诵千古的书信名篇。
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至迟到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一、书信格式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

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这类文字在魏晋到隋唐之际非常流行,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谢元撰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撰有《书仪》二卷。

《崇文总目》称王宏、王俭、唐瑾,以及唐裴茝、郑余庆,宋杜有、刘岳尚等都有《书仪》传世。

此外还有专供夫人、僧侣使用的《妇人书仪》、《僧家书仪》等。

有学者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上百件"书仪"类文书,比较著名的有郑余庆书仪、杜友晋书仪等。

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

这套语言相当复杂,后文再略述。

二、敬称首先我们要谈到书信中必须使用的敬称和谦称,这是中国书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识,它所要体现的,则是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诗-大雅-假乐》" 宜君宜王",此处的君就是指诸侯。

后来,"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

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史记-申屠嘉传》:"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用法在日语中依然保留着。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

文言书信书写指南目录一、提称语二、启辞三、正文四、结语五、祝辞六、署名七、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尊长: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师长: 尊鉴、台鉴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晚辈:青鉴、青览、收览政界:钧鉴、台鉴、勋鉴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夫妇: 俪鉴宗教:道鉴常用礼告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直系尊亲:谨禀、敬禀、叩禀、叩上上辈: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晚辈:手书、手谕、字示传统称谓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兄弟、姐妹:手足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同学:研右、砚席、文几小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新进:英鉴、伟鉴、台席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中国书信礼仪

中国书信礼仪

中国书信礼仪推荐文章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历史热度:中国最大悍匪知识热度: 2017中国网红排行榜_2017网红排名热度:中国最大的社交app 热度:西方媒体在新闻伦理道德上与中国有什么不同热度:从前路途很远,书信很慢。

书信从我国古代就开始有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书信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书信礼仪第一章书信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书信简述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书信的构成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作者:葛奇峰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年第10期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人们相互通信来往,既讲究修辞、文法,又讲究礼仪,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称谓语书信中以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一般都称为某公。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阁下。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作“略具菲酌”。

提称语(爱慕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词语。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某某老师尊鉴”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查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师长:尊鉴、台鉴。

平辈: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青鉴、青览、收览。

夫妇:俪鉴。

宗教:道鉴。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勋鉴:鉴,即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作赐。

赐鉴,对上级、长辈用语。

钧,古以钧陶喻国政,后称官员多冠以钧字。

钧鉴,对上级、长辈,比较庄重。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平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收信人地位较高。

道鉴,凡尊对方学问高深。

台鉴、惠鉴同赐鉴,较轻。

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书写规范,古代书信礼仪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书写规范,古代书信礼仪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书写规范,古代书信礼仪: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二、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在古代,书信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古代人写信时,通常会遵循
一定的格式,以示尊重和礼仪。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首先是信的开头。

古代人写信时,通常会先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示对
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接着是称谓,通常会用“臣某某拜”、“某某顿首”等尊称,以表
达自己的谦卑之意。

然后是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便对方知道是谁写来的信。

接着是信的正文。

在信的正文中,古代人通常会先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心之意,比如“安好”、“寒暄”等。

然后是写明写信的目的和内容,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避免产生误会。

在信的正文中,古代人通常会用文言文或者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增加信函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最后是信的结尾。

在信的结尾,古代人通常会再次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心之意,比如“臣某某顿首”、“再顿首”等。

然后是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便对方知道是谁
写来的信。

最后是写信日期,以便对方知道信函的具体时间。

总的来说,古代人写信的格式是非常注重礼仪和尊重的。

通过以上的格式范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在写信时的严谨和认真,体现了他们对人际关系和交流的重视。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了解古代人写信的格式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嘿,你说现在这通讯可太发达了,微信一点,消息就秒到。

可不知道为啥,我总觉得少了点啥。

有一次清理旧物,我翻出了爷爷当年写的信,这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些关于中国传统书信礼仪的回忆里。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有个老朋友住在外地。

那时候电话都不普及,他们就靠写信联系。

每次爷爷写信,那可真是个大工程。

他先把自己那宝贝书桌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铺上信纸,从笔筒里挑出一支最顺手的毛笔。

爷爷的毛笔字那叫一个漂亮,可他还是写得特别慢,特别认真。

我在旁边看着,他就一边写一边念叨:“这开头啊,得先写‘敬启者’,这是对人家的尊重,就像见面得先打招呼一样。

”我好奇地问:“爷爷,为啥不直接写事儿呢?”爷爷笑着点了点我的鼻子说:“小丫头,这写信可有讲究啦,礼仪不能乱。

”爷爷写着写着,要是不小心写了个错字,他就会皱皱眉头,然后拿出一张小纸片,小心翼翼地把错字刮掉,再重新写。

我在旁边打趣说:“爷爷,这么点小错,划掉不就行了。

”爷爷却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行,这信要给人家看的,得工整。

”我就趴在旁边,看着爷爷一笔一划地写着问候的话,讲述家里的琐事,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情谊。

写完信后,爷爷把信折起来,那折法也有门道。

他先对折一下,然后再怎么怎么折,最后折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形状。

我在旁边跟着学,可怎么也折不好,爷爷就手把手地教我,说:“这折信啊,也得规规矩矩的,就像做人一样。

”接着,爷爷拿出信封,把信装进去,在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上地址和收件人。

然后,他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小枚邮票,用舌头舔了舔,贴在信封右上角,还轻轻按了按,确保贴牢了。

我在旁边笑个不停,说:“爷爷,这邮票黏黏的,多脏啊。

”爷爷却说:“这邮票可重要了,没它信可寄不出去。

”最后,爷爷带着我去邮局寄信。

他把信递给邮局的工作人员时,还微微鞠了一躬,说:“麻烦您了。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觉得这写信虽然麻烦,但是这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对对方的尊重和牵挂。

可现在呢,我们发消息都是匆匆忙忙的,错别字也不管,表情符号乱飞。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收信人称呼: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上收信人的称呼,后面加冒号。

根据关系亲疏和尊重与否,称呼可长可短,或称“收信方”、“先生”、“吾兄”等。

启辞: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启辞,通常用“敬请福安”、“敬颂康祺”等。

这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祝福。

正文:正文是信件的主要内容,是表达情意的主要部分。

可以根据需要分段表述,内容可长可短,自由发挥。

同时,要注意用词得体,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结尾:在正文下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此致”,然后换行顶格写“敬礼”。

这是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祝福。

署名敬辞:在信纸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下方写上日期。

署名敬辞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亲疏和尊重与否,可写上“愚弟”、“愚妹”等称呼,也可以不写名字,只写一个敬字。

以上是中国古代信件的基本格式,当然也有一些变体和特殊格式,具体使用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
古人行冠礼之后都要取表字,或者还要取雅号。名只有父亲和国君才能叫,所以《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 也。"直呼其名被视为不礼貌的表现。目前,进入近代以来,一般人已经很少再取表字或雅号,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与他们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 以免唐突。
此外,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如对方的住宅,要称府、邸,或者称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犹深 宅大府,是对对方住宅的美称,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来表示阖府皆安的祝愿。如果对方有所馈赠,感谢时可称厚赐、厚赠、厚贶等,以表示看重这份情谊。对不 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称,如果是对方来信,可以称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诗文著述,则可称华章,瑶章;如果是宴请,则要称盛宴、赐宴 等。
接信语 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 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 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称谓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结尾。信写好以后,加 上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 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 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 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 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 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 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书信礼仪——落笔有礼见真情

书信礼仪——落笔有礼见真情

书信文/彭林一、书信中的平和阙“平”和“阙”是传统书信中最常用的格式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看一封儿子致父母的家信: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廑念。

惟思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职。

伏望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或有以补乃兄之过。

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安,嘱笔问好。

专此谨禀,恭请福安。

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这封信有一些很特殊的现象。

首先是只有第一行“父母亲大人膝下”顶格书写,后面的文字大多没有写到头就另起一行再写,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但凡在书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们的行为时,为了表示尊敬,要在格式上有所变化。

第一行顶格书写,比以下各行文字都高出一格,这称为“双抬”。

在信的正文当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双亲,或者“慈颜”、“尊体”、“起居”、“桑梓”、“坟垄”等与之相关的字样时,要遵循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叫“平抬”,就是另起一行,与上一行的开头齐平着书写;在上面所例举的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亲的词语如“廑念(犹言挂念)”、“双亲”、“训令”、“福安”等,都采取了平抬的方式。

另一种叫“挪抬”,遇到上述词语时,就空一格书写,以表示敬意。

至迟在唐代,“平抬”和“挪抬”的形式就已经出现,敦煌文书中将“平抬”称为“平”,“挪抬”称为“阙”。

近代以后,传统书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渐减少,“挪抬”则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澳台地区写信时还时时可以见到用“抬”的方式。

二、祝愿语及署名敬词书信的正文结束后,不能直接落款,而要先写祝愿语,好比两人见了面,行将分别之际要互道珍重。

由于辈份、性别、职业的差别,祝愿词也有比较严格的区别,比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

即问○近安。

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

书信的礼仪

书信的礼仪

书信的礼仪篇一: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中文书信礼仪的格式及举例【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中国古代书信及称谓文化礼仪

中国古代书信及称谓文化礼仪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 晨安、即请 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 刻安、顺候 日祉、即候 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家居者:敬请 潭安、并颁 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 燕喜、恭贺 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 年禧、恭贺 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 孝履、顺问 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 愈安、即请 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 春安、顺颂 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 秋安、并候 秋绥、敬请 冬安、此请 裘安、敬请炉安。
有好多的词读起来真的好拗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虽然拗口,但是现在的职场礼仪中偶而还有人用.
祺有吉祥之意。对商人(也指生意人、做买卖的人等)的祝愿一类的意思(但一般不是祝贺)。类似的,还有如“敬颂师祺”等
结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 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 福绥、敬请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 颐安、虔清 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 尘安、恭请 道发、肃请海安、虔请 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 佳祉 并候 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 台安 顺颂 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 近佳、即问 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书信礼仪
第一节书信简述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亲笔给亲戚朋友同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二、书信的构成
书信由笺文、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是书信内容的主体。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

三、书信的写法
(—)必须合乎规范
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二)言之有物,通情达理
“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第二节书信笺文的写作
一、信笺的款式
现在通常使用的信笺有横竖两种款式。

竖式信笺,又称中式信笺,是我国传统的信笺款式。

横式信笺,又称“西式”信签,是今天常用的款式。

二、笺文的结构及其写作规范
笺文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先向谈话对象打招呼,打招呼要讲礼貌;接着要说两句对对方表示尊重的话;接下来要有几句应酬语自然地引出谈话的正题;再接下来才是正文;正文完了之后,还要说上几句结束谈话的应酬语;然后向受信人报自称并署名;最后写明谈话的时间。

就总体来讲,笺文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常用礼告敬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