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危人群及二级预防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和已有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采取非药物或药物防治措施,通过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和行为因素,以使这类人群不患糖尿病。
一级预防的对象包括糖尿病易发人群与糖尿病潜在人群,主要对象是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非糖尿病者、肥胖及体力活动较少者、饮酒过多者、高血压病患者,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
糖尿病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虽然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后天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
一级预防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
◎行为干预(1)应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和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过度摄入热量、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等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原因是和人们的饮食观、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
所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潜在人群最好多吃一些低热量、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2)对体重要进行定期监测,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范围,不要等到体重明显增加时才采取措施。
运动及体力活动可减少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肌肉组织的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止胰岛功能衰竭。
杜绝一切不良嗜好,还要戒烟限酒。
特别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本身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的人群,尤应注意预防。
◎药物干预(1)药物干预的重点在药物的选择上。
预防糖尿病的理想药物既可改善糖耐量,又不会造成低血糖;既能降低血浆胰岛素的水平,又不会增加胰岛的负担,还不会出现血脂紊乱及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2)常用的预防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与α-糖苷酶抑制剂。
二甲双胍能抑制肝糖原合成、减少消化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不但不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还会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甲双胍可以直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效地避免糖耐量异常(IGT)者血糖高的现象,这说明二甲双胍适合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讲座
所以说,糖尿病前期病人是糖尿病患者的 预备队,是糖尿病必经的发展路径。到了这一 程度的高危人群,就如处在分岔路口上。向左 走还是向右走,就看他们能否坚持不懈地做糖 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
目前,糖尿病前期
的干预治疗属于糖 尿病的二级预防范 围。干预应从饮食 疗法、运动疗法和 药物干预三方面同 时进行。
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
①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或者不但 患糖尿病,还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人 的后代也容易得糖尿病。 ②40岁以上者,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 率比年轻人多。 ③肥胖者,尤其是胖肚子,因为肥胖是患糖尿病的一 个很重要的因素。 ④高血压患者,现在虽然血糖不高,但是加上肥胖, 再加上易患年龄段,更容易得糖尿病。 ⑤其他,如高脂血症患者、妊娠生过4000克以上孩 子的女性,还有平常不爱动的肥胖者,这些人都是发生糖 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饮食疗法
主要是控制热量摄
入,降低饮食中脂 肪的含量,增加糖 类和维生素的含量。 其原则是:控制每 日摄入食物提供的 总热量,目标是向“ 标准体重”靠拢。
有些人担心食物里含糖高,这也不敢 吃,那也不敢碰,连大米饭也吃得少, 这种“饥饿疗法”使身体处于营养不良 状态,降低肌体抗病能力,无法达到 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当然,没有计划 地随意进食也是不行的。
糖尿病 中医按摩保健操
第一步:固气转晴
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 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二步:横推胰区 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 交替操作20遍 第三步:揉腹部 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四步:按揉腰背 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 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 。
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
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要有效地防范糖尿病的发生,一定要贯彻“三级预防”的方针。
那么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希望对您有用。
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包括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如2型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常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提倡健康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有糖调节受损(IGT 和IFG),应及早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白城市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胡俊明二级预防:2型糖尿病的二级预防,即对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
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是尽早和尽可能的控制血糖,纠正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等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2型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并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以求达到全面治疗目的。
三级预防: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就是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2型糖尿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有可能逆转。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包括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如宣传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实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一)在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重点人群为:1、年龄≥45岁,BMI≥24,以往有IGT或IFG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
糖尿病的危害、预防及治疗
糖尿病的危害、预防及治疗摘要: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2%,所以,对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显的极为迫切。
下面我们看看怎样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关键词:糖尿病,危害,预防,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
那什么是糖尿病呢?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症),是因人体胰岛素失调,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体内糖代谢异常所致,引起肾功能衰退,肢体麻木,脑血管微血管等多种并发症。
[6]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是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在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的这三个步骤中,如果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有可能引起糖尿病。
[1]一、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被称为人类健康四大杀手之一,它的并发症是最多的.(1)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肾动脉硬化(2)导致糖尿病性肠病,大便经常性不规律,一两天拉肚子,一两天便秘,交替出现(3)导致反复难愈的感染,疥疮癣,毛囊炎,牙周炎,牙槽浓重,肺炎,尿路感染(4)导致视网膜发生病变,并发白内障,眼底出血,严重最终双目失明(5)导致末梢神经发炎,恶化时医生为了保住病人生命就回采取截肢手术。
[2]二、糖尿病的预防1、依据三级预防的原则进行健康教育,一级预防:避免糖尿病的发病,采取各种方式对成年人进行糖尿病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发病因素,避免促使糖尿病发病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健康教育。
二级预防:早诊早治,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三级预防: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
[8]2、日常生活方面(1)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含量高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力求做到营养均衡,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措施糖尿病是异常可怕的疾病,它的发作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和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患者的精神施压,给患者的家庭经济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在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们就必须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级预防以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40岁以上肥胖或超重及妊娠糖尿病等)为普查对象,对早期发现的隐性2型糖尿病及糖代谢紊乱的[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或(IGTIFG)]人群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管理,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点是预防或延迟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包括IGT或IFG或IGTIFG)向2型糖尿病进展。
目前广泛认为IGT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一过渡阶段,有时亦称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ICPHASE)。
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IGT阶段。
从全球来看,IGT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很大差异,范围为3%~20%。
与2型糖尿病一样,IGT的发生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与体重增加或肥胖及体力活动缺乏有关,2型糖尿病的阳性家族史是IGT的强危险因素,另外,胎儿宫内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1年后体重偏低者亦预示其今后在40~60岁发生IGT的可能性增高,此外,有认为血甘油三酯增高与IGT有关,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我国IGT患病率为2、5%~4.2%,各国IGT患者中,每年有2%~14%可能转变为2型糖尿病。
一般文献报告5~10年间,IGT患者19%~60%将转变为2型糖尿病。
有资料报告我国IGT转为2型糖尿病的年转变率为7.7%~8.95%。
另一方面,研究还发现,IGT患者除糖代谢异常,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高甘油三酯、HDL-胆固醇降低、LDL-胆固醇升高)、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降低)等,从而致高血压、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糖尿病防治(全科医生)
是
否
提示1型糖尿病 提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2 型 糖 尿 病有遗传性和环境因素 胰岛素抵抗性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是2型糖 尿 病发病的两个基本环节
发病>40岁,肥胖者多,起病缓、轻,开 始无明显症状,多经查体发现。不易发生 酮症,血中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偏高, 少数下降。
视力下降,皮肤易生疖痈,肢体出现麻木、 疼痛,女病人的外阴瘙痒等都可为首发症 状。
➢ 降糖作用显著、有效药物剂量低 ➢ 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轻,可延缓 细胞功能衰竭(在相同
控制血糖条件下) ➢ 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 对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组织选择性好 ➢ 增加体重不明显 ➢ 胰外降糖作用明显,如可迅速激活(提高)脂肪、肌肉组
织的GLUT4(葡萄糖运转蛋白4)的活性(数量),有利于胰 岛素转运、释放,使第一时相分泌快 ➢ 每日服药一次,依从性好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 一级预防 开展群众性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
全方位宣传病并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糖尿病危险人群及糖调节异常者。
二、 二级预防 首先应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定
期追踪。
“高危人群” 包括以下七种人群:
• 年龄>45岁者 •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 • 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 /身高(m) 2
➢ 种类:
罗格列酮(文迪雅),4mg Qd(8mg Qd) 吡格列酮(艾汀、瑞彤等) 15mg Qd(30mg Qd)
注意事项:
1. 自身胰岛功能很差时,单用降糖作用不明显 (不增加胰岛素生成)。
2. 与双胍类、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可进 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
3. 可导致水钠轻度潴留,体重稍增,心功能 Ⅲ级以上禁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一、什么叫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危及生命。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
据估计,现全世界有1.6亿糖尿病病人,中国据估计近4000万。
二、糖尿病临床症状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1)多尿。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
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饮。
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喝水很多,饮不解渴。
(3)多食。
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消瘦。
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5)疲乏。
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
三、糖尿病诊断(1)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OGTT试验又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在当血糖升高的程度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使诊断摸棱两可时,而进行的一种进一步确诊糖尿病的检验措施。
让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口服75克葡萄糖,于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糖水平,如果要诊断糖尿病则: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3)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是指OGTT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升高,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2010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点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 径
综合控制目标视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并发症 等不同个体化。 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 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的急、慢性疾 病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 在调整治疗方案时,可将HbA1c≥7%作为2型 糖尿病患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的重要判断标准。
基于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 的失效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1.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 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2.对新发病且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 为一线治疗药物。 3.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4.起始剂量为0.2U/(kg· d)。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 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5.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胰岛素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糖所导致的胰岛素 抵抗和β细胞功能下降。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 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监测
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 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 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 用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 和波动情况。可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或尿糖的检测。 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监测。 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 作用。血压和血脂是两个重要而且可以干预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 子。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达标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达标同等重要。 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 在患者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血压。指导高血压患者每日在家 中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
三、老年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二)、老年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2. 二级预防: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保护脏器功能。全国糖尿病调查中 3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约半数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以前处于未知状态, 首次因并发症就诊的现象很普遍。约2/3进入老年后罹患糖尿病者均有机 会早起步优化血糖管理,减少并发症危害。积极促进三级医疗机构共同 筛查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完善互联网信息获取、机构+医保联合监管,提 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和自我管理水平,有效减少糖尿病并 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护心脑肾脏器功能。
四、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优化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控制目标的制定
(1)HbA1c ≤7.0%:相应FPG 4.4~7.0 mmol/L和2hPG<10.0 mmol/L,目 的是良好控制血糖以争取长期获益。适用于新诊断、短病程、自我管理 能力强、医疗条件较好的患者,或是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 能规避低血糖风险的老年患者。对于早发现血糖异常、早开始自我管理 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条件可以控制血糖至正常人水平,减少糖尿 病并发症风险。
三、老年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二)、老年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即预防发病(治未病)。对于处于IGR(糖尿病前期)的老 年人,要进行常态化的防治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疾病的科普宣教,提倡健 康生活方式,推动落实全体老年人群定期糖尿病筛查的医保政策,力争 早发现异常、早开始管理,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大庆研究30年报告显示, TLC成功延缓了糖尿病发病也有益于改善脏器损害。
四、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优化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控制目标的制定
(2)HbA1c 7.0%~<8.0%:对应的FPG<7.5 mmol/L和2hPG<11.1 mmol/L, 作为最优控制和可接受控制标准的中间调整阶段,适用于自我管理能力 欠佳或低血糖风险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次讨论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22:031.第五种细胞(D1细胞)?在某些胰岛中还发现分泌少量舒血管肠肽(原名肠血管活性肽)的D1细胞和分泌5-羟色胺的EC细胞源文档</yds/theory/jiegou01.htm>2.两个峰:第一个峰(5min)主要为铆定在包膜上的腺泡中的insulin释放;第二个峰(3h)主要在胞浆中的腺泡中的insulin释放(或是mRNA的动员?)第二时相释放,主要反映新合成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等的分泌。
刘尊永主编.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3.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生活方式、饮食4.二甲双胍、瑞格列奈,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疗程5.复查的时间、检查项目6.并发症:糖尿病足、酮症、脑梗塞(?)、7.预后8.预防9.“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的原因?10.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作用机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方法7.糖尿病的预后:与糖尿病的自然史,诊断分型:1型糖尿病较2型重,易出现急性酮症酸中毒;2型多预后良好年01月第1版. 苗述楷蔡惠文编著.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8.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对糖尿病家庭成员或个人,应积极采取糖尿病三级预防和三早对策。
糖尿病三级预防,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统一的国际性预防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针对糖尿病发生各阶段的对象和环节采取的不同防治措施。
糖尿病一级预防:其目的主要是在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明,人群中有糖尿病易发倾向,如过度肥胖、家庭遗传、肝病因素等,其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对这些易发倾向的对象,宜加强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易感人群对糖尿病抵抗的免疫力,以减少发病,故又称原发性预防。
糖尿病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已患糖尿病对象.预防或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大多数糖尿病人经过合理的及时治疗,其并发症可以不发生,享受正常人的同等寿命。
因此,糖尿病二级预防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形式
三. 教育管理的落实
每个糖尿病管理单位
一名糖尿病教育护士 定期开设教育课程 主要成员:执业医师(普通医师和/或专科医师 )、糖尿病教员(教育护士)、营养师、运动 康复师、患者及其家属 其他成员:眼科、心血管、肾病、血管外科、 产科、足病和心理学医师
糖尿病管理团队
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系统
12. 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13. 静坐生活方式
筛查方法
推荐采用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 荷后2小时血糖) 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筛 查空腹血糖
有漏诊的可能性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 病
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对危险度 降低(%) 58 研究 例数 人群 年龄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 统的管理
一、基本原则
• 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
近期目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
代谢并发症
• 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
远期目标
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二. 糖尿病教育的目标和形式
目标
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 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课堂式 小组式 个体化指导
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
研究 DPP 例数 2151 人群 IGT, BMI≥24 FPG≥5.3 IGT FPG≥5.6 药物 二甲双胍 1700mg 阿卡波糖 300mg 奥利司他 360mg 相对危险度 降低(%) 31
STOPNIDDM XENDOS DREAM
1368 3305 5269
2024“糖心”共病管理:从指南和共识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
2024〃糖心〃共病管理:从指南和共识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摘要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球首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慢性病是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风险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和《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糖尿病和心脏病(简称"糖心")共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笔者基于上述指南和共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即"糖心"共病管理进行阐述,在“糖心"共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机制和相互影响、防治、多重干预和综合管理进行总结,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思路。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
预计到2040年,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约37.5%[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1ardisease,CVD)是造成我国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一项纳入多国T2DM患者的非干预性横断面研究(CAPTURE研究)发现,在中国亚组研究数据中,T2DM患者的CVD患病率为33.9%,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1eroticcardiovascu1ardisease,ASCVD)占比高达94.9%[3]。
我国CVD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欧美人群不尽相同,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慢性病是导致我国CVD患者死亡的风险之一[4]。
因此,制定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十分重要。
2023年11月,我国首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发布,强调了糖尿病等CVD危险因素的检出和诊疗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5]。
2023年发布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糖尿病和心脏病(简称“糖心")共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了进一步参考[6]o笔者基于上述指南和共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即"糖心"共病管理进行阐述,在“糖心"共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防治、干预和综合管理进行总结,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规范化提供思路。
2型糖尿病防治二级预防目标
2型糖尿病防治二级预防目标概述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二级预防目标成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2型糖尿病防治二级预防目标,包括预防策略、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方面。
预防策略1. 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2型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通过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 早期干预对于高风险人群,包括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应进行早期干预。
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降低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展。
3.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2型糖尿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宣传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
健康教育1. 疾病知识普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2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病机制、症状、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2. 饮食指导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风险人群,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
推广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鼓励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类等健康食物,限制高糖、高脂的食物摄入。
3. 运动指导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健康教育,向公众普及运动的重要性,并提供合理的运动指导。
鼓励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车等,帮助控制血糖和体重。
生活方式干预1. 控制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鼓励公众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方式控制体重。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通过健康教育,加强对吸烟和酗酒危害的宣传,引导公众戒烟限酒,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 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推广规律作息的重要性,鼓励公众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二型糖尿病(T2DM)占据了绝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我们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我国二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
1. 预防策略1.1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年龄在40岁以上且具有上述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人群。
1.1.1 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饮食:推荐采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18.5-24.9kg/m²范围内。
1.1.2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进行药物预防。
1.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旨在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2.1 生活方式干预- 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 增加体力活动,防止肥胖。
1.2.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 针对并发症,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ACEI、ARB类降压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2. 诊断标准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mmol/L,两次非同日测定。
-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两次非同日测定。
- 有高血糖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尿糖阳性。
3. 治疗原则二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为:-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 针对并发症,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ACEI、ARB类降压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二级预防,需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检出隐性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
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成年人(>18 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项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①年龄≥ 40 岁;
②有糖调节受损史;
③超重(BMI ≥ 24 kg/m2)或肥胖(BMI ≥ 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 90 cm,女性腰围≥ 85 cm);
④静坐生活方式;
⑤一级亲属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
⑥有巨大儿(出生体重≥ 4 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⑦高血压[ 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1 mmHg =0.133 kPa)],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⑧血脂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0.91 mmol/L(≤ 35 mg/dl)、甘油三酯≥ 2.22 mmol/L(≥ 200 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⑩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⑪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⑫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调节异常患者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 ~10.0% 的IGT患者进展为2 型糖尿病。
上述高危人群宜定期进行血糖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