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解读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指对计划、项目和政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管理的一种法律和管理工具。
它的目的是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并促使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和平衡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利益。
环境影响评价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并预测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整改建议,监测和审查环境影响,反馈和公众参与。
首先,确定项目的环境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这个步骤旨在明确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通过前期调研和数据收集,评估人员可以确定潜在的环境敏感区域,并进一步预测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其次,评估并预测环境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核心。
这个步骤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和指标,分析和预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
评估人员会综合考虑空气、水、土壤、噪音、振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法律要求,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整改建议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评估和预测环境影响后,评价人员需要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整改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减少排放、改善废水处理、采取环境恢复措施、修订项目设计等。
评价人员还需要对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确保措施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监测和审查环境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必要环节。
一旦项目开始实施,评价人员需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审查。
这包括定期监测和检查项目的排放和环境数据,以确保项目的实施符合环境承诺和法律要求。
对于重要的环境问题,评价人员还可能需要组织专家论证和公众听证会等。
最后,反馈和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机制。
评价人员需要将评价报告和评估结果向决策者和公众进行反馈,并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公众开放日等形式进行,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合法性。
参考内容:1. 高辉、刘道义、王少杰,2017,《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国工人出版社。
最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全文
It is not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ut the hard part is to put it into action and stick to it to the end.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最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讲解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该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开、透明披露的一种程序性环境管理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提出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
这意味着在建设项目实施之前,就要通过科学评价来预测、识别、评价和减轻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 决策支持: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应当作为政府批准建设项目、制定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帮助决策者在项目实施中更加综合、全面地考虑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
3. 透明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并鼓励公众参与评价过程,以确保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事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内容1. 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特别是那些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
还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型和范围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包括立项、编制评价报告、公众参与、审核批准、监督管理等环节。
这些程序性规定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3. 评价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的准则和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资源利用标准、生态保护标准等,确保评价工作科学、客观地进行。
4.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要求评价单位应当向公众充分披露评价信息,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环境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其他环境法规的关系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关系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其他环境法规共同构成了中 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与其他相关法规的关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规与《环境影响评价法》相互配合,共同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的环境影响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 责任和附则等方面。
• 公众参与:强调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 价过程,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
• 综合分析: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监督机制与保障措施
监督机制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环境影 响评价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 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投 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 ,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奖惩机 制,对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环 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
完善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强,环境法规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 战和机遇。各国不断修订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来应 对新的环境问题。
环境法规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构成
环境法规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等构成。其中,宪法是环 境法规体系的基础,法律是环境法规体系的核心,行 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对法律的细化和补充。
环境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
常委会之后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对政策和规划的评价有不同意见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国家环保总局 草拟初稿、框架草稿、征求意见稿
经反复认证,调研,考察和环资委两次审议 2000年11月形成草案
九届人大常委会19次会议2000年12月26日 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进行了初审
经过长达20个月研究协调,统一了认识
宪法 环境保护基本法
行政法规(国务院) 政府规章(各部委) 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2022
环境法规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规的作用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环境法规的基本制度
土地利用 规划制度
A
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
B
“三同时” 制度
C
202X 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法》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北内审员培训班已经接近尾声。今天,我
们给大家介绍环境法规体系和新颁布的《环境影 响评价法》,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在您学习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请和 我们联系。 祝学习顺利! 启迪老师
环境 影响 评价 分类
环境质量评价---对现状的评价,如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及规划的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项目规划实施后对实际影响程度的调查和评估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2、有关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概况
*加拿大1964年 在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美国1969年 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
律、 的
北京寰发启迪认证咨询中心
根据国内外环境立法现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以 下几种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环境法规体 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新环评法_精品文档
新环评法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政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管和管理,我国于2020年实施了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新环评法”)。
本文将从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对新环评法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探讨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和影响。
一、背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挑战,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然而,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标准不统一、监管不严格等。
因此,为了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管和管理,新环评法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扩大新环评法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建设项目扩大到了所有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方面,包括政策、规划、规章和行政措施等。
这意味着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法律监管。
2. 环境影响评价目录的更新和完善新环评法对原有的环境影响评价目录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目录中列举了各类项目的具体评价要求,并根据环境风险和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重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一般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和简易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这将有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监管加强新环评法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监管也进行了加强。
法案明确规定了评价机构的管理要求,并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此举有助于提升评价机构的专业水平和公信力,保障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合法性。
4. 环境影响评价决策的制度完善新环评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决策的制度进行了完善。
法案明确了评价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原则,并规定了评价决策的时限和程序。
这有助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决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增强公众对决策结果的认可和支持。
三、影响1. 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提升新环评法的实施将促使各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风险的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规则的法律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规则的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和可靠,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核心法律,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规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背景和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于2003年颁布实施的一项法律,旨在加强对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以促使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该法的出台,是对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现。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性要求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应该按照科学性、公正性、可操作性、便民性的原则进行。
程序包括项目申报、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方案的编制、专家评审、公示和听证、评价报告的编制等环节。
2. 项目申报和评价范围的确定项目申报时,申请人应提交项目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环境影响的初步判断。
环评机关通过审核后,确定环评范围,并对环评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3. 评价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评审环评机关编制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目的、范围、方法和技术要求。
评价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形成最终版本。
4. 公示和听证环评机关应在本地区范围内公示评价方案和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
对于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项目,还应组织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5. 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批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最终成果,应由环评机关编制并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评价报告作为项目审批和环境监测的依据。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则性要求1. 环境因素评价的规则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应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评价,并提出预防、缓解和治理措施。
2. 评价结果的规则要求评价结果的表述应准确、明确,且针对各类利害关系人进行解读和传达。
对于评价结果中涉及到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解读与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解读与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本文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应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手段,旨在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各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在内容和程序上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解读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原则、程序和职责等内容。
根据该法,任何建设项目在开工前都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公民参与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程序和方式,旨在提高公众对环境决策的参与度和透明度。
公众可以通过参加听证会、提出意见等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三、国际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解读1.《联合国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该指南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为各国制定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规范。
指南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提出了参与、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2.欧盟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欧盟制定了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项目进行调整或禁止。
欧盟法规强调公众参与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四、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保障公民参与权利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强调公众参与,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环境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法律规定与实施步骤
环保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训专业技能
02
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对员工进行专业技
能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环保设施操作技能。
鼓励员工参与环保活动
03
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
积极配合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 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生 产过程中的各项环保指标达标排
刑事责任追究
对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典型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化工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开工建设,造成严 重环境污染。监管部门依法对其处以巨额罚款,并吊销其 相关许可证。
案例二
某房地产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弄虚作假,骗取审批。监 管部门发现后撤销了其审批文件,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 处罚。
评价程序及要求
评价程序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审批、公示以及后续监管等环节。
评价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 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征求公众意见,保 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公众参与不足
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中的参与程度有限,难以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 权。
监管力度不够
监管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 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 导致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 的项目得以通过审批。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法治建设的推进,环境影 响评价法律制度将不断完善,更加注重细节和执 行层面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修正)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文字号:主席令第48号发布日期: 2016.07.02实施日期: 2016.07.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法规类别:环境标准【本法变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07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修正)[201607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VS
详细描述
该案例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进行了评价,重点考虑了项目对水 环境、土壤和生态的影响。通过采取有效 的污染治理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够实 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05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践与案例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践与案例
•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 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不良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 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而环境影响评价法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用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为的法律规 范。
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有环境影响评价法,但在一些情 况下,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可能不足 以防止环境破坏。
未来发展方向和改进建议
技术方法的改进
数据共享和更新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 法,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各种项目的影 响。
建立和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确保环境数据 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高公众参与度
04
报告编制阶段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表,提出环境 保护措施和对策建议。
评价方法
01
02
03
定性评价方法
通过实地勘察、调查和专 家咨询等方式,对项目实 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进行定性的评估和预测。
定量评价方法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模 拟等技术手段,对项目实 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进行定量的评估和预测。
意义
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管,促进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02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定义和概念
定义
2018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8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评估工程、政策或规划所产生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施,保护环境质量,优化项目设计与实施,并寻找减少环境影响的方法。
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法律法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规范了评价的适用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依法实施了一整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了各类项目的评价范围和程序。
根据该法,项目建设者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前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依法进行公众听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这部法律法规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并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产生重大和较大影响的项目必须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获得批准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安全。
三、相关地方性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外,各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环境保护需求。
这些地方性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规定,确保评价工作的实施准确性和适用性。
四、国际公约和条约除了国内的法律法规,中国还参与了一些国际公约和条约,这些公约和条约也对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国际金融机构要求在项目融资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项目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有些国际公约和条约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程序和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法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们规范了评价的适用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法是一种在工程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评估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方法。
它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旨在确保发展项目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详细探讨。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意义和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一种法律工具,对于规划与建设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其主要功能包括:1. 评估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法能够对发展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通过评价,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提供决策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评价报告中提出的环境影响情况和建议措施,有助于规划者和决策者在谨慎立项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方面作出明智的决策。
3. 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项目发起人进行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公众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并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公民社会的参与和发展。
4. 强化监管和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惩罚措施,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保护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估项目对环境核心要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2. 可行性原则:评价应根据项目规模、性质和影响的可能性确定评价程度和深度,确保评价工作的可行性。
3. 可比性原则:评价应具有可比性,以便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确定最优生态和环境方案。
4. 公众参与原则:评价过程应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公众参与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决策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的程序和要求:规定了评价程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解读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评估与规划、建设、经营等活动相关的环境影响,并通过控制和管理,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以确保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工业项目、农林牧渔业项目等。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有助于提前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具体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项目建设者或经营者在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供项目描述、环境现状和可能的环境影响等信息,以供评估机构和决策者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公众的参与和透明度。
法律规定,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有权利参与,并有权获得与项目有关的环境信息。
项目建设者或经营者应当主动向公众公开有关资料,并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参与机制有助于确保项目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该法的监督和管理,许多项目在实施前进行了更全面和科学的评估,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公众参与的机会也得到了增加,促进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共识和参与意识。
然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资源和技术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缺乏适当的人力和技术支持。
此外,评估结果和决策的一致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法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评估和公众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尽管仍面临一些挑战,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对特定发展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对环境影响程度和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法律程序。
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概念和历史背景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为了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
它是一种为工程、建设和发展项目进行全过程评价的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出现源于1972年联合国环境保护规划举行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会议的宣言明确提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和原则。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提交和审查,以及项目所有人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项目申请阶段:项目所有人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2.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项目所有人根据要求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结果,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提交:项目所有人将编制好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提交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进行审核,包括评价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等。
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进行批准,并向项目所有人颁发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6.环境监督和评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项目在运营期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三、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作用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环境风险:通过事前评估,及时发现和预测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避免环境风险的发生。
2.合理优化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可以在项目规划初期就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评估,为项目的合理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第十六条
第⼗六条国家根据建设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实⾏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件): (⼀)可能造成重⼤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的环境影响进⾏全⾯评价;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的环境影响进⾏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不需要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释义] 本条是对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实⾏分类管理的规定。
⼀、本条第⼀款规定了对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实⾏分类管理的基本制度。
根据建设项⽬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对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实⾏分类管理,是“突出重点、兼顾⼀般”的科学管理⽅法在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的具体应⽤。
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单⾏法确⽴了对建设项⽬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后,在多年来的实际⼯作中,对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是⼀直实⾏分类管理的。
1998年11⽉18⽇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建设项⽬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制度作了规定;1999年4⽉1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关于公布〈建设项⽬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录〉(试⾏)的通知》,使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制度进⼀步具体化。
现在⽴法机关⼜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制度作了专门规定,使这⼀制度法律化。
⼆、本条第⼆款对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依据和类别作了规定。
依照本款规定,对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实⾏分类管理的依据,是建设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包括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轻重两⽅⾯。
⼀般来讲,建设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建设项⽬的性质、规模、所在的地点、所采⽤的⽣产⼯艺以及所属的⾏业等密切相关,这些都是实施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关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概况
*加拿大1964年 在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美国1969年 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规定下来,该法1970年1月1日实施。 *英国1988年、1989年 分别颁布《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环境 评价条例》 *日本1997年 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法》 *世界银行1989年 《环境评价操作指导》 *亚洲开发银行 在《项目筛选环境指南》、《银行程序中的环境考虑》、《工 业和电力开发项目环境指南》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规定。
围绕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应由法律调整的独特对象 是现行环境保护法和各单项法律所容纳不了的
对政府有关经济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同
对建设项目环评并进行规范管理直接影响公民和组织的权利义务 是应由法律调整的实质性问题,有必要将原有法规上升为法律
第八讲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法》
各位学员:大家好! 本期EMS内审员培训班已经接近尾声。今天,
我们给大家介绍环境法规体系和新颁布的《环境
影响评价法》,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在您学习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请和我们联系。 祝学习顺利! 启迪老师
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法—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 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2年10 月28日
内容提要: 前言---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前言---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
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状况的普遍性问题
1 酸雨 2 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3 平流层臭氧层破坏 4 有害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越境转移
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
宪法 环境保护基本法 行政法规(国务院) 国家标准 政府规章(各部委)
行业标准
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 地方标准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环境法规的作用
1)确立环境管理体制 2)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 3)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
环境法规的基本原则
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4)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5)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 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政策和规划所造成的环境后果已成 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诸多事实说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 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 加广泛。
四 制定一部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必要性
环境法规的基本制度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 4)许可证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 6)经济刺激制度
环境法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现 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制度进行了规定,1998年11月29日开始实施 *与其配套的法规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1999.3)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1999.4) *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4)
三 对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 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
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1998年1 月 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章对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法通常包括2方面的法律规范: 1)污染防治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
根据国内外环境立法现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以 下几种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环境法规体 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是环境法的基础。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宪法中都对环境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 2)环境保护基本法---通常对环境法的基本问题,如适用范围、组织机构、 法律原则与制度等作出了原则规定。 3)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或特定的人类活动而制定 的专项法律法规。 4)环境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对大 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它需要所制定的标 准。 5)其他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5 生态破坏
6 海洋污染 7 生物多样化破坏
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1、相关概念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和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立的 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进行规范的制度,是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 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 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环境 影响 评价 分类 环境质量评价---对现状的评价,如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及规划的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项目规划实施后对实际影响程度的调查和评估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开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8年 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中, 首次提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的意向
*1979年9月 《环境保护法(试行)》的第六、第七条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具
体 规定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