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
历史八下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
历史八下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尼克松访华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阅读课文做下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二、联合国与中美建交1.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的席位。
2.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的一部分。
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1.,简称APEC。
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
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举行。
达标测试1.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3.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4.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5.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7.20世纪70年代初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的合法席位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APEC会议的召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辉煌的成就。
作为一名新中国一员,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产和繁荣经济。
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化建设营造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
个时期:
年代末期
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
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捣乱。
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
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
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为促进亚
的团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最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准备了条件。
条战线上同美国展开严肃的斗争。
战协定。
己的贡献。
国的干扰,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击下,国民党军队弃守大陈岛,我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
中国政府和人
双边谈判的可能性,从而为日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开辟了道路。
基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中华书局版]1
第14课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知道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教学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2,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我国怎样倡导和发展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怎样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怎样争取了良好的周边和平环境?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1、想一想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2、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内容?学生: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3、议一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学生: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教师:4、议一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学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教师:5、议一议新中国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生:新中国成立时:①国际形势: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外交成就》学案
第14课《外交成就》设计人:李岚第一次课:【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遇到了什么困难?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归纳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四、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五、巩固归纳:复述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预习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基础梳理1.结合《纲要》(上)、(下),完成“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重要知识时间线索梳理☆课文预习任务一:阅读新中国成立初期到70年代的外交情况。
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至1953)的外交政策有哪些?如何理解?任务二:阅读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1、填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环境●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和的方向进行调整。
●国际: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美苏争霸,世界局势并存。
2、梳理:改革开放到十八大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初期:21世纪之交:进入21世纪:任务三:阅读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外交成就●概括特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的外交布局。
●举例为下列中国外交方针各举一外交事例。
1.中国积极推进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中国就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3.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材料依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关起门来, 固步自封, 夜郎自大, 是发达不起来的。
”“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 这十分重要。
”【知识拓展】美苏争霸苏联的对外政策中也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因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美苏争霸成为冷战的核心内容。
1.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既有缓和又有争夺,美国占优。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强硬,苏联全面收缩。
【知识拓展】中苏关系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1.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亲热”期2.1960年到1978年,是中苏关系的“破裂、恶化”时期3.1979年到1989年,是中苏关系的“回暖”期。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外交成就》导学案
《外交成就》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就同____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_________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2.提出:1953年底,_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
4.完善:_______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__________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出席亚非会议1.时间、地点: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的万隆。
2.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__________和发展_________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结果: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__________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一)重返联合国1.时间:_______年10月25日,第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意义:是中国_______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建交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20世纪______年代初,随着中国___________的提高和___________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独立自主和平外 交的成就》导学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掌握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3、分析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增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外交成就。
2、难点(1)理解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形势变化中的调整和创新。
(2)探讨我国外交成就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三、知识梳理(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倒”,就是新中国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1、 20 世纪 50 年代(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2)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 20 世纪 70 年代(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
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外交活动。
二、方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三、情感: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方面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奉行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在同印度代表团进行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____________ 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阅读P80-81页,总结出席亚非会议:______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5、阅读P81-82,概括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1)_____年,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认同只有一个中国,__________是中国的一部分。
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两个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____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2、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3、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三、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讨论:1971年,我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14课外交成就1.复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万隆会议的时间、会议的主题以及周恩来在会议上的主要作用,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知识要点。
2.概括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和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到正视困难、坚强的毅力等在克服困难中的作用;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归纳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3.认识到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4.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正常化。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提出经过1953年底,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出席亚非会议(1)亚非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 个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即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
(2)经过: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鲜明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的发言,得到各国代表的一致赞誉。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3)意义:经过与会各国的努力,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周恩来在会议上表现出高超的外交艺术,为新中国赢得了声誉和朋友,打开了新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3.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1)重返联合国①背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的国民党集团却非法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设计
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设计江西省峡江县第二中学宋小为一、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组织”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从而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
2、探讨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巨大差异,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2、难点:重返联合国与美国建交。
四、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2、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与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纪录片《周恩来》导入。
(3分钟)(思路:周总理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和第一任外交部长,新中国的外交离不开周总理的辛劳和汗水。
影片从十里长街送总理为切入点,能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讲授课文:按照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70年代、改革开放后)展开。
A、自主、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按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梳理知识点和解决问题探究(1)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成就(2)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二)重大发展--70年代的外交(3)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三)B、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探究一:小小外交家:材料:在万隆会议中,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暗中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污蔑共产主义是“新的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也称,亚非人民的当前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2019-2020学年高中那个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十四 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第1课时)
泸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高一历史姓名:日期:编制: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第1课时)[旧知链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成就。
[学习目标]本节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本节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文中的“原则”应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另起炉灶2、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题:3、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C.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D.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5、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提高题:6、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
最新第14课 外交成就 学案 中华书局
第14课外交成就学案中华书局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 外交政策: 奉行政策2、提出:、1953年底,总理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同倡导。
3、内容: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意义:(二)、出席亚非会议5、 1955年,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意义:。
(三)、重返联合国与6、年月日,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7、中美建交年2月,访华,签署《》。
标志着。
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内容。
影响:(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8、2001年6月有、、、、、在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
作用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时间:年10月21日地点:科技馆内容:。
通过。
意义(地位):10、年11月中国加入(WTO)标志(五)、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原因:①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③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交流:(1、学生记忆2、组长检查3、课本、知识梳理和学习指导)三、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2.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建立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第14课 外交成就导学案
第14课外交成就一、学习目标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4、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5、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二、问题设置,同伴互助1、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外交?2、1954年周恩来总理同有关国家的会晤达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原则共识?为什么能达成这种共识?3、1971年10月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部长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因何而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4、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三、课堂反馈、解疑答惑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请各小组对问题设置的几个问题各自展示你们学习的成果,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四、二次反馈,巩固提高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其原因不包括()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C、我国在国际上根本没有朋友D、西文国家对我国的敌视2、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3、新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A、互相尊重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平等互利4、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四项基本原则D、共同发展5、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一边倒”是指倒向( )A、不结盟运动一边B、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民族解放运动一边D、帝国主义阵营一边6、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 )(1)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求同存异” (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1)(2)(3)(4)B、(1)(2)(3)C、(1)(4)D、(2)(3)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小结:2.作业:完成参与园地第1题。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高中历史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2.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培养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阅读教材94-95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内容,,,,意义②出席万隆会议时间,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主要贡献:意义问题探究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同与会国家之间有哪些“同”和“异”?今天,这些“同”和“异”是否还存在?请举例说明。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阅读教材96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时间,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意义。
问题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交(阅读教材97-99页大字及小字部分,结合六幅图片,了解并简述建交历程、意义)①建交历程:A积极回应 B乒乓外交 C官员交往D握手言和E载入史册 F 邓小平访美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建交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一个中国”。
中美建交的三原则是③意义问题探究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奉行怎样的对华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②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看,在中美建交以及中美发展关系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③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感悟历史:从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不自主,屡受欺辱与压迫。
根本无外交可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等等。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目标】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时间轴和地图梳理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脉络,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难点:基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基础知识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
2.指明方向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
方针内涵“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它首先是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对中国主权影响最大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一边倒”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
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④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①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侵略干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最新外交成就导学案
《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一、导入正课:二、学习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重点和难点:三、自学导航围绕下列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包括图片资料),圈画批注并识记重要知识点,时间6-8分钟。
1、建国初期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外交环境如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2、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中国代表及其贡献是什么?3、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与意义是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中美正式建交是哪一年?4、多边外交工作的开展史实有哪些?有什么意义?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温馨提示:用心自学,检测时要合上课本比谁记忆准确!四、检测过关:检测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由《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思考:旧中国的外交有什么特点?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建国后,我国面临怎样的外交形势?我国领导人提出什么原则来摆脱这种不利的外交局面?检测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提出者内容首次确认影响检测3:万隆会议时间、地点参与国家会议特点周恩来贡献万隆精神“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求同存异”在我国制定政策过程中有哪些应用?检测4:建国初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伟人风采;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智慧外交: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检测5: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间:影响:检测6:中美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检测7:多边外交五、梳理小结:(学法指导:表格法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时间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六、拓展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七、历史启迪:八、课堂练习:(“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外交成就导学案
编者:孙丽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等史实,从整体上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
2、探讨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难点: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二、知识准备(复习上节课的主要知识和与新课相关联的旧知识)
三、学习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80,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背景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内容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出席亚非会议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80-P81,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
1 这次会议又称什么会议?会议的时间、地点、哪些代表参加?
2 会议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 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做出了什么贡献?
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81-P82,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的背景
2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4 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
5 中美改善关系与中美建交
(1)中美关系改善
1972年2月,
2月底,
(2)中美建交
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83-P84,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
1 成就
2 进展
2001年6月,
2001年10月,
四、学习小结
五、达标检测
导航练习册第十四课测试题(此处略)
板书设计
第14课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出席亚非会议
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