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人教版
2020秋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题型课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要点训练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模型中的线面关系或增加线、面等基本元素,然后再依据题意判定.2.通过举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设有四个命题:①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②棱长都相等的直四棱柱是正方体;③侧棱垂直于底面两条边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解析: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①错误;棱长都相等的直四棱柱是正方体,②正确;侧棱垂直于底面两条相邻边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③错误;任意侧面上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④错误.故命题正确的个数是1.答案:A2.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取四棱锥A1-ABCD,则此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答案:D要点训练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1)以三视图为载体的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关键是分析三视图确定几何体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2)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问题注意衔接部分的处理.(3)旋转体的表面积问题,应注意其侧面展开图的应用.2.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问题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进行求解.(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再根据条件求解.1.已知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2√3 ,其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12.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六棱锥是正六棱锥.设该六棱锥的高为h ,则13×6×√34×22×h =2√3,解得h =1.由题意,得底面正六边形的中心到其边的距离为√3,所以侧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3)2+1=2,所以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6×12×2×2=12. 2.如图所示,三棱锥O -ABC 为长方体的一角,其中OA ,OB ,OC 两两垂直,三个侧面OAB ,OAC ,OBC 的面积分别为1.5 cm 2,1 cm 2,3 cm 2,求三棱锥O -ABC 的体积.解:设OA ,OB ,OC 的长依次为x cm,y cm,z cm,由已知可得12xy =1.5,12xz =1,12yz =3,解得x =1,y =3,z =2. 将三棱锥O -ABC 看成以C 为顶点,以OAB 为底面,易知OC 为三棱锥C -OAB 的高.故V 三棱锥O -ABC =V C -OAB =13S △OAB ·OC =13×1.5×2=1(cm 3). 3.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 -A'B'C',侧面B'BCC'的面积是S ,点A'到侧面B'BCC'的距离是a ,求三棱柱ABC -A'B'C'的体积.解:连接A'B ,A'C ,如图所示,这样就把三棱柱ABC -A'B'C'分割成了两个棱锥,即三棱锥A'-ABC 和四棱锥A'-BCC'B'.设所求体积为V ,显然三棱锥A'-ABC 的体积是13V. 而四棱锥A'-BCC'B'的体积为13Sa , 故有13V +13Sa =V ,所以V =12Sa. 要点训练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与球相关问题的解题策略(1)作适当的截面(如轴截面等)时,对于球内接长方体、正方体,则截面一要过球心, 二要过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两条体对角线,才有利于解题.(2)对于“内切”和“外接”等问题,首先要弄清几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指特殊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然后把相关的元素放到这些关系中来解决.1.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6,底面边长为4,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443πB.4849πC.814πD.16π 解析:如图所示,设PE 为正四棱锥P -ABCD 的高,则正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O 必在其高PE 所在的直线上,延长PE 交球面于一点F ,连接AE ,AF.由球的性质可知△PAF 为直角三角形,且AE ⊥PF.因为该棱锥的高为6,底面边长为4,所以AE =2√2,PE =6,所以侧棱长PA =√PE 2+AE 2=√62+(2√2)2=√44=2√. 设球的半径为R ,则PF =2R. 由△PAE ∽△PFA ,得PA 2=PF ·PE ,即44=2R ×6,解得R =113,所以S =4πR 2=4π×(113)2=484π9.答案:B2.一个球与一个正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和两个底面都相切,如果这个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这个正三棱柱的体积是( ) A.96√3 B.16√3 C.24√3 D.48√3解析:由球的体积公式可求得球的半径R =2. 设球的外切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 ,高即侧棱长,为h ,则h =2R =4. 在底面正三角形中,由正三棱柱的内切球特征,得a 2×√33=R =2,解得a =4√3. 故这个正三棱柱的体积V =12×√32×(4√3)2×4=48√3.答案:D要点训练四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面与面平行的性质.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判定定理;(3)推论;(4)a ⊥α,a ⊥β⇒α∥β.1.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B'C'中,M ,N 分别为BB',A'C'的中点.求证:MN ∥平面ABC'.证明:取B'C'的中点P ,连接MP ,NP (图略),则MP ∥BC',NP ∥A'B'. 因为A'B'∥AB ,所以NP ∥AB.因为AB ⊂平面ABC',NP ⊄平面ABC',所以NP ∥平面ABC'.同理MP∥平面ABC'.因为NP∩MP=P,所以平面MNP∥平面ABC'.因为MN⊂平面MNP,所以MN∥平面ABC'.2.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 M∈AC,N∈FB,且AM=FN,过点M作MH⊥AB于点H.求证:平面MNH∥平面BCE.证明:因为正方形ABCD中,MH⊥AB,BC⊥AB,所以MH∥BC.因为BF=AC,AM=FN,所以FNBF =AM AC.因为MH∥BC,所以AMAC =AH AB,所以FNBF =AH AB,所以NH∥AF∥BE.因为MH⊂平面MNH,NH⊂平面MNH,MH∩NH=H, BC⊂平面BCE,BE⊂平面BCE,BC∩BE=B,所以平面MNH∥平面BCE.要点训练五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空间中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2.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1)平面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2)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a⊥α,b∥α⇒a⊥b.3.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利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3)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4.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垂直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a⊂α,a⊥β⇒α⊥β.1.如图所示,Rt△AOC可以通过Rt△AOB以直角边AO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D是AB上任意一点.求证:平面COD⊥平面AOB.证明:由题意,得CO⊥AO,BO⊥AO,所以∠BOC是二面角B-AO-C 的平面角.因为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所以∠BOC=90°,所以CO⊥BO.因为AO∩BO=O,所以CO⊥平面AOB.因为CO⊂平面COD,所以平面COD⊥平面AOB.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BC=2, AD=CD=√7,PA=√3,∠ABC=120°,G为线段PC上的点,O为AC,BD交点.(1)证明:BD⊥平面APC;(2)若G满足PC⊥平面BGD,求PG的值.GC(1)证明:由AB=BC,AD=CD,得BD垂直平分线段AC.所以O为AC的中点,BD⊥AC.因为PA⊥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PA⊥BD.因为AC∩PA=A,AC⊂平面APC,PA⊂平面APC,所以BD⊥平面APC.(2)解:连接OG,如图所示.因为PC⊥平面BGD,OG⊂平面BGD,所以PC⊥OG.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2+22-2×2×2×cos120°=2√3.在Rt△PAC中,得PC=√AC2+PA2=√12+3=√所以由△GOC∽△APC可得GC=AC·OCPC =2√155.从而PG=3√155,所以PGGC=32.要点训练六空间角的求解方法1.找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三种方法(1)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2)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3)补形平移.2.线面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3.求二面角的两种常用方法(1)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过该点作垂直于棱的射线.(2)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1.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 AB≠AC,D,E分别是BC,AB的中点,AC>AD,设PC与DE所成的角为α,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为γ,则α,β,γ的大小关系是α<β<γ.解析:因为D,E分别是BC,AB的中点,所以DE∥AC,所以PC与DE所成的角为∠PCA,即α.因为PA⊥平面ABC,所以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PDA,即β.如图所示,过点A作AH⊥BC,垂足为H,连接PH,易证BC⊥平面PAH,所以∠PHA是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即γ.因为AB≠AC,所以AD>AH.因为AC >AD,所以AC >AD >AH,所以PAAC <PAAD<PAAH,所以tan α<tan β<tan γ,所以α<β<γ.2.如图所示,AB是☉O的一条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的一动点.(1)证明:△P BC是直角三角形;(2)若PA=AB=2,且当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时,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因为AB是☉O的一条直径, 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一动点,所以BC⊥AC.因为PA⊥平面ABC,所以BC⊥PA.因为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BC⊥平面PAC,所以BC⊥PC,所以△BPC是直角三角形.(2)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H⊥PC于点H,连接BH.因为BC⊥平面PAC,所以BC⊥AH.因为PC∩BC=C,PC⊂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AH⊥平面PBC,所以∠ABH是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因为PA⊥平面ABC,所以∠PCA即是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因为tan∠PCA=PAAC=√2,PA=2, 所以AC=√2.在Rt△PAC中,AH=√PA2+AC2=23√3,在Rt△ABH中,sin∠ABH=23√32=√33,即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要点训练七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个数学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数学对象的思想.它包括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从一般到特殊的转化等,折叠问题中体现了转化思想.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折叠前后元素的位置变化情况,看看哪些元素的位置变了,哪些元素的位置没有变,基本思路是利用“不变求变”,一般步骤如下:(1)平面→空间:根据平面图形折出满足条件的空间图形,想象出空间图形,完成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在认识上的转化.(2)空间→平面:为解决空间图形问题,要回到平面上来,重点分析元素的变与不变.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若将△ADB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平面ABD⊥平面ABCB.平面ADC⊥平面BDCC.平面ABC⊥平面BDCD.平面ADC⊥平面ABC解析:因为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 ∠BAD=90°,所以BD⊥CD.因为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所以CD⊥平面ABD,所以CD⊥AB.因为AD⊥AB,AD∩CD=D,AD⊂平面ADC,CD⊂平面ADC,故AB⊥平面ADC.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DC.答案:D2.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BC=1,E为DC的中点,F为线段EC(端点除外)上一动点.现将△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内过点D作DK⊥AB,垂足为K.设AK=t,则t的取值范围是(1,1).2→解析:如图所示,过点K作KM⊥AF于M点,连接DM,易得DM⊥AF,与折前的图形对比,可知在折前的图形中D,M,K三点共线,且DK⊥AF, 于是△DAK∽△FDA,所以AKAD =ADDF.所以t1=1DF.所以t=1DF.因为DF∈(1,2),所以t∈( 12,1).3.如图①所示,在等腰梯形CDEF中,DE=CD=√2,EF=2+√2,将它沿着两条高AD,CB折叠成四棱锥E-ABCD(E,F两点重合),如图②所示.①②(1)求证:BE⊥DE;(2)设M为线段AB的中点,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使得MN∥平面DAE.(1)证明:因为AD⊥EF,所以AD⊥AE,AD⊥AB.因为AB∩AE=A,AB⊂平面ABE,AE⊂平面ABE,所以AD⊥平面ABE,所以AD⊥BE.由题图①和题中所给条件知,AE=BE=1,AB=CD=√2,所以AE2+BE2=AB2,即AE⊥BE.因为AE∩AD=A,AE⊂平面ADE,AD⊂平面ADE,所以BE⊥平面ADE,所以BE⊥DE.(2)解:如图所示,取EC的中点G,BE的中点P,连接PM,PG,MG, 则MP∥AE,GP∥CB∥DA,所以MP∥平面DAE,GP∥平面DAE.因为MP∩GP=P,所以平面MPG∥平面DAE.因为MG⊂平面MPG,所以MG∥平面DAE,即存在点N与G重合满足条件,使得MN∥平面DAE.。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04)-按章节整理(含目录高清版)
公式的变形、逆用、
“1”的替换
cos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和角、差角公式,辅助角公式(sin ± cos)
二倍角公式,降幂公式(cos2 α =
1+cos2α
2
, sin2 α =
1−cos2α
2
化简、求值、
证明(恒等变形)
)
和角、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
⑴sin( ± ) = sincos ± cossin;⑵cos( ± ) = coscos ∓ sinsin;⑶tan( ± ) =
⑴sin2 = 2sincos;⑵cos2 = cos2 − sin2 = 2cos2 − 1 = 1 − 2sin2 ;⑶tan2 =
1
1+cos2α
2
2
⑴sincos = sin2;⑵cos2 α =
⑴sin ± cos =
√2
+ 2 sin(
;⑶sin2 α =
互逆
原命题:若 p 则 q
关系
命题
互否
简易逻辑
互否
等价关系
否命题:若p 则q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复合命题
逆命题:若 q
若 ⇒ ,则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或:p q
一真便真
否定: p q
且:p q
一假则假
否定: p q
对称变换: = () → = −(), = () → = (−), = () → = −(−)
函数图象
及其变换
翻折变换: = () → = |()|, = () → = (||)
伸缩变换: = () → = (), = () → =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优质课件(共59张PPT)
结束
讲授新课 一、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 , 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 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2.常见的程序框图(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 图形符号 名称 流程线 连结点 功能 连接循环框 连接循环框图的两部分
图形符号
名称 终端框 (起止框) 输入、 输出框
3.画顺序结构程序框图时注意事项
(1)在程序框图中,开始框和结束框不可少;
(2)在算法过程中,第一步输入语句是必不可少的
;
(3)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 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语句A 左图中,语句A和语句B是依次执行的, 只有在执行完语句A指定的操作后,才 语句B 能接着执行语句B所指定的操作.
X Y H, 设有X 只鸡,Y 只兔.则 2 X 4Y F .
二、顺序结构及框图表示
1. 顺序结构 : 按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 , 称为具 有“顺序结构”的算法,或者称为算法的顺序结构.
2.顺序结构的流程图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 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 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 干个处理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
语句A 语句B
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新课引入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但为了使算法的程 序或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 来表达它. 例如上一节“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的 算法可以用以下形式来表达.
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 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作出判断。 第一步:给定大于2的整数n 第二步:
人教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共16张PPT)教育课件
凡 事都 是多棱 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凡 事都是 多棱 镜, 不同 的角度 会看 到不 同的 结果 。若 能把一 些事 看淡 了, 就会 有个好 心境 ,若 把很 多事 看开 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情。 让聚散 离合 犹如 月缺 月圆 那样 寻常, 让得 失利 弊犹 如花 开花谢 那样 自然 ,不 计较 ,也 不 刻意执 着; 让生 命中 各种的 喜怒 哀乐 ,就 像风 儿一 样,来 了, 不管 是清 风拂 面,还 是寒 风凛 冽, 都报 以自 然 的微笑 ,坦 然的 接受 命运的 馈赠 ,把 是非 曲折 ,都 当作是 人生 的
i<100? 否 是 i=i+1
S=S+ i
输出S 结束
开始 i=0,S=0
i=i+1 S=S+ i 否 i>=100?
是 输出S 结束
当型循环与直到循环的区别:
①当型循环可以不执行循环体,直到 循环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②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 环先执行后判断. ③对同一算法来说,当型循环和直到 循环的条件互为反条件.
开始 i=0,S=0
否 i<100? 是 i=i+1 S=S+ i
输出S 结束
思考:将步骤A和步骤B交换位 置,结果会怎样?能达到预期结果 吗?为什么?要达到预期结果,还 需要做怎样的修改?
步骤A
步骤B 答:达不到预期结果;
当i = 100时,退出循环,i 的值未能加入到S中;修 改的方法是将判断条件改 为i<101
i=i+1 S=S+ i
i=i+1 S=S + i
当型结构
i<100? 是
否
i=i+1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人教版)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数学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知识结构框架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识结构框架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知识结构框架第四章圆与方程的知识结构框架数学三数学四本章知识结构如下:本章知识结构如下:本章知识结构如下:英语(课程)书信的常见写作模板开头部分: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activity. I’m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Apr. 9th. I’m pleased to hear that you’re coming to China for a visit. I’m writing to thank yo u for your help during my stay in America.结尾部分:With best wishes.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reply earlier.口头通知常见写作模板开场白部分: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正文部分: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it. Please take your notebooks and make notes.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we’ll have a discussion in groups. Please come on time and don’t be late.结束语部分:Please come and join in it. Everybody is welcome to attend it. I hope you’ll have a nice time here. That’s all. Thank you.议论文模板1.正反观点式议论文模板:导入:第1段:Recently we’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导入话题) Our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is topic.(观点有分歧) 正文:第2段: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in favour of it.(正方观点) Here are the reasons. First... Second... Finally...(列出2~3个赞成的理由) 第3段:However, the others are strongly against it. (反方观点) Their reasons ar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What’s more... In addition...(列出2~3个反对的理由) 结论:第4段:Personally speaking, the advantages overweigh the disadvantages, for it will do us more harm than good, so I support it.(个人观点)2.“A或者B”类议论文模板:导入:第1段:Some people hold the opinion that A is superior to B in many ways. Others, however, argue that B is much better. Personally, I would prefer A because I think A has more advantages. 正文:第2段: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I prefer A.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 Another reason is that...(赞同A 的原因) 第3段: Of course, B also has advantages to some extent... (列出1~2个B的优势) 结论:第4段: But if all these factors are considered, A is much better than B.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得出结论)3.观点论述类议论文模板:导入:第1段:提出一种现象或某个决定作为议论的话题 As a student, I am strongly in favour of the decision. (亮明自己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 The reasons for this may be listed as follows. (过渡句,承上启下) 正文:第2段:First of all... Secondly... Besides...(列出2~3个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结论:第3段:In conclusion, I believe that... (照应第1段,构成"总—分—总"结构)4."How to"类议论文模板:导入:第1段:提出一种现象或某种困难作为议论的话题正文:第2段: Many ways can help to solve this serious problem, but the following may be most effective. First of all... Another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 Finally...(列出2~3个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结论:第3段:These are not the best but the only two/ three measures we can take. Bu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we should take action to...(强调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图表作文写作模板The chart gives us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图表主题.The first thing we notice is that 图表最大特点 .This means that as 进一步说明.We can see from the statistics given that 图表细节图表细节一 . After 动词-ing :细节一中的第一个变化, the动词-ed+幅度+时间(紧跟着的变化) .The figures also tell us that图表细节二 .In the column, we can see that accounts for (进一步描述).Judging from these figures,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结论).The reason for thi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s that (给出原因). b或是It is high time that we (发出倡议).图画类写作模板1.开头Look at this picture./The picture shows that.../From this picture, we can see.../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As is seen in the picture...2.衔接句 As we all know, .../As is known to all,.../It is well known that.../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This sight reminds me of something in my daily life.3.结尾句 In conclusion.../In brief.../On the whole.../In short.../In aword.../Generally speaking.../As has been stated..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高中数学课程框架1.课程框架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2.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刚上高1的学生很快就接触到了函数知识,其实初中对函数的知识有一些初步的涉猎,但是涉及的内容较少,定义也不完整,高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函数,此部分知识模块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学到这个知识模块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函数是高中知识最难的3个模块之1也是学生第一个遇到的难题,需要学生平和的心态去把握。
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掌握。
也是期中考试的主题内容。
很多学生学到这个部分问题教多会怀疑自己初中知识学的是否扎实,其实和初中关联的只有几个部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简单解法。
)这几个知识要是没问题就是不会影响到高1初步的知识学习。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此部分知识讲解前需要学生做适当预习,不过知识不是很难,因为前面讲数列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到解析几何的时候会显得时间紧张,应该提前注意避免影响成绩。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此部分知识不是很难,只要学生紧跟学校老师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很多学生会因此放松导致影响后面的知识的学习。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此部分知识承接必修1的函数,是知识延续,如果函数学的不好会对这个部分有较多影响。
开展课程前要先了解下必修1中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解斜三角形和必修4的三角函数有部分练习,需提前复习,数列是一个很难的知识模块,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学习掌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课件程序框图
结束
否 否
d=d+1
否 n不是质数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
直观的表示算法的图形.
名称
作用 终端框或起止框
表示算法的 起始和结束
名称
输入、输出框 作用 表示算法的输入 和输出的信息
名称
作用
处理框或执行框
赋值、计算
名称 判断框 作用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 成立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 不成立标明“否”或“N”
5;
结束
指向②处时,输出 sum 15 .
5.下图为求1~1000的所有的偶数的和而设计的一个程 序框图,将空白处补上,并指明它是循环结构中的哪一 种类型,并画出它的另一种循环结构框图.
开始
i=2
sum=0 i<=1000
i=i+2 sum=sum+i
输出sum 结束
课堂小结:
1.要掌握程序框的作用; 2.掌握三种逻辑结构,并能正确使用这三种结构画流程图; 3.在循环结构中,一定有条件结构,通常都有一个起到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 4.确实明确当型和直到型的区别和联系,不要混用。
输出S 结束
输出S 结束
练习:
1.就(1)、(2)两种逻辑结构,说出各自的算法功能 ຫໍສະໝຸດ 1)开始(2) 开始
输入a,b
输入a,b
2.已知梯形上底为2,下底为4, 高为5,求其面积,设计出该 问题的流程图.
开始
d a2 b2
sum=a+b
a 2,b 4, h 5
c d
输出c
结束
输出sum 结束
S 1 (a b)h 2
高二数学流程图及结构图
探究:
双线流程图:
某“儿童之家”开展亲子活动, 儿童与家长如约来到“儿童之家” 计划活动步骤如下: 首先,儿童与家长按事先约定时 接待家长交 接待儿童做 间来到“儿童之家”。 流本周表现 活动前准备 然后,一部分工作人员接待儿童, 做活动前准备;同时,另一部分 工作人员接待家长,交儿童本周 按亲子活动方案活动” 表现。 第三步,按照亲子活动方案进行 启导员填写亲子 家长填写亲子 动。 活动总结记录 活动反馈卡 第四步,启导员填写亲子活动总 结记录;同时 家长填写亲子活 动反馈卡。 启导员填写服务跟踪表 最后,启导员填写服务跟踪表。
第六步:两鬼过河
流程图:
开始 一人一鬼过河,一人划回 两鬼过河,一鬼划回
两人过河,一鬼一人回
两人过河,一鬼回 两鬼过河,一鬼回 两鬼过河 结束
工序流程 图(统筹 图)
流程图概念:
像这样由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用来表示 动态过程的图示称为流程图。
1. 流程图有哪几部分组成?
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
动手
绘制流程图:
2.单线流程图 咨询考试事宜 是否新考生
是 否
1.用自然语言描述考试流程
第一步:咨询考试事宜 第二步:新生填写考生注册表, 并领取考生号;老生出示考号。 第三步:明确考试科目和时间 第四步:交纳考试费 第五步: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 第六步:领取成绩单 第七步:领取证书
填写考生注册表 领取考生号 明确考试科目和时间 交纳考试费
必修3 P3例2
举例说明
2、怎样用程序框 图表达算法步骤 中的“第一步?”
f(x) x 2
2
输入精确度
的初值1、2
x1 , x2
举例说明:
3、第二步中有哪些操作?其中包 含了哪些逻辑结构?怎样用程序 框图表达?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4.1 流程图(共44张PPT)
解:生产该产品的工序流程图如下:
考点类析
[小结] 对于工序流程图,应先理清工序大体分几个阶段,再对每一阶段细分. 应注意每一步的先后顺序.
考点类析
【拓展】在华罗庚先生的《统 筹方法平话》中,有一个“喝茶 问题”:假设洗水壶需要2 min,烧 开水需要15 min,洗茶壶、茶杯 需要3 min,取、放茶叶需要2 min,沏茶需要1 min.试给出“喝 茶问题”中最快能喝到茶的流 程图,并计算最快喝到茶的时间 是多少.
么两者可同时进行.拆迁和土建设计进行完才能进行厂房建设,
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进行完才能进行设备安装,然后进行设备
测试,最后才能进行试生产.上述过程的工序流程图如图4-1-2
所示,则设备采购、厂房建设、土建设计、设备安装与图中
①②③④处正确的对应顺序应为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第四章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本章总结提升
第四章
框图
4.1 流程图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程序框图;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工序流程图, 学会绘制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框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使学生了解 流程图的一般形式、特征和作用.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 的大量的流程图,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抽象,培养学 生严谨的数学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预习探究
[探究] 如何准确画出工序流程图?
解:做好调查研究是画工序流程图的基础,主要调查三件事:(1)列举出本工程 (任务)的所有工序;(2)工序与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3)每个工序所需的时间. 可见处理工序流程图,首先要弄清整项工程应划分为多少道工序,其次要仔 细考虑各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及相互联系、制约的程度,最后要考虑哪些工序 可以平行进行,哪些工序可以交叉进行.依据这些去组织生产,指挥施工,能收 到统筹兼顾的功效.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2)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1)棱柱:定义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ABCDE A 'B 'C 'D 'E '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 :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P A 'B 'C 'D 'E '几何特征 :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 3)棱台: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P A 'B 'C 'D 'E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 4)圆柱:定义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 5)圆锥:定义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 6)圆台: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 第一章 1.1 1.1.2 第一课时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
对顺序结构程序框图的识读,首先弄明白程序框图中各 程序框的功能,然后按流程线指引的方向从上到下(或从左 到右)依次判断即可.
20
[活学活用] 1.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m 的值是 3,则输出
的 y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若输入 m 的值是 3,则 p=8,y=8+5=13,故输 出 y 的值为 13. 答案:13
3
图形符号
名称
功能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 _判__断__框__ 在出口处标明“__是__”__或__“_Y__”_;不
成立时标明“__否__”__或__“_N__”
流程线
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
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
4
2.顺序结构
概念
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 _步__骤__ 组 成 的 , 这 是 任 何 一 个 算 法 都 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16
[活学活用] 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高为 h,求圆柱的体积.设 计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 R,h. 第二步,计算 V=πR2h. 第三步,输出 V.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17
顺序结构的读图问题 [典例] 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故 选 A的理解 框图符合标准化,框内语言简练化,框间流程方向 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勿颠倒.起止框不可少,判断 框一口进,两口出.顺序结构处处有.
11
[活学活用] 在程序框图中,表示判断框的图形符号的是
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第一课时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
预习课本 P6~9,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1.1.2程序框图(结)
人教版必修三1.1.2程序框图[例1]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上底为2,下底为4,高为5的梯形面积,设计出该问题的算法及程序框图.[自主解答]算法如下:第一步,a=2,b=4,h=5.其次步,S=12(a+b)h.第三步,输出S.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1)挨次结构的适用范围: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可以按挨次结构设计算法,如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几何中的作图步骤等.(2)应用挨次结构表示算法的步骤:①认真审题,理清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②梳理解题步骤;③用数学语言描述算法,明确输入量、计算过程、输出量;④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过程.——————————————————————————————————————1.已知圆的半径,设计一个算法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近似值,并用程序框图表示.解: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圆的半径R. 其次步,计算L=2πR. 第三步,计算S=πR2.第四步,输出L和S.程序框图:条件结构[例2]设计一个算法推断由键盘输入的一个整数是不是偶数,并画出程序框图.(提示:看被2除的余数是否为零)[自主解答]算法分析:第一步,输入整数x.其次步,令y是x除以2所得的余数.第三步,推断y是否为零,若y是零,输出“是偶数”,结束算法;若y不是零,输出“不是偶数”,结束算法.程序框图:——————————————————1.凡是依据条件作出推断,再打算进行哪一个步骤的问题,在使用程序框图时,必需引入推断框,应用条挨次结构件结构,如分段函数求值,数据的大小比较及含“若……,则……”字样的问题等2.解题时应留意:经常先推断条件,再打算程序流向推断框有两个出口,但在最终执行程序时,选择的路线只有一条.——————————————————————————————————————2.儿童乘坐火车时,若身高不超过1.2 m ,则无需购票;若身超群过1.2 m ,但不超过1.5 m ,可买半票;若超过1.5 m ,应买全票,请设计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解:依据题意,该题的算法中应用条件结构,首先以身高为标准,分成买票和免费,在买票中再分出半票和全票.买票的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测量儿童身高h .其次步:假如h ≤1.2 m ,那么免费乘车,否则若h ≤1.5 m ,则买半票,否则买全票.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如图所示,是求函数y =|x -3|的函数值的程序框图,则①处应填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巧思] 借助学习过函数y =|x -3|=⎩⎪⎨⎪⎧x -3, x ≥3,3-x , x <3.故而①处应推断x <3?,若条件为否也就是x ≥3,则执行y =x -3.[妙解] ∵y =|x -3|=⎩⎪⎨⎪⎧x -3, x ≥3,3-x , x <3.∴①中应填x <3? 又∵若x ≥3,则y =x -3. ∴②中应填y =x -3. [答案] x <3? y =x -3[例1] 设计求12+22+32+…+n 2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自主解答] 第一步,令i =1,S =0. 其次步,S =S +i 2. 第三步,i =i +1.第四步,若i 不大于n ,则转到其次步,否则输出S . 程序框图:——————————————————1.用循环结构描述算法,需确定三件事 (1)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2)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3)确定循环的循环条件.2.留意事项(1)不要漏掉流程线的箭头.(2)与推断框相连的流程线上要标注“是”或“否”.(3)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用条件结构来推断,因此循环结构中肯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是死循环.3.一个循环结构可以使用当型,也可以使用直到型,但依据条件限制的不同,有时用当型比用直到型要好,关键是看题目中给定的条件,有时用两种循环都可以.当型循环结构是指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直到。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
⼈教版⾼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教版⾼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框图【学习⽬标】1.通过具体实例,进⼀步认识程序框图,了解⼯序的流程图。
2.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
3. 能画出简单问题的结构图,能解读结构图。
【要点梳理】要点⼀、框图的分类本节概念分类如右图:要点⼆、流程图的概念、分类及其关系1. 流程图:由⼀些图形符号和⽂字说明构成的图⽰称为流程图,它常⽤来表⽰⼀些动态过程,通常会有⼀个“起点”,⼀个或多个“终点”.2. 流程图的分类:流程图可分为程序框图与⼯序流程图.3. 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就是算法步骤的直观图⽰,算法的输⼈、输出、条件、循环等基本单元构成了程序框图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由流程线来建⽴。
要点诠释:程序框图主要⽤于描述算法,⼀个程序的流程图要基于它的算法。
在设计流程图的时候要分步进⾏,把⼀个⼤的流程图分割成⼩的部分,按照三个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来局部安排,最后把流程图进⾏部分之间的组装,从⽽完成完整的程序流程图.4.⼯序流程图:流程图可⽤于描述⼯业⽣产的流程,这样的流程图称为⼯序流程图.要点诠释:⼯序流程图(统筹图)⽤于描述⼯业⽣产流程。
每⼀个矩形框代表⼀道⼯序,流程线则表⽰两相邻⼯序之间的关系,这是⼀个有向线,⽤于指⽰⼯序进展的⽅向,因此画图时要分清先后顺序,判断是⾮区别,分清流向.特别注意:在程序框图中可以有⾸尾相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在⼯序流程图上,不允许出现⼏道⼯序⾸尾相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要点三、程序框图、⼯序流程图的画图与识图1.程序框图的画法:最基本的程序框有四种:起⽌框,输⼊输出框,处理框(执⾏框),判断框.画法要求:(1)使⽤标准的框图符号;(2)框图⼀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3)除判断框外,⼤多数程序框只有⼀个进⼊点和⼀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个退出点的唯⼀符号;(4)⼀种判断框是“是”与“否”两分⽀的判断,⽽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种是多分⽀判断,有⼏种不同的结果;(5)在框图符号内描述的语⾔要⾮常简练、清楚.2.⼯序流程图的画法:将⼀个⼯作或⼯程从头⾄尾依先后顺序分为若⼲道⼯序(即⾃顶向下),每⼀道⼯序⽤矩形框表⽰,并在该矩形框内注明此⼯序的名称或代号.两相邻⼯序之间⽤流程线相连.有时为合理安排⼯程进度,还要在每道⼯序框上注明完成该⼯序所需的时间.开始时⼯序流程图可以画得粗疏,然后再对每⼀框逐步细化。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课件ppt人教版
解析答案
反思与感悟
解 (1)∵这个几何体的所有面中没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这个几何体不是棱柱. (2)在四边形ABB1A1中,在AA1上取E点,使AE=2;在BB1上取F点,使BF=2;连接C1E、EF、C1F,则过C1、E、F的截面将几何体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棱柱ABC—EFC1,其侧棱长为2;截去部分是一个四棱锥C1—EA1B1F,该几何体的特征为:有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①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牢记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能够根据定义判断几何体的形状.2.各种棱柱之间的关系(1)棱柱的分类
棱柱
(2)常见的几种四棱柱之间的转化关系
3.棱柱、棱锥、棱台在结构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见下表:
名称
底面
侧面
侧棱
高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
棱柱
斜棱柱
平行且全等的两个多边形
平行四边形
第一 章 §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第1课时 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认识组成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多面体;2.认识和把握棱柱、棱锥、棱台的几何结构特征;3.了解多面体可按哪些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如图棱柱可记作:棱柱
相关概念:底面(底):两个互相 的面侧面: 侧棱:相邻侧面的顶点: 的公共顶点
互相平行
四边形
互相平行
平行
其余各面
公共边
侧面与底面
ABCDEF—
A′B′C′D′E′F′
答案
分类:①依据:底面多边形的 ②类例: (底面是三角形)、 (底面是四边形)……
2020秋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习课题型知识框架课思维导图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习课要点训练一平面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向量及其坐标运算的加法、减法、数乘,向量的加法遵循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运算,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数乘向量满足分配律.利用向量证明三点共线时,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当两向量共线且有公共点时,才能得出三点共线.2.两平面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1)若a=(x1,y1),b=(x2,y2),则a∥b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2)若a ∥b (a ≠0),则b =λa . 应视题目条件灵活选择.1.已知点A (1,3),B (4,-1),则与向量AB ⃗⃗⃗⃗⃗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A.( 35,-45) B.(45,-35) C.(-35,45) D.(-45,35)解析:AB ⃗⃗⃗⃗⃗ =(3,-4),与其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AB⃗⃗⃗⃗⃗ |AB ⃗⃗⃗⃗⃗ |=15(3,-4)=(35,-45).答案:A2.(全国卷Ⅰ)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BC ⃗⃗⃗⃗⃗ =3CD ⃗⃗⃗⃗⃗ ,则( )A.AD ⃗⃗⃗⃗⃗ =-13AB ⃗⃗⃗⃗⃗ +43AC⃗⃗⃗⃗⃗ B.AD ⃗⃗⃗⃗⃗ =13AB ⃗⃗⃗⃗⃗ -43AC⃗⃗⃗⃗⃗ C.AD ⃗⃗⃗⃗⃗ =43AB ⃗⃗⃗⃗⃗ +13AC⃗⃗⃗⃗⃗ D.AD ⃗⃗⃗⃗⃗ =43AB ⃗⃗⃗⃗⃗ -13AC⃗⃗⃗⃗⃗ 解析:AD ⃗⃗⃗⃗⃗ =AC ⃗⃗⃗⃗⃗ +CD ⃗⃗⃗⃗⃗ =AC ⃗⃗⃗⃗⃗ +13BC ⃗⃗⃗⃗⃗ =AC ⃗⃗⃗⃗⃗ +13(AC ⃗⃗⃗⃗⃗ -AB ⃗⃗⃗⃗⃗ )=43AC ⃗⃗⃗⃗⃗ -13AB ⃗⃗⃗⃗⃗ =-13AB ⃗⃗⃗⃗⃗ +43AC ⃗⃗⃗⃗⃗ . 答案:A3.(全国卷Ⅲ)已知向量a =(1,2),b =(2,-2),c =(1,λ).若c ∥(2a +b ),则λ=12.解析:由题意可得2a +b =(4,2).因为c ∥(2a +b ),c =(1,λ),所以4λ-2=0,即λ=12.要点训练二 平面向量的夹角与垂直问题1.两个向量a =(x 1,y 1),b =(x 2,y 2)垂直⇔a ·b =0⇔x 1x 2+y 1y 2=0,利用这两个结论,可以判断两个向量的位置关系.2.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b|a||b|=1212√x12+y12√x22+y22.1.已知非零向量a,b满足|a|=2|b|,且(a-b)⊥b,则a与b的夹角为()A.π6B.π3C.2π3D.5π6解析:设a与b的夹角为θ,因为(a-b)⊥b,所以(a-b)·b=a·b-b2=0,所以a·b=b2,所以cos θ=a·b|a|·|b|=|b|22|b|2=12,所以a与b的夹角为π3.答案:B2.已知向量a=(2,2),b=(-8,6),则a与b的夹角的余弦值为-√210.解析: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cos θ=a·b|a|·|b|=√22+22×√(-8)2+62=-√210.3.已知向量a=(-4,3),b=(6,m),且a⊥b,则m=8.解析:向量a=(-4,3),b=(6,m),a⊥b,则a·b=0,即-4×6+3m=0,所以m=8.4.已知向量a=(-2,3),b=(3,m),且a⊥b,则m=2.解析:由题意可得,a·b=0,所以-2×3+3m=0,解得m=2.要点训练三有关向量的模(长度)与距离问题的解法求向量的模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利用公式|a|2=a2将它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再利用数量积的性质进行展开、合并,使问题得以解决;②利用公式|a|=√x12+y12将其转化为实数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1.(全国卷Ⅱ)设非零向量a,b满足|a+b|=|a-b|,则 ()A.a⊥bB.|a|=|b|C.a∥bD.|a|>|b|解析:由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可知,以非零向量a ,b 的模长为边长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从而可得a ⊥b .故选A .答案:A2.已知向量a ,b 的夹角为120°,|a |=1,|b |=3,则|5a -b |=7. 解析:|5a -b |=√|5a -b |2=√(5a -b )2=√25a 2+b 2-10a ·b = √25+9-10×1×3×(-12)=7.3.(浙江高考)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当每个λi (i =1,2,3,4,5,6)取遍±1时,|λ1AB ⃗⃗⃗⃗⃗ +λ2BC ⃗⃗⃗⃗⃗ +λ3CD ⃗⃗⃗⃗⃗ +λ4DA ⃗⃗⃗⃗⃗ +λ5AC ⃗⃗⃗⃗⃗ +λ6BD ⃗⃗⃗⃗⃗⃗ |的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2√5.解析:如图所示,以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B ⃗⃗⃗⃗⃗ =(1,0),BC ⃗⃗⃗⃗⃗ =(0,1),CD ⃗⃗⃗⃗⃗ =(-1,0),DA ⃗⃗⃗⃗⃗ =(0,-1),AC ⃗⃗⃗⃗⃗ =(1,1),BD ⃗⃗⃗⃗⃗⃗ =(-1,1).令y =|λ1AB ⃗⃗⃗⃗⃗ +λ2BC ⃗⃗⃗⃗⃗ +λ3CD ⃗⃗⃗⃗⃗ +λ4DA ⃗⃗⃗⃗⃗ +λ5AC ⃗⃗⃗⃗⃗ +λ6BD ⃗⃗⃗⃗⃗⃗ |=√(λ1-λ3+λ5-λ6)2+(λ2-λ4+λ5+λ6)2≥0.因为λi (i =1,2,3,4,5,6)可取遍±1,所以当λ1=λ3=λ4=λ5=λ6=1,λ2=-1时,有最小值y min =0.因为(λ1-λ3+λ5)和(λ2-λ4+λ5)的取值不相关,λ6=1或λ6=-1,所以当(λ1-λ3+λ5)和(λ2-λ4+λ5)分别取得最大值时,y 有最大值,所以当λ1=λ2=λ5=λ6=1,λ3=λ4=-1时,有最大值y max =√22+42=√20=2√5.要点训练四 建模思想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及其应用,常根据已知条件中所给的边、角关系,利用解三角形的常见类型求解;解决应用问题常根据距离、高度、角度的求解方法解决,都体现了建模思想.1.(全国卷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sin A -b sin B =4c sin C ,cos A =-14,则bc = ( )A.6B.5 C .4 D.3解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a 2-b 2=4c 2, 由余弦定理推论可得 -14=cos A =b 2+c 2-a 22bc ,所以c 2-4c 22bc=-14,所以3c 2b =14,所以b c=6. 答案:A2.(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b sin A +a cos B =0,则B =3π4.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sin A +sin A cos B =0.因为A ∈(0,π),B ∈(0,π),所以sin A ≠0,所以sin B +cos B =0,即 tan B =-1,所以B =3π4.3.(浙江高考)在△ABC 中,∠ABC =90°,AB =4,BC =3,点D 在线段AC 上,若∠BDC =45°,则BD =12√25,cos ∠ABD =7√210.解析:如图所示,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AB sin∠ADB =BDsin∠BAC,而AB =4,∠ADB =3π4,AC =√AB 2+BC 2=5, sin ∠BAC =BC AC =35,cos ∠BAC =AB AC =45,所以BD =12√25.cos ∠ABD =cos(∠BDC -∠BAC )=cos π4cos ∠BAC + sin π4sin ∠BAC =7√210.4.(全国卷Ⅲ)△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a sinA+C 2=b sin A.(1)求B ;(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c =1,求△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 sin A sinA+C 2=sin B sin A.因为sin A ≠0,所以sinA+C 2=sin B.由A +B +C =180°,可得sinA+C2=cos B2,故cos B 2=sin B =2sin B 2cos B 2.因为cos B2≠0,故sin B 2=12,所以B =60°.(2)由题设及(1)知△ABC 的面积S △ABC =√34a. 由正弦定理,得a =csinA sinC=sin (120°-C )sinC=√32tanC +12. 由于△ABC 为锐角三角形,故0°<A <90°,0°<C <90°,由(1)知A +C =120°,所以30°<C <90°,故12<a <2,所以√38<S △ABC <√32,即△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38,√32).。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167页至第171页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小结及复习参考题8.重点是通过分析常见几何图形及典型问题,梳理立体几何初步的核心概念、定理等内容与思想方法.本章知识结构如下框图:2.内容解析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基本立体图形:包括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通过认识柱、锥、台、球等基本立体图形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认识这些图形的几何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平面上的直观图表示和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第二部分是认识基本图形位置关系:主要是讨论组成立体图形的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从组成立体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直线、平面出发,研究平面基本性质,认识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重点研究直线、平面之间的平行和垂直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析常见几何图形及典型问题,梳理立体几何初步的核心概念、定理等内容与思想方法,从而构建立体几何的核心体系.难点是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以及运用有关定理推理证明一些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在回顾与思考本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立体几何的核心概念、定理等内容与思想方法,构建立体几何的核心体系,体会研究空间图形的基本思路: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论证、度量计算.(2)借助分析典型问题的通性通法,通过“图”(识图、画图、用图)提升学生直观想象素养,通过“写”(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水平.2.目标解析(1)通过问题的形式回顾主要内容,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入思考、归纳概括、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研究空间图形的基本方法.(2)借助正方体等常见几何体模型,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建立一套解决复杂问题的处理模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虽然学完了立体几何初步的内容,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碎片化的就题论题的表层水平,对空间元素位置关系的研究不深入,需要在一两节复习课上以师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更深入地认识立体几何.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观察和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图片,“几何画板”的画图软件,投影仪等.五、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我们是从哪些角度入手研究基本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你能用基本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释身边物体的结构吗?请举例说明.我们从对空间几何体(实物、模型、图片等)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多面体、旋转体以及一些基本几何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研究这些几何体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师生共同总结:(1)n棱锥:F=n+1,E=2n,V=n+1,V+F-E=2n棱柱与n棱台:F=n+2,E=3n,V=2n,V+F-E=2n棱锥的本质特征:有一个面是n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n棱柱的本质特征:有两个面(均为n边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是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面.n棱台是用一个平行于n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所得的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当n棱柱的一个底面“均匀”缩小变为面积较小的相似底面时,变成n棱台;继续“均匀”缩小成一个点时,便变成n棱锥.(2)V+F-E=2这个规律是欧拉拓扑公式:V+F-E=2,其中V,F,E分别是简单多面体的顶点个数、面数、棱的条数.例2 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图1“半正多面体”的直观图.(1)请你数一数该几何体的面数F,棱数E,顶点数V,是否有例1的规律?(2)请你说说是怎样数出来的?说说该半正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师生共同总结:(1)F=26,E=48,V=24,F+V-E=2(2)①该半正多面体可看成一个组合体,从上而下看,最上层与最下层是两个全等的多面体(如图3,图5),图3多面体的下底面是正八边形,上底面是正方形,且下底面与上底面平行,侧面有四个正方形,四个正三角形;中间是正八棱柱(如图4).②从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看,该半正多面体都具有相同的结构,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也展示了南北朝时期的审美观与几何文化.问题2:利用斜二测画法可以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你能结合实例说出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基本步骤吗?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是用平面图形表示空间图形的重要方法,我们能够根据直观图想象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简单说,斜二测画法的规则是:横竖不变,纵减半,平行性不变.我们可以例1中的正八棱柱为例,具体展示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基本步骤(如图6).问题3:对于空间几何体,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你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柱、锥、台、球等空间几何体进行分类吗?如何计算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你能说出柱、锥、台、球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吗?空间几何体按照围成它的各个面的特征(平面还是曲面)分类,可以得到多面体、旋转体.进一步地,按照组成多面体和旋转体的面、棱、顶点等组成要素的特征及其位置关系分类,又可以得到棱柱、棱锥、棱台等基本的多面体以及圆柱、圆锥、圆台、球等基本的旋转体.棱柱、棱锥和棱台的表面积就是组成它们的各个面的面积和,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与表面积可以通过侧面展开为平面图形来处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棱柱、棱锥和棱台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分析:考虑旋转后得到怎样的几何体.解析:图7旋转后形成的几何体是底面圆半径与高均为的圆柱挖去一个圆锥后的几何体,该圆锥的顶点为圆柱下底的圆心,底面与圆柱上底面重合(如图9中的右图所示).为什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呢?课后同学们可上网查阅“祖暅原理”进行更多的了解.探究1:问以该正方体的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有几种(全等的算一种)?比较这些四面体的结构特征.展示同学们的作业,同时交流思路.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不可能在正方体的同一个面上,应该分布在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上,以在下底面的顶点为标准分类考虑.归纳总结有以下四种(如图11):探究2:是否存在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总结:(1)求四面体的体积一般可根据四面体的结构特征,确定高与底面,转化为求三棱锥的体积;图11(4)中的四面体是正四面体(各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也可通过割补法求得;定义法、转化法、割补法等是求几何体体积的重要方法.(2)经计算发现,图11(4)中的正四面体的体积最大,表面积最小,这也是现实中经常要考虑的最优化问题.探究4:怎样求图11中的四个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四个四面体的外接球与正方体的外接球相同,其一条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半径.如图12,可以类比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面积计算思路,可计算出四个内切球的半径.问题4:刻画平面的三个基本事实是立体几何公理体系的基石,是研究空间图形、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实际上,三个基本事实刻画了平面的“平”、平面的“无限延展”,你能归纳一下刻画的方法吗?平面的三个基本事实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刻画平面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1是从点与平面关系的角度刻画平面的唯一存在性,基本事实2是从直线与平面关系的角度利用直线的“直”和“无限延伸”的属性刻画了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的属性,基本事实3是从平面与平面关系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的特征:由于平面是“平的”,因而它们才可能交于一条直线,否则交线就不是“直”的,而是“曲”的了,例如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交线就是一条曲线;另外,两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也说明平面的交点有无数个,平面是“无限延展”的.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从生活世界中找到模型,再根据公共点的个数、是否共面等进行逻辑分类建立起来的.例5(复习参考题8第5题)三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几部分?请分情况说明.探究1: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它们将空间分成几部分?图13(1)中αPβ,它们将空间分成三部分;图13(2)中αIβ=a,它们将空间分成四部分.探究2:在图13中再增加一个平面,这三个平面可能产生哪些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可将空间分成几部分?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图14,三个不同的平面α,β,γ,直线a,b,c,l.将12条分成三个共面组,侧棱组4条,上底面棱组4条,下底面棱组4条,若“异面直线组”含四条或以上的棱,则至少有两条棱在同一组,这样两条棱便共面,这与“异面直线组”的定义矛盾,故“异面直线组”最多有三条棱.问题5:在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和“垂直”是最重要的.(1)在研究这些位置关系的判定时,我们采用了哪些思想方法?以直线与平面垂直为例,总结一下研究判定的内容、过程和方法.(2)研究这些位置关系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要研究什么问题?以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为例,总结一下研究性质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研究“什么是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以及“空间直线、平面垂直时其要素(直线、平面)有什么确定不变关系”;确立研究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内容(判定与性质)与路径:“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空间问题平面化”是空间元素位置关系的一般思路.我们利用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研究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利用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研究平面与平面垂直.反过来,由直线与平面垂直又可以得到直线与直线垂直,由平面与平面垂直又可以得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小结:正方体(或长方体)是重要的几何体模型,我们要深入研究正方体模型,对它进行变形,构建出新的模型,探求各种空间位置关系或几何模型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彰显正方体的“母体”地位.课后作业:5.教材第170页复习参考题8第10题.6.教材第170页复习参考题8第11题.7.教材第171页复习参考题8第13题.8.教材第171页复习参考题8第14题.六、目标检测设计(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八棱柱有10个面(B)任意n面体都可以分割成n个棱锥(C)棱台侧棱的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D)矩形旋转一周一定形成一个圆柱2.给出下列4个命题: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④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给出下列4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长分别为,则这个三棱锥的体积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在对应题号的位置上.9.正方体相邻两个面的两条对角线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10.长方体的所有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长、宽、高分别为3,2,1,那么这个球面的面积是________.11.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13.已知矩形ABCD,AB=2,AD=1,沿BD将△ABD折起成△.若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落在△BCD的内部,则四面体的体积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空间的4个平面,最多能将空间分成________个区域.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题满分8分)画图,并证明:若m//α,n⊥α,则m⊥n.16.(本题满分10分)17.(本题满分10分)如图,正四棱锥P-ABCD中,已知侧棱和底面边长都等于2,E是AB的中点.(1)求证:AB∥平面PCD.(2)求异面直线PE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高中数学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数学程序框图、顺序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掌握各种框图符号的功能.(2)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能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程序框图的各个符号的功能,培养学生对图形符号语言和数学文字语言的转化能力.(2)学生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动手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体会数学表达的准确与简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各种程序框图功能,以及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难点:对顺序结构的概念的理解和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学生首次接触程序框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导入式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的应用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交流方案、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交流方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的优缺点.引入流程图的概念及特征⇒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基本框图及功能,结合算法思想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框图⇒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基本框图的特征及作用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见学生用书第4页)课标解读 1.程序框图的作用及其含义.(重点) 2.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难点)程序框图【问题导思】程序框图的别称是什么?【提示】 程序框图又称为流程图.程序框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常见的程序框、流程线及各自表示的功能图形符号 名称 功能终端框(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流程线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顺序结构【问题导思】 已知球的半径为R .1.设计一个算法,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提示】 第一步,输入球半径R .第二步,计算S =4πR 2.第三步,计算V =43πR 3.第四步,输出S ,V . 2.上述算法有何特点?【提示】 按照顺序从上到下进行. 3.画出该算法的程序框图. 【提示】1.定义: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2.程序框图表示为:(见学生用书第4页)程序框图的认识和理解下列关于程序框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程序框图是描述算法的语言B.程序框图中可以没有输出框,但必须要有输入框给变量赋值C.程序框图虽可以描述算法,但不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直观D.程序框图和流程图不是一个概念【思路探究】根据程序框图概念,逐一验证每个选项是否正确.【自主解答】由于算法设计时要求返回执行的结果,故必须要有输出框,对于变量的赋值则可以通过处理框完成,故算法设计时不一定要用输入框,所以B项是错误的;相对于自然语言,用程序框图描述算法的优点主要就是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在步骤上表达简单了许多,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程序框图就是流程图,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故而本题答案选A.【答案】 A1.程序框图主要由程序框和流程线组成,基本的程序框有终端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其中起止框是任何程序框图不可缺少的,而输入、输出框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2.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程序框.下列关于程序框图中图形符号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任何一个程序框图必须有起止框.②输入框只能在开始框后,输出框只能放在结束框前. ③长方形框是执行框,可用来对变量赋值,也可用来计算. ④对于一个程序框图来说,判断框内的条件是唯一的.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解析】 任何一个算法必须有开始和结束,从而必须有起止框,故①正确,输入、输出框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故②错误.③正确.④判断框内的条件不唯一,④错误.【答案】 B利用顺序结构表示算法 已知直线l :Ax +By +C =0(A 2+B 2≠0),点P (x 0,y 0),设计一个算法计算点P到直线l 的距离,并画出程序框图.【思路探究】 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Ax 0+By 0+C |A 2+B 2,给公式中的字母赋值,再代入计算.【自主解答】 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点P 的横、纵坐标x 0、y 0, 输入直线方程的系数,即常数A 、B 、C . 第二步,计算z 1=Ax 0+By 0+C .第三步,计算z 2=A 2+B 2.第四步,计算d =|z 1|z 2.第五步,输出d . 程序框图:画程序框图的规则:1.使用标准的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2.程序框图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 3.描述语言写在程序框内,语言清晰、简练. 4.各程序框之间用流程线连接.把直线l 改为圆C :(x -a )2+(y -b )2=r 2,写出求点P 0(x 0,y 0)到圆上的点的距离最大值的算法及程序框图.【解】 第一步,输入点P 0的横、纵坐标x 0、y 0,输入圆心C 的横、纵坐标a 、b ,圆的半径r;第二步,计算z1=x0-a2+y0-b2;第三步,计算d=z1+r;第四步,输出d.程序框图:顺序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一城市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每小时的工资为8元,加班工资为每小时10元,一人一周内工作60小时,其中加班20小时,税率是10%,写出这人一周内净得的工资的算法,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思路探究】根据题意,分别写出法定工作时间内的工资、加班工资,然后计算一周内的工资总数,最后计算净得工资.【自主解答】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法定工作时间内工资a(a=8×(60-20)=320(元)).第二步,计算加班工资b(b=10×20=200(元)).第三步,计算一周内工资总数c(c=a+b=320+200=520(元)).第四步,计算这个人净得的工资数d(d=c×(1-10%)=520×90%=468(元)).第五步,输出d.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应用顺序结构表示算法的步骤:1.仔细审题,理清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梳理解题步骤;3.用数学语言描述算法,明确输入量、计算过程、输出量;4.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过程.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4.25(每100元存款到期平均每年获利4.25元).请你设计一个程序,输入存款数,输出利息与本利和.【解】设存款为a元,据题意三年到期利息b为:a100×4.25×3=0.127 5a元到期本利和p为:a+0.127 5a=1.127 5元.程序框图为:(见学生用书第6页)混淆构成流程图的图形符号及作用已知x=4,y=2,画出计算w=3x+4y的值的流程图.【错解】流程图如图(1)所示:(1) (2)【错因分析】输出框为平行四边形,此题中错用矩形框了.【防范措施】 1.明确各种程序框的作用与功能.2.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正解】如上图(2).本节主要内容为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1.正确理解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1)起止框用“”表示,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表明程序的开始和结束.(2)输入、输出框图用“”表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需要输入的字母、符号、数据都填在框内.(3)处理框图用“”表示,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可以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另外,对变量进行赋值时,也用到处理框.(4)当算法要求对两个不同的结果进行判断时,需要将实现判断的条件写在判断框内,判断框用“”表示.(5)一个算法步骤到另一个算法步骤用流程线连接,如果一个程序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如图所示).2.为了能够读懂画出的程序框图,在画程序框图时,常用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2)程序框图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3)一个完整的程序框图必须有终端框,用于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和结束.(4)大多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唯一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框图符号.(5)一种判断框是“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外一种是多分支判断,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6)在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内,用于描述的语言要简练、清楚.(见学生用书第7页)1.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A.顺序结构、流程结构、循环结构B.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C.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嵌套结构D.顺序结构、嵌套结构、流程结构【解析】由算法的特征及结构知B正确.【答案】 B2.程序框图中,具有赋值、计算功能的是( )A.处理框B.输入、输出框C.终端框 D.判断框【解析】在算法框图中处理框具有赋值和计算功能.【答案】 A3.(原创题)阅读程序框图如图1-1-1所示,若输入x=3,则输出y的值为________.图1-1-1【解析】 输入x =3,则a =2×32-1=17,b =a -15=17-15=2,y =a ×b =17×2=34,则输出y 的值为34.【答案】 344.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上底为2,下底为4,高为5的梯形的面积,设计出该问题的算法及程序框图.【解】 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a =2,b =4,h =5.第二步,计算S =12(a +b )h .第三步,输出S .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见学生用书第81页)一、选择题1.下列算法中,只用顺序结构画不出程序框图的是( ) A .求两个数的积 B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C .解一元二次方程D .已知梯形两底和高求面积【解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对判别式作出判断,故不能用顺序结构画出,故选C.【答案】 C2.(2013·临沂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流程图,若输入的a ,b ,c 分别是35,52,63,则输出的a ,b ,c 分别是( )图1-1-2A .63,35,52B .35,52,63C .63,52,35D .35,63,52【解析】 x =35,a =63,c =52,b =35,选A. 【答案】 A3.画程序框图时,如果一个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 ) A .流程线 B .注释框 C .判断框 D .连接点【解析】 框图要分开画时,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在圈中标出连接的号码. 【答案】 D图1-1-34.(2013·日照高一期中)如图1-1-3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已知a 1=3,输出的b =7,则a 2等于( )A .9B .10C .11D .12【解析】 由题意知该算法是计算a 1+a 22的值,∴3+a 22=7,得a 2=11.故选C.【答案】 C图1-1-45.阅读如图1-1-4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6,则①处执行框应填的是( )A .x =1B .x =2C .b =1D .b =2【解析】 若b =6,则a =7,∴x 3-1=7,∴x =2.【答案】 B二、填空题6.(2013·潍坊高一检测)执行如图1-1-5程序框图后的结果为________.图1-1-5【解析】 S =42+24=2.5. 【答案】 2.57.给出如下算法:第一步,若a >b ,则a 与b 的值互换.第二步,若a >c ,则a 与c 的值互换.第三步,若b >c ,则b 与c 的值互换.第四步,输出a ,b ,c .运行此算法的功能为________.【解析】 由算法的意义知该算法的结果为将a ,b ,c 按从小到大输出.【答案】 将a ,b ,c 从小到大输出8.如图1-1-6是求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一个程序框图,图中的程序框中应填________.图1-1-6【解析】 根据题意需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S =2(ab +bc +ac ).【答案】 S =2(ab +bc +ac )三、解答题9.写出求y =-x 2-2x +3的最大值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解】 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a ,b ,c 的值-1,-2,3.第二步,计算max =4ac -b 24a. 第三步,输出max.程序框图:10.画出求函数y =2x +3图象上任一点到原点的距离的程序框图,写出算法.【解】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横坐标的值x .第二步,计算y =2x +3.第三步,计算d =x 2+y 2.第四步,输出d .程序框图: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求该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面积,试设计求解该问题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解】 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a ,b .第二步,计算c =a 2+b 2.第三步,计算r =12(a +b -c ). 第四步,计算S =πr 2.第五步,输出面积S .程序框图为:(教师用书独具)已知点P (x ,y ),画出求点P 到直线x +y +2=0的距离的程序框图.【思路探究】 题中直线方程已知,求某点P 到它的距离.设计算法时应先输入点的坐标,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距离,要先写出自然语言的算法,再画程序框图.【自主解答】 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第一步,输入点P 的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第二步,计算S =|x +y +2|的值.第三步,计算d =S 2的值.第四步,输出d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电路由一内阻为r 的电源E 、电阻R 、开关K 及导线组成,其中E =15 V ,r =1欧,R =4欧.当K 闭合时,求流过R 的电流I ,设计算法及流程图. 【解】 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E =15,r =1,R =4;第二步,计算R =R +r ;第三步,计算I =E R;第四步,输出I .流程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