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_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匀加速直线动动的公式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2=(vt^2-v0^2)/2a=(v0+vt)t/2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v0+vt)/2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运动学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涉及的概念有参考系、质点、时刻、时间间隔、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加速度等。

2.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质点:o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o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择参考系。

4.时间与时刻:o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

o时间与时刻的联系:可以在时间轴上找到时间和时刻的对应关系。

o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5.位移与路程:o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o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o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6.速度:o定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o定义式:v=Δx/Δt,速度的单位是m/s。

o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o性质: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o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加速度:o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o定义式:a=Δv/Δt,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

o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o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o性质: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虽然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有联系,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必然联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____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一)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二)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三)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某某某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某某某象(即位移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某某某象(速度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特定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vt/2=v=(v0+v)/22、vx/2=3、△x=at2 { 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某某某。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引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门。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学以及力学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二、知识点总结1. 物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转换的自然科学。

本章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2. 物体运动学基础知识(1)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学公式:掌握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3)运动学图像:了解如何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图像、位移图像等。

3.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分类与性质(1)重力:介绍重力的产生原因、方向以及重力加速度等。

(2)弹力:介绍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胡克定律等。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种类、产生条件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

5. 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加速、减速以及变速运动。

三、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以及物体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于理解力的分类与性质,尤其是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习建议1. 夯实基础: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勤加练习:通过大量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原理: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1. 物理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1.1 物理必修1知识点- 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 物体的受力情况:力的作用、合力的计算、重力、弹簧力等。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能保持下去的原因。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 物理必修2知识点-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的定义、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 能量和能量守恒:功、功率、机械能、能量守恒定律。

-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和能量的变化。

-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的描述和解释。

1.3 物理必修3知识点- 环境、材料、力:材料的性质与力的联系,摩擦力、粘滞阻力、弹簧力等。

- 电的基本概念:静电、电流、电荷守恒、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路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1.4 物理必修4知识点-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干涉、衍射、共振等。

- 光的现象及光学仪器: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成像、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电磁波: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应用。

1.5 物理必修5知识点- 量子物理假说与原子模型:量子物理的基本假说、原子的能级结构。

- 原子核与放射现象:原子核的组成、放射现象与衰变规律。

- 固体的结构和性质:金属的常见性质、半导体的基本特性等。

2. 公式大全2.1 运动和力学- 位移公式:$s = v_0t + \frac{1}{2}at^2$- 速度公式:$v = v_0 + at$- 加速度公式:$a = \frac{v - v_0}{t}$-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动量定理:$F = \Delta p$- 动量守恒定律:$m_1v_1 + m_2v_2 = m_1v_1' + m_2v_2'$- 万有引力定律:$F = G\frac{m_1m_2}{r^2}$- 欧姆定律:$I = \frac{U}{R}$- 基尔霍夫定律:$\sum I_{in} = \sum I_{out}$- 功的定义:$W = Fs\cos\theta$- 功率公式:$P = \frac{W}{t}$2.2 声光电磁- 声速公式:$v = f\lambda$- 光速公式:$c = f\lambda$- 折射定律:$\frac{\sin\theta_1}{\sin\theta_2} =\frac{v_1}{v_2}$- 焦距公式:$\frac{1}{f} = \frac{1}{u} + \frac{1}{v}$- 光的色散公式:$n = \frac{\sin i}{\sin r}$- 库仑定律:$F = k\frac{q_1q_2}{r^2}$-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lambda = \frac{c}{f}$- 波长和能量的关系:$E = hf$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1-5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简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参考系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参考系选取的不同而使分析的物体运动情况不同说明了运动是相对的。

3.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4.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并且只做平动。

5.时刻表示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符号为t。

6.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

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间隔;正确理解2秒内、第2秒内、第2秒初、第2秒末。

7.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长度单位。

8.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有大小和方向;大小的单位是长度单位,方向是起点到终点的方向;符号为s。

9.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质量、时间、路程、能量、温度等。

10.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力、速度等。

1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量;矢量;单位m/s、km/h;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方向是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符号为v。

12.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与方向的量;矢量;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单位是m/s2;符号为a。

13.s-t位移图像反映直线运动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像上某点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像的截距表示初始位置。

14.v-t速度图像反映直线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上某点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像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时间轴上部表示位移为正,下部表示位移为负;图像的截距表示初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的分类-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力平衡的条件2. 摩擦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常数- 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三、功、能和功率1. 功的概念-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2. 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3. 功率-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四、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 杠杆的分类- 杠杆平衡条件- 力臂的概念2. 滑轮和斜面- 滑轮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 斜面的功和效率五、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基本概念-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液体压强的特点2. 浮力的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计算- 浮沉条件六、功和能的综合应用1. 机械功的计算- 机械功的概念- 机械功的计算方法2.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定义- 机械效率的计算3. 能量转换和守恒- 能量转换的实例分析-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结束语以上是对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中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至关重要。

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示例。

此外,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可能还会有其他知识点需要包含。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节 认识运动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优先取静止的物体)、质点(理想化模型,能否成为质点与物质的大小无关) 第二节 时间、位移基本概念: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位移为矢量)、矢量与标量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电源频率、时间周期) 数字计时器(光电门)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公式拓展:平均速度:02tv v v +=(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用)sv t ∆=∆(位移/时间),为定义式。

除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用。

位移:02tv v s t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用的推论(一般用于选择、填空)中间时刻的速度:0/22tt v v v v +==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中间位置的速度:/2s v =逐差相等:221321n n s s s s s s s aT -∆=-=-==-=……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差为一个定值2aT 。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基本概念:加速度(熟悉书本P15公式下方的文字表达: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0tvv va t t -∆==∆其中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 ∆的大小;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 t∆∆,即a 。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4∶9∶…∶n 2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 1:1):::-⋯第六节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两种图像:s-t 图像、v-t 图像(纸)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基本概念: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的结论)、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第二节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基本概念:重力加速度 两条公式:速度公式gt v v+=0、位移公式221gt s=(选定正方向) 第三节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基本公式:速度公式at v v +=0、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变形公式:推论一as v v2202=-、推论二t s v v t o ∙+=2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注意:基本条件、隐藏条件、比较量、有无反应时间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基本概念:形变(种类)、弹性、弹性限度、弹力(种类、力的方向)、胡克定律、力的图示 胡克定律:F kx =, x 是指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复习

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二、运动学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2.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3.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三、动力学1.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工作。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四、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轨迹的运动。

2. 向心力:使物体沿圆周轨迹运动所需的力,指向圆心。

3. 角速度:物体绕圆心旋转的速度,是弧长对时间的导数。

五、简谐振动1. 简谐振动: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沿直线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2.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 周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六、机械波1. 波的形成:介质中能量的传播。

2. 波的类型:-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

3.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七、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2.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度。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合5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合5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合5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F=μFn来求解。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 F合 =ma 。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

- 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能量是物质具有的能够进行有序运动和改变自身状态的基本属性。

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 量纲是对物理量进行分类的标志,常用的量纲有长度、质量、时间等。

- 单位是对物理量进行度量的基准,常用的国际单位制包括米(m)、千克(kg)、秒(s)等。

3.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意两个物体,彼此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运动学- 位移: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

- 速度: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 加速度: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 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

5. 力学- 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原因之一,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形状。

- 弹力:弹簧和其他弹性物体在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 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 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6. 载荷和杆材- 载荷:受力物体称为载荷。

- 杆材:悬挂载荷的杆材受到的力有杆材的拉力和挤压力。

7. 浮力和压力-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强度。

8. 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可以转换为势能,反之亦然。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质点运动的描述1. 质点概念:用于简化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关注其位置和运动状态。

2. 参考系:选择作为参考的物体,用于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

参考系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3. 标量和矢量:标量描述物体运动的量值大小,如路程;矢量描述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等。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分为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对应质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对应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

篇2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1. 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用来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它的质量。

2. 参考系:是用来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

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常见的参考系有地面、惯性参照系等。

3. 坐标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基准。

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来描述空间中的位置。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等于末位置向量减初位置向量。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三、运动学的基本公式1.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s/t。

平均速度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

2.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极限法求得,即当时间趋近于零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描述了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即a=(v-u)/t。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四、抛体运动1.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平抛、斜抛和竖直上抛三种类型。

2.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学1.1 牛顿三定律1.1.1 第一定律1.1.2 第二定律1.1.3 第三定律1.2 动能和势能1.2.1 动能的计算公式1.2.2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2.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3 力的合成与分解1.3.1 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1.3.2 斜面上的力的合成与分解1.3.3 其他情况下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二、热学2.1 内能和热量2.1.1 内能的定义2.1.2 热量的概念和计算2.1.3 内能和热量的转化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2.2.2 等温过程与绝热过程2.2.3 热机效率和制冷系数2.3 热传递2.3.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3.2 热传递的计算公式2.3.3 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对热传递的影响三、电磁学3.1 电荷和电场3.1.1 电荷的基本性质3.1.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3.1.3 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分析3.2 电流电路3.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3.2.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3.2.3 电阻和电阻率3.3 磁场和电磁感应3.3.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3.3.2 电磁感应现象3.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四、光学4.1 光的反射和折射4.1.1 光的反射定律4.1.2 光的折射定律4.1.3 高级定律和全反射4.2 光的成像4.2.1 凸透镜成像规律4.2.2 凹透镜成像规律4.2.3 光学仪器的应用4.3 光的波动性4.3.1 光的双缝干涉4.3.2 光的单缝衍射4.3.3 光的偏振现象五、原子物理5.1 原子结构5.1.1 原子核和质子中子的结构5.1.2 原子的电子排布5.1.3 元素的光谱特性5.2 放射性和核能5.2.1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2.2 核能的应用和风险5.2.3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区别结语:以上便是物理必修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探求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物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且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量度,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 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2. 力的分解- 分力: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原力。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功是力在物体上做功的量度,当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产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d × cosθ,其中W是功,F是力,d是位移,θ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3. 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做功的速率。

-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看法1、参照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往常以地面为参照系。

2、质点:① 定义:用来取代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能够忽视。

且物体可否当作质点,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状况:(1)平动的物体往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能够忽视时,也能够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当作质点,有时不可以.当物体自己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可以忽视时,不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能够.[ 重点一点 ](1)质点其实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差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辰:时辰是指某一瞬时,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开端时辰到停止时辰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行程:位移用来描绘质点地点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地点指向末地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行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绘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 1)均匀速度:是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方向与位t移的方向同样。

均匀速度对变速运动只好作大略的描绘。

(2)刹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辰或经过某一地点的速度,刹时速度简称速度,它能够精确变速运动。

刹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快度:用量描绘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 v。

t加快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同样(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增补:速度与加快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快度没有必定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快度不必定也大;⑵加快度大,速度不必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快度不必定也为零;⑷加快度为零,速度不必定也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2 页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第2 页共12 页第 3 页 共 12 页 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第 4 页 共 12 页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第5 页共12 页第 6 页 共 12 页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21234569T x x x x x x a ++-++=(2)v —t 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1、弹力的产生:第 7 页 共 12 页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2.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 弹力的大小:(1)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kx F =。

其中k 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 代表形变量。

(2)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1. 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N F F μ=来求解第 8 页 共 12 页3.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1) 方法⎩⎨⎧离出来进行分析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隔离法:将所确定的研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整体法:以整个系统为(2) 选择⎩⎨⎧和运动时部某物体的力(内力)整体法:不涉及系统内用及运动情况接体)内物体之间的作隔离法:研究系统(连2.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1.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第9 页共12 页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1.理想实验法2.控制变量法3.整体与隔离法4.图解法5.正交分解法6.关于临界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F ,合力只要不(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ma 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2)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3)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1)轻绳: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第10 页共12 页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④弹力可做瞬时变化(2)轻杆:①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②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④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⑤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3)轻弹簧: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F 的关系②弹力的大小遵循kx③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3.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1)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2)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

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3)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①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②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②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第11 页共12 页第12 页共1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