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患者预防措施
麻疹健康教育

麻疹健康教育引言概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从麻疹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症状特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麻疹的基本知识1.1 麻疹的病因:麻疹病毒是麻疹的致病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1.2 麻疹的潜伏期:潜伏期为7-14天,患者在此期间已具有传染性。
1.3 麻疹的易感人群:麻疹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但婴幼儿、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二、麻疹的传播途径2.1 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麻疹病毒会随着飞沫悬浮在空气中,他人吸入后易感染。
2.2 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也可能导致麻疹的传播。
2.3 病毒污染物传播:麻疹病毒可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或表面传播,如玩具、衣物等。
三、麻疹的症状特征3.1 发热: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
3.2 皮疹:发热后2-4天,患者出现红色斑丘疹,起初出现在面部,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
3.3 咳嗽、流涕、结膜炎等:麻疹还会伴有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患者常感到全身不适。
四、麻疹的并发症4.1 肺炎:麻疹可引发继发性细菌性肺炎,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4.2 脑炎:约1/1000麻疹患者会出现脑炎症状,如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
4.3 中耳炎:麻疹还可能导致中耳炎,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问题。
五、麻疹的预防措施5.1 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麻疹的方法,一般在儿童1岁时接种第一剂,18个月时接种第二剂。
5.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物等。
5.3 避免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麻疹高发期间。
结语:通过对麻疹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症状特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麻疹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提高公众的麻疹健康教育水平,有助于减少麻疹的发病率,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校园预防麻疹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校园内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及校园内发生的麻疹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麻疹疫情分级根据麻疹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麻疹疫情分为以下三级:1. 一般疫情:麻疹病例数量较少,未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 较大疫情:麻疹病例数量较多,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3. 重大疫情:麻疹病例数量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并可能对周边社区造成影响。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做好日常卫生工作: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整洁。
3.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做好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免疫水平。
4. 加强病例监测: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立即报告上级卫生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
5. 做好信息报告: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麻疹疫情信息。
五、应急处理1. 确诊病例处理(1)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追踪: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2. 较大疫情处理(1)成立应急处理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班主任、校医等组成。
(2)实施临时性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加强消毒工作:对校园内重点区域进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3. 重大疫情处理(1)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加强部门协作:与上级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疫情。
(3)做好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地向师生员工及家长发布疫情信息,消除恐慌情绪。
医院预防麻疹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麻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医院麻疹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设立麻疹防控办公室,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开展麻疹防控工作,指导医务人员正确诊断、治疗和报告麻疹病例。
(2)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麻疹防控知识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3)感染管理科: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消毒等工作。
(4)预防保健科:负责麻疹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四、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麻疹防控知识,提高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
2.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麻疹诊疗知识培训,提高麻疹诊断能力。
3.病例报告: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及时隔离治疗。
4.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5.消毒工作: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疗区域、病房、卫生间等进行消毒。
6.疫苗接种:积极宣传麻疹疫苗接种政策,提高疫苗接种率。
五、应急响应1.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疑似病例送至发热门诊或隔离病室。
2.确诊病例: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通知其密切接触者。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4.病例报告:按要求及时报告上级疾控部门。
5.信息发布: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麻疹防控信息。
六、总结与评估1.定期总结麻疹防控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根据疫情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中国荨麻疹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

中国荨麻疹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
背景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出现痒、红肿的皮肤疹子。
为了提高荨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制定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1. 避免过敏原接触:了解个人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尘螨等。
2. 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居室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
3. 饮食控制:避免食用过敏原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
4. 合理使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等。
控制措施
1. 及时就诊:一旦发现荨麻疹症状,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 个人保护措施:避免搔抓疹子,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感
染风险。
3.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缓解荨麻
疹症状。
4.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与荨麻疹相关的基础疾病,如甲状
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积极治疗可减少病情复发。
注意事项
1. 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预防控制措施:针对不同人群的年龄、健
康状况及过敏源的差异,适当调整预防和控制措施。
2.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荨麻疹的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避免过度治疗:避免不合理的用药和治疗手段,防止荨麻疹
病情加重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本指南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
情况进行制定。
来源:请输入来源。
2024年麻疹防治预案范文(2篇)

2024年麻疹防治预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广泛的流行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有效防治麻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二、目标1.大力宣传普及麻疹的相关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加强对麻疹病例的及时发现、报告,追踪密切接触者,确保病例的及时隔离和控制。
3.提高疫苗接种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免疫力,达到控制麻疹传播的目标。
三、预案内容及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1)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发布麻疹防控常识和预防措施。
(2)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场所进行麻疹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学生、儿童和家长的教育。
(3)设立麻疹防控宣传日,组织各类形式的宣传活动。
2.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1)建立麻疹病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加强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病例的判断和诊断能力。
(3)强化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病例信息的快速上报和有效传递。
3.加强疫苗接种(1)完善疫苗供应体系,保障麻疹疫苗的充足供应。
(2)明确疫苗接种对象和接种年龄段,确保重点人群的免疫需求。
(3)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接种率。
加强对留守儿童、外来人员、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4.加强疫情控制(1)及时隔离和治疗发现的麻疹病例,阻断传播链条。
(2)对麻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加强健康监测和隔离观察。
(3)加强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毒工作,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5.加强国际合作(1)积极参与国际麻疹防控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2)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防联控合作,形成合力应对麻疹的传播风险。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制定麻疹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
【时间:2024年1月】2.开展麻疹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和防范能力。
【时间:2024年2月-2024年12月】3.健全麻疹病例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和传递。
幼儿园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幼儿园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幼儿园作为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麻疹的传播风险较高。
因此,制定幼儿园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预防麻疹病毒在幼儿园的传播。
2.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防控意识,促进健康教育与宣传。
3.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三、具体措施1.健康宣传与教育(1)在入园时向家长宣导预防麻疹的相关知识,并要求提供幼儿的疫苗接种记录。
(2)组织开展麻疹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和家长的防控意识。
(3)制作宣传海报、展板等宣传材料,张贴在幼儿园内。
2.幼儿健康管理(1)加强对幼儿的健康监测,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等麻疹症状。
(2)定期检查幼儿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接种麻疹疫苗。
(3)遇到疑似麻疹病例,立即隔离病人,并报告相关部门。
3.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对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卫生提醒标识的设置。
(2)定期对幼儿园进行病媒生物灭鼠蚊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4.疫情报告与隔离措施(1)一旦发现麻疹疑似病例,立即上报当地卫生部门,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隔离处理。
(2)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观察工作,确保病毒不进一步传播。
5.家长配合(1)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向幼儿园报告幼儿患病情况。
(2)要求家长按照规定时间给幼儿接种麻疹疫苗,确保幼儿的免疫力。
四、应急预案1.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通知家长和卫生部门。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定期监测体温和麻疹症状。
3.在疫情出现后,暂停班级和园内活动,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4.制定健康教育和宣传措施,加强对师生和家长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普及。
五、监督与评估1.指定专人负责幼儿园麻疹防控工作,加强工作组织与协调。
2.定期对幼儿园进行防控工作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高风险区域的幼儿园要加强卫生部门的监督,确保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麻疹应急预案

麻疹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
本预案旨在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麻疹的传播风险,保护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安全。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二、组织结构
成立麻疹应急领导小组,由卫生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宣传等相关部门协作,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资源调配、信息收集与发布等工作。
三、监测与报告
建立麻疹病例监测系统,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应立即上报至当地疾控中心,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隔离治疗。
同时,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疫情监控。
四、预防措施
1. 加强疫苗接种:推广麻疹疫苗的接种,特别是对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的人群,如新入学的学生、新入职的员工等。
2.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讲座等形式普及麻疹知识,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3. 环境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五、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麻疹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包括隔离治疗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扩大疫苗接种范围、加强社区防控等措施。
六、后期恢复
疫情得到控制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并对受影响的地区和人群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七、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麻疹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在真正的疫情面前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八、附则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麻疹应急领导小组所有,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麻疹预防知识

麻疹预防知识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疹的预防知识,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社区控制等方面。
1. 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普通情况下,儿童应在12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然后在18-24个月龄时接种第二剂疫苗。
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者未曾经感染过麻疹,也应考虑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
2. 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麻疹的传播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卫生措施:- 时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被感染的物体或者人之后。
- 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口腔:麻疹病毒可以通过眼睛、鼻子和口腔进入体内,因此避免用手触摸这些部位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嘴: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社区控制麻疹的传播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社区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区控制措施:- 隔离病患:对于已经感染麻疹的患者,应尽量将其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 接触者追踪:对于与麻疹患者接触过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追踪,并采取必要的隔离和观察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 教育宣传:加强对麻疹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总结: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但通过疫苗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社区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和传播。
请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接种麻疹疫苗,并积极参预社区的麻疹预防工作,共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麻疹,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忧虑的疾病,如今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制定一个既科学又有效的防控实施方案呢?让我来试试。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麻疹疫情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局部地区疫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麻疹防控水平,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人群1.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学生;2.麻疹易感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等;3.医务人员、幼儿园和学校工作人员等。
三、防控措施1.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确保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接种质量,提高疫苗接种率。
(1)完善疫苗接种策略。
对目标人群进行分类,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2)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报纸等,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提高群众接种意愿。
(3)优化疫苗接种服务。
简化接种流程,提高接种效率,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2.强化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监测。
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
(2)完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确保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地上报至卫生健康部门。
3.落实防控措施(1)隔离治疗患者。
对麻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2)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病毒滋生环境。
4.提高公众防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麻疹防护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1)开展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宣传麻疹防护知识。
四、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等要明确职责,协同作战。
3.落实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麻疹防控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为了有效应对麻疹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对麻疹疫情的策略、措施和责任,为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病例报告,确保病例信息准确、完整。
2. 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同时,做好病例隔离、消毒工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预防措施1.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对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接种,确保疫苗覆盖率达到预期水平。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3.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四、应急响应1. 各级政府应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医疗资源,保障疫情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五、医疗救治1.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麻疹病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观察期间如出现症状,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和治疗。
3.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病毒在医院内传播。
同时,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4. 对重症病例应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
六、社会支持与保障1.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同时,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供应。
麻疹预防和措施PPT

预防麻疹的措施
避免近距离接触:与麻疹患者 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他 们咳嗽或打喷嚏时。麻疹可通 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避免共用物品:不与麻疹患者 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物品 ,以免感染病毒。
预防麻疹的措施
加强卫生消毒:定期清洁和消 毒常用物品和表面,特别是公 共场所和家庭中的常用物品。
麻疹的症状和 处理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早期症状: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打喷嚏、眼红、流泪等 。一旦有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
给予适当治疗:麻疹的治疗主要是 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开具相应的药 物治疗方案。
麻疹预防和措 施PPT
目录 简介 预防麻疹的措施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注意事项和建议
简介
简介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 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并发症甚至死 亡。预防麻疹非常重要,以下是一 些预防和措施的建议。
预防麻疹的措 施
预防麻疹的措施
接种疫苗:麻疹疫苗是预防麻 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医 生建议,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 麻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麻疹的症状和处理
隔离患者:麻疹患者应进行隔 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 的隔离措施。
注意事项和建 议
注意事项和建议
遵循医嘱:听从医生的建议和 指导,按时接种疫苗,持续进 行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 洗手等。
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以减少疾病传播。
注意事项和建议
及时报告病例:如发现麻疹病 例,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 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麻疹的护理措施

麻疹的护理措施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患者在发病的前三天至发疹后的四天内最具传染性。
为了降低麻疹的传播风险,并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以下是一些麻疹护理的措施:1. 隔离患者麻疹患者需要被隔离,以减少疾病传播给其他人的风险。
将患者置于单人房间中,如果有多名麻疹患者,应尽量分开安排他们的住所。
同时,对于所有与患者有接触的医护人员,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提供充足的液体和营养麻疹患者常常会出现高热、咳嗽、喉咙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供充足的液体和营养非常重要。
给患者供应充足的水或其他有益液体,如果汁、汤等,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此外,应鼓励患者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增强免疫力。
3. 缓解症状麻疹患者常伴有高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可以给患者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此外,可以使用润喉剂缓解喉咙痛,并鼓励患者多喝温开水以保持喉咙湿润。
对于患者的咳嗽问题,可以考虑给予止咳药物或使用湿度适宜的空气加湿器。
4. 观察并记录病情对于麻疹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并记录其病情。
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温、咳嗽情况、食欲和呼吸频率等。
及时记录这些信息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任何新的症状或病情急剧恶化,应立即报告给主治医生。
5. 保持环境清洁麻疹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落在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飞沫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能传播病毒。
所以,保持环境清洁非常重要。
应定期清洁患者所在房间的表面、床上用品和日常用品。
同时,经常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6. 遵从医生的指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遵从医生的指示。
按时服用药物,并且不擅自增减药量。
此外,如果有其他疑问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报告。
7. 预防麻疹的接种在国家疫苗接种计划中,麻疹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疫苗。
预防麻疹的五个要点

预防麻疹的五个要点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3期主任医师刘静(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要点一:按时接种和复种麻疹疫苗,尤其是不可忽视复种⒈麻疹危害性大,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麻疹病毒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
麻疹疫苗出现之前,麻疹每年至少造成全球260万人死亡。
死亡主要由于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1965年广泛接种麻疹疫苗以来,特别是1978年纳入计划免疫接种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但麻疹仍是目前造成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WHO建议所有易感儿童和成年人都接种麻疹疫苗,现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我国规定出生后8个月初次接种麻疹疫苗,18~24月龄完成第2剂次接种。
⒉麻疹易感人群主要是没有接种或者预防接种失败者。
麻疹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呼吸等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亦可传播病毒,如果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的话,容易引起流行。
以下几种是对麻疹没有免疫力的人群,如果接触麻疹病人后,可能发病,也就是易感者。
⑴未患过麻疹者。
麻疹病后获得保护性抗体,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终身免疫,不再发病。
没有得过麻疹者体内没有保护性抗体,属于易感人群。
⑵未接种麻疹疫苗者。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存在麻疹疫苗漏种现象;各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参差不齐,可能有漏种现象。
⑶接种麻疹疫苗后未产生抗体。
接种麻疹疫苗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避免感染麻疹。
但产生抗体能力因人而异,婴儿接种第1剂次麻疹疫苗后,约85%可产生保护性抗体,10%~15%出现初免失败;完成第2剂次麻疹疫苗可使初次接种失败的儿童产生免疫力,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可达95%以上。
所以,即使接种了麻疹疫苗,特别是只接种1剂次的,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同样是麻疹易感人群。
这些易感人群如果接触麻疹病人,可能被感染。
另一方面,麻疹对于人群来讲,需要至少95%的人有保护性抗体才能产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防止麻疹暴发。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
1、提高临床医生对麻疹病例的诊断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以减少卫生室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一旦确诊为麻疹或临床高度疑似患者,应立即转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一时无法转院的患者应实行单间隔离观察。
3、病房通风换气,定期空气紫外线消毒。
开展湿式卫生,减少扬尘机会;必要时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为250mg/L)擦拭环境表面与拖地;工作结束时,在静态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
4、做好个人防护与免疫接种工作。
卫生室人员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尤其是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后要注意手部卫生;缺乏麻疹免疫力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或进入麻疹患者隔离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建议对这些医务人员实施免疫接种,这不仅有效保护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医务人员作为传染源在卫生室内发生病原体的播撒。
5、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咳嗽礼仪”。
利用多种途径,对患者(儿)及其家属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提倡“咳嗽礼仪”。
患者在咳嗽、喷嚏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用手纸等用品捂住口鼻部位(如来不及取手纸时,可双手捂住口鼻部,并立即洗手),污染的手纸应丢入污物桶,并立即洗手;咳嗽患者应劝其佩戴口罩,对戴口罩有一定难度的患者(如儿童),应告知与其他未感染人群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严禁对着他人咳嗽、喷嚏;对缺乏麻疹免疫力的患者家属,在卫生室逗留期间应佩戴口罩;48h内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疫接种。
何家寨村卫生室
2014.1。
麻疹病毒预防及措施

麻疹病毒预防及措施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区免受麻疹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麻疹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麻疹的症状麻疹的症状通常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皮疹。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和感冒样症状一周左右。
随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疹,起初在面部后蔓延至全身。
患者在感染之后的两天内就可能具有传染性。
麻疹的传播途径麻疹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就会进入空气中。
其他人通过吸入空气中的病毒而感染。
麻疹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特别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传播。
麻疹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麻疹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儿童一般在12个月左右开始接种麻疹疫苗,通常需要两次接种才能提供充分的保护。
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可以考虑接种。
2. 注意手卫生:经常洗手可以帮助预防麻疹等病毒感染。
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接触到可能有病毒的物体或表面后。
3. 避免密切接触:与患麻疹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他们发病期间。
避免使用同一餐具、毛巾或床上用品。
4. 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区:对于疫情高发地区,尽量避免前往,或者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支持公共卫生措施:关注当地公共卫生部门的发布,遵循他们的建议和指导,例如参与疫苗接种活动。
结论麻疹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通过接种疫苗和采取预防措施,我们能够减少麻疹的发病率,并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
请大家注意个人卫生,遵循卫生部门的指导,共同努力预防麻疹的传播。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它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爆发和流行。
为了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疹防控的策略和措施,以及如何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一、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特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将病毒释放到空气中。
其他人接触被感染空气中的病毒后,几乎100%会感染麻疹。
麻疹的潜伏期约为10-14天,感染者在发病前4天和发病后的4天内最具传染性。
二、麻疹的临床表现和传染期:麻疹通常表现为高热、皮疹、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
感染者通常在出现皮疹之前1-2天开始有高热和一些非特异性症状。
皮疹在感染后的第3-5天出现,起初为斑丘疹,之后逐渐扩散并变为结节痂皮疹。
感染者的传染性在皮疹出现前3天至发病后4天最高。
三、麻疹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1.加强监测和报告体系:建立麻疹的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发现疑似病例能够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同时要加强对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2.病例追踪:对已经发现的麻疹病例进行有效的追踪和随访工作,并对接触者进行密切监测。
同时要做好追踪疫情的相关信息,了解疫情传播的趋势和规律。
3.健康宣教和媒体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达关于麻疹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麻疹的预防措施和重要意义,引导公众正确对待麻疹疫情,避免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4.加强社区防控:社区是麻疹传播的重要场所,应加强社区防控措施。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
组织居民参与有关麻疹防控的宣传和咨询工作,开展麻疹病例的登记和检疫工作,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5.疫苗接种:麻疹病毒高度传染,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于儿童,应采取麻疹疫苗联合疫苗接种的策略,确保儿童在规定的年龄接种相应的疫苗。
对于成年人和高危人群,可以根据疫情情况和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推出相应的接种计划。
关于麻疹的预防措施

麻疹预防措施
麻疹也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中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隔离患者。
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要送上门”。
3、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知识预防

麻疹知识预防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预防麻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将从病毒传播途径、症状特征、预防措施、疫苗接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麻疹知识预防。
一、病毒传播途径1.1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他人的呼吸道。
1.2 患者在接触过的物品表面留下的病毒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其他人接触后再触摸口鼻等易感染部位,也会感染麻疹。
1.3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患者在潜伏期内也可传播病毒,增加感染风险。
二、症状特征2.1 麻疹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结膜炎等。
2.2 几天后,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麻疹疹,从头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伴有高热和全身不适。
2.3 麻疹并发症严重,如肺炎、脑炎等,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及时识别症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三、预防措施3.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和分泌物。
3.2 避免密集场所,尤其是疫情高发地区,减少感染风险。
3.3 定期清洁室内空气,保持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四、疫苗接种4.1 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般在婴幼儿时期接种第一剂,再在2岁左右接种第二剂。
4.2 成人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未感染过麻疹,可考虑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4.3 疫苗接种后,应注意接种后反应,如发热、红肿等,及时就医处理。
五、应对措施5.1 若发现有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传播病毒。
5.2 患者在病情恢复后,应遵医嘱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促进康复。
5.3 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传播给他人。
总之,了解麻疹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及时应对症状,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麻疹预防,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婴幼儿麻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婴幼儿麻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严重的麻疹病例可以导致并发症和死亡,因此预防和妥善处理婴幼儿麻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麻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麻疹的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常规的麻疹疫苗接种时间为婴儿满8个月和儿童5岁时,分别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麻疹疫苗。
接种疫苗不仅可以减少感染风险,还能有效降低麻疹的病情严重程度。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婴幼儿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家长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洗手、保持室内环境清洁、不与患病人员接触等,以减少传播麻疹病毒的机会。
3. 避免接触患者:如果周围有人患有麻疹,尤其是出现典型的麻疹症状(如高热、咳嗽、皮疹等),应避免与其接触。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病毒,避免与患者接触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二、婴幼儿麻疹的处理措施1. 休息与补充液体:对于患有麻疹的婴幼儿,家长应让他们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要保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液体,如水、果汁和汤,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控制体温:麻疹常伴有高热,需要及时控制体温。
可以使用退热药物,但在使用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服用。
3. 防止交叉感染:麻疹是高度传染病,特别容易通过飞沫传播。
为了防止麻疹传播给其他人,家长需要将患儿隔离在单独的房间中,使用独立的餐具和洗漱用品,不与其他健康成员共享。
被感染物品和衣物需要彻底清洁和消毒。
4. 就医治疗:如果婴幼儿患有麻疹,家长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治疗建议。
专业医生可以根据症状和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监测并发症的发展情况。
总结:麻疹是一种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威胁的疾病,因此要重视婴幼儿麻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
对于已经感染麻疹的婴幼儿,家长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如让患儿休息、补充液体、控制体温、隔离和就医治疗。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的传播速度快,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麻疹防控实施方案,对于控制麻疹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麻疹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麻疹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同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加强对麻疹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们正确对待麻疹疫情,避免出现恐慌情绪。
二、加强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推广力度,确保全民都能够接种到麻疹疫苗。
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组织麻疹疫苗接种活动,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和孕妇,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确保他们及时接种疫苗。
三、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疫情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各级疾控部门应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同时,要加强对疫情的信息发布和公开透明,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四、加强医疗救治。
对于确诊的麻疹患者,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加强国际合作。
麻疹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共同研究麻疹病毒的变异情况,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共同应对麻疹疫情的挑战。
总之,麻疹防控实施方案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疫情监测、医疗救治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健康。
希望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预防麻疹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
何谓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
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
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
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
如婴幼儿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险。
麻疹感染途径?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
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麻疹有哪些症状?
一般分为二阶段。
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
第二阶段出现红疹,可持续至少4天。
皮疹一般出现于脸,后蔓延至全身。
发疹期除咳嗽。
结膜炎、流涕,还可伴有高热。
麻疹何时出现症状?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
病程可7-18天不等。
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麻疹传染期多长?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麻疹有否预防疫苗?
有。
凡1995年后出生,未患麻疹的人必须接种疫苗。
麻疹患者是否需要隔离?
是。
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
预防:知道了发病原因也就能更好的预防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传染源。
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当麻疹病人打喷嚏、说话或哭叫时,病毒可随着唾液飞沫喷射出来,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这种含有病毒的飞沫被易感者吸进呼吸道,就会被传染上麻疹。
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同—班级的小儿,因为接触多,最容易受到传染而患病。
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娱乐场所与麻疹病人短时间接触,也能造成传染。
如果接触了病人刚刚用过的手巾、玩具等,也有传染上麻疹的可能。
在照顾了麻疹病孩后,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顾别的孩子,也会造成传染。
生活调理:(1)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及时隔离、及早治疗。
隔离患儿不要出门,易感小儿不串门。
(2)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
有的患儿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
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3)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忽冷忽热。
保持空气新鲜。
灯光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眼睛。
(4)给患儿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
(5)供给患儿足够饮水,在出疹期给于清淡易消化食物,进入恢复期应及时适量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
(6)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麻疹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若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
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
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4 . 按国家计划免疫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生于有疫苗免疫史者。
感染麻疹病毒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临床经过。
少部分症状典型。
不典型麻疹还有先出现肺炎、咽峡炎、喉炎等后出现皮疹的表现。
或可表现前驱期很短(仅1天)或很长(可长达11天),也有出疹前期卡他症状不典型或在此期不发热或始终无口腔黏膜斑。
若无肯定的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要实验室确诊。
实验室诊断依据为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那些?
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 隔离患者。
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
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
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
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 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 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
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
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麻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
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
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
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
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
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
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
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
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
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
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
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
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
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
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病情重笃。
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4.异型麻疹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
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
一般热退后
2-3天周内退尽。
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麻疹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