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二元相图及合金的凝固
第三章二元相图及合金的凝固3-1 二元相图概论如前所述,合金的组织要比纯金属复杂,为了研究合金的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必须了解合金的结晶过程,了解合金中各种组织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状态图(state diagram)表明了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成分间的关系,表示合金系在平衡条件(即缓慢加热或冷却条件)下,不同温度、成分下的各相的关系,因此又称为平衡图(equilibrium diagram)、相图。
利用相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条件下的状态,由哪些相组成,每个相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等,还能了解合金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转变。
因此,相图是进行微观分析,制定铸造、锻造、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在常压下,二元合金的相状态决定于温度与成分,因此二元合金相图可用温度—成分坐标系的平面图来表示。
一、相律相律是描述系统的组元数、相数和自由度间关系的法则。
相律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吉布斯(Gibbs)相律,其通式如下:f=C一P十2式中,C为系统的组元数,P为平衡共存的相的数目,f为自由度,自由度是在平衡相数不变的前提下,给定系统中可以独立变化的、决定体系状态的(内部、外部)因素的数目。
自由度f不能为负值。
利用相律可以判断在—定条件下系统最多可能平衡共存的相数目。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组元数C给定时,自由度f越小,平衡共存的相数便越多。
由于f不能为负值,其最小值为零。
取其最小值f=0,从上式可以得出:P=C十2若压力给定,应去掉一个自由度,上式可写为P=C十1上式表明:在压力给定的情况下,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多平衡相数比组元数多1。
例如:一元系C=1,P=2,即最多可以两相平衡共存。
如纯金属结晶时,其温度固定不变,同时共存的平衡相为液相和固相。
二元系C=2,P=3,最多可以三相平衡共存;三元系C=3,P=4,最多可以四相平衡共存;依此类推,n元系,最多可以n十1相平衡共存。
应当注意,相律具有如下限制性:1)相律只适用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7.4.1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1.正常凝固 1.正常凝固 2.区域熔炼 2.区域熔炼 3.有效分配系数 有效分配系数k 3.有效分配系数ke 4.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 4.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
2011年10月16日星期 日4时26分44秒
3
1. 正常凝固及平衡分配系数k0-A 正常凝固及平衡分配系数k
1538 1495 1394 平衡凝固 ( equilibrium 平衡凝固(
solidification) solidification ) : 在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始终保持平衡成分, 在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始终保持平衡成分, 即冷却时固相和液相的整体成分分别沿着固相 线和液相线变化。 线和液相线变化。 合金凝固时, 要发生溶质的重新分布, 合金凝固时 , 要发生溶质的重新分布 , 重 新分布的程度可用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coefficient) (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 表示。 k0 表示 。 平衡分配系数为平衡凝固时固相的质 量分数Ws 和液相的质量分数Wl( Ws和液相的质量分数 Wl(即液固两平衡 量分数 Ws 和液相的质量分数 Wl( 即液固两平衡 相中溶质浓度之比) 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即: Fe k0 = Ws/Wl
(ρ s )i
边界层区域中获得溶质的聚集使 上升
2011年10月16日星期 日4时26分44秒
7
该式说明ke 该式说明ke是k0和无量纲Rδ/D参数的函数。液体混合程度的三 ke是 和无量纲Rδ/D参数的函数。 Rδ/D参数的函数 种情况:(P296) 种情况: 296) 快速凝固,界面运动速度R很大,Ke= 则液体完全不混合状态, ,Ke=1 1)快速凝固,界面运动速度R很大,Ke=1,则液体完全不混合状态, 原因是边界层外的液体对流被抑止,仅靠扩散(D) (D)无法使溶质得 原因是边界层外的液体对流被抑止,仅靠扩散(D) 无法使溶质得 到混合均匀.边界层厚度为最大,δ= 01- 02m 到混合均匀.边界层厚度为最大,δ=0.01-0.02m. ,δ=0 凝固极其缓慢,界面运动速度R ,Ke=K0 2)凝固极其缓慢, 界面运动速度R为0,Ke=K0,液体属于完全混合 状态,液体充分对流,使边界层不存在,导致溶质得到完全混合. 状态,液体充分对流,使边界层不存在,导致溶质得到完全混合. 处于上述两者之间,部分对流,使溶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混合, 3)处于上述两者之间,部分对流,使溶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混合,此 时边界层厚度δ 001m左右. 时边界层厚度δ为0.001m左右. 液体混合程度的应用: 液体混合程度的应用: Rδ/D增大时,ke由最小值 变为1 Rδ/D增大时,ke由最小值k0变为1. 增大时,ke由最小值k 最大程度提纯:则应使ke=k 即要求Rδ/D尽可能小. ke=k0 Rδ/D尽可能小 最大程度提纯:则应使ke=k0,即要求Rδ/D尽可能小. 要得到成分均匀的试棒,则应使Ke= Ke=1 要得到成分均匀的试棒,则应使Ke=1.
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 下
C S ( X ) = k 0 C0 (1 − X / L ) k0 −1
剩余液相的平均浓度: 剩余液相的平均浓度:
C L ( X ) = C0 (1 − X / L ) k0 −1
其中 L:合金棒长度;C0:合金的原始浓度。 合金棒长度; 合金的原始浓度。
图7.46 液相中溶质完全混合时溶质再分配示意图
所以有: 所以有:
G mC0 1 − k0 ≺ • R D k0
此式即为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从中可以看出, 此式即为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从中可以看出,液体的 温度梯度小,成长速度大,组元的扩散能力弱, 温度梯度小,成长速度大,组元的扩散能力弱,液相线陡峭以及液相 线和固相线之间的距离大,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产生成分过冷。 线和固相线之间的距离大,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产生成分过冷。
(二)初始过渡区的建立 当从固体界面输出溶质的速度等于溶质从界面层扩散出 去的速度时,则达到稳定状态, 去的速度时,则达到稳定状态,从凝固开始至建立稳定的边界层这 一段长度称为“初始过渡区” 达到稳定状态后的凝固过程, 一段长度称为“初始过渡区”,达到稳定状态后的凝固过程,称为 稳态凝固过程。 稳态凝固过程。 在稳态凝固过程中,固溶体溶质分布方程为: 在稳态凝固过程中,固溶体溶质分布方程为: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 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相图测定方法
二元相图是根据各种成分材料的临界点绘制的,临界点 表示物质结构状态发生本质变化的相变点。 • 动态法
– 热分析法 – 膨胀法 – 电阻法
• 静态法
– 金相法 – X射线结构分析
精确测定相图需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2013-8-19
下面介绍用热分析法测量临界点来绘制二元相图的过程。
(4)相界线走向规则:当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 ,则分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另一两相区内,而不会进入单相区内。
2013-8-19
7.3 二元相图分析
7.3.1 匀晶相图和固溶体凝固-匀晶相图 1. 匀晶相图
两组元无限互溶的条件: • 晶体结构相同 • 原子尺寸相近,尺寸差<15% • 相同的原子价 • 相似的电负性(化学亲和力)
7.2.4 从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相图 根据公切线原理可求出体系在某一温度下平衡相的成分。图7.7表 示由T1,T2,T3,T4及T5温度下液相(L)和固相(S)的自由能一成分 曲线求得A,B两组元完全互溶的相图。
2013-8-19
图7.8表示了由5 个不同温度下L,α 和β 相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求 得A,B两组元形成共晶系的相图。
组元B(x1)
组元B(x2)
混 合 物
α相 (n1摩尔,Gm1)
+
β相 (n2摩尔,Gm2)
2013-8-19
混合物中B组元的摩尔分数(x):
n1 x1 n2 x2 x n1 n2
n1Gm1 n2Gm 2 Gm n1 n2
n1 x2 x n2 x x1
n1 Gm 2 Gm n2 Gm Gm1
x1 x x2
x2 x1 ( x2 x) ( x x1 )
二元相图【材料科学基础】
13
¾ α相: Cu-Ni合金形成的置换固溶体。 ¾ 在两相区中: 9 f =C-P+1=2-2+1= 1,两个相的成分和温度
变量中只有一个可以独立变化,其中一个固定后, 另一个也随之固定。 9 例如,温度一定,在此温度下两个平衡相成分固 定,由该温度水平线与该两相区边界线相交的两点 决定(杠杆定律)。
33
• 共晶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 时结晶出成分一定且不相同的两个固相的转变过 程,也称共晶转变。其反应式为:
共晶温度
• 发生共晶反应时,根据相律 f = C – P + 1 = 2-3+1=0,所以三个相的成分不能变化,温度也 不能变化,因此共晶线为水平线,三个相在此线上 有确定的成分点。
以Cu-40%Ni合金为例
16
t0
●
t1
●
t2
●
t3
●
● ●
●
●
17
平衡结晶过程
形核和核长大
¾ 形核:过冷、结构起伏、能量起伏、成分起伏(微 小区域内成分偏离平均成分的现象)。
¾ 长大:建立平衡 界面前沿液相中溶质原子扩散 破坏平衡 晶体长大 恢复平衡 重
新建立平衡。
18
19
20
结晶特点: ¾ 结晶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f =1,平衡结晶过
共晶区如此。 • 组成共晶体的两相均为金属
型液固界面,两个相的长大 速度与过冷度关系的差别不 大,伪共晶区对称地扩大。
53
9 (2)伪共晶区偏向一边扩大
• 两个组元熔点差别大,共晶点偏向低熔点组元,伪共晶 区偏向高熔点组元。
6.二元合金凝固理论_2nd
柱状晶区: 组织致密,但柱面处结合弱。 等轴晶区: 较好的强韧性,界面结合强,无择优取向,综 合性能好。 组织控制目标 根据工件受力情况而定。 • 柱状晶区能够承受很高的沿柱状方向的力, 在这种情况下,铸锭组织的柱状晶区越发达越 好。 定向凝固技术可获得充分生长的柱状晶组织。
• 在其它情况下,希望铸锭获得全部等轴晶 组织,且晶粒越细小越好。
液相不同程度混合凝固后的溶质分布曲线
四.成分过冷与固溶体晶体的生长方式 1.成分过冷的概念 纯物质凝固时,液体实际温度低于其理论凝固 温度所产生的过冷称为 热过冷。 固溶体凝固时,液固界面前沿溶质分布发生变 化,液体的凝固温度随之改变。 液固界面前沿液体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决 定的凝固温度所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假设相图上 液相线斜率为m, 纯组元熔点为Tm, 则液相理论结晶温度为:TL=Tm-mCL
含杂质的二元共晶 杂质的行为:在两个固相与液相间进行再分 配,若平均分配系数k<1,杂质将在共晶体液相界面前沿聚集,造成成分过冷。 杂质少时,成分过冷小,平直界面变为胞状, 层片垂直界面长大,在横截面显现胞状。 杂质多时,成分过冷大,可形成树枝晶。
6.3 合金铸锭组织及缺陷
一.铸锭宏观组织 1.三晶区
单向收缩
集中缩孔的控制 在工艺上,要将集中缩孔控制在铸锭或铸件 的冒口处,冷却后切除。 处置不当会形成集中缩孔残余,对后续加工 和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疏松(分散缩孔) 众多细小孔洞分散分布在铸锭内部的缩孔。 枝晶生长时相互穿插,形成许多细小的被固 体封闭的液体区域,凝固收缩时得不到液体 补充而形成。 分类:一般疏松和集中疏松。 一般疏松 细小孔洞较分散且均匀地分布在铸锭内。 这类疏松在热加工时可以焊合,由于分散且 较均匀分布,故对材料性能影响不大。 中心疏松 细小孔洞比较集中地分布在铸锭中心区域。
材料科学基础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答案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要保证平直界面生长(不出现 成分过冷)所需的温度梯度很 大,一般难于实现,因此固溶 体总是趋向于形成胞状或树枝 状组织。
成分过冷区小,凸起部分不可 ● 能有较大伸展,使界面形成胞 状组织。 ● 成分过冷区大,凸起部分可能 有较大伸展,形成树枝状组织。
横向 纵向
27 27
31
c. 中心等轴粗晶区的形成
柱状晶越发展,温度梯度越小, 则成分过冷区越来越宽。当铸锭 向四周的柱状晶都向锭心发展并 达到一定的位置时,由于成分过 冷的增大,使铸锭心部的溶液都 处于过冷状态,都达到非均匀形 核的过冷度,开始形成许多晶核 ,沿着各个方向均匀生长,阻碍 了柱状晶区的发展,形成中心等 轴晶区。
3
固溶体不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分布
假设固相中无扩散,液相中有扩散, 根据液相中溶质混合情况,分为完全混合, 部分混合,完全不混合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4个假设:
① 液—固界面是平直的; ② 液—固界面处维持着这种局部的平衡,即在 界面处满足k0为常数; ③ 忽略固相内的扩散; ④ 固相和液相密度相同
4
32
铸锭中三层组织的性能
细晶区:等轴晶粒,组织较致密,故力学性能较好。但由于细晶区层总 是比较薄的,故对整个铸锭的性能影响不大。 柱状晶区:相互平行的柱状晶层。组织致密,另外柱状晶的“铸造织构 ”可以被利用。立方金属的<001>方向与柱状晶长轴平行,这一特性可 被用来生产用作磁铁的铁合金;还可用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28
7.4.2 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铸锭(件)的宏观组织
铸态组织指的是结晶后的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取向、 合金元素和杂质分布以及铸锭中的缺陷(缩孔、气孔、 偏析、……)等内容。
3.二元相图及合金的凝固
第三章二元相图及合金的凝固第三章二元相图及合金的凝固相图:phase diagram 描述系统的状态、温度、压力及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又称状态图(state diagram)或平衡图(equilibrium diagram)。
¾二元系相图是研究二元体系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相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¾根据相图可确定不同成分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组成相的种类、各相的相对量、成分及温度变化时可能发生的变化。
¾仅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成立,不能确定相结构、分布状态和具体形貌。
3.1 相图的基本知识3.1.1 合金与相的概念(1)合金合金(alloy)组元(component)(元)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多元合金合金系(alloy system)二元系三元系多元系(2)相相(phase)单相合金多相合金(3)相律(phase rule)相律: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系统的组元数、相数和自由度数之间的关系。
吉布斯相律(Gibbs phase rule):F=C一P十2式中,C:系统的组元数P:平衡共存的相的数目F:自由度。
取最小值F=0,得出:P=C十2若压力给定,应去掉一个自由度,P=C十1公式表明:在压力给定的情况下,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多平衡相数比组元数多一个。
例如:一元系:C=1,P=2,即最多可以两相平衡共存。
如纯金属结晶时,其温度固定不变,同时共存的平衡相为液相和固相。
二元系:C=2,P=3,最多三相平衡共存;三元系:C=3,P=4,最多四相平衡共存;依此类推,n元系,最多n十1相平衡共存。
¾确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最多平衡相数。
应用:¾解释纯金属与合金的结晶差别。
应当注意,相律的限制性:1)相律只适用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各相的温度应相等(热量平衡);各相的压力应相等(机械平衡);每一组元在各相中的化学位必须相同(化学平衡);2)相律只能表示体系中组元和相的数目,不能指明组元或相的类型和含量;3)相律不能预告反应动力学(速度);4)自由度F不得小于零。
1二元合金凝固理论
合金凝固时一般会出现 成分过冷。 晶体的生长形态与成分 过冷区宽度、固液界面 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随着成分过冷区宽度增 大,固溶体晶体由平面 状向胞状、树枝状形态 发展。
1.3 共晶合金的凝固
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结 晶出两个成分不同的固相。
共晶转变L的 产物称为共晶
体、共晶组织。 许多合金系都含有共晶转 变。 共晶合金熔点低、铸造性 能好,如铸铁、铝合金、 26Pb-74Sn焊剂等。
第三组元的影响
第三组元改变界面能、成分过冷区宽度 等,经常会改变共晶组织形态。 如铸铁,加入Re,Mg石墨从片状变球状; Al-Si合金加入钠盐,硅针细化等。
1.3.2 非平衡凝固 (1)伪共晶
平衡凝固时,只有共晶成分的合金才可 能得到100%的共晶组织。 在过冷度较大时,由非共晶成分得到的 全部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通常将形成全部共晶组织的成分和温度 范围称为“伪共晶区”或“配对区”或 “共生区”。
1.2 非平衡匀晶转变
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得到单相固体的转变。 绝大多数合金系中都包含匀晶转变。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也无限互溶的 系统称为匀晶系,如Cu-Ni, Au-Ag, Fe-Ni, SiGe, Au-Pt, Si-Be等。 匀晶系在所有浓度只有匀晶转变。
固溶体凝固过程是选分结晶(新相与母相化学 成分不一致),依赖于原子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 按三种不同的愿情况,分别作出任意给定温度下的固溶体自由 能—成分曲线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相互作用参数的不同,导致自由能-成分曲线的差异,其物理意义为:
(a) Ω<0:eAB <(eAA + eBB)/2,AB相互吸引,形成 短程有序, 此时ΔHm<0;
(b) Ω=0:eAB =(eAA + eBB)/2,组元配置是随机的此时ΔHm=0 为理想固溶体;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4)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析出的固相成分与原液相成份不同, 需成份起伏。 α晶粒的形核位置是那些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和成分起伏都满 足要求的地方。 (5)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依赖于异类原子的互相扩散。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2. 固溶体的平衡凝固
平衡凝固是指凝固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能达到平衡,即在相变过程 中有充分时间进行组元间的扩散,以达到平衡相的成分,现以ω(Ni) 为30%的Cu-Ni合金为例来描述平衡凝固过程。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下图表示了由5 个不同温度下L,α和β相的自由能-成分曲线求得A, B两组元形成共晶系的相图。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7.2.5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1、相图中的线代表发生相转变的温度和平衡相的成分,且平衡 相成分沿线随温度变化。 2、两个单相区之间一定有一个两相区,两 个两相区之间一定 有一个单相区或三相 水平线。即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为1(点 接触除外),称为相区接触法则。 3、二元相图中,三相平衡为一条水平线, 表示为恒温反应点
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
❖ 在实际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不是前述的单组元材料,而是由二组 元及以上组元组成的多元系材料。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凝固理论
质 量 浓 度 ρ
s 0 0 1
x L
0 1
0
0 0
表面
位臵x
5
中心
2. 区域熔炼
0 x s 0 1 1 0 e l
如果合金通过由试样一端向另一端局部熔化,经过区域熔炼的固 溶体合金,其溶质浓度随距离的变化与正常凝固有所不同的,其 变化符合区域熔炼方程:P292,7.11式。该式表示经一次区域熔 炼后随凝固距离变化的固溶体质量浓度(不适合多次熔炼,因一 次熔炼后圆棒的成分不均匀;也不适用于最后一个熔区中因为, 熔炼区前进后,熔料的长度小于熔区长度L,得不到dm的表达 式)。 当k0<1时,凝固前端部分的溶质浓度不断降低,后端部分不断地 富集,这使固溶体经区域熔炼后的前端部分因溶质减少而得到提 纯,因此区域熔炼又称为区域提纯(zone refining)。 区域提纯是应用固溶体理论的一个突出成就。区域提纯已广泛应 用于提纯许多半导体材料、金属、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如鍺等。
7.4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除遵循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外, 由于二元合金中第二组元的加入溶质原子要在溶液 中发生重新分布,这对合金的凝固方式和晶体的生 长形态产生影响,会引起微观偏析或宏观偏析。 微观偏析是指一个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在 显微镜下观察得到。可分为胞状偏析、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 宏观偏析是指沿一定方向结晶过程中,在一个区域 范围内,由于结晶先后不同而出现的成分差异。可 分为正常偏析、反偏析、比重偏析。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共晶凝固理论 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
6
材料科学基础-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凝固1.3-二元包晶相图
➢以后,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在4点以 下温度范围,从β相中析出次生相α, β→αⅡ。此时,合金处于α和β两相平 衡,直至室温。 ➢合金在室温处于α和β两相平衡,室 温组织为β+αⅡ。
18
(3) 包晶点(P)以右合金II的平衡凝固
1
L+
D
P2
42.4
1 L+2
3
19
➢在0~1点温度范围,合金为液相。
其中,α相呈黑色, 是包晶反应的产物。 βⅡ呈白色的点状, 由α相产生
Sn-Sb轴承合金平衡组织
40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2). 包晶转变的细化晶粒作用
在铝及铝合金中添加少量的钛,可获得显著的 细化晶粒效果。
当含钛量超过0.15% 以后,合金首先从液体 中结晶出初晶TiAl3,然后在665℃发生包晶转 变:L+TiAl3→α。TiAl3对α相起非均匀形核作 用,α相依附于TiAl3上形核并长大。由于从液 体中结晶出的TiAl3细小而弥散,其非均匀形 核作用的效果很好,细化晶粒作用显著。
❖ 其转变:是在一定温度下从一个液相中同 时分解出一个固相和另一成分的液相的过 程,且固相的相对量总是偏多。
即:L1→ A+L2 ❖ 具有偏晶转变的二元系有:Cu-S、Cu-
O、Mn-P
53
具 有 偏 晶 转 变 的 相 图
54
3. 具有合晶转变的相图
❖ 合晶转变(syntectic reaction)相图 特点:二元组在液态下有限溶解,存在不 熔合线,不熔合线以下的两液相L1和 L2。
在包晶转变过程中,β相是包围在α相 的外面,通过消耗液相和α相而生长。在 这过程中,液相和α相的原子是不能直接 交换的,而必须通过在β相中的扩散来传 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铸锭中的缺陷 铸造缺陷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缩孔、气孔、疏松、偏 析、夹渣、白点等,它们对性能是有害的。 1. 缩孔 shrink hole
大多数液态金属的密度比固态的小,因此结 晶时发生体积收缩。金属收缩后,如果没有 液态金属继续补充的话,就会出现收缩孔洞 ,称之为缩孔。 缩孔是一种重要的铸造缺陷,对材料性能有 很大影响。通常缩孔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只 能通过改变结晶时的冷却条件和铸模的形状 (如加冒口等)来控制其出现的部位和分布 状况。
表示凝固过程中在初 始过渡区建立后,液 相和固相成分随凝固 体积分数的变化。
18
c. 液相完全不混合的凝固
凝固速度很快,液相仅有扩散;宏观偏析很少,仅在最后 凝固部分,溶质浓度迅速升高,但长度仅有几厘米。 初始过渡区建立后ke=1
20
结论: 冷速越快 → 液相越不均匀 → 固相越均匀 → 原因: 界面堆积越快达到稳定→ 固相达到稳定越快 宏观偏析↓
36
3. 偏析 segregation
铸锭中各部分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分为:宏观偏析和显微偏析
正常偏析(正偏析) 合金的分配系数k0<1,合金铸件中 心所含溶质质量浓度比外层的高 宏观偏析 (区域偏析) 反偏析 合金的分配系数k0<1,合金铸件中心 所含溶质质量浓度比外层低 比重偏析 初生相与液体之间密度相差悬殊
R 为凝固速度 d 为边界层厚度 D 为扩散系数
k0 1 k0 e Rδ / D
ke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凝固速度R (1)若凝固速度较慢、R很小时, (Rδ/D) 0, ke ≈ k0(液相完全混合) (2)若凝固速度很快,R很大时, (Rδ/D) , ke=1(液相完全不混合) (3)若凝固速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k0 < ke < 1(液相部分混合) 17
Hale Waihona Puke 梯度。对于工业纯金属和合金来
说,通常在界面前沿液体中存在 着较大的成分过冷度,故柱状晶
的以树枝状方式生长,但柱状晶
的主晶轴垂直于模壁。
31
c. 中心等轴粗晶区的形成
柱状晶越发展,温度梯度越小, 则成分过冷区越来越宽。当铸锭 向四周的柱状晶都向锭心发展并 达到一定的位置时,由于成分过 冷的增大,使铸锭心部的溶液都 处于过冷状态,都达到非均匀形 核的过冷度,开始形成许多晶核
●引起凝固组织的宏观偏析和微观偏析。
1
7.4.1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合金凝固时,要发生溶质原子 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程度 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
wS 平衡分配系数 k0: k0 wL
2
平衡凝固
假设:在凝固过程中,在每个温度下,液体和 固体中的溶质原子都能充分混合均匀(扩散), 凝固完毕后,固溶体中各处的成分均为合金成 分,无溶质的偏聚。
中心等轴晶区:各方向上的力学性能较均匀一致。但容易形成许多微 小的缩孔,导致组织疏松。
33
影响铸锭组织的因素
铸锭的宏观组织与浇注条件又密切关系: 随浇注条件变化可改变3个晶区的相对厚度和晶粒大小,甚至不出现 某个晶区; 快的冷却速度,高的浇注温度和定向散热有利于柱状晶的形成;若金 属纯度较高、铸锭截面较小时,柱状晶快速成长,有可能形成穿晶。 慢的冷却速度,低的浇注温度,加入有效形核剂或搅动等均有利于形 成中心等轴晶。
因此,成分过冷的决定因素: ① 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浓度分布 ② 液体中实际温度分布
24
液固界面前沿液体的 实际温度分布
凝固温度变化曲线
液体完全不混合时液 固界面前沿溶质质量 浓度分布 ke=1
成分过冷区
25
.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 G,R利于成分过冷
C0,m , k0 ,D利 于成分过冷
非平衡杠杆定律或Scheil公式
液相质量浓度随凝固距离的变化规律
x w L w 0 1 L
fL: 液相体积分数
k 0 1
w L w 0fL 0
k 1
非平衡杠杆定律
7
例题 2
9
L α β
30 40 60
A
B
(1)设单相α固溶体段占棒长的分数为f 先计算分配系数k0 =30%/60% = 0.5 在共晶温度时,固/液界面处固相的成分为0.3,余下液相的成 分为0.6,继续冷却,这些液相全部转变为共晶。根据非平衡 杠杆定律
消除方法:增加冷速;加入第三种组元
37
胞状偏析
溶质组元在胞壁处富集或者贫化
可通过均匀化退火消除胞状偏析 先凝固的枝干与后凝固的枝干之间的成分不均匀 树枝状生长,一个树枝晶就形成一个晶粒,故枝晶 偏析发生在一个晶粒内部,也称为晶内偏析
枝晶偏析 显微偏析
影响因素:
a.凝固速度:越大越严重; b.偏析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扩散能力:越小越严重;
7.4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特征: ●由于第二组元的加入, 溶质原子要在液、固两相中发生重新
分布,这对合金的凝固方式和晶体的生长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结晶过程与对应的相图有直接的关系,在形核时不仅需要过 冷、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而且还需要成分起伏。 成分起伏:材料内因原子的热运动,引起微区中瞬间偏离溶液 的平均成分,出现成分此起彼伏的现象。
横向 纵向
27 27
28
7.4.2 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铸锭(件)的宏观组织
铸态组织指的是结晶后的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取向、 合金元素和杂质分布以及铸锭中的缺陷(缩孔、气孔、 偏析、……)等内容。
表层细晶区 柱状晶区
中心等轴粗晶区
29
a. 表层等轴细晶区的形成
浇注后,接触锭模表面的液态 金属急剧冷却,造成很大的过冷 度,便在最外层形成大量的晶核 。 模壁的凹凸不平也可作为非自 发晶核形成的基底,所以在外层 形成等轴细晶区。
CS(Z)=K0C0(1-f)k0-1
0.3= 0.5×0.4(1-f)-0.5
得f=5/9 即单相α固溶体段占棒长的分数为f=5/9
10
(2)示意画出棒中的组织分布及B原子的浓度分布
α
α+β
60 40=C0 20=k0C0 (5/9)L
11
(3)计算棒中单相α固溶体段的平均原子浓度
1.面积法 液体结晶为α固溶体时, 40=C C B原子浓度下降,排出的 B原子完全进入到液体中 20=k C 并均匀。
13
根据流体力学,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 紧靠管壁的薄层流速为零,这里不能发生 对流。 固液界面好似管壁,其前沿的液体薄 层不会发生对流,只能通过扩散进行混合。 这个薄层叫做边界层。
边界层区域溶质聚集 宏观偏析减小
14
15
随着溶质的不断聚集,边界层的浓度 梯度也随之增大,于是通过扩散方式穿越 边界层的传输速度增大,直至由界面处固 体中排入边界层中溶质的量与从边界层扩 散到对流液体中溶质的量相等时,聚集才 停止上升,于是(ρL)i/(ρL)B为常数。 把凝固开始直到(ρL)i/(ρL)B开始变为常 数的阶段称为初始瞬态,或初始过渡区。
在非平衡凝固下,若其凝固速度较慢, 液相中溶质通过扩散,对流甚至搅拌而完 全混合,液相成分均匀;而固相中无扩散, 成分不均匀。这种非平衡凝固也叫正常凝 固。
5
其凝固前后的质量变化 式中,ρL为液相的质量浓度
式中,ρS为固相的质量浓度 由质量守恒可得:
正常凝固方程 表示固相质量浓度随凝固距 离的变化规律 或
6
正常凝固方程的变换形式:
固相质量浓度随凝固距离的变化规律
溶质质量浓度由锭表面向中心逐渐 增加的不均匀分布,称为正偏析, 它是宏观偏析的一种。扩散退火难 以消除。
x w S k0w 0 1 L
fS: 固相体积分数
k 0 1
k0<1
k 1
w S k0w 0 1 fS 0
23
7.4.2 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的概念 热过冷:纯金属凝固时,其理论凝固温度(Tm)不变,当液态金 属中的实际温度低于Tm时所引起的过冷,称之为热过冷。
成分过冷:合金的凝固过程中,由于液 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 度,这可由相图中的液相线来确定,因 此,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 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 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16
设初始过渡区建立后: (ρL)i / (ρL)B = k1 液-固界面处始终保持两相平衡:(ρS)i / (ρL)i = k0 则有: (ρS)i / (ρL)B = k0 ·k1 = ke
有效分配系数 ke
ke ke 凝固时固 - 液界面处固相的质量浓度 ρS i 边界层以外的液体平均质量浓度 ρL B k0
等轴细晶区结晶很快,放出的
结晶潜热来不及散失,使液固界 面处的温度急剧升高,因此细晶
区便很快停止了发展,所以细晶
区很薄。
30
b. 柱状晶区的形成
随着细晶区的形成和内部热量 的向外传递表面温度逐渐升高, 在铸锭内部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 ,便在细晶的基础上部分晶粒向 里生长形成柱状晶。 在柱状晶生长过程中,液-固 相界面前沿液体中具有正的温度
c.凝固温度:越宽越严重 溶质元素在晶界处富集的现象
晶界偏析 影响因素:a.溶质含量:越高,偏析越严重 b.非树枝晶长大使晶界偏析越严重,枝晶偏析可减 弱晶界偏析
38 c.结晶速度:越慢,原子扩散越充足,偏析越严重
mC0 1 k0 G R D k0
G/R = ΔT/D
当T < TL 时, 出现成分过冷。 固相前沿向液相延伸的一定区域内,随着向液体中延伸,溶质 26 浓度降低,从而凝固点升高,引起温度梯度加大。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要保证平直界面生长(不出现 成分过冷)所需的温度梯度很 大,一般难于实现,因此固溶 体总是趋向于形成胞状或树枝 状组织。 成分过冷区小,凸起部分不可 ● 能有较大伸展,使界面形成胞 状组织。 ● 成分过冷区大,凸起部分可能 有较大伸展,形成树枝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