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的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普及化,大学生已经从最初的“社会精英”成为如今的“普通大众”。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各类毕业生中有10%左右不能在毕业当年实现就业,这部分群体规模大、增速快,已经成为我国失业治理的重点。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进人新常态,受国内外各种复杂、不确定性因素的交织影响,大学生在进人劳动力市场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原因分析

从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出发,可以将大学生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是指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自愿选择不就业,他们对去向另有选择,如准备考研、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等等。还有一种解释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当前,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满为患,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急需大学生,而大学生却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和基层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加之条件较差,工作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自愿失业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而非自愿失业,则是指愿意就业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就业。很明显,后者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目前大学毕业生非自愿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的流动而引起的失业。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充分的,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得到完全的工作信息,信息的不通畅势必造成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另外,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地理位置等等都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个人素质、专业技能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最终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也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二是结构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现象,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专业知识等对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势必造成大学生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不能顺利就业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

另外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价值的最低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民工,而大学生需要在产业链中高端的设计、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就业,因而在我国出现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大学生就

业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周期性失业。它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支出和产出水平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度过了最困难阶段,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进入中低速波动期,全球经济的疲软必定会带来总需求的不足。出口依赖型发展方式使得我国产品市场过分依赖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总需求不足将使我国出口低速增长常态化,部分地区已有大批企业破产,外需吸纳就业的能力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就业的角度看,促进就业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就业弹性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进而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2012)测算表明,我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多万个就业岗位。1即使经济仍持续增长,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最终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目前大学毕业生失业包含部分周期性失业的因素。

除此以外,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劳动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等。

三、对策建议

(一)以就业为目标,继续推行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适当提高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拉上的或总供给推动生产成本增加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较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物价水平与就业率有此消彼长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将二者均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效果。事实证明,只有不单纯依赖通货膨胀手段来解决失业问题,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在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通货膨胀率,有利于就业。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有效需求

从产业结构上看,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吸引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最强。在财政支出、税收减免和补贴、金融体系和投资融资政策方面加大向新兴服务业倾斜,降低其进入成本和创业风险。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应通过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在城乡区域结构上,制定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鼓励毕业大学生到特定地区(西部、农村、基层)就业,并对其收益差进行制度化的合理补偿。

(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建立创业型社会的氛围,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简化审批、降低注册门槛,完备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企业的存活率。

(四)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

改革教育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专业学科。根据每年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行业走向来科学地设置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培养计划。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未来时期要在师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并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技术院校。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 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J].中国劳动,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