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自变量的选择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如何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初中数学_如何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初中数学_如何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函数时,我们需要正确地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和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确定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可以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根据函数的性质和实际问题的限制,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1.代数方法:根据函数的代数表达式,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无意义或不符合要求的值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常见的情况包括分母不能为零、平方根函数的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等。

例如,对于函数f(x)=1/x,在这个函数中,分母不能为零,所以我们可以排除x=0。

因此,定义域可以表示为x≠0。

2.几何方法:通过函数的几何意义,我们可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对于平方根函数y=√x,我们知道平方根函数的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

因此,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0。

3.实际问题的限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问题本身可能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限制。

例如,一些问题要求在一个已知的范围内解决,那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限定在这个已知范围内。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函数图像的特点,以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函数的增减性:考虑函数的增减性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对于一个递增函数,在这个函数中,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函数值也会增加。

因此,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无穷大或有实数限制的有界范围。

2.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函数是奇函数,那么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f(x)=-f(-x)。

如果函数是偶函数,那么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f(x)=f(-x)。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如果函数是奇函数,那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限定在非负数范围内。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函数的应用问题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题目限定:在解决应用问题时,问题本身可能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限制。

第7章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第7章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X是nxm结构矩阵,并假定X的秩为m。
现从 x1 , x2 ,, xt 这t个变量中选t’变量,不妨设
x1 , x2 ,, xt ,那么对全模型中的参数 和结构 矩阵X可作如下的分块(记: p t 1)
p , q

X X p Xq


下面的回归模型称为选模型:
2 c
MS残 n1 R 1 ( 1 R ) 1 np1 MS总
2 c 2
R2可用来评价回归方程优劣。 随着自变量增加,R2不断增大,对两个不
同个数自变量回归方程比较,须考虑方程 包含自变量个数影响,应对R2进行校正。 2 所谓“最优”回归方程指 最大者。 Rc
2. C p 选择法
定义预测平方和为 PRESS e
ˆ (i ) e ( i ) y i xi
(i ) 2

ˆ ( i ) 为全模型用除 i 点之外,剩下 记: e (i ) y (i ) x (i ) 的 n 1 个点作参数估计后,对 i 点的预测的偏差; hii 为 H X ( X X ) 1 X 的 第 i 个 对 角 元 即 hii xi ( X X ) 1 x (i ) 。
B1 C1 A C D 1 1 ( B CD 1C ) 1 B1CD 1 1 1 1 1 D C B D D C B CD 1 1 1 B 1 B 1CD1C B 1 B CD1 1 1 1 D C B ( D C B C ) 1
Y X p p 2 ~ N ( 0 , In )
X p 是 n p 结构矩阵,并假定 X p 的秩为 p 。
其中: Y 是 n 1 的观测值, p 是 p 1 未知参数向量,

十三、logistic回归模型

十三、logistic回归模型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非条件logistic回归
模型简介

简单分析实例


哑变量设置

自变量的筛选方法与逐步回归

模型拟合效果与拟合优度检验
模型的诊断与修正
条件logistic回归
模型简介
对分类变量的分析,当考察的影响因素较少,且也为分类 变量时,常用列联表(Contingency Table)进行整理,并 用2检验或分层2检验进行分析,但存在以下局限性:
.184
Wal d 6.391
30.370 6.683 4.270
33.224
df 1 1 1 1
1
Sctep lwt
3
ptl
-.015
.007
5.584
1
.728
.327
4.961
1
ht
1.789
.694
6.639
1
Constant
.893
.829
1.158
1
a. Variable(s) entered on step 1: ptl.
模型拟合效果检验
结果分析
Area Under the Curv e
Test Result Variable(s): Predicted probability
Area Std. Errora
.708
.043
Asymptotic Sigb. .000
Asymptotic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给出了模型拟合过程中每一步的-2log(L)及 两个伪决定系数。
逐步回归
结果分析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自变量选择与逐回归

自变量选择与逐回归

自变量选择与逐回归————————————————————————————————作者:————————————————————————————————日期: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一、全模型和选模型设研究某一实际问题,涉及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因素共有m 个,由因变量y 和m 个自变量构成的回归模型εββββ+++++=m m x x x y Λ22110称为全模型。

如果从可供选择的m 个变量中选出p 个,由选出的p 个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p pp pp p p p x x x y εββββ+++++=Λ22110称为选模型。

二、自变量选择对预测的影响自变量选择对预测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考虑,第一种情况是全模型正确而误用了选模型;第二种情况是选模型正确而无用了全模型。

以下是这两种情况对回归的影响。

1、全模型正确而误用选模型的情况性质1,在j x 与m p x x ,,1Λ+的相关系数不全为0时,选模型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是全模型相应参数的有偏估计,即jjp jp E βββ≠=)ˆ((p j ,,2,1Λ=) 性质2,选模型的预测是有偏的。

性质3,选模型的参数估计有较小的方差。

性质4,选模型的预测残差有较小的方差。

性质5,选模型的均方误差比全模型预测的方差更小。

性质1和性质2表明,当全模型正确时,而舍去了m-p 个自变量,用剩下的p 个自变量去建立选模型,参数估计值是全模型相应参数的有偏估计,用其做预测,预测值也是有偏的。

这是误用选模型产生的弊端。

性质3和性质4表明,用选模型去作预测,残差的方差比用全模型去作预测的方差小,尽管用选模型所作的预测是有偏的,但得到的预测残差的方差下降了,这说明尽管全模型正确,误用选模型是有弊也有利的。

性质5说明,即使全模型正确,但如果其中有一些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很小或回归系数方差过大,丢掉这些变量之后,用选模型去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精度。

由此可见,如果模型中包含了一些不必要的自变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就会下降。

自变量选择

自变量选择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应用回归分析设计题目:自变量的选择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设计者:沈铁学号: ***********自变量选择一.自变量选择概述在应用回归分析去处理实际问题时,回归自变量选择是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常,在做回归分析时,人们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目的,结合经济理论罗列出对因变量可能有影响的的一些因素作为自变量引进回归模型,其结果是把一些对因变量影响很小的,有些甚至没有影响的自变量也选入了回归模型中,这样一来,不但计算量变大,而且估计和预测的精度也会下降。

此外,如果遗漏了某些重要变量,回归方程的效果肯定不好。

在一些情况下,某些自变量的观测数据的获得代价昂贵,如果这些自变量本身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我们不加选择的引进回归模型,势必造成观测数据收集和模型应用的费用不必要的加大。

因此,在应用回归分析中,对进入模型的自变量作精心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选择实质上就是模型的选择。

现设一切可供选择的变量是t 个 ,它们组成的回归模型称为全模型(记:1+=t m ),在获得n 组观测数据后,我们有模型⎩⎨⎧+=),0(~2n n I N X Y σεεβ其中:Y 是1⨯n 的观测值,β是1⨯m 未知参数向量,X 是m n ⨯结构矩阵,并假定X 的秩为m 。

现从tx x x ,,,21 这t 个变量中选t '变量,不妨设t x x x ',,,21 ,那么对全模型中的参数β和结构矩阵X 可作如下的分块(记:1+'=t p ):()'=q p βββ,,()q p X X X =我们称下面的回归模型为选模型:⎩⎨⎧+=),0(~2n p p I N X Y σεεβ 其中:Y 是1⨯n 的观测值,pβ是1⨯p 未知参数向量, p X是p n ⨯结构矩阵,并假定pX 的秩为p 。

自变量的选择可以看成是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究竟是用全模型还是用选模型,二是若用选模型,则究竟应包含多少变量最适合。

自变量的选择与逐步回归-实用回归分析共62页

自变量的选择与逐步回归-实用回归分析共62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自变量的选择与逐步回归-实用回归分 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5、 为 中 华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课件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课件

应用场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机器学习 和优化算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选择技巧
在选择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 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场景和实际 条件。
拓展
如果您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强化学习中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
一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连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连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是实数范围,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做出限制。
离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离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整数范围或者有限的取值集合。
多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维自变量
二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是矩形范围,常用的坐 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高维自变量
高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超矩形范围,常用的 坐标系是网格坐标系。
应用案例
1
机器学习
在选择特征尺度时,需要根据自变量的
优化算法
2
取值范围进行选择。标准化和归一化也 需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处理。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优化算法的性能有
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取值范围应选择不
同的策略。
总结
重要性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研究结果 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有直接的 影响。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变量是指研究对象中变化自主的因素。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自 变量的取值范围,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自变的定义1 自变量是什么?
自变量是研究对象中变化自主的因素。在数 学中,自变量通常用x表示。
2 为什么要研究自变量取值范围?
因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准 确性和应用效果。

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Model Summary Model 1 2 3 4 5 R 0.741 0.835 0.860 0.885 0.908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0.549 0.533 455.928 0.697 0.675 380.440 0.739 0.710 359.335 0.783 0.749 334.044 0.824 0.789 306.839
1 ˆ SSEm n m 1
2
SSEP CP (n m 1) n 2p SSEm
22
三 逐步回归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并不是所有自变量对因 变量有显著的影响。
问题:如何挑选出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 变量的所有可能子集构成 个回归方程,当自 变量个数较多时,要求出所有可能的回归方程是 2m 1 非常困难的。
y 0 p 1 p x1 2 p x2
pp x p p
(5.2)
4
相对全模型而言,称(5.2)式为选模型 自变量的选择问题可以看成是对一个实际问题
是用(5.1)式全模型还是用(5.2)式选模型去描述。
模型选择不当会给参数估计和预测带来不良影 响。为了方便,把模型(5.1)式的参数向量 β 和 2 记为
2 j
F (1, n p 1)
则Xj进入方程
直到所有未引入方程的自变量F值均小于 为止。
26
例题分析
输出结果5.3
Model 1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2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3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4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5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ANOVA(f)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7,329,802.206 1 7,329,802.206 6,028,236.504 29 207,870.224 13,358,038.710 30 9,305,460.272 2 4,652,730.136 4,052,578.438 28 144,734.944 13,358,038.710 30 9,871,760.154 3 3,290,586.718 3,486,278.556 27 129,121.428 13,358,038.710 30 10,456,819.795 4 2,614,204.949 2,901,218.915 26 111,585.343 13,358,038.710 30 11,004,290.499 5 2,200,858.100 2,353,748.211 25 94,149.928 13,358,038.710 30 F 35.261 Sig. 0.000

教你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你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你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当解析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2)当解析式为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3)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是负数的一切实数;(4)当解析式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组合而成时,应首先求出式子中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5)当函数涉及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使该问题有意义。

下面结合例题加以分析: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2)11+=x y ;(3)32-=x y ;(4)x x x y ++-=32。

分析:根据开头提到的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即可。

解:(1)因为12+-x 是整式,所以自变量x 可取一切实数;(2)因为11+x 是分式,所以当01≠+x 时,y 才有意义。

所以自变量取1-≠x 的所有实数; (3)因为32-x 是二次根式,所以当32+x ≥0时,y 才有意义。

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3-; (4)由⎩⎨⎧≥+≠-0302x x 得2≠x 且x ≥-3。

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且2≠x 。

例2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底边长为x ㎝,腰长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油箱中有油50㎏,汽车每行驶1km 用油0.5㎏,写出油箱中剩油Q (㎏)与汽车行驶路程s (k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s 的取值范围。

分析:写函数的关系式就是通过分析题意,写出含有自变量与函数的等式。

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除了自变量取值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解:(1)由题意,得122=+x y ,得621+-=x y 。

要使621+-=x y 在本题中有意义,则⎩⎨⎧>>x y x 20,即⎩⎨⎧>->x x x 120,解得60<<x 。

回归分析10:自变量的选择(2)

回归分析10:自变量的选择(2)

回归分析10:⾃变量的选择(2)⽬录Chapter 10:⾃变量的选择(2)5.2 ⾃变量选择的准则5.2.3 C p 统计量准则C p 统计量准则是从预测的⾓度提出来的⾃变量选择的准则。

对于选模型,定义 C p 统计量为C p =RSS qˆσ2−[n −2(q +1)] ,这⾥ RSS q 是选模型的残差平⽅和,ˆσ2是全模型中 σ2 的最⼩⼆乘估计。

我们按照 C p 统计量越⼩越好的准则选择⾃变量,并称其为 C p 准则。

提出 C p 统计量的想法如下:假设全模型为真,但为了提⾼预测的精度,⽤选模型做预测,因此需要 n 个预测值与期望值的相对偏差平⽅和的期望值(定义为 Γq )达到最⼩。

计算可得:Γqdef=En∑i =1˜y iq −E(y i)σ2=E 1σ2n∑i =1x ′iq ˜βq −x ′i β2=1σ2n∑i =1E x ′iq ˜βq −E x ′iq ˜βq+E x ′iq ˜βq−x ′iβ2=1σ2n∑i =1E x ′iq ˜βq −E x ′iq ˜βq2+E x ′iq ˜βq−x ′iβ2def=1σ2I 1+I 2.其中,第⼀部分 I 1 容易计算:I 1=n∑i =1Ex ′iq ˜βq−Ex ′iq ˜βq2=n∑i =1Varx ′iq ˜βq=σ2n∑i =1x ′iq X ′q X q−1x iq=σ2tr X ′q X q−1n∑i =1xiq x ′iq=(q +1)σ2 .第⼆部分 I 2 可利⽤定理 5.1.1 (1) 的结论和 (4) 的证明过程计算:[()][()]{[()][()]}{[()][()]}()[()]()()[()]I2=n∑i=1E x′iq˜βq−x′iβ2=n∑i=1x′iqβq+B−1Cβt−x′iqβq−x′itβt2=n∑i=1β′tC′B−1x iq−x it C′B−1x iq−x it′βt=n∑i=1β′tC′B−1x iq x′iqB−1C−x it x′iqB−1C−C′B−1x iq x′it+x it x′itβt=β′tC′B−1BB−1C−C′B−1C−C′B−1C+Dβt=β′tM−1βt=(n−q−1)E(˜σ2q)−σ2 .其中M=D−C′B−1C−1。

因变量 自变量和模型选择

因变量 自变量和模型选择

因变量、自变量和模型选择
(2013-11-22 10:28:03)
分类: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标签:
it
1.因变量为连续变量,自变量至少有一个连续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2.因变量为连续变量,自变量全部为分类变量,进行方差分析;
3.因变量为分类变量,自变量至少有一个连续变量,使用Logit模型或者Probit模型;
4.因变量为分类变量,自变量全部为分类变量,进行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5.因变量在某个闭区间内分布,并且有较多样本落在闭区间的边界上,使用Tobit模型;
6.因变量不唯一,如多产出问题,进行数据包络分析(DEA);
7.因变量为整数,数值小,取零个数较多,使用计数(Count)模型;
8.数据具有层次结构(嵌套结构),使用多层线性模型(HLM)。

自变量筛选方法

自变量筛选方法

自变量筛选方法
自变量筛选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用于确定哪些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自变量筛选方法:
1. 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自变量筛选方法。

它采用逐步选择的方式,将自变量逐个引入模型,同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如对模型的贡献、变量的显著性等)进行筛选。

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提高模型的解释性和预测能力。

2. 向前选择法:向前选择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自变量筛选方法。

它从所有自变量中选择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将其纳入模型中,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显著的自变量都被纳入模型中。

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遗漏重要的自变量,但可能会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

3. 向后消除法:向后消除法与向前选择法相反,它首先将所有自变量纳入模型中,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如对模型的贡献、变量的显著性等)逐步排除自变量。

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过度拟合问题,但可能会遗漏重要的自变量。

4. 岭回归分析:岭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自变量筛选方法。

它通过对自变量进行正则化处理,减小了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

岭回归分析在处理大数据集时特别有用。

5.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用于降维的自变量筛选方法。

它通过将多个相关联的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主成分,从而降低了数据集的维
度。

主成分分析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解释性和预测能力,但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自变量。

这些自变量筛选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自变量筛选,并进行交叉验证和模型评估。

初中数学中考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素材

初中数学中考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素材

初中数学中考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素材在初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而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也是解题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例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

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在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在定义上是有限制的,有些值是不能作为自变量的。

要确定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定义域就是函数中自变量可以取的值的集合。

常见的定义域有实数集、正整数集等。

通过观察函数的定义式,可以确定定义域的范围。

2.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对一些特殊函数,如分式函数、开方函数等,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例如,对于分式函数,要求分母不为0,这样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需要排除分母为0的情况。

3.各个条件限制:在一些应用题中,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条件,推导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例子例1: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已知函数f(x)=3x+2,求自然数n,使得f(n)是偶数。

解析:首先,根据函数的定义式,我们可以得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实数集。

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需要求使f(n)是偶数的自然数n。

偶数的特点是能被2整除,所以我们可以列出方程f(n)=3n+2=2k,其中k是整数。

将方程变形为3n=2k-2,我们可以观察到n的取值范围是有限的,它取值的可能是所有满足3n是一个偶数的自然数。

而n是自然数,所以满足条件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偶数的自然数集合。

例2: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已知函数g(x)=√(x-4),求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析:首先,我们要注意到根号下面的被开方数x-4必须大于等于0,因此要求x≥4、而函数g(x)的定义域是x-4的所有可能取值,所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4,+∞)。

例3: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已知函数h(x)=1/(x-2),求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自变量的选择与逐步回归

自变量的选择与逐步回归


(ˆ 0m ,ˆ 1m ,,ˆ mm )
这条性质说明 D(ˆ jp ) D(ˆ jm ), j 0,1,, p 。
§5.1 自变量选择对估计和预测的影响
(一)全模型正确而误用选模型的情况
性质 4. 选模型的预测残差有较小的方差。 选模型的预测残差为e0p yˆ 0p y0 全模型的预测残差为e0m yˆ 0m y0 其中 y0=β 0+β 1x01+β 2x02+…+β mx0m+ε 则有 D(e0p)≤D(e0m)。
选择使 Cp 最小的自变量子集,这个自变量子集对应的回归
§5.2 所有子集回归
例5.1 y表示某种消费品的销售额, x1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 x2表示该类消费品的价格指数, x3表示其他消费品平均价格指数。
表5.1给出了某地区18年某种消费品销售情况资 料,试建立该地区该消费品销售额预测方程。
表5.1
§5.2 所有子集回归
准则2 赤池信息量AIC达到最小
设回归模型的似然函数为L(θ,x), θ的维数为p,x为样本,在 回归分析中样本为y=(y1,y2,…yn)′,则AIC定义为:
AIC=-2lnL(θˆ L ,x)+2p
其中θˆ L
是θ
的极大似然估计,p 是未知参数的个数。
§5.2 所有子集回归
准则4 Cp统计量达到最小 1964年马勒斯 (Mallows)从预测的角度提出一个可
以用来选择自变量的统计量————Cp统计量。根据性质5, 即使全模型正确,但仍有可能选模型有更小的预测误差。 Cp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提出来的。
§5.2 所有子集回归
准则4 Cp统计量达到最小 考虑在n个样本点上,用选模型(5.2)式作回报预测

自变量的选择

自变量的选择
1
p ( X P X p ) 1 X X q q p p B 1C q
~ ~ X q 0时 ,才有 E p p ,即 p 在一般 只有当 q 0或X p
情形下不再是无偏估计。因此,描述估计的好坏不能用有效性来 作为衡量标准。在估计是有偏的情况下,一般可用均方误差作为 标准。
如果全模型为真而我们用了选模型这就表示在方程中丢掉了部分有用变量相反如果选模型为真而我们选用了全模型这就表示在方程中引入了一些无用变量下面从参数估计和预测两个角度来看一看由于模型选择不当带来的后果
第五章 自变量的选择
§5.1 பைடு நூலகம்言
•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提出许多可能对因变量有影响的自变量,如
何从中选择确实有影响的自变量来建立回归方程是一个十分重
1
( B CD 1C ) 1 D 1C B 1
B1CD 1 1 1 1 D D C B1CD
B 1 B 1CD1C B 1 B 1CD1 1 1 1 D1C B ( D C B C )
差,删去这些变量对模型是有利的。
ˆ (4) E
2
2 p
2
(已证明) ,
1 E E{Y (I X p ( X X p ) 1 X )Y } p p n R( X p ) 1 tr{( I X p ( X X p ) 1 X ) EYY } p p n R( X p ) 1 tr{( I X p ( X X p ) 1 X )( 2 I n X X )} p p n R( X p ) 1 tr ( I X p ( X X p ) 1 X )( X X ) p p n R( X 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2、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
如果模型中两个解释变量具有线性相关性,例 如X1 和X2 ,那么它们中的一个变量可以由另一个 变量表征。
这时,X1和X2前的参数并不反映各自与被解释 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而是反映它们对被解释变 量的共同影响。 所以各自的参数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经济含义, 于是经常表现出似乎反常的现象,例如本来应该 是正的,结果恰是负的。
强迫进入法(Enter Model)
• 就是把原始数据库中所有自变量全部放置 进入回归模型 • SPSS系统默认这种方法 • 看每个回归自变量的系数检验过程以及模 型的拟合优度
逐步回归法(Stepwise Method)
• 是逐步引入回归作用显著的自变量,并从 回归模型中逐步驱除回归作用变得不再显 著的自变量,以最终得到最优化的模型;
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举例说明
●例如,建立某地区粮食产量回归模型
以粮食产量为因变量Y,以化肥用量为x1, 以水浇地面积为x2,以农业投入资金为x3 等作为自变量。
农业投入资金与化肥用量、水浇地面积有很 强的相关性。
多重共线性的定义
对于模型 Yi=0+1X1i+2X2i++kXki+i i=1,2,…,n 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X1,X2 , …, Xk是互 相独立的。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 1、当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用OLS对模型进行 估计仍然满足无偏性,但回归系数的方差会越大,减少估 计精度。 • 在一般共线性(或称近似共线性)下,虽然可以得到OLS 法参数估计量,但是由参数估计量方差的表达式为
ˆ ) 2 ( XX) 1 Cov(
• 可见,由于此时|X’X|0,引起(X’X) -1主对角线元素较大, 从而使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增大,OLS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p 1 p
e
'X
odds
P – 称为比数(odds) 1 P
原理
• 对应的患病率 • 可见,Odds与p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两个患病率相等 p1=p2 ,则可得两个比数相等Odds1=Odds2 ; • 因此我们可以把两个患病率大小的比较转化为两个Odds大 小的比较。并引入比数比(Odds Ratio, OR)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 1、直观判断法 • 一般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认为存在多重 共线性: • (4)有些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与定性分 析的不一致; • (5)在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简单相 关系数较大; • (6)一些重要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的方差 较大。
2、 逐步引入法
• 以Y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
商务调查与分析
第十三讲:自变量的选择和逻辑回归
国际商学院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系 讲授:杨震宁 副教授
多元回归分析:一个研究示例
对总经理(CEO)年度报酬决定 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5年第8期)
问题 理论和研究假设
1、内部所有权比例与年度报酬之间正相关
2、独立董事比例与年度报酬之间负相关
3、行业变量(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与年 度报酬之间正相关
• 现在我们用解释变量来对被解释变量取值为1时的概率值 进行回归分析!!
原理
• 对概率进行转换,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P ln 1 x1 2 x2 ... n xn X 1 P
– 该转换称为logit转换。P为事件发生的概率,1P为事件不发生的概率 –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 1、直观判断法 • 一般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认为存在多重共线性: • (1)拟合优度很大,但模型中全部或部分参数统 计检验不显著; • (2)当增加或剔除一个自变量时,回归系数估计 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 (3)从定性分析得知某个自变量对因变量有重要 影响,但此变量回归系数未通过统计检验;
一个多重共线性检验与逐步回 归的例子:销售业绩的预测
三、LOGESTIC回归
前言
• Logistic回归模型是适用于反应变量(因变 量)为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 • 按设计类型:
– 条件Logistic回归:配对设计 – 非条件Logistic回归:未配对
• 按变量类型:
– 两分类反应变量 – 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 – 多分类无序反应变量
样本和方法
• 2002年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作为总体
– (1)剔除在2000年1月1日之后上市的公司;(2)剔 除有外资法人股、B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3)剔除 ST和PT公司;(4)剔除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 (5)剔除净资产、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为负的公司; (6)剔除在2002年更换总经理的公司;(7)剔除以 上变量指标数据不完备的公司。 – 收集到了143家公司
• 方法
– 普通最小二乘模型
内容
• 一、多重共线性及其诊断
• 二、自变量的选择 • 三、LOGESTIC回归
一、多重共线性及其诊断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解释变量之间完全不相关的情形是非常少见的, 尤其是研究某个经济问题时,涉及的自变量较多, 我们很难找到一组自变量,它们之间互不相关, 而且它们又都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Logistic回归模型
e P ( b0 b1 x1 b2 x2 bk xk ) 1 e
( b0 b1 x1 b2 x2 bk xk )
参数估计
• 最大似然估计法 (Maximum likehood estimate) 似然函数:L=∏Pi 对数似然函数: lnL=∑(ln P)=ln P1+ln P2+…+ln Pn 非线性迭代方法—— Newton-Raphson法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存在多重共线性时 值增大)
容易使通过样本计算的t值小于临界值, 误导作出参数为0的推断
可能将重要的解释变量排除在模型之外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 4、存在多重共线性,会出现很多回归系数 统计检验不显著,但拟合优度却很高的情 况,以至于很难作出合理的经济解释,直 接影响到最小二乘法的应用效果,降低了 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
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
• 根据拟合优度的变化决定新引入的变量是否可 以用其它变量的线性组合代替,而不作为独立的 解释变量。 • 如果拟合优度变化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变量 是一个独立解释变量;
• 如果拟合优度变化很不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 变量不是一个独立解释变量,它可以用其它变量 的线性组合代替,也就是说它与其它变量之间存 在共线性关系。
原理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 1 x1 2 x2 ... n xn X 是参数向量,X是自变量向量。表示n – 其中是 截距, 个自变量x与反应变量Y间的关系,Y为任意实数 ,属 于连续变量
• 当反应变量为离散型变量时,如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某病 治疗的效果,反应变量疗效Y的值为1(治愈)和0(未 愈),要研究的是某种事件(如治愈)发生的可能与自变 量(治疗方法)的关系,反应变量为事件发生的概率P (Y=1)。
●客观地说,某个经济现象,涉及到多个影响因素 时,这多个影响因素之间大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它们之间相关性较弱时,我们一般就认为符合线 性回归模型的要求。
什么是多重共线性 图形表示:巴伦坦图
Y
Y
X1
X2
X1
X2
低度多重共线性
高度多重共线性
举例说明
●例如: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状况
一般有职工平均工资、农民平均收入、银 行利率、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国债利率、 货币发行量、储蓄额、前期消费额等。
• SPSS软件可以自动实现
逐步回归法的步骤
• 第一步,拟合K个简单线性回归方程,比较 F值或拟合优度,只有当统计量F>F*,自 变量才有可能被引进;如果有两个以上的F >F*,则选择F值最大的自变量。在给定 α=0.05前提下,F*为3.84,这个前提条件是 SPSS系统默认的显著性水平。
逐步回归法的步骤
3、方差--膨胀因子法
我们计算模型中每个解释变量 Xj 对其余解释变量 X1,…XJ-1,Xj+1,…,Xk 的辅助方程,并由此计算出其判断系 数 R2 j 。 可以构造一个测度多重共线性的指标为:
VIF 2 j


1 1 R2 j
该指标称为方差膨胀因子。如果解释变量 Xj 与其余 解释变量都不相关,则辅助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 R 2 j 等于 0,其方差膨胀因子为 1,说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 线性;如果其方差膨胀因子大于 1,就意味着该解释变量与 其它解释变量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即存在多重共线性。 一般来说,VIF 大于 5 说明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 很严重。
二、自变量的选择
问题的提出
• 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我们是根据定性 分析,确定解释变量,但定性分析带有很 大的主观性,况且,在回归模型中,并不 是解释变量越多越好,所以必须在定性分 析的基础上,应用定量的方法确定哪些变 量应引入模型,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 响。 • 强迫进入法,前进法,后退法及逐步回归 法
逐步回归法的步骤
• 第三步,在第二个自变量被引入以后,需 要检验由于此自变量的引入而影响到原变 量与因变量的显著关系。如果由于新变量 的引入使原变量与因变量关系不再显著, 则需要把原变量剔除掉。 • 反复以上过程,直到没有新的变量能满足 被引进的要求,没有原有变量能满足被驱 逐的要求为止,这个过程由SPSS来实现。
Odds e P(Y 1| x ) x 1 Odds 1 e
x
p2 Odds2 e 2 1 p2 OR e p1 Odds1 e 1 p1
原理
• 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的logit模型
logit P=b0 b1 x1 b2 x2 bk x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