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冲突——印巴冲突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南亚印度教与伊斯兰教 南亚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
拉国等国家组成,其中印度号称是世界 上宗教种类最多的国家,被人们称为 “宗教的博物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为主,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 等多种宗教并存是南亚宗教的基本格局。
(一)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差异: 1. 在信仰方面 印度教属于多神教,崇拜以梵天(创造 之身)、毗湿奴(保护之神)和湿婆 (毁灭之神)三大神为主的众多神灵及 其化身,而且,各种神灵都是有具体的 形象。
伊斯兰教属于典型的一神教,崇拜独一 的真主,反对各种偶像崇拜。
2.在等级制度方面 印度教有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 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 刹帝利: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掌 握国家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吠舍: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 人,他们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奴隶,受到压迫和剥削最深。
(7)人生观,即根据上述意义的世界观来安排整 个人生;
(8)社群,即由上述诸方面所维系的宗教社团。
二、宗教的功能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力量
, 与其他许多社会力量一样, 在其演化 过程中亦表现出正向与负向两种功能。 就宗教与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而言, 宗教既可以通过其社会控制功能、 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功能而对社会政治 的稳定与发展起到整合作用, 又可能由 于某种宗教偏见与宗教狂热对政治的稳 定与发展产生裂散作用。
4.授予各土邦以自由选择加入任何 一个自治领的权利。如果不愿意加人任 何自治领,可以保持与英国的旧关系, 但得不到自治领的权利。
5.1947年 8月15日为移交政权的日期。
(二)两个相互矛盾的归属原则
按照蒙巴顿方案英属印度按居民的宗教 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方案又规定像克什米尔那样的土邦享有 独立地位,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归属,即可 以自由选择归属印度,或者自由选择划归巴 基斯坦,或者宣布独立。
一、什么是宗教? 《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 “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 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 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当某些行为典范 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 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 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 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 宗教影响。”
“家族相似论” (1)信念,即相信“超自然的存在物”(诸神); (2)仪式,即围绕神圣的对象所进行的仪式活动; (3)道德律令,相信这些律令是神所规定的; (4)宗教情感,像敬畏感、神秘感、负罪感、崇 拜感等,这些特有的情感往往是由神圣对象、宗教 仪式等所唤起的;
(5)人神交往,即祈祷和其他与神交往的形式; (6)世界观,或关于整个世界、个人命运等的通 盘描绘;
(二)印穆冲突的历史起源 1. 印度教徒大规模皈依伊斯兰教
自穆斯林攻入印度河流域,伊斯兰教便
开始在南亚传播。伊斯兰教倡导在真主面前 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促使低级种姓和贱民为 了摆脱自己的悲惨命运而脱离印度教改信伊 斯兰教。大规模的改信使印度教感到了极大 的威胁,这成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难以和睦 共处的文化心理根源。
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 Peter Ludwig Berger) 曾说:“宗教在历史上既表现为维系 世界的力量, 又表现为动摇世界的力量。”
从维系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 宗教因使人类 的生活和行为神圣化, 于是变成最强有力的一 种社会控制。宗教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方式和 手段, 其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神灵的威名, 通过 为信徒提供共同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达到对 信众的心理控制; 同时, 又通过制定教规和从事 宗教仪式达到对信教群众的组织控制。
五、《蒙巴顿方案》与克什米尔冲突 (一)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印度总督蒙巴顿抛出了 “蒙巴顿方案”, 决定把英属印度分为两个 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据此,以宗教 为依据,英属印度被划分为两个国家:印度 和巴基斯坦。信仰印来自百度文库教的居民归入印度, 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加入巴基斯坦,巴基 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 巴,它们被印度领土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
三、宗教因素对国际冲突的影响
宗教因素对国际冲突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宗
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纠结上, 即宗教问题的民 族化与民族问题的宗教化。
首先, 宗教信仰问题涉入民族、国家的矛 盾, 增加了民族、国家问题的复杂性。
其次, 宗教是民族利益的重要表现形式, 宗 教、民族的冲突可能导致民族国家的分裂。
第三, 宗教的排他性加剧了民族的隔阂和 矛盾,宗教、民族的冲突成为触发战争的渊源。
从分解社会关系角度来看, 由于信仰 是构成宗教的核心要素, 宗教信仰对其教
徒的思想、行为方式会产生全面而深刻 的影响, 虔诚的教徒可能将其全部的挚爱 和感情寄托在信仰中, 而当一个“太窄的 心灵只可容一种感情之地, 在爱上帝的感 情占有了这颗心时, 这种感情就把一切爱 人类, 并为人类效用的心除掉了”。
主要内容:
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 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个国 家移交政权。
2.在新成立的两个国家的国界未作最后确 定以前,先就孟加拉、旁遮普是否各自划分 为两部分,各部分的归属问题,以及西北边 省、信德和阿萨姆的锡尔赫特县的归属问题 分别进行投票。
3.投票有结果后,将印度制宪会议分 成印度制宪会议和巴基斯坦制宪会议两 部分,它们将分别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 地位。
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直接使得查漠 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 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 20%,该地区的穆斯林居民想加入巴基斯坦, 而信仰印度教的土邦大君则想并入印度。 1947年10月,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爆发 第一次战争。1965年和1971年,印巴为争夺 克什米尔又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归属原则,为克什米 尔的分裂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血腥仇杀 在印巴分治的过程中,印度教徒和
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也被推向顶峰。 印度教大斋会、国民志愿服务团等组织 竭力煽动印度教徒迁出巴基斯坦;同样, 穆斯林联盟也针锋相对,拼命鼓动穆斯 林迁离印度。
(三)克什米尔冲突 依据《蒙巴顿方案》,各土邦可以自行
伊斯兰教没有这种等级制度,倡导在真主面前 人人平等的思想。
3.在生活习俗方面 多数印度教徒崇尚素食,崇拜母牛,视母
牛为神,认为她是最神圣之物,是丰收和富足 的象征。母牛只可崇拜,不可宰杀,更不能食 其肉。印度教规定,宰杀和虐待牛是一种罪过。 由于对牛的态度不同,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 经常引发冲突。
2.部分穆斯林统治者实行了宗教歧视政策 部分穆斯林统治者曾对非穆斯林课以重
税,摧毁印度教庙宇和印度教神像,屠杀印 度教徒,这种历史宿怨使得两大宗教的信徒 之间矛盾甚深。 3.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4.穆斯林和印度教教派主义的发展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印度教徒和 穆斯林一起反对英国殖民者。1906年,穆斯 林教派主义者建立穆斯林联盟,它以维护穆 斯林利益为宗旨。
凡物皆度,当对宗教的信仰达到失去理智的 程度时, 就可能导致偏见与狂热。这种宗教狂热, 可能从教义来看是符合的, 从感情上看也是圣洁 的, 但它作为一种失去理智调控的行为, 会对社 会产生破坏性的冲击, 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宗教文化学家卡西尔( Ernst Cassirer)说: “它( 宗教) 鼓励我们与自然交往, 与人交往, 与 超自然的力量和诸神本身交往, 然而它的结果却 恰恰相反; 在它的具体表现中, 它成了人们之间 最深的纠纷和激烈斗争之源泉。”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冲突
——印巴冲突个案分析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 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生存、演变、 发展至今。宗教有其严密的组织和独立的 行动,成为国际关系中一种不可轻视的力 量。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宗教因素是影响 国际关系的内生变量,印巴冲突、巴以冲 突、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使宗教与政治联成 一体,对宗教的任何忽视将会犯下大错。
穆斯林不排斥猪肉以外的绝大多数肉食, 牛肉是他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4. 与政治的关系 印度教中,政治与宗教是分离的。 伊斯兰教与政治具有天然的联系。“伊斯
兰教是政治的宗教或宗教的政治。伊斯兰教虽 然作为一种宗教组织而创立,但它具有政治特 征。穆罕默德作为先知也处理国家事务,政治 与宗教是合一的。穆罕默德一方面努力为伊斯 兰教赢得信徒,同时又追求一种政治目标。在 他看来,这两者是一个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