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
文选序注释(部分)
![文选序注释(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e51510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6.png)
文选序注释(部分)文选序注释(部分)来自: MeLibrary罗奇(智美立华,创价行动!)2010-11-02 05:49:35式观1元始2,眇觌3玄风4,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5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6,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之时义7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8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10微增冰之凛11。
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12,变其本而加厉13。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来。
自兹以降,源流实繁,邑居14则有凭虚亡是15之作,畋游16则有《长杨》《羽猎》17之制。
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18,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
耿介19之意既伤,抑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
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关睢》《麟趾》,正始之道著20;桑间濮上21,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自炎汉22中叶,厥23涂24渐异,退传有“在邹”之作25,降将著“河梁”之篇26,四言五言,区以别矣。
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27并驱。
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28吉甫29有穆若之谈30,季子有至矣之欢31。
1 式观,仰观。
2 元始,起始。
3眇觌,远观眇miǎo 【形】(会意兼形声。
从目,从少,少亦声。
本义:一只眼小);觌觌dí 【动】见;相见4 玄风,天子清静无为的教化。
《文选·虞亮让中书令表>》:“沐浴玄风”。
吕延济注:“沐浴天子道教”。
5斯文,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书序的文言文翻译
![书序的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d6dcc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d.png)
余少好学,博览群书,于古文辞,尤为所好。
然世之藏书,往往芜杂,或偏重一家,或疏漏众篇,使学者难以窥其全貌。
余遂有志于编纂一部《汉魏六朝文选》,以裨益后世之学者。
夫文,国之宝也。
自汉魏以降,文风鼎盛,六朝继之,文采风流,不可胜数。
然其时文人之作,或隐晦难懂,或晦涩无味,遂使后之学者,难以卒业。
余尝思,若能选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者易于领悟,岂非一大快事?于是,余披阅群籍,选其佳篇,以汉魏六朝文为宗,上溯先秦,下及唐宋。
选文之标准,以辞藻之华丽、意蕴之深远、结构之严谨为要。
虽不敢谓无遗珠之憾,然亦期以存其大体,使学者得以窥见当时文人之风采。
《汉魏六朝文选》共分为四卷,卷一选汉文,卷二选魏文,卷三选晋文,卷四选南北朝文。
每卷又分为若干类,如赋、骚、散文、骈文等,以便学者按类求索。
卷一汉文,收录汉赋、汉乐府、汉散文等。
其中,《汉赋》以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为代表,其辞藻华美,意境深远,如《子虚赋》、《上林赋》等,均为千古绝唱。
《汉乐府》则以民歌为主,如《陌上桑》、《长歌行》等,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颇具民歌风味。
《汉散文》则以司马迁、班固等为代表,其文风严谨,议论深刻,如《史记》、《汉书》等,均为后世史家所推崇。
卷二魏文,收录魏赋、魏散文等。
魏文以曹操、曹植、曹丕等为代表,其赋文以《洛神赋》最为著名,辞藻华丽,意境深远。
魏散文则以《典论·论文》最为著名,论述文学之理,言辞犀利,发人深省。
卷三晋文,收录晋赋、晋散文等。
晋文以左思、陶渊明等为代表,其赋文以《三都赋》最为著名,辞藻华丽,意蕴丰富。
晋散文则以陶渊明为代表,其文风自然,意境深远,如《桃花源记》等,均为后世所传颂。
卷四南北朝文,收录南北朝赋、南北朝散文等。
南北朝文以鲍照、谢灵运等为代表,其赋文以《芜城赋》最为著名,辞藻华丽,情感激昂。
南北朝散文则以颜之推为代表,其文风朴实,议论精辟,如《颜氏家训》等,均为后世所推崇。
余编纂此书,耗时数载,虽非尽善尽美,然亦尽余心力。
《欧阳君周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欧阳君周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eef0d5524de518964b7d69.png)
《欧阳君周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欧阳君周文集序(节选)欧阳行于闽之里生之。
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至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释】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文选译文
![文选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d20aeef705cc1755270911.png)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散文、辞赋部分)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遗弃了他的手杖,化成桃林。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苏氏文集序原文、注释及赏析
![苏氏文集序原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a5dc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c.png)
苏氏文集序原文、注释及赏析苏氏文集序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宋代: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
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
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其见遗于一日产,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直,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
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几百年阳,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妇。
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余。
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气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旭。
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趋于古焉。
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才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
萧统:文选序
![萧统:文选序](https://img.taocdn.com/s3/m/3e1bbeab284ac850ad0242e2.png)
“至于记事之史„„杂而集之”
• 至于记事体和编年体史书,是用来褒 贬是非,记载事件及发生时间的,与 文学作品相比,也有所不同。像“赞 论” 联缀辞藻,“序述”组织文采, 事情出自深刻构思,义理归由文采表 现,所以与其他文学作品一并收入 《文选》。
“远自周室„„各以时代相次”
• 上自周朝,下至当代,这些入选的 作品总共分为三十卷,取名《文 选》。编排的大致体例为按类汇集。 诗赋二体体制有多种,又按小类分 别排列。每类之中,各以时代先后 编次。
怎样理解“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
• 此句是萧统对选“文”特征与标准的浓缩 和概括。“事”,就事实来说;“义”, 按道理来讲。“事”、“义”对举,属于 骈文典型的互文见义的写法。在萧统看来, 好的文章,必是需要经过作者的“沈思”, 且具有完整的结构,清晰的肌理,纷呈的 文采——总之,是应如“黼黻”般精美的 “绣物织品”。
课文翻译
• 1“式观元始„„文之时义远矣哉”——
• (我)看那原始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 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代,世风民情质朴淳 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到了“伏羲氏治理天 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 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 了。”《易经》上说:“观察天文现象,用来考 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 之有成就。”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是深远广大啊!
• 《文选》者,辞章之圭臬,集部之准 绳,而淆乱芜秽,不可殚诘,则古人 流别,作者意指,浏览诸集,孰是深 窥而有得者乎?——章学诚《文史通 义》
• 昭明此序,别篇章于经、史、子书而 外,所以为文学别为一部,乃后世选 文家之准的也。——刘师培《中国中 古文学史》
• 问:萧《选》一书,唐人奉为鸿宝,杜诗 云熟精文选理,请问其理安在? • 王渔洋答:唐人尚《文选》学,李善注 《文选》最善。其学本于曹宪,此其昉也。 杜诗云云,亦是尔时风气。至韩退之出则 风气大变矣。苏子瞻极斥昭明,至以为小 儿强作解事,亦风气递嬗使然。然《文选》 学终不可废。而五言诗尤为正始,犹方圆 之规矩也。理字似不必深求其解。——清 郎廷槐编《师友诗传録》 •
古代汉语课件十二、文选《文选序》 哀郢
![古代汉语课件十二、文选《文选序》 哀郢](https://img.taocdn.com/s3/m/e7a91d41cf84b9d528ea7abe.png)
幻灯片1《文选序》——[南梁]萧统幻灯片2选文的标准是:‚事(记叙文)出于沉思,义(说理文)归于翰藻。
‛该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把一句话的内容分成了两句话来说,即‚事、义均出于沉思,归于翰藻。
‛‚‘事’指所写的事情‛,‚‘义’指所讲的道理‛。
二句可直译为:‚无论是叙事类的文章还是说理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产生出来的;同时还要通过华美的语言体现出来。
‛《文选》最通行的注本是唐代的李善注本和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
幻灯片3王维与《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幻灯片4文本串讲【原文】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
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幻灯片5式: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如:《诗·邶风·式微》:“式微(形声,从彳,本义隐秘的行走,引申出暗、不明义)式微,胡不归。
”元始:起始。
眇觌:远观眇(miǎo) [形] (会意兼形声。
从目,从少,少亦声。
本义:眼小);觌 dí[动]看。
《说文》:“眇,小目也。
”由“目小”引申出“微小、细小”义(眇—渺小)。
距离越远的东西看起来越小,因此又引申出“远”义。
玄风:远古的风俗。
《说文》:“玄,黑而有亦色者。
侧重于黑色。
”如“玄武”。
又泛指黑色,如“玄端”。
黑色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也看不清,因此“玄”又引申出“远”的意思,如“玄古(远古)”。
看不清的东西很难理解,又引申出“深奥,难以捉摸”义,如“玄学”。
这两句话是说,让我们回顾一下遥远的原始时代的古老习俗.幻灯片6穴:名词“洞穴”,用作动词,住在洞穴里;巢:名词“树上的窝”,用作动词“住在巢里”。
仲氏文集序(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
![仲氏文集序(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a98ace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0.png)
仲氏文集序(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仲氏文集序(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仲氏文集序欧阳修呜呼!语称君子知命。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8536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0.png)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译钱谦益原文: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
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①,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
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
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②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
子归,以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
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其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
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
弇州没,义仍之名益高。
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而义仍自守泊如也。
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以其所未就者勖余。
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
又曰:修词立其诚。
《记》曰:不诚无物。
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
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
其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
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
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
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
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
欧阳行周文集序详细翻译
![欧阳行周文集序详细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450236a844769eae009edec.png)
欧阳行周文集序详细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福建的简称)之里(乡里,乡下)。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qīnxiá,亲近狎昵,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行止(行动,活动)多自处(自己处理)。
年十许(表示约略估计的词。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等到。
晋·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风月清晖,或(有时)暮而尚(还)留,窅(yǎo,怅惘)不能释,不自知所由(原由。
又,《汉典》:1.所经历的道路。
2.所自,所从来),盖其性所多(赞许,推崇。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韩非子·五蠹》:“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投合)于心,移日(日影移动,表示时间很久。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通“旨”,意图,宗旨)何如,要(将来)恐不为(网上一大抄的译文中都没有将此处的“不为”译出)汩没(gǔmò,沉沦,沦落。
《元史·刘秉忠传》:“吾家累世衣冠,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之饥氓(荒年无食的游民。
《明史·杨鹤传》:“大吏闻恶贼,曰:‘此饥氓,徐自定耳。
’”)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感觉这里的问号错误——据句首“未知”判断,这应该是一个否定判断句,而不应该是一个问句。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你。
司马迁《鸿门宴》:“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 阅读答案附翻译
![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 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b32a12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d.png)
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 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 阅读答案附翻译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
高中序言类文言文翻译版
![高中序言类文言文翻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6be3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e.png)
吾闻古之圣贤,教化后人,必先立序,以明其道。
故吾今为之序,以启后学之智,导青年之志。
夫高中,人生之转折,学问之起点。
自幼至长,学子历经艰辛,砥砺前行,至此阶段,始入知识之殿堂,启智慧之门。
是以高中之序,非寻常之序,乃学子人生之序,国家未来之序。
昔者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高中学子,正当青春年华,血气方刚,求知若渴。
故序首言学,以明学子之志,启迪智慧之门。
学贵专一,业精于勤。
学子当立远志,专研学问,以求真知。
次言德。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高中学子,成人之初,当以修身为本,培养品德,锻炼意志。
道德为立身之本,学问为立业之基。
学子宜修己以敬人,敬业以乐群,方能成大器。
又言行。
行,为人之根本。
古人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高中学子,行宜端正,言行一致。
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以礼待人,以和为贵。
行不逾矩,方能行稳致远。
复言友。
友者,人之良师益友。
高中学子,结交益友,可增学识,广视野。
友宜选择,宜相辅相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学子当结交品德高尚之友,共同进步,共创辉煌。
又言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中学子,尊师重道,敬奉师恩。
师者,学子之引路人,学子之良师益友。
学子当虚心向师,诚心求学,以期达到学有所成。
更言家。
家者,学子之港湾,父母之期望。
高中学子,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家庭。
家国情怀,深植心中。
学子当以家国为己任,为国家繁荣昌盛,为民族振兴,努力拼搏。
最后言志。
志者,人生之目标,学子之追求。
高中学子,当立鸿鹄之志,抱负远大。
志存高远,方能奋发向前。
学子当铭记先贤教诲,勇攀知识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高中序言,旨在启迪学子之心智,砥砺学子之意志。
愿学子们,以序为引,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共创辉煌。
《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6cfa6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c.png)
《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完整版)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
![(完整版)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f7e3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e.png)
(完整版)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文选序式观元始,眇觌(音敌,见)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之时义远矣哉!译:我看那原始时代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期,世风质朴,民情淳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
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了。
”《易经》上说:“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
”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深远广大啊!若夫椎轮为大辂(音录,大车)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
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译:椎轮这种简陋的车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辂的原始模样,但大辂哪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是积水凝结而成的,但积水并没有厚冰的寒冷。
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继那造车之事却增加了文饰,改变了水的本来状态却变得更加寒冷。
事物既然有这种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
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难以全部搞清它的变化规律。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
”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
自兹以降,源流寔(实)繁。
译:让我尝试议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毛诗序》上说:“《诗经》有六义:第一叫做风,第二叫做赋,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兴,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颂。
”至于现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样。
赋本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却发展成为用“赋”命名的独立文体。
荀卿、宋玉率先标明创作赋体,贾谊、司马相如跟在后面继续发扬。
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
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欧阳生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欧阳生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7c26f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e.png)
《欧阳生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欧阳生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上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生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欧阳生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曾国藩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
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
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
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
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
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
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
其为文芜杂寡要。
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
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
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
《陈纬云文序》原文及鉴赏
![《陈纬云文序》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ce4b00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4.png)
《陈纬云文序》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纬云文序》原文及鉴赏【导语】:纬云之文①,矫秀高骞,吞吐出没如夏云,多奇如秋日。
选古文小品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
![选古文小品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92dc51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d.png)
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附翻译选古文小品①序廖燕①大块②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选序
式观元始,眇觌(音敌,见)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之时义远矣哉!
译:我看那原始时代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期,世风质朴,民情淳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
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了。
”《易经》上说:“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
”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深远广大啊!
若夫椎轮为大辂(音录,大车)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
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译:椎轮这种简陋的车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辂的原始模样,但大辂哪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是积水凝结而成的,但积水并没有厚冰的寒冷。
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继那造车之事却增加了文饰,改变了水的本来状态却变得更加寒冷。
事物既然有这种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
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难以全部搞清它的变化规律。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
”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
自兹以降,源流寔(实)繁。
译:让我尝试议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毛诗序》上说:“《诗经》有六义:第一叫做风,第二叫做赋,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兴,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颂。
”至于现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样。
赋本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却发展成为用“赋”命名的独立文体。
荀卿、宋玉率先标明创作赋体,贾谊、司马相如跟在后面继续发扬。
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
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译:描写城市园囿,有张衡《西京赋》和司马相如《上林赋》这样的作品;劝戒帝王不要沉湎游猎,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一类的创作。
如果论起那些记一事、咏一物,寄兴风云草木和鱼虫禽兽之类的作品,推广扩大其题材,就不能一一尽述了。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
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
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
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译:又有楚国诗人屈原,心怀忠贞,志行清正,因为楚王不是从善如流的国君,臣下所进献的忠言他听不顺耳,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反而被放逐在湘水之南。
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行吟泽畔面带憔悴的神色。
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
故风雅(诗经)之道,粲然可观。
译:诗歌,是心志达到一定的程度的表现,感情在内心激荡而表现在语言上。
《关雎》、《麟趾》是端正初始之道的表达,《桑间》、《濮上》是亡国之音的流露。
所以《诗经》的正道,光彩照人,值得鉴赏。
自炎汉中叶,厥(其)涂渐异。
退傅有“在邹”之作(指韦孟,西汉初诗人,傅楚王三代,传有《在邹诗》两首四言诗),降将著“河梁”(李陵有“携手上河梁”五言篇什)之篇。
四言五言,区以别矣。
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
译:自从汉朝中叶以来,诗歌发展的道路又渐渐不同了,有韦孟退居邹地讽谏的诗作,有降将李陵“携手上河梁”这样的篇什。
四言诗和五言诗区分开来,又产生了少则三字、多则九字的诗歌,各种诗体一齐出现,像分镳共驰的马车一样同时并起。
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
吉甫(即兮伯吉父。
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
周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人。
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
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有“穆若”(穆若清风)之谈,季子(札)有“至矣”之叹。
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
译:“颂”是用作歌功颂德、赞美成功的体裁,从前尹吉甫有“穆若清风’那样的赞辞,季札有“至矣哉”那样的赞叹。
抒发感情形成诗歌,正如上面所说风雅和韦、李的诗歌;总括成功形成颂体,也就像这里所说的尹吉甫、季札的作品了。
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象则赞兴。
译:其次,“箴”是为弥补过失而产生的,“戒”是由于辅佐君王纠正其过失而出现的;“论”要求剖析事理精当细微;“铭’要求叙述事情清爽温润;赞美寿终的人,那么就产生厂“诔”;为画像题辞,那么“赞”就兴起了。
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牋(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
译:又有诏诰教令、表奏笺记、书誓符檄、吊祭哀文等类文体,“答客”、“指事’之类作品,“三言”、“八字”一类文辞,还有篇辞引序、碑碣志状,各种作品像蜂一样成群涌现,新老文体的发展呈现错综纷繁的局面。
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音俯伏)不同,俱为悦目之玩。
作者之致(情致),盖云备矣。
译:就好像埙和笙虽是不同的乐器,但都能发出动听悦耳的乐曲;黼和黻虽然色彩各异,但都能成为美丽悦目的珍品。
由于有如此众多的文体,作者的各种情致意趣,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余监抚(兼国辅军)余闲,居多暇日。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
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音志,装书的套子)。
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
译:我在监国抚军之余,平日有许多空闲时光,广泛阅读各类文章。
总是眼睛在浏览,心里在默想,一读就是老半天,竟然没有倦意。
自从周、汉以来,年代久远,朝代经历七个,时间超过千年。
这期间词人才子誉满文坛,他们才思敏捷,铺纸挥毫,文章多得充满书套。
如果不删除其糟粕,采集其精华,要想事半功倍,多半是很困难的了。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音删,除去)夷(弄平),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译:至于周公旦撰写的那些典籍,孔尼父编订的那些书籍,能跟太阳、月亮一起高悬空中,能与鬼神较量深奥玄妙,它们是道德方面的准则法式,人伦方面的导师良友,难道可以加以删削,加以剪裁?老子、庄子、管子、孟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大概以表达思想见解为宗旨,并不以善于作文当作目的。
所以我现在编纂这部《文选》,略去不收它们。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所谓坐狙(古时的一种猴子)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音yì)其(音jī指骊食其)之下齐国,留侯(张良)之发八难,曲逆(陈平)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
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
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译:至于圣贤的美好辞句,忠臣的耿直言论,谋士的话语,雄辩家的言辞,像冰雪消融、泉水奔涌一样滔滔不绝,又像黄金为质、玉声铿锵一般文质兼美。
人们听说的古代辩士辩于狙丘,议于稷下,高谈阔论,折服众人,鲁仲连的辩才迫使秦军退兵五十里,郦食其的劝说降服了齐国七十余城,张良一连提出八大难题,陈平献出六条奇计,他们的事迹美显于当时,言辞流传千载,大略都已见于典籍,或出自诸子及历史著作。
像这一类事迹且又繁富,即使记载在书籍中,但是跟文艺作品毕竟不同。
我现在的这部文集,也不收入。
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
方之篇翰,亦已不同。
若其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译:至于像那些记事和编年的史书,是用来褒贬是非,记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和文学作品相比也有所不同。
像那些“赞论”综合联缀华丽的辞藻,“述赞”组织安排漂亮的文词,因为事情、道理出自深刻的构思,最后表现为优美的文采,所以算得上是文艺作品,我就旁搜博采,选辑入书。
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尔。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译:远自周朝,下至当代,这些入选的作品总共分为三十卷,取名为《文选》。
大致编排的体例,各按门类集在一起。
诗赋二类体制既有多种,又按小类分别排列。
每类之中,各以时代先后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