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PPT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天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 大夫
大宗

大宗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BCBA
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天子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诸侯
大宗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26张PPT)

扩大疆域、政权严密 西周后期消极为主: 诸侯势强、王权衰弱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二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 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是血缘关系 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周公制礼作乐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 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 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 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 步还是倒退?
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 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立相、卿士等 地方封侯伯
商王
相、卿士
卜、祝、史 侯、伯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要求: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夏禹——夏桀
(前2070—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夏朝 商朝:商汤——商纣 (前1600—前1046年) 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 西周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 (前1046—前771年)
西周分封示意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2· 浙江文综卷·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 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最新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最新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A.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B. 是由母系氏族的母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C.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8、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1、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 任人唯亲的作风;尊宗敬祖的传统等。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以血缘关系和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 部族色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恒强的 神秘性;王权尚未高度集中;具有继承性和 发展性
单项选择题:
1、认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出现的理由是( A)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人民版历史教材第6页 。
周 武 王
斩尽杀绝 根除后患
太 公
艰难的抉择
有罪杀之 无罪赦免
召 公
宽大为怀 德行天下
周 公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使其弟管叔 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 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于燕。。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⑴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⑵特点:
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 特点?
转化为下列问题: ①分封体制之下,西周的最高统治者是? ②分封的对象如何? ③被分封的诸侯可不可以继续进行分封? ④诸侯接受封授后,必须怎么样?
答: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②分封对象多样; ③层层封授; ④权利和义务相联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依据父系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和 规定等级秩序; 3、大、小宗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一) 宗法制的目的 (二) 宗法制的内容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 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
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
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 室,以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 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 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 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 大夫人所生。
标志: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地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特点: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商朝的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影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家天
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三) 神秘的王权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分封为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大 宗与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分 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 ) 背景——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同时为巩固统治,武王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 民分授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 们建立侯国以巩固王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34张PPT)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
同学们,今天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高中历史,可能你们会以 为初中已经学习了世界史和中国史,没有必要再学习一遍, 但今天我将以一个与以前不一样的视角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中 国史的开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你们能不能以认 识一个新朋友的心态来学习我们这本书? 那你们还记得中学学的夏、商、西周都有哪些制度吗?下面 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
西周建立后,又是怎样巩固自己的统治的呢?阅读教材中的《西 周分封示意图》,归纳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国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
对象 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
内容 义务 朝觐述职的义务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又称武王伐纣。 周武王即位时,商忙于对东夷用兵,损耗很大,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武王九年曾率兵东进至盟 津(今河南孟津县东),诸侯不期而会者多达800 个。武王审时度势,认为时机仍未完全成熟, 所以命令退兵。直至纣王杀比干、囚箕子,陷 于彻底孤立时,武王才认为灭商时机已到。公 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卢、彭、 濮等族或方国,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纣王。 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6.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 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
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大禹建夏王朝始
部落联盟首领
夏王
2.夏启即位家天下
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
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问:夏启的做法改变了禅让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问:“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 史的退步?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周武王已封次子诞为邘、四子为应候、五子为韩侯。 长女大姬婚陈候。武王崩,嫡长子诵年幼,叔伯们具 以年长;诵还有同母弟虞。谁来继承王位?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互为表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分配的原则 是维系分封制的 血缘纽带
权利的分配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谢谢观看!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
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
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
材料三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一)宗法制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核心)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3.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2.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实行民主选举,选贤能之人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的是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没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左图为戴冠冕的夏禹
(二)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 2.“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传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影响:A.“公天下”—“家天下”(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武王灭商
周武王(姬发)
庶民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奴隶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6.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55张PPT)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55张PPT)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 室贵族呢?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 室贵族呢?
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 室贵族呢?
血缘关系
政治地位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 室贵族呢?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巩固统治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和对象
观察左面的分封 示意图,思考:
西周将哪些人分 封到地方做诸侯 呢?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分封制的内容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周王与 地方诸侯之间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关系呢?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分封制的内容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周王与 地方诸侯之间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关系呢? 诸侯的权利
①将每个宗族内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 宗,居同宗中的支配和主导地位; ②将每个宗族内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 居同宗中的从属和次要地位; ③宗主由大宗担任,世袭继承。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法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法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的继承顺序 与权力分配原则。
大禹 治水
戴冠冕 的夏禹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禹传启,家天下”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禹传启,家天下”
材料: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 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 具备,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 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 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 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56张PPT)
——《礼记·礼运》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 史影响? 答:“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传子)代 替了禅让制(传贤)
12
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 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
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
思考:这两种最高领袖的继承方式有何不同?
22
1、西周的分封制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 周朝成为延续几百年的强国。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楚王问鼎
23
3、宗法制 小儿子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 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 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8
13.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9
14“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
31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礼乐制度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 越行为的工具。
32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 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33

2017级人教版必修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31张)

2017级人教版必修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31张)



商 后代 宋
后代 后代 蓟 陈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 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自主学习: 浏览课文,找出古代中国早期主要有哪些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继承制度: 王位世袭制
二、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观察禹的装束, 其身份和地位有 何变化?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 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 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交纳贡赋
材料三: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
(2)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用辩证史观进行分析:积极 5、分封制的影响
+消极)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区,扩大了疆域 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政权趋向严密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西周前期
成语“问鼎之心”(也作“问鼎中原”)的典故: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 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 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公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周 代 侯 分 封 伯 制 子 度

服务,食禄
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庶民
奴 隶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
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3、受封者的权力和义务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礼记·礼运》
思考: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大禹治水图
戴冠冕的夏禹
两张图中的大禹有何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臣民——部落联盟首领——国王;“家天下”取代 了“公天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此后王位该如何传承?
是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王位世袭制
世袭制:天下为家的开端
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 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生产力发展 诸侯的独立性
天子
士 庶
周公封邦建国
方国联盟首领转为天下之君 中国统一国家形态由此奠定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字是什么意思? 宗法制:

嫡庶分明
法 制
的秩序
太庙
以血缘
关系为

纽带; 表明宗法制与血

政权与 缘和神权有关
神权的
结合
宗 嫡长子继承制 法 运行原则: 制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禅让制:远古的美丽传说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 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燕召公世家》 通过占卜神化王权 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如何治理“家天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统治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分什么?分给谁?
2.受封者享有什么权利, 要履行什么义务?
巩固统治 土地和人民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 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38
甲骨文的“宗”

房屋
祖先牌位
《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 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传宗接代 重视血缘
40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天子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天子
(小宗)余子 分封为 诸侯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诸侯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 士
宗法制 特点
(重点) 作用
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45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一课 三大易错知识点:
1.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
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的关系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中华五千年历史线索示意图
……
约4600年前
黃帝
尧 舜 禹
夏 前2070
商 前1600
周 前1046
秦 前221
两汉 前202
三国 220-265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嫡长子继承制: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嫡二儿长子子:我继是承正室父夫亲人所的生权,而力且、我又财是产儿子和,土当然地
,应该为由天我来子继,承王被位称。 为大宗。
并三女且儿对:我按最照聪明分伶封俐,制学对识渊父博亲,所其谓他巾帼儿不子让进须
行眉,分当封然由,我为来统诸治侯周朝,。被称为小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因为父王最疼我。
33
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 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夏朝建立理后应让,位从禅让制到
王位世袭制,有时父子相
传,有时兄终弟及,
“家天下”局面形成
伯益
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 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 伯益为继承人,但是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 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④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分封制的特点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28
演变
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 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 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 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 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 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 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29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天子 贵族、统治阶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被统治阶级 庶人
30
楚王问鼎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洛,观兵 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 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 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 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因为父王最疼我。
34
• 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 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 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大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 从大宗。周王既是全国的大宗又是最高的政治领袖。
2.宗法制的特点
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 定等级秩序。
37
4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意义、作用)
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 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 固了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 纷争。
做诸侯,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解决宗族矛
盾;宗法制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46
两个重点 一个难点——四大特点 三个易错知识点
47
课堂练习
25. (2009)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
表现是( )
A 嫡长子继承制
南北朝 420-479


五代十国
两宋


581-618 618-907 907-923 960-1279 1206-1368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奴隶社会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 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诸侯对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 述职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再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 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互为表里
分封制、宗法制和西周各种礼乐 制度(周礼)三者关系如下: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四大特点
商(铜鼎和甲骨文) —— 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分封制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宗法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 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实行王位 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夏、商、周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BC221年 — AD1912年)

清朝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宗
周武王自称天子,所有诸侯 国都是由天子授权分封的。
申国
申侯受封
❖论从史出
学会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
19
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封的主要目的: 原文: 以蕃屏周
“蕃”:同“藩”,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
“屏”:遮挡。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 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 作为藩篱拱卫周朝。
古代帝王的后代 功臣 王室贵族
21
读材料回答问题
2、分封的对象
分封对象
王室贵族:燕、鲁、卫、晋、吴 先代贵族: 杞、宋、许、陈、楚 功臣: 齐
22
23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
燕、鲁、卫、晋、吴


古代帝王后代: 杞、宋、许、陈、楚
功 臣:

皇帝冕旒冠
亲王冠服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本课总结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夏商的政治制度
相、卿、师等的设立
夏 商
地方
封侯、伯

的 政
内容

分封制 特点
制 度
作用 (重点) 破坏
西周的政治制度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
内容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 1、起源:王位世袭制起源于夏朝。 • 2、内容:中央:设立相、卿士等
地方:设立侯、伯等
官员
相、卿士

地方侯、伯
职责或义 参与商王决 执掌军 向商王纳贡,奉



命征伐
3、影响:“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封邦建国
把这块土地和
土地上的人民
封给你,你在 此建立国家。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法制
• 教学方法:分析图表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早期人类社会组织的演变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母系 父系)
部落 部落联盟
禅让制
让位
在原始社会,部 落联盟的首领选 举实行民主选举, “选贤以能”。

8
图1:大禹治水图
读图,请思考:
图2:戴冠冕的夏禹
• 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 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对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