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涨落式协同”教育模式研究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涨落式协同”教育模式研究摘要: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中高职之间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导致学生升学或就业后出现发展障碍。
本研究提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涨落式协同”教育模式,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中高职之间的无缝衔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具有灵活、实用、短期、高质的特点,适应了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延续和升级,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在职业领域中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中高职之间教育体系的脱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较低,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
如何实现中高职之间的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涨落式协同”教育模式基于以下几点理论基础:(1)衔接一体化理论:强调中高职教育应该在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无缝衔接,实现中高职之间的教育一体化,达到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
(2)涨落式学习理论: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不断地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3)协同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1)课程设置:将中高职之间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衔接,确保学生在高职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承接中职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课程设计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2)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项目化学习,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的项目任务,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中高职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中职与高职的衔接,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对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39-0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要建设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的上下沟通衔接。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
1 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1.1对口升学模式。
完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毕业生,通过参加统一对口考试,即三校生(职高、技校、中专)的对口招生,录取后可进入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就读。
1.2五年一贯制。
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进行五年一贯制的培养。
1.3“3+2”模式。
中职学生通过“3+2”录取考试进行选拔,并且在录取后就进行组班,至三年级第二学期以后,经转段考核后转入高职阶段学习。
2 中高职业教育衔接存在问题2.1专业设置差异。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契合度和衔接性比较差。
中高职专业目录修订时间、专业设置因隶属关系不同存在脱节。
由于中高等职业学校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专业目录,专业的名称、分类、要求等也都很不规范。
即使有些专业相同,但彼此间培养目标无明显差异,缺乏层次性。
2.2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差异。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中职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一般说来,两者都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中高本教育体系贯通实践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中高本教育体系贯通实践机制研究作者:陆颢刘天鹏邓宏宝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05期摘要:中高职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
完善中高本职业教育教学衔接实践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学层次“孤岛化”、教学内容不对卯、教学质量爬坡慢和职教高考困境多等因素,严重掣肘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建设。
自组织方法论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思维路向。
中高职纵向贯通的教学体系,是由中高本三个教学子系统构成的母系统,其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结构形态纵横交错,问题纷繁复杂。
教学组织系统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过程的协同性和职教高考的类型性,是中高职教学系统建设的充分必要条件。
中高本教学纵向贯通、有机衔接、链式发展,是一个“自组织”与“他(被)组织”辩证统一、从“混沌”向“有序”的持续演化过程,须以社会建构观为引领,构建教学系统演进的实践机制:以培养规格目标衔接为纽带,畅通教学组织运行机制;以技术技能生成规律为依循,优化教学内容传导机制;以深化“三教”改革为动力,构建教学过程协同机制;以适合性教育为准绳,完善职教高考运行机制。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教学衔接;自组织方法论;实践机制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5.081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中高职贯通起步,经20世纪90年代末高职教育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开始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再到2019年开始职业本科试点,我国中高本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建成。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标志,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构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课改探微构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马太平摘要:中高职衔接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新时代的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3”中高职衔接的长期实践,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主干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全面探讨了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中高职;培养体系;应用化工技术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来,我国出现了中高职“3+2”五年一贯制培养、“3+ 3”分段培养以及中职本“3+4”分段培养等多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遵循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
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8)2号》。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3年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中职与高职“3+ 3”分段培养》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3+3”中高职衔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7年来,在办学实践中,双方在工作机制、教学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健全工作机制,有效推动项目实施1.健全项目组织机构,确保项目建设有效实施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断层、教学理念不对接、学生素质差异等,导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过程中面临困难。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进步。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现状分析、问题解决、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加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习内容不匹配、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等;3. 提出改进和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4. 探讨可行的研究方法和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改革提供思路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各类人才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有助于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并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培养人才方面,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育融合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即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全面育人。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推进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构建:
1. 制定相关政策。
高职院校需要明确五育融合育人的目标和方法,并将其纳入到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五育融合育人的开展。
2. 加强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需要培训并选拔一批合适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优质、全面的教育服务。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引进专业人士作为讲师,增加学生的多元化学习体验。
3. 建立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计与五育融合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推广跨学科教育,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加强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应通过实践教育形式,如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建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五育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育人模式和教
育体系。
在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构建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向更为专业、科学、系统的育人目标发展。
中高职紧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职 业教 育体 系建设试 点 ( 粤教高 函 【 2 0 1 2 】
1 9 6号 ) , 由佛 山 职业 技 术 学 院牵 头 ,从 佛 山市 华 材 职校 、南 海信 息技 术学 校 、三水 理工 学 校 、三水 工 业 中专 、顺德 陈村 职校 、顺 德 乐从 陈登 职校六 所 中职学 校切 入 ,以佛 山职业技 术 学 院的计 算机辅 助 设 计 与制造 、电气 自动 化技 术 、光伏 应用 技术 、物 流 管理 、汽 车检 测 与维修 技术 五个 专业 为 纽带 ,终 身 教育 背景 下 的 中高职 紧密衔 接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研 究 与 实践课 题研 究 全面 展开 ,结 合佛 山市 产业 布局 和佛 山职业 技 术学 院 的实 际 ,借 鉴 国 内外 成功 的案 例 ,进 行分 析 、提炼 和 创新 ,在 中高 职紧 密衔 接人 才 培养 模式 研究方 面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效 。 二 、国 内外 中高职 衔接 的模 式
修满 2 2 0学 分 ,学生 在前 两年公 共课 学 习结业 后允 许 进行 一次 专业 选择 ,在具 体 教学 中采用 模块 化 的 教 学方式 。 ( 二 )我 国 “ 中高职 衔接 ”常 态模式 。 1 . 对 口招 生模 式 。 该模 式 是 指完 成 三年 中职学 习 的 中专 、技 校 、 职高毕业 生 通过 春季 高考 升入 专业对 口的高职 院校 继续 深造 。 目前 高职 招生 普遍 采 取 3 + X考试 方 式 。 “ 3 ”指 语文 、数 学 、外语 三 门文化基 础课 ,一 般 由 高职 院校所 在省 、直辖市 的教 育行政 部 门统一 组织 命题 、考 试 和评 卷 。 “ X ” 指专 业综 合 考试 ,由招 生高职 院校 确定 ,并 根据招 生 特点及 培养 要求 组织 命 题 、考试 和评卷 。 2 . 分段 贯通模 式 。 该 模 式是指 高 职院校 与 中职学 校合 作 ,实行 分 段贯通 式联 合办 学 。招收 的初 中毕业 生 先在 中职学 校学 习 ,毕 业后 经考 试按 一定 的 比例选拨 升入 高 职 院 校 继续 深 造 。通 常说 的 “ 3 + 2 ” 就 是 这 种模 式 , 但 中高职要 共 同制定 培养 目标 ,整 合 、重组 中高 职 课程 和教学 计划 。 3 . 五年一 贯制 模式 。 这 是 我 国较 早试 行 的 中高 职衔 接模 式 ,包 括 由 部分 高等 院校招 初 中毕业 生举 办 5年制 高等 职业 教 育 ( 下 伸式)及 在 部分 国家级 重 点 中等 职业 学 校 举 办 高等 职业 教 育 ( 提 升式)两 种情 形 。其 入 学 考试 与普通 中专相 同 。一 般分 两个 阶段 组织 教学 ,第 一 阶段 以公 共课 为主 ,主要 学 习文化 基础 知识 ,进 行 般 能力 的培 养 ;第二 阶段 以专业 基础 课和 专业 课 为主 ,主要 学 习专业 技术 理 论和培 养职 业能力 。五 年 学 习 期 间 ,通 常前 三年 按 中 职学 校 学 生 学 籍 管 理 ,后两 年按 高职 院校学 生学 籍管 理 。对符 合毕 业 三 、中高职 紧密衔 接人 才培 养模式 以佛 山职业 技 术学 院为试 点 的 “ 三二分 段 中高 职衔 接 ”模式 在吸 收 已有 成 功经验 的基 础上 ,探 索 了新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主要 表现 在成 立 中高职衔 接 工作 委员 会 ,加强 教育 行政 部 门的统 筹作用 、制定 中高 职 紧密衔 接一 体化 人才 培养方 案 和建立 健全 过 程监 控 的管理制 度等 几方面 。 ( 一 )成 立 中高职衔接 工作委 员会 。 由市教 育局领 导 、市人 社局 领导 、各 区教 育局
中高职无缝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实习就业导航・中高职无缝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闫作堃摘 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高职衔接不畅使中高职无缝衔接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中高职无缝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无缝衔接、贯通培养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对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在此基础上,从成立中高职衔接工作委员会,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作用、制定中高职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过程监控管理制度等几方面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中高职无缝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中高职无缝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85职业教育是针对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中高职无缝衔接是指中高职教育之间的一种密切无缝的连接或承接模式,是一种以最小的教学消耗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率的教学关系,是为了改善职业教育的两个阶段各自为政的现状,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二、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模式1.境外中高职衔接模式(1)德国的“双元制”衔接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双元制”,通过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和课程上实行阶梯式职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高质量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
高质量发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中高职一体化是指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种相互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阶段,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这种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
为了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确保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指导。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一体系,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中高职教育贯通视域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314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应当不断向上延伸,普及一些高职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内容。
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思维得到良好的启发,从而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专业化人才的目的。
1 中高职教育工作在新型人才培养环节的实际现状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各个中职院校在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1 教学发展背景介绍基于中等教育所面对的群体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因此,在这些人才毕业后,实际的就业率水平比较低,许多单位都对人才的学历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个情况,目前中职学校都会鼓励学生参与中升高的考试,并在日常工作中,就展开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工作。
然而,目前在实际的人才培养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及时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
1.2 人才培育工作出现的问题社会中对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是:有创新能力及意识、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全能型人才。
而大多数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阶段,都没有注重起对学生个人特长的挖掘和培养。
在实际进行人才教育工作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设置的实践操作课程比较少,实践课程的考试分数占据的期末总分数比值也比较小。
同时,教师没有从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上,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低,学习能力也比较差,无法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
还存在学习兴趣低的问题,不愿意参与中职升高职的考试,不具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就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在社会立足的问题。
2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案在人才培养环节,确保各阶段教学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
尤其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当下,各个中职院校的教师都应当充分意识到融会贯通中高职教育知识内容,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2.1 以现有知识结构为基础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应当建立在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每个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独特的教育结构体系。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
第7期2024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7April,2024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至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视域下交通类专业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项目编号:JT2022YB007㊂作者简介:何琪(1980 ),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研究㊂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 长学制 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何㊀琪,应泽光,张学俊(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职㊁高职院校㊁行业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配合衔接问题也日渐突出㊂文章阐述了建立 五年长学制 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有助于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方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企业㊂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12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 2023年)“,提出要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㊂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㊂2022年4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指出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模式和关键[2]㊂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直接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而是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打下基础㊂至此,贯穿式类型化的职业教育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㊂本文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结合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大背景的研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及智能控制专业和宁波港口工业学校的省高水平专业港口机械与维修为例,探索建立 五年长学制 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经验㊂1㊀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培养模式的探索背景1.1㊀国内外产教融合职教模式概况㊀㊀从20世纪80年代起, 高等教育市场化 改革在西方国家被纳入新公共管理改革进程㊂通过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并不断改善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方式,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结构与配置,进而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㊂美国利用‘职业教育法“等法案保障职业教育的规范发展,并利用社区学院㊁成果导向教育等模式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㊂德国大力推行校企结合的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职业学校和实训企业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培训内容由政府和实训单位根据市场需求联合制定和更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3]㊂近年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和广东3所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贵州㊁山东等地相继印发了高职与中职合作融通发展的实施方案㊂这一系列举措破除了职业㊁技工院校的界限,通过统筹开展中高职招生㊁学籍学历管理㊁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开展高职与中职㊁技师教育职技融通教育试点㊂江苏部分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建立产教融合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贯通衔接,但在学制上还是需要进行两个阶段的学习㊂1.2㊀中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衔接现状分析㊀㊀目前,中职㊁高职院校和企业三者分别有其各自的管理部门和发展目标㊂一方面行业企业在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中的参与度不够[4];另一方面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也有所欠缺,中高职的衔接主要体现在学制㊁升学渠道上,在专业建设㊁课程体系㊁教学管理与评价上的衔接仅仅是 点到为止 ,不够畅通[5]㊂因此,中职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㊂(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统一明确[6]㊂当前,中职㊁高职以及行业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协作与规划,在人才培养上的自主性较大㊂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使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㊂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的众多中职学校,而这些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又各不相同,进一步加剧了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㊂(2)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存在着明显的不连贯性㊂由于缺乏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独立构建了各自的课程体系㊂这种局面导致了中高职课程内容之间缺乏衔接,甚至出现了重复的问题㊂此外,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或不足,使得中高职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㊂2㊀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2.1㊀探索中职㊁高职㊁行业企业 深度合作 机制㊀㊀对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根源在于中职㊁高职院校之间沟通不足㊁校企合作不深入㊂因此,必须通过产教融合,探索中职㊁高职㊁行业企业 深度合作 机制,通过设立企业订单班㊁企业班合作办学模式,将中职㊁高职㊁行业企业合作基础㊁利益点有效 捆绑 在一起㊂2.2㊀明确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㊀㊀中职㊁高职院校之间缺乏协调㊁各自为政,双方确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偏差大,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后续培养㊁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带来了不利影响㊂因此,必须进一步通过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将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㊂2.3㊀建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课程体系㊀㊀原来的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两个阶段完成,两个阶段虽然有一套课程体系,但由于学校之间的实施设备㊁师资力量不同,势必导致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衔接㊂院校之间在沟通不足的情况下,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确定各自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致使培养目标脱节㊁课程内容重复㊁教学评价缺乏层次性和合理性㊂学历衔接只是形式上的衔接,内容上的衔接才是深层次的衔接㊂因此,通过建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课程体系,进一步研究中高职课题系统和教学内容,重新构建贯穿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㊂图1㊀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课程体系架构2.4㊀研究构建中高职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㊀㊀针对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等方式,了解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相关企业职业岗位设置和典型工作任务情况,厘清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行业的人才结构㊁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等现状,总结归纳该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在知识㊁能力㊁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素质要求㊂以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需求为依据,研究分析课程内容,通过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职业人才的技能训练㊂以港口机电设备相关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高职为主体,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构建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中高职 长学制 实践课程体系㊂3㊀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举措3.1㊀学籍 双注册 与技能等级证书并行㊀㊀ 五年长学制 的后2年办学主体为高校,在高职院校的统筹下中职学校深度参与合作办学,教学与管理按高职院校有关规定执行㊂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总体办学指导与质量监控,学生日常培养和管理则在技师学院进行,同时实现两校学籍 双注册 ,成绩合格后学生可同时取得全日制大专文凭和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㊂3.2㊀中高职联合培养实现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并进㊀㊀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与宁波港口工业学校通过实施联合招生㊁联合办学㊁联合培养,解决了长期困扰技工院校的学历认定和高职院校的技能提升问题,打破了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的藩篱,开创了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合作的新路径,实现了 1+1>2 的叠加效果㊂高职院校发挥在试点中的引领作用,在试点相关方案制订,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关键环节要起到指导和把关的作用;中职学校要合理统筹资源,在方案设计㊁实施,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改革创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行业企业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产教融合注入资源作出合理安排;中职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争取政府和有关方面支持,帮助创造试点开展所需的各方面条件㊂3.3㊀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㊀㊀与本地企业通过 订单 模式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 长学制 的课程体系中,设定生产实习㊁企业生产实践课程和岗位实习3个阶段,增加企业岗位实践时间,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㊂4 结语㊀㊀目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与两所中职学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㊂这一衔接工作涉及课程体系㊁技能证书和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满足了来自中职学校㊁行业企业等多方的人才培养要求㊂为了充分发挥各中职学校的优势,并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课程系统特别设置了港口电气和港口机械两个专业方向㊂在中职㊁高职院校㊁行业企业及政府部门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还增强了中职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连贯性㊂只有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与作用,才能不断提升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㊂参考文献[1]叶君,李朝献.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33-35.[2]修桂芳,谢园.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支撑 基于‘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9):12-18.[3]杨华,楼嘉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三重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4):259-263. [4]蒋璐璐,胡婷. 双高 建设产教融合视域中高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91-193.[5]陈志君,郑志颖,王愉航.产教融合视域下的 三二分段制 中高职衔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1):30-32.[6]卓宏明,韦家础,何海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1):143-145.(编辑㊀李春燕)Research on the long term education system training model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a perspectiv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taking port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major as an exampleHe Qi Ying Zeguang Zhang Xuejun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316021 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the country the status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constantly improving.The coordination and connection issues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y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voc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are also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ive-year long education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l which integrates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ith enterprises.This helps to fully play the role of all parties in the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us enhanc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enabling them to integrate into enterprises more quickly.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研究与探索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研究与探索作者:刘恒刘俞来源:《职业·下旬》2019年第09期摘要: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是个关键问题。
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两个关键环节的衔接进行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标准为依据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衔接模式。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衔接软件技術专业课题:本文系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计算机类专业群教学团队”( 2017jxtd138);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azjxh17103)研究成果。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什,承担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优质人才的任务。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培养优质人才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必须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地位,为此,国务院在2019年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在《方案》中明确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构建科学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是其中的一个工作重点。
本文主要针对“五年一贯制”和“3+2”模式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及课程体系的衔接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要实现递进。
因此,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要体现所培养人才的规格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形式,同时也属于基础职业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既要发挥其基础性教育的作用,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形式,其任务是为国家及区域的发展培养能工巧匠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产业 转型 升级 , 技能 型人 才培 养需 要升 级 , 原
逐步达 成共 识 。高 职教 育面对 今后 以中职 生源 为
专 门人 才 , 以就 业 为 导 向改 革 与 发 展 职业 教 育 已
{ : 嗣| 歪 2 0 1 4 年第2 期
题 最 终 的代价 是 不 可避 免 的还 是 人 为造 成 的 、 可
人 才 培 养
的学校 界 限 , 涉 及 到 企业 , 经 济 管 , 改革 与 发展 是 我 国 社 会相 当长 时 期 的 主题 。新 时期 到 来 , 国 家提 出 大 力发展 职 业 教 育 的 战 略 目标 , 但 大 规模 扩招 带 来 了数量 与 质量 的协 调统一 问题 。数 量 与质 量是 对立的, 也 是 统 一 的 。前 教 育 部 部 长 多 次 强 调 ,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 中高职 紧密衔接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研 究” ( 项 目编号 : F S Z Z Z 2 0 1 3 0 0 1 ) ; 佛 山职业技 术 学院教 改项 目 “ 现代职业教 育体 系下高职 院校人 才培养质量保障体 系的构建与 实施 ” ( 项 目编号 : 2 0 1 2 J G一 0 1 0 ) ; 佛山 职业技 术 学院教改项 目 “ 终身教 育背景下的 中高职 紧密衔 接人 才培养模 式的研 究与 实践 ” ( 项目 编号: 2 0 1 2 Z X
的需求 , 佛山市正在开展 “ 三二分段 中高职衔接” 试点工作 , 探索一种 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 新模式 , 即中高职院校一起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 采
高质量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高质量发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培养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1.1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高职和中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中高职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1.2 意义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我国整体技术水平。
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方向2.1 教育模式的创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中职和高职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2.2 课程设置的优化为了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3 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中职和高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4 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实践3.1 教育改革的探索目前,我国各地纷纷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一些地方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某地区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实验性的改革,成立了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2 实践基地的建设一些学校和企业也积极合作,建立了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这些实践基地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和实习的机会。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需求,不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二、综述现有研究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方面;而国外学者则更注重于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等方面。
综述现有研究可发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共识,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挑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其次,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1. 某大学“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某大学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即引进企业界专业人士与学术界专家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或讲师,并进行合作研究与指导。
通过此举,在保证学术水平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某高校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实施某高校开设了跨学科融合课程,将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通过此举,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跨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与建议1.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教育理念。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
创新型中高职衔接“二三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型中高职衔接“二三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文章通过中高职“三二分段”和“二三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三二分段”存在的弊端和“二三分段”具有的优势。
提出了中高职“二三分段”有利于高职院校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衔接,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的见解。
关键词:创新型;二三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三二分段”是在坚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提下,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多年的试验,取得了不少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将中高职“三二分段”改为“二三分段”。
也就是在中职三年学制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就业生三年和转段生二年,即“2+(2+1)”分段,中职2年+(高职2年+岗位实训1年)的中职、高职、企业三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一、“二三分段”有利于高职院校主导作用的发挥中高职衔接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职能所在,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
目前,在“三二分段”改革试点中,中高职院校对口合作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招生的单一对口,还远远谈不上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等衔接方面的合作。
中职学校只是把有无“3+2”项目作为招生广告宣传,吸引学生,关心的是学校的生源和学生的升学率;高职院校关心的也是学校的生源,还有学生的质量。
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高职更愿招收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高中毕业生,而不愿吸收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的中职生。
再加之高职学制由原有三年改为二年,减去岗位实训一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就只有一年,大大削弱了高职院校教育的职能作用,不但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而且降低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挫伤了高职实行“三二分段”改革的积极性。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保障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高职教育贯 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中高 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
资金支持
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高职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践 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
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育的发展。
养模式。
04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实施方式
课程衔接
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保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脱 节。
师资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如实 训基地、实验室等,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校企合作
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人 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 竞争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分 析,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 制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高职 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03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构建
构建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确 保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
能力本位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确保学生在中高职教育过程 中获得实际有用的职业技能。
市场需求原则
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 培养,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 求相匹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院 积极 推进 非 中心城 市 省市共 建 高职 院校 “ 政 行企
校 ( 即政府 、行 业 、企业 、学 校 )” 、 “ 园院合 作 ( 即工
目前 ,中职 、高职之间专业设 置 “ 不对 口”的现 象比较 普遍 ,已成阻碍 中高职衔 接的重要 因素 。中职院校按 照 《 中 等职业 学校 专业 目录 》 ( 2 0 1 0 年 修订 ,专业 数为3 2 1 个 ),
2 0 1 3 年1 2 月 总 第1 3 6 期
机械 管理 开发
M ECHANI CAL M ANAGE M ENT AND DE V垦L Q 丛 基 ! De c e mb e r ,2 0 1 3
T ot a l of13 6
学苑 论坛
中高职 衔 接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研 究 与 实践
培养方 案及课程体 系显得 十分必要 。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 中长 期 教育 改 革 和发 展 规 划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提出 , “  ̄2 0 2 0 年 ,形 成适 应 经 济发 展 方 式转 变 和 产 业结 构调 整要 求 、体现 终 身教育 理念 、中等和 高等 职业 教 育 协调发 展 的现 代职业 教育 体 系 ,满 足人 民群 众接 受职 业 教 育的需 求 ,满 足经济 社会 对 高素质 劳 动者 和技能 型人 才
开设 的专 业更 多地 强调 适应 市场 需求 ,促 进专 业与 区域 产
业 园 区和学 院 )”的办学 新机 制 ,充分 利用 遂宁 成渝 中心 节 点城 市独 特 的区位 优 势 ,成立 了遂宁 市先 进制 造业 职 业 教 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集团 ,搭 建合作 办 学 、合作 育人 、合作 就 业 、合作发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
这个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培养既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够胜任具有高素质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才。
而在当前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中,不仅需要对当前现状进行深入了解,还需要提出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未来挑战。
一、现状分析当前,中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程设置单一:当前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项目,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实践教育变革缓慢:当今世界发展速度快,需求也不断变化。
对于中高职教育来说,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的变革缓慢,已经不能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3. 少有企业参与:中高职教育与企业的联系紧密,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
但当前存在着企业资源利用率低、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等问题。
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1.增加选修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不同课程的选项,使学生在中学和高职教育期间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
2.强调实践环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方法,通过注重实践教育,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3. 建立合作机制:教育机构可以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向企业征集市场需求、实践项目和人才信息等,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同时,企业可以向教育机构贡献资源,包括课程设计和师资培养等。
4. 强化导师制:我们可以建设一个立体全方位导师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包括课程设计、实践项目、就业规划等。
以上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将中高职教育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为生产和社会服务的一流人才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挑战。
三、方案实施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王晓宗
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越发凸显,因此亟需从自身出发,进行改革。
本文以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别从输入端、衔接端、输出端入手,重新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框架。
最终提出了完善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应对措施;加强职业倾向测试和职业指导;进一步明确中高职院校培养定位;改革现有中职升高职职业技能考核部分;构建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力求通过改革,不断提高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由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势必会推动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完善,则直接关乎到人才的供给质量。
2016年11月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的调研报告称:当前,中国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技能劳动者数量占中国就业人员总量约19%,高技能人才则只占5%。
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的不断深化,这种低品质供给过剩导致中国劳动力技能供需错位的现象还将更加凸显。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从根本上并没有得到改变。
一、高质量发展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
目前中国正逐步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提供或制造的产品也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过渡。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全文制定了奋斗目标:力争
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是重要的供给要素。
不断提高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更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在这场变革中势必会首当其冲。
面对新形势,我们既需要培养和提供初等应用技能型人才(中职毕业生),又需要培养技能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
通过加强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中職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训实操部分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