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

合集下载

2024年考研《中医综合》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

2024年考研《中医综合》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

2024年考研《中医综合》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在临床试验的知情通知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项观察实验,参加没有任何风险B.参加这项实验一定会使您获得健康益处C.您一定会为了对社会做贡献而参加这项实验D.参加这项试验可能不会使您获得健康方面的益处2.鸡血藤具有的功效()。

A.活血调经,利水消肿B.活血调经,清热解毒C.活血补血,润肠通便D.活血补血,舒筋活络3.络石藤具有而桑枝不具有的功效()。

A.凉血消肿B.清利湿热C.活血通络D.利尿通淋4.解表宜生用,止泻宜煨用()A.防风B.葛根C.升麻D.苍术5.男性,38周岁,左耳两周以来耳鸣如火车鸣响,头目胀痛,目赤心烦,入睡困难,口苦咽干。

除近部选穴外,主穴还可选用哪条经脉()。

A.手太阳,足阳明B.手阳明,足阳明C.手少阳,足少阴D.手少阳,足少阳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阿胶鸡子黄汤常见主治证临床表现的是()A.筋脉抽搐B.手足瘛疭C.口渴咽干D.头目眩晕7.左归丸主治证的病机要点是()。

A.真阴不足,精髓亏损B.真阴不足,虚火上炎C.肝肾不足,精血亏损D.肝肾不足,虚热内扰8.眩晕,面红耳赤,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者,证属()。

A.肝阴虚证B.肝阳上亢C.肝火炽盛D.肾阴虚证9.常用冰片而不用麝香治疗的是()。

A.水火烫伤B.血滞经闭C.咽喉肿痛D.跌打损伤10.贯肝,入肺,络心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B.足少阴肾经C.足太阴脾D.足厥阴肝11.以下不属于桂苓甘露饮的组成的是()。

A.白术、茯苓B.泽泻、猪苓C.石膏、滑石D.桂枝、车前子12.下列药物中,主治属于肾不纳气之虚喘的药物是:()。

A.檀香B.沉香C.枳壳D.乌药13.患者心悸胸闷,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胃寒肢冷,朦胧欲睡,口唇紫暗,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其诊断是()。

2023年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完美打印版

2023年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完美打印版

全国硕士硕士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题型示例一、A 型题:第1~80 小题,每题1.5 分,共120 分。

在每题给出旳A、B、C、D 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试题规定旳。

1.天人对应,四时脉象旳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2.治疗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浊药,体现旳治则是A.辨病论治B.急则治标C.因时制宜D.升清降浊3.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旳理论根据是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互为消长D.阴阳互相转化4.《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指A.相生B.相克C.相侮D.相乘5.多唾或久唾,则易耗伤A.肺中津气B.肾中精气C.肝旳阴血D.脾旳阴液6.《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五八”,则A.阳气衰竭于上,面焦B.肾气衰,发堕齿槁C.肝气衰,筋不能动D.肾衰,形体皆极7.以调整气机升降为重要作用旳脏腑是A.肺与肾B.肾与肝C.脾与胃D.肝与肺8.津液与元气运行旳重要通道是A.三焦B.腠理C.血脉D.水道9.随神往来者,谓之A.志B.魄C.魂D.意10.“肝肾同源”旳重要根据是A.厥少二阴之气相通B.相火寄于肝肾C.肝肾同属于下焦D.精血互生互化11.下列选项中,与语言、声音声音、呼吸强弱关系最为亲密旳是A.元气B.卫气C.中气D.宗气12.交接于目内眦旳两条经脉是交接于目内眦旳两条经脉是A.手太阳与足太阳B.手少阳与足少阳C.手阳明与足阳明D.手太阴与手阳明13.暑邪为病,烦渴、气短、、乏力,是由于A.暑为阳邪,易损肺气B.暑应于心,耗气伤血C.暑多挟湿,易困脾气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14.《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是指A.收敛阳气,温其里寒B.辛温解表,温其内寒C.解表祛湿,表里双解D.散其外寒,清其里热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征范围旳是A.喉中痰鸣B.耳鸣C.太息D.肠鸣16.导致耳轮甲错旳常见原因是A.肾气局限性,B.肾精耗竭C.瘀血入络D.肾阴亏虚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生活史内容旳是A.平素健康状况B.生活经历C.精神情志D.饮食嗜好18.症见寒战,继而高热,反复发作,每三日一次,多见于A.少阳病B.湿温C.疟疾D.瘟疫19.自汗与盗汗并见旳常见原因是A.血液亏虚B.阳气局限性C.阴液亏虚D.气阴两虚20.脉沉细而软,应指无力,属于A.濡脉B.弱脉C.微脉D.涩脉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紧脉主病旳是A.痰饮B.寒证C.痛证D.宿食22.下列有关表证与里证区别旳论述中,错误旳是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热证体现旳是A.壮热恶热B.两颧潮红C.便秘尿黄D.舌红苔黄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肺气上逆体现旳是A.咳嗽B.少气C.喘促D.咯痰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饮证体现旳是A.痰多色自质黏滑B.胃脘振水音C.舌苔白滑D.肋间饱满26.症见食少纳呆,脘腹痞满,泛恶欲吐,便溏水肿,身目发黄如烟熏头身困重,舌淡胖苔白腻,脉缓者,属于A.脾气虚证B.脾阳虚证C.寒湿困脾证D.肝郁脾虚证27.眩晕与下列哪项并见,对诊断肝血虚证最故意义?A.面白舌淡B.心悸脉细C.肋胁隐痛D.肢体麻木28.下列证候中,不出现耳鸣旳是A.肝火炽盛证B.寒滞肝脉证C.肾精局限性证D.肝阳上亢证答案:28.B29.首见“诸病通用药”旳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拾遗》30.芒硝旳性味是A.辛、苦、凉B.甘、淡、凉C.酸、甘、寒D.咸、苦、寒31.下列选项中,具有沉降性质旳药物是A.祛风湿药B.行气药C.清热药D.解表药32.常用知母而不常用石膏治疗旳病证是A.肺热咳喘B.胃火牙痛C.肠燥便秘D.气分实热33.川乌、草乌功能旳共同点是A.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B.祛风湿,舒筋络,消肿止痛C.祛风湿,解表,止痛D.祛风湿,通络,止痉34.砂仁具有而白豆蔻不具存旳功能是A.燥湿B.行气C.温中D.安胎35.治疗湿痹拘挛,宜选用A.车前子B.薏苡仁C.金钱草D.石韦36.沉香入汤剂煎服旳剂量是A.0.3~0.9gB.1~4.5gC.5~9gD.10~15g37.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不适宜多用、久服旳药物是A.牵牛子B.川楝子c.吴茱萸D.木通38.槟榔不具有旳功能是A.行气B.活血C.利水D.截疟39.“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旳药物是A.延胡索B.郁金C.姜黄D.莪术40.天南星具有旳功能是A.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B.燥湿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止痛C.燥湿化痰,祛风通络,解毒散结D.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散结消肿41.磁石一般不合用于治疗A.肾不纳气,虚喘不已B.肝肾局限性,视物昏花C.肝阳上亢,头晕目眩D.风热上攻,目赤肿痛42.治疗疮疡溃久不敛、水火烫伤,常选用旳药物是A.冰片B.麝香C.苏合香D.石菖蒲43.银翘散和桑菊饮构成中均具有旳药物是A.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B.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C.银花、连翘、薄荷、菊花、芦根D.连翘、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44.旋覆代赭汤原方中用量最轻旳药物是A.旋覆花B.代赭石C.人参D.生姜45.大安丸旳构成是A.平胃散加人参B.平胃散加山药C.保和丸加白术D.保和丸加莲子46.具有攻下通便、补气养血功用旳方剂是A.麻子仁丸B.济川煎C.黄龙汤D.温脾汤47.治疗病后中焦虚寒喜唾涎沫者,宜选用A.四君子汤B.苓桂术甘汤C.吴茱萸汤D.理中丸48.苏合香丸中配伍白术、诃子旳用意是A.补气固表B.补气固精C.补气收敛D.补脾化浊49.真人养脏汤旳君药是A.人参B.罂粟壳C.肉桂D.肉豆蔻50.大秦艽汤中用以凉血、清热旳药物是A.石膏、黄芩、生地B.石膏、知母、生地C.黄芩、赤芍、生地D.黄芩、赤芍、知母51.独活寄生汤中用以祛风湿兼补肝肾旳药物是A.杜仲、牛膝、桑寄生B.杜仲、当归、桑寄生C.桂心、牛膝、桑寄生D.杜仲、桂心、牛膝52.咳血方主治证旳病机是A.热壅于肺,追血妄行B.痰热蕴肺,络伤血溢C.阴虚火旺,虚火灼肺D.肝火犯肺,咳伤肺络53.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者,宜选用旳治法是A.汗法B.和法C.托法D.消法54.肺肾阴亏,元气局限性,虚劳干咳者,治疗宜用A.琼玉膏B.百合周金汤C.麦门冬汤D.养阴清肺汤55.治疗久泻久痢之寒热虚实错杂证,宜首选A.芍药汤B.乌梅丸C.白头翁汤D.葛根黄芩黄连汤56.运用四物汤治疗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疲者,宜加A.人参、黄芪B.黄芩、阿胶C.炮姜、白术D.艾叶、蒲黄57.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千痛,唇鼻干燥,痰中带有血丝,口干,舌红而少津,苔薄黄,脉数。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不含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不含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复试科目:分子神经生物学
邵水金
1
11针灸修复神经损伤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中医综合或613西医综合
复试科目:正常人体解剖学
孙祝美
1
12舌诊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王德恒
1
13基因及药物对大脑编码的影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中医综合或613西医综合
复试科目:生物化学
已有1名推免生
郭炜
1
04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性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中医综合或613西医综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试科目:病理学
国海东
1
05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或612中医综合或613西医综合
复试科目:正常人体解剖学
卢文丽
1
02证候和辨证论治基础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
潘志强
1
03证候与辨证论治基础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
邹纯朴
1
05内经理论临床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内经选读
复试科目: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
徐颖
1
16中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或612中医综合或613西医综合
复试科目:生理学
许言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合计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01.下列属于金元时期滋阴派观点的是(A)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C.独阳不生,孤阴不长D.阳在外,阴之守也002.阴阳互损体现了什么阴阳关系?(B)A.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制约003.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D)A.母病传子B.子病传母C.相乘传变D.相侮传变004.肝主疏泄最基本的机能是(C)A.调畅情志B.促进消化C.调畅气机D.疏通经络005.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出现的是(A)A.早衰B.畏寒C.自汗D.出血006.按照子午流注运行规律,上接手少阳经的是(C)A.手少阴经B.足少阴经C.手厥阴经D.足太阴经007.下列选项中,体现风性善行的的是(B)A.眩晕震颤B.痛无定处C.手足抽搐D.角弓反张008.五气过极与六郁气滞均可化生(D)A.痰浊B.湿热C.燥热D.内火00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B)A.《内经》B.《难经》C.《中藏经》D.《伤寒论》010.症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微弱者,属于(D)A.假神B.神乱C.少神D.失神011.濡脉和弱脉的共同特征是(A)A.脉形细脉势软B.脉位沉脉势软C.脉位沉脉形细D.脉形细脉率快012.以下选项中,属于斑秃常见原因的是(D)A.气阴两虚B.气血两虚C.血燥化热D.血虚受风013.患者心烦失眠,面红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C)A.肝阳上亢证B.肝火上炎证C.心火亢盛证D.心阴虚证014.脉弦细数的证是(B)A.肝火上炎B.肝肾阴虚C.血虚肝郁D.肝郁气滞015.证见胸闷息促,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苔白滑,脉弦者,应诊断为(B)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016.症见胸中烦热,咽痛口干,腹痛喜暖,大便溏薄,属于(B)A.表寒里热B.上热下寒C.真寒假热D.热症转寒017.症见脘腹,腰膝冷痛,五更泄泻,倦怠食少,舌淡嫩,苔白腻,脉弱辨证为(C)A.肾阳虚B.脾阳虚C.脾肾阳虚D.肾气不固018.症见高热,大汗,口渴喜冷饮者,宜诊断为(B)A.太阳经证B.阳明经证C.阳明腑实证D.少阳热化证019.下列药物中,孕妇宜慎用的是(A)A.蝉蜕B.桑叶C.菊花D.蔓荆子020.外用可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的药物是(C)A.硫黄B.白矾C.斑蝥D.硼砂021.治疗麻风,疥癣宜选用的药物是(B)A.木瓜B.乌梢蛇C.川乌D.威灵仙022.萹蓄、地肤子的共同功效(D)A.利尿通淋,止泻B.利尿通淋,止咳C.利尿通淋,止血D.利尿通淋,止痒023.玫瑰花的功效是(A)A.疏肝解郁,和血止痛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C.理气和中,醒脾开胃D.理气健脾,燥湿化痰024.内服宜炒去油,胃弱者慎用的药物是(D)A.穿山甲B.自然铜C.土鳖虫D.没药025.下列可用酸枣仁而不能用柏子仁的是(B)A.润肠通便B.津伤口渴C.心神不宁D.血虚身痛026.芫花内服入煎剂的剂量(C)D.6-9g027.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的是(B)A.青黛B.贯众C.土茯苓D.漏芦028.大黄牡丹汤和桃仁承气汤组成相同的药物上是(D)A.大黄,丹皮B.桃仁,丹皮C.大黄,枳实D.大黄,桃仁029.葛根.前胡.桔梗同用的方剂(A)A.参苏饮B.杏苏散C.败毒散D.柴葛解肌汤030.牛蒡解肌汤的功效(C)A.疏风清热解毒透诊B.疏散外邪发表解肌C.疏风清热凉血消肿D.疏风散邪,清热解毒031.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方剂(B)A.归脾汤B.酸枣仁汤C.珍珠母丸D.天王补心丹032.患者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选用(C)A.温脾汤B.肾气丸C.济川煎D.大黄附子汤033.患者大热渴饮,吐衄发斑,四肢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治用(D)A.白虎加人参汤B.犀角地黄汤C.黄连解毒汤D.清瘟败毒饮034.体现风痰并治.标本兼顾的方剂(B)A.天麻钩藤饮B.半夏白术天麻汤C.清气化痰丸D.三子养亲汤035.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相同点(C)A.解肌发表B.平冲降C.温阳化气D.温通经脉036.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应该加配的药物是(D)A.枸杞子,菊花B.五味子,麦冬C.黄连,阿胶D.知母,黄柏037.患者,男,64岁,大量饮酒后出现吞咽梗阻,进食后胸脘满闷,呕吐痰涎,口干咽燥,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治疗宜选用(C)A.疏肝解郁,和胃消痞B.健脾和中,理气化痰C.开郁化痰,润燥降气D.理气和胃,降逆止呕038.患者,女,43岁,胁肋胀痛反复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加重,半年前黄疸,手术后黄疸消退。

2024年考研《中医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

2024年考研《中医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

2024年考研《中医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以上腧穴,皆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是()。

A.养老、听宫、小海B.曲泉、蠡沟、章门C.隐白、大包、太白D.角孙、中渚、外关2.脏腑热极与血分热盛均可见的表现()。

A.裂纹舌B.齿痕舌C.点刺舌D.胖大舌3.下列药物中,主治属于肾不纳气之虚喘的药物是:()。

A.檀香B.沉香C.枳壳D.乌药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淫证表现的是()。

A.咽痒咳嗽B.皮肤瘙痒C.口眼歪斜D.头晕欲仆5.依据上下取穴法取穴的是()。

A.取翳风、外关治疗耳聋B.取风池,太冲治疗眩晕C.取中极、次髎治疗痛经D.取列缺、曲池治疗咳嗽6.患者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脉沉细。

应选()。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新加黄龙汤7.虚寒性呕吐的特点是()。

A.吐势较猛,吐物酸苦B.吐势徐缓,吐物清稀C.口干欲饮,饮入即吐D.吐物酸腐8.患者咳嗽喘促,胸闷气短,动则加重,痰稀色白,下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弱,证属()。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实中夹虚D.虚中夹实9.最能反映半表半里证的特征性症状是()。

A.胸胁苦满B.口苦咽干C.寒热往来D.不欲饮食10.患者喘促多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动则加剧,咳痰清稀,舌淡苔白脉结,证属()。

A.心肺气虚B.肺脾气虚C.肺肾气虚D.心脾两虚11.薏苡仁具有而茯苓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心除烦B.健脾C.宁心安神D.解毒散结12.患者自汗盗汗,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法为()。

A.益气固表B.养血补心C.益气通阳D.养心安神13.功用为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方剂()。

A.失笑散B.桂枝茯苓丸C.七厘散D.犀黄丸14.患者胃脘疼痛,痛处固定,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涩()。

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办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办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
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办法
为了完善我校研究生的复试标准,规范复试程序,保证复试工作公开、公平、有序进行,根据教学〔2017〕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厅[2017]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
通知、教学〔2014〕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复试是进一步确定考生资格,进一步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

复试工作的原则是坚持科学选拔,坚持公
平公正,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坚持客观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第二条所有拟录取考生均必须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后方能录取。

第三条考生复试比例(参加复试人数与本校招生规模数之比)原则上为1.2:1。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模拟试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模拟试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模拟试题(总分:105.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66,分数:66.00)1.手太阳之别络由何穴分出()(分数:1.00)A.通里穴B.内关穴C.外关穴D.支正穴√E.偏历穴解析:2.足阳明之别络由何穴分出()(分数:1.00)A.丰隆穴√B.公孙穴C.大包穴D.飞穴E.大钟穴解析:3.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分数:1.00)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过食生冷寒从中生D.脾肾阳虚阴寒内生√E.肾阳不足阳虚阴盛解析:4.肾主纳气的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分数:1.00)A.有助于元气的生成B.有助于肺气的宜发C.有助于气道的通畅D.有助于固摄精气E.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解析:5.由于实邪结聚组织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分数:1.00)A.由实转虚B.虚实夹杂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因实致虚解析:6.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首见于()(分数:1.00)A.《景岳全书》B.《寓意草》√C.《医学心悟》D.《辨证录》E.《四诊抉微》解析:7.昏睡露睛多由于()(分数:1.00)A.小儿痰热内闭B.小儿肝风内动√C.小儿脾胃虚弱D.小儿脾肾双亏E.以上皆不是解析:8.手厥阴之别络由何穴分出()(分数:1.00)A.通里穴B.内关穴√C.外关穴D.支正穴E.偏历穴解析:9.十二正经中的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交于督脉何穴()(分数:1.00)A.风府B.大椎√C.命门D.腰俞E.长强解析:10.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分数:1.00)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阴肾经C.足太阴脾经√D.足厥阴肝经E.足少阳胆经解析:11.奇经八脉中从主干分出,属肾的经脉是()(分数:1.00)A.任脉B.督脉√C.冲脉D.阳维脉E.带脉解析:12.痰浊蒙蔽心窍,其神志改变特征是()(分数:1.00)A.狂言谵语B.神昏痴呆√C.善悲欲哭D.烦躁不安E.疑虑不定解析:13.形成阳偏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分数:1.00)A.先天禀赋不足B.后天饮食失养C.劳倦内伤D.久病耗伤阳气E.金刃虫兽所伤√解析:14.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依赖于()(分数:1.00)A.肺主气B.肺主呼吸C.肺朝百脉D.肺主宣发肃降√E.肺主皮毛解析:15.在望色中,五色属()(分数:1.00)A.阴血√B.神气C.气血D.阴精E.精气解析:16.以下何脉象不主痰饮()(分数:1.00)A.滑脉B.弦脉C.促脉D.结脉E.革脉√解析:17.呃逆属于()(分数:1.00)A.肺气上逆B.胆气上逆C.胃气上逆√D.肝胆气逆E.脾胃气衰解析:18.肝脾不调的主要表现不包括()(分数:1.00)A.胸胁胀痛B.易怒C.纳呆D.腹胀便溏E.脉沉弦√解析:19.痱子多由何因引起()(分数:1.00)A.湿郁汗出不畅B.湿热之邪郁于肌肤√C.肺胃湿热熏于皮肤D.湿热火毒内蕴E.以上皆不是解析:20.语声寂然,喜惊呼者是()(分数:1.00)A.心膈间病B.惊恐为病C.骨节间病√D.惊风证E.心脾有热解析:21.偏外苔(舌尖为外)多是()(分数:1.00)A.邪气入里未深胃气却先伤√B.表邪虽减胃滞依然C.肾阳不能上蒸D.肾阴不能上濡E.阴精气血皆伤解析:22.上焦病证不包括()(分数:1.00)A.身热自汗B.午后热甚C.舌强肢厥D.神昏谵语E.口干咽燥√解析:23.心肝血虚证见不到()(分数:1.00)A.心悸健忘B.失眠多梦C.两目干涩D.眩晕耳鸣E.面色萎黄√解析:24.黄而枯瘦者多为()(分数:1.00)A.脾虚湿蕴B.脾胃气虚C.寒湿郁阻D.胃病虚热√E.胃病虚寒解析:25.斑秃的形成多由于()(分数:1.00)A.血虚受风√B.肾虚不足C.血热上扰D.大病虚损E.以上皆不正确解析:26.齿缝出血不痛不红微肿者多为()(分数:1.00)A.胃热伤络B.肾火伤络√C.脾湿伤络D.肺热伤络E.心火伤络解析:27.舌本干晦如猪肝色主病为()(分数:1.00)A.津液枯涸B.热极津枯C.气血败坏√D.热病伤阴E.胃气将绝解析:28.青舌黄苔主病为()(分数:1.00)A.真热假寒B.寒湿内盛√C.热毒遏伏D.寒凝血脉E.热入血分解析:29.大蓟的功效是()(分数:1.00)A.凉血止血,散瘀消痈√B.凉血止血,解毒消痈C.凉血止血,解毒敛疮D.凉血止血,清热疗疮E.凉血止血,清热消痈解析:30.最早提出,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决定药量的本草著作是()(分数:1.00)A.《神农本草经》B.《名医别录》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衍义》解析:31.以下具有行气宽中、和中止呕作用的中药是()(分数:1.00)A.桂枝B.紫苏√C.生姜D.香薷E.白芷解析:32.以下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解表药是()(分数:1.00)A.薄荷√B.蝉蜕C.桑叶D.菊花E.蔓荆子解析:33.金银花的归经是()(分数:1.00)A.肺、胃、大肠√B.肺、心、胆C.肝、肾D.心、肺、肾E.心、肝解析:34.甘遂入散剂的一般用量是()(分数:1.00)A.5~10 克B.3~6 克C.0.5~1 克√D.1~3 克E.2~5 克解析:35.以下各药中,那一个生用可行血化瘀,炒炭能收涩止血()(分数:1.00)A.三七B.茜草C.蒲黄√D.花蕊石E.艾叶解析:36.既能清气分实热又能退蒸的药是()(分数:1.00)A.栀子B.芦根C.知母√D.白薇E.青蒿解析:37.以下各药中,善于通利血脉,行而不住走而不守的药是()(分数:1.00)A.水蛭B.虻虫C.泽兰D.王不留行√E.苏木解析:38.竹茹清胃热,止呕吐可与下列哪一种药同用()(分数:1.00)A.陈皮B.黄连√C.半夏D.生姜E.以上皆可解析:39.以下各药中,能泻肺,消痰平喘,治咳喘痰多甚效的药是()(分数:1.00)A.苏子B.桑白皮C.葶苈子D.枇杷叶√E.白果解析:40.胆矾的用量是()(分数:1.00)A.0.3~1.0 gB.0.5~1.0 gC.0.3~0.6 g √D.0.3~0.9 gE.1~3 g解析:41.能补命门之火,治下元虚冷的中药是()(分数:1.00)A.干姜B.肉桂√C.附于D.乌头E.细辛解析:42.功能利水通淋、活血通经的药物是()(分数:1.00)A.扁蓄B.赤小豆C.灯心草D.瞿麦√E.冬葵子解析:43.原方对服法规定极严格,要求每日服兔屎大一点一丸,加至三丸的方剂是()(分数:1.00)A.大黄蟅虫丸B.桂枝茯苓丸√C.活络效灵丹D.鳖甲煎丸E.小活络丹解析:44.安宫牛黄丸证、紫雪丹证、至宝丹证共同症状没有()(分数:1.00)A.高热烦躁B.神昏谵语C.中风昏迷D.小儿惊厥√E.以上均不是解析:45.以下方剂中,组成药物中有生地黄的是()(分数:1.00)A.阳和汤B.炙甘草汤C.六味地黄丸D.泰山磐石散E.玉女煎√解析:46.甘露消毒丹治疗湿温的病机是()(分数:1.00)A.湿热并重、邪留气分√B.湿热并重、邪在中焦C.湿重热轻、邪留气分D.热重湿轻、邪在中焦E.以上皆不正确解析:47.龙胆泻肝汤中,用柴胡旨在()(分数:1.00)A.疏肝解郁B.疏邪透表C.和解少阳D.疏泄肝胆E.引诸药人肝胆√解析:48.连朴饮的功效是()(分数:1.00)A.清热化湿、宣畅气机B.清热化湿、理气和中√C.清热化湿、升清降浊D.解表化湿、理气和中E.清热化湿、行气和胃解析:49.培土生金法的代表方剂是()(分数:1.00)A.四君子汤B.保元饮C.七味白术汤D.参苓白术散E.补中益气汤√解析:50.天王补心丹配伍桔梗的用意是()(分数:1.00)A.滋阴补气B.清除虚火C.载药上行√D.润燥宁心E.以上皆不是解析:51.泻黄散配伍防风的用意是()(分数:1.00)A.散肝疏脾B.理气健脾C.调气健脾D.升散脾中伏火√E.以上皆不是解析:52.温病热邪久羁,热灼真阴,神倦瘛疯,脉气虚弱。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考研中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A、朱丹溪B、刘完素C、张从正D、张元素【参考答案】A2.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C、相互对立D、相互消长【参考答案】B3. 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A、水不涵木B、水火不济C、水不疏土D、木火刑金【参考答案】A4. 化生“涎”的脏腑是A、肾B、肺C、脾D、肝【参考答案】C5. 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A、调和气血B、调畅情志C、调畅气机D、调节血量\【参考答案】C6. 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参考答案】D7. “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A、元气充B、卫气和C、宗气足D、营气盛【参考答案】B8.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为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C、手厥阴心包经D、手太阳小肠经【参考答案】A9. 风邪伤人,痛无定处,所体现的是A、风为阳邪B、风性数变C、风性开泄D、风性善行【参考答案】B10.“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A、多食咸B、多食苦C、多食甘D、多食辛【参考答案】A11. 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机是A、气陷B、气闭C、气脱D、气亡【参考答案】C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A、血燥生风B、阴虚风动C、风中络脉D、热极生风【参考答案】C13.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参考答案】A14. 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属于A、热者寒之B、用热远热C、阴中求阳D、因人制宜【参考答案】D15.最早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医籍是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脉经》【参考答案】B16. 症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苦笑无常者,其病机是A痰气郁结,蒙蔽心神B肝风夹痰,蒙蔽清窍C阳明热盛,扰乱神明D气郁化火,痰火扰神【参考答案】A17. 下列各项中,均属于面色黑主病得是A寒证、水饮B肾虚、脾虚C血瘀、湿证D痛证、惊风【参考答案】A1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呃逆常见原因的是A进食仓促B热邪客胃C胃气衰败D食积肠腑【参考答案】D19. 症见中午寒战,午后发热恶热,随后汗出而热退,每日1次者,属于A少阳病B阳明病C疟疾D湿温【参考答案】C20.下列各组脉象中,脉位相反的是A浮脉与虚脉B濡脉与弱脉C洪脉与细脉D芤脉与革脉【参考答案】B21.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伴咳喘痰黄,大便干结者,证属A表里俱热证B里实热证C表实寒证D表寒里热证【参考答案】D2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肝火犯肺证临床表现的是A面红目赤,急躁易怒B胁肋灼痛,咳嗽阵作C 胸部疼痛,咯吐血腥臭痰D舌红苔黄,脉弦数【参考答案】C23. 下列各项中,不见表证表现的是A风热犯肺证B燥邪犯肺证C寒痰阻肺证D风寒束肺证【参考答案】C24. 症见阴部灼热瘙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属于A肝胆湿热证B膀胱湿热证C大肠湿热证D湿热蕴脾证【参考答案】A2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胃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胃脘嘈杂,饥不欲食B口燥咽干,脉象细数C脘痞不适,干呕呃逆D大便稀溏,小便短少【参考答案】D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典型表现的是A腹胀时作B腹痛硬满C舌质绛紫D舌苔厚腻【参考答案】A27. 症见月经停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肢体麻木者,证属A脾气亏虚证B肾精亏虚证C肝血虚证D心血虚证【参考答案】C28. 六经病的传变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者,称为A 并病B 合病C 直中D传经【参考答案】B29. 何首乌炮制的目的是A便于贮藏B 便于制剂C改变性能D引药入经【参考答案】C30.白芷具有细辛不具有的功效是A 解表散寒B祛风止痛C宣通鼻窍D 消肿排脓【参考答案】D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完整版)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真题

(完整版)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真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7年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多选
名解: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五行生克、五行制化
简答:
1.火邪、热邪、暑邪的异同
2.气脱与亡阳的区别联系
3.逆治与从治的区别联系
4.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
问答:
1.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区别与联系。

2.一方阴阳偏衰为何既能造成相对一方的偏盛,也能造成相对一方的偏衰。

3.风气内动的概念、成因、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本”的含义与区别。

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真题
一、多选
二、名词解释
1.魂魄
2.用寒远寒
3.十二经筋
4.湿郁化燥
5天癸
6.反治
7.乙葵同源
8.想不起来了
三、论述题
1.外风与内风的区别及联系
2.阳偏盛的概念、成因、病机
3.血液运行与脏腑功能的关系
4.肝经循行经过的重要脏器及临床指导意义
5.五华与脏腑的关系及意义
6.中医中大脑与脏腑的关系。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下列药物中,主治属于肾不纳气之虚喘的药物是:()。

A.檀香B.沉香C.枳壳D.乌药2.患者自汗盗汗,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法为()。

A.益气固表B.养血补心C.益气通阳D.养心安神3.下列药物中,性味苦涩寒,归属肝脾肺经的药物是()。

A.槐花B.白茅根C.侧柏叶D.小蓟4.男,65岁,近1月出现左胸隐隐作痛,常于快步行走时出现,休息后自行缓解,心悸时作,倦怠乏力,口干,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少苔,脉细。

治法是()。

A.辛温散寒,宣通心阳B.温补心阳,安神定悸C.益气养阴,活血通脉D.活血化瘀,理气通络5.琥珀具有的功效()。

A.镇惊安神,清热解毒B.镇惊安神,平肝潜阳C.镇惊安神,收敛固涩D.镇惊安神,活血化瘀6.苏合香入丸散服的剂量()。

A.0.06~0.1gB.0.3~1gC.1.5~3gD. 5~10g7.“因于湿,首如裹”(《素问·生气通天论》)主要反映的是()。

A.湿为阴邪,易伤阳气B.湿性黏滞,易阻气机C.湿性秽浊,蒙蔽心窍D.湿性重浊,阻遏清阳8.新加黄龙汤含有而增液承气汤不含有的药物是()。

A.大黄B.芒硝C.生甘草D.生地黄9.下列有关标本的表述,错误的是()。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里病为本,表病为标10.患者胃脘疼痛,痛处固定,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涩()。

A.益气养阴,活血通脉B.化瘀通络,理气止痛C.温中健脾,活血化瘀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11.在临床试验的知情通知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项观察实验,参加没有任何风险B.参加这项实验一定会使您获得健康益处C.您一定会为了对社会做贡献而参加这项实验D.参加这项试验可能不会使您获得健康方面的益处12.依据本经配穴取穴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2)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45题中医诊断学30题中药学35题方剂学35题中医内科学30题针灸学20题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1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0分B型题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X型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1.气(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内生“五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七)病机1.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脏腑病机学说的形成及沿革。

(2)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血肝阴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八)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标和本的含义,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义,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4)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5)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和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痠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