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农业
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加剧,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态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化发展生态化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绿色农业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等,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2.实施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促进。
例如,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生态化发展的基础。
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土壤,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发展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推动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农田土地利用规划,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农业自动化控制。
2.推广智能农业设备。
智能农业设备包括智能农机、智能植保设备、智能灌溉系统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智能农机可以实现自动化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
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整合农业生产、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天气变化等信息,帮助农民做出更好的生产决策。
现代生态农业招商活动方案

现代生态农业招商活动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现代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首选。
现代生态农业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采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现代生态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
二、项目目标本次招商活动旨在吸引国内外资金和技术,引进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推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招商方案1.项目推介会组织项目推介会,在国内外重点城市举行,邀请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和资本市场代表参加。
会议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发展前景、投资收益以及合作机会等内容。
通过推介会,向潜在投资者全面展示现代生态农业项目的优势和潜力,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2.投资峰会组织投资峰会,邀请国内外生态农业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投资机构代表参加。
峰会上将举行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和项目对接等环节,充分沟通交流,促进各方合作。
峰会期间,还可以组织现场参观示范农场和实地考察,让投资者更直观地了解项目的运营和市场前景。
3.合作交流会组织合作交流会,邀请国内外生态农业企业代表和专家共同交流合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会议内容包括合作方法、模式选择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讨论。
通过交流会,促进国内外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4.推介材料准备准备精美的项目推介材料,包括项目规划、市场分析、投资回报预测等内容。
推介材料要突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和投资亮点,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材料可以通过网络、会议现场和邮寄等方式向投资者发布,提高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5.线上推广建立专门的项目推广网站和社交平台账号,通过发布项目动态、投资机会和成功案例等内容,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的关注与参与。
利用搜索引擎优化和社交媒体推广等手段,提高项目在互联网上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6.政策支持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研究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技、信息、机械化等手段提高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人类对粮食、棉花、油料、林木等农业产品的需求,并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原材料与劳动力。
生态农业发展则是指立足于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借助建设生态农场、科学施肥、绿色种植等手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
首先,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科学的农业技术支持。
例如,合理利用科学种植技术和肥料施用技术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技术、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等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引导和促进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
例如,建立健全的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发展,鼓励和扶持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
此外,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加大对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广生态种植和养殖技术,促进传统农民转型升级。
最后,加强优质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和国际市场营销,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热门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农业?又该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的特点十分显著。
首先,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不再是单一地追求农作物的产量,而是将农业生产视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水源、空气、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各个要素,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其次,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农作物的秸秆可以用作饲料、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或者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再者,生态农业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
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农业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通过种植多种农作物、养殖多种畜禽,形成复杂的生态链和食物网,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那么,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呢?科学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
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等,避免盲目跟风和无序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必不可少。
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优良的品种,研发高效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降低生态农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也不容忽视。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农业的发展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已经持续了数千年。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了提高产量、增加土地耕作面积、利用化肥农药等方面。
然而,这些做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与环境友好而发展的生态农业则号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了现代农业在环境问题上的弊端。
本文将对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生态农业的定义及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依靠生态学和生态技术手段,保护和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产方式。
在生态农业中,强调土地与生态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生态农业还有以下几个特征:1. 重视保护自然环境。
生态农业主张尽量使用天然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
在生态农业中,尽量采用自然方法防治害虫和病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充分利用自然循环。
在生态农业中,强调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循环,减少人为介入。
同时,土壤也被视为一种自然资源。
因此,在生态农业中,需要注重土壤保育和改良。
3. 注重良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生态农业中,注重生态效益的提高。
只有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有效提高。
3. 现代农业的定义及发展现代农业指的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快速增长农业经济而发展的特殊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是公路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
在现代农业中,强调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肥料和农药的施用,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因此,大量的化学物质被使用在农业生产中,这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
4.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在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中,两者有以下几点差异:1.农业生产技术的差异现代农业注重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高产高效。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

三色革命与农业发展
国际学术界提出解决人类食物问题,要开展 绿色、白色、蓝色“三色革命”来改造大农业。
绿色革命
以安全生产,营养、无污染、无公
三
害产品为特点
色
白色革命
革
以生物工程、工厂化为特点
命
蓝色革命
以开发海洋和内陆水域为特点
蓝色农业
✓ 蓝色农业指利用海域种植或者捕捞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农业 生产,发展海洋农业、海洋种植、海洋养殖和海洋捕捞,开 发海洋食用蛋白。
集约化\高能耗\高效率
(4)替代农业
• 生态农业,自然农业, • 有机农业,生物农业, • 生物动力学农业,科学生态农业 • 肥力农业、腐殖质农业 • 综合农业、生物生态农业 • 持久农业、可持续农业
2、中国农业的变化及方向
(1)农业内涵的发展变化
✓农 业:利用动植物的生命机能,通过人工培 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被称为除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块之 外的第三农业,是对微生物资源(主要是利用菌 类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开发而形成的高科技农业 ,又称为微生物农业。
✓白色菌丝、白大褂、白色的厂房,所以叫白色农 业。
白色农业的特征及产业
工业型农业: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内大 规模生产。
饮料、保健品、医药、能源、材料、 ✓生产内容的变化:食品及原材料、产品加工转化及产
业链、科技服务及旅游 ✓产品需求变化:吃饱→吃好→保健→精神享受。
五谷丰登→以粮为纲→丰衣足食→食品安全、环境优雅、生态良好
(3)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
✓ 棒石→犁→机器→计算机→工厂化(设施农业、沙 漠农业、精确(准)农业
✓ 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 ✓ 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培肥土壤; ✓ 间作、轮作、套作等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多样性; ✓ 顺天时,应地利,顺应自然规律。 ✓ 男耕女织,固定农业,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态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生态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现代农业不仅仅是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产品,而是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农业生态化成为了近年来的重要方向。
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阐述生态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生态农业技术的概念生态农业技术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生物科技、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有关知识,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生态化、节约资源、全面利用、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的技术和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二、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1.有机农业技术的应用有机农业技术是指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利用、健康安全等多种有机农业系统设计的技术,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采用有机栽培、秸秆覆盖、农家肥等方法生产农产品。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避免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2.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循环农业技术是把农业生产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农作物、植物和动物等有机物料等利用起来,不仅可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用于饲料、肥料等产品生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循环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
3.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透过生物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农民在肥料、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育种新品种,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损害。
三、生态农业技术的实践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传统灌溉的基础上,采用滴灌、微灌和喷灌等技术,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减少了用水量。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流失和污染。
2.生物防治技术的实践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昆虫等天然的、生物性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生态农业一词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生态农业旨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一、国家层面政策1、《关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指导意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措施。
该意见提出,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保护耕地、土地资源,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同时,政府还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区域性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2、《农业现代化2030》在这份规划中,生态农业也被列为了重点内容之一。
农业现代化2030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构建农村产业新格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七大方面的发展方向。
在生态农业方面,政府将大力推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推广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建设生态示范区,并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二、各地政策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外,各地也纷纷出台了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福建省福建省提出,要以“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增强农民收益”为目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努力打造生态农业的核心产区。
对参与生态农业的企业和农民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生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浙江省浙江省的生态农业政策重点围绕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创新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和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展开。
例如,政府将设立生态农业专项基金,吸引社会投资和企业参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推广生态产品的市场化。
三、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实际上,生态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成为了当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一融合旨在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高产能和效益,同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生产方式、技术应用和农产品品质等方面探讨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
一、资源利用:可持续利用在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中,资源利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农业常常过度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
而现代农业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充分回收利用有机肥料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调控土壤水分和施肥量,以精准滴灌、喷灌等方式用水;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二、生产方式:绿色生产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上。
传统农业常常依赖大规模的化肥农药投入,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而现代农业强调“绿色生产”,即采用生物防治、有机农业等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采用天敌和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化学农药使用;在果蔬种植中,采用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技术应用:智能农业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还依赖于科技的应用。
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田监测、精确施肥、灌溉管理等系统化、信息化的农业生产。
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和污染。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减少农产品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产品品质:绿色有机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不仅在于环境保护,还在于农产品的品质。
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农产品的品质受到了严重影响。
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通过减少对化学物质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使农产品更加绿色、安全、有机。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传统农业模式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农业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被认为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它注重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平衡,借助自然界的力量,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同时也能够实现土地保护和农村环境改善。
生态农业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1.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生态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和抗旱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例如,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酸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质量;而使用生态农药则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体造成危害。
2.循环农业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是生态农业的又一重要技术手段。
它主要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生产有机肥料、生物质发电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
例如,把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经过发酵、堆肥、压缩等手段制成有机肥料,既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也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3.减少耕作技术减少耕作技术是生态农业的又一技术手段,它通过减少耕作,减少踩踏和机械破坏,保持农田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例如,利用深松和耕作时间的选择,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保水性等,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态农业的优点1.环保传统农业模式常常会造成大量的农药、化肥、膜等化学物质的污染,对土壤、水源、空气、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危害。
而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用有效地减少了化学物质的使用,避免了传统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2.提高产量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加强作物对病虫害和逆境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态农业概述

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革命,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巨大飞跃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一是消耗大量能源,二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三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困挠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应运而生。
一、生态农业是节省能源的农业现代农业产品大幅度的增长是以物质和能量的高投入为代价的。
全世界农业能耗从1950年到1985年的35年间增加了6.9倍,其中主要由于工业发达国家能耗增加了。
现代农业主要依赖的已不是人力和土地,其产品大幅度的增长是以物质和能量的高投入为代价的,主要依赖是石油、机械及其制品的大量投入,所以有人称现代农业为“石油农业”。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石油短缺或枯竭,将给现代农业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而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
生态农业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求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护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其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替代农业。
二、生态农业是循环利用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农业,它依靠大量消耗森林、淡水、土地、动植物物种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来维持生产的运转,人类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森林面积逐步减少、淡水资源枯竭、生物物种资源濒危、土地沙漠化、表土流失等一系列的后果,正在威胁着人类。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切,就必须从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下功夫。
而生态农业更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良性循环,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到底是啥样子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到底是啥样子一、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1、什么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不仅要求禁止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不受化学污染,而且注重农业的生态循环,通过良种培育、农地轮作、合理种植养殖,利用动植物天然的能力和农地的生态循环,预防动植物病疫和农地贫瘠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农业哪些模式?未来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农业补贴,也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下面是农业部总结的10种生态农业模式,供新农人们参考。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六大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六大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助推农业绿色发展为应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内外源性污染并存等问题,2014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建设了13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从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入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体,因地制宜地配置低碳循环、节水、节肥、节药和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和设施,探索出了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基地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施用大幅减少,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环境明显改善,农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
各个示范基地不仅是转变生产生活生态观念课堂,还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心灵家园。
为解决南方水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湖北省峒山村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化肥减施、绿色防控、稻虾共作、林下养禽等关键技术,配套生态沟渠、湿地等工程,构建了“源头消减+综合种养+生态拦减”水体清洁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复合种养生态系统,实现水质改善、生态功能恢复和产品效益同步提高;“葡萄-草-鸡”立体种养,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减少杂草96.8%;利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进行立体吸收和拦截作用。
通过综合种养,化肥用量下降30%以上,农药用量下降70%以上。
针对西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化肥农药过量问题,重庆市二圣镇集体村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集成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清洁和生态涵养工程建设,构建了“生态田园+生态家园+生态涵养”的生态保育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从坡顶到坡腰依次发展生态茶园、生态梨园、生态葡萄园及生态花园,配套灌溉管网、排水沟和缓冲塘,建立复合生态系统,采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灌溉定额90%、化肥用量50%以上。
通过依托山形山势建设生物拦截及沟塘坝系统,实现农田生态涵养。
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集中、镇中转、区处理”的链条式处理,生活污水厌氧发酵处理后进入小型人工湿地排放,人畜粪便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有机肥,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生态的结合,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的认可。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很多的异同点。
首先,现代农业技术更加强调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致力于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能够满足人类对于大量粮食需求的要求。
而生态农业则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强调以环保为前提,结合自然条件和生态原则开展农业生产,达到的是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
其次,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大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科技投入多,适合大企业的运营模式。
而生态农业注重本地化生产,较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更适合小农户的经营方式。
最后,现代农业技术侧重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强调产品的可视化效果,而生态农业强调的是通过真实自然的呈现来吸引顾客,推崇产品的自然美。
虽然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两者之间也有相通之处。
一是生态农业中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体系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类似,在生态农业中,种植、天气监测、物种控制、灌溉、作物采收等方面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持。
二是生态农业也需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生态角度出发,更加精细化地定位市场需求。
三是生态农业也需要发展新兴农业产业,例如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产业等。
在这方面,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之,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关注的关系。
两者的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互相借鉴、合作发展,能够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农业产业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食品的需求。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一、2024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现状我国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显示,全国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达到1067.13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9.77%,农业源总氮、总磷分别为141.49万吨和21.2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52%和67.22%。
可见,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念,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农业已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主要潮流。
在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产量情况。
2023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增加954.6万亩,增长0.5%,连续四年保持增长。
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增加2.9公斤/亩,增长0.8%。
2.价格情况。
2023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3%。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农业是一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新型农业形式,推行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还能够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是综合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农业技术等多种学科,以保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型农业形式。
其特点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农业模式和生产方式,注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化、循环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农业科技进步的促进,生态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生态农业经济总产值已达到1.2万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4%左右,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是指社会各界在对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开展各种活动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的格局也在发生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对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生态农业的推行促进了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向着规范、科学、民主方向不断发展。
2.提倡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农业发展可以提倡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态农业推行“绿色、协调、可持续”的生产理念,倡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空气净化,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地方文化传承,塑造具有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农民形象,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向着文明、和谐方向不断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推进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现代化强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而生态农业发展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两者的协同推进,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
一、资源利用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推进需要合理利用资源。
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农业则强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种植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种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生态农业注重自然种植方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三、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生态农业发展也需要适度的机械化,避免过度开发土地,破坏生态环境。
四、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遗传改良等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生态农业则注重研究环保型农业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五、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加工是农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需要节能、环保的加工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市场营销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现代农业强调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拓展,提高产品竞争力。
生态农业则注重绿色营销方式,推广有机农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七、农民培训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的协同推进需要有技术娴熟的农民队伍。
现代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生态农业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生态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
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更加环保、可持续和高效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生态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一、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有机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和降低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 健康环保:生态农业采用无农药、无化肥或少量低毒农药、低量有机肥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生态的健康和安全。
2. 可持续性强:通过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料的施用,保证了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3.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农业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4. 高效经济:虽然生态农业的产出和收益相对传统农业有所降低,但是降低了农业成本,减少了石化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
二、生态农业的主要形式生态农业形式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以天然成分为基础,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转基因作物和人工生长激素等石化肥料,采用天然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等来保证土地的健康成长,突出产品的卫生、安全、营养、健康等特点。
2.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相同土地上,多年轮作不同作物,使土壤种群和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实现自身的循环。
3. 森林农业:森林农业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森林植物和动物、石化能源、肥料、水文环境等因素的协作,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三、生态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1. 保护环境:生态农业采用了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料的施用,减轻了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2. 满足市场需求:生态农业产品的绿色、环保、健康、营养等特点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绿色、营养等方面的需求。
3. 创造就业机会:生态农业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同时需要更多的人员从旧的种植方式转变到新的种植方式,这对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比较与优化协同发展

农业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比较与优化协同发展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
现代化农业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注重高效、高产、高质、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资本密集型生产模式: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加快资本的大规模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 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现代化农业关注科技创新,借助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品质和产量,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农业生产。
3.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多元化:现代化农业将农产品从传统的农田种植中延伸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和后续加工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丰富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4. 市场导向与国际化:现代化农业强调市场需求,注重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实现农产品的国际化销售,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的重视,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关键发展方向之一,其特点主要包括:1.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农业注重保护农产品种植和畜禽养殖的生态环境,通过有效的农业生态建设,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2. 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态农业倡导采用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实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生产,生产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的食品。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致力于农村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品质。
4. 优化土地利用和生态补偿:生态农业倡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种植质量,通过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态建设。
三、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农业在农业发展中各有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 生产模式差异:现代化农业注重效益和生产效率,通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而生态农业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对土地资源和农产品的保护。
2. 农业资源利用差异:现代化农业更加注重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而生态农业注重土地的生态功能,通过科学的农业生态建设来保护土地资源。
生态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

生态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加大,生态农业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指基于自然规律、可持续利用的农业发展方式,通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环保性和健康性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生态农业中,农民利用土地、水、空气等自然环境中的资源,采用环保和健康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健康的、无毒的、营养丰富的农产品。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目前,生态农业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优化和发展生态农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无土栽培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现代农业技术在追求高产量、高效率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例如土壤污染、水资源枯竭等问题。
因此,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发展生态农业正是在当前背景下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
首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可以通过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应用,降低农业对土地、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性,从而保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态农业强调健康、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从而保障农产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
最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升农民的生产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水、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此外,生物技术也可以解决一些农业生产工艺上的瓶颈问题,例如增加种植品种的抗逆性、改良农产品品质等。
总的来说,生态农业发展是一个有机的、多元化的过程,在推广生态农业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态农业—枣林养鸡1 项目介绍枣林养鸡,顾名思义就是枣树林里散养生态的,有机的鸡。
夏天,结合枣树的生长和鸡的养殖进行的,做到散养,不给鸡喂饲料,鸡的食物来源是枣树周围的野草,虫子等,再夹杂点粮食。
而散养可以使鸡充分的锻炼,活动,可以使鸡肉的质感嫩,好吃。
这样在夏天。
我们的收益来源两个方面,枣和鸡。
冬天,主要精力投入在散养鸡。
此项目是个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具备成本低、污染小、产品健康生态等优点。
1.1鸡的品种虫草鸡是土鸡的一个品种,虫草鸡是广西兴安县富元养鸡场与有关单位采虫草鸡用目前仅存于中国西双版纳地区的红原鸡与国外引进的珍禽品种及本地优良草鸡杂交、改良而成的,是生态特禽新品种,集观赏、美食、滋补、美容、益智于一体的保健品。
经研究与调查,及其适合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域生活。
虫草鸡打破了传统的养殖模式,不依赖于全价配合饲料,采用全天然食物饲养,无药物残留。
饲养方式简单,笼养、圈养、散养均可。
只需普通能量饲料,如小昆虫、牧草、草子、青菜等即可。
因杂食性强,其消化道特别发达。
采用生态链养殖模式饲养,利用畜禽粪便养殖小昆虫,种植牧草,形成食物链,既满足了养殖需要,又能变废为宝,提高了肉质,改善了周围环境,是地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深受市场青睐。
1.2地域条件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红枣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之一,植枣历史3000年以上,有6个品种群17个品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1995年就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oC,年降雨450mm,无霜期200天,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
所产红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
清涧红枣个大、肉厚、丝长、味美,营养颇为丰富。
而当地的地域条件再结合虫草鸡的特性,也及其适合养殖,特别是大规模的散养。
1.2.1气候地理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
原产于中国,原生种为酸枣,3 000年前已有栽培。
我国除北纬42℃以北和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高寒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集中分布于北纬23℃-40℃之间、东经105℃以东。
枣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是贫瘩荒地栽培的先锋树种,其年生长期短,可避免早霜和晚霜之害,且休眠期能耐一31℃一一28℃的低温,生长期耐早、耐湿、耐高温、耐盐碱。
枣多根孽,可分株育苗,繁殖容易,开始结果早,结果稳定,经济寿命长,定植1---2年就能结果,结果期达200一300年。
枣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冬季能抗一32.9℃严寒,夏季能耐43℃高温。
而陕北地区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受黄土高原地理性气候影响,是红枣的理想生产区,已有300多年的栽植历史。
该县所产团枣、条枣、狗头枣果实个大、肉厚味甜,为优良优质干鲜品种2背景分析“民以食为天”。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我国最根本,最稳定的行业。
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现代农业等发展阶段。
现代农业具有五个突出特点即农产品市场化、农业企业化,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和技术高新化。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赶超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满足世界 1/4人口的物质需要,是我国农业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
2.1养鸡行业分析养鸡这个行业在中国已经市各老生长谈的话题,但是现在市场上的鸡大多数都是经过饲料喂养的,其肉质,鸡蛋和营养价值不如土鸡,生活在都市的人们都渴望吃到原生态,农民自家养的土鸡,但是农民都是小规模的养殖,符合不了市场的需求。
养殖业属于大农业的一种,是一种最基本,最稳定的行业。
2.2红枣行业分析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
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
陕北清涧红枣、渭北富平柿饼、陕南秦岭野生核桃(椒盐味)号称陕西三宝,这三种产品均来自深山、源自天然原生态。
红枣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进行深加工,成为饮料,枣酒,营养品,枣制食品等,就连枣木擀面杖是质量最好的擀面杖。
2.3枣林生态养鸡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饮食结构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提高,林下养鸡生产的鸡肉质好,风味佳,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无公害食品标准。
鸡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林的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鸡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
形成了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
2.4政策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也是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给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红枣和养鸡产业和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指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面向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框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力发展红枣行业。
3项目规划3.1项目目标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把项目区建成融生产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区域特色的枣林养鸡园。
在建成一流的工厂化农业示范基地的同时,带动区域农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枣林养鸡基地的建设还必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地推动再就业工程,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项目区建设主要目标为:(1)建立200亩枣林养鸡基地,设施配套完善,符合榆林地域要求,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3)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榆林红枣产业,养鸡产业创新品牌,形成新技术辐射源和科技培训、农业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模式。
(4)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基地运行机制。
3.2实施方案由于当地很多年轻农民由于子女上学等问题,再加上没有规模化种枣,所以收益不高,都外出打工,造成了很多枣林无人打理。
从而这些枣林的承包价格都很低,我们与当地农民承包枣林,总面积达到200亩林地,在其周围修建鸡舍,引进虫草鸡苗,雇佣一定的当地农民进行枣林培育和虫草鸡养殖。
为此项目,专门成立富民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内部实行科学管理,尊重人才,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生产规模化;外部经营始终遵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宏观调控的有关规章制度,秉承“正直做人、诚信发展,树立泰山信誉,实现富民安家”的宗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依法经营,,诚信第一,照章纳税,服务社会;以质量求生存、以规模求效益、以安全求高效、以信用赢市场,从而最终实现员工、企业、社会的自然、和谐发展。
最后,由本公司在当地牵头建立农业合作社,带领农民一起致富,共创辉煌。
3.2.1养殖技术1.饲养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选择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保证饲料及商品鸡运输)、有清洁的水源、能通电的林园、荒山和荒地等。
棚舍应建在地势较为平缓、不积水的地段。
(1)对选取的场地进行围栏。
土建、网围均可,高2.5~3米,以成鸡飞不出为宜。
(2)建棚舍:利用树竿或钢筋加工后搭建,用压杆或压膜线固定,并备草帘及遮阳网等物品保温遮阴,采用强度较高的塑料棚膜。
棚舍大小根据饲养量及地势、地形确定,棚高一般不低于2米、以便于进行加料、加水等相关管理。
棚舍地面铺设垫料(锯屑或草)或网床。
棚舍的建设以简易、稳固、便于拆装为宜。
场地条件好的可在出栏一批鸡后移动塑料棚舍变换放养场地,这样有利于对原棚址进行彻底消毒,将鸡粪清扫干净、堆积发酵。
2.饲养管理(1)雏鸡的选购。
选择优质、健壮的土种鸡雏,以降低生产过程中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育雏期:育雏应在条件较好的育雏室内进行。
育雏温度要求1~3日龄达30℃~32℃,湿度60%~70%,以后随着日龄增加每周降低2℃,直到与环境温度一致。
光照要求0~3日龄每天保持23小时光照。
7天后每天减少半小时光照直到自然光照。
同时准备马灯,供停电时使用。
提供全价配合饲料。
雏鸡体重达到品种标准,脱温后放养到枣园中。
(3)育成期:因采取敞放散养方式,补喂日粮要用全价配合粮食饲料,实行自由采食,园内还可种植牧草供鸡只采食。
将经过发酵杀菌、消毒处理的畜禽粪便加20%肥土和3%糠麸拌匀堆成堆,覆膜发酵7天左右,铺于砖砌成的或在地面挖的宽50cm以上、深30~50cm的土坑中,其上用草盖好,保持潮湿,20天左右即可生出蛆、蚯蚓等虫。
每天将发酵料翻撒一部分供鸡采食,翻撒量以鸡能将其采食净为宜。
采食后又可将发酵料集中起来进行再发酵、再生虫、再利用,但要保持发酵料潮湿。
在棚舍内设置足量的饮水器,以保证充足的饮水供给。
夜间必须将鸡只赶回棚内。
采取这种饲料加蛆虫的饲喂方式可降低饲料耗量1/3左右,而且商品鸡的毛色光亮,体型美观,肉质细嫩,风味自然醇香,是难得的绿色产品。
3.2.2放养技术定时放牧。
放牧散养鸡应进行分区轮牧,以合理利用牧草和减少对草地破坏。
将放牧草地划块,气候和雨水好,牧草生长快时,20天左右轮牧一次;牧草生长差时,30天左右轮牧一次。
3.2.3出栏制度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就是指同一时间饲养的同一批鸡,育成后在同一时间全部销售处理。
每出栏一批鸡后要对鸡舍及放牧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这样做有利于杜绝传染病的循环发生,可以提高饲养量,增加经济效益。
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一年可养4~5批商品鸡。
3.2.4疫病防治按常规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并在粮食饲料中每日加土霉素粉,或每周在饮水中添加预防量的氟哌酸或其他抗生素进行常见病的防治。
由于是敞放散养,还应在饲养期内定期添加驱虫药,特别是球虫药。
由于长期用药,应多品种驱虫药轮换使用,避免鸡产生耐药性。
同时对鸡舍及枣园、鸡只进行定期消毒,及时对粪便污物进行清扫收堆、覆膜发酵处理。
3.2.3组织与人力资源(后期结合农村合作社)部门职责:·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事物,管理销售部、技术部、财务部,协调各部门关系;·营销部部:负责公司总体销售活动,决定公司的营销战略和措施,对营销工作进行评价和鉴定;·技术部:负责生产、技术等,控制从原材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处理与生产有关的技术问题;·财务部:负责公司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负责日常会计工作与税收管理,每个财政年度末向总经理汇报本年财务情况,并规划下一年财务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所有部门之间的人员安排与调动,负责安排虫草鸡养殖人员和枣林培育人员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