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摘要】公益广告在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两者在公益广告领域的差异。

首先介绍了公益广告的重要性,指出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公益广告的影响是必要的。

然后分析了中西方公益广告宣传内容、传播方式、宣传策略、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文化对公益广告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公益广告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中西方文化在公益广告领域的融合与发展。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在公益广告领域的差异,为公益广告的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公益广告、中西方文化差异、宣传内容、传播方式、宣传策略、效果评估、文化影响、融合与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公益广告的重要性公益广告的重要性还在于其能够引导公众关注一些被忽视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贫困地区教育等。

通过公益广告,这些问题可以被提升到公众视野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

公益广告还可以帮助社会组织筹集善款,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公益广告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推动社会正能量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帮助弱势群体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公益广告的不断宣传和推广,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公益广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2 说明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要性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内容、传播方式以及效果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各自的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公益广告策略,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互相了解对于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中西方公益广告宣传内容的差异中西方在公益广告宣传内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宣传主题的选择上。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包括公益广告这一方面。

下面从公益广告的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对于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西方,公益广告通常采取直接、露骨的手法,通过冲击人们心灵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希望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

在动物保护方面,西方公益广告常常采用残酷的画面和语言,直接揭示动物受到的虐待和痛苦。

而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注重的是和谐、和睦,公益广告往往以温情的表达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以抗击艾滋病为例,中国的公益广告更注重传递正能量和传递希望,通过温情的故事和感人的片段来表达。

中西方对于公益广告的主题关注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权益和个人自由,因此西方的公益广告主题也更多地与个人有关,比如人权、少数群体的关注等。

而在中国,重视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背景下,公益广告更常关注于社会问题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比如环境保护、贫困救助等。

这也表现了中西方文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和看待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对于公益广告的效果评判标准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公益广告的触发效果更看重于信息的冲击力和唤起行动的能力。

在艾滋病预防广告中,西方的公益广告往往选择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直接让人们面对疾病的残酷现实,以期让人们产生充分的警觉和行动。

而在中国,公益广告更加注重的是传达社会正能量和构建社会和谐的目标。

通过美好的故事情节和文字表达,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唤起人们的爱心和志愿参与。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公益广告领域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主题关注和评判标准上都存在差异。

对于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了解并尊重对方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比较两种文化的公益广告特点,可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进一步增进世界各地公益广告的创作和传播效果。

从公益广告看东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看东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看东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只在这个学期选修了广告文化艺术,才对广告有那么一点认识与探讨,为了写论文,也着重观看了几部东西方的公益广告,颇有感想,这篇文章浅谈从公益广告中看东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看待差异。

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不过还是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于东西方广告的看法。

关键词:公益广告东西方广告文化差异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西方公益广告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则牛奶的爱情的广告,广告说的是两罐牛奶在生产线上相遇,并陷入对对方的爱恋中,从生产线到供饮用,他们都在一起,直到牛奶被喝完,他们都被丢到环保箱中,可是蓝牛奶罐掉到了环保箱外面,被人捡起丢在了垃圾桶中,然后环保箱被带走,垃圾桶中的垃圾也被扔到垃圾堆填区中,污水有意无意的被倒在了蓝牛奶罐的循环表示圈圈上,变成了眼睛落下的泪,广告的最后,弹出了两句话:“If you’d love to see a happier ending Tell the government you want less rubbish and more recycling.”事实上,广告中并没有任何关于两罐牛奶的任何动作和描述,只有生产线和变化的场景,并没有两罐牛奶之间的爱慕的直接描述,只有牛奶罐上面印着的图案和标示。

可是观看者却可以从中自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出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是因为人类没有做好recycling这个环节,所以我们不能见到一个happier ending。

当听着韩雪的《飘雪》来看这个广告时,竟然眼眶中滚动着泪水。

而东方(中国)公益广告我觉得还有点耐人寻味的是一则友爱互助,用爱相处的广告。

广告中出现了四个场景,一、男人帮老伯提鸟笼,出现了两个字“父子”,男人告别,“父子”上方出现了“不是”,连成“不是父子”;二、男人扶女人过马路,出现了两个字“夫妻”,男人告别,“夫妻”上方出现了“不是”,连成“不是夫妻”;三、男人帮另一个人推死火的汽车上坡,出现了两个字“朋友”,男人告别,“朋友”上方出现了“不是”,连成“不是朋友”;四、男人撑着雨伞和小女孩在雨中奔跑,出现了两个字“父女”,男人告别,“父女”上方出现了“不是”,连成“不是父女”。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在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环境、公众文化层次、广告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是其广告文化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

把握中西方文化广告的差异,并科学理解其成因是高效跨文化广告传播的需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范文一:试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论文摘要:中国属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和高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的文化;而西方国家则属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和低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的文化。

中西方价值观和交际观的巨大差异在各自的广告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广告的这些差异,并提出了跨文化广告需要注意的三个传播策略。

论文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跨文化广告一、引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跻身国际市场。

而广告是它们推销自己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宣传手段。

然而由于中西方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别,不同文化背景的广告受众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为了使跨文化广告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吸引消费者,激发其购买欲望,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广告对象的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与成长,其思想意识和文化理念必然会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章礼霞)。

”“跨文化广告”和“跨文化广告传播”在我国的广告业界和学界已经成为重要的词语,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如何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当今中国广告界,乃至世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课题”(李宏,1999)。

广告研究学者们从语言学、符号学以及传播学等角度探讨了广告传播的过程及其效果。

叶敏,王华莹(2005)认为对跨文化广告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有语言、宗教、审美观、民族习俗等。

尧旭华(2002)则从文化差异的影响,语言的限制,法律的约束,生产和成本的限制及媒体的局限分析了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美国广告界的知名人士迪诺.贝蒂.范德努特曾在2000说过,我们应当承认我们确实影响了世界的文化,因为广告工作是当今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公益广告是通过媒体传播而有意识地进行的慈善或社会意识增强的广告宣传。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公益广告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道德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会在公益广告中得到反映。

本文将从公益广告的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在公益广告中的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在社会责任观念上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社会责任观念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被重视,社会责任常常强调个体的权利和义务,追求公平和正义。

在英国等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往往侧重于呼吁人们捐款、志愿者服务、环保等行为,使人们接受公益广告时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权利及义务,而不是全然利他。

在公益广告中,体现着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更关注解决问题的根源,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而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重视家庭和社区的责任。

在中国的公益广告中,更多的是以爱人和关心身边人的方式,倡导关爱家人、守护亲情的主题。

比如《爸爸妈妈我爱你》、《请成为一个烟民的朋友》等公益广告,这些广告更多的是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出发,更多的是直接感动人的情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

二、中西方文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诸多公益广告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此方面,中西方文化在看待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相对较早,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更倾向于从科学角度出发,呼吁人们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强调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公益广告更多的是通过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警示观众,让人们理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以此为基础,呼吁人们采取实际行动,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在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逐渐提升,但是在公益广告中,更多的是强调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环保观念,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摘要】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必然受中西方文化的制约而向前发展。

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

中国的广告文化则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

所以根据国情的需要,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字】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交流。

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自身又包含了商品文化以及营销文化。

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

根据广告的定义,公益广告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

公益广告诞生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虽然诞生已经60多年,但对于其定义众说纷纭,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一种广告行为。

而新闻学家则认为: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一种新闻宣传。

虽然对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但大家取得了共识: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

在美国,公益广告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

其中,一类是公共广告( Public Advertising),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如绿色和平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发布的各类广告。

另一类是意见广告( Opinion Advertising),这多是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

这是一种企业形象广告的外延,表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个性。

在日本,公益广告称之为公共广告,《电通广告词典》将其定义为“企业或团体表示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向消费者阐明这一意图的广告。

中西广告创意文化差异

中西广告创意文化差异

中西广告创意文化差异(表现)的差异不谋而合。

雕牌牙膏中《新妈妈》篇中大段的独白就是典型的中国广告语幅风格:先为叙述二人情感世界的变化,后面才出现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真情付出,心灵交汇,雕牌牙膏。

再来看一则典型的画面语言讲故事的西方广告语。

一辆运送旧家具的车停在一栋房子楼下,二楼的窗户不断有旧家具扔在车上。

搬家具的车开走后,另外一辆小汽车开到楼下碰巧停在那扇窗楼下。

开车人下车没走几部,从窗内又扔出一个旧沙发将他的车顶砸烂。

这是出现一个名为store-brand保险公司的广告语:lifeisfull ofsurprise.(生活中充满了意外的事情)。

总体来讲,中文是螺旋式的,最后切题;而西方文字在语篇方面是直线型的,直切主题。

这便是中西方文化在电视语言造型方面的一个显著差异。

其实,无论西方还是国内的电视广告创意都应以视觉效果为终极追求目标。

视和听是电视所具有的两个功能,电视以视为主,主要靠画面语言来表现内容,听仅是看的辅助手段,那些尚未摆脱广播影响,一味凭借感性解说词来生存的电视广告是很难打下烙印的。

因此,电视广告在创作时,必须以画面造型语言效果为中心,通过画面语言讲述故事。

笔者认为,在摄制电视广告时,以画面语言效果为设计制作的落脚点,才是成功的关键。

大家熟悉的美国麦当劳广告baby篇,摇篮中baby摇前摇后的笑与哭,突出强烈的品牌意识。

英国的一则数码相机广告中,没有出现类似国内广播广告一样的口述介绍防震特殊性能的方法。

该广告的内容如下:一个仅穿着短裤的可怜虫在冬天的雪地里被黑社会胁迫着给一家人照相,于是哆嗦着双手拍下照片。

冬天的雪地十分寒冷,可怜虫仅仅穿了一条内裤,而见到黑社会自然还有心里恐惧——这样情形下,照片效果却清晰无比,相机的防震性能不言而喻。

国内广告也有一些用画面语言叙述的典型。

美的空调电视广告,中心画面始终是一个虾和一个空调,一只煮熟的虾随着美的空调降温而逐渐从红色的体表变为褐色,最后竟然因为忍受不住冷气打了一个喷嚏,然后逃之夭夭。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差异从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可以看到。

公益广告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通过让观众关注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认识社会问题,形成社会共识,改善社会风气。

本文将从公益广告的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道德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道德观念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个人权益是至高无上的,注重个体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的是群体利益和道德规范,强调人际关系,注重家庭、国家和社会责任。

因此,在公益广告中,中西方宣传的口号也体现出了这种不同的文化差异。

比如,在西方国家的公益广告中,常常出现“让我们挽救地球”、“拯救这个星球”等鼓励人们保护环境的口号;而在中国的公益广告中,常常出现“以礼待人”、“关爱弱势群体”等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意识的口号。

二、社会责任的差异中西方社会责任的差异体现在企业和个人上。

在西方国家,企业是为了创造财富、获得利润而存在的,但是企业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关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而在中国,企业除了追求利润,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关注弱势群体、实现环保等。

另外,在西方国家,个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但也承担着社会责任,比如社交义务、爱心公益等;而在中国,个人注重社会责任,注重对家庭、社会的贡献。

三、表现方法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表现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西方国家,强调的是形式和视觉效果,他们更加善于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中国,强调的是情感渲染,他们更加善于通过情感曲线,引发观众深沉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公益广告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这种差异,并且选择适当的文化元素来引导观众。

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帮助观众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加强对社会公德心的认识,共同为社会和谐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 引言1.1 公益广告的重要性公益广告作为传播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媒体平台传递信息,激发公众情感,引导社会价值观念,推动社会意识的提升。

公益广告承载着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和关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公益广告的宣传,可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导大众关注弱势群体,呼吁社会团结和协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益广告还能够帮助创造社会所需的氛围和氛围,倡导尊重和关爱,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公益广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塑造社会意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可以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1.2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公益广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对于公益事业的理念和态度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和人权是核心价值观,因此公益广告通常强调个体责任和自愿参与。

反观中国等东方文化,强调家庭、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公益广告更注重集体行动,强调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观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公益广告的制作、传播和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谨慎研究和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定制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公益广告,提高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和效果。

【字数:302】2. 正文2.1 公益广告表现形式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公益广告往往更加直接、震撼和感性。

广告中通常会使用悲情的背景故事、血淋淋的画面和强烈的语言,以引起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在美国的公益广告中,常常会看到关于贫困、环保、人权等议题的广告,画面通常会让人印象深刻,让人想要行动起来做出改变。

相比之下,在中国等东方国家,公益广告更加注重温情、正能量和教育性。

从公益广告看中美文化差异【英文】 TJSS

从公益广告看中美文化差异【英文】 TJSS

The Cur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From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sBy TJSS from Class 1001[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wo groups of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of the same theme as pointcut, sums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s on four points, including leading direction, form of expression, performers, theme and scale. Then it analyses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 reflected from them and deeply research the root of these differences. Maybe people can be aware of performa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daily life via the article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sides, it may prompt self-examination of our Chinese current culture.[Key Words] Public Interest Advertisement , Current Cultural Difference, China and America[Introduction]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just as the name implies, is a kind of advertisements used to form good social life order and basic public morality criterion, and serve for both public short-term and long-term benefit instead of making profits for individuals or companies.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can date from 1940s, when it first appeared in America, and then swept around the world. The first one in China is Please Save Water on Guiyang Television in 1986. Benefit of the community, the theme of reality and the call of performance are its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While in different country and culture, it may perform differently.[Background] In the now information age, media plays a role of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investment in advertising even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Among these advertisements,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also gradually develops and reaches a much broader audience than any others by right of unique properties. With more and more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works appearing in the world, the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and cultures ar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fact, nearly all of these differences come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different culture atmosphere shapes different ideology and different belief, then different modes of thinking, which lead to different speech and behaviors. It’s no wonder, th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s are in different styles. Then we’ll analyse thes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rough two groups of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of the same theme.[Views and Statements]Ⅰ.Differences in leading directionOne of American advertisements impressing me most is about logging ban.1The video ad has a distinct shot for the tree rings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on a stump. Three of them are annotated “Birth of Napoleon”“Birth of Van Gogh”“Birth of Einstein” in ①Abies beshanzuensis:百祖山冷杉order. Unexpectedly, the rings on the edge of the stump pointed out with a standing-out line: Birth of the mother fucker who cut down this tree. Gradually, the scenes turn to a tint of green, make more space for audience introspection.With the same theme of protecting trees and forbidding deforestation, there was an advertisement once broadcasted in CCTV Tenth Channel performed by LiAili. Li narrates the scene of her own drawing with her experience of witnessing plants dying out one after one during field painting. What appears at last is the subtitle “Please don’t let lives leave us”—a typical slogan in Chinese style. Compared to the focus on THE MOTHER FUCKER in American ad, the Chinese one vaguely leads to the direction of WE, thus we can see the obvious distinction.On cultural level, America pursues individualism, emphasizes independence ad. individuals, and believes that life is for everyone itself, so everyone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itself. American advertising, as a result, directs to everyone, to YOU INDIVIDUAL, but not to YOU GROUP or to WE. The strong pertinence, on one hand, alerts people to their own interest.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sharply points out that responsibility is for everyone and can’t be shirked. On the contrary, collectivism is revered in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stress that collective interest is above personal interest. Furthermore,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views, such as loyalty, filial piety,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etiquette, integrity, remind people to undertake the due obligations for others, even for posterity. Therefore, propaganda in Chinese style, on the whole, leads to something like WE, ALL or HUMANITY. This tone indeed promotes cohesion to the heart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However, the sharing of burden weakens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lso gives everyone chance to shirk, which results in the lack of motivation.Ⅱ.Differences in form of expressionObviously, forms of expressing of the two ads are in stark contrast, too. The Chinese one takes warm encouraging as overall tone, and ends up with warm warning—“Please don’t let lives leave us ”, though heartaches to endangered species represented by Abies beshanzuensis①are as well mentioned. Whereas, the American one, the scenes begin in peace in birdsong. The first three parts go on soft just like telling a history of giants,yet in the next breath, it turns to the stupid tree-cutter. The exposing and accusing in silence arouses strong indignation. Positive praising and encouraging with slogan in Chinese ads and Negative accusing and rejecting with silence in American ads is precisely according with basic ideas for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s in two countries.Several years ago, CCTV First Channel broadcasted a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about “Washing Feet for Mom” that touched many hearts. It tells a story about a little boy blunders to fetch a basin of water to wash feet and tell stories for his mom after seeing mom washes feet for his grandma with tiredness of the day, then conveys gist about caring for the olds. The American one about “Future of Children”, by contrast, is much more abstract. Smoking, littering, abusing each other on the car, criticizing with anger, complaining, domestic violence, and so on, all these parents’ bad manners are imitated by children nearb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lder and the younger alarms all parents that what you are doing now is what your children will do after several years!This set of public-interest ads about children’s education are much more different in methods of expression than the former set. The Chinese story type emotionalizes audience,appeals for caring for the olds via praising mom’s filial piety as well as children’s filial piety, and alert pare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own demonstration effect in daily life. When the chubby boy holds chest-high basin, staggers, struggles to open eyes with splash around him, and says “Mom, washing feet!”, who can be not touched or resonated? Yet the American example type convinces people. The scenes which seems noisy, is a silent warning actually. When listening to bestial words and seeing the rude or violent behaviors not consonance with their puerile faces, who can be not surprised or do not self-examined?Of course, form of expression is closely linked to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organizer, while in my opinion,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s difference in modes of thinking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ese. Chinese are more conservative and traditional. The ancient views of valuing literature over business drov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enriched cultural deposits. Meanwhile, relatively perceptual thinking pattern forms, which leads to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on in emotion. However, things in America are different. America’s foundation is late, moreover, British colonial rule brough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 to America. After a long term of influence with these scientific views, Americans are used to rational thinking pattern. Besides, free concepts from individualism and relatively easier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develop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That’s maybe just the reason why Chinese products, especially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works are similar, while American ones are usually original.On the verbal section, American ads are also more open than Chinese ones.Bad words may often appear in American media in their free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re are no bad words in media. The main reason may be the Hall Sense. That is also the result of valuing literature over business, which determines literati’s high social status. It’s no wonder that what literati praised—grace, is also promoted to a high position. Then, all indelicate things or manners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particularly when in public. Once appearing, the audience around would feel embarrassed and ashamed. In a neat twist, Americans just regard them as a part of life.Ⅲ.Differences in performersAs for performers, salie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public-interest ads of two countries. Celebrity endorsements are often used in Chinese ads to attract attention by Star Effect to improve publicity.In America, things are different. Amateur performers and animation participate in ads most. Pursuit to originality and overall effect is their emphasis. The former two groups are good examples.LiAili, a plant painter, a hockey player, even an athlete of Chinese women hockey team taking part in the World Cup in 2002 and won the championship, holds the two completely unrelated posts simultaneously. Ad shot by such a legendary woman, without doubt, draws much attention, let alone ads with celebrity endorsement.For the two American ads, the former one takes form of cartoon, and the latter one choose lots of amateur performers. Just like masterminds of these two, American masterminds usually lay their stress on content and overall effect to attract audience.In fact, i t’s a reflection of difference in visual angles and concepts when perceiving other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o some degree. Americans pursue individualism with the view of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ly. They believe that everyone has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and a unique survival value in life. They have their own belief, but no blind worships.But Chinese are different. The history of authoritarian feudalism lasted for such a long term that it marked Chinese nation with cohesion to an individual. And this idea comes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In many people’s opinion, we are living in a socialist society, in a republic, thus the personality cult doesn’t exist anymore. While, it may just turn to a different stratum, for example, film star. When exotic items flood into our country, many people can’t resist such temptation and personality cult to these new items grows rapidly. That’s precisely the cause of Star Effect.Ⅳ.Differences in theme and scaleWhen searching and scanning these advertisements, I found that the themes of the American public-interest ads are extremely large, involving a wide range. Besides, the advertisement content and form is multifarious; each has its strong point. Furthermore, the ads in America, which play persistently strong, even change monthly and focus on different things in a year. With comparison, our domestic ads seem a little bit plain. Although there are amount of creative public-interest ads in China, the quantity is very small, plus not continuously broadcast. What is worse, the majority are essentially short of new ideas, with narrow themes limited to caring for parents, protecting animals, paying attention to AIDS, and so on, generally presenting gathering patterns. Broadcasting doesn’t take shape. As we know, public-interest ads, without persistence and planning, only depend on frequent broadcasting when multiple social problems appear together still falls far short of the needs. It can’t be denied that political factors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interest in China to some extent. On the one hand, it mirrors different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two countries. As mentioned before, China was ruled by feudalism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dictatorship, almost all aspect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dictator, including culture. Dictators controlled culture via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and controlled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via education. Therefor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usually tends to harmony. And this view influenced their offspring—us. The traditional views exclude different sounds. On the other hand, it directly reflects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thinking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In the battle thinking set against sense of innovation, the fatter wins evidently.Let’s look at i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 work, or some other things are expressed. Americans prefer to take an active part rather than passively participate as Chinese. The difference is much more obvious in working. American awareness of equality contributes to choosing job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ignoring social status and salary, so they fall in love with it easily. They enjoy developing automatically, enjoy stepping outside the box and creating something agree with their own ideas. For Chinese, with strong grade awareness and face-saving awareness, we are easily affected by materials or public opinions. Then we often focus on social status or salary instead of interest, which is the direct cause of little enthusiastic. Regarding work as task or only a replay to the superior perhaps is reason for lacking creativit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Chinese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s lay stress on people, attract audience by celebrity endorsements and emotion communication and aim at whole society. On the contrary, those in America lay stress on matters, draw audience’s eyes through current affairs or scenes of social problems and aim at every individual. The correspondingcultural difference is the collectivism, emphasis on harmonious atmosphere and relevance between persons, strong grade awareness, blind personality cult, conservative and perceptual views in China and individualism, stress on everyone’s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of all men, free, creative and rational ideas in America.In reality, any culture must contain both essence and dreg through eyes of the contemporary era. Taking complex internal relationship among elements of culture as consideration, we can’t deny any kinds of ideas because the consequences are so serious that we can’t imagine, much less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What’s more, every culture has the right to survive, and just as we can’t decide others’ life, we have no power to deny culture’s surviving. Not only do these differences bring contradictions, but also bring authenticity and vitality, which make communi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significant. Culture of each nation can be made necessary changes in different period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hich doesn’t affect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 at all! In other words, common development is the direction for culture.[Reference Works][1]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Video: “Stop Deforestation”“Future of Children”《不要让生命远去》《将爱心传递下去》[2]高艳艳《中美公益广告之比较》(2010.5)[3]金海鑫《中国公益广告的现状及未来发展》(2010.5)[4]丫丫论文《文化视角中的中西方公益广告对比分析》(2011.1)。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公益广告中得以体现,主要从宣传手段、价值观念、观众接受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中西方文化对于公益广告宣传手段的选择有所不同。

中方文化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故事的叙述,倾向于使用感人、温馨的场景和形象来传递信息。

中国的公益广告经常使用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形象,通过他们的困境和坚毅生活态度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而西方文化则更偏向于使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公益事业的宣传,注重逻辑和理性的传递。

西方的公益广告通常采用科学研究和统计数据等手段来证明公益行动的必要性和成果。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家庭和社会责任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因此公益广告强调家庭情感和社区关系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传递亲情、友情和爱心等情感,促使人们关注他人的困境并主动参与公益行动。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人责任和个体行动。

西方的公益广告更加偏向于个人行为的改变,鼓励每个人主动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中西方文化在观众对公益广告的接受程度上也存在差异。

由于中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高度凝聚力,中方观众对于公益广告的接受度较高。

公益广告常通过家族、亲情等情感因素来打动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行动意愿。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西方观众对公益广告的接受度较低。

西方的公益广告常需要通过理性和逻辑的证明来促使观众行动,观众较为注重自身的利益与回报,对于广告中的道德情感因素的共鸣程度相对较低。

中西方文化在公益广告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文化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家庭社会责任的宣传,而西方文化更注重数据和事实的传递以及个人责任的强调。

这种差异也导致了观众接受的程度不同,中方观众更容易被情感因素打动,而西方观众更注重个人利益与回报。

为了更好地传达公益信息,公益广告需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创新。

公益广告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对比

公益广告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对比

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分析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公益广告的形式活泼短小,表现手法多样,易为受众所接受。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的是其商业运作的模式——广告主以付费的形式来买断媒体的控制权传播特定的内容即公益话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广告不存在所谓的“纯洁性”,它产生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

如果一定要强调这些的话。

那就不是公益广告而是公益宣传。

因此。

公益广告本身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体。

无论是平面媒体、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如网络、移动媒体等都可以发现公益广告的影子,各种主题、各种独特的创意成为了广告家族中艳丽的成员,由于其人性关怀的特殊性更是提高了其在广告家族中的地位,如果商业广告是广告家族的护卫军,那么公益广告就是广告家族中的王后,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欣赏。

无论在社会主义中国还是国外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公益广告在社会传播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却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和国外的公益广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独特的魅力。

历史沿革: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

而中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

之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公益广告虽然不必象商业广告那样一字千金,公益广告却以极强的亲和力在倡导健康的社会风尚。

用心品味,委实令人心悦诚服。

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国内与国外公益广告现状分析。

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国家,广告发展进入了稳定高速的时期,广告大量出现,公益广告更是在近几年大量出现,无论是吸引力,说服力和创意也显著提高,但与国外相比,尤其是发达国家,还是显得较为稚嫩,西方发达国家广告发展历史悠久,公益广告更为成熟、多样。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视觉呈现中西方视觉呈现的差别在公益广告中很明显。

西方社会重视个人主义,更为直白、露骨。

因此,在西方国家的公益广告中经常能看到惨不忍睹的画面或者极端的视觉表现手法,以引起公众的注意。

例如,在美国,公益广告常常使用暴力、血腥的画面来呼吁人们反对暴力、反对枪支。

而在东方,个人主义并不像西方那样强调,相对而言会更加注重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通常多采用含蓄的表现方式。

例如,在日本的公益广告中,经常使用“和”(wa)的概念和视觉手法,表现一种安定、和谐、互助的生活方式。

二、传播方式传播方式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来传播信息。

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广告营销的主要推广渠道。

而在东方国家中,人们相对而言更注重传统媒体,例如电视、报纸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适应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以获得更好的广告传播效果。

三、宣传策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宣传策略上。

西方广告倾向于直接宣传消费品和服务,甚至有很多广告和虚假的宣传内容。

国外有很多假药广告就是一例,而在中国国内,算命广告就是一个典型的违规行为。

但是,在公益广告中,这种现象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相反,许多西方的公益广告倾向于从现实出发,呈现一种真实的现状,让公众能够切身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在东方,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宣传策略通常会延续一种传统,例如在中国,公益广告多用寓言或诗歌的形式,将警示宣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公益广告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广告宣传策略和手段最终都旨在提醒公众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优秀的社会价值观,并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会氛围。

希望在未来的公益广告制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各自特色,创造更为有力、有效的广告宣传作品。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任何广告的目标消费者和交流对象都是社会人,受经济、文化、受教育程度、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对广告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品牌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广告所面对的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这种背景下,对中西方广告的对比研究越显重要,认识中西方广告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不仅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需要,更是市场拓展、跨国传播的要求。

一、中西方广告差异的外在表现(一)致敬传统与面向未来中国广告创作者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比如广告中经常出现书法、水墨、剪纸、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代中国广告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方面,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其它大多数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广告创作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带给中国人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推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和获得受众认可大有帮助。

崇尚科学、勇于冒险、富于幻想和批判精神的民族个性决定西方广告更倾向于面向未来的表现,科幻、UFO、外星人等常常会成为西方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这在以青年人为受众的产品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样的广告表现可以给受众留下时尚、前卫、炫酷的形象。

(二)精准表达与自主推理中国广告大都会将广告信息说白点透,不管是为了产品促销还是基于品牌形象塑造,不管是采用说明证明形态还是选择故事情节形态,总是会相对直白精准地向受众表达信息。

因此,即使发展到今天,文字仍然是我国广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因为它有直接说明和准确传情达意的作用。

而西方则讲究留白式的自主推理,很多广告都不会直接点破内容,给受众留下足够的空间去体味想象。

广告中直接说明性的文字较少,甚至整支广告没有一句关于产品的文案,主要通过情节的设计、画面铺陈或意境的塑造,让受众自己去发现关联,推导和感悟广告信息,进行准确解码。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摘要】公益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能够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中西方公益广告在主题、表现形式、传播方式、文化内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公益广告的影响方面,通过对比发现了不同文化在传播公益理念上的侧重点和方式,呼吁在今后的公益广告创作中更加注重跨文化传播的理念。

展望中西方文化在公益广告领域的交流与发展,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为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探讨公益广告的未来趋势,呼吁在未来的公益广告创作中更加注重文化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公益价值传播。

【关键词】公益广告、中西方文化差异、主题、表现形式、传播方式、文化内涵、效果评估、影响、交流、发展、未来趋势1. 引言1.1 介绍公益广告的背景和意义公益广告的意义在于通过传播正能量,唤起社会共鸣,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感知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

公益广告的目的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中传递人道主义理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

公益广告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公益广告主题、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下人们的需求和思维模式,有助于公益广告的策划、制作和传播,更好地触及受众内心,实现传播效果。

1.2 阐述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公益广告的重要性在于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公益广告的理解和呈现方式。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包括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社会习俗等方面,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公益广告的内容表达和传播效果。

通过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对公益广告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为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推广提供参考和指导。

公益广告本身就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产物,不同文化之间对于公益问题的关注点和表现方式也存在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公益广告是一个强调文化差异的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不同点。

在公益广告中,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影响表现形式、主题、受众反应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公益广告的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

西方文化通常注重个性、情感表达和直觉感受,所以在公益广告中常采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比如,美国红十字会的公益广告《疾病就是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个广告中,一位女性被揭开外衣,暴露出她身体上的许多小世界,象征性地展示了疾病对人体的伤害。

这种戏剧化的表现形式,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和思考。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节制、抑制和克制,所以在公益广告中常采用或隐喻或象征的手法。

比如,中国卫生部的公益广告《愚公移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广告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着艰苦卓绝,努力不懈的精神。

这种隐喻式的表现形式,很容易引发中国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二、主题中西方文化的主题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常关注自我主权、人权和社会公正等主题。

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广告《阿富汗小女孩》讲述了一名小女孩迫不得已嫁给了60岁的人,呼吁人们关注婚姻年龄的限制,保障儿童权益。

这种强调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公益广告,很容易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和支持。

而在中国文化中,常关注家庭悦和国家荣誉等主题。

比如,近年来,中国推出了许多强调环保、文明出行等公益广告。

这些广告常以一种亲和、温情的方式激励人们保护环境、关注健康、拥抱新技术。

这种强调家庭悦、关爱和国家荣誉的主题,很容易引发中国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三、受众反应中西方文化的受众反应有所不同。

西方文化中的受众,往往更愿意把个人情感表露出来,更愿意站在社会公正、人权等高位分享自己的观点。

比如,美国一些公益机构通常会邀请荷里活明星代言其公益广告,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支持。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公益广告是一种通过传递正能量和社会价值观念来引导公众行为改变的广告形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公益广告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孝道思想,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中国的公益广告往往以弘扬社会正能量和共同利益为主题,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意志和个人权利,在公益广告中更多地突出个人的利益和心理需求。

中西方文化在美学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内涵与象征的美学理念,重视情感的表达和寓意的传达。

中国的公益广告往往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塑造,通过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唯美的画面语言来打动观众。

而西方文化注重形式与细节的美学体验,更注重广告的创意和设计,在公益广告中更加注重创意的表现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中西方文化在传播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隐蔽、暗示和间接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达,更多地运用象征、隐喻和谜面等手法。

中国的公益广告往往更加含蓄和细腻,通过暗示和间接的方式让观众思考,并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西方文化注重直接、明确和直接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达,在公益广告中更加直接地呈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中西方文化在行为规范上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礼仪、尊重和人际关系的维护,强调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中国的公益广告往往以教育、劝诫和规范行为为目的,通过提醒和警示的方式来引导公众行为改变。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选择的权利,在公益广告中更多地强调个人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中西方文化在公益广告中存在诸多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广告创作者更好地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制作出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公益广告。

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的社会做出贡献。

从公益广告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公益广告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公益广告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华 章(韶关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5)摘 要:公益广告面向社会宣传,陶冶人们的心灵,规范人们的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比较国内外公益广告,可以明显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差异中注重发扬民族特色但又在当前全球一体化浪潮中做到兼容并蓄,将是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益广告;文化定义;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1)01-0370-01一、关于公益广告的阐述公益广告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公益性和针对性,往往言简意赅,以小见大, 给人以启迪和警示。

公益广告独特的传播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培养了社会公共道德,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6年贵阳电视台开始播放一个名为《节约用水》的栏目,随后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每晚黄金时间里开播了《广而告之》栏目,播放公益广告,揭开了我国公益广告事业新的一幕。

如今,公益广告走过了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它已经在众多的广告形式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并不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公益广告的作用日益明显,它给公众以启迪,平心静气,循循诱导,让公众留下深刻的记忆,温馨的广告语言,生动的画面如清风扑面,营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公益广告的核心是创造社会效益,即有效地向社会宣传,向社会动员,陶冶人们的心灵,规范人们的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因此,我国的公益广告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东方文化传统。

只有深刻理解这层含义,才能坚持正确的导向,肩负起社会历史使命,关注社会效益,贴近中国大众、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呼声。

二、文化的定义谈到文化,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文化。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 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公益广告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方公益广告主题的不同中西方公益广告的主题反映了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公益广告更加注重个人意识、自我价值的宣传,比如鼓励人们关心环保、关爱动物、保护弱势群体等。

这与西方社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精神有关,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权益和幸福感。

而在中国,公益广告的主题更多地关注社会责任、公共利益,比如倡导勤俭节约、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

这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关,人们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家庭美德的弘扬。

如此一来,中西方公益广告的主题差异也就相应体现了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二、中西方公益广告创意的不同中西方公益广告的创意反映了两种文化在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公益广告更加注重情感宣泄、个性张扬,常常采用激发共鸣、撼动心灵的创意手法,以感染人心、引起关注。

美国的公益广告《互相尊重》通过讲述不同族裔孩子在运动场上友好相处的故事,来宣传种族和谐。

而在中国,公益广告更多地注重情感温暖、文化传承,常常采用感人肺腑、温馨唯美的创意手法,以感动人心、传承文明。

中国的公益广告《爸爸妈妈朋友和我的梦》通过讲述山区孩子梦想成真的故事,来倡导关爱教育。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也体现了两种文化对待情感、审美的不同态度。

三、中西方公益广告语言的不同中西方公益广告的语言反映了两种文化在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公益广告更加注重直白、简练的表达方式,常常采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形象,以吸引目标受众。

美国的公益广告《毒品害人害己害人害社会》中用一句“毒品害人害己害人害社会”来警示人们远离毒品。

而在中国,公益广告更多地注重深沉、含蓄的表达方式,常常采用典故/古诗的语言、形象,以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

中国的公益广告《关爱自闭症儿童》中用“行动起来,给爱一个家”来呼唤人们关爱自闭症儿童。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对待语言表达的不同习惯,也体现了两种文化对待表达方式的不同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摘要】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必然受中西方文化的制约而向前发展。

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

中国的广告文化则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

所以根据国情的需要,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字】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交流。

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自身又包含了商品文化以及营销文化。

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

根据广告的定义,公益广告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

公益广告诞生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虽然诞生已经60多年,但对于其定义众说纷纭,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一种广告行为。

而新闻学家则认为: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一种新闻宣传。

虽然对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但大家取得了共识: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

在美国,公益广告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

其中,一类是公共广告( Public Advertising),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如绿色和平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发布的各类广告。

另一类是意见广告( Opinion Advertising),这多是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

这是一种企业形象广告的外延,表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个性。

在日本,公益广告称之为公共广告,《电通广告词典》将其定义为“企业或团体表示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向消费者阐明这一意图的广告。

”它与美国的意见广告相似,目的还是为了在社会公众中塑造企业自己的公关形象。

西方广告文化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强
调与众不同。

贝纳通公益广告世界知名,严肃的公益广告画面十分具有冲击力:脐带还没剪断的新生婴儿、被手铐合铐在一起的黑人与白人、接吻的牧师和修女、在死牢里的囚犯、濒死的被亲属拥抱的艾滋病患者、战争中阵亡士兵沾血的迷彩军裤与白色圆领衫、浑身沾满石油欲飞不能的海鸟、三个不同种族人的心脏……尽管有部分评论家批评贝纳通只是靠制造一些令人震惊的画面来引人注目,但却得到多数消费者的支持,贝纳通的业务也因此而增长。

贝纳通公益广告的例子旨在说明西方民主和开放的风气强盛,对于大胆的想法和曲折的描述能很好很快地接受。

就上述而言,西方公益广告所体现的理性诉求,个人主义和直接的表达是美国文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互为因果,相互制约。

可以说,西方文化在个人主义导向下充满理性色彩,他高度重视物质主义,充分肯定个人在社会的价值,反映在交际中则体现在低语境环境中的坦率直白。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以伦理道德为支撑的。

公益广告作为现实中的伦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外化,也是伦理道德的最精确的传达。

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

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

公益广告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

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

中国的公益广告多是正面的名人说教,直述铺陈,而西方则惯用幽默手法,警示类的公益广告则很擅长使用恐惧诉求的表现手法。

如宣传戒烟活动,国外一个很有名的公益广告表现手法为:随着香烟的燃烧,冉冉升起的青烟里出现了一副骷髅骨架,其中一个鲜红的人类的肺逐渐变黑。

此广告用客观的事实说明了吸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播出后效果非常好。

这种表现手法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使虽然人人都懂但很多人却却不以为然的“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一下便深入人心,其效果决非是我国公益广告中常用的那种含蓄、严肃的正面说教以及劝说的手法所能比的。

而且这种表现手法和我国文化传统并无本质冲突,是我们能够容纳的,因此应该被我们所吸收采用。

但是,西方有些公益广告是表现人对物质生活的欲求和追求自由的方面的。

在这样的创作中,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和我国文化传统有较大的冲突,为了尊重国人的感情,我们不一定就非要吸收采纳。

比如美国的征兵广告,自二战起,就一定会在报效祖国、催人奋进,弘扬爱国情操的公益广告中加入大量美女元素,但是这种强烈的性感元素加入却能做到恰到好处,并没有和严肃的主题发生冲突,反而更加吸引眼球。

虽然美国的这种表现手法在西方社会很常用,效果也很好,但由于文
化基础不同,我国同类的公益广告是断然不会采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即使采用也必然难以被民众接受,反而不能起到好效果。

从两者的反差中,我们能发现,东方文化强调的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义务,尤其是中国文化在维护善良人格与良好的人际关系上取得很大成就。

以家庭为重的观念使人们在群体行动中容易服从某些特定的权威,不喜欢坚持个人的权利。

这种“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文化则是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呈现出多元性,自从古希腊哲学家对天文、气象、几何、物理和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以来,逐渐形成了西方注重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传统。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受到大工业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组织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熏陶,“公平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竞争精神”是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典型特点。

这种“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突出强调个人的作用和影响。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的滋润,任何民族都必须借助于文化的装扮。

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折射着民族的独创性和质朴性,丰富着人们的精神和生活。

我国公益广告肩负的使命决定了它的主题在于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必须站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立场上,站在精神文明的高度,抓住民族心理,突出民族个性,对题材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去粗取精,找出题材中蕴含的深意,反映时代精神面貌。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原来和谐、统一、有序的社会整体在特定情境下暂时呈现出部分不和谐、分化、无序的状况。

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迅速变迁的社会,公益广告巨大的文化整合、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越来越突出。

比较国内外公益广告,可以明显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差异中注重发扬民族特色但又在当前全球一体化浪潮中做到兼容并蓄,将是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潘泽宏. 公益广告导论[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张岭. 中美公益广告的人际功能对比分析[M]. 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延雄.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公益广告理论”的思考.新闻知识2006(9:10)
[4] 泰勒.原始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