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八女投江的故事_八女投江事迹概述

抗⽇战争⼋⼥投江的故事_⼋⼥投江事迹概述⼋⼥投江是指1938年10⽉,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军8名⼥战⼠,在顽强抗击⽇本侵略军的战⽃中弹尽援绝,毅然投⼊滚滚江⽔,为国捐躯的历史事件。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抗⽇战争⼋⼥投江的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录⼋⼥投江的故事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龙江省桦川县⼈。
1931年⼊桦川县⽴⼥⼦师范学校读书。
九⼀⼋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救国活动。
1934年加⼊中国共产党,在佳⽊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后改名周维仁)加⼊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结为⾰命伴侣,共同进⾏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化教育⼯作。
她运⽤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们上课。
还利⽤⾃⼰在⽂艺⽅⾯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化⽣活,深受⼤家欢迎。
后调到第5军妇⼥团,历任⼩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悲痛,告别刚刚出⽣两个⽉的婴⼉,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
在西征队伍中,妇⼥团的战⼠们和男战⼠⼀样跋⼭涉⽔,英勇作战。
7⽉12⽇参加了攻打楼⼭镇的战⽃。
⼋、九⽉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上旬,部队经过长途⾏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流乌斯浑河西岸,⽇伪军千余⼈乘夜来袭。
次⽇拂晓,师⾸长命令8名⼥同志先⾏渡河。
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作,⽇伪军发起了进攻。
⼤部队边打边撤。
为掩护⼤部队突围,已⾏⾄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战⼠,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组,⼀齐向⽇伪军开⽕。
正在追赶抗联主⼒部队的⽇伪军突然遭到来⾃侧后⽅的打击,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向河边压来。
抗联主⼒部队乘敌⼈慌乱和兵⼒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
⽇伪军⼀⽅⾯以密集的⽕⼒控制住⼭⼝,阻⽌抗联主⼒部队的回援,⼀⽅⾯加强兵⼒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企图活捉她们。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整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没想到,抗联的动静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没想到,抗联的动静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八女投江的阅读答案

八女投江的阅读答案【篇一: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语文试题】class=txt>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语言文字运用)和第Ⅱ卷(阅读写作)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1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中,人们对如何提高机关行政效率首鼠两端,我认....为,单纯地提高行政效率却不转变政府职能实属扬汤止沸。
b.国际金价连续下跌,一些储户大量抛售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的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c.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博闻强志,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d.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1)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我们有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慷慨悲歌,也有的“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悲壮故事。
(2)在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谱写出一曲的英雄颂歌,取得了抗旱救灾的决定性胜利。
(3)紫金山又叫钟山,山势险峻,三峰相连形如巨龙。
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a.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气贯长虹b. 气贯长虹气势磅礴气吞山河c. 气吞山河气贯长虹气势磅礴d. 气贯长虹气吞山河气势磅礴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c.泰国现任总理英拉于2013年12月9日上午发表电视讲话,称很多政治团体都说他们代表人民,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人民,让人民用选举来作出自己的抉择。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故事的主人公是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家中有八个女儿,她们的美丽和聪慧让人称赞不已。
然而,楚国的国君却对这八个女儿起了歹心。
楚国国君听说了八女子的美貌和才华,便派人前来邀请她们入宫,成为自己的侍妾。
八女子得知国君的邀请后,心生恐惧,她们知道国君的用心不良,一旦入宫必定不得善终。
于是,八女子商量决定,宁愿投江自尽,也不愿屈从于国君的邪念。
当晚,八女子在家中设宴,款待亲朋好友。
宴席间,她们向亲友告别,坚定地表示自己决心投江自尽。
亲友们见她们如此决绝,无不为之动容,但又无计可施。
八女子在宴席结束后,便踏上了前往江边的路途。
当她们到达江边时,夜色已深,江水波涛汹涌。
八女子手牵手,站在江边,面对着汹涌的江水,她们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显得坚定而从容。
她们轻声念着自己的誓言,然后一齐跃入了江中。
江水翻腾,掀起了惊涛骇浪,八女子被江水吞没,她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江水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邃,仿佛在诉说着八女子的坚贞和决绝。
八女子的壮烈事迹传遍了楚国,人们纷纷为她们的勇敢和坚定点赞。
八女投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不能总是逢凶化吉,有时候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困境。
八女子宁愿选择自我牺牲,也不愿意屈从于邪恶,她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故事发生在古代,但是它所传达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不屈不挠,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八女投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古代的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愿我们都能像八女子一样,坚定地走过人生的每一道坎,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成就自己的人生传奇。
抗日英雄八女投江的故事

抗日英雄八女投江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雄事迹八女投江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
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一则关于中国历史上忠诚爱国的故事。
据传说,当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被北魏统治,梁国后主萧衍为保卫国家,决定投降北魏。
但八位执念于国家荣辱的女子却不愿看到这一局面,于是她们决定一起跳江自杀,以表明对国家的忠诚和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
这八位女子分别是:赵广娥、杨容妃、徐德女、张五娘、李时中、刘延姣、杨娥、李延年。
她们年龄不一,有的还是未婚少女,但都怀有一颗坚定的爱国之心,不顾自己的生死,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汹涌的江水中。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人们对这些八位投江女子的英勇行为表达着敬佩和感激之情,她们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激励着我们要爱国、勇敢、坚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 1 -。
正式《八女投江》PPT课件1

爱国诗句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
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第三次抉择 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 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
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眼前只有
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鬼子兵抓住。
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好像在说:
“同志们,怎么办?”战友们也默默地
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是在回答:
“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冷云把手
一挥,果断地说:“同志们,下河!”
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
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
的身体,她们(
)往前走着。
冷 云
胡秀芝
杨贵珍 黄桂清
安顺福 郭桂琴 王惠民 李凤善
我记住了
我想说
《狼牙山五壮士》结尾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
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
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
第二次抉择
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 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 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
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她们
喊了三遍以后,又朝鬼子兵们打
了起来。
(1938年10月)的一天晚上,在 (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 成群成群的鬼子兵把(抗联部队)包 围了。因先过河而与大部队隔开的指 导员(冷云)看到这种紧急情况,果 断地把(女战士们)分成三组,主动 向鬼子兵开枪射击,吸引了鬼子的注 意力。当敌人调头朝她们扑过来时, 抗联部队趁机发起了冲锋,突破了日 本完成了!”
八女投江这幅画的赏析

八女投江这幅画的赏析八女投江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所绘的一幅传世名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作描绘了八名女子在江边投身水中的情景,充满了悲壮和悲凉的氛围。
这幅画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历史和社会方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从艺术角度来看,八女投江这幅画作在构图、用色和笔墨运用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画面中八名女子身姿各异,神情悲愤,展现了画家对人物形态和情感的高超把握。
画中的水面、树木和山石也被绘制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用色上,画家运用了淡雅的墨色和淡淡的水墨渲染,使整幅画作呈现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而在笔墨运用上,画家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不拘泥于细节,却又能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和情感,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可以说,从艺术角度来看,八女投江这幅画作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八女投江这幅画作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八女投江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庄王为了报复被晋国所囚禁的父亲,曾派遣八名美女投江自尽,以示对父亲的思念和对楚国的忠诚。
这幅画作通过绘制八名女子投江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忠贞和对国家的忠诚,也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政治和社会风貌。
因此,这幅画作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态写照,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最后,从社会角度来看,八女投江这幅画作也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画中的八名女子为了国家和家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这种爱国情怀和忠贞精神,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八女投江这幅画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历史和社会方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态写照。
《八女投江》 PPT教学课件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语文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 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 献身的革命精神。
八女投江雕塑
以你认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八女投江的故事

日伪军只看到了暴露在外的战 士,却没注意到她们。日伪军 疯狂向战士们射击,阻止其过 河。
•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过河,冷云
命大家分成三组,分别隐藏在 柳毛丛里向敌人身后开火,敌 人以为遇到了袭击,调转火力 又朝这边扑来。
• 突围后的抗联军看到了处在
险境中的八位女战士,调过 头向敌人冲过来,试图救出 八名女战士。可是敌人已经 用重火力控制住了山口,大 部队无法同河边八女取得联 系,反而增加了伤亡。八名 女战士知道寡不敌众的部队 如果再这样恋战下去,必有 全军覆没的危险。
• 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日本侵略者在西安事变之
后,开始大规模侵犯我国 领土,他们在中国大地上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 在东北这片土地上,诞生
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东北 抗日联军。
• 1938年,日军在东北黑龙
江地区准备对抗联第二路 军实施包围。
• 在敌人展开围剿之前,抗
联二军主力部队迅速西征, 冲出敌人包围圈,与兄弟 部队会合。
• 当时深秋多雨,道路泥泞,战士们缺衣少食,
冻得瑟瑟发抖。晚上的时候,一些战士找干 柴生火,烤火暖身,烘干衣物。
• 但点燃的篝火不巧被汉奸看到了,由此暴漏
了目标。
• 日伪军得到汉奸报告的信息后,连夜集结了
千余人向老道沟进发。
• 部队在极其危难的情况下准备
渡河,金世峰带领冷云等八名 女战士先行渡河,但还没等渡 河,日伪军已经包围上来了。 战士们沉着应战,一边掩护战 士渡河,一边打击日伪军。
• 于是,在枪声的间隙里她们
齐声高喊:“冲出去!不要 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日 到底!。”抗联部队听见了 她们的喊声,看到无法解救 战友们,也只能挥泪向密林 深处撤去。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美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没想到,抗联的动静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五篇

滚滚波涛的乌斯浑河江,你可记得,在一九三八年秋天,在波涛中,永远消失了八位女英雄的身影。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女投江英雄事迹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写八女投江英雄事迹的作文1在我看到的抗日故事中,作为牡丹江人的我还是被“八女投江”的故事感动着。
每当大人带我到江边八女投江纪念碑前游玩时,都会给我讲八位女英雄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西征队伍中,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在攻打楼山镇战斗中,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遭遇。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八位女兵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仅13岁。
今天当我再次在网上看完八女投江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的英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长大为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写八女投江英雄事迹的作文2激流滚滚的乌斯浑河,在她的波涛中,永远消失了八位女英雄的身影,读完了《八女投江》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
为了减少大部队的损失,只有八人的妇女团担起了掩护的任务。
前面有凶恶的敌人,身后是滔滔河水,她们毅然拒绝了大部队的营救,把敌人的注意力引了过来,她们这是何等英勇。
如果主力部队营救的话,她们是一定能突围出去的,但这样,一定会有更多的同志牺牲,于是,她们跟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我为她们这种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仿佛来到乌斯浑河边,看见了这悲壮而感人的一幕,我默默地向女英雄们致敬,此时,周围的一切如同凝滞了一般,只有时间老人还在坚定的向前迈步。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切地体会和感受到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儿童睡前故事八女投江

儿童睡前故事:八女投江从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八位善良勇敢的小女孩,她们都住在一起,相亲如姐妹。
她们的家乡被战乱波及,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这八位小女孩决定展开一场勇敢的行动。
第一位女孩儿阿娇阿娇是这八位小女孩的领袖,她聪明机智,善于决策。
当村庄陷入危机时,阿娇毫不犹豫地带领其他七个姐妹商讨对策。
第二位女孩儿小如小如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善良的一位,她总是尽力帮助别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在困难时刻,小如总会挺身而出,给大家带来希望。
第三位女孩儿小美小美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勇敢的一位,她从不畏惧困难和挑战,总是勇敢地面对每一次考验。
在这次危机中,小美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第四位女孩儿小慧小慧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聪明的一位,她总是能够快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次危机中,小慧的智慧为大家带来了许多希望和可能性。
第五位女孩儿小娟小娟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温柔的一位,她总是为大家带来快乐和温暖。
在这次危机中,小娟的乐观态度和温暖之心给大家带来了力量和安慰。
第六位女孩儿小莉小莉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善良的一位,她总是无私地关心他人,乐于奉献。
在这次危机中,小莉的善良之心为大家带来了和平和团结。
第七位女孩儿小芳小芳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活泼的一位,她总是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在这次危机中,小芳的乐观和活力为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第八位女孩儿小英小英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善良的一位,她总是乐于帮助别人,永远心系他人的困苦。
在这次危机中,小英的善良和爱心为大家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八位小女孩决定投江,为了保护家人,为了保护村庄,她们牵手跃入湍急的河水中。
但奇迹出现了,一阵璀璨的光芒笼罩在她们周围,将她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八位小女孩获得了神奇的力量,她们共同守护着这个美丽的世界,为人们带来希望和光明。
她们成为了这个世界的英雄,也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儿童睡前故事“八女投江”讲述了勇气、团结、友爱和奉献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勇气和力量,启发他们拥有善良和勇气,成为像这八位小女孩一样的英雄。
八女投江以后的故事

八女投江以后的故事
军事
八女投江以后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个悲壮的抗日故事.然而,世事难料.八姐妹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个变节分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想不到的.如果八姐妹地下有知,她们会后悔吗?
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8位女烈士之一,是她们的领导者.1938年5月,7万名日寇对抗联第二路军实施“重点围剿”,抗联第四军和第
五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长途突围.第
四军和第五军的女同志也被合编成一个妇女团,随主力西下.冷云以
她渐渐表现出来的干练和坚定,当了这个团的指导员.冷云等人经历
困难突破敌人的重围,到达了自己的根据地边缘.可就在第二天拂晓,日本人包围了她们的宿营地.一个名叫葛海禄的汉奸向日寇告了密,
但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并不是冷云等八姐妹,而是和她们隔开一段距离宿营的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男同志.这时冷云她们只要自己不暴露,或许就有机会脱险,但是冷云没这么做,八姐妹决定将日本人引开.原因很简单:关书范是师长,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师的指挥所,面对敌人时,她们有责任保护师长和他的指挥所.于是她们首先向日本人开了枪,
日本人被引过来,将八姐妹逼到了江边.关书范被枪声惊醒,带着男同志突围出去.冷云八姐妹子弹打完之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间,冷云带着她的姐妹们选择了后者.然而正是这西征归来途中的最后一场战斗,击垮了师长关书范的信心,回到二师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也就是投降!我们这些后人原来也鲜有人知道这些事,可自从读了史料,知道了真相,于是就再也忘不了冷云八姐妹的牺牲了.汉奸太多,抗日太久.。
八女投江的故事:最小的只有十三岁

[键入文字]八女投江的故事:最小的只有十三岁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1938 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 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 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 军第1 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 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
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投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 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 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时期8名女兵殉国事件
“八女投江”雕塑像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雄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
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
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
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10月10日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
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
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
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
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
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英雄简介
冷云
民族英雄——冷云
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
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
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安顺福
(1915一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
生于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
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新安屯进行了疯狂的大搜捕,有7人惨遭杀害,其中就有安顺福的父亲和弟弟。
民族恨、家乡仇,使安顺福更加坚强。
她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毅然离开故乡,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
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为了行军打仗方便,安顺福、许贤淑等4名女战士将她们的9个小孩送给老百姓抚养。
1938年4月,抗联各军向宝清集中,5月从宝清出发开始西征,这时安顺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随军西征。
在征途中,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
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
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柞木岗山和大小关门嘴子山之间的峡谷子中(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处)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
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凤善
八女投江”烈士。
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
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不朽丰碑
“八女投江”纪念碑
建国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岸边,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
正面是抗
“八女投江”纪念碑
联老战士陈雷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碑文铭刻着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女战士的英名和她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高80米、横截面为三角型的纪念碑和象征着彩虹,跨度为75米、矢高25米的供脊,雕有展现女英雄们战斗风姿的大型群雕。
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
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决定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大型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于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八女投江”国画巨作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
“八女投江”国画巨作
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
一个如此年轻的艺术家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称道的创作呢?对于王盛烈来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对他影响太大了,他有着作为亡国奴的经历,他也亲眼目睹了“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所以他内心的爱国主义激情成为了创作最大的动力。
即便是后来提出建立九·一八纪念馆议案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他依然不顾身体的不适,重新创作了一幅《八女投江》,尺寸比当年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那幅还大,老人当时惟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够让世人忘了那段历史。
目前这幅作品就挂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成为这段历史一个记忆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