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林波的著作《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
此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主要介绍了作者的语用教学探索,下编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一些语用教学实践。
整本书内容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语言精练。
书中对教学实录的描述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一、指向“语用”,坚持一课一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位作者的学识、经历不同,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风格各异。
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我们都应当走近作者,走进文字,发现只属于这一课的特点。
针对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模式化、形式化等问题,如何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呢?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两种对策。
一是关注语言,发现“这一课”的表达特点。
我们要学会发现每一课的个性,去关注每一课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法,去揣摩,去习得。
二是聚焦表达,发掘资源当堂习得。
为了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有所收获,真真正正地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发掘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最有利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语言的实践,从而习得方法。
二、指向“语用”,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同生共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由此可见,阅读与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会贯通为一体,二者才能同生共长。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表达,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写法,还要重视语用,在实践练习中提升表达水平。
首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例子”,在品析写法中优化习作技能。
例如,我们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先总后分,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等,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一次练笔,仿照文中的写法,描写一场雨、雪等。
【原创】“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指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自从《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运用训练的削弱。
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而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
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
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往往因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想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
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我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运用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
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十分欠缺。
1、虚化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把目标设置得过高、过多、过虚,尤其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不明,导致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或遭失落,特别是最应该落实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没有得到落实,一堂课下来,看不出有什么教学效果,连起码的一课一得都达不到,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出是什么课,是哪一教时的课,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2、回避训练。
“训练”曾经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然由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刻意回避“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是“感悟、体验、感悟”等说法,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于是,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甚至不再进行“训练”,认为它是“工具性”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三策略”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三策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
语用能力是指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交际目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境分析、语用判断和语用策略的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三策略”。
第一策略是提供丰富的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行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
提供丰富的语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运用语言,增强他们的语用意识和语用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语境来呈现语用信息,如真实情景对话、角色扮演、有趣的图片、视频等。
通过观察和参与这些语境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语用信息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语言。
第二策略是进行语境导入和操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来导入语境。
教师可以用一个短小的情景描述或漫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相应的语用思维。
在引入语境后,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活动,如对话填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模拟实际的交际情境,培养他们的语用判断和语用决策能力。
第三策略是进行语用策略的训练。
语用策略是指在实际交际过程中采取的针对不同语境的语言运用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真实对话或篇章的语用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语用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恰当的策略。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一些典型的语用策略,如请求、邀请、建议等,帮助他们在实际交际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
通过提供丰富的语境、进行语境导入和操练以及进行语用策略的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这三策略相互配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交际功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语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实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指向语用阅读教学设计
指向语用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指向语用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上下文和非语言元素来帮助理解和准确解读语言表达。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来促进学生的语用阅读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指向语用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二、创建真实情境教师在设计指向语用阅读教学时,应该尽量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
例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提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用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媒体形式,为学生创造具有指向语用特点的阅读环境。
三、提供具体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供具体的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指向语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的语境下,语言表达的指向意义不同。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场景,如购物、问路等,让学生分析并解释相关的指向语用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指向语用差异,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加深理解。
四、启发学生思考在指向语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指向语用与文化、情感等因素的关联,促使学生在理解语言表达的同时,积极思考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互动交流,加深对指向语用的理解。
五、设计多样化评估方式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形式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技术工具,如在线测验、录音等,来评估学生的指向语用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使用,以及评估他们在交流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提供个性化辅导在指向语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及意义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阅读是语文研究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县教研室提出了语文阅读计划,学校要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要求学生以书为友,和书为伴。
鉴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势在必行。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求。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悲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选择较自觉。
由于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较强暴力色彩的书籍进入了学生选择的领域。
而一些较为高雅严肃的作品少人问津。
另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极端功利色彩,误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成绩,只重视与文明测验有关的参考书,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强的作品魅力不再。
再则,个别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
2、方法较陈旧。
本日的研究主要不是影象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研究方法——晓得为何研究?从哪里研究?怎样研究?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
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糊口中,这显然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
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
核心素养下特殊学校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研究
2021年5期┆59研究核心素养下特殊学校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研究褚 倩摘 要: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一切学习活动都需要落实到语用目标层次上来。
新语文课程标准围绕“语文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大的方向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其中“语文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
本文对语用教学目标下的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用教学;核心素养;语言运用;语言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型语言学科,需要以充分的语言知识积累、语言知识消化吸收以及必要的语言运用实践为载体。
那么,对于特殊学校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语用落到实处?本人有如下几方面思考:一、重视语言积累,积淀语用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这是基本的认知规律,语言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语言的积累基础之上,要实现语言的有效迁移与运用,就必须注重语言的基本功练习,具体而言就必须多读多背,学生的语言之仓库。
尤其是低年级的特殊小学生处于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打好语文学习之大厦的根基,才能确保后续语文学习稳固不倒。
所以笔者尤其注重对低年级特殊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在朗读与背诵中积淀语用技能。
低年级的课文都是短小精悍、文质优美的小文或者古诗,学生们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之上能够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因此我都要求学生做到熟读成诵。
如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中,对粽子的描写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都十分生动细致,叠词的实用让句子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要求学生们细细品味,不断朗读,直至能够背诵下来。
在朗读与背诵的过程中,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作为有益的语用素材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下来。
在他们的口语表达和造句过程中发现,他们能够将课文中学习过的好的词语和句子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之中。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用意识,提升语用能力
百花园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思想品德教育、智力发展、习惯培养等方面都应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因此,要想让学生能上好语文课,就必须扎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激发学生语言运用的潜在意识(即语用意识),提升其语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离不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通过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来触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语言魅力,感悟文本所传递的情感,进而激发其潜在的语用意识,提升语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语用意识的渗透,教师的处理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状态:或无视语用存在,滔滔不绝,“引”着学生感悟完了一篇文章;或稿中有语用,而行动却乏力,简简单单,“点”了几个词句过了一下文段;或过场式展现了一番语用情况,糊里糊涂,“演”了一番,学生却无所得。
语用意识的培养需要在语言文字的赏析和揣摩之下形成,语用意识的形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用能力。
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渗透语用。
一、揣摩和赏析语言文字,培养语用意识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
理解和品味语言是为培养语用意识服务的。
1.咬文嚼字,揣摩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字词、句段进行合理、适度、富有情境的“咬”文“嚼”字,能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魅力,能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升品读文章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注意语言短路等特殊语言现象,学会揣摩语言,并将自己揣摩的感受进行适当批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训练点选择策略
引领思想者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训练点选择策略宋中莲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当然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而实施语用型阅读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找准语用训练点、准确制定语用教学目标。
一、吃透课标精神吃透课标精神,一是从宏观上、从横向上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习作(写话)教学目标联系,理清整个小学阶段语用训练内容及每个学段重点,二是从微观上、从纵向上比较同一内容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进而体会螺旋上升的编排意图。
1.理清小学语用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虽没有明确的课程内容,但细细揣摩各学段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目标,我们就能明白整个小学阶段的语用训练内容。
会写2500个常用汉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背诵精彩句段、优秀诗文160篇是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必须积累的语用材料。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作品主要为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
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复述”“讲述”“转述”。
对于习作,课标明确规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可见,从课文中学习写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是小学阅读教学的语用训练重点。
掌握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事序、时序、空序、物序、逻序五种表达顺序,总分总、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并列式、因果式、顺承式六种基本组段、成文结构,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编写提纲、详略处理的基本技巧,自然就成了小学阶段语用训练的重点内容。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
小学阶段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是词语和句子。
准确运用词句表情达意、注重表达效果、恰当使用修辞与标点符号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应领悟的遣词造句方法与习惯。
2.弄清学段语用重点课标上虽没指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语用重点,但仔细推敲其中的语句,参照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尤其以195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最为具体),我们就能知晓。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是识字、解词、学习几种简单的句型(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基于语用的小学阅读教学
基于语用的小学阅读教学关键词:语用;小学;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使这一要求得以实现。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会不断积累,再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将更加如鱼得水。
小学语文教师应看到阅读教学的价值,将阅读教学运用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用能力的概念语用能力就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使用所学到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表达自己想法与意见的能力。
具体来说,语用能力就是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新获取的语言词汇、语句,在特定的场景内进行语言组织,使用恰当的语言策略来与他人进行交谈,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能力。
二、阅读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方面的价值1.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用情景每篇阅读材料的背景、题材、中心思想都存在着差别,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情景,脑海中会形成各式主题,教师在此情况下加以合理引导,能够增加学生适宜表达与合理创造的可能性。
2.能够为学生设定多样的语用角色文章当中会出现不同特色、性格迥异的人物,通过作者的艺术处理,人物的性格会在文章当中表现得十分鲜明。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语用角色,学生可以根据角色的特征,来进行模仿对话或表演,增加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度。
3.能够为学生示范不同的语用方法阅读文章中的书面语言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范例,让学生掌握更多不同的语用方法,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多元。
三、基于语用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1.做好阅读教学情境导入小学生的特殊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在进行阅读时常常会遇到理解困难,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人物等缺少了解,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语用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如果教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时有偏离主题的倾向,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曲解文章内容,在语言的把握上也会失去基准,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阅读开始之前,应围绕主题做好情境导入。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摘要: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突破,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展现,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实力。
具体到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中来,通过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特点的了解,结合学生主题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需求,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创新教学模式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学习情感学习目标,进一步的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启发,以此更好的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探讨引言: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学习来讲,在实际对其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把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到知识与活动的进一步结合,通过情感的表达,进一步的融入多元化的知识和情感,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文在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以主题阅读教育为基本的切入点,重点把握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目标,更加科学的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健康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推动意义。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开展主体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单元主题为引领,集合了多种文体形式和文本形式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个事物产生兴趣,进而触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快乐的夏天这一主题阅读中,课外阅读拓展的材料就非常丰富,不仅有写景、抒情的、写夏天天气常识的等等,同时学生在拓展的过程中了解了夏天的动物、植物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础,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有效拓展,并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等,学生的词汇、语言材料不断积累过程中,他们识字、阅读、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也会不同程度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到有利的作用。
小学阅读教学中确定语用目标的三个角度
小学阅读教学中确定语用目标的三个角度小学阅读教学中确定语用目标的三个角度导语: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识字量,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确定语用目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语境、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这三个角度,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确定语用目标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一、语境角度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
在阅读教学中,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确定语用目标时需要明确教学内容的语境,包括文章的主题、场景、任务要求等。
通过了解语境,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阅读中。
语境角度下,确定语用目标的一种实施方法是选择适当的课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的课文。
同时,在选择课文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他们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任务,将语境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或者安排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语言功能角度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在交际中所具有的各种功能。
确定语用目标时需要考虑所要培养的语言功能,既包括学生阅读中的理解能力,也包括他们在语言表达中的交际能力。
语言功能角度的核心是将学习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交际中去。
语言功能角度下,确定语用目标的一个实施方法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任务。
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例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情景模拟;或者设计情境对话,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与他人进行真实对话,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表达目标或运用目标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功能。
小学语文如何开展语用训练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
而且,这是普遍现象。
“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淑湘先生几十年前感叹的“拙拙怪事”到现在依然如故。
这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占据了语文教学大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就是着力方向搞错了——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忽视了语用训练。
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
一、要有训练意识针对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在第七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发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声。
他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他说:“阅读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
”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先生指出,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要实现多个“转向”,其中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第二个转向是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个转向就是让孩子领悟学习方法。
)。
他指出:“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任务,语文可以工具性、人文性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首先的任务就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会渗透着一些文学的、文化的等内容,但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这种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人的积累和运用。
正本清源: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实现语用价值策略研究
正本清源: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实现语用价值的策略研究摘要:“以人为本,读写结合,加强整合,把阅读、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分割开进行,在不经意间违背了“读写结合”的真谛。
如何将习作能力生成的训练方法既缘于“读”又不拘泥于“读”,实现文本的基点放射性、展示个体独特性,并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会读、爱读,会写、爱写?“小练笔”的运用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相辅相成的重要举措之一,究竟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要这么练?只有解决了这三大问题,才能将“语用阅读”落到实处,唯有“正本”才能“清源”。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用价值;策略研究通过观摩我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两堂阅读教学赛课实况,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为例,从语言形式、文本内容、遣词造句和有效表达几个方面对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实现语用价值的策略展开研究。
一、语言形式与文本内容相依存《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一篇状物记叙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如何驾驶小艇在水中行驶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所特有的风光。
作者的观察精细独到,文章内容充实、语言准确生动、词汇丰富,堪称美文佳作,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
学生在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语用,让学生明白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作者总是将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依附在适当的言语形式中。
因此,揣摩言语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内容,走进作者内心,触摸作者情感的波涛。
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能力的发展上,把目光聚焦到“语用价值”上,真正带着学生学语文,摆脱一味地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
二、大胆想象与有效表达相一致一位老师在执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形式及内容的同时,总结出课文的总分段频出的结构段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出示“烟花”、“蓝天”、“山河”、“花朵”的图片,让学生对写作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为了练笔而练笔,注重了工具性,但缺少了和教材内容上的一脉相承,忽视了语言形式与文本内容的统一。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探索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探索今年8月27日,我在晋江第二实验小学听了特级教师刘仁增的讲座,以“语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刘仁增教师讲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1、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2、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3、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
一、对实施“语用”教学意义的理解语用:本真的语文学习归宿。
语文课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是让孩子学会使用母语,学会使用语言重在运用。
有人做过调查,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都是“学生不喜欢语文”,甚至可以说“很不喜欢”。
情况表明,目前国民普遍的语文素养跟21世纪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这里就有一个滑稽而又令人深思的问题,在各学科当中,语文界的“大师”是最多的,各种各样的“模式”“结构”“方案”远比其他学科要多得多,那为什么学生还是不喜欢语文,语文教学依然低效甚至无效呢?曹文轩教授一语概之:“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
也就是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更应重视其工具性。
所以在阅读课上,实现课堂从课文讲读为中心转为向学生言语实践为主的转变,这是语文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过程的主体,使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本体回归。
改变现行的课本中由文体循环的编排思路为语用能级递进,而所谓的能级递进就应该是语用的层次递进。
二、对实施“语用”教学模式的认识何为“语用”?特级教师刘仁增讲,这里所研究的“语用”,并不是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而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贴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
语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语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摘要:本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从语用视域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以期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语用视域;小学语文;整本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和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
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本研究从语用视域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语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概述语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籍,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兴趣和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阅读方式强调对文本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关注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言水平。
语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体性。
整本书阅读强调对书籍的整体感知和把握,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形式。
这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书籍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是深入性。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三是持续性。
整本书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学生持续地阅读、思考和讨论。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拓展性。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搜知识面。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语用”取向的实施途径
( 以下简称 “ 语用” )也得到了确认 。 阅读教学作为 语文 课程最 重要 的领 域 , 自然 也应从 “ 理解 内容” 取 向转变 为 “ 语用取 向” 。那 么 ,这一 取 向如 何在 教 学中落实 ?这 是一个迫切 需要探讨 的问题 。
果让你用一 个成语 或词语 来形容这位 青年看鱼 , 你
心无 旁骛、 心无二 用、 目不转 睛、 心神 专注… …) 师 ( 板 书:专心、 忘我) :课 文 中还有 两 句也 能说 明这位 青年人看鱼 的专心和忘 我 , 这两 句是? 出示 : 他好像 和游鱼 已经融为一体 了。他似 乎
忘记 了时间 ,也忘记 了 自己。
对 “ 学 习语 言文字运用 ”的误解 。阅读 是从书面语 言 中获 取信 息 的过程 ,获得信 息就是理解 内容 , 这
[ 关键词】 阅读教 学;语用 ;实施途径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3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 4 6 3 4( 2 0 1 4 )0 6 - 0 1 1 6 - 0 4
长期 以来 ,语文课程标准 没有为课程 定性 , 其 直接 结 果之 一是 理解 文本 内容 一直 成 为 阅读 教 学
会 用哪个成语 或词语 。
1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 文本的 内容
2 0 1 1年版 语文 课程标 准颁布 以来 ,许 多老师 认为 ,既然语文是 学习语言文字运 用 的课程 ,便把
理解文本 内容排除于 阅读 教学 内容之 外 一意、
师: 从 这 句话里 ,你体会 到什 么?从哪 些词语 中体会 到的? ( 生述) 师 :呆呆地 站立 ,静静 地看 ,忘记 了自己。如
的主要 取 向。《 义 务教 育语 文 课程 标准 ( 2 0 1 1年 版) 》指 出:“ 语文课程 是一 门学 习语 言文字运用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阅读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从现实语文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下的教学现状: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呆板、不灵动,学生表达感知、理解、鉴赏与评价的方式单一。
以此为基础,深入思考并归因,在归因的基础上,研究有关语用理论,以语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然后,以策略体系为指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策略,并构建语用教学课型与课堂模式,用切身的教学实践论证两大策略体系的可行性。
论文分为四大部分,概要如下:绪论部分,阐明研究的缘起与目的、创新点和意义、文献综述和思路与方法。
其中,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构建教学策略体系,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实施策略。
备课策略提出3条:1.分层关注语体形态,明确教学的基础内容;2.关注语象世界,变空白为有白;3.关注语义体系,评价主题内蕴。
以此为根基,形成3条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1.厘定文本的语体形态,深入探索文字密码;2.厘定文本的语象世界,探究其内隐和外显;3.厘定文本的语义体系,深入探索主题内蕴。
两大策略环环相扣。
课堂上的实施策略以时序分为导入、教学推进、教学尾声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导入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二板块,教学推进过程中,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三板块,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
其中,第一板块,论述了情境创设的意义、方
式和方法。
第二板块是核心,提出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6种策略,即:1.启发学生概括、复述;2.启发学生补充提示语;3.启发学生更换人称进行角色体验;4.启发学生描述语象;5.启发学生补白想象;6启发学生发现构段、构篇密码。
基于第二板块,提出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6种策略:1.以概括、复述迁移概括、复述;2.以补充提示语迁移补充提示语;3.以更换人称迁移更换人称;4.以描述语象迁移描述语象;5.以补白想象迁移补白想象;6.以发现构段、构篇密码迁移构段、构篇。
第二、三板块的策略丝丝入扣,相得益彰。
第一章,对语用、阅读教学、语用阅读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阐明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系统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论述语用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原因剖析,包括现状调查与原因
剖析两大方面。
现状调查包括: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分析与调查结论。
原因剖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其中包括
教师不堪重负等4种外部因素和4种自身因素;二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两大因素;
三是家长方面的原因;四是语文课程设置单一;五是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评
价的单一。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提出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
有关详情,以上创新点部分已阐述。
第四章,着重阐述语用教学课型与模式、案例分析,包括口头表达练习课、朗读领悟指导课和读写迁移训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