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土壤物理性质定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各种土壤的粘结力及对铁片的粘着力 (Schubler)
土 壤 1.硅质纯砂土 2.腐殖质 3.菜园土 4.砂粘土 5.壤粘土 6.灰色纯粘土 干土的相对粘结力 (以灰色纯粘土作为100) 0.0 8.7 7.6 57.3 68.8 100.0 湿土对铁片的粘着力 (磅/英尺2) 3.8 8.8 6.4 7.9 10.6 17.2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当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如耕作)时发生 的形变、显示出一系列动力学特性(dynamic property)叫做土 壤物理机械性质。它是多项土壤动力学性质的统称,包括了一 下性质: 一.土壤粘结性(soil cohesion) (一)概念: 指土壤颗粒之间被此粘结在一起的性质。又称 为“土壤内聚力”。它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机械破坏和根系 穿插时)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粘结性强弱的表示指标为粘结力 :单位面积的粘结力。其单 位为N/cm2。 颗粒的粘结力有范德华力、库仑力、水膜的表面张力等物理 引力,以及氢键、各种化学胶结力。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三.可塑性(plasticity):
(一)概念:土壤在适宜水分范围内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消后和干 燥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也称可塑性。传统的泥塑艺术工艺,就是利用粘 土的这一特性形成的。 原因:粘粒成薄片状,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粘粒表面被包一层水膜,外力 揉搓时,片状的粘粒重新排列且粘结固定,由于粘结力的存在,失水后能保持原 状。粘结性关系到土壤耕作质量。 土壤表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 塑性的含水量范围是土粒间的水膜 塑性的含水量范围 已厚到允许土粒滑动变形,但又没有丧失其 粘结性的范围 (二)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凡影响粘结性的因素都影响可塑性 (1)下塑限(塑限)(lower plastic limit): 土壤呈现塑性的最小含水量 (2)上塑限(upper plastic limit): 土壤因含 水量增多而丧失塑性,并开始成为流体时的含水量。也有人叫流限(liquid limit) (3)塑性值(塑性指数)plastic index :上塑限与下塑限的差值。在这一含水量 范围内,土壤才会有塑性。它也是土壤可塑性强弱的指标。
第五章 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三、土壤塑性
3、影响因素:影响粘结性因素都会影响土壤塑性 1)水分:过干过湿无塑性 A)下塑限:随含水量增加,土壤出现塑性的土壤含水量为下塑限。 B)上塑限:随含水量增加,土壤失去塑性的土壤含水量为上塑限。 C)塑性范围 D)塑性值:上塑限和下塑限的差称为塑性值。塑性值越大塑性越强。 强塑性(粘土)大于17 塑性土(壤土)大于-17 弱塑性(砂壤土)小于7 无塑性(砂土)0 2)质地:粘粒增加,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均增大。 3)代换性阳离子种类。 4)有机质数量:不改变塑性值,但能提高上、下塑限。 5)结构。
越小,但砂土无此关系。 B)团粒结构坚实度小; 碱土分散死板,含Na+多,干燥时坚实度很大。 C)通常孔度高,坚实度小些,但在含水量极少,土壤干燥情况下,坚
实度仍可能很大。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五、土壤耕作阻力:
(二)土壤的位移阻力 用抗剪强度表示
1、抗塑强度:一定压力下,土壤剪应力的大小。
2、测定 如图
3、垂直载荷与土壤剪应力关系
计算公式:S=PtgΦ+C
S——土壤剪应力 P——垂直载荷
tgΦ——内摩擦系数 Φ——内摩擦角
C——土壤粘结力
砂22O C较大
4、在塑性范围内耕作,在压力和剪力作用下,土壤出现粘闭现象,孔隙度 减小,孔径变小,无效孔隙增大。
第二节 土壤耕性
3、粘结性影响因素
1)质地 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 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
Ca2+ 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 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 粘结力 无——有——最大—小—流体
第五章 土壤物理性质
X、Y、Z相 同发育
野外判定土壤结 构,让其自然散 碎,所呈形状
块状
X、Y发 育
片状
Z 发育
柱状
土壤结构类型示意图
三、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指土粒通过各种自然过程的作用而 形成的直径<10mm的结构单位。 (一)团聚体的形成 团聚体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 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矿物质和次 生粘土矿物颗粒,通过各种外力或植物根系挤 压相互默结,凝聚成复粒或团聚体。第二阶段 是团聚体或复粒再经过胶结、根毛和菌丝体的 固定作用形成团聚体。
粗 砂
中 砂 物理性砂粒 细 砂 粗粉砂 中粉砂 物理性粘粒 细粉砂 粘 粒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3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于1978 年提出,是按我国习惯用标准,并结合群 众意见综合而成的土粒分级标准。
第三节 土壤孔隙状况
一、土粒密度
土粒密度是单位容积土粒的质量。土粒 密度曾称土壤比重,单位是g/cm2。
二、土壤密度
土壤密度又称“土壤容重”,指 单位容积土壤的质量。根据干土和湿士
质量,又可分别为干土壤密度和湿土壤
密度。
三、土壤孔隙状况
(一)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
隙容积。土壤孔隙度一般不直接测定,而
(三)团聚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 创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 2 水气协调土温稳定
3 保肥供肥性能良好
4 土质疏松、耕性良好
(四)团聚体的崩解 1.机械破坏 2.物理化学破坏 3.生物破坏
(五) 良好土壤结构-团粒聚体的培育
1 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 2 种植绿肥 3 合理耕作 4 施用上壤结构改良剂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土壤是各种陆地地形条件下的岩石风化物经过生物、气候诸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发展起来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起来看看吧。
土壤的物理性质(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
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第六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各级孔隙度为:
持水孔隙度(%)=持水孔
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充气孔隙度(%)=充气孔
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表-12 不同质地的土壤孔隙状况%
土壤质地 土壤孔隙度 粘 土 50~60 45~50 45~50 45~50 40~45 30~35 大小孔隙的相对比率(以土壤孔隙度为100计) 持水隙度 85~90 70~80 60~70 50~60 40~50 25~40 重壤土 中壤土 轻壤土 砂壤土 砂 土 充气孔隙度 15~10 30~20 40~30 50~40 60~50 75~60
定出分类标准。《中国土壤》第2版中把
土壤石砾含量分为3级,见下表。
表6-10 土壤石砾含量分级(%)
3~10mm石砾含量 分 级
<1
l~10
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
砾 质
>10
多 砾 质
三、土壤质地和石砾含量对土壤肥力及
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土壤质地类型及其肥力特征
1.砂土类 砂土类含砂粒多,充气孔隙多,持 水孔隙少,土壤孔隙度小,通透性良好, 但不易蓄水保肥。
2.粘土类 粘土类含粘粒多,持水孔隙多, 充气孔隙少,土壤孔隙度大,通透性
差,蓄水力强,易积水,粘粒本身含
养分多,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保
肥力强,施用的肥料后劲较大。
3.壤土类
壤土类砂粘适中,充气孔隙与 持水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良好,
蓄水保肥力强,养分含量丰富,有
机质分解速率适中,供肥和保肥性
能良好。
1.国际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这是一 种3级分类法,即按砂粒、粉砂粒和粘
粒3种粒级的质量百分数分类的,共分4
类12级,详见下表。
表6-7 国际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
1.2土壤孔隙性
(4)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设土层厚度1m,土壤含水量25%,容重为1.3 t/m3。
公 式
1hm2的1m土层储水量 =10000m2×1m×1.3 t/m3×25% =3250m3/hm2= 325mm
1.1土壤质地与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
物理性粘粒 (<0.01mm)%
物理性沙粒 (>0.01mm)%
组别
名称
灰化土类
草原土及 红黄壤土
碱土及 强碱化土
灰化土 类
草原土及 红黄壤土
碱土及 强碱化土
砂土
松砂土 紧砂土
壤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5 5 – 10
10 – 20 20 – 30 30 – 40 40 – 50
90 – 80 80 – 70 70 – 60 60 – 50
90 – 80 80 – 70 70 – 55 55 – 40
40 –50
50 – 60 >65
50 –35
35 – 20 <20
40 –25
25 – 15 <15
100 – 95 95 – 90
90 – 85 85 – 80 80 – 70 70 – 60
土壤的物理性质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与耕性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着性
土壤可塑性
土壤的物理性质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与耕性 土壤黏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相互黏结在一起,抵抗机械破碎 的性能
《土质学与土力学》 2土的物理、水理和力学性质
土质学与土力学 2土的物理水理和力学性质《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土是土粒(固体相),水(液体相)和空气(气体相)三者所组成的;土的物理性质就是研究三相的质量与体积间的相互比例关系以及固、液两相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通过试验测定的,如含水量,密度和土粒比重;另一类是可以根据试验测定的指标换算的;如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
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三相图(见教材P62图) (一)土粒密度(particle density)土粒密度是指固体颗粒的质量m s 与其体积Vs 之比;即土粒的单位体积质量:sss V m =ρ g/cm 3 土粒密度仅与组成土粒的矿物密度有关,而与土的孔隙大小和含水多少无关。
实际上是土中各种矿物密度的加权平均值。
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5 g/cm 3左右 粉质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g/cm 3粉质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2.72g/cm 3 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7-~2.75g/cm 3 土粒密度是实测指标。
(二)土的密度(soil density)土的密度是指土的总质量m 与总体积V 之比,也即为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其中:V=Vs+Vv; m=m s +m w 按孔隙中充水程度不同,有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之分。
1.天然密度(湿密度)(density)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称天然密度,以下式表示:vs ws V V m m V m ++==ρ g/cm3 土的密度取决于土粒的密度,孔隙体积的大小和孔隙中水的质量多少,它综合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砂土一般是1.4 g/cm3粉质砂土及粉质粘土1.4 g/cm3 粘土为1.4 g/cm3泥炭沼泽土:1.4 g/cm3土的密度可在室内及野外现场直接测定。
室内一般采用“环刀法”测定,称得环刀内土样质量,求得环刀容积;两者之比值。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
(三)孔隙的分级
1. 当量孔径 与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隙直径称为当量孔径。 T=3/D D为孔隙直径(毫米)。T为水吸力,可理解为
土壤对水的吸力,单为厘米或百帕(hpa)。
三、土壤孔性
(一)概念 土壤总孔度、大小孔隙分配、孔隙在土体中分布。 (二)孔隙度(soil porosity)
土壤全部孔隙容积(pore volume)占土体容积的百 分率。
水和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2. 土壤三相组成及孔度计算 总孔度(total porosity)= (1-容重/密度) ×100% 固相(solid phase)=(容重/密度) ×100% 液相(liquid phase)=(水分重量百分率×容重) ×100% 气相(gas phase)=(总孔度-液相) ×100% 土壤三相比=固相:液相:气相
土粒后形成核状结构。 大 小 划 分 : 大 核 状 , 直 径 > 1 cm; 核 状 , 直 径
7~10mm;小核状,5~7mm。
4. 柱状(columnar structure) 形状:侧面,横断面形状不规则。
产生条件:柱状结构是碱化土壤的标志特征, 常在干旱半干旱地带的底土出现。
表3-1 土壤中常见组分的密度
密度(g/cm3)
2.60~2.68 2.54~2.57 2.62~2.76 2.77~2.88 2.70~3.10 2.85~3.57 3.15~3.90 3.60~4.10
组分
赤铁矿 磁铁矿 三水铝石 高岭石 蒙脱石 伊利石 腐殖质
密度(g/cm3)
土壤学课件:土壤物理性质
層土壤含N量為0.1%,則1公頃含N量為: 2300000х0.1%=2300公斤
➢計算孔度
三、土壤孔性
1、三相比
土壤固、液、氣三相的容積分別占土體容積的百分率,
稱為固相率、液相率(即容積含水量或容積含水率,可與品 質含水量換算)和氣相率。三者之比即是土壤三相組成
糰粒結構 腐殖質含量 2)、含水量:完全乾燥,沒有粘結力;15%時,粘結力最大;隨著含 水量增加,水膜增厚,粘結力減少;水分達到飽和時,粘結性消失。
(二) 土壤粘著性 土粒粘附於外物的性質 指土粒---水膜----外物間的相互吸引的性能
1)、含水量:乾燥的土壤無粘著力,隨著水分含量增加,土粒與外 物間的水膜生成(粘著點),粘著力增強,繼而水膜太厚,粘著力下降, 到可流動的泥漿時(脫粘點),消失。
環刀取樣法
3、應用
➢ 反映土壤鬆緊度
在質地相似條件下比較 •容重小表明疏鬆多孔,結構性良好,反之緊實; •過松會加快水分損失,容重大過緊,不利根系發育,通氣透水; •旱作:適宜1.1-1.3範圍,砂土可以偏高些 。
➢ 計算土壤重量及土壤中各組分數量
例:1公頃耕層土重:耕層厚0.2m,容重1.15噸/米3 10000m2х0.2mх1.15噸/米3 = 2300噸
一、土壤結持性
指不同含水量下土壤粘結性,粘著性和塑性的綜合表現。 (一) 土壤粘結性:土粒之間通過各種引力而互相粘結在一起的性質。
它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而不被破壞的能力。是產生耕作阻力的原因之一
1、粘結力(內聚力) 土粒----水膜----土粒之間的粘結作用
2、影響粘結的因素 1)、比表面:粘粒含量 含量高—粘結力強,砂土幾無粘結力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实际操作基础知识
XX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实际操作基础知识XX市灌溉试验站xxxx年xx月第一章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及作物生育观测第一节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的测定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土壤水分是其耗用水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作物生长需水的主要给源,也是土壤内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的必要条件,对与耕作有关的土壤物理性状也有极大的影响。
1、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等。
⑴烘干法。
用测定土样在烘干前后的重量变化来计算其含水量。
具体的测定步骤是:①田间取土。
将取土钻垂直插入取土地点,徐徐向下旋动至要求的取样深度,拔出土钻除去外表浮土后,取土10—20g放入已编号和称过重量的铝盒中,立即盖紧盒盖,并准确记载所取土样的层次及铝盒的号码。
如此自上而下逐层钻去,直至要求的最深层为止。
②将野外取土样称重,要求精确到0.01g,然后打开盒盖(盖子要套在盒底下面,以免混乱),置于105摄氏度±2摄氏度的电烘次箱内烘6小时,一般即可达到恒重,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后在称重,精确至0.01g 。
按下式计算出土壤含水量。
%1000221⨯--=P P P P W 式中 W ——土壤含水量,%;。
—盒重,—;干土重,—盒重—;湿土重,—盒重—g 021P g P g P ++此法需进行3次平行测定,重复间允许误差不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详见土壤水分测定表。
⑵酒精燃烧法。
利用酒精和水能互相溶解及酒精易燃的特性,用一定量的酒精与土壤混合,燃烧后是水分迅速蒸发,然后称重计算。
操作步骤:取土样3—5g (精确到0.01g ),放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滴加酒精,直到土面全部浸没即可,将铝盒在桌面上敲击几,使土壤均匀分布于盒中,也易被酒精浸透;然后点燃酒精,经数分钟后熄灭,在滴加1.5—2.0ml 酒精,进行第二次燃烧,如此经3—4次燃烧后土样即可达恒重。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The Plow A plow is a wedge that is dragged through the soil by a draft animal or a tractor. It cuts away the top layer of soil. The plow lifts and turns over the soil layer. In this way, the soil is broken up for planting crops. The plow is one of mankind’s oldest machines. Wooden plows have been in use for about 5000 years. Metal plows date back less than 200 years.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当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如耕作)时发生 的形变、显示出一系列动力学特性(dynamic property)叫做土 壤物理机械性质。它是多项土壤动力学性质的统称,包括了一 下性质: 一.土壤粘结性(soil cohesion)
(一)概念: 指土壤颗粒之间被此粘结在一起的性质。又称 为“土壤内聚力”。它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机械破坏和根系 穿插时)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原因:粘粒成薄片状,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粘粒表面被包一层水膜,外力 揉搓时,片状的粘粒重新排列且粘结固定,由于粘结力的存在,失水后能保持原 状。粘结性关系到土壤耕作质量。
土壤表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是土粒间的水膜 已厚到允许土粒滑动变形,但又没有丧失其 粘结性的范围 (二)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凡影响粘结性的因素都影响可塑性 (1)下塑限(塑限)(lower plastic limit): 土壤呈现塑性的最小含水量 (2)上塑限(upper plastic limit): 土壤因含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1物理性质
二、土壤孔隙度(porosity)
1、概念:指土壤孔隙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2、公式计算: 容重
土壤孔隙度(%)=(1- —— ) 比重
孔度 土壤孔隙比 = ————
1—孔度
土壤孔隙度一般在40%-70%之间变动,其大小与土壤质地、 结构、有机质含量有关。
例:已知某土壤的密度是2.65g/cm3,容重为 1.3g/cm3,试计算出该土壤的总孔隙度。
3、柱状和棱柱状:土粒胶结成纵轴长于横轴的柱状体。 边面明显有一定形状,顶部园而底部平,为柱状结构; 若边面有明显棱角者为棱柱状结构。常出现在质地粘重、 有机质缺乏的心土和底土层。
4、片状结构:土粒排列成水平状,三轴中两轴特别 发育,纵轴特别短的结构体。长期耕作受压,使土粒 粘结成坚实紧密的薄土片,成层排列(犁底层)。其 孔隙组成基本上是毛管孔隙,没有大孔隙,透水通气 保水性能较差。影响作物扎根和上下层水、气、热的 交换以及对下层养分的利用。
2)非毛管孔隙:毛管水不能占据的大孔隙。孔径 大于0.1mm以上,难于保持水分,主要是透水通气 和贮存空气的场所。其数量用非毛管孔隙度表示。
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之和为总 孔隙度。
旱地土壤:良好的土壤耕层总孔隙度一般为50%60%,非毛管孔隙度 > 10%,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 隙比为2~4:1。
2、块状和核状结构:土粒相互交结成不规则的土块, 内部紧实,长、宽、高三者大致相似,称为块状结构; 按大小分为大块状(>10cm)和小块状结构。若土团边面 棱角明显,形状似核(1-3cm)为核状结构。常出现在有 机质含量少,质地粘重的土壤表层、底土和心土层。 这类结构的土壤,水肥气热及耕性等条件较差。
第05章+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
生物作用
胶结作用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冻融交 替
水膜的粘 结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
(1)生物作用
根系的穿插作用: 根系的挤压作用: 使大土团破碎成小土团 使小土团组合为大土团
频繁反复的穿插和挤压,易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干湿交替作用
湿润土块在干燥过程中由于胶体失水而收缩 干燥土块因吸水而膨胀 使土体出现裂缝而碎,促进各种结构体的形成。
卡庆斯制:二级
国际制:
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 (<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 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查三角图的要点 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 15%-25%者为粘壤组; >25%者为粘土组。 土壤含粉粒>45 --“粉 质” ; 砂粒含量在55%-85%-“砂质”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卡钦斯基制 (1957) 石 砾 粗砂粒 物 理 性 砂 粒 物 理 性 粘 粒 粘 粒 粗粘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粘 粒 粘 粒 粗粉粒 粉 中粉粒 细粉粒 粒 粉 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细砂粒 中砂粒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 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砂粒 国际制 (1930) 石 砾
3、壤质土主要特性:
•
水、气:大小孔隙数量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
• 热: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 • 肥:养分含量多,保肥性能好 • 耕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
砂粘适中,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点, 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
将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基本肥力性状比较如下:
(一)砂质土 农民称白土、白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它通
土壤的物理性质
单位体积(不含粒间孔隙)固体土粒的干重。单位:(g/cm3)
表1
粒级(mm) 全土样 0.10~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一种森林土壤表层各级土粒的密度
腐殖质(g/kg) 29.5 0 4.3 14.8 53.7 64.2 密度(g/cm3) 2.62 2.66 2.66 2.62 2.59 2.59
土壤 黄土 土壤碱化层 土壤龟裂层 灌溉后土壤结壳
容重(g/cm3) 1.35~1.50 1.50~1.70 1.70~1.90 1.60~1.90
旱地土壤容重在1.0—1.7g/cm3之间,适宜的为1.34g/cm3 左右.
返回 总目录 返回 本章 返回 本节
(三)土壤密度与土壤容重的区别
土壤容重小于土壤的密度 通常认为土壤密度为常数:2.65g/cm3 土壤容重可变,反映土壤松紧及孔隙状况,适宜容重为1.34g/cm3 左右
返回 总目录 返回 本章 返回 本节
二、土壤容重的应用
(一)计算表土质量
表土质量=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例1:1hm2耕层19cm深的土层,容重为1.25g/cm3,计算1hm2及1 亩耕层土壤质量
1hm2耕层土壤质量=10000 ×
?
0.19
×
1.25=23750(t)
1亩耕层土壤质量=23750/15=150(t)=15万kg=30万斤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体类型与特征 二、团粒结构培育
返回 总目录
返回 本章
返回 本节
一、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返回 总目录
返回 本章
返回 本节
1、长、宽、高三轴平均发展的似立方体型结构体 主要类型:块状结构体和核状结构体 土壤肥力特点: 块状结构体间粒间孔隙过大,不利于蓄水保水,易透风跑墒, 出苗难;出苗后根不着土造成“吊根”现象,影响水、肥吸收;内 部紧实,不利于扎根; 核状结构体小孔隙过多,尤其是非活性孔隙过多,孔性不良, 水、气不协调。
3.物理性质
作用,土壤水吸力1.5 ~0.15bar, 壤土和结构好的土壤此孔
较多。 (3)通气孔隙(非毛管孔隙)孔隙直径 d>0.02mm,此 类孔隙中的水分可在重力作用下短时间内排出而成为通气 孔隙,土壤水吸力<0.15bar 。
对于大多数作物适宜的孔隙状况:
耕层土壤总孔隙度为50 ~ 60%,其中通气孔隙度 为8~10%以上,如能达到15~ 20%为最好;土体内 的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上部耕层 (0~15cm)的孔度为55%左右,通气孔度15~20%, 底层土壤(15 ~ 30 cm)孔度和通气孔度分别为 50%和10%左右。上虚有利于通气和种子的发芽, 破土。“下实则有利于保水和扎稳根系。“上虚下 实”是相对而言,下层必须保证一定孔度,有利于 根系伸展,扩大觅水觅肥空间,有利于微生物活动, 有利于土壤排水等。
式中:M s固相颗粒质量(g)Vs固相容积(cm3)
2.土壤比重(真比重)(soil specific gravity):单位容 积固体土粒的质量与4℃时同体积水重之比。已知4℃时 水的密度为1。所以,土壤比重和颗粒密度大小相等, 区别在于颗粒密度有量纲,而比重没有量纲。经常被人 们当作一个概念应用。
(四)注意灌溉方法
(五)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有天然和合成改良剂两类,都具很好效果
第二节 土壤耕性
一、耕性的概念
指土壤在耕作时反映出来的特性。从三方面评价:
(一)耕作的难易; (二)耕作质量的好坏; (三)适耕期长短;不是任何时间都可耕地,湿润、酥软 是旱田适耕时期,砂土、壤土、粘土适耕期长短不同。
(三)土壤可塑性 指土壤在一定含水范围内受外力作用而
b (1 - ) 100 s
三土壤孔度(soil porosity)(f)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毛管孔隙:孔隙直径在0.02~0.002mm,土壤水吸力为1.5*
104 ~1.5 * 105Pa。具有毛管作用,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 ,易于被植物利用。 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0.002mm,土壤水吸力>1.5*105Pa。特 点:最细的孔隙,束缚水,非活性,无效孔,移动慢,难被植
物吸收,粘质土中非活性孔隙多,耕性差,粘着力强。
良好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
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 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
土 壤 团 粒 体
团粒结构体的特点: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
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
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 团粒结构使土壤宜于耕作。
耕层土壤重量=耕层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耕层养分重量=耕层土壤重量×养分含量 耕层水份重量=耕层土壤重量×水份含量 例:土壤容重为1.45 g/cm3,计算每亩耕层(15cm)的土重?
(667m2×0.15m×1.45t/m3=153t=30万斤)
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1) 土壤质地:沙土>壤土>粘土 (2)有机质含量:含量越高,容重越小。
土壤结构的影响 有机质的影响
五、土壤孔性的生产意义
土壤孔性与肥力 土壤孔性与作物生长 土壤孔隙状况的调节
合理耕作 增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质地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
土壤结构指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两重含义:
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 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称为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的种类、数量 及结构体内外的空隙状况等综合性质。
土壤物理性质
第一节土壤孔性
一、孔隙和孔性的概念
二、孔隙的类型 三、土 壤 孔 隙 度 四、土壤容重和比重 五、影 响 孔 性 的 因 素
六、土壤孔性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一、孔隙和孔性的概念
土壤是疏松多孔体,土粒或团聚体之间的空间 叫土壤空隙。土壤 孔隙是水气活动的场所,也是物质能量交换的 通道,如大孔隙可通气秀透水,小孔可保水保肥。
五、影 响 孔 性 的 因 素
土壤本身性状 质地: 粘土孔度大,容重小,以毛管孔和无效孔为主砂土相反,壤地土居中。 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本身蔬松多孔,又利形成团粒,故有面机质越多,孔度越大。 土壤松紧和团聚情况: 壤越疏松,团聚情况越好,容重越小,孔度越大。耕作疏松土壤、施有 机肥形成团粒均可使孔度增大,反之减少。 外部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 降水、地下水升降、重力作用等使土体沉实孔度变小。 农业措施:中耕增加毛管孔; 耙耢、镇压、机械人畜践踏降低也孔度 ;灌水可使孔度下降。
四、土壤容重和土粒密度
土粒密度 土粒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是g/cm3 影响土粒密度的因素: 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矿物组成。土壤中多数矿物的密度在2.6~2.7 g/cm3之 间,故土粒密度一般视为定值,取矿物密度的平均值2.65 g/cm3。 土粒密度还与有机质含量有关系,一般有机质的密度为125—140,但因 有机质含量不高,故予以忽略。
三、土 壤 孔 隙 度
概念
单位体积的自然土壤中,所有孔隙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无法直接测 定,实际工作中根据比重和容重计算: 总孔隙度(%) =(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土壤容积-土粒容积)/土壤容积]×100 =(1-土粒容积/土壤容积)×100 =[1-(土壤质量/比重)/(土壤重量/容重)]×100 =(1-容重/比重)×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非常密切。
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孔性、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热性质等。
本节着重讨论土壤孔性、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热性质的变化情况,并由此引起的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热量等变化规律。
了解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的关系,可以为园林植物合理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土壤孔性土壤孔性是土壤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对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响。
土壤孔性反映在土壤的孔度、大小孔隙的分配及其在各土层中的分布情况等方面。
土壤的孔性如何,决定于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松紧度和结构性。
调节土壤的孔性,极其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发挥和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土壤耕作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土壤密度、容重的概念1.土壤密度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叫做土壤密度或土粒密度,单位g/cm3 土壤密度的数值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
一般土壤的密度在2.60~2.70g/c m3范围内,通常取其平均值2.65g/c m3,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密度为1.25~1.40g/cm3,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愈高,土壤密度愈小。
2.土壤容重(1)概念土壤容重即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干燥土壤(包括土壤孔隙在内)的质量。
单位g/cm3。
其数值大小随孔隙而变化,不是常数,大体为1.00~1.80g /cm3。
它与土壤内部性状如土壤结构、腐殖质含量及土壤松紧状况有关。
水田土壤水分饱和时的单位体积土壤(折成烘干土)质量称浸水容重。
浸水容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水稻土在泡水时的淀浆、板结和肥沃程度。
(2)特点①土壤容重的数值小于土粒密度。
因为计算容重的体积包括土粒间的孔隙部分。
②土壤容重可反映土壤的孔隙状况和松紧程度。
砂土孔隙粗大,但数目较少,总的孔隙容积较小,容重较大;反之,黏土的孔隙容积较大,容重较小;壤土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土壤愈疏松,或是土壤中有大量的根孔、小动物穴或裂隙,则孔度大而容重小;反之,土壤愈紧实则容重愈大。
③土壤容重值经常变化。
由于经常受外部因素,如降雨、灌水、耕作活动的影响,因此土壤容重值经常发生变化。
一般说来,砂质土壤的容重变化于1.2~1.8g/cm3之间,黏质土壤的容重变化于1.0~1.5g/cm3。
之间。
一定条件下,土壤容重值的大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3)应用土壤容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数据。
生产实践中有多种用途。
①根据容重判断土壤的松紧状况在土壤质地相同的条件下,容重的大小可以反映土壤的松紧度。
容重小,表明土壤疏松多孔,结构性良好;反之,表明土壤紧实板结而缺少团粒结构。
各种作物对土壤松紧度有一定的要求,过松过紧均不相宜。
适宜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松紧度,因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质地和作物种类而异( 2表3-1)。
适宜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孔性:总隙度50-60%,容重1.14~1.26。
②计算土壤重量例如,1hm2土地,耕层厚度为20cm,土壤容重为1.15g/cm3,则它的总重量为:100×100×0.2×106×1.15=2.3×109(g)=2.3×106kg表3-1 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松紧状况的关系资料来源于原北京农业大学,为华北平原旱地土壤数据。
③计算土壤中一定土层内各种组分的数量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和盐分含量等,作为灌溉排水、养分和盐分平衡计算以及施肥的依据。
例如,上例中的土壤耕层,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5%,则每公顷的灌水定额应为:2.3×106kg×(25%-5%)=4.6×105kg④计算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土壤孔隙的数量标度,是指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所有孔隙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孔隙度= (1-土壤容重/土粒密度)100%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30%~60%,适宜的孔隙度为50%~60%。
(二)孔隙的类型和性质1.土壤孔隙的分级(1)非活性孔隙非活性孔隙是指土壤当量孔径<0.002m m的孔隙。
这样的孔隙中充满着土粒吸附水(束缚水),水分移动极慢且极难被植物利用,通气性差,所以称非活性孔或无效孔。
(2)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是指土壤中毛管水所占据的孔隙。
土壤当量孔径为0.02~0.002mm。
这种孔隙具有毛管作用,水在其中的传导率大,且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3)通气孔隙(非毛管孔隙)通气孔隙是指当量孔径>0.02mm的孔隙。
这×100%种孔隙中的 水分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因而成为空气的过道,所以叫做通气孔隙或非毛管孔隙。
2.土壤的分级孔隙度 按照土壤中各级孔隙占的的容积,可以计算各级孔隙度如下:P28 (1)非毛管孔隙度(2)毛管孔隙度(3)通气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非活性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3、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的关系(1)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孔隙的大小和数量影响着土壤的松紧状况,土壤松紧状况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土壤孔隙的大小和数量。
土壤紧实时,总孔隙度小,其中小孔隙多,大孔隙少,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疏松时,土壤孔 隙度增大,容重下降。
土壤的松紧、孔隙状况,密切影响着土壤保水透水能力、影响水气含量、养分 的有效化和保肥供肥性能,还影响土壤的增温与稳温,因此土壤松紧状况对土壤肥 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2)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各种植物对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的 要求是不同的,因为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根系的穿透能力不同,如小麦为须根系,其穿透能力较强,当土壤孔隙度为38.7%,容重为1.63g /cm 3时,根系才不易透过;蔬菜中的黄瓜,其根系穿透能力较弱,当土壤容重为1.45g /c m 3,孔隙度 为45.5%时,即不易透过。
另外,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悬殊,对土壤的松紧和孔隙状况要求也不同。
紧实黏重的土壤,种子发芽与幼苗出土均较困难,出苗比一般较疏松土壤迟1~2d ,特别是播种后遇雨,幼苗出土更为困难,易造成缺苗断垄,因此黏重土壤 播种量要适当加大。
耕层“坷垃”较多、土壤孔隙过大的土壤,植物根系往往不能 与土壤紧密接触,吸收水分均感困难,作物幼苗往往因下层土壤沉陷将根拉断出现 “吊死”现象。
有时由于土质过松,植物扎根不稳,容易倒伏,因此在干旱季节, 在过松与孔隙过大的土壤上播种,往往采取深播浅盖镇压措施,保墒、提墒,以利于作物苗齐苗壮。
(三)土壤孔性的调节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1.土壤本身性状及其调节(1)土壤结构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大小孔隙比例适当(毛:非为1:0.5)。
孔隙度可达50%~60%。
才有利于植物生长发充育。
其他不良结构的土壤中土壤孔隙都过大或过小,而且大小孔隙比例失调,对植物生长不利。
(2)土壤有机物质有机物质能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
所以,有机质多的土壤孔隙度较高,大孔隙也较多,并对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有良好作用。
在生产中,通过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以及调节有机质转化速度与强度,均可影响以上两因素。
(3)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密切影响着土壤孔隙状况,土质细,土壤总孔隙度大而土壤容重小;土质粗,土壤总孔隙度小而土壤容重大。
(4)土粒排列状况一定容积土壤中由于土粒排列的松紧不同,孔度有很大差异。
土粒排列紧的孔度低,排列疏松的孔度高。
一般耕翻、耙、锄、灌溉、降雨、镇压都可影响土粒排列的松紧。
2.外部因素及其调节土壤孔性除受土壤本身性状影响外,还受诸多外部因素如降雨、灌溉、施肥、耕作等影响。
对于某一特定地块,由于其本身性状相对稳定,该土壤孔性则因气象变化、农田土壤管理措施的影响而时刻发生着改变,并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人们可以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土壤孔性进行调控。
二、土壤结构性(一)土壤结构体自然界中,土壤固体颗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土壤结构体。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包括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
它是一项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
通常根据土壤结构体的大小和形状划分土壤结构体类型。
常见的结构体有以下几种。
(1)块状结构块状结构体属立方体形,纵轴与横轴大体相等,边、面一般不明显,但也不呈球形,内部较紧实。
按照其大小分为大块状(轴长大于5c m)、块状(3~5c m)和碎块状(0.5~3c m)。
此类结构体多出现在有机质缺乏而耕性不良的黏质土壤中,一般表土中多为大块和块状结构体,心土和底土中多为块状和碎块状结构体。
(2)核状结构结构体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角明显,较块状小,大的直径为10~20m m或稍大,小的直径为5~10mm。
核状结构一般多以石灰与铁质作为胶结剂,在结构面上往往有胶膜出现,故常具水稳性,在黏重而缺乏有机质的底土层中较多。
(3)柱状和棱柱状结构纵轴远大于横轴,在土体中直立,棱角不明显的叫做柱状结构体,棱角明显的叫棱柱状结构体。
柱状结构体常出现于半干旱地带的心土和底土中,以碱土和碱化层中的最为典型。
棱柱状结构体常见于黏重且有干湿交替的心土和底土中。
(4)片状结构横轴远大于纵轴,呈扁平薄片状,常出现于森林土壤的灰化层和老耕地的犁底层中。
此外,在雨后或灌水后所形成的地表结壳和板结层,也属片状结构体。
这种结构体不利于通气透水,会阻碍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
因此,生产上要进行雨后中耕松土,以破除地表结壳。
(5)团粒结构包括团粒和微团粒。
团粒指的是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为0.25~10mm。
粒径在0.25mm以下的称为微团粒。
上述五种结构比较,从协调水、肥、气、热方面进行。
结论:农业生产上最为理想的结构:团粒结构。
粒径为2~3mm。
团粒和微团粒是结构体中比较好的类型,尤其是团粒。
改良土壤结构性就是指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如图3-1 所示。
(二)团粒结构是一种优良的土壤结构其主要特点和肥力特征如下。
(1)良好的孔隙性质团粒结构体之间主要为通气孔隙,起到通气透水的作用。
结构体内部以毛管孔隙为主,这种状况为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创造了条件(表3-2)。
P30(2)良好的土壤水气状况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水和空气能同时并存。
水能保存在团粒内部的小孔隙中,空气存在于团粒间的大孔隙中,所以能同时供给植物水分和空气。
每一个团粒就是一个“小水库”。
因此,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通透性和保蓄性适当,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作物的生长。
(3)养分供应和贮藏比例适当由于团粒间的大孔隙内有空气存在,故团粒表面的有机质能够被微生物进行好氧分解,成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养分;团粒内部因为有水分充塞,又因为外部进行的好氧分解作用消耗了氧气而造成厌气环境,则腐殖质得以累积,养分可以得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