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原始资料:谭嗣同的变法主张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30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30张PPT)
5.从整个世界看,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继续发展,政治文明不断完善,发展资 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康有为的主要思想
经济思想 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 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
宪政思想 教育思想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主张君主立宪,倡导权力制衡,肯定"三 权分立"的作用。康有为吸收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权观,强调公民 自治。 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B 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 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促A使.、维甲新午变中法日运战动争迅民速族掀危起机的空主前要严动重因是(A)
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 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情况简表
类别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合计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企业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53
4704
19
16208
72
20912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22.4% 77.6% 100%
类别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合计
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63
12465
18
5345
谭嗣同 湖南 严复 天津 共同 主张
主要 著述
刊物
主要思想
1.变法图强 2.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变法通议》《时务报》 主立宪制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4.发展近代工业
《仁学》
“冲决君主之网罗”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2《百日维新》表格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2《百日维新》表格教案

课题:“百日维新”课标: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剖析其特色;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研究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波折性。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百日新政” 的内容、失败的原由及意义。

经过对戊戌变法的科学评论,培育学生正确评论重要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过自主议论,走上讲台自己讲。

在教课中,教师增补课外资料,介绍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不一样评论,指引学生就此睁开讲堂议论。

学生利用教材并联合所给的资料论从史出,史论联合,经过议论达成对戊戌变法的政体认识,得出正确的评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戊戌变法经过的学习,认识维新志士们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领会其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

经过对戊戌变法的正确认识和评论,认识员工近代化道路的波折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进而进一步领会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剖析:本课为人民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要改革回眸》,本科内容在初中已有学过,上一课也讲到了百日维新的背景,故而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已经有必定的积淀。

对当时的背景而言,学生系统学过,对历史背景的一般剖析方法已经初步掌握。

对内容而言,学生有所认识,经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导教案的预习学生答题已经掌握了本科的知识。

对课中的有关问题剖析而言,问题在导教案上已经给出,学生在课前可经过小组议论,查阅资料各样方法解决。

故本课关于学生来说学比较简单。

难点在于学生要走上讲台讲预习和思虑的内容表现出来。

教课要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课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由和对戊戌变法的评论。

经过学习本课加强爱国主义感情。

“百日维新”教课方案一、新课导入观看视频“戊戌变法”回想“百日维新”的背景,引出第一幕“分割浪潮现危机”,导入本课。

学生齐读所选资料,领会变法背景。

引出第二幕“百日维新救危亡” ,正式进入本课。

二、教课主要环节教师:展现课程标准并解说本课重难点及知识构造。

并展现讲堂教课方案,安排各小组学生的研究任务。

简析谭嗣同的社会政治思想

简析谭嗣同的社会政治思想

简析谭嗣同的社会政治思想
谭嗣同(1865-1898)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学者,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

谭嗣同认为,要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必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实现民族的统一与进步。

他提出“实行民主,改革政体,实行民主改革”的口号,以推动中国的民主改革进程。

二、提倡科学技术进步。

谭嗣同认为,中国要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就必须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他提出“用科学,改
变落后”的口号,以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

三、提倡民主议政。

谭嗣同认为,要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就必须实行民主议政,以反对封建统治。

他提出“改革政治,
实行民主”的口号,以推动中国的民主议政进程。

四、提倡文化改革。

谭嗣同认为,要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就必须实行文化改革,以反对封建文化。

他提出“改革文化,
实行科学”的口号,以推动中国的文化改革进程。

总之,谭嗣同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是追求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提倡科学技术进步、民主议政和文化改革。

【师说】(新课标)2015-2016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师说】(新课标)2015-2016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解析】 材料主张兴办学堂、设议院、“君民一体”等,符合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 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 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 【答案】 C
3.(2015· 济南高二检测)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 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 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这部作品是( ) A. 《变法通议》 B. 《劝学篇》 C. 《新学伪经考》 D. 《孔子改制考》
判断正误 1.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主 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提示:早期维新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洋务思想属于地主阶级 性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2. 康有为倡导“托古改制”, 他的维新思想主要来源于孔子。 (×)
提示:康有为主要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理论,他的维新思 想属于资产阶级性质,不是主要来源于孔子。
提示: (1)“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 说相结合。 (2)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1)背景:1895 年 4 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引起各界人士的 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 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 刊,宣传变法主张。
请分析: 1. 依据材料一, 回答早期维新派为何会从支持洋务派到与之分道 扬镳。 2.材料二说明梁启超的思想观点是什么。这对维新思想有何影 响? 3.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4.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 5.维新改良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 (2)主张
政治制度
• 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__________和文化教育制君度主立。宪
• ②呼科举吁制“度 伸民权”“设议院”,实行
_________近_代制工度业 。
• ③改革__________,培养有用人才。
• ④大力发展__________。
• 2.谭嗣同
• (1)活动
• 1.公车上书
• (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马关逼条约签《 __________》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 人士的强烈反应。
• (2)概况:康拒和、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 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爱,国救提亡 出“______, 迁都,变法”等主张。
•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 __________的政治活动。
• 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 的宣传家之一?
• 提示 梁启超作为《时务报》的主笔,发 表了大量的文章,如《变法通议》等。在这些 文章中,梁启超大声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 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 养有用人才;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 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 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所以说,梁启超 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大大推动变法 维新思想的广 泛传播
严 复
《天演论》
用进化论阐 述君主立宪 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要性
借进化思想 来阐述维新 变法
为维新变法奠 定坚实理论基 础,康有为称 他为“中国西 学第一人”
• 【学思之窗】(教材第129页)
• 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 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 提示 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 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 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 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含解析)1

酝酿中的变革一、选择题1.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B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解析:根据材料“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

答案:A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康、梁等人的宣传活动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则是其兴起的经济条件。

答案:A4.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遗其体而求其用",即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答案:B5.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③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为戊戌变法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的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故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精品教案
第一课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4、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5、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事实。

6、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
2、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相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②都是以清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
重大政策调整;③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④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⑤都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⑥虽然都失败了,但对历史发展的进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①国际环境不同,前者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后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

②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后者代表资产阶级。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后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④性质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

⑤内容不尽相同,前者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后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⑥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影响大。

【精品推荐】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配套课件: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精品推荐】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配套课件:第9单元 戊戌变法
•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谭嗣同 被执行死刑,年仅33岁。同时被 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 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 称“戊戌六君子”。
• 1898年发生什么事使得谭嗣同被
•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断遭到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侵略,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则使中国的民 族危机空前加深:一方面更加暴露清政府的 软弱腐朽;另一方面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 奔走呼号,并进行反思和改革:向西方学习, 实行君主立宪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资本主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起维 新变法运动,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由于维新 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以慈禧太后为 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先 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上 艰难地前进。
• 注意分析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不同, 理解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谭嗣同传 知识点总结

谭嗣同传 知识点总结

谭嗣同传知识点总结一、谭嗣同早年的生平谭嗣同生于1872年,曾在上海法政学堂学习。

他为了解救国家,避开父母反对,参军投奔南洋工读学堂,继而赴日留学,成为留日同学会的骨干成员,参与组织“保社团”和其他反清组织。

回国后,担任同盟会北直隶区总支部代表。

参加准备武装起义的秘密会议,并被任命为总准备处处长。

从理论上揭示了中国革命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要有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二、谭嗣同的主要思想1. 爱国主义思想。

谭嗣同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国家命运,他不满于清政府的腐败、内乱和外虐,极力倡导民族自立,雄图中兴,号召国人觉醒。

2. 民主主义思想。

谭嗣同主张废除专制制度,推动民主政治改革。

他认为只有民主政治,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3. 反帝思想。

谭嗣同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破坏性,他和同盟会的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反帝斗争。

三、谭嗣同的主要活动1. 参与同盟会活动。

谭嗣同是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人之一,他积极筹备武装起义,提出并执行反帝、反封建、民主主义的纲领。

2. 参与秘密革命活动。

谭嗣同曾参加秘密革命团体和革命团体筹备组织。

他积极参加南洋工读学校留日同学会等团体,并出任要职。

3. 组织武装起义。

谭嗣同积极筹办东征和武装起义活动,他成立了北直隶总支部,担任北直隶区总支部代表。

四、谭嗣同的伟大牺牲为了实现中国的民主革命,谭嗣同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率领几百名革命者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但由于内部出卖和敌人的力量强大,谭嗣同最终被捕并处死。

总之,谭嗣同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中国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017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7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 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 ) A.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B.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C.由政治运动发展成为思想解放运动 D.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 解析:“进一步”的意思是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超越的含义,仅仅相 同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A、D两项只是两者的相同之处, 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C项说法错误,可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 物的政治主张。 2.学习要点 (1)早期改良思潮。 (2)康梁维新思想。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早期改良思潮 1.产生背景 19世纪70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2.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人。 3.主要目的 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 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19世纪末,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 想结合起来,借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孔子装扮成改革的先 师,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目的 是为其维新变法作理论宣传。 答案:C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由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公车上书 (1)概况: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 有为、梁启超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 变法”等主张。 (2)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 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

第4课戊戌政变学习目标:1.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2.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重点:戊戌政变及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材整理1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2.表现(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

(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人担任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

谭嗣同等四人被称为“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最终落空。

教材整理2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之后,急忙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并授以密谕。

(2)谭嗣同带着密谕夜访袁世凯,后该事被袁曝光。

(3)1898年9月20日,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1)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

(2)慈禧太后下令捕杀“戊戌六君子”。

(3)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措施全被取消。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7“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

教材整理3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主观原因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失败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路程是行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3.历史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谭嗣同变法内容

谭嗣同变法内容

谭嗣同变法内容论谭嗣同变法一、谭嗣同变法的概述谭嗣同,1893年出生于江苏省吴县,1912年考入苏州太学,1915年考入杭州武英殿,1917年入读北京大学,1922年博士毕业,曾就职北大法 from(及管理学)系,挂职于私立金顿大学,1927年受聘于清政府维新运动,1929年被聘为中国会计师协会秘书,1933年开创比较会计学专业,193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1944年博士毕业,在中国财政学史上,谭嗣同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创立了“谭嗣同变法”,是中国在20世纪初进行财政改革的先导性工作,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财政制度,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二、中国财政革新的重要性20世纪初,中国财政管理存在过时病弊,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谭嗣同把他的学术理论应用到改革中,着手由此改革,使财政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中国近现代财政管理和财政政策有重要影响。

三、谭嗣同变法1.增设国库:建立中央政府国库,统一财政收银及支出管理,中央政府国库每年应有专项固定收入,并支付国家按特定比例所交纳的财政支出。

2.加强预算管理:严格监督官员支出,管理预算支出是建立新朝财政制度的基础,强调总额控制,年度预算的可看性,实现按预算行政执行制度,有效审计政府收支。

3.统一税制:实行国内外一致的财政制度,可收可支各税项都进行统一,特别是关税要实行统一税率,公开有迹可寻财政管理帮助收入合理和公平收税,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

4.整顿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财政会计制度,实现收支一致,试行定期两次审计会计制度,实行从宽依法管理,以达到财政及时点的财政收入及支出监督。

四、谭嗣同变法的影响谭嗣同变法不仅对20世纪初的中国财政体制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且对中国现代财政也有着巨大的好处,如此变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行政体系,实现了收支一体化,建立了市场经济财政体系,培养了当时及后世一批市场经济财政学家,成为中国会计学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为现代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谭嗣同》课件

《谭嗣同》课件

2、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是怎样的人?
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法激进派的一员, 在变法失败后,没有考虑个人生命的安危, 想方设法地营救皇上,救康有为,体现了 他奋不顾身,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明知 要被捕,在完全可以逃走的情况下,却甘 愿赴死;而且多次劝梁启超东渡保存实力, 最终慷慨就义,这表现了他具有光明磊落、 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 概。
重要虚词—之、乃
结构助词,的。 例:定国是之诏 所寓之法华寺 句中语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翻译时没有意义。 例:君之始入京也 皇上之真无权矣

代词,承前指代上文提到的人、物或事。一般都 是承前句内容而指代,必须回归上下句的环境。 翻译的时候必须将指代的内容指明。 例:1、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 之:代词,承前指代袁世凯 2、岂不知之 之:代词,承前指代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


副词,就 例:乃扶病入觐
乃告同人曰
判断词,是 例:圣主乃吾辈共事之主 险极巧极之处
此乃荣贼心计
重要虚词—以
在 ,一般都用在表时间的词前面 例: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以 介词,表手段,翻译为“用”、“拿” 例:结以恩遇 足下以何待之 介词,表目的,翻译为“来”、“以便” 例:传号令以诛奸贼 以待捕者
忍死须臾待杜根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 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 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 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
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 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险,将来继续 推行维新变法。。
我自横刀向天笑
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 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原始资料:严复的变法主张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原始资料:严复的变法主张

原始资料:严复的变法主张
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于是其法与令蝟毛而起,质而论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

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

嗟乎!夫谁知患常出于所虑之外也哉?此庄周所以有肢箧之说也。

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

”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

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

──严复《辟韩》
1/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1) (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1) (共47张PPT)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时务学堂
国闻报 强学会
时务报
强学报
万木草堂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 维新变法
封建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要不要兴民权、 反对兴民权、设 实行君民共主的 议院,实行君主 君主立宪政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 坚持科举取土, 学,改革教育 反对西学 制度
②特点:
(3)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 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
③评价: (4)评价: 利: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宣传维新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维新思 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著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 —维新变法理论基础
《新学伪经考》 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 路。
《孔子改制考》
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 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 么?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 特点:借孔子的名义宣传维新思想 • 说明: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严复:
(1)生平简介: (2)活动与主张:
①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
严 复
②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 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内容:
意义: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资料:谭嗣同的变法主张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

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

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

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观夫乡社赛会,必择举一长使治会事,用人理财之权咸隶焉。

长不足以长则易之,虽愿农愚妇犹知其然矣,何独于君而不然?岂谓举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盘乐怠傲骄奢而淫杀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滥纵其百官,又欲传之世世万代子孙。

一切酷毒不可思议之法,由此其繁兴矣。

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而君之亡犹愿为之死节!故夫死节之说,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

君亦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

民之于民,无相为死之理;本之与末,更无相为死之理。

然则古之死节者,乃皆不然乎?请为一大言断之曰:止有死事的道理,决无死君的道理!死君者,宦官宫妾之为爱,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人之甘为宦官宫妾,而不免于匹夫匹妇,又何诛焉?夫曰共举之,犹得曰吾死吾所共举,非死君也;独何以解于后世之君,皆以兵强马大力征经营而夺取之,本非自然共戴者乎!况又有满、汉种类之见奴役天下者乎!夫彼奴役天下者,固甚乐民之为其死节矣。

──谭嗣同《仁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