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设计说明本课包括教育的发展、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三部分内容。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富于形象思维,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较弱。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列表归纳、材料分析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对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等基本史事。

(史料实证)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学习,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历史想象力。

(历史解释)3.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时代性进行分析,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书目)《狂人日记》《阿正传》等。

2.影视作品:(电影)《渔光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展示鲁迅早年的部分经历,并讲述“鲁迅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经历了从私塾到新式学堂,再到出国留学的巨大转变”。

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1.说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列举20世纪初以后中国涌现出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狂人日记》《阿正传》公移山》等鸿篇巨制,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他的什么情感。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优质教案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优质教案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属于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的单元标题是“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本课所讲述的内容也是辛亥革命和民族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但本课重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其特色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现实,引导学生了解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异同,联系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了解《申报》等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建立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清末民初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计。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啊、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

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教它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时文叹》这段文字反应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呢?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一)科举制度的废除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制度规定:士子经童生试录取者称生员(秀才);生员经乡试录取者称举人;举人在京师经会试录取者为贡士;贡士经殿试录取者称进士,进士即可授予官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1)新式学堂表格罗列不同时期新式学堂的名称。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学堂迢迢不断如春水,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碍,这种制度是什么?(2)科举制的废除回忆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线索:诞生、完善、僵化。

追问:什么时候被废除?版块二:担当文化、激动潮流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当时的校长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在文化担当的路上发展着。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申报》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申报》,教师适当提炼。

除了《申报》,还有哪些报刊?出示图片:民国时期著名报纸、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向北大学生推荐了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你们知道是哪个吗?我们大家常用的一些工具书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

能想起来你用过的哪些工具书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2)商务印书馆学生介绍商务印书馆,教师适当提炼。

当时还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以及一个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板块三:挥别传统、时代号角你们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鲁迅)结合你们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大家来给鲁迅设计一张名片(口述)。

鲁迅有一个身份是文学家,近代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像鲁迅一样的优秀的文学家。

这些文学家的作品脱离了传统的桎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三、文学成就表格罗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板块四:人才荟萃、民族强音文学赋予了历史进程以永生的活力,保留了历史的潜流。

而人才荟萃的艺术更是奏响了民族的最强音。

1.艺术成就(1)绘画这位画家曾是北大艺术学院的院长,猜猜他是谁?出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徐悲鸿的画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而且他更是一位爱国的楷模,作品透露出爱国的情怀。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说课稿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说课稿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新式文化教育的产生、发展以及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西方的文化和教育逐渐传入中国,引发了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变革;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兴起,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戊戌变法和辛亥时期,教育改革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了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民国时期,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新式教育逐渐取代了传统教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了解新式文化教育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中国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过程,掌握新式文化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式文化教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中国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新式文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新式文化教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西方文化教育传入中国的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近代中国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式文化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精品初中历史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1)

精品初中历史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1)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民国时期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不同时期创办的报刊及其宣传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对已学知识进行及时回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及文学艺术成就【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育、新闻出版乃至文学艺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你对此知道多少?近代以来有哪些主要的新闻出版机构?五四前后中国现代文艺创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育的发展(1)新式学校的出现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北洋大学堂等新式学校。

戊戌变法时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2)教育制度的变革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

清政府颁布了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2.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这些报纸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除此以外,还有中华书局、新华书店等。

二、文学艺术的发展1.文学的发展文学巨匠鲁迅,中国近代反封建斗争中最彻底、影响最广泛的思想家。

1902年赴日留学,原学医后弃医从文,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

鲁迅的著作鞭挞时弊,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除了鲁迅以外,还有郭沫若、曹禺、老舍等艺术家写出了不少反映时代特点的著作。

2.艺术的发展(1)美术方面主要有徐悲鸿、齐白石两大家成就突出。

徐悲鸿的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冀教初中历史第10课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教学设计

冀教初中历史第10课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教学设计

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一、京师大学堂1.创建2.发展二、废科举兴学堂1.原因2.概况3.影响三、《申报》的创办1.《申报》的创办2.报纸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上述思想家科学家中,除了魏源以外,其余四位都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且都是留学成材后,归来报效祖国的知识界精英人物。

这新式教育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哪些人物?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在中国出现的情况怎样?(A、出现时期:洋务运动开始时[1862年]。

B、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27页]。

C、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在地]。

)废科举兴学堂怎样评价《奏定学堂章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废除了不合时宜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进步性。

但仍然局限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框架内,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经学”课时最多,学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教师小结、过渡:《奏定学堂章程》拟订后,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1906年后的考试就都属于近代教育的形式了。

在这样的制度下,不但培养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巨匠。

《申报》创办1、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2、报纸的出现有何作用?帮助人们了解一些重要信息。

教师总结:随着时代的变化,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报纸对社会政治、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政治活动中,人们都把创办报纸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

巩固小结1、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

2、提醒学生作好期末复习的准备——补足、订正所有的作业。

布置作业练习册中的相关作业。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学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教师引导:列表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优秀教案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优秀教案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教育变革的原因、新式学堂出现、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2.通过《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举制的兴废。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大众传媒对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清朝末年,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纷纷呼吁废科举、兴学校。

那么,实施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被废除的?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学校?我国新式教育是如何开始的?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本,完成下列学习清单。

活动提示:教师在课堂内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对有学习疑惑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面内容并对课本中相应知识点进行勾画。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原因:科举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2.时间:隋朝。

3.意义:使读书人同社会生活更为贴近,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1.时间:1898年光绪皇帝期间,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2.学制: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建立起来。

民国对晚晴学制又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三)《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1.《申报》: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

2.内容:比较翔实地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曲折历程,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

3.地位: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报纸之一,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4.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分组讨论一:有人说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请问这种说法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点评与总结中归纳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及意义。

为什么要废除:第一:随着西方科技的不断输入,科举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二: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推行、新式学堂的创办,要求废除科举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等一批近代新式学校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订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巴金、老舍、徐悲鸿、聂耳、冼星海及其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课的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业典型代表概况;近代的文艺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作品的艺术成就。

【新课导入】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的交通、生活习俗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那么,还有哪些方面在外来冲击下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26课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师展示以下图片: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给出答案: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教师质疑: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它新在哪里?学生短暂交流后,以模拟采访形式分角色表演短剧《蔡元培访谈》。

学生表演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二、自主预习1.,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三、合作探究1.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

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

(只写序号即可。

)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②《愚公移山》③《李有才板话》④《义勇军进行曲》⑤《小二黑结婚》⑥《黄河大合唱》⑦《屈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题材的有:______(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四、随堂演练1.下列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爱国主义,振奋抗战精神的一组是()A.《义勇军进行曲》《孔乙己》《屈原》B.《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屈原》C.《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孔乙己》D.《孔乙己》《屈原》《黄河大合唱》2.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A.《山乡巨变》B.《边城》C.《家》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

它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燕京大学4.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①《毕业歌》(1934年)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③《太行山上》(1938年)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育改革的意义。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
1.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事实,了解我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历程:废除科举制度、兴起新式教育。
-影响: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3.近代文化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成就:维新变法时期的文化事业、辛亥革命时期的文艺作品。
-特点:多样性、创新性,反映社会变革和人民精神追求。
课后作业
1.请简要概述我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答案:我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兴起,到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再到辛亥革命时期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答案:近代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变革的需要,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人民的精神追求,如对科学、民主的追求;文化名人的推动,如梁启超、鲁迅等。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有:多样性,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繁荣;创新性,表现在文学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开放性,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西方文化的传入。
4.请谈谈你对近代教育改革的认识和看法。
(2)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如协助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教育活动,亲身体验教育文化事业的工作和价值。
内容逻辑关系
①教育文化事业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知识点:教育文化事业包括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方法的革新等。
-词:教育文化事业、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句:教育文化事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部编历史八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历史八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教材第127~131页。

教材分析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近代教育文化事业是怎样的?本课分两部分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介绍了教育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有新式学校的成立,科学制度的废除,各种报刊的涌现和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等,通过它们,能够大致感知近代教育和出版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的是近代中国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鲁迅的小说,齐白石和徐悲鸿的绘画,聂耳、冼星海的歌曲,赵丹、周璇等的电影等,这些人的作品,有着浓厚的时代特征,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以及人物精神的感知,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在唯物史砚的指导下,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课本及材料,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认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绘制历史时间轴,列举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史实,提高对于纵向历史的认识,加强时空观念的培养,(时空观念)3.结合材料,正确认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明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到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的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以及各文学艺术家的作品及成就。

难点感受近代杰出艺术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突破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作品来感受人物精神,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冼星海、聂耳的《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等。

教学设想本课的教学拟将学生的自学,交流和教师的引领、点拨结合起来。

教材的内容主要由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来进行归纳整理,对具体的作品则可通过图文资料的展示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其情况,欣赏其内容,感受其价值和意义。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近代教育的发展、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成就三个方面。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的历程,感受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所做出的努力。

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传统教育逐渐向近代教育转变。

新式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近代学制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新型人才。

同时,新闻出版业的兴起,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文学艺术领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包括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等。

知道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如《申报》、商务印书馆等的重要地位。

掌握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如鲁迅、茅盾等文学家的作品,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的艺术风格,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近代教育的发展,包括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等。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如《申报》、商务印书馆等的重要地位。

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如鲁迅、茅盾等文学家的作品,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的艺术风格,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八年级《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八年级《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八年级《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秀教案+教学反思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教学设计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教学设计

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课程设置及其培养目标的变化情况,认识北京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及对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出现和教育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史实,认识科举制度的废除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艰难起步间的关系。

了解《申报》创办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从中体会信息传播对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私塾”与“新式学堂”的不同点,探讨北京大学在其各个时期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变化的原因,认识在近代中国,教育制度改革是历史的进步。

指导学生联系清末民初中国经济、政治走向近代化的史实,认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京师大学堂、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和重要内容。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式学堂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的一个缩影。

通过学习探究,使学生逐渐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学习的品格。

重点和难点重点:京师大学堂。

难点:废科举、兴学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在读八年级,处于初中阶段,将来还要读高中、大学,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最高学府是哪一所吗?是什么时间创办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学习今天的课题: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一、京师大学堂教师讲述近代新式学堂与古代私塾的不同:古代学生学习活动集中在私塾中,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近代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大多在私塾中进行。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与传统私塾相比,新式学堂的特点是:学习内容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状况,开设西文和西艺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而不是封建官吏。

新式学堂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及书上插图和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学府是什么?今天中国的哪一所大学由其发展而来的?是什么时间成立的?为什么它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过渡:古代人们读书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来做官,内容都是儒家经典,这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废科举的呼声愈来愈强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其特色和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

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京师大学堂的兴办
(二)废科举,办学校
(三)《申报》与商务印书馆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诞生:
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的。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2)原因:
清朝末年,西学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新的改革。

(3)主要内容: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令的形式公布的学制,并在全国施行。

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学堂作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4)影响:
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各地逐渐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申报》。

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创办:
我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

1897年创办于上海,初以印刷为主,后兼营出版。

1902年开始编纂学校用书和翻译出版外国书籍。

并逐步出版学术著作和影印善本古籍。

1932年被日军炸毁,抗日战争时期总馆迁至重庆,1954年,总馆迁至北京。

(2)特色:
紧密结合生活、商业性质的报纸,内容丰富,新闻量很大并注重真实性,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

(3)影响:
是中国新闻史上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对后世报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业布置】
1.民国之处,民国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什么?
2.维新运动中诞生的最高学府是哪一所?
3.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什么?
4.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包括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