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大气圈:构成、成分、结构、功能及其变化2. 地球圈层结构:内核、外核、地幔、地壳等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倾斜角度、四季变化等4. 地球的地理坐标:经度、纬度、时区等5. 地壳运动:构造板块理论、板块运动、地壳变动等6. 地球之外的天体:太阳、月亮、行星、恒星等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迁移:人口统计指标、人口变动、迁移流动等2.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等3.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过程、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等4. 农业与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发展历程、农业方式、农业区位选择等5. 工业与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发展历程、工业布局、工业区位选择等6. 交通与交通流量:7. 旅游与旅游区划: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旅游区划等三、经济地理1. 经济体系与经济活动:经济体系的构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等2. 资源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等3. 区位与区位优势:区位概念、区位优势、区位理论等4. 城市体系与城市发展:城市体系构成、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化进程等5. 区域发展与规划:区域发展差异、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6.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等四、环境地理1.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2.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污染问题、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3. 气候区划与气候变化:气候因素、气候区划、气候变化等4. 水资源与水利: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等5. 能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等6. 土地资源与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保护等五、地理方法与技术1. 地图与地图解读:地图的类型、地图的要素、地图的解读等2. 地理实地调查与测量:地理实地调查、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等3. 统计与图表分析:统计学方法、图表分析、数据解读等4. 空间分析与模型:空间分析方法、GIS技术、空间模型等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约70的表面被水所覆盖,其中97.5为盐水、淡水只占2.5。

全球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和冰川中,仅有少部分分布在河川、湖泊和湿地中。

2. 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一定地域内的大气状态。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自身运动、太阳活动、地形地势、水体分布等。

气候分布的原则是,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发展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很大;海洋温暖的气候使得北欧地区的气候要比同纬度上的其他地区温暖,大陆温暖的气候使得俄罗斯地区的气候要比同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寒冷等。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表面的岩石分布在连续性较大的大块地壳上,形成了地球的板块。

地球板块构造是现代地质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它是研究地球内部活动的重要基础。

4. 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总和。

地球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有生物多样性、生物稳定性、生物生产力和生物生活质量。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地理特征的学科。

其中包括人口地理的原理、方法,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演化和城市环境等的学科。

3. 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是指农业在地理环境中分布、演变、作用及其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4. 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工工业地理和区域工业地理,人工工业地理研究的是城市工业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工业地理则研究的是地区间工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区域工业发展规律。

三、经济地理1. 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界固有的各种用于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需要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源资源。

其中包括自然能源资源、自然物质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

2. 市场经济地理市场经济地理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间关系的规律及其影响的学科。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一、自然地理部分1.地球与太阳系统: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倾斜和赤道面的转动、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各种天文现象的成因等。

2.大气圈: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的结构、大气运动与气象现象(如气压、气温、风、云等)、天气的形成与变化、气象台网及其预报方法等。

3.水圈: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河流、湖泊、水库及其形成与演变、水域功能及其利用、海洋的特点与利用、冰川与黄土地带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

4.岩石圈:地壳的组成、构造及其变化、地震与火山活动的发生原因和地质灾害的防治等。

5.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植被的特点与类型、动物的特点与类型、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等。

6.地理技术:地图的制作与使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测量与制图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1.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集聚、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结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3.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发展的战略、农业与农村发展、城市与城市群的区域组织、经济空间结构等。

4.区域生态与环境:区域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区域环境污染与防治、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能源与环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

三、地理方法部分1.地理思维与方法: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地理研究的途径与手段、地理学的发展与学科特点等。

2.地域研究方法:地域分类与地域分区、地域系统研究、地域比较与地域调查方法、地理模型与实证研究等。

3.地理信息技术与数理方法: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制作与使用、统计与数理方法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等。

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大致知识点总结,学生在备考地理的过程中,应该熟悉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理解其中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同时要善于应用所学的地理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其基本运动形式,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导致季节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

学会使用地图,能够识别地形图上的主要地形特征。

二、自然地理1. 大气环境: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压力、风的形成等。

了解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2.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类型和特性。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地质作用: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 生物地理:生物群落的分布、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地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

3.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包括语言、宗教、风俗等。

四、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主要国家概况。

2.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行政区划、资源分布等。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

六、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七、地理实践能力1. 地理观测:学会使用地理工具进行观测,如使用罗盘确定方向、使用海拔计测量高度等。

2. 地理调查:掌握地理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

3. 地理数据分析:学会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 - 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理现象,如时差、春潮带潮汐等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图例-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包括方向、比例、地形图的识别3. 地理坐标系统-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及其测量- 地理坐标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成分、大气层结构- 气候类型、气候带分布- 气候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河流的特征、流域管理- 湖泊、地下水、冰川等水体的特点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与地貌-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与地貌-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物种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的影响5. 土壤地理- 土壤类型、形成与分布- 土壤侵蚀与保护- 土壤肥力与农业生产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人口问题-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工业与环境-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网络、运输方式、交通与区域发展3. 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 文化扩散与交流- 宗教、语言、民俗的地理分布4. 政治地理- 国家与领土-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边界与领土争端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五、地理实践1. 地理实验- 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实验- 人口、城市、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的调查2. 地理实地考察- 地理现象的实地观察与记录- 地理问题的实地调研与分析3. 地理研究方法-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地理研究报告的撰写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实践等多个方面。

地理高考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环境1. 地理概念: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2.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为40000公里,两极赤道之间的距离短。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轨道周期24小时,地球公转周期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

4. 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能够获得的平均辐射量称为太阳辐射。

5. 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顶层和外层组成。

6. 气候类型: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因素,可以将气候划分为不同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7. 地球的地貌:包括山地、高原、低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8.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地方。

9.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的分布:全球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而南极洲上几乎没有人口。

2. 人口与资源:人口的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变产生影响。

3.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集聚和生产活动密集的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率提高。

4. 城市生活: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城市中居住区的建设、交通设施的完善、公共设施的配备等方面也有所改变。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2. 农业生产: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

3. 工业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4. 工业生产: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第四章贸易与交通1. 贸易的发展:贸易是一种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国际贸易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会考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会考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会考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包括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散射和吸收。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球轨道变化、太阳活动)和人为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如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文特征等。

- 湖泊、地下水等其他水体的特点。

3. 地貌:- 内力作用下的地貌,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如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各种地貌类型的识别与分布,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4. 生物与土壤:- 生物群落的类型与分布,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 土壤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如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形成。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老龄化、迁移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 工业的类型与分布,工业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

3. 交通运输与旅游:-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

-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

地理高中会考知识点

地理高中会考知识点

地理高中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地理会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知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比如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能量,太阳活动可能会影响地球的通信和磁场。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以此来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

(三)地图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要能够根据地图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根据指向标或经纬线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保温作用。

这对于解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都非常重要。

(二)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比如城市热岛效应就是一种典型的热力环流现象。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比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四)水循环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比如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的更新。

(五)洋流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了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个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二)差异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热量的差异引起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水分的差异引起的;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引起的。

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又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比如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属于水平运动。

(二)外力作用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纬线和经线: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地球表面与大气1、地壳的组成与运动: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的运动表现为板块运动和地震,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运动之一。

2、大气圈的组成与特征: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外层。

大气圈的特征包括分层性、流动性和复杂性。

3、水圈的组成与特征:水圈是由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组成的系统,具有连续性和运动性。

水圈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水循环。

4、岩石圈的组成与特征: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硬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岩石圈具有不均一性和运动性,与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

三、世界地理1、世界地理概述:世界地理主要研究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世界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

2、世界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全球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包括地球的地理带、气候类型、自然景观等。

3、世界人文地理:世界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地理分布、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民族与宗教、贸易与交通等。

4、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三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三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三地理会考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坐标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度和纬度,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

2. 大洲与海洋地球上分布着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而海洋则占据地球表面的大部分,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洋。

3.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夏至、秋分、冬至和春分是表示季节变化的重要时刻。

4. 地形与地势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地势则是用来描述地面的高低,如山脉、河谷和高地。

5.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得出的结果,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气候情况。

而气象则是短期内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人口数量和分布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农村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两种主要地域类型。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而农村则以农业为主导,人口密度较低。

3. 经济与交通地理环境对经济和交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对地区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4. 文化与宗教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宗教差异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理条件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5.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城市化和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三、地理技巧与方法1. 地图阅读与制作地图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学会阅读和制作地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和空间关系。

2. 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地理统计和数据分析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略椭圆形的球体,但在地图上通常用近似球体模型来表示。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4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75千米,略呈扁球形。

2.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每24小时绕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作一次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公转: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轨道的运动,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导致四季变化。

3.地球的经纬度坐标系统–经度:指地球表面上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西各180度。

–纬度:指地球表面上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0度,向北南各90度。

4.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地图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经纬度投影、墨卡托投影、兰勃托投影等。

二、地球上的水1.水圈与水的循环–水圈指地球上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的总和。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和蓄水等过程。

2.海洋与海洋的特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

–海洋对调节气候、维持水循环、提供食物资源等具有重要作用。

3.河流与湖泊–河流是地球上形成的降水径流的主要通道,是水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湖泊是由河流水流停滞形成的淡水水体,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4.冰川与冰川的特点–冰川是由降雪在高山、极地等地积累形成的大规模冰体。

–冰川对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造山抬升和侵蚀等有重要影响。

三、地球的内部1.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厚度约为5-70千米。

–地壳由岩石构成,分为地壳板块,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幔是由熔融岩石和半固态岩石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3.地核–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80千米。

–地核由固态的内核和液态的外核构成,是地球内部的热源。

4.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常伴随地壳运动。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地质现象,常在板块边界处形成。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它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地理会考中,掌握地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地理会考知识点的全面总结:1.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的结构与形状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呈近似于椭球的形状。

1.2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利用经纬度来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

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偏移,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偏移。

1.3 大地构造与板块理论大地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它们以地震和火山活动的方式不断变化和重塑。

1.4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态,而气象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气候受纬度、海洋暖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1.5 降水与水文循环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固态水的形式,它是水文循环的一部分。

1.6 地表水资源与利用地表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合理管理和利用地表水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

人口分布是指各地区人口数量、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的特征。

2.2 城市与乡村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区域,乡村则是相对分散的农业和农村居民的聚居地。

2.3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不断迁移的过程,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对城市进行的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活动。

2.4 流域与跨国流域流域是指一个河流及其支流和进入河流的水域所组成的地理单位。

跨国流域是指流域跨越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

2.5 交通与运输交通是人类在地理空间中进行的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运输是实现交通的方式和手段。

3.地理信息技术3.1 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空间信息处理系统,遥感技术则是利用航空或卫星等远距离的传感器获取和解译地球表层特征的技术。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赤道周长为大约4万公里,南北两极的周长略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赤道处略大于此值,两极处略小于此值。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3.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以东经和西经表示;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赤道的角度,以北纬和南纬表示。

时区是根据地球自转而划分的不同时间范围。

二、地球的地貌。

1.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外部形态。

地球的外部形态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

陆地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大陆板块上,海洋则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3. 地球的地理环境。

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的复杂地理环境。

三、地球的自然灾害。

1. 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造成地表的震动和破坏。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构造、板块运动等因素有关。

2. 气候灾害。

气候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这些灾害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3.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常常发生在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

四、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

1.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行为,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五、人口与城市。

1.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中地理会考的必备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于自转造成了赤道略微膨胀,极地略微扁平。

-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夹角,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2. 陆地的形成和变动:- 地质构造:地球的地壳由地质构造单元构成,包括板块、地震带和火山带。

- 陆地的形成:陆地的形成是由于板块之间的构造活动导致地壳的隆升和抬升。

-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人文地理环境。

3. 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和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等。

- 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循环是维持地球水资源供应的重要过程。

- 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包括农田、城市、林地、草地等。

-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态系统。

4. 地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的异同和区域发展:区域的异同是指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差异。

- 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过程,城市规划是指规划者针对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规划方案。

- 农业发展和农业区划:农业发展是指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农业区划是指将农业活动按照某种规划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 旅游资源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是指可以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旅游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措施。

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会考地理高中 知识点总结

会考地理高中 知识点总结

会考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全的椭圆体,它的赤道略大于从北极到南极的距离。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24小时,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由纬度和经度组成。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分东经和西经。

纬度是赤道面和地球自转轴所夹成的天球表面圆弧的长度。

纬度共有称为北纬北纬N,称作南纬南纬S。

而经度共有东经和西经。

靠东日界线是180°东纬,靠西为180°西纬。

而本初子午线选为0°。

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为地球的缩影,它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为二维平面。

地图的制图原理包括真实性、等角性、等积性和方位性。

地图的分类:地图根据比例尺大小,可分为平面图、精密图、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结构与特点:地球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根据物性可分为大气层、水层和岩石层。

根据物质含量不同又分为气圈、水圈、岩石圈。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关系:地表形态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山脉、高原和平原都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球的气候区划:地球根据气候特点可分为寒冷带、温带和热带。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地面平坦的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农业发展,而高山和荒漠地区则会对人类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和城市化等活动,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一定影响。

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城市与农村的区位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区位关系对社会经济和人口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

第四章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农业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1. 自然地理学:
-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球核的特点
和组成。

-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变化的原理。

- 气候与气象:气候的形成与分布,气象要素及其变化规律,
气候区划。

- 地形与地貌:地形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地貌的发展和类型。

- 水资源与水循环: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
治措施。

2. 人文地理学:
-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布和变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带来
的问题。

- 经济地理学: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
和优势,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和类型,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农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交通与通讯:交通方式和交通网络的发展,交通运输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城市建设的问题
和措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3. 地理实证与研究方法:
-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种类与特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利用。

- 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地理实证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 统计与图表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处理方法,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地理知识点是在背诵的基础上加以理解。

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一)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2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地球的形状呈近似椭球体,有自转和公转的双重运动。

2.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等特征。

3.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地球的发光圈、黄道带等特征。

4.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轴线与地球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决定了地球各地区的昼夜长短和温度变化。

5.地球的地理坐标: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经度划分为东经和西经,纬度划分为北纬和南纬。

6.地球的地壳运动:地球表面的地壳在地球历史长期的作用下,会发生地质构造和地震、火山等现象。

二、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分异1.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由地球表面到空间的一层气体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2.地球的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

3.地球的陆地:地球陆地面积较大,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主要是海洋。

4.地球的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存在空间,包括陆地、水体和大气层。

5.地球的环境分区:地球的陆地和水域可以根据气候、植被、动植物等特征进行环境分区,地球表面的环境差异区域较为明显。

三、地球资源与人类活动1.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2.地球资源的分布:地球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资源匮乏。

3.地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

4.地球环境的保护: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包括保护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5.地球的灾害与防治:地球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减轻灾害的影响和防止灾害的发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会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考试,做好地理知识的复习,轻松迎接会考吧!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一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1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二1、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6、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8、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9、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0、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1、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4、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6、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三1、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2、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3、航空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②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4、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5、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6、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①线路拥堵(合理规划)②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7、商业街的区位选择: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几何中心)②交通最优为原则(沿线)8、商业小区的区位选择:设在居民住宅区内。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四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4.学会看分值,多角度答题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上信息或资料作答。

要熟记的地图做题的基础。

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2、世界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

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五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红壤为主。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战略位置地势(高、低(方位))及起伏大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特征。

例: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和资源几方面入手。

例:简述井岗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降水量多少的影响因素:5、气候类型的判断重点方法以温定带:先判断最冷月均温以水定型: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光照情况。

降水特征: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雨季在什么季节。

雨热是否同期。

纬度、地势、洋流、海陆位置(受海洋的影响程度,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气候(大气环流)、地形雨、洋流、海陆位置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6、对河流特征的描述(1)河流的水文特征:(2)内流河水文特征:(3)水系特征:(4)分析河流的凌汛条件:包括水量大小、水位高低及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

A、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汛期在夏季,影响因素主要是气温B、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它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C、流程不长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

温带河流有结冰期,河流自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流动的河段。

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入冬后较高纬度河段的河水开始封冻;春季较低纬度河段的河水先开始解冻。

这样上游为水,下游为冰,水流不畅,极易冲溃堤坝,形成凌汛。

(5)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例: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6)河流航运条件评价:(7)河流的补给形式:例: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1.河流落差大;2.水量大。

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自然: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冰期;含沙量,流域面积,有没有形成水运网络;社会经济:与其他交通方式相联系;经济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往往形成春汛)、永久性冰雪融水(往往有夏汛)、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北、西、南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暖流的增温增湿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自然: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多,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小②气候温暖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平原地形河道宽阔,水流缓④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⑤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附近,交通位置重要社会经济:⑤人工运河沟通,河海联运,通航里程长⑥流经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六1、分析太阳辐射高低(考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2、分析我国沙尘暴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1)地形高低和南北坡(阴坡、阳坡)(2)日照时间:天气和气候状况;白昼长短(3)太阳高度(即纬度)(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例: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夏秋多飓风;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⑤天文大潮时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下泄不畅;人为原因:①人口密度大;②上游植被破坏多,水土流失严重。

4、分析有关地形地貌5、分析有关地质灾害例:分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形成原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板块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2组断层:华山渭河平原、庐山鄱阳湖平原(1)板块(火山、地震、变质)或地质是否破碎(2)坡度(3)降雨(4)植被(5)人为因素(1)自然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坡度大;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2)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减轻灾害的措施:震级大,破坏性大;浅源地震;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