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课件

b.电子云扩展程度
同类电子云能层序数n越大,电子能量越 大,活动范围越大电子云越向外扩张
2、原子轨道
①定义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②原子轨道与能级
ns能级 ns轨道
npx轨道 简
np能级 npy轨道 npz轨道
并 轨 道
nd能级
ndz2轨道
ndx2—y2轨道
从K至Q ,能层离核越远,能层能量越大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2n2
2、能级
同一个能层中电子的能量相同的电子亚层
能级名称:s、p、d、f、g、h…… 能级符号:ns、np、nd、nf…… n代表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一 二
三
KL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全满规则 半满规则
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
①电子云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 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小黑点:概率密度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小黑点越密概率密度越大
小黑点不是电子!
②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即精简版电子云
③电子云轮廓图特点 a.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球形 n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双纺锤形
2s
2p
F ↑↓ ↑ ↓ ↑ ↓ ↑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O原子:1s2 2s2 2p4
电子排布图
1s2 2s2
2p4
O原子
六、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物态变化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微观结构。
2.相变的概念及其条件。
3.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气体状态方程)。
4.确定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实验方法。
二、物质的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3.分子的键型及其特点。
4.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的关系。
三、化学键的性质1.同种键和异种键的定义和举例。
2.键能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3.键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共价键的极性和电性的概念及其与键型的关系。
四、物质的热稳定性1.温度和物质的热稳定性的关系。
2.物质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条件和特点。
3.确定物质的热分解和热合成的方法。
五、物质的电解性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2.电解质的导电性及其与离子的浓度和动力学的关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六、分子与离子的形成1.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和举例。
2.确定分子和离子的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七、氢键和离子键1.氢键的特点和举例。
2.氢键的性质和应用。
3.离子键的特点和举例。
4.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八、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1.离子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2.确定离子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3.共价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4.确定共价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九、化学键的杂化1.杂化的概念和种类。
2.方向性杂化的概念和应用。
3.确定方向性杂化的条件和特点。
十、分子结构的测定1.确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2.确定分子结构的仪器。
3.确定分子结构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综上所述,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科学,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此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原子结构在高中化学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不带电,电子的电荷为负。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主量子数n表示了电子的能级,核外电子个数与元素周期数相对应。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具有一定规律性。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所有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周期和族排列,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最外层能级数,族数代表了元素最外层电子种类。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比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特性会随周期和族数的变化而变化。
3. 共价键与离子键原子间的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两种。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形成在非金属原子之间,如氧气分子中的O=O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形成在金属和非金属原子间,如氯化钠中的Na+与Cl-离子间的键。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涉及电子的轨道重叠和电子的转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小团体,分子的结构直接影响了物质的性质。
分子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极性和反应性,比如水分子的角形结构使其具有极性,导致其具有高的溶解度和独特的氢键结构。
分子的键的性质也会影响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如键能决定了分子的热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5.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周期排列的离子、分子或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有序固体,具有规则的晶格结构。
晶体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比如硅晶体的周期性排列决定了硅材料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大全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大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E(p)<E(d)<E(f)。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
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特别提示】(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
由于能级交错,3d轨道的能量比4s轨道的能量高,排电子时先排4s轨道再排3d轨道,而失电子时,却先失4s轨道上的电子。
(4)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
第一能层(K),只有s能级;第二能层(L),有s、p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 x、p y、p 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
(5)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
(6)在书写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时,并不是所有的都是[X]+价电子排布式(注:X 代表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注意: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
高中化学选修3: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晶体常识
1 .晶体与非晶体比较
2 .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
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 .晶胞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4 .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 —— 均摊 法
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
中学中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
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
二.四种晶体的比较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
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3)离子晶体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4)分子晶体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5)金属晶体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三.几种典型的晶体模型。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涉及到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的物质结构知识点进行总结:1.原子和分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其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具有负电荷。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分子式是用来表示分子中原子种类和个数的符号表示法。
2.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
-分子的空间构型主要由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构型决定。
-键角、键长、键能等是描述分子空间构型的重要参数。
3.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范德华力是由于分子极化引起的吸引力,是分子间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力。
-静电力是由于带电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
-氢键是特殊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存在于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之间。
4.晶体的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由晶胞、晶格和晶面组成。
-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
5.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材料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学习材料结构可以有助于设计和制备新材料。
-材料的结构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和分析。
6.非晶态:-非晶态是指没有明显的长程有序结构的固态物质。
-非晶态常见于一些金属、硅和玻璃等物质中。
-非晶态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
-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包括DNA和RNA两种。
-多糖是由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脂类主要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
以上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对于化学学科的深入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一、物质熔沸点问题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答】AlCl3是分子晶体,而 AlF3是离晶体2、P4O10的沸点明显高于 P4O6,原因是:【答】都是分子晶体,P4O10的分子间作用力高于 P4O63、H2S 熔点为-85.5℃,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 H2O 的熔点为 0℃,极易结冰成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此差异的原因是:【答】H2O 分子之间极易形成氢键,而 H2S 分子之间只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4、二氧化硅的熔点比 CO2高的原因:【答】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
5、CuO 的熔点比 CuS 的高,原因是: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 CuO 的离子键强,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6、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原因是:【答】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更大。
7. 乙二胺分子(H2N—CH2—CH2—NH2)中氮原子杂化类型为 SP3,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答】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8、丙酸钠(CH3CH2COONa)和氨基乙酸钠均能水解,水解产物有丙酸(CH3CH2COOH)和氨基乙酸(H2NCH2COOH),H2NCH2COOH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 p3、sp2 杂化。
常温下丙酸为液体,而氨基乙酸为固体,主要原因是:【答】羧基的存在使丙酸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氨基乙酸分子中,羧基和氨基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9、NH3常用作制冷剂,原因是:【答】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高,易液化,汽化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能够做制冷剂。
10、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答】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上升。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门捷列夫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如今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
下面是整理的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 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如何学好化学1在化学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化学内容。
以便于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化学听课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
听课是学习化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
特别是化学,很多知识都是下节课的基础,如果这一节没有掌握到下节就可以成为学习的障碍,所以说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
2吃透化学课本联系实际以化学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
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
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一. 原子结构与性质.1.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_ _ _ _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同,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 N、O 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 (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子(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一.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 r[Ar]3d 54sl 29C U —(3) .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s<(n-2)fv(n-1)d<np3. 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高中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电子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由里向外,分别用字母:K、L、M、N、O、P、Q表示相应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①K层指包含一个能级,即s能级;L层包含两个能级,s和p能级;M层包含三个能级,s、p和d能级;N层包含四个能级,s、p、d、f能级②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③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④同一能级容纳的电子数相同3、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绕核高速运动是没有确定的轨道的,就好像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这种“带负电荷的云雾”称之为电子云。
电子云密集(单位体积内小黑点多)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机会多;反之,电子云稀疏(单位体积内小黑点少)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机会少。
即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大小,而非表示核外电子多少4、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的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1)原子轨道的形状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每个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能量:E1s<E2s<E3s,随着能层序数的增大,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减小,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哑铃形),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为符号。
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③能级与原子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能级s(球形)p(纺锤形)d f原子轨道1357容纳的电子数261014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多电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总是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由低能级逐步填充到高能级。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方面1.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但却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2.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
但H、He、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其中H、B为非金属元素,而He为稀有气体元素;虽然Ge、Sn、Pb、Bi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或等于4,但它们却为金属元素。
3.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一般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但He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4. 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所形成的阴阳离子最外层一般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但对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离子来说,最外层却只有2个电子,如;而则是一个氢原子核。
5.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般为阳离子。
但也存在某些阴离子,如等。
6. 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离子一般为阴离子。
但也存在某些阳离子,如等。
7. 一种非金属元素一般形成一种阴离子。
但氧元素形成的离子除,还有。
8. 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般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但氟元素和氧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却都不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中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0价(氟无正价),而氧的最高价为+2价(在OF2中)。
9. 氢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为+1价。
但在金属氢化物中却为-1价。
10. 氧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为-2价。
但在过氧化物(如等)中为-1价;在OF2中为+2价。
11. 对于对应阴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而言,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般低于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而和虽然电子层结构相同。
但钠、镁、铝的最高价(分别为+1、+2、+3价)却高于氟的最高价(0价)。
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保留一定位数的小数有效数字。
但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却为整数,并且是精确值。
13.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并不等同于对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但对于某些只有一种核素的元素而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钠元素就只有一种核素,因此,N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知识总结【新教材】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一)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含 碳 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除有机物外其他化合物称为 无机 物) 注:1、有机物除含碳外,还含有 H ,有的还含有O 、N 、S 、P 、卤素等2、含碳的化合物 不一定 是有机物。
例:CO 、CaCO3、碳酸盐,碳化物,氰化物等 3、无机物与有机物 没有 明显界限, 可以 相互转化 (二)特点易 溶于水, 难 溶于有机溶剂,多数为 非电解 质,熔沸点 低 , 易 分解, 易 燃烧,有机反应 复杂 ,多为分子间的反应,速率较 慢 ,副反应 多 ,副产物 多 (三)分类 1、依据碳骨架分类⎪⎪⎪⎪⎩⎪⎪⎪⎪⎨⎧⎪⎪⎩⎪⎪⎨⎧⎩⎨⎧⎩⎨⎧⎩⎨⎧芳香烃衍生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脂肪烃衍生物脂环烃脂环化合物环状化合物脂肪烃衍生物脂肪烃链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2、依据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 特性 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2)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有机化合物类别官能团名称官能团结构有机物 烃烷烃 无 无CH 4 烯烃碳碳双键CH 2=CH 2炔烃 碳碳三键 —C ≡C —CH ≡CH芳香烃无无烃的衍生物卤代烃 碳卤键C X(X 表示卤素原子)CH 3CH 2Br醇羟基—OHCH 3CH 2OH酚羟基—OH醚醚键CH3—O—CH3醛醛基—CHO或CH3CHO 酮酮羰基羧酸羧基—COOH或CH3COOH 酯酯基胺氨基-NH2 CH3NH2(甲胺)酰胺酰胺基乙酰胺CH3CONH2 (3)官能团和根(离子)、基的区别①基与官能团的联系:官能团属于基,基不一定官能团②根与基的区别和联系基根概念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电解质的组成部分,是电解质电离的产物电性电中性带电荷稳定性不稳定,不能独立存在很稳定,可以独立存在于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实例及电子式—OH OH-联系根与基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例:OH-失去1个电子,可以转化为—OH,而—OH获得1个电子,可以转化为OH-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一)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头碰头”“肩并肩”对称类型轴对称镜面对称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大小键的强度轨道重叠程度大,键的强度较大,键越牢固轨道重叠程度较小,键比较容易断裂,不如σ键牢固旋转情况以形成σ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任意一个原子可以绕轴旋转,并不破坏σ键的结构以形成π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任意一个原子并不能单独旋转,若单独旋转则会破坏π键的结构断键与反应类型的关系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成键规律有机化合物中单键是σ键;双键中一个键是σ键,另一个键是π键;三键中一个键是σ键,另外两个键是π键(二)共价键的极性与有机反应1、共价键的极性与反应活性(1)共价键的极性强弱形成共价键的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的差值越大→两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强(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原子结构。
1. 能层与能级。
- 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能层,能层用符号K、L、M、N、O、P、Q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 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如s、p、d、f等能级,各能级的能量顺序为ns < np < nd < nf(n为能层序数)。
2.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 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这个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 电子排布式:如铁(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为了简化,还可以写成[Ar]3d^64s^2(其中[Ar]表示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
3. 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 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 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频率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可用于元素的定性分析。
二、分子结构与性质。
1. 共价键。
- 共价键的类型。
- σ键: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如H - H键,s - s 重叠;H - Cl键,s - p重叠等。
- π键: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如N≡ N中,除了一个σ键外,还有两个π键。
- 共价键的参数。
-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如CO_2分子中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H_2O分子中键角为104.5^∘,为V形分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归纳与整理。

(3) 用 价 层 电 子 对 互 斥 理 论 判 断 BeCl2 的 构 型 为 __________,BF3 分子中 F—B—F 键的键角为__________。
归纳与整理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专题复习 共3课时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最新高考·名题诠释
专题突破·纵引横连
分 子 结 构 与 性 质
分 子 结 构 与 性 质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专题归纳 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 质,如: 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 。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 成的共价化合物,如: HCl、NH3、SiO2、CS2等 。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如 H2O2、C2H2、CH3CH3等 。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典例透析 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包括 F、Cl、Br、I
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存在一定的规律,F、Cl、
Br、I 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 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aCl2、K2O、NaH等 。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如: Na2O2
。
6.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 等。
化学高3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3知识点总结在化学高三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转化等方面。
以下是化学高三知识点的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根据原子的结构可以推导出元素的周期表、原子序数和质量等一系列基本性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其中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而金属键是金属中自由电子形成的电子云。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干扰反应和平衡反应。
在干扰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动态平衡。
4.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形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反应是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5. 化学平衡当化学反应的速率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
根据平衡常数可推断平衡位置、反应速率和平衡温度等因素。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过程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元素的价态发生变化。
7. 化学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能量包括内能、焓、熵和自由能等,对于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非常重要。
8.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包括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等内容。
9. 化学材料化学材料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的化学物质,包括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10. 化学环境化学环境是指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化学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11. 化学社会化学社会是指化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燃料化学、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化学学科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学科,化学高三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模型(结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排布原则: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 洪特规则、泡利原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位置)
排布顺序:构造原理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周期的划分价层电子的数目与排布决定族的划分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决定了原子半径的
大小以及变化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性质)原子结构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
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电负性: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原
子
光谱
N 轨道能级图电子排布图
1s 22s 22p 31s 2s 2p 电子排布式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2s 22p 3外围(价层)电子排布式2个能层,3个能级,2对成对电子3个未成对电子,7种运动状态的电子7个电子层7个周期
7个能层K Cu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构造原理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M 能层全满
3d 空轨道原子轨道图18个列,16个族(主族、副族、0族、VIII 族)、5个区3d 104s 1
4s 1
Cu :Ar
K :Ar 轨道表示式
二氧化碳
金钢石
电子对数目电子对
的空间
构型
成键电
子对数
孤对
电子
对
数
电子对的
排列方式
分子
的
空间
构型
实例
中心
原子
杂化
轨道
类型
2 直线
形
2 0
直线
形
CO2、C2H2sp
3
三角形3 0
三角
形
BF3、SO3
HCHO
sp2 2 1 V形
SnCl2、
PbCl2
sp2
4
四面体
形4 0
四面
体形
CH4、SO42-
CCl4、NH4+
sp3 3 1
三角
锥形
NH3、PCl3
H3O+
sp3 2 2 V形H2O、H2S sp3
….
A H B
A、B为N、O、F、“”表示共价键,
“”表示形成的氢键
H 2H 2H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