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银饰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银饰文化

摘要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关键字:苗族;银饰;分类;工艺

首饰是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服是服装;饰是服装的附加物或替代品。首饰,在古代通指男女头上的饰品。然而,现在专指女人饰物,例如:手镯,戒指等。现在首饰为人们佩戴的饰物的总称。也具有表现社会地位、显示财富等意义。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本文通过对苗族银饰的特征和文化方面的介绍,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传统的银饰文化。

一、苗族银饰特点简介

1.苗族银饰介绍

苗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中,又以银饰最富盛名。明代郭子章在《黔记》中对黔东和黔中苗族曾这样记载:“以银环,银圈饰耳”。至清代,使用银饰盛极苗乡,不仅佩戴普遍,而且数量之多为其他民族所罕见。黔东和湘西苗族男女均戴银饰,以妇女最为隆重,头戴银冠、项饰、银圈,身着银衣,手配银镯,脚套银链,以多为美,以重为富。2006年5月湖南省把湘西州苗族服饰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银饰是整个苗族服饰中最精美的华章!

2.苗族银饰的特征

(1)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

(2)苗族银饰中的龙的形状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

(3)苗族银饰中独特的迁徙文化

(4)苗族银饰中可以透视出苗族的平等观念

(5)苗族银饰具有一种展示性

(6)苗族银饰特别注重与服饰的搭配

二、苗族头饰的分类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别具风格。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头饰中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等。

以下即对各种头饰做简单介绍:

1.银角

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 厘米。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2.银帽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3.银围帕

苗族将五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搂空银花。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4.银发替

苗族银发替式样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风格而言,有的发譬纤巧细腻,灵秀生动,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

5.银插针

苗族插针的佩戴方式各有不同。龙里苗族银插针为三个银泡,每个银泡上吊三个银铃,插于譬后。施洞苗族龙首插针大小不等,大的用于节日,小的为日常生活中所佩戴。其插法为横向贯穿顶譬,譬有留出一截替杆斜出譬顶,格外惹眼夺目。

6.银耳环

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仅贵州省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种。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状型较多。苗族耳环造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

7.银童帽饰

由于苗族视银为避邪之物,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有给儿童饰银的习俗。银饰通常钉在童帽上。传统的童帽饰造型多见狮、鱼、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 "福禄寿喜"、"长命富贵"等字样及"六宝"等,构思巧妙,造型别致。

三、苗族银饰的工艺

中国许多民族都有佩带银饰的习俗,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不同,显示出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间,银饰也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异极大的丰富了银饰的种类。银饰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镯、戒以及装饰衣物的银片、银花等等。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镶嵌、錾花、镂空、花丝、锻造、点珠等金工技法,娴熟的技艺从另一方面成就了丰富多彩的银饰。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简单、小件的银饰制作快些,而雕花项圈或银帽则要花上五六天时间。若要制作银片则更为费工,得先将银条摊开成大张薄片,然后照所需要的再剪成小块,放在模子里压成粗形的花纹轮廓,再贴在松脂板上凿成细致的花纹。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手工操作完成。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巧夺天工的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特色。

四、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

银饰,一方面显示富有和美丽,另一方面则具有更深的社会含义:作为民族的标志,它起到维系群体的作用。在同一民族同一支系中,人们都必须佩带同样的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的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

活的安全感。因此,民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根植于民族土壤中的文化的复合体。

结论

苗族银饰文化反映了民族人民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底蕴,是其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苗族银饰是苗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流动的“服饰史书”。与此同时,银饰文化中所映射出的民族先民的古老传统成为了现代社会探索人类历史的线索。它既让人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情况外,还为学术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实物。

在全球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苗族银饰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承,承担了播撒文明、传授知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8

[2].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杨昌国.穿在身上的史诗图腾---论苗族女性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1992,(4).

[4].杨昌文、何晏文.苗族服饰分类浅谈.[J].贵州民族研究,1987,(1).

[5].杨昌国.苗族服饰[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6].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