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质量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
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塑料袋大大增加。
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五单元知识点1、手指放在鼻子前,深呼吸时会感觉有气流出入。
结论:通过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2 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时会感觉到身体的起伏。
结论:通过胸下方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3、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了人体的呼吸道。
4、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5、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
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6、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7、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认识呼吸过程。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9、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
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进出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
10、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取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撑开,袋口朝前在空中迅速移动,然后马上扎紧袋口,完成空气的收集。
(2)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一个塑料袋,用手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挤出。
(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
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
(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向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向装有呼出气体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容易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11、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
小小设计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知识梳理
小小设计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知识梳理本文档旨在对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1. 建筑的定义建筑是指人类为满足特定需求而利用材料和技术所建造的工程结构。
建筑可以用于居住、工作、娱乐和其他活动。
2. 建筑的主要特点- 坚固耐用:建筑必须能够承受各种外部力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 安全舒适:建筑需要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居住者或使用者。
- 实用美观:建筑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具备良好的外观和美学价值。
3. 建筑的基本元素建筑由多个基本元素组成,包括:- 地基:建筑的基础,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
- 结构:由柱子、墙壁、梁等构成的骨架,支撑着整个建筑。
- 墙体:用于围合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结构。
- 屋顶: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阳光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 门窗:提供出入口和通风的设施。
- 室内布局:包括房间划分、功能区域划分等。
4. 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类型的建筑根据用途和功能的需求而设计,主要包括:- 住宅建筑:用于居住的建筑,如公寓、别墅等。
- 商业建筑:用于商业活动的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
- 教育建筑:用于教育和研究的建筑,如学校、图书馆等。
- 文化建筑:用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建筑,如剧院、博物馆等。
- 公共建筑:用于公共服务的建筑,如医院、火车站等。
5. 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需求分析:了解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要求。
- 概念设计:制定初步的建筑设计方案,包括布局、形式等。
- 细化设计:对概念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详细设计。
- 施工图设计:制定建筑施工所需的详细图纸和技术要求。
- 施工和竣工:实际建造建筑的过程。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的知识梳理,希望对小学生对建筑知识的了解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知识点归纳整
理
本文档旨在归纳整理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部分知识点,提
供给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和备课参考。
以下为所涉及的知识点概述:单元1:生物
1.1 植物的链子
-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根、茎、叶的功能;
- 植物的繁殖: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1.2 动物的好朋友
- 动物的特征:哺乳、鸟类、爬行、两栖、鱼类;
- 动物的性:食性、栖息地、生存方式。
1.3 微小的生命
- 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病毒、真菌、藻类;
- 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发酵、吸收养分。
单元2:物质
2.1 各种物质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有机物、无机物;-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2.2 变化的魔法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 物质的运动:扩散、溶解、沉淀。
单元3:力与能
3.1 动起来
- 力的作用:推、拉、支持、摩擦;
- 应用力的物体:机器、工具、运动、游戏。
3.2 能量的运动
- 能量的种类:光能、声能、热能、电能;
- 能量的转换:能源、能借。
以上为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希望对学习和备课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归纳整理,不适用于法律领域。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以下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大致内容:
1. 科学与日常生活:认识科学、科学的特点、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 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总结实验结果。
3. 物体的重量:认识物体的重量,了解称量物体的方法。
4. 斜面:认识斜面的特点,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5. 物体的浮力:认识物体的浮力,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
6. 太阳的活动: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来源,认识太阳的活动现象。
7. 种子的发芽: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发芽的必要条件。
8. 种子的传播: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9. 蒲公英的传播:了解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和结构特点。
10. 石头的形成: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11. 铁的特点:认识铁的特点和用途。
12. 金属的特点:认识金属的特点和分类。
13. 改变物体的形状:了解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探究物体形状的变化。
14. 物体的软硬:认识物体的软硬程度,了解硬币的材质。
15. 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16. 空气的压力:了解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运用。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可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学习和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表面积越大,水分蒸发越快;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气是气态水和液态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是水蒸气)白色蒸气或白烟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
9.水和水蒸气的异同:1.2水开了。
1.沸腾: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的剧烈气化现象;烧开后,水重新加热时会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
如果不加热,就不再沸腾。
当水沸腾时,它更快地变成蒸汽;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①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②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2三年级版理科第一册知识点的排列。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④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背诵
教科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背诵(新版)1、正确使用温度计(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读数:零上温度是自0℃向上的数,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摄氏度。
零下温度是自0℃向下的数,红色液柱向下少了几格就是零下几摄氏度。
2、认识酒精灯(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1.1 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蒸发(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时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1.2 水沸腾了1、水的沸腾(1)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水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100℃气泡产生气泡破裂出现白汽(2)水在加热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温度升高,水底出现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水面上出现白汽1.3 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
3、水结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体积变大,会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在碎冰中加食盐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1.4 冰融化了1、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单元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 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种。
2. 物质的性质:- 溶解性: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 导电性:物质能否导电。
- 导热性:物质能否导热。
-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化和沸腾温度。
3.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但本质不变。
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和变化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可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组织。
- 动物具有头、躯干、四肢等部分。
2. 生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
- 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进行生长。
3. 生物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动物经历幼年、成年和老年等不同阶段。
单元三:电的探索1. 电的产生:- 电可以通过摩擦、化学反应和磁场等方式产生。
2. 电的性质:- 电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 电能够传导电流。
3. 电的应用:- 电能够点亮灯泡、使电风扇旋转等。
- 电能够用于通信、发电等方面。
单元四: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方式:-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方向运动。
- 循环运动:物体按照一定轨道循环运动。
2. 运动的规律:- 物体运动需要推力或拉力。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 物体的质量越大,需要的力越大。
3. 运动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或减慢。
- 物体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
单元五:光的探索1. 光的产生:- 光可以通过光源产生,如太阳、灯泡等。
- 光可以通过反射、折射等方式产生。
2. 光的传播:- 光可以直线传播。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3. 光的应用:- 光能够使物体可见。
- 光能够用于照明、摄影等方面。
单元六:天气的变化1.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1.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
2.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观察和记录,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资料,为世界气象学领域增添了宝贵的科学财富。
3.我们怎样知道天气呢?①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②收听天气预报③听收音机④看手机⑤上网查询……4.认识天气符号5.背诵《风级歌》,利用《风级歌》可以估测风力的大小。
根据风力的大小我们把风分成13级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小树随风摇6级举伞有困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很少见6.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①好天气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很好。
晴天时人们可以收割庄稼,可以出去旅游等等。
雨后,人们还可以看到彩虹。
②但有时恶劣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
如:大雾天飞机不能起飞,秋收季节冰雹会造成庄稼的少产或绝产,狂风会吹倒大树房屋等等。
7.说说你知道的气象谚语。
①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就要来到。
②蜘蛛网倒挂,大雨就要下。
……8.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仪器,主要由箭头、箭尾、支架及风向杆等部分组成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南时,是刮东南风;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时,是刮西风;当树叶向西北飘时,是刮东南风;当国旗向东北飘时,是刮西南风。
10.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器一般分为两节,上节是盛水漏斗,下节是桶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
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是毫米11.测量降雨量时应注意什么?①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②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③降水结束之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三年级科学第5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第5单元知识点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我知道的光源有太阳、电灯、手电筒等。
2、小孔成像这一现象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墨经》有记载:光向人照去,通过小孔成的像,人的下部在高处,人的上部在低处。
3、平面镜具有反光作用,同时还有成像作用。
4、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后,阳光被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这个是光的色散实验。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做过这个实验。
5、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新光源,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如影碟机、激光测距、激光钻孔和切割、激光手术、激光制导武器、光纤通信…..6、放大镜时凸形的,具有聚光的作用。
利用放大镜可以在阳光下点燃火柴。
放大镜广泛用于天文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等。
常用的放大镜包括镜片、镜柄两部分。
7、光不仅能直射还能被反射。
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眼睛里,我们才能看见它。
9、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的传播路线而形成的。
影子的产生的条件:要有光源,要有挡光物体,要有背景物(如白色背景墙)。
10、2000多年以前,西纳人就学会了用装满水的圆形玻璃容器聚集太阳光过来点火。
11、哈哈镜找出物体的像是变形的。
12、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方向是不同的。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物体在水中变弯曲是光有折射的原理。
13、背阳的墙上有明亮的光斑是因为有物体将太阳光反射到墙上的,而不是太阳光射到墙上的。
14、良好的视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眼睛,要求我们做到:(1)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休息;(2)认真做眼保健操;(3)注意看书写字的姿势等。
15、像放大镜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16、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古书是中国的《淮南完毕书》。
潜望镜是利用反光原理制造的。
17、眼睛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盲人因为看不见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帮助。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复习
资料
1.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它们与生活环
境的关系。
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生长
规律和生活性,培养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知识要点
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
- 动物的生长过程:从幼年到成年的生长变化;
- 动物的生活性:不同动物的食性、行为特点等;
- 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和适应能力。
3. 复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以下是几种复方法:
- 阅读教材:重温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理解概念和原理;
- 做题:完成教材中的练题和题册中的相关题目,巩固知识点
的理解和应用;
- 观察实物: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征和生活性;
- 研究案例:通过研究一些动物的案例,了解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和适应能力。
4. 注意事项
在复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 理解概念:要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正确的知识框架;
-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动物的性和适应能力,培养多元思维;
- 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参与研究,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复可参考资源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复资源:
- 课本《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相关章节;
- 题册《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研究题》相关练题;
- 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的相关科普读物和图书。
希望以上复习资料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点。
祝学习顺利!。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 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要求会默写气泡图。
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 ;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纯手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一、植物1、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听、摸、闻、问、量等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4、树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5、树生长在土壤里,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
6、拓印树皮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常见的小草有:蒲公英、车前草、三叶草、狗尾草8、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9、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植物按茎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10、小草特点:生长在土壤;需要阳光、水分、空气;比较矮小,茎细,比较软,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11、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需要阳光、水分、空气;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12、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1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4、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15、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18、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秋天枯黄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9、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0、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2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单元一:树和树的变化- 树的特征:高大,树干粗壮,长有分支和叶子- 树的用途:提供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用来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等- 树的种类:常绿树和落叶树- 树的变化:四季变化,春季发芽,夏季茂盛,秋季叶子变黄掉落,冬季进入休眠状态单元二:生活和生命- 生活的规律:生活有规律的变化,吃饭、睡觉、上学、玩耍等- 生物的特点:有生命,能呼吸、生长、繁殖,感受外界环境- 动物的特点:有机体,多种类,有感觉和运动,各有特点和性- 植物的特点:没有感觉,不能运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据环境变化生长和繁殖单元三:水和空气- 水的特点:液态,适合生物生存和生长,能溶解物质,能流动,能沉浮- 水的用途:生物饮用,洗涤清洁,种植农作物,发电等-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能呼吸,保持温度平衡- 空气的运动:风是空气的运动,可以传播种子、带来气味,吹走垃圾等单元四:地球和太阳- 地球的特点:蓝色的水球,有陆地和海洋,有大气层保护-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太阳的特点:是一颗恒星,为地球提供光线和热量,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日食和月食:日食是太阳被地球遮挡,月食是月亮被地球遮挡单元五:天气和季节- 天气的变化: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四季的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温度、天气、植物和动物都发生变化- 气温的测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摄氏度和华氏度- 雨量的测量: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厘米或英寸单元六:物体的特性- 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用砝码秤或电子秤测量- 物体的形状:物体外形的特点,可以是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物体的颜色:物体外表的颜色,可以是红色、蓝色、绿色等- 物体的材质:物体的组成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木材等单元七:制作玩具- 制作玩具的材料:纸、木、塑料等- 制作玩具的过程:设计、选材、加工、装饰等- 制作玩具的原则:安全、耐用、美观等- 制作玩具的作用:娱乐、教育、发展动手能力等以上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重点整理。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自转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天体,其自转使得白昼和黑夜的交替,给人类提供了生活条件。
2.四季变化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而导致的,每年都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
3.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这些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二、生物知识点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中非常重要的过程。
2.动物的生长动物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同时也需要进行繁殖,保证种裙的生存。
3.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和特性进行分类,比如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
三、物理知识点1.力的作用力是一种物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2.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斜面、轮轴、杠杆等,这些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磁铁的应用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指南针、电磁炉、电动机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
四、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相变。
2.常见的酸碱盐酸、碱和盐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溶解与晶体的形成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晶体的形成则是溶液中溶质逐渐沉淀而成。
总结: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涉及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为今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扩写部分:地理知识点4.地球的材质和地球内部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最为薄薄,地幔是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地核中含有大量铁和镍的合金。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类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和预防。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看)、(听)、(摸)、(问)、(量)、(闻)
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 放大镜 ) 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 (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
2、 蜗牛的身体由(壳)、(腹)、(头)、(眼睛)、 (触角)和(口)组成。
3、 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 里)。
4、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 对触角), (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 下(黏液) 。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 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蜗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3、 蜗牛(二) 1、 蜗牛休眠了, 要唤醒它, 把它放入 (水中) 试试看。 2、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利用(齿舌)先
5、植物的叶 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 (叶脉)。 2、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 叶的过程。 3、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 的基本特性。 4、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 它们的形状相同, 都有叶片、叶柄,叶片上有叶脉。 不同: 新鲜的叶是有生命的,绿色的;落叶完成了生命的历程, 是死的,变黄了。 5、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 程吗?答: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 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 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 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2023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2023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
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主要总结了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
以
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结构、动物运动和生长等方面,可以
根据不同的特征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 植物的特征包括根、茎、叶等部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
将植物进行分类。
2.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 不同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比如推、拉、挤压等。
- 不同的声音源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声音可以传播,并且在
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光是一种能量,可以产生明亮或暗淡的光照,同时也可以被
物体吸收、反射或折射。
3. 地球与太阳系:
-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有自己的天气和气候,同时也有
不同的地理特征。
- 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来源,它提供光和热,同时也影响地球上
的季节变化和生物活动。
4. 健康与生活:
- 身体的健康需要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卫生惯。
-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会对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因此要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请注意,以上仅为该科目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的内容还需
参考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确认是否教科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有关天空和地球运动的知识。
本文将围绕着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一种是自转,即地球自身不停地旋转;另一种是公转,即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一天分为24小时,而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呢?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被太阳照射的不均匀性。
当地球上某一部分正对着太阳时,这一部分将处于白天;而当地球上的另一部分背离太阳时,这一部分则处于黑夜。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这个时候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冬天;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这个时候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夏天。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时候,地球上的温度会有所变化。
在理解了地球的运动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月亮的运动。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月亮的运动导致了月相的变化。
月相是指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
月相有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种。
当地球、月亮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我们看到的是新月;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侧面时,我们看到的是上弦月或下弦月。
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由于月亮公转导致了不同的角度观察。
除了月亮的运动,我们还要了解星星的运动。
星星在夜晚时也会出现,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星座。
星座是一些特定的星星组成的图形,人们利用星座来辨认导航和标志时间。
此外,在夜晚观察星星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星星的亮度不同。
亮度较高的星星被称为行星,亮度较低的星星被称为恒星。
行星中最亮的是金星和木星,它们有时会在天空中出现非常亮丽的景象。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些与天空相关的现象。
例如,彩虹就是由太阳照射到水滴上反射和折射形成的,这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
另外,闪电和雷声是由于大气中的电荷分离和重新连接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单元知识点
1、手指放在鼻子前,深呼吸时会感觉有气流出入。
结论:通过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2 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时会感觉到身体的起伏。
结论:通过胸下方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3、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了人体的呼吸道。
4、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5、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
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6、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7、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认识呼吸过程。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
9、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
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进出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
10、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撑开,袋口朝前在空中迅速移动,然后马上扎紧袋口,完成空气的收集。
(2)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一个塑料袋,用手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挤出。
(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
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
(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向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向装有呼出气体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容易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11、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
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13、每个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多。
在相同条件下,男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女生略少,因为通常男生肺活量较大,单次通气量比女生多,老师比同学的呼吸略慢。
14、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
氧能力更强。
15、成年人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儿童少因为成年人肺活量通常比较大,每呼吸一次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16、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 塑料瓶(2升)、弯头吸管、装适量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1)在标好刻度的塑料瓶里装满水。
(2)把瓶子倒置在水槽里,插入弯头吸管。
(3)深吸一口气,通过吸管尽力向瓶里吹气
(4)记录排出的水量。
实验结论:排出水量越多的同学,肺活量越大。
17、用标准测试仪可以更准确、更方便地测出肺活量。
18、跑步、游泳、跳绳、骑自行车、扩胸运动等体育运动都可以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另外,吹气球、吹蜡烛等游戏也能增加肺活量。
19、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20、空气不良出门戴口罩,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经常开窗通气,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都可以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21、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害,例如吸烟会损害我们的呼吸系统,还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同时二手烟还可以引起家人,甚至周围人的身体健康的损害。
在家里一定要少吸烟,避免吸烟,到公共场合尽量不吸烟。
为了我们和他人的身体健康最好尽早戒烟
22、人体的消化器官由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
肝脏组成。
23、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1)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2)咽部:吞咽食物;(3)食道传送食物至胃;(4)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5)肝脏:产生胆汁; (6)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7)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8)肛门:将粪便排除体外
24、食物进入身体后并不经过肝脏,但是肝脏产生的胆汁会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由于胆汁是不断分泌的,因此在没有食物需要消化时,胆汁会储存在胆囊。
25、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26、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27、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用漏斗模拟口腔,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用软塑料管模拟肠道,用气球模拟胃。
)
实验目的:用模拟实验研究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猜想:食物通过蠕动等方式在消化道中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透明胶带等。
实验步骤:(1)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
(2)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
(3)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
实验现象:胡萝卜块不能直接从弯弯曲曲的消化道中直接自动钻出。
实验分析:当我们将胡萝卜块(食物)送入漏斗(口腔)后,它无法直接自动移动,需要我们用手向前捏,才可以使胡萝卜块向前移动。
这就好像
消化道的管壁通过蠕动等方式使食物前进,完成消化。
实验结论:消化道需要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完成消化
28、人们能够倒立吃东西的原因:消化道内食物会因为胃肠等的蠕动不断地被往下推进。
因此即使倒立时人也照样能够吃下东西。
29、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些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30、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3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32、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33、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必需的
34、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
35、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36、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37、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38、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按压含有油脂的食物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
39、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
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