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优秀教案《琵琶行》,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琵琶行》教案【精选5篇】
《琵琶行》教案【精选5篇】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诗段,以比较赏析为主。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就象艺术孕育的联体婴儿,在《诗经》及以后的很长时期,诗歌既是文学(诗)又是音乐(歌)。
虽然在后来,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但二者仍然互相影响,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唐人的诗歌创作的,而许文学大家在自己的诗文中也给我们描画出了经典的音乐场景。
我们知道的有《老残游记》中的句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篇写音乐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本诗的相关文体常识。
1、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2、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三、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结合本课特点,拟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的办法,实现教学目标。
至于音乐描写,则用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那一段的录音并加以点评的方法来完成。
四、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画出来。
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3、思考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⑵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⑶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教师方面:1、准备高三册语文朗读带⑵;2、录制《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磁带一盘。
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
㈡研读课文1、教师指定学生找出诗前小序与诗歌对应内容并归纳。
2、指定学生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江中又听身世苦;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再闻琵琶青衫湿。
3、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物”。
教师归纳: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晚年时年长色衰,寂寞凄凉。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琵琶行》中的韵律和比兴手法。
(2)深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分析《琵琶行》与其他古典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琵琶行》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琵琶行》,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韵律、比兴、象征等方面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琵琶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教学设计14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14篇《琵琶行》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教学步骤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1学生谈听后之感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三、品“情”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
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1学生讨论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3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琵琶行》教学设计2《琵琶行》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教学步骤1、导入:白居易去世,大中皇帝以诗吊之,其中有这么两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长恨歌》以写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出名,《琵琶行》则以出色的音乐描写及诗中所包含的满腔悲愤而感人至深。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表白早已成为恋人们的憧憬与向往,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因其命运多舛相惜相知而成为千古绝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声声琵琶,解读《琵琶行》。
2、播放配乐朗诵,调动阅读气氛。
思考:诗中琵琶女有几次弹奏,找出诗中写琵琶女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
3、三次琵琶弹奏,写琵琶女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有以下三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学生齐读,教师板书三组句子。
4、这三组句子都是从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声音无形,摹声最难,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精湛的琵琶技艺,诗人又是怎样表现她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的,才能达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奇特效果呢?阅读第二段中写琵琶女演奏琵琶的部分诗句,学生讨论写作手法。
a.以声传情,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b.以声喻声,以形写声c.象声词双声词摹写,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侧面烘托 (结合朗读指导)5、一曲琵琶曲让众人动容,一篇《琵琶行》令我们黯然神伤。
如此美妙的琵琶声中,埋藏了如此的悲愤。
在我们为其不公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时,我们能否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这琵琶声能诉尽心中哪无限事?(第2段第3段结合阅读)。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对比欣赏《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朱自清〈〈歌声〉〉中的音乐描写。
2.讨论:白居易和琵琶女感情交流共鸣的原因。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三、重点欣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a. 完整的音乐情节的展示;b比喻的使用3.对比欣赏。
(1)各文段的内容从略。
(2)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音乐描写的发展越来越高超。
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四、讨论: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琵琶女诗人————————————↓↓↓↓年少时:欢乐、风光弹琵琶听琵琶年少时:欢乐、得意↓↓↓↓年老时:色衰、门前冷落年老:被贬、漂沦憔悴↓诉身世伤迁谪↓↘↙商人妇:轻别离,啼泪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孤苦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教师小结: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被遗弃,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成为知音,于是共同成就了千古名篇。
五、关于“音乐”的引申扩展。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琵琶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2.重点体会音乐中所蕴涵的感情,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从而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教学重点:1.体会诗中的音乐描写。
2.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领学生感知诗中音乐与人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教学设想:1.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2.让学生朗读体会,讨论理解;3.播放琵琶曲,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对琵琶音乐的理解;4.联系全篇深入挖掘诗人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的原由。
5.大胆地从音乐描写段落切入,并把音乐描写作为研读主体。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展示PPT)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打柴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共同演绎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传奇;一千多年后的唐朝,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浔阳江畔,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浔阳城的白居易,在送别好友时,偶遇了一位身世凄苦的长安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共同写就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悠悠的江水、清冷的月光铭记了他们。
让我们走进《琵琶行》,与白居易一起聆听。
(板书课题、作者、音乐,竖写)一、导入: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引入。
(2分钟)二、初步感知:1.本堂课我们重点鉴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在此之前,先请同学们听一段琵琶曲。
(播放琵琶曲)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请学生们回答)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不可言传),可是诗人白居易就用文字将他所听到的琵琶音乐描述了出来,而且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到这段文字仍然如同亲耳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广为传播,吟诵不绝。
(PPT)让我们齐声朗读这段描写琵琶音乐的经典文字。
2.七嘴八舌:你比较喜欢这段音乐描写中的哪些句子?试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你读后的联想与感受。
二、初步感知:1.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听音乐1分钟,过渡1分钟)(朗读1分钟)2.你比较喜欢这段音乐描写中的哪些句子?(2分钟)三、赏析:1.与大家分享你们讨论后的收获。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琵琶行》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使学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中,提炼出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琵琶行》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难点: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琵琶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5.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结构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琵琶行》诗歌内容、情感理解、意境剖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热门】《琵琶行》教案四篇
【热门】《琵琶行》教案四篇【热门】《琵琶行》教案四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透过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精析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3、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音乐描写技巧教学难点: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作者、文体;分析小序及课文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一、导入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
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
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琵琶行》 教案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文。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价值。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诗歌,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像、音乐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简介唐代社会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 文本分析:解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主题。
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讨论与欣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邀请学生上台朗读并解析诗歌,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强调诗歌的历史价值。
提出与诗歌相关的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诗歌默写、翻译和分析题。
2. 搜集与《琵琶行》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默写、翻译和分析题的正确性及思考题的深度。
3. 读后感评价:评价学生读后感的真实情感表达和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琵琶行》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
《琵琶行》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琵琶行》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能够鉴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3. 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琵琶行》2.2 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诗歌鉴赏1. 对比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5 诗歌创作1. 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
2. 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2. 学生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1. 完成《琵琶行》的鉴赏文章。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诗歌创作。
4.3 综合评价1.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2. 学生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1.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2. 相关诗词鉴赏书籍。
5.2 多媒体资源1. 与《琵琶行》相关的影像资料。
2. 音乐素材,如琵琶曲。
5.3 网络资源1. 相关诗词网站。
《琵琶行》教案3篇
《琵琶行》教案3篇【精选】《琵琶行》教案3篇《琵琶行》教案篇1 教学目的: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辅助:幻灯片开课时间:20xx年3月开课班级:高三〔6〕班教学过程:1.导入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2.齐读全诗,再次走进文本。
3.分析^p :中学语文在线① 老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三次:岸上闻曲船上听曲船上再听曲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第二次:“幽愁暗恨”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宏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响?作者为什么要叹息?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齐读第四节,考虑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卧病地僻心苦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 第三次的演奏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声”?齐读第五节,考虑问题。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鸣,这次的弹奏包含两个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内涵更深重。
《琵琶行》教案教学
《琵琶行》优秀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诗。
(2)理解《琵琶行》的时代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学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阐述《琵琶行》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文,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拓展:(1)欣赏其他关于琵琶的诗歌或音乐作品,加深对琵琶文化的理解。
(2)邀请琵琶演奏家进行现场表演,感受琵琶的魅力。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琵琶行》。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赏析文章。
3. 调查了解琵琶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分享调查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琵琶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琵琶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3. 教师是否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舞蹈演员进行《琵琶行》舞蹈表演,让学生感受诗歌与舞蹈的结合。
《琵琶行》教案(优秀8篇)-最新
《琵琶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琵琶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琵琶行》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主旨 2、理解作者情怀教学重点:分析文章3、4、5段,了解琵琶女的经历,体悟其与诗人相似的遭遇,从而解读主旨,把握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一、导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什么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今天继续学习白居易遭贬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作《琵琶行》二、品读请读课文第4—6段31、诗歌中塑造了那几个人物?(琵琶女诗人板书)2、上节课我们品读文中的音乐描写,三次音乐的摹写、多变的描写技法,让我们了解了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艺,同时在乐音中也似乎听出了琵琶女心酸的故事。
那么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板书)3、除了琵琶曲,还有什么?请同学速读第5段,从文中找出解答上面问题的句子。
(音乐经历板书)4、⑴“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找出句子后,思考“此语”指什么?⑵请同学细读第4段,解答上一问题。
并谈谈你从本段了解到了什么?琵琶女的经历侧重介绍什么时段,表现在哪些方面?今昔有何差异,运用了什么写法?(京城名妓沦落江湖;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门可罗雀;过去欢乐今日心酸……)5、“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诗人由此又叹息什么呢?邀请同学诵读第5段。
诗人由琵琶女想到自己,不禁伤感,本段又侧重于什么时段?和上段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探讨:侧重描述诗人遭贬后的凄惨处境。
(谪居病卧孤苦寂寞无乐无乐)6、由听闻琵琶曲、自叙经历,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有何变化?(泪红阑干青衫已湿板书:泪)7、再读,体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
三、悟(探究主旨的意蕴)1、才华过人的诗人,技压群芳的歌女,他们的经历说明了什么?2、一个落魄的歌女,竟能让诗人泪湿青衫,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白居易的哪些诗歌还有这样的朴素情怀的流露?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何看待“沦落”之意?相比于“五陵年少争缠头”,琵琶女得遇诗人,曲传千古,你觉得那个更落魄?四、总结一曲乐音,相似经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达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伤感和失意。
《琵琶行》微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微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赏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句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2、掌握比较鉴赏法分析诗歌。
教学重点:从诗句中寻找线索,理清诗人与歌妓的身世遭遇,鉴赏“同”与“沦落”二词的内涵,教学难点:身份、地位差异悬殊的两个陌路人,如何在琵琶曲中成为知音,如何在思想上形成共鸣,教学步骤:1、背景音乐《彩云追月》导入:这是中国经典名曲《彩云追月》,听着这如泣如诉,这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每一位读者不禁为之动容,说到音乐,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一曲《高山流水》,让伯牙与子期成为知音,说到知音,我们不能不谈白居易的《琵琶行》2、提出微课堂问题:诗人为何会与一个素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结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研讨一:“同”与“沦落”诗人与歌妓如何找到共同的焦点,他们的情感为何能够在心灵中碰撞出火花?板书:身世——从繁华京都到穷乡僻壤(同)文艺青年(沦落)遭遇——从兴盛得意到落魄失意4、研讨二:“共鸣”——琵琶声诗人与歌妓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思想的共振?板书:显达——卑微。
同怨恨5、总结:“共鸣”——知音6、结束:背景音乐《彩云追月》教学反思:诗歌言简意赅,却意蕴丰富,词句后面有丰富的暗示语,成为诗歌的精彩之处,也是学习的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从关键词句入手是一个突破点。
《琵琶行》中的主旨句是千古名句,言近旨远,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与思想。
这堂微课教学,注重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不再一处的故事理出头绪,从中看出作者的情感落脚点,由繁到简,一目了然。
通过这堂课,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诗歌的一个知识点,初步学会从关键词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的学习思路。
并学会运用比较法鉴赏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主旨 2、理解作者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3、4、5段,了解琵琶女的经历,体悟其与诗人相似的遭遇,从而解读主旨,把握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
一、导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什么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继续学习白居易遭贬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作《琵琶行》
二、品读
请读课文第4—6段3
1、诗歌中塑造了那几个人物?(琵琶女诗人板书)
2、上节课我们品读文中的音乐描写,三次音乐的摹写、多变的描写技法,
让我们了解了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艺,同时在乐音中也似乎听出了琵
琶女心酸的故事。
那么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这共
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板书)
3、除了琵琶曲,还有什么?请同学速读第5段,从文中找出解答上面问题
的句子。
(音乐经历板书)
4、⑴“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找出句子后,思考“此语”
指什么?
⑵请同学细读第4段,解答上一问题。
并谈谈你从本段了解到了什么?
琵琶女的经历侧重介绍什么时段,表现在哪些方面?今昔有何差异,运
用了什么写法?(京城名妓沦落江湖;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门
可罗雀;过去欢乐今日心酸……)
5、“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诗人由此又叹息什么呢?邀请同学诵读第5段。
诗人由琵琶女想到自己,不禁伤感,本段又侧重于什么时段?和上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侧重描述诗人遭贬后的凄惨处境。
(谪居病卧孤苦寂寞无乐无乐)
6、由听闻琵琶曲、自叙经历,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有何变化?
(泪红阑干青衫已湿板书:泪)
7、再读,体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
三、悟(探究主旨的意蕴)
1、才华过人的诗人,技压群芳的歌女,他们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2、一个落魄的歌女,竟能让诗人泪湿青衫,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白居易的哪些诗歌还有这样的朴素情怀的流露?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何看待“沦落”之意?相比
于“五陵年少争缠头”,琵琶女得遇诗人,曲传千古,你觉得那个更落魄?
四、总结
一曲乐音,相似经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达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伤感和失意。
五、作业小练笔:《写给失意的白居易》
附板书:琵琶行
琵琶女音乐经历诗人
泪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