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__阿德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理论 心理学史作业cl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doc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
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
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
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
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
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
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
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
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
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
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后的一面。
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
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
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
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
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
”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
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
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
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
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阿德勒及其理论介绍
(一)阿德勒的生平阿德勒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地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一生!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从小驼背,行动不便,这使他在蹦跳活跃的哥哥面前总感到自惭形秽,老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5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使他丢掉小命,痊愈以后,他便决心要当一名医生。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但阿德勒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努力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成了优等生。
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8年阿德勒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他帮助组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
1907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明确揭示了他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
1911年,他辞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一职,退出精神分析协会,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不久,阿德勒组建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协会”,1912年改名为“个体心理学”。
他致力于把自己的理论与儿童抚养和教育的实际相结合。
1920年,他与他的学生一起在维也纳30多所中学开办了儿童指导诊所,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有自己的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并且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
追求优越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后天发展出来的。
人在刚出生时,它只是作为潜能。
但从5岁开始,则开始确立优越的目标,以带动心理的发展。
他认为,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密切联系的,是对自卑感的补偿。
阿德勒区分了追求优越的两种不同方法。
一种是只追求个人优越,很少关心他人,其行为往往受过度夸张的自卑感驱使。
另一种是追求一种优越、完善的社会,使每个人都获得益处。
个体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社会兴趣:
与全人类合为一体的感受,为社会做贡献。
社会兴趣完善的人追求的不是个人的优越,
而是理想社会中所有人的完美。
社会兴趣的起源
社会兴趣起源婴儿初期的母子关系。如果 母亲采取一种积极、合作的态度,儿童就 倾向于形成社会兴趣。如果母亲把孩子紧 紧束缚在自己身边,那孩子就容易将他人 排斥在自己生活之外,形成较低的社会兴 趣。
他。(社会兴趣)
我们从祖先那里得到的遗产。
白求恩
陈及时,19 岁,湖北通 山县人,长 江大学城建 学院土木工 程专业大一 学生。
何东旭,19 岁,湖北枝 江市人,长 江大学文理 学院广播电 视学专业大 一学生。
方招,19岁, 湖北罗田县 人,长江大 学文理学院 广播电视学 专业大一学 生
生命意义的形成
部门若有活动,她指手划脚安排东安排西,好
像只有她最能干;工作上总喜欢和别人争论,而
且不占上风不罢休;同事聚餐,她抢着点菜买单,
而且还会把菜谱介绍得有声有色。
她自小因是女孩,备受家人冷漠,她下定决心,
要证明女孩子更比男孩强。她上学时,成绩优异,
甚至在大学里,也没有输给男生。 毕业到公司后,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假日和休息 时间,想成绩突出,压倒同事,但公司里的员工个 个是精英,让她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己快 要挺不住了。
阿德勒的人格发展观
早期的生 活经历
现 在 的 行 为
生活风格
人生目标、生命的 意义、寻求优病理观
异常的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兴趣 的发展不足,从而形成不良的生活风格。
无益的生活风格的特征: 设立太高的标准 缺乏弹性的生活风格 仅生活于他们私人的世界里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
一.人物生平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反对弗洛
伊 德的心理学体系第一人。
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会影响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
• 《神经症的性格》(1974,1912) •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 ) • 《理解人类本性》(1957, 1918) •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71, 1919) • 《生活的科学》(1969,1927) • 《自卑与超越》(1960,1932) • 《神经症问题》(1964,1932)
三.理论要点
自卑感和优越感
• 人天生就有自卑感。
•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
个体就会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从而产生自
卑感。
• 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完全正常的,正是 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寻求补偿。
三.理论要点
自卑感和优越感
克服自卑感的两种方式
1、积极的方式:将自卑感转变为奋发上进的内在 动力,力求补偿缺陷,取得成功。 补偿的方式:觉知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后,集中 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或承认自己 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缺陷。 (补偿作用)
三.理论要点
自卑感和优越感
追求优越
人总是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位,从失
败到成功,从自卑到优越,这种动力叫做追求
优越。追求优越实质是追求自尊:心灵以自尊
为它的目标,生命每时每刻指导和激励它的都
是对权利与优越地位的渴望。别人必须向他致 敬,成就满足与自我实现。
社会兴趣
三.理论要点
定义:社会兴趣是指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 人利益而与他人合作。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潜能。 主要是幼年亲子关系形成的。 考察社会兴趣发展状况的3个方面:职业、友谊和 婚姻。 三种导致缺少社会兴趣的条件: • 身体缺陷:导致自卑情结。 • 溺爱与娇纵:导致任性和放纵。 • 被忽视:导致委屈和敌意。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方招,19岁, 湖北罗田县 人,长江大 学文理学院 广播电视学 专业大一学 生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生命意义的形成
成长期儿童的经历以及对这个经历的诠释。 6岁以前,个体形成独特的生活风格,这种
生活风格影响Biblioteka 对生活事件的诠释。追求优越
一个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不断产生自卑感, 同时又不断地进行补偿的人,他要达到的 目的是什么呢?
人总是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位, 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优越,这种动力 叫做追求优越。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追求优越的两种方式
1、追求个人优越(错误的方式) 一个人一心只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其他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 生活风格,根据此生活风格而形成人生目标,但 每个人的生活风格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人生目 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 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 心理学”。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1、生活风格 2、生命的意义 3、自卑感与优越感 4、人生目标 5、社会兴趣 6、创造性的自我
人和社会的需要。这种人言过其实,骄傲 自大、自以为是。他们缺乏社会兴趣,令 人讨厌。(优越情结) 伪君子:有意或无意地披着关心社会的外 衣,掩盖自我中心之实。 个人成就不等于心理健康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希特勒性格特征分析
一点点加高鼻子 即使在夏天也不穿短袖衫 对动物充满仁爱 他对别人的手指着迷 午夜飞车 对长桌特别感兴趣 爱上“嫡亲外甥女”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3.追求优越的两重性
追求优越如同自卑感一样,具有两重性。
• (1)一方面它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 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
• (2) 另一方面有的人会因为追求自己个人的优 越而忽视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优越 情结”。
一个具有优越情结的人狂妄自大、自负自夸、 轻视别人、支配别人。这样的人难以与他人相 处,最终因缺乏社会支持而导致失败。
• 1. 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
“生活风格”(Life style)。这是一种标识个
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 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从对职 业、社会和爱情等问题的处理判断
• 2.类型:人们的生活风格各式各样,但根据社
会兴趣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正确的和健康的 生活风格,一种是错误的和病态的生活风格。
• ③回避型:这种人总是回避生活中的各种 问题,企图以碌碌无为而避免失败;
• ④社会利益型:这种人能正视问题,试图 以某种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生活风格的形成
• 1. 错误的生活风格形成原因:
• 阿德勒认为是由童年期的三种状态引起的:
• ①器官缺陷。它会引起儿童的生理自卑,有可 能导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结;
一、阿德勒的生平
• 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 纳近郊一个犹太谷商家庭。 他从小体弱多病,身患佝 偻病而身材矮小,5岁得 了肺炎几乎丧命,在街上 玩时还两次被车撞。儿时 的创伤经历,死亡的恐惧 仍然促使阿德勒早年立志 要成为一名医生。阿德勒 在家里六个孩子中排行老 三,从小羡慕其兄长英俊 的相貌。
• 18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维也纳医学院
(二)局限性
1.阿德勒把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当作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这使他的理论涂上了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心理学家__阿德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理论心理学史作业cl
心理学家__阿德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理论心理学史作业cl阿德勒的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
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
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
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
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
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
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
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
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
”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
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
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
阿德勒生平及理论
4、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 、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 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 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 补偿得当——将自卑感转变为内在动力,补偿缺陷 将自卑感转变为内在动力, 补偿得当 将自卑感转变为内在动力 取得成功 补偿不当——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自卑情结( 补偿不当 自卑情结 ) 5、补偿作用: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尽力解决 、补偿作用: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 问题,获得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问题,获得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6、自卑和补偿是交替进行的 、
1932年任长岛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 年任长岛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
1935年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频繁到各地演讲 年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 年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 1937年5 月28日,阿德勒在赶往苏格兰阿伯丁市 年 日 演讲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演讲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主要著作
《神经症的性格》(1912) 神经症的性格》 )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 《生活的科学》(1927) 生活的科学》 ) 《理解人类本性》(1929) 理解人类本性》 )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 ) 《儿童的教育》(1938) 儿童的教育》 )
追求优越
1、追求优越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的的“权力意志 ”或“向上驱力 、追求优越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的的“ 它包含着完满的发展、成就和满足。 它包含着完满的发展、成就和满足。 2、它使人们试图超越自己和他人。 、它使人们试图超越自己和他人。 3、对权力和优越的追求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在实际生活 、对权力和优越的追求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 个人的追求都是具体而独特的。 中,个人的追求都是具体而独特的。 4、优越目标一旦确定,个体的所有行动都将与此保持一致。 、优越目标一旦确定,个体的所有行动都将与此保持一致。
阿德勒
6
1912年阿德勒发表论文「神绊质性格」,推出自己的学说和主要概念, 奠定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戓期间,Adler担仸奥国军 队军医,戓后对儿童辅导产生关趣。1919年他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 心」,是维也那学校制度中第一所辅导诊疗中心,从事问题儿童及其 家人、学校教师的谘商工作,它相当亍现在的谘商中心,由医师和教 师共同参不。1924年在维也那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自此以后 几乎每年一次。1926年将个体心理学介绉到美国。1927年出版「个 体心理学的理论不实际」(其人格学说概观的代表)及「了解人性」。 1931年在维也那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1935年定居美国, 幵开业为精神科医师。1937年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亍过度劳累,心脏 病突发逝亍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7
在五个男孩与两个女孩的家庭里排行第三。他的一个兄弟早年夭折,他的童年也过得 不快乐,原因是体弱多病,1,死亡的恐惧感非常强烈。在四岁那一年,他差点死于肺 炎,当时自己及立志要当个医生。因为幼年时期体弱多病,母亲也就格外照顾,但随 着弟弟的诞生,他随即『失宠』,于是转而跟父亲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而不再那么亲 近母亲。阿德勒颇嫉妒大哥,两人从童年一直到青少年时期就维持着紧张的关系;此 外,他在幼年时期就有,2,深深的自卑感。很显然地,3,这些家庭与个人的经验,影响 着他后来所建构的理论。无论如何,他自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命运是掌握在自 己的手中。阿德勒不是个好学生,其导师建议其父让他去当鞋匠,但是在奋发图强之 后,在班上的成绩终于名列前茅。大学就读维也纳大学医学系,起先主修眼科,后来 转往一般医学,最后则专攻精神科与心理治疗。就学期间,他对于无法医治的小孩疾 病有特别的兴趣,4,阿德勒关怀普通民众,并公开评论儿童的抚育实务、学校改革以及 导致冲突的各种偏见。不论是演讲或撰文,他都已简单、不带学术色彩的言语直抒己 见,使大众能了解与应用他的工业心理学原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役医官之后,他 在维也纳公立学校开创了许多儿童辅导诊疗中心,并致力于开始训练教师、社工人员、 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员。他首创在众多听众面前讲述生动的亲子关系,藉此训练专业人 员。他创立的诊疗中心越来越多,自己则不停地到处演说与进行示范的工作。在一九 二〇年代中期,他开始到美国演说,之后则不时地到处拜访与旅行。紧凑的行程持续 着到了一九三七年的五月二十八号在步行前往苏格兰的阿巴顿(Aberdeen)演讲的途 中,死于心脏衰竭。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共28页
阿德勒5岁时上小学,9岁时进入弗洛伊德14年前上过的中学。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 学习了有关心理学、哲学的知识,并受到良好的医学训练。
阿德勒生平
愿望达成的青年期及好友及老师弗洛伊德
后来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学学位, 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Raissa Tinofejewna)结了婚。
早先,弗洛伊德已经主张:补偿作用是由于要弥补性的发 展失调所引起的的缺憾。受了弗氏的影响,A·阿德勒遂提出 男性钦羡(masculine protest)的概念,认为不论男性还是女 性都有一种要求强壮有力的愿望,以补补偿自己不够男性化 之感。
阿德勒生平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②
以后A·阿德勒体会到: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 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信赖成人 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受成人的控制之故。当儿童们利用这 种自卑感作为逃避他们能够做的事情的借口时,他们便会发展 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的 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 征,的一大贡献,可是却觉得它未谈及本我和超我而是个人在 追求优越地位时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绍
简历
中文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英文名:Alfred·Adler 籍贯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 国籍 :奥地利 民族 :犹太人 出生年月:1870年2月17日 去世年月:1937年 职业: 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 称号: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浅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浅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观点一、阿德勒简介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富裕的粮食商家庭中.由于患有佝偻病,他身体矮小、驼背。
五岁时他患了肺病,几乎丧命。
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名医生。
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训练他做个鞋匠.阿德勒在心理学上的许多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这些记忆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
1902年,他被弗洛伊德邀请加入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一开始,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直至提议由他代替自己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并负责该会会刊的编务.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似乎就潜伏着会裂隙的危机。
墨菲指出,阿德勒显然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这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
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
1911年,阿德勒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用了,不久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
从那时起,阿德勒就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
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
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
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
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
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
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
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
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
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
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后的一面。
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
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
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
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
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
”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
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
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
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
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
社会兴趣:追求全人类生活和谐,友好相处, 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需求.此时,阿德勒 认为,个体的首要动机是渴望建立完美社会, 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完美化. 社会兴趣是一种遗传得来的潜能; 要完成人生的三大任务也要求个体必须具有社 会兴趣(1)职业任务;(2)社会任务;(3) 爱情和婚姻任务
人格动力 ——自卑感与虚构目的论
阿德勒强调未来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的作 用,但不否认过去经验对人的影响. 个体是由自卑感和不完善感推动的, 以其独特的生活风格为手段以实现某种 未来目标的,追求完美发展的人. 生活风格 自卑感 个体 未来目标
人格动力 ——自卑感与虚构目的论
决定论 自由意志论 Freud Jung Adler 健康人与神经症患者对虚构目的或理想的态度: 健康人根据环境来改变其虚构目的或理想,仅 将其作为对付生活的手段;而神经症患者则将虚 构的目的或理想本身当作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 因此往往不肯放弃无法实现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社会兴趣
影响社会兴趣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母子之间早期的交互作用. 母子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雏形,如果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积极的,合作的, 儿童就倾向于形成社会兴趣;如果母亲 将孩子束缚在自己身边,孩子就倾向于 将他人排斥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就会形 成低级的社会兴趣.
错误的生活风格
社会利益型 生活风格 统治—支配型 索取—依赖型 回避型
人格特征:生活风格(life style)
生活风格(life style):个人试图追求优越的手 段和方式.每个人追求优越的手段和方式各不 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格风貌. 生活风格的作用:决定个体注重生活的哪些方 面和怎样重视;赋予个体以同一性,它决定了 个体如何解决问题;决定个体观察到什么和忽 视什么;决定个体的未来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
第三章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第三章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他很小就患有脊椎病,后来又得肺炎差点丧命,这使他萌生了日后要行医治病的念头。
中学毕业后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895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第二节理论观点一、人性观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导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
阿德勒重视选择、责任、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
对人性的看法上,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最大的区别是他所持的自由意志人性观,强调个人的行为能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支配人性的精神决定观点。
他认为,人性不是盲目的,人的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与潜意识内盲目的本能冲突。
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的论的观点,即所有人的行为都具有其目的。
人们为自己定目标,有了这些目标之后,其行为变得统一。
二、人格界定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
他对人格的看法是广泛而开放的,不仅把个体看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而且还强调了个体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阿德勒强调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基本上是受社会驱力所激励的。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突出强调人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他认为人的思想、价值、动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都带有生活目标的印记,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三、人格动力阿德勒不同意将力比多作为人格的主要动力。
在他的早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
他认为自卑一方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
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些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个方面找到新方式,争取优越感。
四、人格结构阿德勒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型,而是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以描述和解释人格。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阿德勒的生平: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幼时身体虚弱,四岁才会走路,五岁患严重肺炎,这一经历与他后来学医及形成其独特的心理学思想有关。
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为眼科和内科医生,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1914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在1922年至1930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年他到长岛医学院任美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
1934年定居纽约。
1937年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
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个体心理学的内容:1912年在《精神病的组成》中,阿德勒把他的学术体系定名为个体心理学。
同年他还创办了这个学派的机关报《个体心理学杂志》。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目标性,人是未来定向的。
他觉得由于人们为精神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更好地适应现实。
Alfred Adler
二、著作: 著作:
《神经症的性格》(1912) 神经症的性格》 1912)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1917)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 ( The practice and psychology) 1919)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1919) 生活的科学》 1927) 《生活的科学》(1927) 理解人类本性》 1929) 《理解人类本性》(1929) 《 自 卑 与 超 越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1932) (1932)
1919年 1919年 1924年 1924年 1926年 1926年 1927年 1927年 性」。 1931年 1931年 1935年 1935年 1937年 「学校心理卫生中心」。 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 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 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 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 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 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及「了解人 在维也纳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 在维也纳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 定居美国,并开业为精神科医师。 定居美国,并开业为精神科医师。 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 心理动力学理论
1907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指出有生理缺 阿德勒发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 陷的人往往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他必须通过有缺陷的器官或全 面发展其他功能而使这种缺陷得到补偿. 1、他认为,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可以引两种不同的结果: 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 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2、补偿的两个基本途径:①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 ②发展其他的技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1910年,阿德勒把自己对客观的生理缺陷或功能不足的强调转向了 主观的自卑” 自卑感” 对”主观的自卑”或”自卑感”的强调,他认为每个人一生就 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因此,他认为自卑感是推动每个人去获取成就的主要动力;他相信心 理治疗和儿童的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提出目的定向,而这种目标就是 追求优越.
阿德勒的心理学
阿德勒的心理学标题: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社会联系## 引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是20世纪初期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他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解人类行为、个性发展和社会联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深入探讨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着重介绍他的基本观点、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概念以及对心理治疗和教育的影响。
## 阿德勒的生平阿德勒于1870年生于奥地利,成长于一个贫困的家庭。
他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对个体心理学的独特见解。
阿德勒早年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后来因为对精神分析学派的分歧而独立出去发展自己的理论。
## 基本观点### 1. 个体心理学的核心理念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将人看作是在社会中生活的社会个体。
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理解。
因此,阿德勒的理论旨在探究人类如何通过社会联系来发展和表达自己。
### 2. 动力学与目标取向阿德勒关注个体的目标和动机,他认为,人们的行为主要受到对目标的追求和对生活目标的努力实现的影响。
个体心理学强调人的目标导向性,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塑造着自己的个性。
## 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概念### 1. 劣势感与追求优越感阿德勒提出了劣势感和追求优越感的概念。
劣势感源自个体对自身的不安全感,而追求优越感则是个体为了克服劣势感而采取的积极行为。
个体通过追求社会认同、成功和成就来实现优越感。
### 2. 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是阿德勒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生活的独特反应模式和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受到个体早期经验和对生活目标的认知影响,是个体个性的基础。
### 3. 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个体天生具有社会兴趣,即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合作。
社会兴趣在个体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反映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是实现个体目标的重要途径。
## 心理治疗与教育的影响### 1. 个体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与患者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探讨患者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式和社会兴趣来解决问题。
阿弗雷德.阿德勒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
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
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
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
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
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
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
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
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
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
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
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后的一面。
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
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
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
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
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
”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
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
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
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
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德勒的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
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
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
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
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
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
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
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
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
”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
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
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
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学习了有关心理学、哲学的知识,并受到良好的医学训练。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
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这期间,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结婚。
罗莎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拥有特权的家庭,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也很能干的女人。
但她突出的个性和热烈的有点社会主义意味的激情与阿德勒矜持而保守的贵族气质不太一致,以至他们的婚姻最初常有摩擦。
阿德勒在回忆录中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
但后来两人还是恩爱非常,白头偕老。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
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
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
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
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一开始就潜伏着有朝一日会裂隙的危机。
阿德勒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这位大师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的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玄学,主张从根本上限定里比多和压抑等机械概念。
阿德勒自称自己是根据心理学术语,或者说文化心理学术语探索神经病概念。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他于1907年出版了《器官自卑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一书,扩大了从性到整个有机体的生物学基础;1908年发表论文《攻击的内驱力》,主张用一种追求的内驱力,来取代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作为主要内驱力的性。
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
两人在理论方面分歧越来越大。
1910年发表论文《自卑感》和《男性的抗议》,进一步提出用作为过度补偿的男性的抗议来取代包括价值在内的整个内驱力概念。
阿德勒认为,个体在其统一和目标定向操作方面好像遵循着自我创造的生活规划,后来他称之为“生活风格”。
内驱力、感觉、情绪、记忆、无意识等所有过程都从属于生活风格。
1911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终于辞去精神分析研究协会的主席职位,并退出该协会,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
1918年,他引进了“社会兴趣”这一概念。
社会兴趣,边同克服自卑感一起,成为阿德勒最重要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心理病理学的个案里,阿德勒把这些人称之为生活失败者,其社会兴趣的倾向未能得到适当的发燕尾服。
这些人追求社会上无用的个人权力,而反对健康的、社会上的有用的、克服一般困难的追求。
心理病理学家通过鼓励、证实患者的错误,以及增强其社会兴趣来提高患者的自我尊重。
治疗家的工作是帮助患者认知重组,并习得社会上更有用的行为,特别是早期回忆和出生顺序,也包括梦,都被用来促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生活风格。
从1926年起,阿德勒多次访问美国,为大量的听众讲课。
1932年,他成为长岛医学心理教授。
1934年他定居纽约。
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因心脏病逝世于苏格兰的阿伯登。
从一些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阿德勒不甘人后的一面。
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
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
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
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
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
”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思想是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
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用在阿德勒身上却是极其贴切的。
我们透过他的生平可以明了他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之来源。
兹举几例。
如:他在身体上的缺陷,使他日后观点中非常重视器官缺陷的研究。
写于1907年的其主要著作之一《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就是对此的探讨。
在后来的著作中他也不时回到这一主题。
如:在与哥哥的对比中,哥哥身体健康又受父亲宠爱,因此他深感自卑。
在以后的生活中,超越自卑和与哥哥、同伴的竞争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这也使得他在日后提出自我与超越的主题,并把追求优越与成就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需要。
可以说,自卑与超越的理论是他自己个性发展的真实写照。
他本人正是通过自卑感补偿而获得巨大进步的人。
又如:当他5岁从死神中逃脱后,他决定日后成为一名医生。
这一生活目标的确立对他具有重要影响。
他说:“我确定了一个生活目标,借此理想而结束了对死亡的恐惧”。
由此他明了生活目的的重要性。
再如:从他童年的合群上,也不难明白他日后提出社会兴趣之概念的合理性。
另外,他对排行学的兴趣与观点也与他的成长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可以说,他的早期经历确实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观点,他在心理学上的许多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这些记忆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
正因此,阿德勒虽然在后来抛弃了弗洛伊德的许多重要观点,但他却坚持了早期经历对人之重要性的观点,相信早期经验对个体性格甚至一生都具有重大影响。
他个人的努力与成功也使他坚信个体虽受环境之影响,但个体并非完全被动的,个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新做出自己的选择的能力。
阿德勒的主要理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应在正确理解生活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心理补偿,学会合作之道,培养健康的社会兴趣,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卑与补偿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器官自卑(Organ Infeniority):指身体的某个器官没有得到正常发展的某种残疾状况。
这种状况能刺激补偿或过度补偿。
他的早期理论中,将自卑感与身体的缺陷联系起来。
补偿(Compensation):个体通过努力克服缺陷,或通过注重发展各种取代缺陷的机能来对缺陷(如器官自卑)进行补偿。
过度补偿(Over compensation):指个体通过极大的努力,使以前的缺陷转变成优势的过程。
后来,阿德勒从强调身体缺陷转向强调主观上的自卑感。
认为自卑感源于婴幼时期的无力、无能和无知。
追求优越追求优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它是对完美或优越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就是优越。
是“生命的基本事实。
”生活风格生活风格(Style of life):人在追求优越过程中,解决生活环境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个体追求优越的手段。
它是一种标识生活存在的独特的方式,是自我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一种独特方式。
生活风格之形成人追求优越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童年的经验。
儿童在4-5岁时就形成其生活风格。
由于儿童所处的家庭、生活条件及周围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便会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
社会兴趣含义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指一种与他人和谐生活友好相处的先天潜能。
创造性自我定义:创造性自我(Creative Self)是人格的自由成分。
它使得个体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风格和虚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人不仅是遗传和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作用于这些影响。
心理治疗观神经症产生的两个因素:病人所确立的生活目标不符合实际;健康的个体应该有发展良好的社会兴趣,而不健康的个体则没有。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对自己的生活风格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建立起社会兴趣。
•一、正面评价•1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乃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乃人格形成之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变素的重要性,并助长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2最早提出「创造性自我」的观念•3强调人格的独特性统整性:一个人所做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4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5「学校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早设立者之一•6阿德勒转变了佛氏人格发展的重点,而将重点放在社会的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7创设了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