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课文以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登高临远的境遇为引,主要描述了作者在登高远眺的过程中所感所想,表达了对自然的景观以及人生的感慨。

教学目的是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体验喜怒哀乐,并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听读课文,理解主旨,感受文学魅力;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史,掌握常见的诗歌形式;3.学习诗歌篇目和白话译文的韵律特点;4.学习感性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课本教材: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音乐:《登鹳雀楼》的曲目;3.教学辅助材料:孟浩然《登幽州台歌》、元稹《遇见》;4.课堂环境:准备好相关的文艺氛围,例如带来精美的画作或者播放相关的音乐。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打开教材,让同学们跟随教师一同阅读课文,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音乐,创设场景,从而引导学生投入到文学情境中。

2. 讲解文本(25分钟)首先,解释课文难点,然后让学生跟读课文,并通过提问加深理解,互相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学生对某些生字或者难字或者标点符号的认知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解释。

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和领会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例如,找出文中的意象和比喻,引导学生察觉文学进行主题表达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韵律。

3. 理解文本并使用现代语言表达(3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以口语的方式在课堂上阐述,教师可以在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不一样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学的情感体验。

4. 音乐听课并体会环境(10分钟)欣赏唐诗《登鹳雀楼》的曲目,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一个更加关键的文化环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5. 相关诗歌教育浸染(20分钟)让学生阅读孟浩然《登幽州台歌》、元稹《遇见》等其他名作,通过其他作品的表述,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6. 总结(6分钟)总结课程,并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诗歌知识,并可以让学生在课间作业中加深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 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 苏教版

18.古诗两首第一课时《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素材:《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

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

(课件出示1)(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2)齐读课题。

2.注意读准“登”字。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4. 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1.要求: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

(课件出示4)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课件出示5)4. 领读、齐读。

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1.指名读。

问:白日指什么?(太阳)。

依(依靠,依偎的意思)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 jìn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尽”是什么意思?(消失)3.太阳怎样?“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七1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七1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登鹳雀楼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词卡。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谈话。

我们学习了许多首古诗,谁会背诵?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登鹳雀楼指名拼读“登”(deng),要求读准后鼻音。

教学登字,指名拼读“鹳”3. 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

鹤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鹤雀楼"。

"登鹤雀楼"就是登上鹤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鹤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 投影出示课文内容。

3.范读。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学生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指名读正音,指名读,齐读指名读诗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两行。

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投影。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鹤雀楼,他(1)指名读一、二两行。

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

诗人在鹤雀楼上看到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投影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群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指名回答(太阳、青山、黄河)诗人站在鹤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诗人还看到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指名读,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学生练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1.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追求更高的境界。

二、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资源•《登鹳雀楼》诗文及注释•鹳雀楼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景象。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诗意,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登上高处所见到的景象,与诗人所见进行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第一课时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板书古诗全文,标注重点词语和节奏)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17部审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8《18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2017部审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8《18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18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和会写的生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生:(朗诵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1、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鹳(出示“鹳”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

(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的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

(电脑屏幕显示生字)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8课《古诗二首》中,深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观看到的壮丽景色。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字词、句式和寓意,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全文,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字词、句式,朗读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古诗: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字词,讨论诗的意思。

3. 详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4.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诗句,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鹳雀楼》的练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详解、朗读技巧、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学习古诗的字词理解在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时,我特别注意他们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登鹳雀楼》的旷远意境和雄浑气势。

2、认识生字。

学会新笔画:竖折;学习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学习在恰当的时候利用拼音认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雀楼、高山、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初步理解这首古诗词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师生竞赛,朗读古诗1、(课前经过了解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

基于此,朗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步:)2、让会背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给优生表现的机会,让快生吃饱,慢生吃好。

师生背诗竞赛。

(新课标提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节奏从未接触,需要教师的教。

但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范读,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师生背诵比赛的活动。

)3、教师朗读,学生评分,找出老师背诵的优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评价中学习了朗诵古诗的技巧,如:节奏、表情、音高等。

)4、学生练习朗读,准备和老师进行比赛。

5、学生配乐朗诵,与老师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1、定位联想,认识生字。

(学生闭上眼,在优美的古筝曲中,跟老师一起回想: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中的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然后睁开眼睛,对照板书检验自己脑中浮现的是否正确。

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

(1)男生领女生读,女生领男生读。

(2)读给同桌听,文中还有哪些字认识也告诉同桌。

(3)“开火车”游戏给生字组词。

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17.登鹳雀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字词意思及古诗的大概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探究、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工具书探究、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课件出示鹳雀楼图片谈话交流: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吗?(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2.引入课题:鹳雀楼是四大名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3.师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雀”。

“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例如:“鹰”“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大声读课文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生字字音,画一画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图文结合,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自学汇报(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游戏,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雀楼依入欲穷目更(2)给生字组词雀(麻雀)楼(楼房)依(依次)入(出入)欲(欲望)穷(贫穷)目(眼目)更(更好)(3)感知内容指名结合插图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集体交流。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上鹳雀楼所看到的景色及从登高中所感悟的道理。

三、精读领悟1.理解诗句意思(1)出示“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插图“白日”指什么?(傍晚的太阳)“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尽”尽头,完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背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7.教学评价,关注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2.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朗读节奏、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情境体验: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鹳雀楼壮丽的景色,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
4.文化内涵解读:介绍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如“白日依山尽”的寓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智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背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登鹳雀楼》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感到困惑,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朗读与背诵:请同学们熟练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写作练习:请以《我想象中的鹳雀楼》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鹳雀楼景象和登楼感受。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僻字词。

202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

202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

202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202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1教学目标: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学写“入”,“欲”两个生字。

3、初步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教学难点:提示最后两行诗句所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学,进一步读好、背好古诗,学写其它5个生字。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古诗《登鹳雀楼》教后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母语的习得规律,认定学习语言是主体能动地把在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则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内化课文语言,同时接受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熏陶的过程,语文教学强调主体因素,重视整合效应,明确提出以培养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的训练为“纬”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整体框架,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教学策略。

教完古诗《登鹳雀楼》后,对此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学情调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学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熟悉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扩大发展的局面。

教学是师生间的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对学生知识背景的调查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登鹳雀楼》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

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

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小学语文二年级《登鹳雀楼》教案7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登鹳雀楼》教案7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登鹳雀楼》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登鹳雀楼》教案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登鹳雀楼》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二年级《登鹳雀楼》教案1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

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一、导入: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

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2篇)

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2篇)

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2篇〕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2篇〕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老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原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宏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

欲:想要。

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发奋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p 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根底上,自己分析^p 字形。

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篇2(一〕复习引入,提醒课题。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简介作者。

苏教版二上 17.《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上 17.《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上 17.《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苏教版二上 17.《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苏教版二上 17.《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13篇)苏教版二上 17.《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二上《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上《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上《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

读题2、学习“登”的偏旁以及偏旁的笔顺;学习“楼”字二、理解题意1、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2、整理问题:①谁登鹳雀楼?②鹳雀楼在哪里?什么样子?③《登鹳雀楼》是谁写的?④鹳雀是什么?⑤“登”是什么的意思?3、师简介作者王之涣。

4、边介绍边板画鹳雀楼所处的位置。

5、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1、师范读古诗。

2、生自读生字、课文。

3、抽读生字词。

4、指名读古诗。

四、学习第一句1、板书第一句2、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诗中哪个字是太阳的意思?3、比较黑板上画的太阳和图片上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白日”的意思就是指傍晚的太阳。

哪个字的意思是“没了、完了”?4、理解“依”是什么意思?(做动作)5、连起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傍晚的太阳依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了。

)6、指导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二句1、出示第二句2、播放录象,说说黄河是怎样的?(气势磅礴)黄河里的水滚滚流动到哪里?哪个字是“到”的意思?3、说说第二句的诗意。

4、指导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5、齐读第一、第二句并连起来说这两句的意思。

六、学习第三、第四句1、出示诗句。

2、看图理解:诗人站在哪层楼?他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怎么样?(移动诗人的位置。

)3、诗里哪个字的意思是“想要”(欲),“穷”什么意思?师解释“千里目” “更”是什么意思?4、学生讨论诗意: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5、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七、巩固1、齐读古诗2、前两句所写的是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的想法。

3、欣赏歌曲《登鹳雀楼》。

4、师范背古诗。

感谢您的阅读!。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鹳雀楼》这篇唐诗,并能够正确朗读。

2.学习诗歌的韵律结构,培养感受节奏的能力。

3.通过对登鹳雀楼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唐朝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学习唐诗《登鹳雀楼》的内容和韵律。

2.采用朗读和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1.学生对唐诗《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感受。

2.如何引导学生准确了解并诠释唐诗的韵律。

三、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段预热的视频,介绍唐代的文化和《登鹳雀楼》的背景。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为学生介绍:1.唐代的文化繁荣和辉煌。

2.唐朝的代表性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3.《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b. 学习唐诗《登鹳雀楼》1.教师带领整个班级学习唐诗《登鹳雀楼》,复述诗歌的大意和背景。

2.通过互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c. 朗读练习1.教师按照韵律逐句指导学生朗读,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指导。

d. 诗歌赏析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赏析,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唐诗的理解。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让他们正式演绎一下诗歌,让学生能够在分享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e. 作文练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一篇作文的练习,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简单的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诗歌赏析的互动,了解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练习,评估学生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quot;竖折quot;, 并学写quot;山、日quot;。

学习重点: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

学写生字。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准备: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 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

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二、理解古诗意思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学生活动:学生们做好指读姿势,配上音乐全班齐读诗歌。

4.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诗,听着音乐,配上手上的动作, 现来读读。

板书:登鹳雀楼5 •谁愿意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好指读姿势。

指名读2到3人。

三、读文后识字过渡句: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字词课件)1.文中quot;白日quotjquot;依山尽quot;变红,指名读。

2.quo t;黄河quot;qu ot;入quot;变红,指名读、抢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

•认识“鹳、雀、楼、览、览、暮、色、山、河、远、天”等生字,理解词语“鹳雀楼”、“落日”、“远近”等含义。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通过图画、想象等方式,丰富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美的能力。

•初步了解唐诗,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鹳雀楼图片、诗歌朗读音频、相关视频等)、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约10分钟)1.激趣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配以鹳雀楼的图片或视频,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题:教师出示课题《登鹳雀楼》,引导学生读题,了解诗歌的名称和内容。

3.谈话引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雄伟壮观的建筑吗?你们想象过站在高高的楼上看风景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名诗——《登鹳雀楼》。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约15分钟)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进行词语解释,如“鹳雀楼”(一种古代建筑)、“落日”(太阳下山)、“远近”(距离远近)。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例如:组词、编故事、看图识字等。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互相朗读课文,并尝试解释诗歌的意思。

4.交流反馈: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朗读和理解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约30分钟)1.逐句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并结合图片或视频进行讲解。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1一、教学要求1、了解汉字“依”、“欲”、“穷”、“更”的造字意义,对汉字产生兴趣。

2、通过学习会朗读、背诵古诗。

掌握诗意,能够感悟出诗人在创作本诗时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通过古诗中出现的重点字的汉字造字的意义的讲解,还有一些汉字的小故事,让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走进作者,了解作者创作本诗的背景及意图,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真正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喜欢),那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登鹳雀楼》(播放音频,网络上的算侵权吗?不行就自己唱,嘿嘿),大家知道这首歌曲是根据谁写的古诗改编的吗?(唐朝王之涣)师:那大家看题目,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叫“登鹳雀楼”呢?解题:登鹳雀楼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里面有一个相同的部首,大家能找到吗?能。

(隹),鹳雀是一种短尾巴的鸟,(PPT播放隹的甲骨文,提到带隹的字多数和鸟有关。

)因为这种鸟经常爱停留在楼上休息,所以这座楼就得名“鹳雀楼”。

(PPT 播放鹳雀楼图片)鹳雀楼就在山西永济县。

有人说,作者王之涣是站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色,其实当时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是完全看不到那个黄河入海的情形的;也有人说王之涣站在黄河边上看到了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大海,诗人不禁感叹景色太美了!可是他并不满足,还想看到更远的风景,于是登上了鹳雀楼。

初步感知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师:邀请同学朗读古诗《登鹳雀楼》(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即可)(二)逐句解读古诗1、白日依山尽(一)解开“依”字的秘密“这句话中的‘依’都是解这首古诗的重点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畅所欲言)我们先来看“依”字,左边的‘亻’旁就表示我们的身体或者说一个人,而右边的‘衣’代表的是我们穿的衣服,衣服紧紧地贴着我们的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

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

(课件出示1)(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2)齐读课题。

2.注意读准“登”字。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4. 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
1.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

(课件出示4)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课件出示5)
4. 领读、齐读。

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
1.指名读。

问:白日指什么?(太阳)。

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 jìn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尽”是什么意思?(消失)
3.太阳怎样?
“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

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

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

(师范读、指读、齐读)
(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
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

(奔腾不息)(波涛滚滚)……
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
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

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

前后位讨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练读:黄河/入海流。

( 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 )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穷”是什么意思?(穷尽)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阔。

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练读:欲穷/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
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更上一层楼”。

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

)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板书:登高望
远)
2.“更上一层楼”这里表示“再、又”。

谁来为“更”组词?
3.谁来试着说一说“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4.两句诗中的千里和一层都是都是真实的数字吗?不确切,我们把它叫做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和更上两个词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望的远的道理,同时激励我们不断攀登高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

5.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

师: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还常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方来鼓励别人。

(课件出示11)6.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

(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古诗)
练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感情朗读、当堂背诵(课件出示12)
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的读一读。

1.确定感情基调
2.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3.朗读。

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4.感情朗读。

《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表达了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诗。

小结:山衔落日水流入海,这是多么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啊!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得精神,有高瞻远瞩胸襟的同学们,让我们也铭记这首诗,让他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也乐观进取,更上一层楼
五、拓展延伸,编曲歌唱(课件出示13)
如此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的古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它改编成歌曲后,是怎样的?(播放歌曲)同学们课下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试着改编成歌曲听一听!
六、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2.交流识记字形。

3. 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
例,把字写匀称)
4.开始练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