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合集下载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②余闻而愈悲。
可编辑ppt
8
六、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 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 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 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 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苟、岂非、已而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
面的文字连读。
可编辑ppt
2
例1、夫/大国,难测也 例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例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
可编辑ppt
3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11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 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 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例、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光,一碧/万顷 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
可编辑ppt
12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
朗读节奏 (主、谓、宾)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 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 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 对男子的美称)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 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文言文停顿划分依据

文言文停顿划分依据

文言文停顿划分依据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停顿划分对于正确理解其含义和语气至关重要。

以下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主要依据:
1.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和关联词如“且”、“然则”、“故”、“夫……者,则……”等常位于句子的开头,表示将有下文,因此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2.古代文化常识的合理运用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称谓、官职、节令、地理等,有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合理划分朗读停顿。

例如,“太守”是指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因此在“太守”后面应稍作停顿。

3.借助语法结构划分停顿
根据句子成分,可以判断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停顿划分。

例如,“孔子/亦云:‘不学/礼,无以/立也。

’”这句话中,“孔子”是主语,“亦云”是谓语,“不学礼,无以立也”是宾语,因此在“孔子”、“亦云”、“不学礼,无以立也”后面应分别稍作停顿。

4.借助古人的表达习惯划分停顿
古人常用虚词来表达语气,这些虚词包括语气词、连词、介词等,可以根据这些虚词来判断朗读停顿。

例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故”、“是”、“必”、“先”、“苦”、“劳”等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综上所述,文言文停顿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古代文化常识的合理运用、借助语法结构划分停顿以及借助古人的表达习惯划分停顿。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内涵和韵味。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朗读停顿的划分⽅法⽂⾔⽂朗读停顿的划分⽅法⼀、句⾸关联词和语⽓词(如:夫、盖、若、⽽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霏霏(3)盖|⼤苏|泛⾚壁云⼆、⼏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3)《桃花源记》中的“妻⼦” (4)《⼝技》中的“中间”例: a、⽽|乡邻之⽣|⽇蹙 b、中|间|⼒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般要作停顿,谓语中⼼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般要作停顿:例:(1)其⼀|⽝坐于前(2)必以|分⼈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美池|桑⽵|之属⼋、总领性词语后⾯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A.⾃|吾⽒三世|居是乡B.⽽|乡邻|之⽣⽇蹙C.今其|室⼗⽆⼀焉D.⾮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 A句中,“⾃”是⼀个介词,明显不能独⽴,后⾯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个确切的意思。

“⾃吾⽒三世”才是⼀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是⼀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

再说“乡邻之⽣”是⼀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个偏正词组,表⽰⼀个相对独⽴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项是( )A.⼭不|在⾼,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帘|青C.⽆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①佳木/秀而繁阴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问/今是何世⑤忘/路之远近2.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

(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于”“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1)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孟子二章》)(2)盖 /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4)至于/夏水襄陵(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文言文断句停顿原则

文言文断句停顿原则

文言文断句停顿原则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正确的断句和停顿是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帮助你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停顿:1. 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句首语助词和关联词,如“夫”、“盖”、“然”等。

在这些词语后面应该适当停顿,以突出语句的结构和层次。

2. 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在文言文中,有时两个单音词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而在现代汉语中可能需要多个词语才能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这两个单音词分开读,而不是连读。

3. 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在文言文中,词语的顺序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因此,要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语顺序来停顿,确保语句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4.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在文言文中,有时名词可以作为状语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在这种情况下,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该连读,而不是分开读。

5. “而”字后应该停顿“而”字在文言文中常常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词语或句子。

在“而”字后应该适当停顿,以突出其连接作用。

6. 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在断句和停顿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句子结构。

如果原文中存在复杂的句子结构或长句,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来体现其原貌。

7. 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在文言文中,有时会省略某些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在节奏停顿时,应当体现出这些省略成分,使语句更加通顺和理解。

8. 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和地名等特定名词。

对这些名词的不了解容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因此,在阅读前应当对相关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9. “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在文言文中,“也”字常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和停顿。

在朗读时,应当在“也”字后面适当停顿,以突出语句的语气和节奏。

10. 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最终,对文意的理解是确定停顿的关键。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假如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持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准确断句。

停顿划分的方法

停顿划分的方法

停顿划分的方法文言文停顿划分方法: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

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有很多同学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经常不知道怎幺划分,小编整理了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仅供参考!
1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
(3)予/尝求/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6)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

文言文语句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语句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语句的停顿规律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而其中语句的停顿更是容易让人感到困惑。

掌握好文言文语句的停顿规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意,还能让我们在朗读时更好地感受其韵律之美。

首先,我们要明确,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其一,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要有停顿。

常见的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它们往往用于引出议论或叙述,在其后停顿,能让读者或听者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下文的内容。

比如“夫学须静也”,“夫”字后就应稍作停顿。

关联词如“虽”“然”“而”“则”等,在其前面停顿,有助于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字前要停顿。

其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例如“可以一战”,“可以”在古代是“可”(可以)和“以”(凭借)两个词,所以应读为“可/以一战”。

再如“地方千里”,“地方”在古代指“地”(土地)和“方”(方圆),要停顿为“地/方千里”。

其三,对文言文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

如“臣/本布衣”,“臣”是主语,“本布衣”是谓语,在两者之间停顿,能清晰地展现句子的结构。

其四,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后面一般要有停顿。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在这里舒缓了语气,其后面停顿能更好地体现句子的节奏。

其五,宾语前置时,宾语和动词之间要有停顿。

像“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陋”,在“何陋”和“之”之间停顿,能突出宾语前置的特点。

其六,在介宾短语后置的句子中,介宾短语和动词之间要有停顿。

例如“祭以尉首”,“以尉首”是介宾短语,应在“祭”和“以尉首”之间停顿。

其七,停顿要兼顾意义和韵律。

有些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可能有多种停顿方式,但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来选择最合适的停顿。

比如“其一犬坐于前”,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理解为“其中一只(狼)”;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则理解为“其中一只像狗一样”,意思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如何断句

如何断句

文言文断句法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词语断例:浮光/跃金,静影/沉壁2、主谓之间断句例:潭中鱼/可百许头。

3、发语词后停顿。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

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介词前停顿。

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断句时,首先必须将原文多读几遍,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然后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从语法知识的角度去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1)恐/前后受其敌(2)恐/托付不效(3)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如:(1)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3)叫嚣/乎东西,攘突/乎南北(《捕蛇者说》)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2)盖/大苏泛赤壁云(3)其/如土石何(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7、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墙倾/倚摧”。

8、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 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 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躬耕于南阳 (一处) 告之于帝 (一处) 遂许先帝以驱驰(两处)
躬耕/于南阳 告之/于帝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文言确定 朗读节奏 (主、谓、宾) 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 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 确定朗读节奏(句首虚词) 确定朗读节奏(句首虚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倒 装)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 确定朗读节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 两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一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一处)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 简桃核修狭者/ 两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 一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
余闻之也久(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一处)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总原则: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总原则:
一、根据句意翻译成现代汉语, 根据句意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句中需换气停顿处停顿。 在句中需换气停顿处停顿。 看清停顿要求。 二、看清停顿要求。
醉翁之意不在酒 衔远山, 衔远山,吞长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先帝不以臣卑鄙 余闻之也久
人不知而不愠(一处) 是知也 (一处) 今齐地方千里(一处)
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今齐地/方千里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提示: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提示: 三条提示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 (4)《口技》中的“中间”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完整版)中考关于文言文停顿的划分

(完整版)中考关于文言文停顿的划分

【中考】关于文言文节奏的划分一.句首停顿1.【句首发语词】句首出现——盖,夫,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要停顿。

①其/ 如土石何?②得无/ 异乎?③盖/ 余之勤且艰/ 若此。

2.【句首连词】句首出现——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等连词,要停顿。

④且/ 欲于常马等/ 不可得。

⑤然则/ 何时而乐耶?⑥惟/ 吾德馨。

3.【句首过渡词和总结性的词】出现过渡词有——或,而或等;出现总结性的词有——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顿。

⑦遂/ 许先帝/以驱驰。

4.【句首表时间、方位的词】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要停顿⑧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⑨方/ 其/ 远出海门。

二.古二今一古代两个单音节的词,而今天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节的词,古代的两个双音节要分开读。

①可/ 以一战,战/ 则请从。

②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③今/ 齐地/ 方千里。

三.句中标志性词语句中出现“也”、“夫”、“之”等标明停顿的语气助词,要停顿。

④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⑤余/ 闻之也/ 久矣。

⑥洋洋乎/ 与颢气俱。

四.古代国号、年号、官职、爵位、人名、地名对以上的文言知识要了解,否则划停顿时容易出错。

⑦南阳/ 诸葛庐(地名与屋名可以看做并列关系)⑧庐陵/ 欧阳修也。

⑨虞山/ 王毅叔远甫/ 刻。

⑩陈/ 康叔公/ 尧咨/ 善射(“陈”为姓氏,“康叔”是谥号,“尧咨”为名)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停顿。

⑪法/ 皆斩。

(依法)⑫功/ 宜为王。

(论功)⑬山行/ 六七里。

(在山中行走)⑭其一/ 犬坐/ 于前。

(像狗一样)六.保留文言句式:划分朗读节奏的时候,要保留文言语意和句式的完整。

①何罪/ 之有?(宾语前置)②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

(状语后置)③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鼓”)④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也”为判断句式,此/ 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按语法本应该这样划,但这样读起来就很别扭。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xx 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 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 可/以一战。

③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 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会发现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表达方式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划分停顿是指在文言文中恰当地划分句子,使其更加易读、通顺。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一、句子主谓划分在文言文中,句子主谓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的停顿要清晰明确,便于读者理解句意。

在划分主谓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 根据句子中的动词来划分主谓。

一般情况下,句子的谓语动词表达的是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可以作为主谓的划分依据。

例如:“吾闻有命于天。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吾闻”为主语,表示“我听到”的动作,“有命于天”为谓语,表示“有天命”的状态。

2. 根据句子的逻辑结构来划分主谓。

有些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可能存在并列、状语、宾语等成分,此时可以根据句子的逻辑结构来划分主谓。

例如:“当以亲修德。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当以亲修”为主语,表示“应该亲自修养”的意思,“德”为谓语,表示“道德”的意思。

二、句子成分划分除了主谓的划分外,句子成分的划分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 划分主语和宾语。

主语是句子中的主要动作的执行者,宾语是主语的行为对象。

根据句子的语义和动宾关系来划分主语和宾语。

例如:“秦欲并吞六国。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秦”为主语,表示“秦国”的意思,“并吞六国”为宾语,表示“并吞六个国家”的意思。

2. 划分定语和中心词。

定语是修饰名词的成分,而中心词是主要表达意思的核心成分。

根据句子的修饰关系和语义来划分定语和中心词。

例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喜怒哀乐之未发”为定语,修饰“中”和“和”;“谓”为中心词,表示“说”的意思。

三、停顿的标点符号运用在文言文中,合理运用标点符号对句子进行停顿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在阅读文言文时,划分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一、按照句子成分划分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成分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等。

按照句子成分划分停顿,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成分将句子分成不同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按照意群划分停顿。

意群是指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组字。

在文言文中,一个句子通常由多个意群组成。

按照意群划分停顿,读者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语法关系来确定停顿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按照修辞手法划分停顿。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常用于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使用划分停顿。

例如,修饰语放在名词后面时,可以停顿;排比结构出现时,可以停顿等等。

四、按照语气表达划分停顿。

文言文中的语气表达非常丰富,可以通过语气来判断句子的停顿位置。

在文言文中,表示肯定、否定、疑问等不同语气的句子,停顿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在阅读文言文时,划分停顿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技巧。

通过掌握以上几种常用的划分停顿的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划分停顿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阅读中,可以根据句子成分、意群、修辞手法和语气等方面来划分停顿,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读者可以掌握更多的停顿划分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上传: 陈群英更新时间:2012-5-20 9:22:54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

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

“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

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

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

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

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

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谓补之间可停顿。

4、句首的语助词、连词后面可停顿。

5、句中连词前可停顿。

7、注意事项: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应遵循“不读破句”的原则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

(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

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
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

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