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2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019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019


然 因 气候、地形、 水源、土壤
素 地形、土壤、
水源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的
食物
战争 社 会 行政
战争会摧毁村落,没有战争 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


工程建设使有些村落外迁 传统家族观念形成许多同姓
文化传统
相聚乡村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地理环境 特点 形态 成因 农耕条件优 分布 平原及湿
团状、带状各占一定 散居、流动性村 比例 落 灌溉农业、草场
旱作为主

水田为主
牧业、高寒农牧

【典例剖析】
例题1 读甲、乙两幅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甲、乙两图的乡村聚落,完成下面的分析过程。
(2)华北平原的乡村聚落形态多如图__________所示,而青藏高原 上雅鲁藏布江谷地的乡村聚落多如图________所示。
三、世界城市的发展
黄河—长江流域
内部结构
城市数目 城市人口 城市用地
四、中国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特点
政治 环境影响大。 (1)受⑯______
(2)地域发展不平衡。
交通线 分布。 (3)主要沿重要⑰________
政治 色彩。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⑱ ______
2.近代社会:城市呈畸形发展 (1)沿海、沿江地区迅速发展。 (2)广大内地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特点 (1)规模较④____、功能简单。 小 (2)居民多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 程度高,流动性小。
4.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气候 光照 水源 自然条件因素 地形 ⑤______ 乡村聚落的区位因素 土壤 战争 社会经济因素行政 ⑥_________ 传统文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33张PPT)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河流


自然资源
因 素
社会经济 因素
交通 政治、军事等

位置

分布

形态

规模

图A、B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哪个是 北方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提示:从分布、规模、形态等方面考虑)
A
B
团块状
带状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人口
北方平原 地区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 型、棋盘 式格局
竹楼
思考:导致图中聚落形态不同的主要自然原
因是什非么洲?的农村
蒙古包
思考:嘉裕关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思考:拉萨成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株洲的城市发展 “火车拉来的城市”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
城乡密集区
1、世界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地球上有哪些地方聚落稀疏,其原因是什么?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聚落密集区
城乡密集区
2、1、地世球界上聚有落哪在些空地间方分聚布落上稀有疏何,特其点原?因原是因什是么什?么?
地气于地区候农球、适耕上高主宜,稀纬,交要疏地通度分形便的寒布平利地冷坦,在区地,经中是区土济干、低壤水旱地肥平纬沃高的势度,,沙高的水人漠而资口沿地寒源密海区冷充度平、地足大,。湿区原灌热。。溉热便带利雨,林便
落。
思考:原始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 布有什么优点?
布局在河谷阶地上 靠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丽江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0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0

城市和城市化(学生版)二、主干知识思维导图考点一城市空间结构【高考真题】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变式训练】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7,回答第4-5题。

4.该城市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5.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考点二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高考真题】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变式训练】4.图1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

民居----高中地理微专题拓展复习【考纲要求】与本主题相关的考纲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影响聚落形成与分布的地理要素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情分析】就近5年全国卷地理高考试卷分析来看,涉及“民居民俗”的地理试题考察多以考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为主。

试题多以民居为主题,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配合示意图、分布图,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及世界常见的民居类型2.理解民居与环境的关系3.分析小结“民居民俗”方向下的全国卷地理高考试题的常考方向、设问特征、答题角度。

【教学重点】理解民居与环境的关系,构建思维网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小结“民居民俗”方向下的全国卷地理高考试题的常考方向、设问特征、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举例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播放动漫短片:《中国民居知多少》,简要介绍中国民居的发展历程、区域特色民居二、简要回顾初中涉及的中国著名民居1.主要民居:四合院、窑洞、蒙古包、水乡民居、傣家竹楼、骑楼、围屋……2.介绍重点:各民居的主要分布地区及突出特征、建筑目的三、以民居为主题的高考真题分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师生共同点评【真题类析】题目选取:(一)民居选址与环境(2018全国III卷)澳大利亚地下住宅,选择题一组3小题(2013海南卷)黄土高原“XX川”聚落,选择题一组2小题思考小结1:有哪些因素影响民居的选址?参考答案:宏观: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基础、交通、经济……微观:1.趋利: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自然、人文)2.避害:避开不利因素、自然灾害(二)民居规模与环境(2017海南卷)岭南山地集镇,二层三层开有外门,选择题一组3小题思考小结2:聚落的规模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参考答案:1.自然因素:适宜聚落发展的自然地理空间(一般是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活动规模、经济规模、交通联系……(三)民居形态与环境(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房子像碉堡”,选择题一组3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3

《城市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两层含义。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

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

课文按大纲要求,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列出了影响城市区位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及政治、军事、宗教等六个主要因素,这六个因素彼此又有包含或交叉关系。

讨论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先放在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这个城市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远远不止这六项,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教材处理:自然资源既属于自然条件,又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在教材处理时,可先将自然资源列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以及地理分布和组合状况,对于某一生产部门的适合和保证程度是不同的,许多矿业城市都是随着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

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与方向,及其技术经济前提却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可将其社会经济属性列在“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当地某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复杂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家乡城镇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主导因素的作用,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区位因素对不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图片1][课件图片1]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最理想的地形 高原山区 热带地区
平原
多分布在山间 的盆地和谷地
多分布在高原 地势较高的地方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而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限度,一旦人 类活动超越这一限度,就可能会造成生 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不尽 相同的,即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在城 市和乡村两类聚落地区,环境问题的表 现有何不同。
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 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
夏季风 冬季风
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
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
分为三姑干流引入城中, 再分多股支渠流流贯大街 小巷。
青藏高 原
丽江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山地
绿洲 山前塔冲克积拉扇玛 干 沙 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包括房屋建
筑的集合体,
云南吊脚楼
以及与人们 生产生活相 皖南民居
关的各种设
施。 练一练:以下事物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 )
①房屋 ②工厂 ③公园 ④商店
客家民居土楼 ⑤道路
⑥教堂
⑦广场
窑洞(地坑院)
半坡原始村落
河谷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 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选择理由:
河谷阶地 河漫滩
接近水源 不会被洪水淹没 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可以利用水运
课后探究
作为13朝古都,相对于更加平坦开阔的郑 州刘邦最终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
影响聚落的分布除了地形还有什么其他因素, 如何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质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质课件)(共23张PPT)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 美国
100万人以 50~100 20万~ 上 中国人万口人:13亿50万人 美国人口:2.47亿
50万人以上
10万~ 50万人
2.5万~ 10万人
6万~20 万人
2500~ 2.5万人
城市的形成:
集市——城市
• 阅读:《我国早期的“村落”和“城市”》

活动:对比两种不同聚落的特征
村落的分布是跟当地的自然 地理环境有密美切国关西系部的草。原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 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思考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1. 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乡村——耕种,城市——上班 2、建筑等人文景观: 乡村——土屋,城市——钢筋水泥房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差,城市——好。 4、其他……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密度相对比较高,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多。 在读图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沿海开 放城市自北向南依次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 栏 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 目 链 北海。②西南三省一市一区指: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接 重庆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
答案:(1)东 平原 三 中低 降水 气温 河 流 航运 水源
这些地区首先出现城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连 天津 青岛 上海 (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4)西藏 海南省 宁波 福州 广州
栏 目 链 接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栏 目 链 接
(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丰富,便于______和为城市提供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自北 向南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沿长江干流两岸,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自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 (2)从上图分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诞生在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选修4《聚落的形成和发展》ppt

人教版地理选修4《聚落的形成和发展》ppt

乡村聚落的特点

规 模


乡村 聚落


P2阅读我国乡村聚落的类型
类型 分类
地位
集镇
中心集镇 一般集镇
大多是乡政府所在地
介于乡村 和城市之
位于若干中心村的中心 间的过渡 性聚落
中心村 村落
自然村
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背景知识
点状聚落(散村)
乡 按形态

线状聚落(路村、街村)


块状聚落(集村)

农 业
内部道路、对外道路
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公园
水源地 聚落内土地
池塘、河沟、井泉 空闲地、菜地、果园、林地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 它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 焦地,主要分2种:集镇 和村落。
乡村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集镇
2、乡村聚落的概念与组成
项目 概念
内容 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
组成
包括房屋、道路、设施和周围的土地

万人
20万~ 50万人
6万~20 万人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 50万人
2.5万~ 10万人
2500~ 2.5万人
背景知识:城市规模及其划分
• 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 用地规模,其中经济规模所涉及的指 标众多,因此一般用城市人口规模来 衡量城市规模。一个人口密度很小的 国家与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城 市规模的划分不可能使用同等标准; 而城市化过程中,同一地区的城市规 模划分标准也会随时间变化。
思考罗1马、古2城、3
• 3、最早可能是为了防御自然灾害, 如抵御野兽的侵袭等。后来因为 经常发生部落和地区战争,城墙 成了抵御敌人进攻、保护自身利 益的必备工事。因此,早期的城 市多建有城墙。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四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特点 18 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 工业革命 新的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城 以后 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用地规模迅 速扩大,很快便形成了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图表导读教材图1.12 美索不达米亚灌溉平原上出现的古代城市 城市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农业剩余产品的供应,而灌溉等农业生 产技术的发展是农业增产的保障,中低纬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利 于实施灌溉。本图片则说明了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和灌溉农业 之间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拓展延伸如何区分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特点也不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点: (1)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有院落;南方房屋多斜顶、无院落,房前屋 后都是农田、菜地。(2)聚落规模及密度不同。北方多为大型聚落, 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较大;西部多散居,密度较 小。(3)聚落形式不同。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分散型聚落和带状 聚落各占一定比例;西部多散居、流动性村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
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不同地理 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条件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 水源、地形 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 地或台地 侵袭 气候、地形、土壤、水 自然 气候、 地形、 原始采集、 渔猎时期,分布 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 因素 水源、土壤 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 的“食物仓库”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 地形、 土壤、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 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 水源 的食物 良好的平原地区 乡村聚落的区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2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以珠三角顺德逢简水乡为例【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典型聚落岭南水乡“顺德逢简”为案例,通过课前的搜索资料、走访、调查、观察等,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中进行汇报、合作、探究、释疑,探讨“乡村聚落(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保护”等问题和规律。

本课例以“人地关系”以及“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线索,设计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乡土案例和主题升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国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中的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内容。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规律”,学会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和成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材主要是通过部分图片和文字呈现主体内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干旱区”、“水稻区”等的乡村聚落),教材“活动”部分,通过两张图片(“天山牧场的流动聚落”和“美国中西部平原的单户型聚落”)设计问题(聚落的分布形态特征?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整体来说,教材缺乏具体的生动的案例一例贯之,使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缺乏从时空角度进行整体、综合思考,使学生体验度、参与度大为降低。

本课例则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一例贯之,来开展教学,既弥补教材的不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2.学情分析通过高一及高二以来的学习,高二学生对重要的地理思想(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等)有一定认识和理解。

具备较好的分析、探究、推理、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课程目标和素养要求】1.结合研学小组的汇报及提供的研学资料,探究“早期人类选址在逢简水乡的优越区位条件”、“清末逢简水乡发展壮大成为丝织业市镇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时空,提升学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多要素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2.结合顺德逢简新时期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之音”,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构建思维导图”等方式,为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献计献策,渗透和领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前走访、调查、考察以及课后对家乡古村落的研学线路设计、撰写研学报告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行动能力,培养和落地“地理实践力”,增强学生的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18张PPT)

雪山
融水
河流
内部沙漠 边缘高大山脉
节省建筑成本
冲积扇
绿洲
聚落
加强聚落间 的交流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山区、平原地形聚落的差异
• 形态与规模
高原上的丽江古城
• 形成与发展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 分布
课后探究
作为13朝古都,相对于更加平坦开阔的郑州刘 邦最终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
影响聚落的分布除了地形还有什么其他因素?
地势 海拔高 夏无酷暑
地 形
山岭
冬季风难以到达
冬无严寒
聚 落


件 坝子 内部平坦 便于筑城

雪山 形成河流 提供水源
案 例 三
塔克拉玛干沙漠
读图思考:
绿洲
1、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分布特点?
山地
山前冲积扇
2、图中绿洲地区聚落众多,主要 原因是?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地形特征:中间低四周高 聚落分布:串珠状分布在绿洲上 交通线路:环形并把城市串联起来
选修4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象形文 甲骨文
宀豕
与室家有关 “豕”,即猪
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 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人们 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概念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3.能够在地形图中为聚落选址。 4.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1.8.521.8.5Thursday, August 0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0:26:4600:26:4600:268/5/2021 12:26:46 AM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质课教学设计_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质课教学设计_7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教材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必修四教材的基础知识,为更好地理解城乡规划打基础的一节,同时,也是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教师应注意将这部分内容与必修1、必修2的相关内容的联系,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了解聚落的特点及起源和不同的聚落类型。

2、明确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性质和规模的差异。

3、理解影响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4、分析乡村聚落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5、能够在地形图中为聚落选址。

6、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聚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

7、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难点:1、理解影响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2、分析乡村聚落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教学用具:多媒体白板课件ppt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提问,演示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吧,可以吞活人。

(猜一物)答案:房子二、讲授新课(一)、聚落的概念和分类1、聚落的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聚落的概念【练一练】以下事物:①房屋②工厂③公园④商店⑤道路⑥教堂⑦广场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2、聚落的分类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启发引导】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性质和规模划分聚落,学生很容易得出划分的两类是乡村和城市。

【现场调查】我印象中的聚落1、你的户籍所在地属于聚落的哪种类型呢?城市□乡村□2、你家住在平原还是山区?平原□山区□3、你能说说你家所在的聚落有何特点吗?规模:大□小□人口:多□少□分布:集中□分散□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二)、影响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探讨】在A、B、C、D四处,你希望在哪里建造你的家园,为什么?说明哪些自然要 ]对聚落产生影响?【视频导入】“诸葛八卦村”引导学生体会诸葛八卦村的风俗村落,位于金华市兰溪市西部18公里处,有330国道途经该村,交通便捷,是兰溪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江(新安江、富春江)一湖(千岛湖)一山(黄山)”衔接的接点和必经之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质学案(共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优质学案(共4页)

4.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通过案例材料,学会分析地形对聚落的分布、类型、规模及形成发展的影响。

【预习案】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来源: (阅读教材88到90页课文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填空)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

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和。

3.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____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空间分布聚落形态人口规模地区聚落规模平原地区集中呈型式丘陵和山区多呈状、状【探究案】案例1:黄河中游的原始村落——半坡村落(读课本P88阅读材料及图4-1和图4-2)(1)结合课本背景材料及上述图示,思考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2)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案例2:高原上的水乡古城——丽江(读课本P89活动题2的材料及图4-5)丽江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坐落于丽江坝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她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诃、中河、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流流贯大街小巷,使丽江形成独具风情的小桥、流水、人家,高原水乡。

(1)从地形角度分析,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来源:学#科#网Z#X#X#K](2) 归纳总结: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案例3:中国现代村落材料一: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

主要的地形区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和华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二个大平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 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3)影响乙图村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村落 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 (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
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 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1. 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乡村——耕种,城市——上班 2、建筑等人文景观: 乡村——土屋,城市——钢筋水泥房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差,城市——好。 4、其他……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
100万人以上
50~100万 人
20万~50 万人
6万~20万 人
中国人口:13亿
山间谷地和盆 地
干旱区 规模小而集中 点状、带状 泉水和河流附近 沙漠边缘绿洲
湿润区 规模小而分散
分散型
便于排灌,就近 管理
水稻种植区
交通发达 狭长,沿交通线

延伸
带状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临近交通线
商贸繁荣 区
规模较大
团状
商贸活动对人口 经济发达、交
的吸引
通便利地区
典例2 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50 2.5万~10 2500~2.5
万人
万人
万人
集市——城市
阅读:《我国早期的“村落”和“城市”》
城市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课本中提到 的只是一方面,答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应 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古代城市规模小,四周多有城墙, 形态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 主要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以珠三角顺德逢简水乡为例
【设计思路和理念】
以典型聚落岭南水乡“顺德逢简”为案例,通过课前的搜索资料、走访、调查、观察等,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中进行汇报、合作、探究、释疑,探讨“乡村聚落(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保护”等问题和规律。

本课例以“人地关系”以及“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线索,设计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乡土案例和主题升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国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中的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内容。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规律”,学会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和成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材主要是通过部分图片和文字呈现主体内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干旱区”、“水稻区”等的乡村聚落),教材“活动”部分,通过两张图片(“天山牧场的流动聚落”和“美国中西部平原的单户型聚落”)设计问题(聚落的分布形态特征?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整体来说,教材缺乏具体的生动的案例一例贯之,使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缺乏从时空角度进行整体、综合思考,使学生体验度、参与度大为降低。

本课例则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一例贯之,来开展教学,既弥补教材的不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2.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及高二以来的学习,高二学生对重要的地理思想(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等)有一定认识和理解。

具备较好的分析、探究、推理、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课程目标和素养要求】
1.结合研学小组的汇报及提供的研学资料,探究“早期人类选址在逢简水乡的优越区位条件”、“清末逢简水乡发展壮大成为丝织业市镇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时空,提升学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多要素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2.结合顺德逢简新时期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之音”,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构建思维导图”等方式,为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献计献策,渗透和领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前走访、调查、考察以及课后对家乡古村落的研学线路设计、撰写研学报告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行动能力,培养和落地“地理实践力”,增强学生的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乡村聚落(古村落)的形成、发展和保护;新时期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乡土案例)、合作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本课例的设计分为“课前初探”、“课中深究”、“课后践行”三大部分。

1、学生通过历史文献考证、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搜集“逢简水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水乡风貌及文化、村落发展历史等资料;
2、学生整理已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见解,为课中的深度探究做好准备;
3、研学小组代表准备课堂展示内容:“逢简的地理特征、水乡风貌及文化”、提出的问题等
二、课中深究
课中围绕“乡村聚落(古村落)的起源、发展、保护”设置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师生双边活动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学习目标展示简要介绍研学小组前往逢简水
乡研学
学习目标展示
引入乡土案例,激发兴趣
研学分享营造情景铺垫情节研学小组分享、展示“逢简的地
理特征、水乡风貌及文化”,并
提出问题。

研学小组代表汇报、并结合主
题作诗、朗诵,学生感受、入
情入境。

学生认识、了解逢简的地理特
征、水乡风貌及文化
区域
认知
合作探究
依水而聚
——古村
落起源
呈现研学小组搜集、整理的图文
资料并提出问题:
1、早期人类选址在逢简水乡有
哪些优越的条件?
2、考察发现,逢简水乡传统民
居的基础面要比河道的高水位
高出一小段,这说明当地主要的
自然灾害是?分析原因。

学生利用研学小组的研学资
料,小组合作探究,对图文信
息进行分析、解读、提炼,各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点评、总结,并引
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
教师简要介绍珠三角基塘农
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下一
个问题的探究铺垫。

感悟
“人地
关系”

综合思

因水而兴
——历史
上的兴盛

呈现研学小组搜集、整理的图文
资料并提出问题:
1、分析清末逢简水乡发展壮大
成为丝织业市镇的原因。

2、逢简水乡的形成和发展还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利用研学小组的研学资
料,小组合作探究,对图文信
息进行分析、解读、提炼,各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点评、总结,并引
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

综合
思维规律总结
结合前面的案列分析,总结影响
聚落形成、发展、演化的一般因
素,构建思维导图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呈现思维导图
综合
思维

领悟
“人地
关系”水韵和谐1、呈现研学小组搜集、整理的1、学生利用研学小组的研学真实
合作探究
——新时
期新发展
(魅力水
乡、美丽
乡村、人
地协调)
“新时期逢简水乡因城镇化、工
业化、旅游业发展而出现问题”,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新时期逢
简水乡的发展和保护献计献策。

提示:可从政府(规划、环保、
文物保护、立法执法等)、当地
村民、企业老板、公众等主体思
考。

2、教师介绍顺德逢简水乡的发
展和保护措施。

3、研学小组代表分享逢简水乡
“保护、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见解
4、构建古村落开发和利用、传
承和保护的一般思路【学生绘制
思维导图】
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角
色扮演,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
发展和保护的措施,各小组代
表发言。

2、教师点拨、点评
3、研学小组代表发言
4、研学小组代表分享“古村
落的开发和保护”的一般思路
并呈现思维导图
情景

地理实
践力

人地协
调观课堂小结
教师引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思

师生共同完成。

教师鼓励学生学好本领,为佛
山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幸福
家园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

人地协


可持续
发展
三、课后践行【主题升华、学以致用、地理实践力】
教师: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明珠。

佛山地处珠三角,水网密布,除了顺德逢简,还有
南庄罗南、西樵联新、西樵岭西、九江烟桥等古村落,他们都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村落。

除此之外,佛山还有其他类型的古村落,学习顺德逢简对于研究其他古村落的发展和保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要点:
1.探访你家附近的古村落,设计一条“古村落形成、发展、保护”为主题研学路线;
2.撰写研学报告或者制作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