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的本质:一方面是指人类特有的承担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自由自觉活动。

它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一要使得人适应环境和自然的要求,二又通过改造环境和自然以适应人的要求。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另一方面是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从属于一定社会形式,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

2.艺术丑: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

(这里的“丑”,实际上是一种不规则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种险怪的美。

)3.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4.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对对象世界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

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经验等,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

5.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

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以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直接唤醒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联系比较曲折。

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形式美: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是指事物的属性在合乎规律时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来源于生活实践。

7.单纯齐一:或者叫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

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齐一是一种整齐美,就各个局部所结成的整体看仍是属整齐的美,给人秩序感,条理感,节奏感。

8.调和对比: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使人感到融和、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

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

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概论笔记美是什么?美是事物中客观存在的物理事实吗?面对审美对象,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美感?面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绝大多数人感受到了美,为什么仍有人看不到美?大家都夸赞拙政园美,我没有去过也没见过相关图片等为什么也认为它美?审美活动只存在于艺术中吗?为什么丑、荒诞、恐怖等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又是怎么成为审美对象的?我们学习美学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要提倡美育?美学概论和美学史有什么关系……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的。

1750年,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出版,标志着这门学科的确立。

在此之前,西方美学思想早已有之。

第一节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1.主张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及美的规律的认为有一个“美本身”存在,因而将“美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2.主张美学是研究艺术的认为现实中虽然也有美的现象,但艺术是美的最具代表性、最高级的存在方式,通过对艺术的把握,就足以探究所有的审美现象。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3.主张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2)以审美心理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英国经验派美学休谟同情感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活动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审美活动。

理解:1.美的现象不是物理的事实,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

例: 这朵花是红的。

这朵花是美的。

2.人与对象之间形成审美关系才会出现美。

人与世界建立的多种关系中,审美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

3.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没有“审美活动”就没有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本身是美得以生成的唯一方式。

所以,审美现象是属人的现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会形成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因而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美学学科的诞生: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

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

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

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二、研究艺术的哲学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中国美学家的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

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

美学概论-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12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12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考试说明: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

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12月17日18:00。

试题:下列10道题中任意选作4道题,每题25分。

(要求:每题答案不能少于500字。

)1.从美学学科的角度评价鲍姆嘉通在美学上的贡献。

2.意象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美感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地方?举例说明之。

4.以审美风尚的理论分析“盛唐气象”。

5.休闲中怎样追求审美?6.简要概括“意境”这一范畴的发展过程。

7.在中西美学思想史上,中国发展出“沉郁”、“飘逸”、“空灵”等审美范畴,西方发展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审美范畴,它体现了文化上的哪些差异?8.“丑”为什么会成为审美对象?9.举例说明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10.以“沉郁”的审美特征分析下面这首诗。

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试题:下列10道题中任意选作4道题,每题25分。

(要求:每题答案不能少于500字。

)1.从美学学科的角度评价鲍姆嘉通在美学上的贡献。

答:美学标志性的起点是1735年鲍姆嘉通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沉思录》中提出美学的学科概念;1742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开设了一门“美学”课;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故美学史上通常把这一年称为美学学科开端年。

只有两百六十多年。

因此也有人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

我们认为鲍姆嘉通的贡献很大,但担不起美学之父的称号。

第一,美学学科的历史并不是从他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学科命名来说,他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美学在几千年之前,已经有研究、有思考。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优美: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美,其实是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于审美客体优美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优雅、秀丽的美;2、崇高:美的表现形态之一。

在这里它不是一般的形容词。

它是由于审美客体(崇高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雄壮、激扬的美,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的对客体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3、悲剧:又称悲、悲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

它是由悲剧性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

通常以美好的毁灭、正义的失败、英雄的牺牲、生活的磨难等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催人泪下,也具有警醒和感奋人心的巨大作用;4、喜剧:又称喜、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

通常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是由喜剧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美。

西方美学的三个基础1.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柏拉图)2.对心理知、情、意的划分。

(欧几里得几何学方式,鲍姆加登)3.各门艺术的同一性(艺技不分;艺术与技术关联;艺术脱离技术;18世纪时,区分开来。

)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1.无对本质的追问,且认为本质不可清晰言说。

(语言、事物、内心)2.对知、情、意无划分,认为心理是整体,并进行整体功能把握。

(性、心、意、志、情不同却互渗)3.各门艺术从未统一论述过,因为各门艺术不平等。

(诗文最高,书画次之,雕塑和建筑偏低,小说和戏曲最低。

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综合现象:唐、宋园林、元明清的戏曲;但此类综合从“闲情逸趣”出发,并未打破诗文的教化高位,因此并未统一。

)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一.本质——现象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2.柏拉图:“什么是美”(《大希匹阿斯》,《会饮篇》)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上给“美”确定一个恰当的内涵。

二 .从客体到主体鲍姆加登用德文Aesthetica使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3、中国当代四大美学流派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四大流派)1、美是主观的:吕荧、高尔泰2、美是客观的:蔡仪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4、没事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主观派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理论要点:1、在美的本质上认为美是主体感觉或意识,是主体的心灵的创造,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无关。

2、在美感与美的关系上,主观论者认为美感决定着美,美感是第一性而不是相反。

3、主观派的美学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高尔泰在80年代之后提出“美是自由的象征”这一更具冲击力的新命题评价:优点:带有人本主义色彩,强调了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审美差异也能做较好的说明。

缺点:A.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审美失去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B.颠倒来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陷入了主观唯心论。

客观派代表人物:蔡仪理论要点:1、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2、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典型性(指能在个别性中反映种类的普遍性,而美感就是人对客观美的反应)3、美是永恒的,既不为历史所改变也不被人的主观情感所动摇。

简要评价:优点:在于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认为没事客观的,有其客观的标准,在美与美感之间,认为美才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这种认识强调了审美对象早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缺点:人的美感只能反映美,而不能改变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

A.割裂了美与人的联系,将美看做与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美本来就是与人相关的一种价值;B.典型论有局限性,典型的东西也并不一定就是美的;C.忽略了美的相对性。

主客观统一派代表人物:朱光潜理论要点:1、朱认为,单纯的客观自然事物还不能成为美,须在客观事物上附以主观意识形态的内容。

2、提出了“物乙”(对“物甲”在脑海中形成的印象)这概念,为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找到了中介。

3、又提出了“艺术的生产的实践论”认为艺术不只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能动的实践过程。

评价:优点:A.主客观统一论在理论上要比单纯的主观派和客观派更为辩证;B.“物乙”说的提出,抓住了美的欣赏核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C.对“实践”这一概论的引入开始了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美学概论复习纲要

美学概论复习纲要

美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级汉语言本科专业《美学概论》复习纲要填空题20分、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4分、论述分析题26分一、常识题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朱光潜、宗白华。

3. 鲍姆嘉通在历史上第一个主张美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将之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

1735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首次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术语,1750年他将自己研究感性认识完善的专著命名为《美学》。

鲍姆嘉通将艺术和美专门提出来讨论,又将美学从哲学中分出,给予专门的名称,鉴于其引人瞩目的贡献,人们称他为“美学之父”。

4.哈奇生把美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狄德罗认为绝对的美是没有的,只有“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两种;康德认为美不在事物的存在,只有“自由美”与“附庸美”之分。

鲍桑葵则把美分为“浅易的美”与“艰奥的美”两种。

5.通常我们把美的形态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美又分为社会美和自然美。

6.黑格尔的《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7.如果说美的本质是千古难解之谜,自然美是美学的危险三角区或“大绊脚石”(朱光潜语),那么,没有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为什么美则被称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8.自然美的文化价值:启迪智慧、激发创造,陶冶性情、提高境界,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和合天人、通融群己。

9.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

10.审美变形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艺术主体的“陌生化”原理,艺术对象的“审美外观”创造。

11. 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是一个常常被人例举的化丑为美的典型艺术品。

12. 1746年,法国美学家巴托首次使用“美的艺术”概念,可以看作是艺术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

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概论笔记导论美学:简单说来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美学的对象和方法三,本课程的基本框架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武举论美,《乐论》,诗论,画论,书论(二)西方:1,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18世纪:1750年鲍姆加通美学》,标志着美学诞生3,德国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美学史第一次高峰(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革命性意义:奠定理论基础;完成审美本体论转向;提出方法论原则.(四)美学研究细化;流派多元;部门美学;中国美学二,美学的对象和方法(一)美学的研究对象:1,学术观点:否定说;美与艺术;审美经验;审美关系2,审美关系中的美的本质,美感,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审美教育(二)美学的研究方法:1,原则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方法:哲学思辩,艺术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发生学方法,科学实证,语言学现象学解释学等三,本课程的基本框架1,《美学概论》:属美学[美学理论,美学史,门类美学]中的基本理论部分,即美学的核心内容.2,基本框架:A,美论,美感论,形态论是构成理论的核心"骨干"B,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是构成理论的丰满的"血肉"C, "余论"部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并通过呈现研究中曾经和正在面临的难题,展望美学发展的未来第一章美论美论:是对美学"元范畴"的研究,即美的事物美之为美的根据及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和一般原理.一,美的探索(一)(二)二,美的本质(一)(二)三,审美关系(一)(二)美的探索(一)"美是难的",但并意味着美的本质的不存在,以及美的本质的无法发现.1,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A,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B,苏格拉底:有用就美;C,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 D,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 E,普洛丁:神(好比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A,达芬奇,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界本身的美和美感的正当性(艺术是镜子);B,狄德罗:美是关系---真实的美,相对的美;C,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性质,美即美感;D,博克: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唤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感,小巧,光滑,娇柔.美的探索(二)3,古典美学:A,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美"涉及的是知性和理性对象的形式,超越了具体的认识和道德内容;B,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历史主义的方法,主体与对象在领导中的统一,客观唯心论的"头足倒置";C,费尔巴哈:"自然界和人"替代"绝对精神",实现自然主义,人类学基础上的美学;D,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想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是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生活是美的母体;重大突破与发展;阶级观点的初步尝试4,三个论美模式:A,美在自然属性:美在客观形式(技术美学,迪扎因,设计美学); "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弗洛伊德,阿恩海姆,苏珊朗格)B,美在现象之后的本质:柏拉图"理式",普洛丁"太一";康德"人类集体理性",黑格尔"绝对理念";休谟"主体性";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C,美在关系,美是生活: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美的本质(一)对美的本质必须尽可能地按照马克思本人对美的理解进行界说.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劳动不仅改造着外在自然界,而且历史地改造着自身.A使主体于客体开始分化;B使身体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C创造了人格化的世界(第二自然):在产品中再现了人的意志和力量. 2,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及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包括内在自然,外在自然).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A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必然结果(劳动实践把人自身从一切存在物中区分出来,提升为主体,同时把外部世界和自然对象变成人的无机身体,为我而存在的客体,造成了主体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B人化自然在实践中不断扩大:主体的素质和本质力量得到巩固,充实,丰富和完善,在人的创造本性驱使下,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实现,为了自己的本质和需要,人不断的从事实践活动;C美的规律:劳动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美的规律就是生产中的造型规律,即主体目的与自然规律的统一,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规律是一个没有实际内涵的概念,在实践中把美的追求,美的体验,美的理想等,审美的加以实现便体现了美的规律.美的本质(二)3,劳动创造美:A,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自然按照人际所到的自然,认识的自然,有所改造的自然,人造自然,人体自身的自然等次序,按照其人化的不同水平进入人的观照范围,成为人的精神把握的对象,进而成为美的事物.B,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发展了感官的特长:概括性(理论家),联系性(通感),情感性(情感舒展与投射),创造性(远距离欣赏)C,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主体通过劳动把本质力量投射,确证在对象中,客体在劳动中不断唤醒着"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在劳动中直观自身.4,美的本质的尝试性回答:A,美从哪里来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B,美怎样产生劳动使人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其物化在客观世界中;创造了美的事物,创造了审美的人及其美感.C,美是什么劳动世界成果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便体现了美的本质.美是人性的证明.审美关系(一)在美的领域中,种种范畴只有在审美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1,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1)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层次上是审美对象,而在深层的层面上却是通过对象间接的审美自己(我们的本质).(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A,审美关系不同于认识关系:明理和经过概念的逻辑判断并不导致审美.B,审美不能排除认识:广博的认识有助于扩大加深审美范围,提高主体的美感能力.审美关系以认识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审美不是认识,却包含或趋向与某种认知.C,审美关系不同于功利关系:功利活动的目的是占有,支配甚至是消灭对象,具有排他性;审美活动的目的是观照对象,求得精神的享受与充实,具有共享性.D,审美关系潜伏着功利关系:功利活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功利关系本身的内涵也在丰富,社会美,自然美包含浓厚的伦理意味,艺术也要求尽善尽美.审美关系(二)2,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A,个体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莱特".B,民族性:同一个对象对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审美内涵.C,阶级性:在审美关系中,美还有阶级属性.复习思考1,谈谈你对理解美的几种模式的看法.2,*你怎样理解美的本质3,*谈谈劳动和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4,简述美的规律的两个层次.5,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6,*谈谈审美关系与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7,*审美关系中美的属性有那些举例说明.注:带*号的要重点掌握.第二章美感论美感论:是美学理论的关键.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审美意识系统是具有历时性的观念结构,审美感受具有共时性,是美感形成的基础,也是审美意识系统的核心.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二)二,美感的心理结构三,美感的特征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一)(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从广义的美感入手,追溯人类审美意识系统的宏观历程.1,美感论的历史回顾:A,柏拉图:美感是人的灵魂在迷狂状态下对美的理念的观照.B,夏夫滋博里:把先验的审美感官(内在感官,第六感官)当作美感的基础.C,精神分析学派:把美感归结为被压抑的本能的一种特殊的宣泄方式.D,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博克"社会生活的情欲", "自我保全需要".E,费尔巴哈:美感来源于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了人的本质.F,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感是从审美对象上观照到生活所引起的愉快.G,达尔文:高等动物的生物进化就形成了美感.H,弗雷泽:巫术说.2,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A,制造劳动工具最早也是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自由活动的特性,不仅得到了物质的满足,也在心理和精神上体会了创造的快乐,即美感的胚胎.B,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尤其是巫术活动,在人类审美意识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对象的意义要靠人的感觉来发现,包括美感在内的人类感觉的产生,是人类长期劳动,使自然界得以人化的结果――自然界人化的过程是全部世界史的过程,因此,美感也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二)3,美感的丰富与发展A,美感的领域的扩大和审美观念的丰富:原来对人来说一些疏远的,可怕的自然现象,如荒芜人烟的大漠,波涛汹涌的海洋,冰封雪盖的极地,惊心动魄的火山爆发,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B,审美感受的细化和深入:从比德到畅神显示了美感的深入好纯粹;20世纪的反传统倾向,既刷新了人类的审美趣味,审美感受,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C,美感的差异性和共性:美感的时代性,不同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取向,不同的审美感受;美感的民族性,审美意识的民族差异,尤其是艺术的民族性,使得这个世界的审美活动丰富多彩;美感的个体性,先天的生理素质,神经类型,气质禀赋各不相同,后天的社会生活经历,文化修养,职业习惯,审美活动的形形色色,造成个人的审美感受,审美取向和审美趣味的差异.美感的共性,a人同此心,心同此理;b,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某种普遍性,共同性,延续性;c,形式美具有共同性.美感的心理结构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知情意之间的关系]A,智力机制,认识活动与美感活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影响对事物的审美判断,只有形成了具有深刻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智力结构,才能使人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对社会美和艺术品的审美感受更加深入,更加强烈.B,意志机制,行为活动与美感活动:a,意志使人专注于审美活动,驱使人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精神上的愉悦;b,意志保证人的审美能力认识美的规律,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和完善自己,达到美感活动的最后目的.C,情感机制,情感活动与美感活动:美感就是人的情感机制行使感受功能,进行审美判断的心理过程――审美观念和审美需要的提升,使人们在美感活动中的情感愉悦更加强烈,甚至上升到意志自由的境界;美感活动借助于想象力把审美客体和情感结合,形成审美意象,继而通过对审美意象的凝神观照,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D,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从认识必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2,美感的心理结构:A,双重的动态结构:表层上,审美器官直觉把握审美意象;深层上,以情感为中介,审美意识系统对审美意象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B,既是共时的又是历时的:就共时性而言,美感活动是一个具体的审美感受过程; 就历时性而言,人的审美意识系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美感的特征康德"审美四契机":第一:"质"的特征,无利害而生愉快;第二:"量"的特征,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第三:"关系"的特征,无目的而合目的性;第四:"模态"特征,无概念而有有必然性.1,美感的直觉性:A,美感直观性的两层涵义:形象直观性,身心直接面对审美对象;瞬间生成性,审美不必借助抽象的思考,逻辑的推演,无须深思熟虑,就能获得审美享受.B,美感直观性的双重原因:审美客体具有形象的特征,使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审美主体的生理心理结构,可以导致一种对美的"条件反射".C,一旦接触到审美对象,主体可以立即调动经验"内存",产生审美判断,美感自然表现为直觉了. 2,美感的愉悦性:A,美感中必然带有生理官能上的快感,美感是以感官愉悦为基础的.B,美感愉悦是清理交融的,情中寓理的愉悦,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状态.C,美感不是单一的快感,人禀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凡此种种都是美感的具体体现.3,美感的超越性:A,超功利性:它不是为着满足人们认识和实用的功利,但起着陶冶,感染,熏陶,和教育人的心灵,潜移默化人的精神的特殊作用,即"不用之用".""""B,超现有性:席勒认为,审美活动可以复归人类所失去的人性,使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黑格尔认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这是美感的最大价值,也是我们审美活动的最高要求.美感与快感4,美感与快感:(有助于对爱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爱情审美观)A,层次不同: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美感是精神人性空间里的愉悦.B,对象不同:快感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体,美感对象是客体的形式和境界.C,获取不同:快感取决于对对象的占有消耗,美感得宜于对对象的观照呵护.D,性质不同:快感进行时具有唯我性排他性,美感展开时具有社会性共享性.E,意义不同:快感有助于维护生存身心健康,美感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性提升.F,存在不同:快感的存在是单次性瞬间性的,美感的存在是弥散性积淀性的.美感的生理要素1,美感的生理表现:人类表情有其生物学的根源,所以诸如喜怒哀乐等许多最基本的情绪,人在外貌表现上是相同的,具有人类的共同性.2,美感发生的生理机体:A,感觉系统:视听两种感受器被称为审美感官,其审美功能表现在:声,色,形是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意义的形式因素,视听系统感知这些因素的能力,是它们作为审美感官的基础功能;视听及其结合,具备对客体世界较高的整合能力,使主体可以把握到完整的世界总体,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保障.B,人脑结构:大脑皮层最为重要.美感心理因素(一)审美感受是各种心理因素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推动.1,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几乎总是同时进行,通称为感知.A,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B,审美感知具有完整性.C,审美感知注重形式表情性.2,联想和想象:(1)联想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对比联想.(2)想象A,再造想象,它在我们欣赏艺术美,尤其是文学艺术时作用很大.B,创造想象,它是美感活动,尤其是艺术家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C,审美想象,是充满情感,以情感为动力的;虽然不直接表示概念,但受理性支配.美感心理要素(二)3,情绪和心境:情绪和心境是情感的表现形态,美感是情感活动.A,情绪是一种较强烈的情感表现,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心境是人的情绪之弥漫,持续的状态和趋向,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情绪.B,情绪和心境,能够影响人的行动表现,使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体验,染上某种情绪和心境特有的情感色彩.C,审美主体的情绪和心境直接影响审美感受和美感的倾向.4,审美理解:A,审美理解:是指在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客体的意蕴和审美活动的价值整体把握和领会.B,三个层次:确立非实用的独立于现实生活的"审美虚静"状态;理解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以及题材,典故,技法等;对形式中的深层意味的直观把握.C,两个特性:非概念性和非逻辑性,即超感性而又不离开感性,趋向概念而又无确定概念;模糊多义,意味无穷,即具有意无穷性,不能用任何确定性的概念表达和穷尽.。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是什么?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一类是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说明客观—柏拉图美是理念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主观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她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

都从主客二分思维前提海德格尔批判---天人合一的思维大讨论蔡仪美客观吕荧高尔泰主观吕荧说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提出美在意象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物的形象是心中之竹不存在纯客观的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强调人的审美活动的重要性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它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的审美体验。

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沟通,是后来王阳明所说的我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

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风景。

理解1美不是天生的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具有创造性2美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同一事物显现的美不同3美有历史性随着时代民族阶级不同不存在纯主观的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1主客二分对自我的肯定对立关系2把实体性的自我绝对化,只有自我是真实的除此之外都是不存在的3超越了主客二分天人合一超越自我,才看到事物本身的面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生生不息的世界,自然。

心是真我,是无。

自然在心上照映。

宗白华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意象是美和艺术的本体。

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

只有情景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

朱光潜—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宗白华—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动时的波动。

美食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审美意象:1不是理性世界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充满意蕴情趣的感性世界2不是实体化的存在,是审美过程中生成。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3意象世界显现的是真实,本来的面貌4给与人愉悦感,即美感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就是美。

它首先要直接诉诸于感性的器官,杜夫海纳—美是感性的完善。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最终】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最终】

美学概论题型:名词解释必选1个其余4选3 五分一个(包豪斯、优美、壮美看)填空 14个一分一个(大部分都是美学史常识)简答题 5选3 36分简要回答,不用举例论述题 35分有材料 3个论题选1个一定要论述加举例经典导读不考第一章绪论重点:美学来历、百年中国的四次美学热、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都是常事性内容,没有争议的内容比较多)一、“美学”词源考证1、西文中的本来意思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35年首先使用,鲍姆嘉通用它来翻译希腊文aithesis,其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

英文通常写为aesthetics或esthetics。

2、美学的中文翻译(1)被称为东方卢梭的日本人中江兆民(1847-1901)1883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

王国维于1902年将日文美学引入中国。

(2)传教士罗存德1866年所编的《英华词典》将aesthetics翻译为“佳美之理”和“审美之理”,该书很快传到日本,对日本人创译新名词产生了重要影响。

1875年传教士花之安明确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

(3)早期留美学者颜永京(1838-1898)于1878-1889年间将aesthetics翻译为“艳丽之学”或“艳丽学”。

二、美学的历史1、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在鲍姆嘉通之前没有美学。

无论在西方和东方,美学思想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学科名称的历史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打双引号的“美学之父”。

2、西方美学史的分期A 古希腊罗马美学B 中世纪美学C 文艺复兴美学D 17-18世纪美学E 德国古典美学F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G 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西方美学大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提诺,奥古斯丁,维柯,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福柯,伽达默尔,等等。

3、中国古典美学史的分期A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一(2)美学学科的基本情况1.美学研究的对象观点一:美(毫无意义)观点二: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黑格尔(排除了艺术之外的美)观点三:审美心理——鲍姆加登:人的感觉领域;经验主义:审美经验;心理学美、精神学分析:主观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之外的现象,美学是否应该视而不见?)【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只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点四:将美与哲学等同起来,讨论抽象意义上的美的价值——尼采:人类通过艺术来理解世界与生存;海德格尔:艺术中包含人类生存的价值(具体的美呢?)目前美学的研究对象:(1)现实中的艺术审美活动;(2)美和艺术现象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内涵;理解分析人类的审美活动的意义,进而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2.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体系。

也需要结合社会科学有关人的知识。

美学研究的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3)逻辑分析与个体经验相结合。

美学的学科性质: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的人文学科;同时也需要吸收社会学科的相关基础。

3.美学是什么:美学是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来研究现实与艺术中的美的现象的人文学科,探讨这些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存在和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美学——人的现象和问题4.美学的理论体系:没有公认统一的美学体系(个么那你讲个屁啊)5.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概念推理型典型代表:古希腊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先找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关于美的基础概念,然后进行推导。

(2)心理学的——实验+推理方法(对产生美感的过程进行推理再做概念性描述)心里美学:心理距离、直觉过程、移情、内模仿【心理距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认为,美的纯粹客观性并不存在,使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界定美,将会抹杀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因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里距离。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一、美学的定义和起源1.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美学的定义: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既关注艺术的产生和理论,也关注美的本质和规律。

b.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和美的现象、审美经验、观念和价值。

二、美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观点1.客观美学流派a.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对美的影响。

b.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性,与社会和历史发展有关。

2.主观美学流派a.主观形而上学美学:美是审美主体内在的主观经验和情感表达。

c.实证主义美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科学方法来解读美的现象和审美经验。

三、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美的本质和特征a.客观美的理论:美的客观存在和规律,艺术和自然之美的关系。

b.主观美的理论:美的主观经验和个体情感的意义和价值。

2.审美判断和欣赏a.审美主体:对美进行感知和经验的个体。

b.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过程。

c.审美标准:欣赏艺术作品的标准和规范。

3.艺术和美的关系a.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

b.艺术的功能:审美享受、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社会价值等。

四、美学与社会文化1.美学与文化的关系a.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审美观念差异。

b.美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

2.美学与社会政治a.艺术与权力:艺术对政治权力的反抗和干预。

b.艺术与社会变革:艺术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关注和呼唤。

五、现代美学的新趋势1.文化相对主义美学: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美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2.科技美学:探讨科技与美的关系,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

3.生态美学: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对美的影响和意义。

六、美学的实践和应用1.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家的创造过程和观众的美的体验。

2.美学教育和美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3.城市美学和建筑美学: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对城市美的影响和塑造。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美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与下重复)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

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

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认识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验经过概括形成了美学理论。

第一节:美学学科的发展史一、美学学科的早期思考1、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从形式角度,美是和谐柏拉图:《大希匹阿斯》坚信“美”本身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诗学》对“美”的现象的哲学思考普洛丁:神(好比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2、中国的孔子:把美与善联系起来3、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芬奇、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界本身的美和美感的正当性(艺术是镜子);狄德罗:美是关系---真实的美、相对的美;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性质,美即美感;博克: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唤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感,小巧、光滑、娇柔。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1、维柯:《新科学》对“诗性智慧”的发现2、鲍姆加登:《美学》对“美学”的设定3、康德:《判断力批判》对美学学科的界定“趣味判断”四原则奠定了审美判断的独立基础,划定了美学的研究领域三、美学学科的探索1、古典美学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自然界和人”替代“绝对精神”,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2、三个论美模式美在自然属性;美在现象之后的本质;美在关系,美是生活第二节:美学研究什么审美现象的复杂性A、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B、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C、美的现象的历史性第三节:学习美学的目的A、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B、从审美活动理解人的完善C、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一、巫术和巫术直观1、巫术是原始人类按照自己的生命活动特征来构建世界的一种方式,核心是把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力量看作是世界的普遍力量2、巫术活动的特征A、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不分离,是相互影响的B、人的生命与外部世界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C、巫术世界是一个“存在”与“非存在”不分的世界D、巫术世界是一个隐喻的世界,也是一个受魔法支配的世界3、巫术直观表现为一种人与神或神秘的事物进行沟通的能力,即巫术直觉二、世界的象征化和神话、语言、符号1、世界的象征化实质是人的生命活力将自己外化为万物的本性2、巫术符号与神话、语言、艺术巫术世界的符号形式,分为巫术符号、神话、语言、艺术A、巫术符号包括图腾符号、占卜符号、祭祀符号、装饰符号巫术符号的神奇魔力来自巫术活动的世界象征化(1)每个事物背后有自己的灵魂和神奇魔力(2)灵魂和魔力可以转移B、神话神话思维的特征:a它是“万物有灵论的”或“泛神论的”b神话中的形象是完整的、超凡脱俗的形象,即象征化的形象c神话形象是超越时空的,d神话形象可以在不同的东西之间转换C、语言语言起源于巫术的符号活动之中,最初行为是“命名”D、原始艺术a绘画、雕塑按照所用媒介可分为三类:岩画、器物画、身体装饰画b诗、乐、舞诗乐舞主要出现在祭祀、祝神、节日、庆典等场合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审美活动的诞生一、理性的崛起与巫术活动的分解(B)诗性直观:就是巫术直观中所包孕的人自身生命活力的直接穿透力和生命呈现的力量理性思维:是按照概念的实质性含义和具有普遍效力的顾虑进行论断的推理活动二、诗性直观的脱颖而出两个方面同时进行:A、在理性思维的领域,不断地驱逐巫术的力量,把诗性直观分离出来B、相对独立的艺术从巫术-神话中逐渐分离了出来独立的艺术领域的出现在中国有三个标志:(1)出现了独立的诗,《诗经》的出现是诗形成的标志(2)出现了独立的为怡情悦性而演奏的音乐和独立的音乐理论(3)出现了独立的艺术家诗性直观脱离了巫术活动,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类创造的领域-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第三节:审美活动起源的其他理论(A)一、本能说审美起源于人类某种本能的需求和活动亚里士多德:人在模仿这种本能活动中,便产生一种形式感的满足。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美学》复习笔记话说,整理完了外国文学,又花了两天功夫把《美学》教材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似乎看出了些许心得,但是敬爱的付国锋老师明显很不靠谱,所以这份资料也完全是我主观预习加复习的来的东西,其本质就是无,然而,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法言说。

这份资料的不靠谱程度大体如此。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美不等于美学1、《大英百科全书》:“它是关于美及其在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表现和认识。

”日本《□辞苑》:“阐明自然和艺术中美之本质与结构的学问,他以美的一般现象为规定对其内部条件和基础发展进行阐明规定。

”2、世界上第一个对美学进行理论上系统研究的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二、美如何成为“学”1、真正实现为美学命名的人是德国的鲍姆加登。

(注:柏拉图的天才一问——“美是什么?”使西方有了美学,被称为“哲学美学的创立者”,而鲍姆加登则是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将美学命名为“美学”,而成为“美学之父”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

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注:以上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西方文化研究出了美学;非西方文化接受这一美学理论;非西方文化构建自己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答: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注:以上文字可以理解为解答了为什么会产生美学;而且美学为什么偏偏在西方产生基础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1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的上卷。

2第一部涉及美感经验形态划分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3文献记录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4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行壮、色彩、声音。

5中国画多以写意为主,“神似”重于“形似”。

6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8从总体来看,美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两大类。

9劳动美具体体现为劳动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劳动产品的美。

10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是意蕴、意境、典型。

11 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12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意识。

13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14研究美学所需要的最基本方法是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法、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心里学的方法。

15西方悲剧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名词解释: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形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为特点,为标准,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工艺美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艺术。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显示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科学实验以及人的衣食住行、交际往来等各方面。

现实美: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它遍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美感经验: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雕塑:是用可塑性材料或可雕刻的材料,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性的艺术形象,以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形式美:是指美得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得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说唱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客观事物固有的各种构成要素作为表现手段,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艺术美:指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呈现于作品中的美。

它是现实美的升华和结晶。

节奏: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有秩序、有规律的反复连续,它由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两种因素构成。

巫术直观:就是原始人类通过生命活力的普遍可沟通性而与周围世界直接的、前理性的交流方式,它把世界万物都变成了充盈着生命活力的形象,而人也与这些形象一样,受普遍的生命活力的支配。

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风采、意味。

简答题一、美感经验的直觉发生时具有哪些特点?1.直觉是不假理性概念或逻辑的推断而获得直接的悟知;2.直觉是高度专注的经验;3.直觉是一种具有洞察力的经验;4.美感经验的直觉是形成性的和造就的。

二、如何才能更好的领略自然美?第一,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

第二,把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第三,充分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使自然美融进浓郁的情感色彩。

三、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浓缩的自然美、综合的艺术形式、诗意画意的意境追求。

四、“艺”向自由艺术的演变包含了哪四个方面?第一,是“艺”向自由艺术演变;第二,是“艺”中蕴藏的自由本性被揭示出来;第三,是对艺术的自由形式的自觉;第四,是由诗性直观和自由的形式产生审美快感。

五、自然美的特征有哪些?1.丰富性,天然性;2变异性,多面性;3重在形式美六、巫术活动的特征是什么?1.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未分离的,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并相互影响的;2.人的生命与外部世界之间是相互影像的,也是相互可直接沟通的;3.巫术世界是一个“存在”与“非存在”不分的世界;4.巫术世界是一个隐喻的世界,也是一个受魔法支配的世界,因此巫术世界相信万事万物之间有一种神奇的魔法的关联,有种由神奇魔法控制的因果链,这魔法支配的关联链,是巫术活动得以成立的关键,其根基却是“万物有灵论”和“”七、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古希腊的“七艺”指的又是什么?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七艺天文、算术、几何、音乐、文法、修辞、逻辑。

八、美感经验的快感主要根源于哪些?1.来源于人的心身之间和谐、自由的状态;2.来源于人的生命活动所达致的完满感、充实感;3.来源于生命活动的自由创造和内在意义的表现。

九、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包含哪些基本含义?1. 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首先是一种人的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形和神处于和谐融通的经验;2.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验;3.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是人与自己和谐统一的经验,即在美感经验中人获得了他的生命整体性存在。

十、优美具有哪些特征?1.和谐感;2.自由感;3.纯粹的形式感十一、悲剧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人物遭受不幸,这种不幸或者是死亡,或者是失败,或者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2、具有人物不幸带来的悲感;3、悲剧感中包含着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作用十二、造型艺术具有的基本特征?造型性、直观性、瞬时静止性。

十三、什么是“手艺”?从哪些方面“手艺”为“艺”奠定了本源性根基?答:“手艺”是身体劳作的一种凝结和提炼,是身体劳作所形成的完整技艺,它是3万年的原始身体劳作的结晶,并在身体劳作中持续地进行这种技艺的凝结。

第一:艺的根基是有目的的身体劳作与身体劳作中食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之间、身体劳作方式的“合规律性”与身体劳作中事物的规律性的显现之间的完美契合,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两个方面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既不完全属于主观方面,也不完全属于事物方面,而是两者的出神入化的结合体。

这个结合体是一种形成性的和生成性的创建。

因此,“艺”本源地属于创造。

第二:“艺”归属于身体劳作的实践领域,是身体劳作对一个属人领域的开辟和生成,是向未知领域的创造。

在这种生成与开辟中,人不仅把自己的目的与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凝结在一起,而且把自己的生命力投射于这种契合与凝结。

第三:“艺”的创造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对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揭示、把握中进行的,“艺”不能离开对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揭示。

第四:就“艺”是身体劳作的“合规律性”与身体劳作中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的完美契合而言,它凝结和体现了一种实践的智慧,即身体劳作直接捕捉自然的奥秘的方式与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之间能够如此吻合的能力。

第五:作为有目的的身体劳作的“合规律性”与身体劳作中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的完美契合的统一体,“艺”在最深处揭示和见证了人的自由。

因此,以上五个方面为“艺”奠定了坚实而肥沃的本源性根基。

作为审美活动的艺术正是在此基础上生长、结果的。

十四、丑的特征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就丑所关涉到的主体内在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主体内在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以及非理性的表现形式而言,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丑所关涉到的主体已不再是一个理性的主体,也不再是一个无理性但合理性的主体,而是现代社会中崛起的非理性主体。

第二,就审美的丑所涉及的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言,它已经不再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第三,非理性主体所主导的审美活动,其表现形式就不再需要遵从对象的自然形式,对象的自然形式也不能承担表现非理性主体的使命,因此为了他的非理性内蕴的表现,他只能将自然对象的形式进行解体、肢解,才能表现自身。

第四,由非理性主体的非理性内蕴通过肢解自然形式,或通过扭曲的抽象形式,最后所构成的每个艺术作品的整体形象,已经不再是古典艺术作品的那种合于自然原型的有机形象,而使非有机的、碎片式的抽象象征形象。

例如,非理性主体为了表现自身的非理性内蕴,或肢解自然形式,或者通过创造非自然的形式,由此进行的审美活动所形成的状态,就是丑。

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在海边出现的面孔和果盘》,就是这种丑的经典体现。

大家看这幅画,会有一种经历噩梦的感觉。

画面中的果盘隐藏着一个女性的面孔,而这个重叠着女性面孔的果盘又与旁边的山构成了一条隐蔽的狗的形象。

看这样的绘画,你已经不再能获得古典的美感,获得的只能是一种荒诞的感觉。

十五、荒诞的特征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作为美感经验的荒诞,其构成中的主体已经不再具有理性或先验的本质,而是一个孤独的没有先定意义的、只是在荒诞的世界上“去成为什么“的这样一种存在者。

第二,就荒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不仅人是荒诞的,世界本身也是荒诞的、无确定意义的,因此荒诞的人也就不能与这样的世界之间形成任何有意义的关系,而是相互冷漠、彼此疏远的关系,这就是荒诞中的破碎感和冷漠感。

第三,在荒诞的美感经验中,人自身的内部已经不能分出理性和非理性,人整个作为荒诞的存在而呈现自身,他不是用自己的理性来规范自己的非理性,也不是唤起理性的无限来克服非理性的荒诞,他只是将自身的非理性的荒诞呈现出来。

第四,因此在呈现形式上,荒诞的表现形式就不是优美的、和谐的、规则的、“合目的性”的形式,而是呈现为废墟性的、虚无的不规则形式。

第五,荒诞的美感经验,在感性体验上是非常复杂的它一方面是一种意义丧失或缺席后形成的虚无感、空洞感,另一方面,它又包含着一种不承担责任、不追求意义、没有意义的轻松感。

举例:西格尔的《公共汽车骑手》画面中,这些乘坐公共汽车的人,面无表情,茫然而无助,就像一具空壳。

一、填空题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