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三字经全文解释(图文)

合集下载

完整三字经全文解释(图文)

完整三字经全文解释(图文)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义、礼、智、信五种恒常不变的法则,则 是要做人做事的标准,不可以紊乱、轻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近自然, 认识自然,对孩子的成长有积 极意义。
• • • • • •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shan xiu xiu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臭味 是五种基本的味道,也是我们的鼻子所能 嗅得出的气味。
三纲五常十义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十义: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 • • • • •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首孝弟,
• 次见闻。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其次要学习看到和听到的各种知识
• 知某数,
• 识某文。 • 一而十, • 十而百。 • 百而千 ,
要了解基本的算术
要认识文字,研读文章。 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 接着还有十到百 百到千
• 千而万 。
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
时候。
明句读 至四书 记善言 说仁义 庸不易 至平治 始可读 当讲求 三易详 书之奥 存治体 礼乐备 当讽咏 别善恶 有谷梁 记其事 及老庄
• 介绍中国古代的 重要典籍和儿童 读书的程序,这 部份列举的书籍 有四书、六经、 三易、四诗、三 传、五子,基本 包括了儒家的典 籍和部份先秦诸 子的著作。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完整版)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完整版)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完整原文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释义: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因为本性相近,所以容易相互亲近,但是因为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会逐渐发生变化。

如果不进行教育和引导,人们的性格就会逐渐变得和善良远离。

因此,教育的道理贵在专一。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释义: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曾经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

她认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释义:五代时期,燕山地区有一位窦禹钧,他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五个儿子都很有才华,同时名声也很好。

4.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释义:如果家长不进行教育和引导,就是家长的过错。

如果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就是教师的懒惰。

5.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释义:孩子如果不进行学习,将来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年幼时不学习,将来老了会有什么用呢?6.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释义: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7.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释义:为人子女,从小就应该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社交礼仪。

8.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释义: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的时候,就能孝顺父母,每当夏天蚊蝇多的时候,他总是跪着扇凉床席,让父母舒服;在冬天寒冷时,他则为父母温暖被窝。

9.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释义:汉朝时期,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尊重长辈,懂得先后次序。

10.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释义: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其次才是学习知识。

11.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释义:一到十,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数学教育方法。

1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释义:天、地、人三个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13.父子亲,夫妇顺。

《三字经》全文及注解

《三字经》全文及注解

《三字经》全文及注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太经典了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太经典了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太经典了《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带解释版)

三字经(带解释版)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全文带注释版

三字经全文带注释版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

《三字经》全文人rén 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 善shàn 。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 ,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

翻译: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很不同。

苟ɡǒu 不bù教jiào ,性xìnɡ乃nǎi 迁qiān 。

教jiào 之zhī道dào ,贵ɡuì以yǐ专zhuān 。

翻译:如果不对人进行教育,那么他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育的关键在于专注和坚持。

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 处chù。

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 机jī杼zhù。

翻译:以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选择邻居。

当孟子不好好学习时,她就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来警示他。

窦dòu 燕yàn 山shān ,有yǒu 义yì方fānɡ。

教jiào 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

翻译:窦燕山(指窦禹钧)有着良好的教育方法。

他教育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养yǎnɡ不bù教jiào ,父fù之zhī过ɡuò。

教jiào 不bù严yán ,师shī之zhī惰duò。

翻译:养育孩子却不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够严格,这是老师的懒惰。

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 所suǒ宜yí。

幼yòu 不bù学xué,老lǎo 何hé为wéi 。

翻译:孩子如果不学习,这并不合适。

年幼时不学习,到老了能做什么呢?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ɡ器qì。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注释】初:初生之物。

性:指人的本性。

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得意思。

远:相去太远,有很大的差别。

苟:假如、苟若。

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不好的改变。

专:有恒、专心的意思。

【语译】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注释】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语译】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注释】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教,第二个是师之教。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子:这里指为人子女。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语译】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

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注释】琢:雕饰琢磨得意思。

器:器皿,比喻成就。

义:理义,做人做事的道理。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图文解释版

三字经——图文解释版

三字经初:开始的意思,这里说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质个性的意思,指人的本性(个人先天具有素质和性情)。

善:善良。

习:指学习,也指受社会环境影响。

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道:方法、道理。

贵:最重要的。

昔:从前、古代。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择邻处:选择邻居住下来。

子:阵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

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窦燕山:即窦禹均,五代五万晋人,他聘请名儒做儿子的老师,后来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义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扬: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养:抚养。

过:过错。

严:周密。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子:子女。

非:不是。

宜:应该。

幼:年纪小的时候。

何为:做什么。

琢:雕琢。

器:有用的材料。

义:道义,伦理。

少:年少。

亲:亲近、尊敬。

师:老师,师长。

礼:礼貌。

香:黄香,东流湖北安陆人,博通经典,官到尚书令。

九:九岁。

执:批语守,指应该做的事。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

弟:(当动词解)即悌,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

长:兄长。

知:明白。

首:首先、最先。

孝:孝顺父母、友爱兄长。

见:眼睛见到。

闻:耳朵听到。

数:数学、算术。

文:文字、文理。

而:及、与(是承上启下的连接问)。

三才:指天、地、人。

三光:太阳、月亮与星星都是地球上的光线来源称为“三光”。

纲:要点、法则。

君:国家的元首。

臣:政府官员。

亲:指父子之间慈孝相亲。

顺:和顺相处。

曰:这里是称为,叫做的意思,并有表示列举的作用。

四时:四季。

运:运行,转动。

穷:穷尽,完了。

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应:相应、适应。

中:中央。

五行: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构成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

本:根据、起源。

数:是术数的简称,以阴阳五行、生、克、共、化的道理,推测人事吉凶,叫作术数,也叫数命、数理、命理等。

十:又称天干,是古代计算年、月、日的答号。

十二支:又称地支,是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支等于二小时。

十:又称天干,是古代计算年、月、日的答号。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原文解释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原文解释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解析《三字经》全文释义1、人rén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善shàn。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ɡǒu不bù教jiào,性xìnɡ乃nǎi迁qiān。

教jiào之zhī道dào,贵ɡuì以yǐ专zhuān。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处chù。

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机jī杼zhù。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三字经全文解析4、窦dòu燕yān山shān,有yǒu义yì方fānɡ。

教jiào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yǎnɡ不bù教jiào,父fù之zhī过ɡuò。

教jiào不bù严yán,师shī之zhī惰duò。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所suǒ宜yí。

幼yòu不bù学xué,老lǎo何hé为wé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资料】 • 我们今天的小学就是从古代的小学这个概念来的,但古今不同。 古代的贵族子弟六岁开始上学,这就叫上小学,学各种生活规范、 各种基础姿势、洒扫(干家务搞清洁),应对进退(迎来送往的 各种礼仪规范),如称呼:
– 称对方用敬称,多用“令”,如令尊、令堂、令郎(令嗣)、令爱(令 媛) ;或者令正(贤阁,尊夫人);高足。 – 称自己用谦辞:如家父(家严、家君) 、家母(家慈)、家兄(姐)、舍 弟(妹)、内人(内子、糟糠、拙荆)、外子、犬子(犬儿、小子) 、小 女、敝友
总叙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 通圣人礼。” •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 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 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 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 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 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
•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一般认为是宋 代学者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号深宁居士, 南宋淳祐进士,曾任礼部尚书。清代至 民国前期后人又略有增补,主要是续添 了宋以后直至清末的一段历史叙述,因 时代变梨。弟(悌)于长, 宜先知。
孔融让梨 弟弟尊敬兄长,应该早知道
首孝悌 三才者 曰春夏 曰水火 曰黄道 曰江河 曰士农 稻粱菽 曰喜怒 高曾祖 父子恩 此十义 礼乐射 有古文
次见闻 天地人 曰秋冬 木金土 日所躔 曰淮济 曰工商 麦黍稷 曰哀惧 父而身 夫妇从 人所同 御书数 大小篆
知某数 三光者 此四时 此五行 曰赤道 此四渎 此四民 此六谷 爱恶欲 身而子 兄则友 当顺叙 古六艺 隶草继
识某文 日月星 运不穷 本乎数 当中权 水之纪 国之良 人所食 七情欲 子而孙 弟则恭 勿违背 今不具 不可乱
一而十 三纲者 曰南北 十干者 赤道下 曰岱华 曰仁义 马牛羊 匏土革 自子孙 长幼序 斩齐衰 惟书学 若广学
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以“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说明后天 教育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习:熏染,受影响,受社会环境影响。
性善性恶的争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起源。
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 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晋朝无锡宜兴周处除三害
《列女传》“孟母三迁”故事, 由墓地旁到宰猪处再到学校旁。
十而百 君臣义 曰西东 甲至癸 温暖极 嵩恒衡 礼智信 鸡犬豕 木石金 至玄曾 友与朋 大小功 人共遵 惧其繁
百而千 父子亲 此四方 十二支 我中华 此五岳 此五常 此六畜 丝与竹 乃九族 君则敬 至丝麻 既识字 但略说
千而万 夫妇顺 应乎中 子至亥 在东北 山之名 不容紊 人所饲 乃八音 人之伦 臣则忠 五服终 将说文 能知原
– 群弟子:很多弟子 – 论:动词 ,编撰、排列 。 – 《论语》:把孔子,孔子和弟子,弟子辗转听说的孔子的 话编撰起来。
易:改变,变易。

【难点】 “中不偏” : 处事做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以一种比较持中 的态度来处事做事,不等同于和稀泥。

近义词:不偏不倚、和而不同、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庸者用也,以“允执其中”为用。 庸者常也,代表永恒不变化,“中”这种不走极端的 德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永恒的。
• 首孝弟,
• 次见闻。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其次要学习看到和听到的各种知识
• 知某数,
• 识某文。 • 一而十, • 十而百。 • 百而千 ,
要了解基本的算术
要认识文字,研读文章。 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 接着还有十到百 百到千
• 千而万 。
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
时候。
《三字经》的内容
• 《三字经》以“人之初,性本善”起篇, 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 八音,四书六经诸子,历史朝代更迭,最 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著名事例作结。 • 将涵盖了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传 统伦理思想及识字教育浑然融为一体,句 式灵活,编排巧妙,语言通俗,行文流畅。
《三字经》的内容
义: 道义,彼此恰当合适 的相处方式或关系。
•应:相应、适应。 • 东方大海,西方流 沙,北方千里冰雪, 南方千里炎火。 •“中国”一词的由 来。
五行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克,按照相克的顺序。
• 曰黄道 • 日所躔 • 曰赤道 • 当中权 • 赤道下 • 温暖极 • 我中华 • 在东北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太阳运行的 轨道叫“黄道”,而太阳又围绕着银 河系中心运转。 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 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 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 温逐渐变低。
• 父子恩,夫妇顺。兄则友,弟则恭。 •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 斩齐衰,大小功。至丝麻,五服终。
父与子间要慈爱与孝顺;夫妻间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 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 • 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 朋友之间以诚相待,相互照顾;国君尊重他的臣民,爱护他的百姓, 如能做到这一点,臣民们自然会对他效忠。 •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 这是人人都应遵守,千万不能违背的。 • 丧礼也应该遵从五服的礼节。当父母去世时必须穿斩衰的丧服;祖 父母去世时应该穿齐哀的丧服;自己的兄弟去世时须穿大功的丧服; 伯、叔父去世时须穿小功的丧服;表兄弟去世时,须穿丝麻的丧服。
母亲是孩子最早的,也是终生的导师。
择校热持久炽热。
五代后晋《窦燕山五子登 科》故事。
惰:疏忽,过错。
现代教育应如何把握“宽”和“严” 的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道义, 不能成才。
【故事】和氏璧的由来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 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认为这是一块宝物,便把这玉石 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 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的腿打断了。厉 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武王 也不相信,又打断了他的另一条腿。卞和失望地抱着石头, 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过了几年文王即位后卞和再次抱着 玉石,爬着进宫献给文王,文王看他可怜,便命玉匠把这块 石头好好打磨一番,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 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 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 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识字写字:字如其人,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自不正 。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空子的弟子和再传 的弟子,把孔子或是孔子弟子曾说过的善言善语,记 载编辑而成。 • 而《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整本书的主旨,是在 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强调儿童要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 兄长,并举了“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 的例子。
执:守,指应该做的事。
东汉湖北安陆《黄香扇枕》、《黄香 温席》故事。
孝者,上老下子也,孩子孝顺老者长辈。 教者,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从 孝开始 。 培养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对长辈的尊重,也就培 养了孩子对传统的尊重,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 传统,也就离消亡不远了。
明句读 至四书 记善言 说仁义 庸不易 至平治 始可读 当讲求 三易详 书之奥 存治体 礼乐备 当讽咏 别善恶 有谷梁 记其事 及老庄
• 介绍中国古代的 重要典籍和儿童 读书的程序,这 部份列举的书籍 有四书、六经、 三易、四诗、三 传、五子,基本 包括了儒家的典 籍和部份先秦诸 子的著作。
训蒙:启蒙教育 。 训诂:用当前的话语来解释古代词的意义。 句读:标点断句,一句为句,半句为读 。

• 礼乐射,御书数。 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 • 古六艺,今不具。 法、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
习的六种技艺,现在已经没有 人能同时具备了。
• 惟书学,人共遵。 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 • 既识字,讲说文。 崇。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
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 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 的。
凡训蒙 为学者 论语者 孟子者 作中庸 作大学 孝经通 诗书易 有连山 有典谟 我周公 大小戴 曰国风 诗既亡 三传者 经既明 五子者
须讲究 必有初 二十篇 七篇止 子思笔 乃曾子 四书熟 礼春秋 有归藏 有训诰 作周礼 注礼记 曰雅颂 春秋作 有公羊 方读子 有荀扬
详训诂 小学终 群弟子 讲道德 中不偏 自修齐 如六经 号六经 有周易 有誓命 著六官 述圣言 号四诗 寓褒贬 有左氏 撮其要 文中子
三纲五常十义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十义: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 • • • • •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易》是用“卦”来详细说明宇宙间万 物循环变化的道理。
《尚书》)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 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著作《周礼》,将当时 辅证的六官 ——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 冬官,以及治理国家的体制都详细记载、保留于 《周礼》这书内。 • 汉朝的戴德和戴圣两位学者,都曾为《礼记》作过 笺注,以阐述的先圣和先贤的言论主张,使得后代 的典章缺席和礼乐规范有所遵循而完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