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引擎(文科2016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word教案

(完整版)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word教案

▁▂▃▄▅▆▇█▉▊▋▌精诚凝集=^_^=成就梦想▁▂▃▄▅▆▇█▉▊▋▌《人类文明的引擎》教课方案课程标准:以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点;②认识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系。

③掌握两次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④能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剖析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⑤能运用历史资料,提升全面评论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有关的教课资源,会采集、整理、运用与有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有关的判断剖析。

能运用联系的看法察看问题,擅长从不一样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够利用有关的教课资源持续研究试验,认识发明的原理和构造。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认识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建立科技是生产力的看法。

经过学习,认识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研究,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认识发明的艰辛,加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加强毅力,建立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精。

经过认识发明的结果建立成功的信念。

教材剖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期间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宽泛应用为明显特点,电的发明及宽泛使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饰演侧重要角色。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宽泛应用,推进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改革。

因为这两个期间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课时适合增补,增添学生对这两个期间科技成就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确定基础。

教课要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课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联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教课方法:以问题研究式为主,启迪、指引学生踊跃的思虑。

教课器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情境,为学生供给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人民版必修3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人民版必修3

本 发明了移动刀架,1797 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

案 栏
统的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到 19 世纪初,
目 开
各种机械加工设备相继问世,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近代工业体系最终确立。
[概念释义]
蒸汽时代: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中期,由于蒸

学 案
汽机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大的作用,它使社会生
的贡献?
答案 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学 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栏 目
(2)以图二为例,谈一谈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生活产生
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
性,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2)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
角”?
本 学
答案 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促使工厂大

栏 目
量出现,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应用于汽

关 船、火车机车,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发展。
由此可见,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和交通
③1870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 电动机。
(3)意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
了广阔的前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①19 世纪 80 年代前期,德国人 卡尔·本茨和戴姆

学 案
勒各自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 内燃机 。

目 开
②1887 年,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
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
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

七(23)人类文明的引擎说课稿

七(23)人类文明的引擎说课稿

《人类文明的引擎》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通过赛教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开诚布公,多多指出我这节课设计的不足,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有更大的进步。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三专题《人类文明的引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这节课:一、教材【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课在必修第三册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一节课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体现了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在专题七中的地位和作用:专题七第一节和第二节主要讲的是近代科学理论的突破,而本节课以及第四节主要讲的是将科学的潜在的力量转化成了现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2)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发明等史实,说明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的研读,问题的探究理解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2)通过教师和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学生选择喜爱的名言方式体会科学家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了解发明的艰辛,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通过了解发明的结果树立成功的信念。

感受爱迪生等科学家热爱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目标确定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接受能力。

三、学情(学情分析)高二年学生大都在16—18岁的年龄区间,心理和生理正逐步走向相对稳定与成熟。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 人民版必修3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内容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学生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具体史实,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导入:师: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题四的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生: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引擎”中的一些具体史实的了解,来进一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什么是引擎,一般指什么?生:发动机或马达,是动力装置。

师:那么这里所说的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指的是什么?生:科学技术~~~~。

师:根据预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了三次工业革命中,该节介绍的主要是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使用教材达成课标要求:师: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开始行业。

生:英国。

棉纺织业。

师:那么在棉纺织业方面主要有哪些技术发明和创新呢?生:学生说出包括纺和织方面,并进行列举。

师:1教师根据学生所列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技术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的需要的直接推动,由生产者根据实践经验而发明创新。

人类文明的引擎_课件

人类文明的引擎_课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法拉第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迪生的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 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 在爱迪生8岁的时候上学,但仅仅读了 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 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便是 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 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 兴趣。之后爱迪生开始博览群书,尤其 对物理和化学特别感兴趣,少年时期的 他一边卖报、做小生意,一边组建他的 化学实验室,有一次在火车上他的化学 药品发生了爆炸,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 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 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 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 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第一次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技术创新
时间(18世纪) 发 明 动 力 60年代中 珍妮纺纱机 人 力
60年代末 水力纺纱机 水 力
70年代末
骡机 水力
80年代中 水力织布机 水 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万能的原动机
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过程: • 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纽可门蒸汽机 • ——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 ——设计连杆曲柄传动装置 • ——使蒸汽机成为“万能的原动机” • (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原动机”)。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类文明的引擎
坐落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市 乔治广场的詹姆斯·瓦特铜像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 大王,一生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
“人类文明的引擎”知识结构
本课以“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万能的原动机”、“科、技结合的 典范”为标题,介绍了前两次工业革 命时期机器应用于生产的发展过程, 从而认识科学技术是改变人类社会的 重大力量。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

1885年戴姆勒制成的汽车
汽车的发明
卡尔·本茨 (1844—1929)
卡尔·本茨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汽车的发明
卡尔·本茨发明的四轮汽车
汽车的发明
亨利·福特 (1863—1947)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和他的汽车
早期汽车
狄塞尔(1858—1913)德国
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 油内燃机,柴油机车效率 高,只需要蒸汽机车20% 的燃料费。二战以后,柴 油机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车 的地位。
3.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 产体系最终确立,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的火车的鸣叫, 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P127学习思考:蒸汽机的发明,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使工业发展的动力由利用自然力到使用蒸汽;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由近水建厂到选择 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 (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蒸汽汽船和蒸汽 机车的发明。 (5)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蒸汽机
(2)意义:
①蒸汽机被广泛运用,成为生产和交通运输 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②是继火的使用后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的 最大成果;
③使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瓦特改良蒸汽机
(3)发明与应用:
1.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发明汽船。
2.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蒸汽机车, 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多个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3.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14(23张PPT)(人民版必修3)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14(23张PPT)(人民版必修3)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法拉第(1791—1867)
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1816—1892)
发电机
卡尔·本茨(1844—1929)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1、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 2、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3、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 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
4、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5、迎来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 第一辆三轮汽车
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
柴油机 =柴油机 意义:3点
爱迪生和电灯
阅读知识链接 P 118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1839~1937)
诺贝尔(1833—1896)
炸药
诺贝尔奖
思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 命有哪些特点?
(1)重工业部门 (2)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3)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4)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进入电气时代
克莱蒙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 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
蒸汽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请回答:
第一次工业革命: 1、部门: 2、动力: 3、开始完成的标志、时间: 4、主要特点:4点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7.3 人类文明的引擎.ppt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7.3 人类文明的引擎.ppt

-13-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4 5
UITANG LIANXI
1
2
3
2.《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 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 A.17 世纪后半期 B.18 世纪 60 年代 C.19 世纪后半期 D.20 世纪中叶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后半期,故选 C 项。 答案:C
-2-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主要成果 (1)1733 年,凯伊发明飞梭,织布行业的效率大大提高。 (2)1765 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 (3)1769 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座水力 纺纱厂。 (4)1779 年,克隆普顿吸取“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 (5)1785 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使织布效率提高了 40 倍。 2.重大影响 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 “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的发明和应用 (1)1831 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1838 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 的电动机。 (3)1866 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 成电动机。 (4)1882 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 接成网络。

3.7.3人类文明的引擎

3.7.3人类文明的引擎
交通运输业:1803富尔顿汽船
1814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机器制造业:莫兹利(英)、惠特尼(美)推动机床工业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蒸汽时代
1.主要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2.主要在英国;
3.主要轻工领域
1.生产力..3.城市化
4.国际关系:19C六七十S,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孕育、成熟(连为一体;全球扩张;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
4.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5.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中国固步自封,缺乏改革,高度集中体制,左倾错误发展,对知识分子政策错误。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差距拉大;
1978年后特色主义
194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互联网技术:
1969互联网产生,1993年中国
90S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信息时代
原子能技术
遗传工程技术
信息时代
1.科技推动和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
1.科技推动生产力
2.社会经济结构、生活结构的变化
3.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技竞争)
立体交通:80S本茨、戴,狄(内燃机)
汽车、轮船、飞机—立体交通
钢铁工业、石化工业:
化学工业:1867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电信事业:1837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6贝尔有线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电气时代
1.科与技的紧密结合
2.几乎同时
3.交叉
4.重工业、基础工业
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企业竞争加剧,生产资本集中,形成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2)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课设计2)【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课过程】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代表成就(1)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标记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69 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3)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提升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4)1785 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英国棉纺织业在技术上达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全能的原动机”1.发明、改造过程国家人物/时间主要贡献地位法国巴本实验型汽缸最初把制造蒸汽动力的假想1690 年付诸实行英国纽可门纽可门蒸汽机第一台真实意义上的动力机1705 年瓦特蒸汽机宽泛应用,成为“万英国1769 年改进蒸汽机能的原动机”1782 年2.历史影响(1)推进了工厂的大批出现,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2)推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 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 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蒸汽机车。

(3)1794 年,英国人莫兹利发了然挪动刀架,推进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出生。

三、“科”“技”联合的模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1)1831 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觉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适用的电动机。

(3)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发了然发电机。

(4)1870 年比利时人品拉姆发了然拥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5)1882 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立发电站,把输电线连结成网络。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19 世纪 80 年月先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1887 年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3)19 世纪末汽车出生,汽车工业成立。

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4)内燃机的发明也推进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快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成立1867 年,瑞典人诺贝尔发了然炸药。

人类文明的引擎 蒸汽和电的革命

人类文明的引擎 蒸汽和电的革命

分组讨论学习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 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 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消极:
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 D. 采矿业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
2. 造成英国全国性的纱荒的发明是
A. 飞梭
B.“珍妮机” C. “骡机”
D. 水力织布机
3. 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 A. 阿克莱特
9.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家是
C. 英国人法拉第
D. 丹麦人奥斯特
A. 英国人吉D尔特
B. 德国人西门子
D C
10. 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
A. 英国人法拉第
B. 德国人西门子
C. 比利时人格拉姆 D. 俄国人雅可比
11.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本茨
B. 戴姆勒
C. 爱迪生
早期蒸汽轮船
㈤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原因: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 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2、历程 3、意义:
⑴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
⑵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建立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类文明的引擎

2016/10/31
9
瓦特和蒸汽机
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 机,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2016/10/31 10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
2016/10/31 11
(3)影响
①蒸汽机成为 “万能的原动机”; ②推动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 由此跨入 “蒸汽时代”。
2016/10/31
2016/10/31 6
(二)“万能的原动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1.蒸汽动力
(1)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原因:
社会生产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长 期孕育。
2016/10/31 7
(2)蒸汽机的发明过程
①巴本(法):实验型汽缸 ②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③瓦特:1769——1782年改良 蒸汽机
2016/10/31 8
12
2.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原因: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发明:
①富尔顿(美):汽船 ②史蒂芬孙(英):火车
2016/10/31
13
这是美国“克莱蒙号”汽 船,是由美国人 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 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1807年 ,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 输工具的新篇章。
28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 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弊端?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 浪费等。 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 主要动力呢?电力比蒸汽动力好在哪里?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3.化学工业的建立
①诺贝尔(瑞典):发明无烟炸药; ②诺贝尔奖的由来。
2016/10/31 3
2016/10/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圭在会场上见到了这些孩童,他们有 的已在美国学习了5年,精通英文,谈吐和 礼仪完全西化,但脑后依然垂着长辫子,而 且特地在一身西式装扮外面,套上一件代表 中国传统的短褂。
在短短的交流中,李圭问了幼童们几个 问题。对于世博会的益处,有的幼童称“新 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各国交谊,益 处甚大”。这些回答“简捷有理”,让李圭 印象深刻,在书里盛赞西方教育的优越。
一个错误拉开电气时代序幕
1873年,47岁的格拉姆满怀希望来到维也纳参展。 在一次布展的时候,也许是过于激动、也许是犯了大老 粗的毛病,他竟然接错了线,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 在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这时,他惊奇地发现,第 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台发电机电枢线圈里, 使得这台发电机迅速转动起来——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
在世博会上,李圭还看到了中国幼童在 美国学习的英文作业。这些幼童于1872年由 “留洋事务局”选派,并资助前往美国留学 。费城世博会期间,117名中国幼童在中国 官员和美国教师的陪同下,来到会场参观, 并成为当时费城的重头新闻。报纸每天跟踪 采访,连孩子们每天吃饭的餐馆,也特地挂 起中国龙旗炫耀。
1851年 英国伦敦 万国工业博览会
在1851年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东道主在 水晶宫陈列了1.4万件展品,其中包括蒸汽机、 水压机、工作母机、铁器设备、各种纺织品等。
万国博览会开幕式成为整个伦敦的节日,万 众喧腾中,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 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 光、无尽的荣光。晚上回来后,42岁的维多利亚 女王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历史上最隆重 的日子,最美丽的日子,最堂皇的日子。”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馆和波斯馆橱柜照
此次中国展区策划者是一个叫包腊 (EoCoBowra)的英国人,他受当时清 朝的总税务司赫德的派遣,以扩大中国 和外国的商业联系为目的参加了此次世 博会。
1876年费城世博会清 政府首次以官方身份参加 ,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 了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在位于美国费城的会场里,李圭, 这个中国海关文员,面对叫不上名字的 机械和发明,在书里记下絮絮叨叨的惊 讶和感慨。
事实上,参观世博会的这些幼童,早已 在美国经历了最早的启蒙。幼童李恩富在初 到美国的日记里,记载了自己见到电梯、火 车等事物的惊讶。他们是“在那样一个充满 变化的时刻,来到了引领这场变化的中心” 。此后的岁月里,这些幼童中,许多将进入 美国的大学,学习包括政治文化以及铁路、 电报等技术在内的一整套西方知识。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 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存在哪些弊端?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
这是19世纪英国一个欣欣
物馆内的瓦特制成的第一台 向荣的新兴工业城市,它曾经
蒸汽机,其许多主体部件都 是宁静的农村,但蒸汽机和工
是用木头制造的。
厂的出现,使它变得浓烟蔽日,
臭水横流。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名称 万国工业博览会 巴黎世界博览会 伦敦世界博览会 第2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 第3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阿姆斯特丹国际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1889) 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 第5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圣路易斯百周年纪念博览会
请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从哪一届世 博会开始,有可能会出现电气设备的身影?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 综合):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 的应用
从世博会看
课标: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 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
学习建议: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一次工 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
请思考:英国1851年举行第一届世博会具有 哪些优势条件?究竟是什么让英国女王感到“无 尽的荣光”?
清政府没有主动参加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出 现在世博会上的中国人可 能是什么身份?说明你的 推断理由。
清政府对早期世博会 的态度并不积极,称之为 “炫奇会”“赛奇会”。 这样的称呼反映了清朝统 治者的哪些心态?
此时,电话机已经被摆在了世博会 的会场供人观瞻。而地球另一面,当李 圭准备乘船出行时,他甚至还不相信地 球是圆的。直到他自上海起航一直往东 ,最后又回到上海,才“无或疑矣”。
作为第一个代表官方参加世博会的 中国人,李圭在他的《环游地球新录》 里,详细描绘了巨大的蒸汽机和精密的 打字机,并忍不住在描绘的末尾加上“ 是可异也”的感叹。他四处考察美国人 的机械、水利,有不懂之处便“就询洋 人”。此外,他还在书里对西方“政治 之善”进行探讨,介绍当地妇女地位的 平等,并对国内鄙夷现代机器的心态进 行反驳,强调“凡机器之可以利民者” ,不应废而不用。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67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蒸汽机农业机械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73年维也纳世 博会展示蒸汽机 抽水机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78年巴黎世博 会展出的施耐德 大蒸汽锤模型
高20米,仅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重达320 吨。这是自古以来力气最大 的“铁匠”,一锤砸下去有 100吨。有记者报道施耐德 蒸汽锤既有雷霆万钧的力量, 又有毫厘不爽的精确,能够 打碎坚果的果壳而不损坏果 仁,打破蛋壳而不伤害孵成 的小鸡。
在场的工程师、发明家们欣喜若狂,在他们面前的 就是梦寐以求的廉价电能!此时此刻,即是维也纳世博 会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时刻。大胡子的格拉姆成为当之 无愧的维也纳主角,他的身份瞬间成为“大发明家”, 并被后世誉为“电动机之父”。他的环状电枢自激直流 发电机被证明性能优良,得以大规模生产使用。经后来 工程师改良,电动机得以应用,即是后人所称的“马 达”。
时间 1851年 1855年 1862年 1867年 1873年 1876年 1878年
1883年
1889年 1893年 1900年 1904年
举办国/城市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奥匈/维也纳 美国/费城 法国/巴黎
荷兰/阿姆斯特丹
法国/巴黎 美国/芝加哥 法国/巴黎 美国/圣路易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