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

合集下载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江河,也是中国最大的黄土河流,因此黄河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是一份关于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人口集中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导致黄河水质遭受严重污染。

本次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水质现状、污染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

首先,黄河的水质现状较差。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黄河水质中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物。

其中重金属污染严重,特别是汞、铅、铬等超标现象频发。

有机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问题。

其次,黄河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废水排放。

许多工业企业未能合规处理废水,或使用简单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废水,导致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

二是农业面源和点源污染。

农田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尿液都会在降雨时通过径流进入河流,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过量聚集。

三是城市污水处理不完善。

尽管许多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但由于经费和技术限制,部分污水处理厂无法有效处理废水,导致城市污水排入河流。

第三,黄河水质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水质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造成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此外,污染物还会通过水源地和地下水的污染,对人类饮水安全造成威胁,引发肝癌、胃肠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最后,针对黄河水质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二是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环保设施和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三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四是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调整治理策略。

综上所述,黄河水质污染问题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黄河水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黄河治理5篇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黄河治理5篇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黄河治理5篇第一篇: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黄河治理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2007-05-01 17:56研究目的:了解黄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通过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过程:选定课题-收集资料-筛选资料-调查走访-整理笔记-小组讨论-撰写论文-修改论文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报纸、杂志、互联网)、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研究成果:《黄河治理迫在眉睫》黄河治理迫在眉睫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

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

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

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保护调研报告

黄河保护调研报告

黄河保护调研报告黄河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带和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黄河,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黄河保护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通过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黄河流域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黄河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前往黄河流域的若干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黄河的水质、生态状况等。

三、调研结果1. 黄河保护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黄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此外,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黄河保护,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加强了管理和监管。

2. 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尽管黄河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河岸的生态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此外,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3. 缺乏综合管理机制:调研发现,黄河保护中存在很多部门和机构之间协作不够,缺乏一个统一的综合管理机制。

这导致黄河保护工作效率不高,部门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信息和资源共享有限。

四、建议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政府领导和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黄河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指导和协调,确保黄河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的综合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黄河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黄河保护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用于黄河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等工作。

4. 加强河岸生态修复:采取措施修复黄河河岸的生态环境,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5. 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我们通过对黄河周边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和调查研究,对黄河生态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一、生态环境现状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问题,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2.黄河支流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3.一些地区存在着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违法行为,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二、生态治理现状1.政府部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制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了对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力度;3.国家通过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支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4.社会各界对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事业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2.一些地区存在着开发利用黄河生态资源的不当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3.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形成合力;4.建议各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相关资金投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以上是我们对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情况的初步了解和分析,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此报告。

敬礼!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管理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更深入的关注和解决。

其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部门与地方居民的沟通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

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

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流经十一个省(区),是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本研究以黄河宁夏段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其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实地抽样和实验室分析。

我们在黄河宁夏段选择了若干个代表性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浊度、COD、氨氮等指标的测定。

三、研究结果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黄河宁夏段的水质普遍较差,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浑浊:黄河宁夏段的水质浑浊度较高,浑浊度大多超过国家2级标准,这意味着水中悬浮物质较多,影响了水的透明度和生态环境。

2. COD和氨氮超标:COD和氨氮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和氨氮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黄河宁夏段的COD和氨氮浓度普遍超过国家2级标准,这说明水体受到了有机物和氨氮的严重污染。

3. 铅和汞污染:我们还测试了黄河宁夏段水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结果显示,铅和汞的浓度超过了国家2级标准,这说明水体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四、研究建议针对黄河宁夏段水质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强化污水排放管理:加强对沿岸乡镇和企业的污水排放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减少有机物和氨氮的排放。

2. 加大工业排污治理力度: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环保监管,确保其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减少重金属污染。

3.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避免农业活动对水体造成污染。

4.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加强对黄河宁夏段的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增加公众对水质问题的知情权。

五、结论黄河宁夏段的水质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质浑浊、COD和氨氮超标以及重金属污染等。

为了改善水质,我们建议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工业排污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并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
根据对中国黄河进行的调研,以下是相关的报告内容:
1. 河流生态系统调查
在黄河流域进行的生态系统调查研究表明,黄河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态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湿地、湖泊和河流。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供应、土壤保持和食物链维持等。

2. 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调查显示黄河水资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研结果揭示了黄河上游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污染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黄河水资源,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等。

3.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减少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非常有效。

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等。

4. 灾害风险评估
调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干旱和土地退化等。

我们建议采取综合的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设防洪工程、提高干旱抗灾能力和改善土地管理等。

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调研结果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建议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黄河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建议,旨在保护和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报告黄河

研究报告黄河

研究报告黄河研究报告:黄河一、介绍黄河,又称“中国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

其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花土沟,最终注入渤海。

二、地理特征1. 上游地区黄河上游主要经过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市,流经高原和山区,河流陡峭,河水富含矿物质,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景观。

2. 中游地区黄河中游主要通过宁夏、内蒙古、山西等省份,这一段黄河水量最大,流速较快,河床较宽,来水主要来自山区降水。

3. 下游地区黄河下游主要流经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流域平坦,河水较缓慢,河水富含沙粒,形成了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三、历史意义黄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河流之一,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黄河流域出土了众多的文化遗址和古代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黄河还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黄河流域的农田灌溉与黄河的泥沙淤积使得该地区肥沃,有“黄河士”之称。

四、环境问题黄河流域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

黄河的水量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减少,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该地区的紧迫问题。

同时,大量的草原和土地退化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施水资源管理、推行粮食增产、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以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五、结论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黄河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

只有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河资源,我们才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黄河研究报告

黄河研究报告

黄河研究报告黄河研究报告一、引言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由于其重要的地位,黄河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黄河流域地理面积广阔,横跨中国的北方地区。

由于地形复杂,流域内的地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

同时,黄河还经常发生洪水和决堤等自然灾害,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地之一,但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限制,流域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因此,对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对于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包括了水量调节、水质监测和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等方面。

四、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许多重要城市和工业区的集中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活动也不断增加。

然而,这也给黄河流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壤退化和水资源紧缺等。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

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但仍需要持续努力。

六、结论黄河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水资源管理、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措施实施,我们可以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七、参考文献1. 刘志庚,郭貞,高增涛.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状况与分布[J].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 2004, 24(1): 70-74.2. 孟智斌,赵新修.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2, 2: 28-32.3. 张玉龙,彭中山,朱金海.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 中国节水, 2017, 33(6): 20-25.。

黄河调研类的社会实践报告

黄河调研类的社会实践报告

黄河调研类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其壮丽与伟大是全世界闻名的。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我校组织了一次黄河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参加,并撰写了此份报告。

二、调研目的1. 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2. 掌握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3. 提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议。

三、调研过程1. 调研地点我校选择了黄河流域的峡谷地区作为调研地点,这里的地质特点显著,地势险峻,植被繁茂,是一个典型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案例。

2. 调研时间我校组织了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022年7月1日至7月7日。

3. 调研内容(1)对黄河流域的地质特点进行了细致观察和调查,了解了其地势险峻、植被繁茂等特点。

(2)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3)参观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了解了一些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措施和成果。

四、调研结果1.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1)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意识普遍较低。

(2)当地居民对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对水土保持的措施缺乏认识。

2.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1)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地势险峻,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2)水土流失严重: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 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议(1)加强生态环境教育:通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对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2)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3)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当地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结语通过此次黄河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明白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黄河研学旅行活动报告

黄河研学旅行活动报告

黄河研学旅行活动报告概述本次黄河研学旅行活动是由我们学校组织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于黄河文化的了解与感受。

通过参观实地,亲身体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黄河的起源、流域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

活动内容1. 参观黄河源我们首先来到了黄河的发源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站在源头,我们看到清澈的水流迅猛而奔腾,令人感叹黄河的巨大力量。

导游向我们解释了黄河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让我们对黄河的源头有了深刻认识。

2. 考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我们接下来前往陕西省的黄河流域,参观了一些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这些地方给我们展示了黄河流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生物群落。

我们看到了稀有的候鸟迁徙,了解了湿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黄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稀缺的现状,这让我们更加珍惜水资源。

3. 探索黄河文化我们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壶口瀑布一带参观了多个历史古迹,如游牧民族的石刻、明代的古城墙等。

这些文化遗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考察了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4. 交流学习在活动中我们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

这些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黄河流域的人民和他们与黄河的紧密联系。

活动收获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与体验:1. 对黄河的了解深入了:我们对黄河的起源、流域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提高了环保意识:通过探访黄河流域的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了珍惜水资源和生态资源。

3. 感受了文化的魅力:参观了黄河流域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我们更加热爱和自豪黄河文化,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4. 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与习俗,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加了我们的交际能力。

体会与感想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我对黄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于黄河环境调研报告题目

关于黄河环境调研报告题目

关于黄河环境调研报告题目黄河环境调研报告引言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作为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黄河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保护和改善黄河环境。

一、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1. 水污染黄河流经的工业区和城市发展迅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体严重污染。

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悬浮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对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威胁。

2. 水土流失黄河流域的土壤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但长期以来,过度的农业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损失了农田,还导致了河床淤积和河道变浅,加剧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3. 生态破坏能源开发、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并破坏了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湿地退化、土地沙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当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保护和改善黄河环境的建议1. 加强水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投资,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并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识,倡导环保生活方式。

2. 推行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农业加强农业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行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和草地建设,减少水土流失。

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力度,恢复湿地和草地的功能,保护和扩大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控制水电站建设规模,避免进一步破坏河流生态。

4. 强化法律和监管手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结论保护和改善黄河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初中生暑假黄河调查报告范文

初中生暑假黄河调查报告范文

初中生暑假黄河调查报告范文
我是一名初中生,去年暑假,我们班来到了黄河进行暑期研学活动,进行了一次真实的黄河调查,经过丰富的实践,让我们认识了黄河的历史,走进了黄河的身边,感受到了黄河的宽阔,欣赏了其他河流的风貌,以及黄河的威严。

首先,我们在活动中认识了黄河的历史。

在历史上,黄河被称为“神州第一河”,对我国历史文化有重大影响。

黄河下游曾是沿河而居的中国古代文明主键,历代政府把黄河治理利用作为实施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并长期在黄河附近建立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次,参观实地还让我更加了解了黄河,感受到了黄河所传递的恢宏气势。

沿着黄河,我们看到了大片的河谷草原,山峦起伏,江水波澜起伏,河水的深宽高低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宽阔,黄河浩淼的气势让我们称奇。

此外,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河谷多样的水域景观,我们造访了沿江而建的多座古代古城,也参观了博物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让我们更加的领略到了黄河的气质。

最后,我们参观了黄河边的植物园和动物园,观赏了其独特的植物和动物,发现了黄河的丰富的生态,也让我们意识到了黄河的脆弱,面临多种环境威胁,比如河床侵蚀、污染、开发等,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真实调查,我们认识到了黄河的历史价值,体验了黄河
的威严,欣赏了其他河流的风貌,以及黄河的丰富生态,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黄河的脆弱和重要,今后要更加珍惜和保护黄河,我们应该负责任地参与到黄河的保护工作中。

关于黄河社会实践报告(2篇)

关于黄河社会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深入黄河流域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文献研究等方式,全面了解黄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保护黄河、传承黄河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黄河源头:我们首先来到了黄河的源头——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壮观的冰川融水和黄河最初的涓涓细流。

实地考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保护源头的重要性。

(2)黄河中游:随后,我们来到了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黄河的多个重要河段,如三门峡、小浪底等。

实地考察让我们对黄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等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黄河下游:最后,我们来到了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等地。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黄河的防洪工程、农田灌溉等设施,了解了黄河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访谈调研(1)政府部门:我们与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黄河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

(2)专家学者:我们邀请了黄河流域的专家学者,就黄河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通过座谈,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3)当地居民:我们深入黄河流域的农村、社区,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对黄河的认知和期望。

3. 文献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黄河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论文、政策文件等。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对黄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和文献研究,我们了解到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包括黄河治理、水利工程、民间艺术等方面。

2. 认识到黄河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问题严重。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近年来,黄河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黄河污染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首先,我们对黄河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分析。

结果显示,黄河水体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悬浮物等污染物质。

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水体的透明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对于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其次,我们对黄河周边的土地进行了污染状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土壤中农药、化肥和重金属等的积累。

这些污染物通过土壤进入到农作物和水中,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风险。

此外,土地的污染还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质量下降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对黄河河道进行了悬浮物和底泥的采样和分析。

结果显示,黄河悬浮物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含量较高。

这些悬浮物会对河道的生物和水体的通透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加剧了河水的淤积和泥沙淤塞问题。

最后,我们分析了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进行废水的处理,直接排放到黄河中。

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这些农业化学品进入到水体和土壤中。

此外,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也是导致黄河污染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对策。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强化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标准和监督。

其次,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使用绿色农产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总之,黄河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环境。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黄河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的调研报告

黄河的调研报告

黄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黄河的流域情况、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访谈、收集相关材料等。

三、基本概况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跨越九个省份,流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七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

总长约5464公里。

黄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982亿立方米。

四、生态环境1. 河流生态黄河上游多为峡谷河段,河道陡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湿地减少,河水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衡。

保护黄河上游的天然湿地和植被,是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2. 水资源利用黄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源地,支撑着黄河流域7个省份的农业生产、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

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五、经济发展1. 农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大。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工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同时,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也比较集中,涉及石化、冶金、化工等行业。

六、保护与发展1. 生态保护加强黄河上游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减少河流的水土流失。

搭建河岸生态护岸,加强植被的保护,推动河道生态恢复。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采取科学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减少浪费,保障供水安全。

3.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水平和效益。

同时,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

促进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保护黄河调研报告

保护黄河调研报告

保护黄河调研报告保护黄河调研报告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黄河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资源危机。

为了保护黄河,我们开展了一次调研,深入了解黄河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水资源管理不善,黄河流域许多地区面临着供水不足的困扰。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计划,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此外,应该大力开发节水技术,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其次,我们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

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湿地退化等问题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治理力度,修复退化湿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体的水质。

同时,应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再次,我们发现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而农业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经济活动。

由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和退化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不利条件。

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作物品种改良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

最后,移民和河道整治是保护黄河的重要方面。

由于黄河的决口、堤防破坏等原因,许多人口不得不迁离河道附近的危险地带。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河道整治工作,修复和加固决口和堤防,确保河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加强对移民的关心和保障,提供合适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黄河,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的水资源管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河道整治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黄河,实现长治久安的发展。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国的母亲河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黄河,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这份报告。

以下是我们对于黄河调研的结论:1. 黄河水源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限制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还需要建立水库和水利工程,以调节水流和防止洪水。

2. 黄河的流量管理需要改进。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黄河在旱季流量不足,而在雨季则容易出现洪水。

我们建议建立流量调节系统,以合理分配水资源,并在洪水期间采取预防措施。

3. 河岸和河床的疏浚和整治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黄河的河床上淤积了大量的泥沙,导致河道变浅。

这会对河流的流量和水质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进行河床的疏浚和整治,以确保黄河能够正常运行。

4.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只有通过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5.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需要改善。

我们建议改善灌溉技术和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并推广节水农业。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得到水资源的公平分配。

6.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

保护和管理黄河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涉及到全社会的参与。

我们建议加强公众对黄河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总之,黄河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建议,可以为黄河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黄河生态实践报告(2篇)

保护黄河生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滋养着华夏儿女。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我们组织了一次以“保护黄河生态”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标1. 实践背景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也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2. 实践目标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是:(1)提高参与者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2)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3)探索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4)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践经验和建议。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调研阶段(1)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政府报告等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

(2)实地考察:组织团队成员前往黄河流域,实地考察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

2. 实践阶段(1)植树造林:在黄河流域选择合适地点,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

(2)水资源保护:宣传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如保护候鸟迁徙路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等。

(4)水质净化:开展水质净化活动,如清理河道垃圾、治理污水排放等。

3. 总结阶段(1)整理实践资料:整理实践过程中的照片、视频、文字记录等资料。

(2)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活动成果,提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建议。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成果(1)提高了参与者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2)掌握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3)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建议。

2. 体会(1)保护黄河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2)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黄河研学报告范文800字

黄河研学报告范文800字

黄河研学报告范文800字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源头位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巴颜喀拉冰川,是亚洲第三长河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我们进行了一次黄河研学活动。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黄河源头。

黄河源头是一个雄伟壮丽的地方,四周被巍峨的山峰环绕着,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我们看到了巴颜喀拉冰川,它是黄河的发源地,冰雪覆盖的山川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黄河的发源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维持着丰富的植被和珍稀的动物种类。

之后,我们前往了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下游最大的瀑布,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瀑布之一。

站在瀑布边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水流的磅礴和冲击力,让人惊叹不已。

导游给我们讲解了黄河的形成和壶口瀑布的地质特点,让我们对黄河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参观自然景观,我们还参观了黄河文化遗址。

在河南省的郑州市,我们去了黄河博物馆和郑州古城遗址。

黄河博物馆陈列着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包括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等。

我们看到了许多古代器物、文物和艺术品,深入了解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郑州古城遗址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见证,我们参观了城墙、宫殿和寺庙等建筑物,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辉煌。

通过这次黄河研学活动,我对黄河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黄河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河,更是中国的象征和精神支柱。

黄河源头的雄伟景色、壶口瀑布的壮观场景以及黄河文化的底蕴,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黄河的伟大和宏伟。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河将继续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繁荣和幸福。

这次黄河研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参观黄河源头、壶口瀑布和黄河文化遗址,我对黄河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黄河的伟大和宏伟,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繁荣和幸福。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保护,黄河将继续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报告:伟大的母亲,近些年来却受着人类过多的干预,已不再年轻,这需要我们全体行动起来,维护这一命脉,让这股清流永远的流淌在人们心间。

时间:2012年6月17日一:组员分工:贾宇琛:给组员分配任务,联系各个组员张磊:搜集近年来黄河环境变化情况(通过上网查资料)赵儒晶:搜集经年黄河环境恶化原因(通过上网查资料)杨淑萍:通过采访了解黄河环境现状陈生万:搜集黄河环境变化的图片(通过上网查资料,)寇栋梁:分析黄河环境变化原因,整合信息二: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及目的: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但是近些年来,在人类过多的干预下,黄河一不再清澈,作为中华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我们的母亲做点什么,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呼唤起有良知的华夏,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我们只有一条母亲河,我们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让母亲河源远流长。

三:研究过程3.1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 :黄河上游兰州段全长397.4公里,黄河穿兰州市区,这里人口密集、厂矿林立,黄河是兰州、白银两市生活、生产、工业用水的唯一水源,随着流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排入黄河水系的废污水量兰州段黄河水污染现状急剧增加,该河段由于取水及排污系统建设不尽合理,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水管道设施建设又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下水管网存在着使用年限久,城市管道管径偏小,管网分布不均,排污能力低下状况,加之污水厂与管网不配套,每天约80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致使黄河水质污染仍呈加重趋势,据近三年来监测资料统计表明,该干流河段六个常规监测断面(小川、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四龙口、五佛寺)中,年平均值仅有小川一个断面一直保持在Ⅰ-Ⅱ类水质,其余断面均为Ⅱ-Ⅲ类水质,枯水期或个别月份还有超Ⅲ类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污染断面以包兰桥为重,其次为中山桥、四龙口、五佛寺。

总体来讲,黄河水质未有明显改观,从2005年监测数据显示,且有加重趋势,加之该河段时有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发生(三年来不完全统计约为7次),水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黄河上游水资源短缺和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目前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42立方米,而全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000立方米,全国为2250立方米,可以看出,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和国家水3.2 黄河环境污染原因:(1)流域内一些大中城市均傍河而立,一些大的工矿企业也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90年代初,流域内城镇人口2000万,其中2/3以上集中在这些城市和工矿区。

它们多以河水为供水水源,同时又将废污水、废弃物排入河道或沿岸堆放,势必对河流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又十分匮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环境容量非常有限,极易遭受污染破坏。

(2)流域内工业生长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原材料消耗大,万元产值废污水排放量80年代平均为430吨以上,呒0年代初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按1980年可比价格计算仍在220吨左右,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值高处1/3。

同时,废污水处理率不高,80年代初不足20%,目前还不到50%,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这就加重了水环境的点源污染。

(3)农业生产方面,农药、化肥施用量过大,加之流域内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往往带有大量氮、磷元素,影响河流水质,这就是通常所说得面源污染。

(4)黄河天然径流量利用率居全国较高水平,但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还比较低。

按照治理水污染的要求,兰州河段的最小流量应不低于400立方米/秒,包头河段应不低于200立方米/秒,花园口河段应不低于250立方米/秒,可是仅靠现有的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库的调控能力是难以满足的。

(5)与全国相比,黄河流域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990年流域内人均工农业产值2310元,比全国人均2763元低16.4%。

目前仍有部分地区连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在此情况下,要想投入较多资金治理环境污染,显然是有很大困难的。

(6)流域内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初,全流域乡镇企业已逾130万家,其中半数以上在河南省境,且集中分布于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年产值约450亿元,废污水排放量8亿吨左右,约占流域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

这些企业常点分散,治污能力差,往往是无组织排放,甚至用渗井、渗坑等方式将废污水注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生态环境。

(7)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上,人们还缺乏协调发展意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之受资源、生态、环境无价论的影响,促使人们任意取用和浪费自然资源。

特别是在水资源问题上,错误地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大水漫灌,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耗用新鲜水,重复利用率很低,浪费惊人,这就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环境的恶化。

(8)在宏观管理上,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不明确,在处理有关流域水资源保护实质性问题时,又多以“协同”、“参与”、“配合”等角色出现,对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精度管理。

3.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基本状况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兰州市地表水分析的项目规定为25 项, 即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LAS、电导率、硫化物、氟化物、砷、铅、镉、铜、锌、汞、硒。

枯水期22 项(水温除外)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34.78 倍外, 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有5项污染物一次浓度超标, 其超标率依次为粪大肠菌群66. 67% 、化学需氧量22.22% 、石油类和挥发酚均为18.52%、总磷11.11%。

丰水期22项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56.93倍外, 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粪大肠菌群超为93.33%, 其余各项一次浓度均不超标。

平水期22项监测指标中, 除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值超标14. 95倍外,其余项目平均值不超标; 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83. 33%, 其余各项一次浓度均不超标。

全年22项指标中氰化物、硫化物、汞、硒、镉未检出, 粪大肠菌群年平均值为384232个/L, 超标38.42倍, 其余项目年平均值均不超标。

5项污染物一次浓度超标, 其中分大肠菌群年超标率为85.1%, 最大值超标倍数为237.0倍; 挥发酚、石油类、总磷、化学需氧量年超标率均为6.9% , 其余最大超标倍数依次为2. 2倍、1.0倍、0.3倍、0.15倍。

有报告指出, 黄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粪大肠菌群和总氮, 其中粪大肠菌群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最显著。

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粪便, 是判断水质是否受生活污水污染的重要指标。

现时, 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量16万m3/d, 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量20万m3/d, 然而在资金安排和建设进程上忽视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 缺少相应的污水管网系统收集生活污水, 污水厂污水处理水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规模, 出现有污水厂无污水处理的现象,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黄河, 造成黄河兰州段粪大肠菌群和总氮严重超标。

3.4工业废水对黄河水质的危害根据2001年兰州市20 家重点污染源调查, 工业企业用水总量为29.584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5168.70万吨, 经过处理达标量2595.40万吨, 处理达标率为59.7%。

2004年兰州市重点源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009.10t,工业废水中悬浮物1659.30t、化学需氧量2 927.80t、生化需氧量206.40t、镉0.160 t、铅0.700t、六价铬0. 210t、砷0.350t、挥发酚1.990 t、氰化物0.850 t、石油类164.44t、硫化物12.28 t、氨氮438.21 t。

生活污水排放量由1997年的5860.4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 795.89万吨, 平均每年增加191万吨。

2002年以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降幅比较小, 总量相对还是比较大, 占废水总量的55% 以上。

从工业废水区域排放情况看, 2004年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污染物均以西固区为最大, 生化需氧量、镉、铅、六价铬、砷、酚、氰化物均集中在西固区, 由此可见西固的水质污染较严重。

从工业废水行业排放情况看, 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六价铬砷、氨氮污染物均以石油加工业最大。

3.5 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被水体污染的食物,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因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水生动物、植物就会慢慢对其吸收并在物体中有所积累。

如果是急性中毒则会使生物很快死亡,这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许多情况下水体中的中毒则是慢性的,往往不能被人所注意,如果人吃了这些食物,会使毒物在人体内进一步积累,长期下去人们得病则属必然。

水体中还含有一些可致癌物质。

据统计水污染引发的癌症死亡率90年代比30年前高出1.45倍。

饮用受污染水体的人群,癌症(主要是指肝癌和胃癌)的发病率比饮用清洁水的高61.5%左右。

2. 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当水受到污染,会危及到水生生物生长和繁衍,并造成渔业大幅度减产。

如黄河的兰州段原有18个鱼种现已绝迹。

自1987年以来连续3次发生的死鱼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我国淡水捕捞量50年代为60万吨,60年代为40万吨,70年代为30万吨……由于水体污染也会使鱼的质量下降,据统计每年由于鱼的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300亿元。

3.6近年来加强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黄河兰州段水质的好坏,不仅事关全市人民的用水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下游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市上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机制,将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局面。

一是市政府逐年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入。

自2001年以来,共投入2.1亿元,已完成了50多项工业污水项目的治理,目前全市重点企业的废水已基本得到治理。

2005年投资2644万元对城区污水管网进行了部分改造,排水管网不畅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今年计划再投资3800万元对七里河区、安宁区污水管网进行扩建,工程完工后将减少七里河区段及安宁区段黄河风情线污水排放口117处,基本解决七里河区雷坛河——土门墩洪道段、安宁区七里河桥——银滩大桥段6.5公里内黄河的污水排放问题。

二是以加强饮用水源管理为重点,大力实施放心水工程。

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对位于地表水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的各污染点和污染源进行了清理,关闭取缔了20多家污染水源的排污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