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内能的利用中考试题精选含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检测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检测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第14章内能的利用检测题(含解析)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1.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 燃料燃烧的越充分,热值越大B. 2kg煤的热值等于1kg煤的热值C. 1kg煤燃烧放出4×105J的热量,则煤的热值为4×105J/kgD. 燃料燃烧时,用的燃料越多,获得的热值越大2.如图,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橡皮塞冲出试管口,这个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哪一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3.关于汽油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要经历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四次B.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依次为:吸气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和压缩冲程C. 在做功冲程中,进气门与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在吸气冲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被吸入汽缸4.下列关于能量转化转移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暖瓶塞跳起时,内能化为机械能C. 用热水袋取暖时,能量的形式发生了转化D. 电风扇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下列家用电器中,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A. 电视机B. 电风扇C. 电饭锅D. 电熨斗6.一台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600r/min,则1s内( )A. 完成10个冲程,做功10次B. 完成10个冲程,做功5次C. 完成20个冲程,做功10次D. 完成20个冲程,做功5次7.(2016•滨州)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B. 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C. 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D. 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二、填空题(共7题;共17分)8.如图所示,是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其玻璃筒的底部放少量浸有乙醚的脱脂棉絮,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絮燃烧起来。

(物理)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B.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C. 热传递一定发生在两个不同物体间D. 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热机效率越大【答案】A【解析】【解答】解:A、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故A 正确;B、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故B错误;C、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间一定存在温度差,此时内能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故C错误;D、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由于不知道消耗的燃料的多少,故热机效率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故选A.【分析】(1)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2)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3)热传递时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向低温物体的;(4)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2.热机的广泛使用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人类的现代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热机,热机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变为内能的装置B.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1次C. 使用热值大的燃料可提高热机效率D. 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使热机效率达到100%【答案】B【解析】【分析】(1)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2)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3)燃料的热值: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4)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减少热的损失,可以提高效率.【解答】解;A、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机器,其中能量的转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B、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一次功;说法正确,C、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特性,燃料的热值大,只能说明完全燃烧1kg的燃料放出的热量多,而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采用使用热值大的燃料,并不能提高热机的效率.故C不符合题意.D、热机工作时,总要克服摩擦做功、总有部分能量散失到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一定小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所以热机效率一定小于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以及热机的效率;明确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做功冲程能量的转化,以及燃料的燃烧和能量的转化的知识点;注意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3.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A. 内能减少B. 温度升高C. 密度增大D. 分子热运动加快【答案】A【解析】【解答】解:两个气阀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慢;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故气体分子的密度减少.故选A.【分析】解答此类题注意总结规律,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的只有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而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李丽周末和家人乘车去游玩,某一时刻她看到汽车转速表显示的转速为1800r/min,她向爸爸了解到汽车发动机为四冲程发动机,则此时汽车在1s内完成了()A. 60个冲程,做了15次功B. 60个冲程,做了60次功C. 120个冲程,做了30次功D. 30个冲程,做了30次功【答案】A【解析】【解答】解:飞轮转速是1800r/min=30r/s,即该飞轮每秒钟转30圈.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1次,所以飞轮转30圈共做功15次、有60个冲程,故A正确,BCD错误.【分析】四冲程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上下往复两次,飞轮转两圈、做功1次.5.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水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 把煤磨成煤粉完全燃烧,煤的热值变大C. 家用“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密度大D. 糖放入热水中很快变甜是由于温度越高,内能越小【答案】 A【解析】【解答】A.水银难压缩,是分子间存在斥力,A符合题意;B.煤的热值是特性,磨成粉末,热值不变,B不符合题意;C.家里的暖气用水在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不符合题意;D.糖在热水中,水变甜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甲内燃机比乙内燃机的效率高 , 表示()A.甲的功率大B.甲燃料的热值比乙燃料的热值大C.工作时间相同 , 甲耗油较少D.甲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较大2.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2 :5,比热容之比是3 :2,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热量是()A.5 :3 B.3 :5 C.15 :4 D.4 :153.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A.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大小B.物体势能的大小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D.分子势能的大小4.如图甲,将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放置在两个试管中,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往两试管装入初温不同的液体a、b,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

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比较液体吸热的多少B.若要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需要装入等体积的两种液体C.若两种液体的种类相同,则a、b两液体的质量之比为4︰3D.若两种液体的种类不同,则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3︰45.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

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A.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D.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6.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B.要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要吸收热量C.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一定升高D.物体的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时它吸收的热量越多7.探究某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把100g某种固体碾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中考物理试题精编 内能+内能的利用

中考物理试题精编    内能+内能的利用



【答案】:乙;23
【解析】 表示压缩冲程的是图甲,表示做功冲程的是图乙。 若插秧机消耗汽油0.2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放, 因为q=Q放/m 所以Q放=mq=0.2kg×4.6×107J/kg=9.2×106J 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42%被冷却水箱内40kg的水吸收 Q吸=42%Q放=42%×9.2×106J=3.864×106J c=Q/mΔt Δt=Q吸/cm=3.864×106J/[4.2×103J/(kg·℃)×40kg]=23℃ 答案:乙;23
“等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由图丁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
但CD段加热的时间更长,其原因是 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答案】: (4)2.1×103 ;(5)大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解析】(4)由图丙,从68℃升高98℃,温度变化量都是30℃。实验 过程中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水和煤油的加热时 间分别为20min和10min。控制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和煤油吸热多 少与比热容之间存在倍数关系。水和煤油的吸收热量之比为2∶1 ,则 煤油的比热容为4.2×103J/(kg·℃)/2=2.1×103J/(kg·℃)。(5) 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内能变大。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 大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由图丁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都是10℃, AB加热的时间5min,CD段加热10min。冰在AB段,水在CD段,吸收热量之 比1∶2,比热容之比也是1∶2。答案: (4)2.1×103 ;(5)大于; 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D. 制作 “凤凰” 的部分材料需要具备阻燃的性能
【答案】:BCD
【解析】LED 彩灯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A错误。 机翼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获得升力,流速大,压强 小。B正确。喷气发动机是一种利用内能做功的热机,内能 转化为机械能。C正确。飞行时喷气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火 焰,制作 “凤凰” 的部分材料必须具备阻燃的性能,以免 引起火灾。D正确。 答案:BCD。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发生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冲程是()A. 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B. 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C. 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D. 排气冲程和吸气冲程【答案】B【解析】【解答】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故选B.【分析】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南海海底蕴藏有丰富的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状天燃气水合物资源,能源总量达全国石油总量的 1/2,燃烧 1m3 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与 164m3 天然气相当,则“可燃冰”()A. 具有较高的内能B. 具有较高的化学能C. 只有燃烧时才有内能D. 没点燃时只能具有化学能【答案】B【解析】【解答】AC、如何物体在如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AC不符合题意;B.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燃烧1m3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与燃烧164m3天然气释放的能量相当,由此可判断“可燃冰”具有很高的热值,即“可燃冰”具有很高的化学能,B 符合题意;D.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燃料在没点燃时即具有内能也具有化学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2)燃料的燃烧过程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可燃冰”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即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3.下列家用电器,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 收音机B. 电烤炉C. 电风扇D. 电视机【答案】B【解析】【解答】解:A、收音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不合题意;B、电烤箱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符合题意;C、电风扇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不合题意;D、电视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不合题意.故选B.【分析】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明确各用电器使用时的能量转化可做出判断.4.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发动机的一个冲程的示意图.在活塞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A. 体积增大B. 温度降低C. 内能减少D. 分子热运动加快【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图可见,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压缩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向上运行,活塞内气体体积减小;故A错误;活塞的机械能转化成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的内能,因此气缸内的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故B、C错,D正确.故选D.【分析】(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2)压缩冲程中,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确定密度变化情况.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教室内洒水后觉得凉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 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亮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C.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D. 如果用超导材料制成输电线,将增加远距离输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答案】B【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洒水感到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故A错误;B、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故B正确;C、天然气的热值是固定的,与是否完全燃烧没有关系,故C错误;D、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远距离输电,当输电导线的电阻为零时,可使导线损耗为零,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2)当光照发生变化时,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可发生变化,则可以感知条形码;(3)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4)超导材料是一种在特殊温度下电阻为零的材料.超导体的电阻为0,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6.四冲程热机在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答案】B【解析】【解答】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压缩,将机械能转化内能;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符合题意。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答案】C【解析】【解答】压缩冲程中,两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做功冲程中,两气门均关闭,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和做功冲程有能量的转化.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B. 汽油机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D. 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答案】C【解析】【解答】解: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故A错误.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氢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D、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2)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氢的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氢放出的热量更多;(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3.下列关于热机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机的功率越大,效率越高B. 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就越高C. 减少热机的各种热损失,保持良好的润滑,能提高热机效率D. 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能提高热机效率【答案】C【解析】【解答】热机的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与效率无关,A不符合题意;热机做的有用功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例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热机效率与热机做的有用功无关,B不符合题意;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都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效率,C符合题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并不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不能提高热机的效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卷(带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卷(带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下列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陨石坠入大气层剧烈燃烧; B.运载"神舟"飞船的火箭点火升空;C.操场边的石凳被晒得发烫; D.汽车气缸里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2、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总质量没有关系3、在学习了内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后,同学们在一起梳理知识时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的互相转化C.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D.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损耗,但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4、1964年,人类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它的气室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那么A.当海水下降时,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B.当海水上升时,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C.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空气的机械能转化来的D.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海水的机械能转化来的5、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B.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C.热机都是使用汽油做燃料D.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6、(2015·郴州)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节能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关于节能灯的设计解释合理的是()A.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小风扇是用来给太阳能电池板散热的C.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7、下列一些生活场景中涉及到热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第12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第12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含答案)

第12讲内能内能的利用【回归教材】知识清单考点1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1)定义:物质在时,彼此的现象叫作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分子间存在。

(2)影响因素:扩散现象的剧烈程度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由于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不仅存在力,还存在力。

4.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地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考点公关例题1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滴水、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B.寒冬,雪花漫天飞舞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答案】1.(1)不同相互接触进入对方不停地做无规则间隙(2)温度剧烈2.无规则3.吸引排斥4.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引力斥力例题1C考点2 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1)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不可能为0。

(2)影响因素:质量、温度、物质种类、体积。

2.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改变方式热传递做功联系热传递和做功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实质能量的转移能量的转化理解发生条件:存在① 。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①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①举例哈气取暖、烤火、火炉烧水等搓手取暖、钻木取火、拉锯时锯条发热等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作热量。

单位:焦耳(J)。

考点公关例题2 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将热牛奶倒入玻璃杯中,玻璃杯温度升高B.经阳光暴晒后的柏油路面,其温度升高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D.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答案】1.动能分子势能2.①温度差①增大①减小3.传递能量例题2C考点3 比热容和热值名称比热容热值定义一定①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① 之比某种燃料① 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公式 Q 吸(放)=① Q=①单位J /(kg· ℃)J /kg(气体燃料时是J /m 3)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① 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①J氢的热值为1.4×108 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① kg 的氢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① J影响因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状、体积、质量、是否充分燃烧无关【答案】①质量 ①乘积 ①完全燃烧 ①cm Δt 升高(降低)①qm ①1 ①4.2×103 ①1①1.4×108考点4 热机1.热机:利用 做功的机械叫作热机。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汽油机和柴油机相比较,其中正确的是()A.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吸入的是空气,效率高B.汽油机顶部有火花塞,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效率高C.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吸入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效率高D.柴油机顶部有喷油嘴,吸入的是空气,效率高【答案】D【解析】对比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特点即可得出结论。

2.某汽车的最低油耗可达0.25kg/(kW•h),最低油耗是指燃烧最少的汽油获得最大有用功的能量(温馨提示:0.25kg/(kW•h)表示获得1kW•h的能量需要消耗0.25kg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1)0.25kg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J?(2)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最高可达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0.2kg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1.15×107J;(2)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最高可达31.3%【解析】(1)根据Q=mq求出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2)根据题意可知消耗0.25kg汽油获得的能量,根据η=求出发动机的效率.解:(1)0.25kg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mq=0.25kg×4.6×107J/kg=1.15×107J;Q放(2)根据题意可知,完全燃烧0.25kg汽油获得的能量为W=1kW•h=3.6×106J,汽车发动机的效率:η=×100%=×100%≈31.3%.答:(1)0.2kg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1.15×107J;(2)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最高可达31.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热值和热机效率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3.我国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块天燃气水合物,能源总量可达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燃烧1m3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可与164m3天然气相当,由此可以判断“可燃冰”()A.具有较高的内能B.具有很高的化学能C.只有燃烧时才有内能D.没点燃时只能具有化学能【答案】B【解析】可燃冰燃烧以后能放出大量的内能,这些内能是可燃冰的化学能转化而来的,不燃烧时也具有内能,但是所具的化学能较多,故应选B。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卷有答案(考试真题)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卷有答案(考试真题)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用不锈钢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C.不锈钢的比热容比水小,不锈钢的吸热能力比水强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2、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的冲程只有做功冲程B.四冲程内燃机的吸气、压缩、排气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C.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3、如图5所示是演示点火爆炸现象的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后盒盖被冲出,在盒盖被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盒盖做功,燃气的内能增大B.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C.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D.盒盖的机械能保持不变4、汽车油箱的汽油用掉一半后,剩下的汽油中,不变的物理量有()A.质量密度热值B.质量密度比热容C.密度热值比热容D.质量热值比热容5、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一种燃气打火机,就是应用了该元件的压电效应制成的。

只要用大拇指压一下打火机上的按钮,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kV~20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

在上述过程中,压电陶瓷片完成的能量转化是()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内能转化为电能C.光能转化为内能D.机械能转化为电能6、双燃料汽车以天然气或汽油作为燃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以天然气为燃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在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汽油与天然气相比,燃烧时汽油对环境的污染较小7、单缸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是()A.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吸气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压缩冲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8、(2015·佛山顺德区质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g汽油比2kg汽油的热值少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与状态无关C.温度低于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D.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9、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2kg煤的热值大于1kg煤的热值B.燃料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C.热量燃烧不完全时热值变小D.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特性,与其他因素无关10、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汽车多数采用四缸汽油发动机,每个气缸都进行四冲程循环。

中考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B.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变热C.用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D.陨石落入大气层后,陨石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2.下列如图事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放在热汤里的金属勺变烫B.放入冰箱的食品温度降低C.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D.冬天拨手,手变暖3.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减少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一定比30℃的水的内能大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的热量也增加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D.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5.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说法正确的是()A.两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一定会发生内能的转移,热量的传递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C.热量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D.物体放热,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相同的两块铁,它们具有的内能也相同D.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具有的内能也相同7.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前,水分子是不停运动的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C.水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木塞的内能8.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9.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B.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小C.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就是水银的比热容较小D.同一种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则比热容可能不同10.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11.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12.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A.B.C.D.二、填空题13.冬天,对手“哈气”和两手相互摩擦,都能起到使手暖和的目的.对手“哈气”使手暖和是利用方式获取内能的;双手相互摩擦使手暖和,是利用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14.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试管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出去,这一过程是内能转化为能,试管口同时出现的大量“白雾”是由形成的.(填物态变化)15.汽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是通过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而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较大。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B. 汽油机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D.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答案】C【解析】【解答】解: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故A错误;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氢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故选C.【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2)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氢的热值高,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氢放出的热量更多;(4)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2.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装有可触及水面的“工作臂”,“工作臂”的底端装有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使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下列电器设备与“能量采集船”能量采集原理相同的是()A. 电动机B. 电磁铁C. 电扇D. 发电机【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动机消耗电能,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B、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消耗电能,不符合题意;C、电风扇转动,将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不符合题意;D、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该是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的现象.像ACD都是消耗电能的现象,肯定不符合题意.3.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砖木取火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电动机在通电转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 人造卫星从近地点向远点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 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D【解析】【解答】解:A、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错误;B、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错误;C、人造卫星从近地点向远点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错误;D、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内燃机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正确;故选:D.【分析】(1)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4)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内燃机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李丽周末和家人乘车去游玩,某一时刻她看到汽车转速表显示的转速为1800r/min,她向爸爸了解到汽车发动机为四冲程发动机,则此时汽车在1s内完成了()A. 60个冲程,做了15次功B. 60个冲程,做了60次功C. 120个冲程,做了30次功D. 30个冲程,做了30次功【答案】A【解析】【解答】解:飞轮转速是1800r/min=30r/s,即该飞轮每秒钟转30圈.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1次,所以飞轮转30圈共做功15次、有60个冲程,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四冲程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上下往复两次,飞轮转两圈、做功1次.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 发光二极管主要使用的材料是超导体C.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说明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D. 光纤通信是用超声波在光导纤维里传播来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解答】解:A、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核燃料是短期无法再生的,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B错误;C、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说明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故C正确;D、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2)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3)能量的转移或转化过程中,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具有方向性的;(4)光导纤维是利用频率比较高的激光来传递信息的.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B. 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D.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C【解析】【解答】解:A、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A错误;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C正确;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3)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7.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水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 把煤磨成煤粉完全燃烧,煤的热值变大C. 家用“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密度大D. 糖放入热水中很快变甜是由于温度越高,内能越小【答案】 A【解析】【解答】A.水银难压缩,是分子间存在斥力,A符合题意;B.煤的热值是特性,磨成粉末,热值不变,B不符合题意;C.家里的暖气用水在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不符合题意;D.糖在热水中,水变甜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炎热的夏天,一辆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洒湿了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

下列关于洒水车的分析,正确的是()A. 若提高洒水车的热机效率,就可以增大燃料的热值B. 若燃料燃烧更充分,就可以提高洒水车的热机效率C. 洒水车的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的总量不变D. 往柏油路上洒水,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路面的内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热机效率无关,A不符合题意;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B符合题意;C、洒水车洒水时,质量减小,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的减小,C不符合题意;D、往柏油路上洒水,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路面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2.如图所示,2016年10月17 日,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火箭推进加速升空,关于此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 火箭推力对飞船做了功B. 飞船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C. 火箭升空是利用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 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飞船的机械能【答案】 C【解析】【解答】解:A. 火箭推力对飞船做了功,故A正确;B.飞船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故B正确;C.火箭升空是利用力的作用时相互的,故C错;D. 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飞船的机械能,故D正确。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知道:多数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连续工作的。

关于压缩冲程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废气排出缸外B.完成对外做功C.吸进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D.压缩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汽油机压缩冲程的作用是压缩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使其温度升高。

2.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里面放一些乙醚,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绳子,将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关于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或者转移有如下的一个关系图,请完成填空。

【答案】动内做功机械【解析】当用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时,绳子对金属管做功,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拉动绳子的动能转化为金属管的内能;因铁管和乙醚有温度差,所以铁管会把热量传递给乙醚气体,使乙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最终会把塞子冲出。

3.如图甲所示装置,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钻一个孔,把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紧紧地塞进孔中,打开塑料盒盖,向盒内滴入数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然后揿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随着“呼”的一声响,看到盒盖弹出,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燃气的________能转化为盖子的________能。

图________中(选填“乙”或“丙”)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图________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

【答案】内机械乙丙【解析】酒精燃烧将盒盖弹出,说明酒精燃烧释放出的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图乙中的冲程两气门关闭、活塞下移,是做功冲程;图丙中的冲程两气门关闭、活塞上移,是压缩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

4.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它的物理含义是完全燃烧的汽油放出的热量为4.6×107J。

【答案】1kg【解析】热值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热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内能的利用中考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

演示氧化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下__(选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__20_min__(选填“30 s”“1 min”或“20 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空隙__。

3.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__做功__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__热传递__的方法改变内能。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4.汽车刹车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散失到空气中,此过程能量的总和__不变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小”)。

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机械能再用来驱动汽车,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__方向__性。

【点评】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5.在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压缩__冲程;常用水来给内燃机降温,是因为水的__比热容__大。

二、选择题6.以下说法中。

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D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点评】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总动能越大;内能是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离开了热传递,就没有热量这个概念。

8.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解析] 图甲,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项错误;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项错误;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项正确;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D项错误。

9.如图,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解析] 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故A项错误;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散失到空气中一部分,被试管吸收一部分,所以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故B项错误;加热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C项正确;塞子冲出时,是试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增加的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D项错误。

10.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 kg·℃)]A.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11.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 .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D .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解析] 一杯水和一桶水比较,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但都是水,物质种类、状态相同,所以比热容相同,故A 项错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B 选项正确;物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C 选项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不停地运动着,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分子可以互相渗入对方,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D 选项正确。

12. (多选)下列关于热现象的一些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D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 .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 .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D .海边比沙漠昼夜温度变化小,这与水比沙石比热容大有关[解析]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来修饰,故A 项错误;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处于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变大,故B 项错误;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故C 项正确;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和质量相同的其他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故D 项正确。

三、简答题与计算题13.用电热水壶把1 kg 的水从25 ℃加热到100 ℃,消耗的电能为3.6×105 J 。

[c 水=4.2×103 J/(kg·℃)]求:(1)这壶水加热到100 ℃需吸收的热量Q 。

(2)该电热水壶的效率η。

解:(1)水吸收的热量:Q 吸= cm Δt =4.2×103 J/( kg·℃)×1 kg×(100 ℃-25 ℃)=3.15×105 J 。

(2)电热水壶的效率η=Q 吸W =3.15×105 J 3.6×105 J=87.5%。

答:(1)这壶水加热到100 ℃需吸收的热量Q 为3.15×105 J 。

(2)该电热水壶的效率η为87.5%。

14.质量为2.5 t 的小型载重汽车,额定功率为100 kW ,车上装有5 t 的砂石,已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汽车总重的0.2倍,汽车先以15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到山坡底,消耗汽油2 kg ,然后又以额定功率行驶100 s 的时间,将砂石从坡底运送到50 m 高的坡顶施工现场(g =10 N/kg),求:(1)2 kg 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汽油的热值取4.5×107 J/kg)(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功率为多少?(3)汽车从坡底向坡顶运送砂石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解:(1)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 =mq =2 kg ×4.5×107 J/kg =9×107 J ;(2)汽车的总重G 总=m 总g =(2.5+5)×103 kg ×10 N/kg =7.5×104 N ,f =0.2G 总=0.2×7.5×104 N =1.5×104 N ,由于汽车匀速运动,则牵引力为F =f =1.5×104 N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功率P =W t =Fs t=Fv =1.5×104 N ×15 m/s =2.25×105 W , (3)汽车在斜坡上做的有用功为W 有=Gh =mgh =5×103 kg ×10 N/kg ×50 m =2.5×106 J ,由P =W t 可得,总功W 总=P 额t =100 000 W×100 s =1.0×107 J ,则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2.5×106 J 1.0×107 J=25%。

答:(1)2 kg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9×107 J热量;(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功率为2.25×105 W;(3)汽车从坡底向坡顶运送砂石的机械效率是25%。

15.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2016年三明市迎来了天然气时代。

完全燃烧0.035 m3的天然气放出多少焦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多少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 ℃?[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取q=4×107 J/m3] 解:(1)完全燃烧0.035 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Vq=0.035 m2×4×107J/m3=1.4×106J;(2)由Q吸=cmΔt可得,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后可加热水的质量m=QcΔt=1.4×106 J4.2×103 J/(kg·℃)×50 ℃≈6.67 kg。

答:完全燃烧0.035 m3的天然气放出1.4×106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6.67 kg的水温度升高50 ℃。

四、实验与探究题16.小明利用气球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要使两个气球靠近,应用吸管对准__B__(选填“A”“B”或“C”)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

(2)如图乙所示,将气球皮迅速拉长后,立即贴至额头上,额头感觉到气球皮变热,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是__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__。

(3)如图丙所示,松开封气球口的夹子,气球向右运动。

①使气球向右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空气__;②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是__运动__的;③此现象可以说明__AB__(填字母)。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D.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17.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__混合__,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小__。

(2)图2是__扩散__现象,说明__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__高__,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大__离开水面后变__小__,说明了__分子间存在引力__。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__分子间存在斥力__。

1.如图所示的是地铁站内的警示牌,其作用从物理学角度解释,是避免因物体分子热运动而产生的__扩散__现象,影响到环境和其他乘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