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2023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与技术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2023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与技术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63e4f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c.png)
2023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与技术上
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与技术上册全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各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科学与技术基本常识
-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的特点和科学活动的过程
- 科学思维方式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 科学知识与科技应用
第二单元: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
- 月亮的运动和月相变化
- 星历和日食的观察
第三单元:能量在生活中的传递和转化
- 热和温度的实际意义,热量的传递与吸收
- 能量在物体中的传递和转化
- 能量转化的实例与应用
第四单元:物质与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爆炸与燃烧的现象与特征
-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
第五单元:声音与光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听觉
- 光的产生,传播与视觉
- 声光技术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第六单元:电路与电能的利用
- 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
- 电路图和电路搭建
- 电能的利用与节能
以上为2023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与技术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归纳。
请根据课本实际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掌握各单元的重点知识,并结合练进行巩固与运用。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应以官方教材为准。
(完整word版)九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九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4ddcb03b3567ec102d8af6.png)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锰酸根(MnO42—);负三价:磷酸根(PO43-);正一价:铵根(NH4+).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1、锌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铁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溶液变成浅绿色。
3、铁锈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4、氧化铜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硫)反应:2NaOH + CO2(SO2)= Na2CO3 (Na2SO3)+ H2O2、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H2O3、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5、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6、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4741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e.png)
一、力和运动1.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拉力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合成为合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合力可以分解为其他力,如平行力的合力等于向量和,垂直力的合力等于向量的矢量差。
3.运动的三要素:位置、时间、速度。
4.动量和冲量: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的总动量在相互作用前后保持不变。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没有合外力作用的物体必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之间作用力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的光线、法线、入射角在同一平面上。
3.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可见光谱: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色散形成的连续光谱。
5.复制光的原理:镜子反射光线形成虚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光线形成实像。
三、静电与电路1.静电:物体失去或获得电荷时产生静电现象,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2.电荷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的总电荷不变。
3.电场: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电场,电荷受电场力作用。
4.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的闭合回路。
5.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电流对电压的阻碍程度,欧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6.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串联电路中总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四、热与温度1.热与温度:物体的热是物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内部动能。
2.温度:温度是用来度量物体的热的大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9e934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d.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在九年级科学学习的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科学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帮助大家回顾和复习。
I.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些状态的转变是通过加热或降温来实现的。
1. 固体- 固体的分子排列紧密,并且保持相对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固体间的分子之间有吸引力,这使得固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
- 例子:冰、桌子、钢铁等。
2. 液体- 液体的分子排列较为松散,能够流动,但仍保持一定的体积。
- 液体具有较弱的分子间吸引力,使得其能够适应容器的形状。
- 例子:水、果汁、酒精等。
3. 气体- 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活跃,能够自由地填充容器。
-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例子: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II.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能量传播的形式,它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来改变传播方向。
1. 反射- 反射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的现象。
-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垂直面的线)在同一平面内。
2. 折射- 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速度和方向的现象。
- 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 例子: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棱镜中的折射等。
III.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连续流动的现象,而电路是电流在导线中的完整路径。
1. 电流-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流动方向。
- 电流计是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2. 电路- 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负载三个基本元素。
-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电路中形成了闭合回路。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是两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
- 例子:电灯、开关、电路图等。
IV.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f7f69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b.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与区别,以及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
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例如氧气、金属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例如沙和水的混合物。
1.4 纯净物和杂质纯净物指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如金属、盐等;杂质指混合在纯净物中的其他物质,如空气中的尘埃。
1.5 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纯净物和杂质的外观差异进行辨别。
(2)熔点和沸点:纯净物的熔点和沸点是固定的,而杂质会改变其熔点和沸点。
(3)溶解性:纯净物可以根据其溶解性与溶剂反应的方式进行辨别。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2.1 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组成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
2.2 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细胞可以按照功能相似的特点组织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可以构成器官,实现相应的功能。
例如肌肉组织可使生物体运动。
2.3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生物体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五个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单位,个体是最高的层次。
第三章:能量与运动本章主要介绍能量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物体的能量、机械能和能量转化的规律,以及运动的特征和描述方法。
3.1 物体的能量物体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而具有的能量。
3.2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表征物体运动的能量大小。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3.3 能量转化的规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f12ee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f.png)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科学是一门关于世界的探究和研究的学科,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九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主要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知识,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的方式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生物体的机体组织是由大量细胞组成的,它们通过细胞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 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植物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有着丰富的差异。
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归纳,可以了解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并推断它们的进化历程和生态功能。
3.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动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形态、结构和行为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可以了解它们的进化过程和生存适应策略。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它具有一系列特定的性质和行为。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力的作用和原理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改变形状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因。
通过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我们可以理解力对于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影响,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
6.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过程是光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通过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我们能够理解光的形成和传导机制,也可以解释和利用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电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电是物质中流动的电子所携带的能量,它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和影响。
了解电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组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过程,并且能够设计和改进电路系统。
8.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酸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而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的基本过程。
九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更新版)
![九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104b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e.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更新版)太阳系- 太阳系包含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天玛冥。
- 水金地火为内行星,木天玛冥为外行星。
-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金星是最亮的行星。
- 地球是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有固定的排列方式。
-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有一定的自由度。
- 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具有高度的自由度。
声、光、电的传播- 声音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光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电通过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传导,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机械能由势能和动能组成。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高度等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可以通过重力、弹性等相互转化。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线在与镜面垂直时发生反射。
- 光线经过透明介质界面时发生折射。
- 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电流和电压- 电流是带电粒子在导体中的流动。
- 电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或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电能时所涉及的能量转化比。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利用激光干涉的原理来呈现立体画面。
- 它能够产生非常真实的立体图像,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医学等领域。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 进化是指物种逐渐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新的品种或物种。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传播而产生的能量传输过程。
- 它包括广播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分子与离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化学键相连形成的最小化学单位。
- 离子是由带电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
科学与生活- 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6b26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7.png)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 纯物质与混合物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形式。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具有可变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化学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基于化学组成,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基于性质,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新的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进展的程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粒径、催化剂等。
5. 酸、碱与盐酸、碱和盐是常见的化合物。
酸具有酸性物质的性质,碱具有碱性物质的性质,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
6. 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将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滴定是一种精确确定酸碱浓度的实验方法,通过滴加标准浓度的酸或碱来使反应完全发生。
二、光学与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当光遇到媒介表面发生折射或反射时,会改变传播的方向。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弹叫做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不同,光会发生弯曲现象,称为折射。
3. 镜面反射与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是光在光滑平面镜上发生的反射现象。
平面镜成像是指通过平面镜将物体的反射光聚焦到一点上,形成虚拟的像。
4. 透镜成像透镜是一种以两个曲面为界的透明介质,光线经过透镜折射会发生聚焦和发散。
凸透镜聚焦光线,形成实像;凹透镜发散光线,形成虚像。
5. 光的色散与光谱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率不同,产生色散现象。
通过光谱仪可以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形成连续的光谱。
(完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eb51a6a856a561253d36f13.png)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ZnSO4+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FeSO4+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6HCl = 2FeCl3+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CuSO4+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1631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2.png)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 文献法- 假设法1.2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和结论- 反思和评价- 表达和交流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2.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元素- 化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有机物- 无机物2.2 原子和分子- 原子- 分子- 离子- 元素符号- 化学式2.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催化剂- 反应速率第三章能量与生活3.1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机械能- 热能- 光能- 电能- 核能- 生物能3.2 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摩擦生热- 燃烧- 太阳能电池- 风力发电- 食物链第四章生物与环境4.1 生物的特征- 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由细胞构成4.2 生物的分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4.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五章地球与宇宙5.1 地球的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5.2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5.3 宇宙的探索- 恒星- 行星- 星系- 宇宙大爆炸- 黑洞第六章技术与发明6.1 技术的种类和作用- 机械技术- 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6.2 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轮子的发明- 火的发现和利用- 电灯的发明- 计算机的发明- 互联网的发明- 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份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涵盖了主要的学科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完整版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8a7f8ab8f67c1cfad6b8c1.png)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九上生物知识点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
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①从成分上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九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75f0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d.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不同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性质;物质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
-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定义和特点;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变化等。
- 溶液和溶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
- 知识点二: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燃烧和腐蚀的特征和区别;生活中常见化学变化的例子等。
-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定义和单位;能量的储存和转化;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等。
- 知识点三:常见物质的研究方法- 火烧分析法:火焰试验、火山口试验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 气体的性质研究:气体的密度测量、压力测量、气体的扩散、气体的溶解度等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 溶液的性质研究:溶液的浓度测量、饱和溶液的制备和分离、溶解度的测定等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 知识点四:光学与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镜面反射的应用等。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实验、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等。
-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三原色、彩虹的形成等。
- 知识点五:声学与声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的传播介质和速度、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形式等。
-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的概念和区别;共鸣的原理和应用等。
-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声音的利用领域、噪音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等。
- 知识点六:电学与电的应用- 电流与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电流的传导方式、电压的定义和测量等。
-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等。
- 电路和元器件:电路的概念和分类、电路中的电源、导线、开关、电灯等元器件的使用和原理等。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常见物质的研究方法、光学与光的传播、声学与声的传播以及电学与电的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a501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f.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引言本文档旨在全面总结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为考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分学科逐一梳理重点概念、原理和公式,并提供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物理学1. 运动与力学-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 功和能量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的计算、动量守恒定律。
2. 热学- 温度和热量:热量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 水的相变:冰点、沸点、比热容。
3. 电学- 电流的基本概念:电流、电阻、电势差。
- 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 磁学:磁场、电磁感应。
化学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结构:电子、质子、中子。
- 分子与化合物: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链、碳环。
- 有机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
生物学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 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
- 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3. 人体生理- 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
学习策略- 定期复习:使用间隔重复技术,巩固记忆。
- 做笔记:梳理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和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九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记住,持续的努力和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祝学习进步!。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b39cc4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6.png)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第一章:物理1.1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分子结构: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液体分子有规则但相对松散、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1.2 力与压力- 力的定义: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态的作用。
-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1.3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物体的受力分析:合力、分解力、平衡力。
1.4 机械能和机械运动- 机械能的定义: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动能的计算: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的计算: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 守恒原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第二章:化学2.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不均匀混合物)。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 酸、碱和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能腐蚀金属等。
- 碱的定义和性质: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能与油脂化合等。
- 盐的定义和性质:化学物质,由酸和碱反应生成。
2.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系数等。
-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2.4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金属的利用-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好、导热性好、金属光泽等。
- 金属的利用:制造工具、建筑材料、导电线、硬币等。
第三章:生物3.1 素材的分子成分和构造- 生物的主要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
- 生物大分子的构造: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甘油酯等。
3.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1ff13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1.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物质的颜色、硬度、密度、导电性等进行描述。
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蒸发成气体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后,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物质的腐烂等。
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体,包括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主要由根、茎和叶构成。
根的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供植物所需的生存条件。
茎的功能是支撑植物的体部,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叶子上。
叶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根据其骨骼结构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等。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感知、运动、消化、呼吸等基本功能。
三、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能量是驱动物质运动和各种化学反应发生的动力。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在物质之间传递。
1. 热能和动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微粒运动引起的能量,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如水通过热能的转化产生蒸汽驱动汽车。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动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如汽车的刹车过程中动能转化为热能。
2. 光能和化学能光能是太阳光辐射到地球上引起的能量,光能可以被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中分子之间电子的排列位置所产生的能量,化学反应可以释放出化学能,如燃烧等。
四、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dd9b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a.png)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规律的学科。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知识点,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我对九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一、生物学知识点总结1. 细胞与细胞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进行繁殖。
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如动物体内的肌肉组织、骨骼组织等。
植物体内的组织包括维管组织、根组织等。
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传递的过程。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单位,可以通过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组合来决定个体的性状。
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突变等。
进化是指物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逐渐演变的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物种适应性和自然选择的概念。
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个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生态位组成。
生物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物理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与力学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规律可以用力学来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力的单位是牛顿,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热与能量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和产生热量的来源,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的原理是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3. 光学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通过光的入射角和出射角来计算。
光的成像由凸透镜和凹透镜完成,可以通过光的追迹法来确定成像位置。
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由原子组成,可以根据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来确定物质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2. 物质的分类和分离化学物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5b2ceb9e31433239689342.png)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酸碱盐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溶液指示剂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石蕊溶液红色蓝色酚酞溶液无色红色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分析:(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
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
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
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糖上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由黄变黑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因为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和氧原子按2:1即水的形式夺取出来,生成黑色的碳。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可打印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3a695b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4.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可打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科学素养,还能够增加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九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所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功和机械能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力和位移的关系,引入了功的概念。
通过学习功,我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2. 压强和浮力了解物体与液体的相互作用力,掌握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液体静力学原理,同时也对于物体的运动和浮沉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都卜勒效应和光的反射通过都卜勒效应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声音和光的本质,了解了声音和光的传播、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这对我们认识光学现象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帮助。
4. 透镜和光的折射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了解光的折射定律,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和计算,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解释透镜的成像原理。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周期表对于我们理解元素的属性、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反应性质。
2. 金属和非金属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特征、性质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我们进行金属溶剂、金属合金以及金属的电解都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学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的运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化学计算和解题。
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于物质的组成和转化过程的了解。
4. 酸、碱和盐掌握酸、碱和盐的基本定义、性质和反应机制,对于我们理解酸碱中和反应以及盐类合成等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活应用中的化学品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细胞和细胞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酸碱盐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指示剂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石蕊溶液红色蓝色酚酞溶液无色红色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分析:(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
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
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
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糖上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由黄变黑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因为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和氧原子按2:1即水的形式夺取出来,生成黑色的碳。
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会腐蚀皮肤、衣物。
【实验探究】探究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步骤:在500ml锥形瓶中盛约25ml浓硫酸,水从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立刻沸腾,液滴向四周飞溅。
实验结论: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里。
浓硫酸溶于水时液滴飞溅的原因: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硫酸的密度,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热使水立刻沸腾,沸腾的水携带着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步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不慎将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涂上碳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把稀硫酸中和掉-----生成无腐蚀性的物质。
(三)、酸的化学性质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溶液中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 活泼金属+酸=盐+H2Mg + 2HCl = MgCl2 + H2↑Mg + H2SO4 = MgSO4 + H2↑Zn+2HCl = ZnCl2+H2↑Zn + H2SO4 = ZnSO4+H2↑Fe+2HCl = FeCl2+H2↑Fe + H2SO4 = FeSO4+H2↑(亚铁溶液浅绿色)2Al+6HCl = 2AlCl3+3H2↑2Al+ 3H2SO4 = Al2(SO4)3+3H2↑3.酸+金属氧化物=盐+H2O 在工业上,可利用此性质除去金属表面的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三价铁溶液黄色)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CuO+2HCl= CuCl2+H2O CuO+H2SO4= CuSO4+H2O4.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Na2CO3+2HCl= 2NaCl+H2O+CO2↑Na2CO3+H2SO4= Na2SO4+H2O+CO2↑AgNO3+ HCl=AgCl↓+HNO3BaCl2+ H2SO4=BaSO4↓+2HCl5、酸+碱=盐+水NaOH+HCl=NaCl+H2O KOH + HNO3 = KNO3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四、常见的碱(一)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
使用氢氧化钠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如果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实验现象结论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白色、块状固体—将氢氧化钠放置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表面变得潮湿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水分将氢氧化钠放在盛少量水的试管里,用水试管发热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触摸试管外壁氢氧化钠的用途:在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中作化工原料,在生活中用来除去油污。
状元笔记: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一方面易吸水潮解,另一方面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因此,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钙〔Ca(OH)2〕俗名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在化学实验中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CaO俗名生石灰,加入少量水。
CaO+H2O= Ca(OH)2现象:放出大量的热,水立即变为水蒸气,生石灰变为粉末状。
应用:因为氧化钙易与水反应,故可以作干燥剂。
状元笔记: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都可以作干燥剂,但原理不同。
浓硫酸与氢氧化钠作干燥剂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在选择干燥剂时,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反应。
(3)碱的化学性质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等)=盐+ H2OCa(OH)2+CO2= CaCO3↓+H2O 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2NaOH+CO2 = Na2CO3+H2O NaOH即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也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故NaOH要密封保存。
SO2、SO3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亚硫酸钠硫酸钠3:碱+盐=新碱+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uSO4+2NaOH=Cu(OH)2↓+Na2SO4FeCl3+3NaOH=Fe(OH)3↓+3NaClCa(OH)2+CuSO4=Cu(OH)2↓+CaSO43Ca(OH)2+2FeCl3=3CaCl2+2Fe(OH)3↓Na2CO3+Ca(OH)2=2NaOH+CaCO3↓ NH4HCO3+Ca(OH)2=CaCO3↓+2H2O+NH3↑(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4:酸+碱=盐+水NaOH+HCl=NaCl+H2O KOH + HNO3 = KNO3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见下图)pH<7 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 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 溶液为中性,如纯水显中性测定溶液pH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把pH 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与标准比色卡上颜色相近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说明:1.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要在半分钟内完成。
才能较准确地测出液体的pH。
时间稍长pH试纸可能会与待测液发生其它反应,或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酸碱性发生了变化,结果就不真实了,测定的pH也就不准确了。
2. 不能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这样会污染待测液。
3.pH试纸不能用水湿润。
如果pH试纸用水润湿,就等于把待测液稀释了,测出的pH就不准确。
六、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组成相似盐酸、硫酸、硝酸等酸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即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所以碱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 +)的化合物叫酸。
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唯一的阴离子(OH-)的化合物叫碱。
七、常见的盐: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盐(一).氯化钠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食盐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食盐由精制盐、KIO3和抗结剂组成,食盐是一种混合物。
2.氯化钠的生理作用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
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
3.氯化钠的用途:生活中作调味品;腌制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积雪。
4.氯化钠的分布:海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外,盐湖、盐井和盐矿中也蕴藏着氯化钠。
5.食盐的提取: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
这样制得的食盐中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
(二)、粗盐的提纯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计算产率。
【探究步骤】称取粗盐/ g 剩余粗盐/ g 溶解粗盐/ g5 1.7g 3.3g2.过滤。
注意:①一贴、二低、三靠;②如果浑浊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注意:①要不断搅拌;②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的时候,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
计算提纯后的氯化钠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三)、过滤的操作步骤: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壁。
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