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0 绿【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运用: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解析】关注作者:艾青(1910 年一1996 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是 40 年代新诗歌的开路人,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光辉顶峰的巨人。
《绿》是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代表作,这首诗是艾青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进行参观,与全国优秀诗人畅谈论诗时所作。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归来的歌》《北方》《春天》《彩色的诗》《雪莲》《我爱这土地》等。
关注独特的表达: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艺术修养的抒情诗人。
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
“色彩”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美学倾向与追求。
关注诗歌与想象的融合: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
“黑水瓶的倒翻”,世间万物皆是绿色,所有“绿”随风飘舞的景象,让所有的一切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中随着节拍整齐得飘动起来。
关注蕴含的情感:在诗中,诗人用满腔的激情,奇特的想象,生动描绘岭南早春的景色,表达对祖国无限生机的赞美。
【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0课《绿》优秀教学设计
第10课《绿》教材简析:《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目标:1.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同来欣赏。
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想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描述它?2.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那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你了解艾青吗?(出示课件)艾青,原名蒋正涵,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4.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绿”的世界。
(出示课件)二、学习生字1.这是本篇课文的生字词和难读的词语,请先跟老师读一遍。
(出示课件)2.其中,“倒翻”的“倒”是多音字,当表示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时,它读dǎo;当表示位置上下前后翻转或往后退时,它读dào。
大家看看这两句话应该怎样读呢?(出示课件)3.请你自己认真地读一遍这些词语吧。
4.红色的字是本课的一类字,在这些生字中,“叉”是唯一的独体字,横撇和捺的交叉点位于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在田字格的中心点以下,点画位于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在竖中线收笔。
“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右等宽。
左半部分“并”两横的收笔在同一竖线上,给右半边的“瓦”留有空间,让布局更加紧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段。
这一段主要描述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
但在课文朗读、感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感悟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春天的图片等,营造学习氛围。
2.教学道具: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实物,如花朵、小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第二段中描绘的春天美景,以及作者表达的美好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部编⼈教版四年级语⽂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运⽤⽂字的魅⼒⽤⽂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树⽊⼤地中的⼩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命的颜⾊,是⽣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学习⼿段,结合⾃⼰的⽣活经验,结合⾃⼰对绿、对⽣命的认识,进⾏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准备:预习⽣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课时⼀、激发兴趣,引⼊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边,⼤⾃然到处是⼀⽚绿⾊。
你见过春天⾥什么样的景象?2.学⽣交流看到的春⾊。
3.⼩草探出了头,树⽊发芽,⽥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句⼦:好像绿⾊的墨⽔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进诗⼈艾青的《绿》,⼀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
1933年第⼀次⽤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歌的⼀贯特点。
《绿》是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抒情⼩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唤起学⽣的⽣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初读课⽂,集中识字1.⾃由朗读课⽂,要求:(1)借助拼⾳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节,再仔细读⼀读。
2.交流⾃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字,师⽣共同纠正字⾳,着重读准多⾳字“叉”的读⾳。
指导学⽣借助⼯具书,准确掌握多⾳字。
[chā]a.(—⼦)⼀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解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形象比喻,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绿色世界。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二、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用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投影出示字词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踞薄阴绺棱角穹倏尘滓皱缬shíchàmóu lài yì jū什刹明眸善睐挹掬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掌握生字词和重要的词语、句式。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感受诗歌的意象和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绿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模拟创作过程,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诗歌的主题和美感。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自己对绿色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6.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等。
2. 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
2.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
(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自然和环境保护展开。
通过本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并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感悟绿色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绿色植物的作用。
2.难点:理解课文隐含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4.活动设计和教学反馈表格。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思考。
2.导入课文: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讲解生词和理解内容。
4.课文分析:对课文中的环保意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情景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环保行动方案。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课文内容中的情景。
3.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绿色植物和环保的作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课后反馈:与学生分享环保经验,强化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备课素材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2.《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课文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好景象,通过描述大自然中的绿色,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诗歌般的文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词汇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感受春天的美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词,如“碧绿、嫩绿、淡绿、翠绿”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
2.文本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体会语言的韵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4.课文理解与分析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5.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6.分享感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7.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感受环节,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业布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对话:“同学们,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绿’字出现了几次吗?它每次出现都带给我们什么画面感?”2.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比喻句吗?比如,作者说‘绿草像绒毛’,这里的‘像绒毛’就是一个比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b.用叉子扎取:~鱼。
c.交错:~着手站着。
d.形状为“×”的符号,表示错误或不同意等:反对的打~。
[chà][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臀部着地。
是体操或武术动作。
[chǎ]分开,张开:~腿。
[chá]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车把路口~住了。
③齐读生字。
④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⑤汇报交流:“挥”“挤”:提手旁,与人的动作有关。
“瓶”:形声字。
一种口小,颈细而肚大的容器。
瓶子、酒瓶、花瓶。
(2)春雨妹妹也来了,想要听听你们能不能把词语读正确。
课件分组出示词语: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①指名认读。
②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老师从课文中选了一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也能正确、流利地读一读吗?出示句段: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互相正音。
③齐读。
设计意图: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扫除学文障碍。
三、整体感知,初步概括1.自由读诗歌,想一想每小节描写了哪些内容?指导学生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来尝试概括。
2.学生尝试概括。
第一节: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绿色在风中飘动。
3.你认为怎样读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设计意图:整体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为分析诗歌内容做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瓶”“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诗歌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1.出示词语: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字词的掌握,回顾诗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二、品读诗歌,感悟体会1.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3)“……”表示什么?(4)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春姑娘来了,带来了绿,她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1)学生轻声读第二节。
(2)汇报: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3)认读这些词语。
(4)是不是只有这些绿?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体会绿的多样,绿得奇。
(5)你还知道哪些绿?(6)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出奇”是什么意思?(7)怎样读出这种美,这种奇呢?3.绿得出奇,表现在哪儿?(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说说奇在哪儿?(3)欣赏课件。
(4)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事物呈现出的绿,体会绿得奇。
刮的()是绿的,下的()是绿的,流的()是绿的,()也是绿的。
(5)读出绿得美、绿得奇。
4.这么多绿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呢?(1)学生朗读第四、五节。
(2)欣赏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挤”“重叠”“交叉”。
(3)一阵风吹过,一切都动了起来,仿佛舞蹈教练在指挥,他在指挥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4)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设计意图:结合课件的直观感受,唤起对绿的记忆与想象,描绘美丽春景图,诵读中品味绿,感悟绿得美、绿得奇。
三、把握整体,加深感悟1.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绿,绿是希望,是快乐,是生命。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诵读诗歌,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3.组织对学生的诵读做简单的评价。
设计意图:由悟到读到评,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创意写作1.用最美的情感诵读诗歌。
2.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写一写:春天到了,校园里,()。
田野里()……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
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事物变绿了?设计意图:依托文本,拓展训练,学习运用语言,巩固所学所得。
模仿文本,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绿铺满到处丰富深浅浓淡充满整个空间聚集重叠交叉飘动指挥舞动教学反思诗歌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世界充满了绿色,细细读来,让我们感受到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让我们感受到希望与快乐。
教学中关注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描写大自然中的“绿”。
诵读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诗歌需要反复吟读,才能领会其深意。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或默读,或齐读,或轻声读等。
在朗读的过程中快速进入情景,再配以音乐,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内心。
图文结合也很重要。
图片具有直观性,能变诗歌文字为可触可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情境,图片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画面,体验作者的内心感受。
10 绿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瓶、挤”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体会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体会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艾青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瓶挤叉挥(2)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3)课件出示词语,齐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整齐节拍(4)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生字。
4.交流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第1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2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3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4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5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练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诗歌《绿》,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整齐节拍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自然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1)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2)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同时出示省略号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
2.课件出示第1、2小节,学生自己轻声读读。
指名读、全班齐读。
(1)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为什么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引导学生理解“出奇”的意思。
(2)齐读第1、2小节。
3.教师: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读读课文第3~5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第3~5小节。
(2)学生挑选出自己觉得写得最有趣的一小节再仔细读读。
预设:第3小节:①出示文中插图,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风中的()是绿的,雨中的()是绿的,水中的()是绿的,阳光下的()也是绿的。
②指名读,全班读。
第4小节:①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②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③理解“集中、挤、重叠、交叉”。
第5小节:①读诗句,进行说话练习。
说一说: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②范读,指读,全班读。
(3)讨论交流: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预设:因为大地上的树木、小草等一切绿色植物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好像按着节拍飘动一般。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三、阅读文段,比较异同。
1.阅读课本第39页“阅读链接”中的一段话。
2.思考:宗璞笔下的“绿”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宗璞采用白描手法,其笔下的“绿”将人们带进了一个铺天盖地的绿色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