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九章中央银行
货币银行学讲义-易纲

讲义(易纲)第一章导言一、的研究对象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和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1 )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A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展望》从中可知,虽然直接融资再增加,间接融资在下降,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
B、美国1970—— 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金融机构贷款:61.9% ;债券(包括商业票据):29.8% ;股票:2.1%。
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55%―― 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银行的主要作用是较好地处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银行则较好地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4 )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二、内容安排:内容共分三部分:1、基本概念:货币与货币制度;禾I」息和利息率;风险和收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
3、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的含义:定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
该定义它的交换媒介职能。
1、现金:现钞和硬币。
现金是交易媒介,但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作为交易媒介。
其实各种资产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货币。
因此,货币包括现金,但又不仅仅是现金。
2、财富:财富的概念广于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持有形式之一,是一种财富。
3、收入;是一个流量,相对于一段时间而言。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
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
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42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43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44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证券投资 租赁业务
58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教学要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59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 PT
M d kPY
60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M M1 M 2 L1 (Y ) L2 (r )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对策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 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8
第四节 货币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36页PPT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货币银行学复习题(二)

第七章金融中介一、单项选择题1.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A.融通资金B.支付结算服务C.降低交易成本D.风险转移与管理2.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机构是()。
A.社会性公律组织B.行业协会C.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D.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1999年4月20日,我国成立的首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公司是()。
A.华融 B.长城 C.东方 D.信达3.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
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建设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农村信用合作社4.()是我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A. 光大银行B. 招商银行C. 交通银行D. 华夏银行5.在我国,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是()。
A. 中国银行B. 中国人民银行C. 中国建设银行D. 中国工商银行6.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是在()年。
A.1983B.1984C.1985D.19867.2003年,随着()的成立,银行、证券、保险——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于一身的“大一统”时代也宣告结束。
A. 中国人民银行B. 保监会C. 证监会D. 银监会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理事会B.董事会C.会员国协商D.监管机构二、简答题如何理解金融机构在各国社会经济中的主要功能?第八章商业银行一、名词解释1.巴塞尔协议2.中间业务3.存款派生倍数二、单项选择题1.在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外部组织形式中,()是指总部负责管理下属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自身并不经营具体的银行对外业务。
A.总行制B. 单一制C.连锁制D. 管理处制2.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目前采用的是()模式。
A.全能型B.混业经营C.单元型D.职能分工3.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货币银行学授课教材第九章货币供给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主要 因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则会导致 物价下跌。
货币数量论的数学模型
MV=PT,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P表示物价水平,T表示交易量。该模型表明货币供应量与 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8
M1:狭义货币供应量
定义
M1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 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2024/1/25
特性
M1反映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 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影响因素
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持币行为、企 业的生产销售状况、市场的供求变 化等都会影响M1的供给。
9
M2:广义货币供应量
定义
M2是指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 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
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特性
M2流动性相对较弱,但反映了 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
胀的压力状况。
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等都会影响M2的供 给。同时,金融创新、电子支付 等也会对M2的供给产生影响。
2024/1/25
10
03 货币供给模型与理论
2024/1/25
11
货币数量论模型
公众预期和信心
公众对未来经济状况和通货膨胀的预 期以及信心也会影响货币供给。当公 众预期未来经济状况良好、通货膨胀 率较低时,他们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 ,从而增加货币供给。相反,当公众 对未来经济状况悲观、预期通货膨胀 率较高时,他们会减少手持现金和存 款,从而降低货币供给。
2024/1/25
18
05 货币供给调控政策与实践
货币供给定义
货币银行学ppt第9章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ppt第9章货币供给第九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及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第五节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第九章货币供给教学重点:①货币供给及理论②存款货币的创造③货币供给模型④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第一节货币供给及理论在剖析货币流通状态和货币政策决策中,货币供给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
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仍是需要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理论一、货币供给的含义所谓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具体地讲,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它是货币供给的结果。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一国经济的总量规模以及运行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理论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是18世纪的约翰?劳,主要代表人物有19世纪末的麦克鲁德和20世纪的熊彼特?哈恩等人。
信用创造学说是与信用媒介学说相对立的一种学说。
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职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且是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新的资本,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货币供给理论其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国家的创造物,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变化会影响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方法是公开市场业务。
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的绝对量;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可以改变社会公众对未来的预期,特别是改变社会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从而可以达到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的相对量的目的。
货币银行学第9章

二、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 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基础货币 R C
D C 货币供给(M1)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2、狭义货币乘数m1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C +Dd = m1×B,其中B是基础货币 狭义货币乘数:
1c m1 rd c e t rt
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
区分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的意义在于: 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帐户的变动来 考核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状况,如果一个金融 机构的借入准备金期限过长,比例过大,其资金运 营则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②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对其他 银行负债,在它们出现超额准备金时,大都先偿还 借款,然后再进行贷款或投资。存款派生或扩张, 更多地依赖于非借入准备。
2.超额准备金率(e)的大小 超额准备金下的存款乘数
kd 1
rd c
假设活期存款中的超额准 备金率是e 同样类似于央行提高法定 准备金率的情况
kd 1
rd c e
2.超额准备金率(e)的大小
一般来讲,银行并不会将其全部超额准备金用来发 放贷款或购买证券。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银行 经常会持有超额准备金。而且,银行所保持的超额 准备金总额与活期存款有一个稳定的比率,称为超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2种主要方式: ①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 债或其他证券的业务。 例: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的证券, 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反之同样成立。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
证券 资产 +1000 负债 银行存款 +1000 银行 资产 证券 -1000 在中央银行存款+1000 负债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九章货币供求

M M 1 M 2 L 1 ( Y ) L 2 ( r )
编辑ppt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
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到不能再低时, 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 降的预期,这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 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 储存起来。
M0 流通中现金
▪ 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M0 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M1银行的定期存款存和款
M3M2 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款 期存
M4 M3 其他短期金融资产 编辑ppt
二、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编辑ppt
三、基础货币 RCB
▪ 从来源角度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掌握和控 制的货币供应 ;
马歇尔于1923年写了《货币、信用和商业》一书, 研究了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的关系
剑桥方程式表达式
K:以现金形态持有的货币量占 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M kPY d
P:价格水平
Y:总收入
编辑ppt
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 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 预防动机——预防性货币需求 投机动机——投机性货币需求
▪ 总财富
▪ 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 富
▪ 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 ▪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率
率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Mf(y,,rm ;rb,re,P 1d d;P t )
编辑ppt
本章重点和难点
编辑ppt
思考题
1、简述货币层次的划分。 2、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重要 3、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4、简要分析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5、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6、试简要分析收入状况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7、试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8、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同等的
货币银行学之中央银行讲义课件(ppt52页).pptx

补充:英格兰银行发展成为中央银行
1694年成立,最早的私立股份制银行。
5.央行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按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 中的地位划分
按中央银行的性质划分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政府的银行
1.调节职能 2.管理职能 3.服务职能
1-1.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拥有发行银行券的特权, 负责全国本位币的发行,并通过调控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这一职能是指央行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供应货币 、调节货币量、管理货币流通的职能。
独占货币发行权 是央行控制全社 会货币量的基础 ,而通过对货币 供应量的控制, 央行即可实现对 宏观经济的控制 。
1.央行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扩 大的需要,保证及时供应货币。
2.央行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合理调 节货币数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 货币环境。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 备理事会、联邦公开市场委 员会和12家地区性的联邦储
备银行构成。
12个联邦储备区各设有一 家联储银行,这些银行的 股份为本储备区内的联储 体系成员银行(一般为私
人商业银行)所持有。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中央银行的发展经历了2个阶段
1.普遍推行阶段 1844—1945
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建议: A.各国应建立中央银行; B.央行应摆脱政府控制→实行 稳定的金融政策。
2.管理途径特殊→通过金融财务业务
第九章 金融监管《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三、金融监管的意义
(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二)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四、金融监管的成本 (一)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主要反映的是金融监管工作中 所投入的硬件设施、组织运作以及监管人才的培训 及培养。这类成本是可以计量的,是我们会计意义 上的成本,按照承担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由政府 负担的和由金融机构负担的。金融机构负担的成本 是执行监管条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雇用专人、提 供材料、聘请律师等。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综合风险评级后,监 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 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正常或者基本 正常的金融机构,应继续采取持续性措施加强风险 控制。
第三节 金融监管主要内容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对关注类金融机构,应针对所存在的风险种类及性 质,分别采取建议性措施或者强制性纠正措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二)维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竞争的有效与公平 (四)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一)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二)依法监管原则 (三)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二、日常监管 (三)业务范围限制
这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获准经营哪些业务、禁止 经营哪些业务。
(四)资产分散化管理
银行资产分散化管理可使银行保持较好的清偿力。 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对银行总是具有吸引力的, 因此,有必要对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控制。
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九章中央银行

2020/12/30
10
货币银行学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1. 发行的银行
央行将尽力令货币供给与流通中的货币 需求相适应。
在现行信用货币体制下,无限制的信用 发行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所以由央行统 一发行控制货币发行量非常重要。
政府承担币值稳定的责任。 货币发行亦是央行调节
金融活动的重要手段。
2020/12/30
11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2. 银行的银行
货币银行学
服务对象: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调整货币供应量
相当于一种存款
增加央行的资金实力 保险制度,积少成
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 多,救危助难。
在金融动荡时期,有且仅有央行有这个能 力和意愿,为金融机构最后提供贷款,挽 救其命运。
3. 一般来说,总统想要完全控制美联储是 基本不可能的。
2020/12/30
30
货币银行学
9.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 中央银行独立性在各国的实证研究
独立性稍次的模式
特点:央行名义上隶属政府,实际上保 持较大的独立性。
央行是公私股份混合制(日本)。 明确规定央行隶属财政部,财政部对央行
有广泛的指示权。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财 政部往往不这样做,干涉央行决定。 政府成员可以参加理事会,但无表决权。
2.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③ 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完善普及时期(二战后至今)
中央银行进一步全球普及,成为世界各国 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特点: » 组织结构国有化,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 » 职责法律化,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 工具。 » 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米尼加等原英属殖民地组成。
2020/10/14
8
货币银行学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3.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④ 准央行制度
国家只设置类似央行的机构,或者政府 授权几家商业银行行使部分央行职能。
新加坡:通货委员会和金融管理局。 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金融局。 香港:金管局,三家商业银行。 适用范围:国家或地区较小,而且有一家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3.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① 复合制央行
央行和商业银行职能合二为一,国内没 有独立的央行。
曾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们,在金融领域充分体现计划经济。
② 单一制央行
一个国家,一个央行,总分行制。 80%国家都属此类,我国亦然。 经济发展水平高,信用发达国家适用。
2020/10/14
13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货币银行学
3. 国家的银行
央行为政府管理财政收支并提供各种金融 服务,而且代表政府执行金融政策并对金 融业进行监管。
① 代理国库
② 为政府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直接贷款:短期贷款,弥补财政收支暂时 性不平衡。
购买公债:政府的长期贷款只能发行债券 筹集,发达国家常见。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th中~一战前)
1914年,崇尚自由竞争的美国政府成立美 联储。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时期(一战开始~ 二战结束)
1920,布鲁塞尔会议,要求各国纷纷建立 中央银行。
1930,在巴塞尔成立国际清算银行,开始 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
2020/10/14
5
货币银行学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透支:直接对财政放款,更易引发高通胀, 发展中国家常见。
2020/10/14
14
货币银行学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3. 国家的银行
③ 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
目的是保值增值,稳定汇率,实现国际收 支平衡。
④ 政府金融顾问
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决策情报 向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⑤ 代表政府加入国际金融组织,参与国 际金融活动,处理国际金融事务。
2.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③ 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完善普及时期(二战后至今)
中央银行进一步全球普及,成为世界各国 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特点: » 组织结构国有化,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 » 职责法律化,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 工具。 » 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2020/10/14
6
货币银行学
11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2. 银行的银行
货币银行学
服务对象: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调整货币供应量
相当于一种存款
增加央行的资金实力 保险制度,积少成
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 多,救危助难。
在金融动荡时期,有且仅有央行有这个能 力和意愿,为金融机构最后提供贷款,挽 救其命运。
② 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th中~一战前)
1694———1697———1833———1844———1928 私有股份 排他经营 无限法偿 区域垄断 全国垄断
2020/10/14
4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银行学
③ 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或几家商业银行在以国内一直处于垄断地 位。
2020/10/14
9
货币银行学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1. 发行的银行
国家赋予央行垄断国内货币发行特权。
既是央行设立的最初动因,亦是央行的 首要、基本职能。
垄断的意义:
统一票面,方便商品交易 防止发钞行的倒闭造成金融动荡 确保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 加强央行金融宏观调控能力
2020/10/14
7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银行学
3.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③ 跨国央行制度
几个国家构成货币联盟,为成员国执行 央行职能,关系密切国家们适用。
欧洲中央银行,1998成立,总部法兰克福。 1999.1.1欧元正式启动。
西非货币联盟,1962成立,总部达喀尔。 中非货币联盟,1973成立,喀麦隆、乍得、
2020/10/14
10
货币银行学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1. 发行的银行
央行将尽力令货币供给与流通中的货币 需求相适应。
在现行信用货币体制下,无限制的信用 发行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所以由央行统 一发行控制货币发行量非常重要。
政府承担币值稳定的责任。 货币发行亦是央行调节
金融活动的重要手段。
2020/10/14
货币行学
第九章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币银行学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与要求
——中央银行的历史比商业银行短暂。 17世纪末,中央银行产生背景:
商品流通扩大,货币信用迅猛发展 银行券泛滥,货币流通混乱 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 时有“挤兑”引发银行信用危机 银行的破产使得国民经济动荡加剧,金
通过再贴现率或再抵押贷款率的调整,可 以调控信用。
2020/10/14
12
货币银行学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2. 银行的银行
组织或提供联行清算
不是央行的主要职能,却是其应尽的职责 » 节约流通费用,实现规模效应。 » 准确掌握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 掌握社会资金运动状况,对信用进行控 制调节。
如加入世界银行、IMF、亚洲开发银行等
商业政银府行融最资后问贷题款人
防范挤兑行为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影响
金融管理、监督
2020/10/14
3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银行学
① 萌芽时期(都不算真正的中央银行)
1656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最早具有 中央银行之名。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最早执行中 央银行职能,是近代中央银行的先驱。
融危机频繁爆发
2020/10/14
2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与要求
货币银行学
中央银行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其建立的必要性如下:
统一需 银银要行行解券券决发发的行行问题: 稳银定国行内间信清用算关系,促进统一市场形成
建立挤全兑国问统题一清算系统 权经威、济公调正节,和且金实融现规监模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