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评价方法-3

合集下载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0.4
<0.01
<100
<1
岩石热解(Rock Eval)
系指烃源岩评价,其特点是利用热 解法,直接分析岩样,样品用量少, 简便、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可对钻 井剖面做初步生油评价。
岩石热解分析仪
RockEval6
原理:测出岩石中的热蒸发及热裂解烃类的 绝对含量。利用程序升温将岩石样品中的烃 类物质热蒸发及热裂解分离出来,再由载气带 入FID分别检测
超临界抽提方法
有机质的转化率
岩样和煤样
对于岩屑,则先用镊子仔细挑选出真正有代 表性的岩石碎片,然后用水洗去表面沾污的泥 浆、泥土等杂质,在用氯仿或苯-甲醇混合溶 剂淋洗 1-2分钟,低温干燥后粉碎过筛,装 瓶待用。为防止碎样时因发热而使部分有机质 挥发、变质,我们一般用密封式化验制样粉碎 机或用铜研钵人工研碎。
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
氧化还原条件:还原条件
II 烃源岩地球化学
有机质的丰度 有机质的类型 成熟度指标 有机质的转化率 油源对比
有机质的丰度
主要的指标:有机碳
(干酪根 +可溶有机质) 氯仿沥青A
泥质岩石:0.5%--- 15% 碳酸盐岩: 0.1%---- 0.3%
有测机定元仪素
原理:将被测物质(固体、液体)放入高
的温H2O气炉、体燃N2物烧。质,将采生其用成它吸的的附气干体—扰混解气合吸体物装清主置除要分后为离,C,余O2再下、 用热导或红外检测器检测出各种气体含 量,最后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计算出各种元 素的百分含量。
C/H=6~7.5 C/H=7.5~9
生油岩系指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 和一定地史阶段中形成的生油岩 与非生油岩石的组合
泥质岩石烃源岩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64
第 38 卷 第 2 期 2017 年 4 月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Vol.38 No.2 Apr. 2017
㊃ 新技术介绍 ㊃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Kevin McCarthy Katherine Rojas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Daniel Palmowski 德国 Aachen Martin Niemann 法国 Roissy-en-France Artur Stankiewicz 法国 Clamart Kenneth Peters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Mill Valley

第 38 卷 第 2 期
Kevin McCarthy 等: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65
和准确描述分析具有开发前景的含油气系统的所有 要素。因此, 除了要正确评价其远景构造中的储层、 圈闭和盖层, 勘探与生产公司还必须评估源岩的生 油能力。石油地球化学通过分析控制烃源岩丰度和 分布的要素和过程, 能够帮助提高勘探与开发效率, 为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建模提供宝贵的输人资料。本 文介绍了地学家用来评价源岩质量、 数量和成熟度 的基本地球化学原理和方法。
随着油气远景区的勘探日趋复杂, 越来越多的勘探与生产公司正在转向采用地球化学方法来 评价烃源岩这一决定一口井成败的关键要素。 每个油气远景区都源于烃源岩。每个远景区 (无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远景区, 也不管是石油还 是天然气远景区) 是否具有开发前景都取决于其烃 源岩。如果不具备油气来源, 开发远景区所必须研 究的所有其他要素和过程都变得无关紧要。 从广义上讲, 烃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的细粒岩 石, 在一定程度的温度和压力下能够生成油气。生 成石油的潜力直接取决于其体积、 有机质丰度和热 成熟度。尽管烃源岩的体积 (取决于层厚和面积) 也很重要, 但本文将主要讨论其他两个特征要素。 有机质丰度是指岩石中蕴藏的有机质种类和含 量。热成熟度是指烃源岩暴露于热过程的时间。 烃源岩在沉积层下埋藏越深, 积热越高。其中的有 机质经过热变而生成石油。 不同盆地其油气生成机理也不一样, 具体取决 于沉积相、 埋藏史、 构造特征及其他地质过程; 但大 致都沿袭相当简单的模式。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 沉积后、 发生微生物发酵过程, 把部分有机质转化 成生物甲烷气。随着埋藏深度越来越深, 依据盆地 的地热梯度, 积热越来越大, 有机质渐渐热变成不 溶性物质, 即干酪根。随着热量的进一步积聚, 干 酪根继续热变。上述系列热变导致后期生成的石 油化合物的演变。随着热量继续积聚, 干酪根继续 转变, 最终生成沥青和石油。变成石油后, 干酪根 更加贫氢。成熟度增加也使原来比较复杂的石油 化合物结构变得简单-通常一开始是油, 然后变成 湿气, 最后是干气。 这一基本模型是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即含油气系统) 。这一概念解释了油气生成、 排 出、 运移和积聚过程, 而烃源岩是其基础 (图 1) 。常

塔城盆地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塔城盆地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塔城盆地古生界烃源岩评价摘要:从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对塔城盆地古生界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烃源岩进行评价,同时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评价结果认为塔城盆地煤系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其他烃源岩为非-差烃源岩,不具备生烃潜力,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依据。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类型塔城盆地1 地质背景塔城盆地是在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的新生代山间盆地,是一个多旋回的叠加复合型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端,西准噶尔褶皱带内,周缘被海西期的褶皱山系环绕,盆地的西半部延伸至哈萨克斯坦境内。

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2.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志留系烃源岩以暗灰色灰岩、灰紫色凝灰礫岩、暗色泥岩、板岩为主。

该套地层露头暗色泥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很低,有机碳含量仅为0.07%,氯仿“A”含量为0.0021%,生烃潜量(S1+S2)为0.04mg/g,属于非生油岩。

泥盆系烃源岩为一套暗色泥岩、凝灰岩夹生物灰岩、沉凝灰岩夹煤层、煤线。

下泥盆地层露头泥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差,有机碳含量很低,其值小于0.10%,氯仿沥青“A”含量为0.0013%,生烃潜量为0.03mg/g,该套泥质烃源岩为非生油岩。

中泥盆地层露头泥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0.38%~1.12%,氯仿沥青“A”含量0.0016%~0.0099%,生烃潜量为0.05~0.11mg/g,该套泥质烃源岩为差生油岩。

煤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其含量为13.19%,氯仿沥青“A”含量为0.3393%,生烃潜量为39.65mg/g,煤系烃源岩为好的生油岩。

上泥盆地层露头泥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很低,有机碳含量为0.09%~0.13%,氯仿沥青“A”含量为0.0022%,生烃潜量为0.04~0.12mg/g,该套泥质烃源岩为非生油岩。

总体来看泥盆系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差,为非-差生油岩,而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好于泥岩。

石炭系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和火山岩,其烃源岩为暗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线。

烃源岩 评价ppt课件

烃源岩 评价ppt课件


演化阶段 成岩作用 深成作用
干酪根类型 Ⅰ Ⅱ 1.25 1.34 1.20 1.19
煤 Ⅲ 1.48 1.18
1.57
1.12
有机质丰度指标
从分析原理来看,有机碳即包括占岩石有机质发部分的干酪根中的 碳,也包括可溶有机质的碳,但不包括已经从烃源岩中所排出的油气中 的碳和虽然残留与岩石中,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因而挥发性较强的轻 质油和天然气中的碳。
有机质丰度指标
3、生烃势

对岩石热解分析得到的S1称为残留烃,相当于岩石中已由有机质生 成但尚未排出的残留烃, 也被称为游离烃或热解烃。分析所得S2为裂解 烃,本质上是岩石中能够生烃但尚未生烃的有机质,对应着不溶有机质 中的可产烃部分。所以(S1+S2)被称为Genetic Potential,中文译为生烃 潜力或生烃潜量,本书建议译为生烃势(油气地球化学)。它包括烃源 岩中已经生成和潜在能生成的烃量之和,但不包括生成后已经从烃源岩 中排出的部分,单位是mg/g。
有机质丰度指标
2、氯仿沥青“A”和总烃(HC,10-60)



氯仿沥青“A” 是指用氯仿从沉积岩中溶解出来的有机质。反映了沉 积岩中可溶有机质的含量,通常用占岩石质量的百分比表示。严格地讲, 它作为生烃和排烃作用的综合结果,只能反映烃源岩中残余可溶有机质 的丰度而不能反映总有机质的丰度。 总烃 氯仿沥青“A”中饱和烃和芳香烃之和称为总烃。通常用占岩石 质量的百万分作单位。它反映的是烃源岩中烃类的丰度而不是总有机质 的丰度。 从本质上看,氯仿沥青“A”和总烃是一个残油、残烃量的指标,因 此,其价值高,可能不一定表明生烃条件好,反而可能只是烃源岩的排 烃条件不好,即指示这类烃源岩对成藏的贡献可能有限。

煤系烃源岩TOC测井资料评价方法

煤系烃源岩TOC测井资料评价方法

源岩
项目
TOC,%
S1+S2 (mg/g)
沥青A(%) 总烃
煤系泥岩 (ppm)
TOC(%)
HI(mg/g)
S1+S2 碳质泥岩 (mg/g)
HI,mg/g
S1+S2 (mg/g)
沥青A(%)
总烃

(ppm)
非 <0.75
<0.5 <0.015
<50 <6 <60
<10 <150
<100 <0.75
J1b 16.08 30.62 38.92 1.24 0 13.03 0 0
差好烃烃源源岩岩 中等碳质泥岩
非烃源岩
煤层 中等烃源岩
J2x1+2
J2x1+2 J2x1+2
五、烃源岩测井评价 的实际应用
2.区域烃源岩测井评价(以温吉桑J1s层为例)
温 深 1井
GR TOC
岩分 性层 375 0
单 面 3 7 6 0
本次研究依据烃源岩有机
碳含量重新划分烃源岩岩性, 划分标准为王昌桂等(1998) 提出的划分标尺(TOC<6% 为泥岩,TOC介于6%~40% 之间为炭质泥岩,TOC>40% 为煤岩)。在重新划分岩性的 基础上,采用陈建平(1997) 提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标准
煤系油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陈建平等,1997)
LOM与Ro的关系
LOM Tmax(TypeⅡ)℃ Ro
1
421 0.24
2
423 0.28
3
425 0.32
4
426 0.36
5
427 0.38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评价:通过对干酪根化合物的热解实验和岩石地层学分析,确定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进而预测其烃类生烃潜力。

2. 有机质含量评价:评价方法包括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和化学分析等方法,以确定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

3. 烃类组成评价: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定岩石中烃类组成及其特征,包括碳数分布、烷基和环基组成等。

4.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评价:通过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含氮量、含硫量、同位素等参数,评价烃源岩的生烃和成藏潜力,预测油气形成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评价指标,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地球化学支持,指导勘探区块选取及井位规划。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是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开篇部分,通过简洁扼要地介绍研究主题、目的、方法和结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文章,引言部分的概述将重点介绍烃源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重要。

烃源岩是地球上蕴含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而言,了解和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确定勘探区的潜力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评价,可以揭示烃源岩中油气生成的潜能和资源量,并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对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可以测定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母质类型等重要地质参数,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潜力和优势区。

除了经典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也应运而生,为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因此,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2019年最新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概述部分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兴趣,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旨在为烃源岩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内容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摘要:烃源岩对应的英文为Source rock,从本意上讲,它应该既包括能生油的油源岩,也包括能生气的气源岩,但过去多将它译为生油岩。

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国内早期的油气勘探主要瞄准着对油的勘探。

因此,油气地球化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油而不是气。

这可能是早期的有关专著和教材也多冠以“石油”而不是“油气”的原因所在。

相应地,生油岩这一术语在地化文献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沿用。

随着我国对天然气重视程度的逐步、大幅提高,有关天然气的勘探和地球化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需要区分油、气源岩。

因此,本文中以烃源岩替代早期的生油岩来涵盖油源岩和气源岩。

关键词: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

前言烃源岩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确定有效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的基础。

烃源岩评价涉及许多方面,虽然在不同勘探阶段以及不同的沉积盆地,评价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l)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如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2)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评价,如生烃强度、生烃量、排烃强度等。

本人主要介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方面:1.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丰度是指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质的数量。

在其它条件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丰度)越高,其生烃能力越高。

目前,衡量岩石中有机质的丰度所用的指标主要有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总烃和生烃势(或生烃潜量Pg,Pg=S1+S2)。

1.1有机质丰度指标1.1.1总有机碳(TOC,%)有机碳是指岩石中存在于有机质中的碳。

它不包括碳酸盐岩、石墨中的无机碳。

通常用占岩石重量的%来表示。

从原理上讲,岩石中有机质的量还应该包括H、O、N、S等所有存在于有机质中的元素的总量。

但要实测各种有机元素的含量之后求和,并不是一件轻松、经济的工作。

考虑到C元素一般占有机质的绝大部分,且含量相对稳定,故常用有机碳的含量来反映有机质的丰度。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第四节

烃源岩及其评价
一、烃源岩的概念 烃源岩包括油源岩、气源岩和油气源岩。Hunt(1979)对 烃源岩的定义: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排出了足以形成 工业性油、气聚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
二、烃源岩的评价


通常从有机质数量、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三个方 面对其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 (一) 有机质的数量 有机质的数量包括有机质的丰度和烃源岩的体积。有机质 丰度是烃源岩评价的第一位标志,其主要指标为有机碳、 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百分含量。

3.岩石热解分析 Espitalie等发展了一种快速评价烃源岩特征的热解方法, 即烃源岩评价仪,它是用岩石热解分析仪直接从岩样中测 出所含的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 S2)和二氧化 碳( S3 )与水等含氧挥发物以及相应的温度,温度可逐 步加热到550℃(图3-31)
氢指数(S2/有



1.镜质体反射率法 镜质体反射率也称镜煤反射率(R0),它是温度和有效加 热时间的函数且不可逆性,所以它是确定煤化作用阶段的 最佳参数之一。 镜质体反射率可定义为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强度与入 射光强度的百分比。镜质体反射率的主要类型有最大 (Rmax)、最小(Rmin)和随机(R e)3种,

(据胡见义等,1991)



(二) 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的类型常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 (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来加以区分。 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常用的研究 方法有元素分析、光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解 分析等。
1.元素分析 Tissot和
Durand等根据 干酪根的元素 组成分析,利用 范氏图上H/C和 O/C原子比的演 化路线将干酪 根分为Ⅰ、Ⅱ、 Ⅲ型,如图3- 30所示: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4200
三、有机质的成熟度——甲基菲指数
该指标是由Radke(1982)等人根据菲的甲基同系物 在有机质埋藏成熟过程中丰度发生变化而提出的。 未成熟样品:1-甲基菲、9-甲基菲占优势 随温度增高,有机质成熟,2-甲基菲、3-甲基菲丰度增加
1.5(2-MP+3-MP) 甲基菲指数Ⅰ(MPI-1)=
P+1-MP+9-MP
(l)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如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 熟度;
(2)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定量评价,如生烃强度、生烃量、排烃 强度,等。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一、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丰度是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烃源岩的有机 质丰度是指单位重量的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百分含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评价常用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总烃、岩石热解参数来加以评价。 (一)有机碳含量——残余有机碳含量
TI=(类脂组×100+壳质组×50-镜质组×75-惰质组×100) /100
二、有机质的类型——干酪根类型
干酪根的元素组成分类
H /C
原子比 H/C
2 .0 0
1 .8 0

1 .6 0 1 .4 0
ⅡA
1 .2 0
ⅡB
1 .0 0
0 .8 0

0 .6 0
0 .4 0
核三段
0 .2 0
核二段
0 .0 0
Tissot(1978,1984):指已经生成或有可能生成,或 具有生成油气潜力的岩石。
从原理上,任一岩石都会或多或少含有有机质,因而都会有生成或者 具有生成一定数量油气的能力,但他们并不都是烃源岩,只有对成藏作出 过贡献的才能成为烃源岩。但从应用上,商业性(工业价值)的油气藏本 身是一个随油价及勘探开发技术而变化的概念。同时,当对一个新区进行 早期地球化学研究时,人们往往事先并不知道某一地层是否已经生成并排 出过商业性的油气,但仍然将这种研究成为烃源岩评价。如某些地层可能 会归入差烃源岩。

烃源岩评价资料

烃源岩评价资料

好的生油层总烃/有机碳(烃转化系数)>6%
样 品 数 %
20 10
0.01
0.1
1.0
A%
我国中、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 生油层氯仿沥青“A”含量分布频率图
根据我国386个陆相生油岩样品的统计结果: 氯仿沥青的众数值在0.1%, 高者可达1%, 好生油岩的含量为0.10% ~ 0.20%, 非生油岩低于0.01%
Tissiot和elte(1984);
K.E.Peters和 M.R.Cassa(1994);
郝石生等(1996)
有效 烃源岩
J.M.Hunt(1979); 王捷等(1999); 梁狄刚等(2002)
有效烃源岩:是指沉积有机质的烃类产物已满足了岩石本身吸 附而向外排烃的细粒沉积岩,简称烃源岩。
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探家关心的不是生成一点点晶洞油、裂缝油的所谓‘烃源 岩’;而只有那些生成和排出烃类的数量足以保证经过运移、 散失后仍能聚集成商业性油气藏的‘商业性烃源岩’,对勘
探才有实际意义,这就决定了有机质丰度下限不能太低。这 种“商业性烃源岩”被亨特称为“有效烃源岩”
(二)有效烃源岩定义的分歧
指烃源岩中有机 质的生烃量已经 满足了烃源岩本 身的吸附而向外 排烃的烃源岩。 生烃产物经过排 烃、运移、散失 后能够形成工业 性油气藏的烃源 岩。
(引自黄第藩等,1982)
碳酸盐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特征
40
石灰岩(346样品)
页岩(1066样品)
30
30
(1066样品) 页岩
样 品 20 百 分 数 10
平均值
平均值
样 20 品 百 分 数 10
平均值
石灰岩(346样品)

烃源岩 评价

烃源岩 评价

二、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作用标志与成熟度评价




1、沥青反射率(Rb) 影响沥青反射率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沥青的成因及其热演化特征。 Jacob(1985)根据镜质组反射率与沥青反射率大量数据对比研究提出 下列相关关系式: Ro=0.618Rb+0.4 丰国秀(1988)用四川盆地样品分别通过热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系 列建立了两个相关关系式: Ro=0.3195+0.6790Rb (根据热模拟) Ro=0.336+0.6569Rb (根据自然演化)



3、单体烃同位素组成 单体烃同位素是指原油或沥青中单一烃类化合物碳同位素。由GC— C—MS(气相色谱—氧化燃烧炉—同位素质谱)或称在线同位素分析仪 完成。 正构组分单体烃碳同位素有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变轻的趋势(鹿 洪友等,2003)。用正构组分的单体烃同位素分布可以区分有的来源。
3、 有机质成熟度
-30 -15~-20
四、依据干酪根的热失重特征判识干酪根的类型

干酪根在受热过程中会发生裂解,产生挥发性的产物,因此残余干 酪根的重量会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热失重,即是指受热前 干酪根的重量减去受热后干酪根的重量。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由于产烃潜 力不同,因而失重量也会不同。对成熟度相近的样品,干酪根的类型越 好(产烃潜力越大),相同条件下的失重量越大,即各类干酪根的热失 重量顺序为:Ⅰ型>Ⅱ型>Ⅲ型,这三类干酪根的最大失重量分别可达干 酪根原始重量的80%、50%和30%左右。
二、依据红外光谱(官能团)特征划分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的红外光谱带可以分为脂族基团、芳香基团和含氧基团三大 类。对相近成熟度的有机质样品来说,脂族基团含量越高,而芳香基团、 含氧基团含量越低,则类型越好。因此,依据这些集团(谱带)的相对 强度,可以选择许多比值来表示有机质的类型。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沉积物和原油的碳优势指数的分布 (据 Bray等,1965 ) Bray等
(4)环烷烃 随埋深的增加,环烷烃的环数从以三- 随埋深的增加,环烷烃的环数从以三-四环为主变为以单 双环为主。 -双环为主。 (5)生物标志化合物 随埋深和温度的增加, 随埋深和温度的增加,干酪根热降解的新生烃类使来自生 物的烃类受到稀释,与其相邻的正烷烃比较, 物的烃类受到稀释,与其相邻的正烷烃比较,其含量随成 熟度的增加而减少。 熟度的增加而减少。
中国陆相油源岩评价标准
油源岩类别 好油源岩 项目 岩相 干酪根类型 H/C原子比 H/C原子比 有机碳含量% 氯仿沥青A 氯仿沥青A% 总烃含量/10 总烃含量/10-6 总烃/有机碳/% 深湖-半深湖相 腐泥型 1.7~1.3 1.7~ 3.5~1.0 3.5~ 0.12 500 6 半深-浅湖相 中间型 1.3~1.0 1.3~ 1.0~0.6 1.0~ 0.12~ 0.12~0.06 500~250 500~ 6~3 浅湖-滨湖相 腐殖型 1.0~0.5 1.0~ 0.6~0.4 0.6~ 0.06~0.01 0.06~ 250~100 250~ 3~1 河流相 腐殖型 1.0~0.5 1.0~ 0.4 0.01 100 1 中等油源岩 差油源岩 非油源岩
在煤岩显微组成中,镜质体最丰富,反射率居中,而壳质 在煤岩显微组成中,镜质体最丰富,反射率居中, 组反射率低,惰质组最高( 32) 组反射率低,惰质组最高(图3-32)
图3-32 卢森堡中里阿斯统页岩有机质 不同组分反射率分布直方图 (据 Hagermann,1978) Hagermann,1978)
(据胡见义等,1991) (据胡见义等,1991)
(二) 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的类型常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 有机质的类型常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 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来加以区分。 (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来加以区分。 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 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常用的研究 方法有元素分析、光学分析、 方法有元素分析、光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解 分析等。 分析等。

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习题一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一、目的1、复习巩固现代油气成因理论,用以讨论沉积盆地的生油气情况。

2、学会综合应用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烃源岩的演化特征,评价烃源岩的优劣,预测有利的烃源岩分布区。

二、要求1、根据表1-1中的数据作出某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在演化剖面上确定出生油门限深度,划分出有机质的演化阶段;2、绘制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根据丰度指标和演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评价,预测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

三、具体步骤某坳陷背斜及西部斜坡上所钻各探井Es3顶面深度、泥岩厚度及各项地化指标数据已列入表1-1。

1.根据深度、总烃/C、氯仿沥青“A ”/C、饱和烃、镜质体反射率、正烷烃OEP 等数据绘制该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在演化剖面上标出生油门限深度,划分出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图1—1)。

2.绘制Es3暗色泥岩厚度等值线平面图(图1—2)3.绘制Es3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平面图(图1—3);4.以Ro=0.5%,1.2% 勾出Es3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并以此为界限用不同的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不同的区域(未成熟区、成熟区、高成熟区)(图1—4);5.综合分析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把上述三张图的信息叠合,绘制该坳陷Es3烃源岩综合评价图,预测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图1—5);6.根据该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和综合评价图,编写简单的烃源岩综合评价报告。

表1-1 某坳陷各探井Es3泥岩厚度及其各项地化指标数据表图1-1 某坳陷E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图1-2 某坳陷Es3暗色泥岩厚度等值线平面图图1-3 某坳陷Es3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平面图图1-4 某坳陷Es3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图1-5 某坳陷Es3烃源岩综合评价图习题三天然气成因类型综合判别一、目的1、复习巩固天然气成因机制、形成特征和鉴别标志。

评价烃源岩的步骤

评价烃源岩的步骤

评价烃源岩的步骤
评价烃源岩要从其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两方面入手。

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测、录井及取心资料,并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在纵向上识别、划分烃源岩;统计各个层位烃源岩的厚度,做出厚度等值线图,指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区。

2、根据油田上已有的资料以及我们取样、分析化验的资料,分层位做各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指标(有机碳(TOC)、总烃(HC)、氯仿沥青“A”和生烃潜量(S1+S2))的等值线图。

如要确定生油门限,还要选择典型井做某些指标在剖面上的演化图。

3、根据收集的H/C、O/C资料或热解资料(I H和I O)做范式图,也可以收集类型指数资料,通过做散点图分析各套烃源岩的干酪根类型。

4、收集Ro资料,做平面等值线图,并分析平面上的烃源岩成熟区和生烃中心;选择典型井,做Ro剖面演化图,并指出生烃门限。

5、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资源量。

6、综合以上信息在纵向上指出主要的生烃层位,在平面上指出主要的生烃区。

烃源岩

烃源岩

(五)证实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烃源岩(1)烃源岩地质特征柴达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稳定型、活动型两类沉积地层。

在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稳定型沉积地层中,发育震旦系全吉群上部、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

在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活动型下古生界沉积地层中,发育滩间山群a段、铁石达斯群A段烃源岩。

在柴北缘全吉山-欧龙布鲁克一带,震旦系-下古生界为稳定型沉积。

震旦系全吉群下部为一套紫红色砾岩沉积,中部为一套纯净的石英砂岩沉积部,上部发育灰黑色-黑色页岩夹泥质粉砂岩,碎屑岩总厚度为1179.44m,其中暗色页岩厚度为185.06m。

下古生界寒武系为一套台型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956.47m。

下奥陶统多泉山组下部亮晶灰岩与亮晶白云岩互层段,上部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晶灰岩、细晶灰岩为主,厚度1187.44m。

石灰沟组发育厚层黑色页岩,厚度280m。

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质白云岩-角砾状灰岩-灰岩组成的滨海-浅海相沉积建造。

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下古生界为活动型沉积,在柴北缘为滩间山群,在柴南缘为铁石达斯群。

滩间山群、铁石达斯群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类复理石)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弧后火山-浅海沉积建造,由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火山岩组成。

滩间山群分为五个岩段,包括b.d两个火山岩段以及a.c.e三个沉积岩段。

a岩段为泥岩夹结晶灰岩段,c.e都为砾岩段,c岩段中发育火山碎屑沉积且c岩段发生强烈动力变质作用。

滩间山群a段(O3tn a)、铁石达斯群A段发育黑色泥岩,部分已变质成千枚岩,主要出露在滩间山、石棉矿和纳赤台地区,其中滩间山地区黑色泥岩厚约70.01m,为好的烃源岩。

(2)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①有机质丰度A、欧龙布鲁克剖面:全吉群的黑色页岩TOC值为0.02~0.55%,平均值为0.27%;氯仿沥青“A”范围为0.001%~0.0041%,平均值为0.002%(图2-24);生烃潜量S1+S2范围为0.01mg/g~0.05mg/g,平均值为0.02mg/g。

烃源岩评价标准

烃源岩评价标准

III 型 Tmax℃ <432 432-460 445-470 460-505 >505
法国石油研究院提出的Tmax与Ro关系对应范围表(Esptalie,1982)
成熟度指标 未熟
生油
凝析油
湿气
Ro(%)
<0.5
0.5-1.3
1.0-1.5 1.3-2.0
I 型 Tmax℃ <440
440-450
• 其中,A为腐泥组百分含量,B为壳质组百分含量, C为镜质组百分含量,D为惰质组百分含量
• I型 T>=80~100 • II型 T=80~0,其中,II1型 T=80~40,II2型 T=40~0
• III型 T<=0~-100
• 2、干酪根分析法 • (1)干酪根元素分析法
H/C
I
>1.5
II
我国烃源岩Tmax与Ro关系对应范围表(邬立言等,1986) 成熟度指标 未熟 生油 凝析油 湿气
干气
Ro(%) <0.5 0.5-1.3 1.0-1.5 1.3-2.0 >2.0
I 型 Tmax℃ <437 437-460 450-465 460-490 >490
II 型 Tmax℃ <435 435-455 447-460 455-490 >490
Ro=1.3~2.0% Tmax=465~500 湿气带 ℃
Ro>2.0%
Tmax>500℃
干气带
1、 有机碳 泥质烃源有机质丰度标准
评价 非

较好 好
最好
TOC(%) <0.4
0.4~0.6 0.6~1.0 1.0~2.0 >2.0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碳酸盐岩烃源岩是油气勘探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评价标准对于准确评估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评价标准。

一、有机质丰度有机质丰度是评价烃源岩的最基础指标。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生烃潜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有机质丰度越高,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越大。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重点关注其有机质丰度。

二、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类型是评价烃源岩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存在差异。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常见的有机质类型包括Ⅰ型、Ⅱ型和Ⅲ型。

其中,Ⅰ型和Ⅱ型有机质以生油为主,而Ⅲ型有机质以生气为主。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确定其有机质类型,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

三、热演化程度热演化程度是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生成阶段的重要指标。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

一般来说,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逐渐降低,同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也发生变化。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确定其热演化程度,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

四、储集性能储集性能是评价烃源岩是否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一般来说,储集性能好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运移。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重点关注其储集性能。

五、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评价烃源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成为有效的油气藏。

一般来说,有利的地质条件包括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构造背景和适宜的保存条件等。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地质条件。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评价标准包括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储集性能和地质条件等方面。

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

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成熟度:是指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常规地化方法:✓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和性质✓可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 TTI法✓岩石热解、……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大,R o 逐渐增大且不可逆。

R o 随地温增高而呈指数性增大;随时间增加而呈线性增大。

① 镜质体反射率( R o )1)利用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和性质研究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演化程度未熟 成熟 高熟 过熟 R o (%)<0.50.5~1.151.15~2.0>2.0 成烃演化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湿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不同类型干酪根具有不同化学结构,达到各演化阶段所需的地温条件不同。

因而在应用R o判断有机质成熟度时,对不同类型干酪根应有所区别。

根据镜质组反射率确定的油和气带的近似界限(据Tissot 等,1984)若干类型有机质成熟及生烃能力图(据D.W.Waples,1985)Ⅰ型Ⅱ型Ⅱ型Ⅱ型Ⅲ型R o(%)干酪根类型R o,%未成熟未成熟未成熟油油油凝析气和湿气带干气带生油峰ⅠⅡⅢ② 干酪根颜色 及 H/C 、O/C 原子比三种干酪根产烃开始时的元素组成表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大,干酪根颜色加深,H/C 降低、O/C 原子比降低。

向富C 方向收缩。

干酪根H/C O/CH/C O/CH/C O/CⅠ 产 油1.45 0.05 产 湿 气0.7 0.05 产 干 气0.5 0.05 Ⅱ 1.25 0.08 0.7 0.05 0.5 0.05 Ⅲ0.80.180.60.080.50.06③孢粉颜色和热变质指数(TAI:Thermal alteration Index )TAI 孢粉颜色温度(℃)有机质变质程度演化产物1级浅黄色30 未变质干气2级桔(橙)黄色50 轻微变质干气、重油3级棕黄色150 中等变质油、湿气4级灰黑色175 强变质湿气、凝析气5级黑色>200 深度变质干气TAI:<2.5 未成熟; 2.5~3.7:成熟-高熟; >3.7:过成熟。

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

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

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烃源岩成熟度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热演化程度,是评价烃源岩是否具有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

下面介绍几种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

1.岩石学方法岩石学方法是通过对烃源岩岩石学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主要包括显微镜下的有机质显微图像、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含量等。

通过观察有机质显微图像,可以判断有机质的成熟度,如有机质颜色的变化、孔隙度的变化等。

2.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岩石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主要包括有机质元素分析、有机质稳定同位素分析、有机质热解分析等。

有机质元素分析可以确定有机质的类型和含量,有机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确定有机质的成熟度,有机质热解分析可以确定有机质的裂解特征。

3.地震反演方法地震反演方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对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地震反演方法主要包括反射地震、地震剖面分析等。

反射地震是通过对地震波反射的强度、频率、相位等特征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地震剖面分析是通过对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衰减等特征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4.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主要包括电性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等。

电性测井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密度测井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声波测井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声波速度,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总之,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组烃源岩喜山期末热演化分布(Ro等值线图)
提纲
一、概述 二、 烃源岩评价标准 三、烃源岩分布 四、烃源岩静态地化特征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目的:烃源岩各构造时期生烃量有多大?主要生烃区在哪儿?有多少可聚集成藏?资源量多大? 常用方法:盆地类比法、成因发、盆地模拟法 盆地类比法:由已知单元(盆地、凹陷)含油气丰度远景类比求取评价单元油气远景资源量 Q=S×K×a
-1 96 8 .7 -2 00 0
? ? ?
-1 8 0 0 -1 6 8 7 .3 -1 6 0 0 -1 4 0 0 -1 2 0 0
? ? ?
-1 80 0 -1 60 0 -1 40 0 -1 20 0 -1 00 0 -8 0 0 -6 0 0 -4 0 0 -2 0 0 10 0
Y = -3 7 4 6 .1 6 *ln X + 2 2 4 7 5 .9 7
6 3 2 .7 9
1 0 00
A C (u s /m )
深度(m)
1500
200
A C (u s /m )
0
400 600 800 10 0 0 12 0 0 14 0 0 E P3
200 400 600
2000
剥蚀面 ? ? ?
800 10 0 0 12 0 0 14 0 0 1 07 7 N
2500
20 0 40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常用方法
是重建沉积埋藏史的重要参数
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Ro)法和 地层对比法
? ? **井测剥蚀厚度恢复图 3? ? ? ? ? ? ? ?
温度(℃) 60 80 100
120 140
-2 0 0 0
? **测剥蚀厚度恢复图 ? ? 7? ? ? ? ? ? ?
2000 3000 480 360 240
时间(Ma) C.盆地热流史
2000 3000
1000
50
深度(m)
70 90
成熟早期 0.70-1.00
120
0
0.0 0.2 0.4 0.6 0.8 1.0
Ro值(%) 井号: yuxi t0=0.00Ma t1=145.50Ma t2=207.54Ma t3=460.90Ma t4=488.30Ma
350 300
产烃率(mg/g.Toc)
产烃率(mg/g.TOC)
180 150 120 90 60 30 0 0.4
250 200 150 100 50 0
0.6
0.8
Ro(%)
1
1.2
1.4
0.5
1
1.52 Ro(%)2.533.5
产烃率(mg/g.Toc)
产烃率(mg/g.Toc)
Ro(%) 海相泥页岩产烃率图版 1:总产烃率;2:油产率;3:残留油
80.0
热流值(mW/m^2)
反演分段总数:5 Q0= 53.27 He1= 160.0 He2= 540.0 He3= 260.0 He4= 150.0 Q1= 53.27 Q2= 80.86 Q3= 47.94 Q4= 39.69
2000
110 130 150
D.有机质成熟史
成熟晚期 1.00-1.30
5-15
20-30 40-60 15-35 40-60 15-35 40-60 15-35
34
309 79 93 140 177 622 156 2985
68
387 99 156 175 295 778 259 4811
103
464 118 218 210 413 933 363 6637
0.024
成熟度史 模拟器 数据 图形 输出 参数 文件 输入 构造-热演化 模拟器
热史反演模拟器 目标函数 反演优化搜索 E
地温梯度模拟器
Q
地史模拟器 地温史模拟器
古温标 计算值
Ro、AFT、ZFT 正演模型
样品热史 地层热史
古热流法热史恢复流程图
模拟系统整体构架和模拟器间相互关系图
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方法 ★ 构造横剖面法
某一时期 初始Ro
某一时期 终止Ro
烃源岩氯仿沥青“A”:原则上同有效烃源岩有机碳方法,%
油气运聚系数:根据盆地构造运动的强弱及保存条件,不同生烃期次采用不同的系数, 一般油取1-5%,天然气取1-5‰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地区***组资源量计算表
地区
1 2 3 面积 (km2) 1 2 3 4 5
0.382 0.256 0.068 0.329 0.078 0.810 0.173 10
资源潜力分析
根据资源量计算结果,从资源规模、资源层位分布、平均资源丰度上分析盆地的 资源潜力,结合热构造演化、生烃期次等因素综合分析,指出盆地油气勘探的最有利 区、较有利区和远景区。
谢谢!
**盆地**测线现今成熟度模拟图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主要构造时期烃源岩平面热演化恢复
**地区**组烃源岩印支期末热演化分布(Ro等值线图)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主要构造时期烃源岩平面热演化恢复
**地区**组烃源岩燕山期末热演化分布(Ro等值线图)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主要构造时期烃源岩平面热演化恢复
Ro(%) 海相灰岩和泥灰岩产烃率图版 1:总产烃率;2:油产率;3:残留油
不同类型烃源岩烃源岩产烃率对比图版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计算参数
产烃率:根据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结果,在热演化史分析基础上,按不同时期的终止成熟度扣除初 始成熟度相应的产烃率取值,mg/g.Toc。 有效烃源岩面积、厚度 :根据有效烃源岩分布确定, km2、m 烃源岩密度:泥页岩一般2.2-2.4g/cm3, 碳酸盐岩一般2.4-2.6g/cm3
Y = -3 02 1.42 *ln X + 1 75 19 .9
500
-1 0 0 0 -8 0 0 -6 0 0
1000
-4 0 0 -2 0 0 0 1 00 6 3 2 .7 9
剥蚀厚度2903.8m ? ? ? ? ? 2903.8m
1 0 00
剥蚀厚度3045.7m ? ? ? ? ? 3045.7m
产烃率(mg/g.Toc)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5 1 1.5 2 Ro(%) 2.5 3 3.5
某一时期烃产率 (100mg/g.Toc)
烃源岩有机碳:按探井钻揭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厚度加 权平均值,没有钻井的凹陷,以构造活动相似凹陷的 有机碳替代,% 烃源岩成熟度:按钻井、野外样品Ro分析值为依据, 结合构造演化及地层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确定其 初始及终止成熟度,%
有机碳法:利用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转化系数计算油气远景资源量 Q=s×h× r×Toc×Kc×k
Q:评价单元油气总资源量, h:烃源岩有效厚度,s:烃源岩面积,r:烃源岩密度,Toc:烃源岩有机碳含量, kc:有机碳转化系数(一般采用1%~1.2%, 较有利取1%),k:运聚系数。
烃产率法:利用有机碳含量及烃源岩热模拟烃产率数据计算油气远景资源量 Q=s×h× r×Toc×Kh×k
平均资源丰度 (×108m3/km2) 0.202 0.183 0.537 0.021 0.233
6
4 7 8 5 6 7 合计 9 10 11 12 13 100
印支
燕山 喜山 印支 喜山 印支 喜山 前喜山
6834
15463 1971 6221 3504 11799 15552 10368 310410
60.0 40.0 20.0 0.0 480 360 240
时间(Ma)
3000
高成熟 1.30130
120 0 t=0
170
120
0
480
360
240
时间(Ma)
**地区热史反演结果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二维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史模拟
TN TE
TN
TK 南部凹陷 中部凸起 北部凹陷
TE TK
**盆地**测线现今成熟度模拟图
烃源岩评价方法—之三
王荣新
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1.12
提纲
一、概述 二、 烃源岩评价标准 三、烃源岩分布 四、烃源岩静态地化特征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目的:解决烃源岩何时开始生烃?何时大量排烃?何时枯竭?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如何? 沉积盆地的热史就是盆地形成至今的地热流史、地温史和地温梯度史。 盆地热史与油气形成密切相关,控制着盆地内烃源岩的热演化以及油气的生成过程、 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对确定烃源层生烃期次、成熟度史和初次运移量及区带评价等具 有重要意义,为成藏条件的时空配置及油气资源潜力等研究奠定基础。 热史研究的原理是利用古温标所记录的热史信息,反演古地温、古地温梯度、古热 流值等,重建盆地热史。 古温标指示地质作用过程中曾经历过的温度,目前用以指示高温及高-中温的地质 “温度计”较多,指示低温及中低温的很少。现已取得一定成效的低温地质温度计有以 下五种:①镜质体反射率Ro及其它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固体沥青反射率、甲基菲指数 等);②牙形石色变指数;③自生成岩矿物;④矿物流体包裹体;⑤矿物裂变径迹。
Q:评价单元油气总资源量,S:评价单元面积,K:类比单元油气资源丰度,a:类比系数
成因法(包括氯仿沥青“A”法、有机碳法、烃产率法、烃源岩体积法、热解法等): 氯仿沥青“A”法:利用烃源岩氯仿沥青“A” 含量和沥青化系数计算油气远景资源量 Q=h×s×r×A×Ka×k
Q:评价单元油气总资源量, h:烃源岩有效厚度,s:烃源岩面积,r:烃源岩密度,A:烃源岩氯仿沥青含量, ka:沥青转化系数(一般采用15%~20%,最有利取20%,较有利取15%),k:运聚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