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老师经验之谈
亲身经历高考的语文老师的阅卷心得

由高考阅卷谈2011年作文备考策略齐河一中王成河去年6月11日至6月19日持续9天的高强度的阅卷,使我收获很大。
它让我了解了高考阅卷的流程、评分的标准以及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此次阅卷的体会,算作抛砖引玉,如果能对我市今年的作文备考有一点帮助,那就足矣。
A、阅卷流程回顾一、整体阅卷流程回顾我省高考全部科目都实行网上阅卷,试卷经高速扫描仪扫描和图像切割校验两个步骤,被传送到阅卷电脑上。
扫描出来的图像相当清晰,提高了阅卷老师的工作效率。
同时,在阅卷过程中采取双评形式,降低误差率,而客观题依旧采取机器阅卷。
二、作文阅卷流程回顾6月11日即阅卷教师报到的第一天。
这一天上午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三个:一是拿着聘书和身份证到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教学楼下面的大厅报到,领取评卷教师证;二是戴着评卷教师证到阅卷小组报到,领取相关材料,初步研究作文标准卷。
阅卷专家组和各小组的阅卷组长预先从考生答卷中提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样卷,经反复讨论最终形成标准卷。
按照阅卷组长的要求,我们尝试着给每一篇标准卷评分,然后与专家组评的分仔细对照。
经过悉心揣摩,阅卷老师们基本搞清了不同类型作文的评分标准。
三是回到大厅,听专家讲座,深入学习标准卷,充分掌2握其中体现出来的评分标准。
学习完毕,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
这一天下午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试评,系统上传过来9篇作文,老师们对照标准卷依次打分,比照专家给出的分数,进一步修正自己的阅卷标准。
经过短暂的试阅,老师们开始正式阅卷。
正式阅卷都是随机发放试卷,每份试卷都会由两个阅卷老师评阅,两个老师评阅分数在七分之内,系统自动取平均分作为作文的最终分数;如果超过七分,系统会自动将其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取三个老师中分数最接近分差也在七分之内的两人的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
三评后如果分差仍超过7分,则将其提交专家组仲裁。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专家组一直不停抽检,每3天电脑都会有每个老师的阅卷数据统计,组长主要工作就是利用这些数据不断调控阅卷质量和差距,最大限度督促每位阅卷老师用统一的标准评阅每一份试卷。
人员构成、阅卷态度与专业素养——浅谈高考语文阅卷教师的素养问题

寒 窗苦读 , 很可能就在 阅卷教 师手指尖下 , 瞬间化 为泡影。打“ 保险分 ”说明阅卷教师缺乏基本 的人 ,
文情怀 , 这与教师的职责从根本上是相悖 的。
准, 而且只有在诚实表达 的基础 之上 才会使 别人 正确地理解 自己 , 从而使 自己与外部世界达到一种 和谐和沟通 。”1 [ 3 近几年来 , 专家一直在批判高考中 的“ 四不像” 作文 , 文章像议论 , 又像抒情 , 其实质是 抛弃“ 诚实表达” 的主线 , 进行“ 伪议论” 伪抒 情” “ 。
降, 并且 主要 由高 三在 职语 文教 师阅作文。山东省
高考语 文评卷组 副组长柳丽 华说 : 今年 山大 阅卷 “
点共有 7 2位阅卷教师 , 中有七成 以上参加 过高 4 其 考 阅卷 , 而专 门选择高 三语文老师 批阅作文 , 因 是 为这些老师最熟悉高考作文 , 而且 与高考 生关 系最 近, 能够把握准评分尺度 。” 阅卷的领导者 、 组织者 已从往年的评卷 实践中 , 发现 高三语文教 师对学生
理 论 ・ 点 视
甚至将其清理出阅卷队伍。
2 杜 绝 打“ 险 分” 象 . 保 现
对学生高考语文作答的正确理解 , 对学生作文 精神创造力的准确判断 , 这应是阅卷教 师最基本 的 素养 。 如果阅卷教师的学识肤浅 、 认知水平低 , 只盲 从 自己固有 的社会政治或道德判断尺度 或满足于
语文阅卷要保质保量 ,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
然而, 遨食常识虽知却难行。阅卷老师既对考生酌
辛勤学习负责, 又要体现作为老师的职业道德 。而 打 “ 险分” 保 是最 致命的 , 直接影 响到考试 的公 这
平、 公正 , 发挥不 了高考 的“ 选拔 ” 功能 。 学生十二年
阅卷心得体会

阅卷心得体会阅卷心得体会1一、网上阅卷的操作流程阅卷教师由三部分人员组成:高校教授、在读研究生、中学教师。
英语书面表达阅卷组共260人,分为七个组,成员均为高校教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
第一天上午首先学习评分标准,深刻领会给分依据和扣分原因,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然后进行试评,每人试评150份,经阅卷组长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正评,这个过程持续一天时间。
每个阅卷人员都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凭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入,登入后每个阅卷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处在组长及专家组成员的监视中,阅卷人员离线几分几秒,阅卷的总量,平均速度,有效度,吻合度,自评率等等各项指标随时随地在电脑里都被反映出来。
根据这套评分系统,每份答卷至少由两名人员评分,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分数,两名人员不是固定组合,电脑随机派送。
如两人所给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误差不超过4分),那就是有效分数,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平均分,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
如两人所给分数超出一定的范围,由第三个人阅卷,取在范围内的平均值,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
如还不行,比如一人给6分,一人给10分,一人给14分,无法确定,则四评,也就是由专家组仲裁,最后给定分数。
这样,相对来说,评分更加公正些。
但是最后,因为有各种指标对阅卷人员的限制,所以出现了打保险分的现象,使好__的分数高不上去。
网上阅卷优点和缺点并存,优点多多,缺点难免。
缺点,就是指打保险分。
二、评分原则高考的评分原则:1.本题总分为25分,按五个档次给分第五档21-25,第四档16-20,第三档11-15,第二档6-10,第一档1-5。
2.评分时,先根据__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少于80词或多于120词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5.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
高考阅卷老师 谈地理高考如何答题

高考阅卷老师谈地理高考如何答题本文作者参加了地理高考的评卷工作,在评卷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答题失分严重。
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础不扎实:空间定位不准;读图技能差;而另一类原因是但答案中出现的错别字多;因审题不认真,答非所问;答案过于简单,表达不到位,没有答到关键点而丢分。
●失分原因1.学生答题不在要点上,没有关键词,语言不精练,而且对于课本上的基础概念掌握不扎实。
2.答题时,地名用语写错,特别是写错别字。
3.有的学生答题时写很多,但关键的、沾上要点的并不多,全是空话大话。
●评分尺度1.阅卷时是采点给分,只要有关键词就会得分。
2.阅卷时强调答案间的因果联系。
3.有些题目的答案只要概念比较接近就可以了,但时间、空间的概念的表达要清楚。
如:试卷中有一道题是关于“泥沙淤积”的,学生回答“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床淤高”或“淤塞”都可以,但是空间定位一定要准,下游不能说到上游或中游去。
1、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要做到:不看错题,不遗漏题、要看全题、要审准题;认定和处理好(剖析)图文信息,学会二次审题、阅读试题的多次设问、反复观察图文信息,充分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
这样才可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地理试题情境的设置千变万化,素材的来源十分广泛,试卷的切入点,很可能都不是老师讲的,也不是教材上有的,并且有些题于叙述较长,情景、前提、层次较多,可能给学生的答题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问题的落脚点始终不会脱离地理本身。
考生要深信地理试题的答案要领定能在课本中找到联系.当无法用记忆中的知识答题时,不妨像对待作文一样来对待该问题。
对于题干叙述过长的题目,一定要先读问题,再读材料,这样会让自己有效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同时还能节省考试时间。
2、其次是针对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调动所学知识,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也即是理清答题的思路,罗列简易提纲,明确这个问题要从什么角度去说?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从多维角度考虑解答,尽可能多角度,尽可能全面,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第三是答题时具体该怎么说?以提纲为依据,内容充实、要点精确,规范地、条理清晰地答题,有层次、有逻辑地组织语言。
高考阅卷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高考阅卷工作。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阅卷老师,向辛勤工作的各位评委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感谢各位同事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此次阅卷工作。
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无数家庭和学子的期盼。
作为阅卷老师,我们肩负着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
此次交流发言,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严谨的阅卷态度高考阅卷是一项严肃、严谨的工作,关系到考生的命运和未来。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严谨的阅卷态度,严格遵守阅卷规则,确保评分的公正、公平。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评分标准,避免主观臆断,确保每一份试卷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提高阅卷效率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增加,阅卷任务日益繁重。
为了提高阅卷效率,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阅卷软件、扫描仪等,提高阅卷速度。
同时,要加强阅卷团队的合作,明确分工,提高阅卷效率。
三、加强阅卷培训阅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阅卷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我们要加强阅卷培训,提高阅卷老师的业务水平。
通过培训,使阅卷老师熟悉评分标准、掌握阅卷技巧,提高阅卷质量。
四、关注考生心理高考对于考生来说,是一次人生的重要考验。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考生心理,尽量减少对考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考生在试卷上出现的错误,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给予考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五、加强阅卷团队建设阅卷团队是一个集体,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要加强阅卷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在阅卷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阅卷质量。
最后,我想说,高考阅卷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在此,我衷心祝愿各位评委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全体同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谢谢大家!。
阅卷教师传授如何在最后70天提高高考成绩

阅卷教师传授如何在最后70天提高高考成绩来源:扬州晚报点击:高考越来越近。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赢得人生“大考”,媒体邀请我市一些名师,尤其是参加中高考命题、阅卷的教师在线向考生传授复习秘诀,改进应考策略。
17日晚,“周末中高考在线辅导”首次登场,便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欢迎,在线参与十分火爆。
当晚,参加过高考阅卷的扬大附中戚宇平和葛轩两位老师,从阅卷角度谈高考语文、英语该如何复习,并在线回答了考生的提问。
关于语文复习dajiangjun:怎样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能力?戚宇平:现代文阅读分为大阅读和小阅读。
大阅读的文章分议论文(包括社科文章)、文艺性散文等。
一般来说,大阅读的考查题目包括重点词语的理解、重点句子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赏析等。
要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成绩,需要对自己历次考试的试卷作系统的分析,看出现失误的地方集中在现代文阅读的哪些具体方面,然后对症下药。
比如说,如果对散文的线索不能很好把握,就应该在课后多阅读几篇散文,重点分析其中的线索。
星空:语文我每次只能考100多点,我该怎么办?我努力了,可就是提高不了。
戚宇平:把历次试卷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看看出现失误的地方有没有规律,对于失误集中的地方应该查漏补缺。
比如说,如果每次古典诗歌阅读题目失分比较多,那么应该有意识地多做这方面的题目,从解题规律的高度出发,摸清命题的常规路数,掌握答题的技巧。
如果失误不集中,而是呈现比较均衡的分布,可以通过把试卷上的错误分类搜集到专门本子上的方法来打硬仗,下苦功消灭它们。
这些错误隔半个月之后,再重新通过默写订正一次,将这一次默写中仍然出错的地方订正到第二个本子上,两周后再默一次,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想考好一点:语文应该如何复习?戚宇平:课本上要求掌握的东西全部都掌握,考试大纲里提出要考查的东西全都学好,以前的作业、试卷上出现过的错误,通过认真的复习做到在今后的考试里不再重复出现。
高考阅卷30年的北大教授漆永祥:作文要说点人话,说点实话

高考阅卷30年的北大教授漆永祥:作文要说点人话,说点实话重视基础与说点人话——我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作文写作的一点看法作者:漆永祥我们希望孩子写什么样的作文我本科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本科毕业后就开始参加高考阅卷。
那时候在历史系,参加的是历史阅卷,后来也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卷子的评阅。
到了北大以后,我从历史系转到中文系。
北京市语文高考的阅卷在北大。
北大中文系是谁管本科生的教学谁来负责高考阅卷,再加上公务员考试、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等的阅卷工作。
我前后干了三十来年,确实也有一点经验,还有一些教训,更多的是有感触和希望。
如何使阅卷更公平,赋与的分值更合理更正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比如现在通行的双评制度,就是一道题最少要两个人来评阅。
两个人评阅在多少分值之内算是合理,这个叫作阈值。
但假如一个给的分特别高,一个又给得相当低,那就超出了这个阈值范围。
所以阅卷员压力也很大。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反复鼓励阅卷员说,大家要敢打高分,敢打低分,甚至敢打满分。
只有这样,才能拉开距离,解决分数趋中的“大肚子”问题,才能让好作文显现出来。
2012年北京高考没有一篇满分作文,那年作文题是关于一个叫老计的铁路巡道工的故事。
老计在大山深处他负责的一段铁路上不断地巡察,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我们知道火车一般不鸣笛,火车遇到突发事件,或者经过村庄、道口时才鸣笛,但是火车看到老计时给他鸣笛,表示尊敬,他也向火车敬礼。
材料是一段很煽情的文字,是真人真事。
原来想真人真事,考生应该有话说,但孩子们写得惨不忍看。
后来我们就了下决心,那年没有给一篇作文满分。
不是不想给,是实在找不出一篇作文可以打60分。
没有满分作文,考生、家长、社会、媒体就有意见。
我说那好吧,我们就“放下身段”,下到中学去了解情况,看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因此,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下决心到北京的中学去。
有时候我一个人去,有时候找中学老师,找我们北大的几个年轻老师一起去。
天津中高考阅卷老师传授高考技巧

天津中高考阅卷老师传授高考技巧天津中高考阅卷老师传授高考技巧距离中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几乎每一年的考试,都有部分学生因为“非智力因素”而丢分,这样的丢分不仅让阅卷老师感到惋惜,也可能对学生随后的升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那么,怎样做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生们又该在哪些细节方面多注意呢?新华中学特长级部主任赵焱、20中学英语教师杨晓光、市教研室语文研究室原主任伊道恩三位具有多年中高考阅卷经验的老师,请他们为即将走上考场的考生们支招。
要点1涂卡需规范的2B铅笔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采用网上评卷的方式。
在中高考中,试题一般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部分由计算机批阅,将根据学生的涂卡情况自动生成分数。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使用规范的2B铅笔来填涂答题卡,并且要规范填涂答题卡。
“以前也遇到过考生因为铅笔问题或是填涂不规范而造成失分的情况。
”20中学英语教师杨晓光说。
对于这位曾先后执教过高三和初三毕业班,并且有着3次高考阅卷和7次中考阅卷经历的高级教师来说,如果学生因为这样的情况丢分,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如果一旦2B铅笔出现问题,影响的可能不是一两道题的得分,而是所有客观题。
”要点2主观题书写清晰答题不要“越界”与客观题一样,主观题的阅卷也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计算机会扫描学生的答案,老师通过电脑屏幕查看学生的答案,而且每个阅卷老师只负责自己批阅的题目,也就是说,在阅卷老师的屏幕上,只显示自己所负责题目的答案。
”新华中学特长级部主任赵焱介绍说。
这位有着近10年高考阅卷经验的老师特别提醒道:也正是因为老师在屏幕上的“视野”有限,所以学生在答主观题时切记要书写清晰,而且必须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赵老师进一步解释说,由于计算机要先对答案进行扫描,如果书写不清晰,扫描到电脑上的答案很可能更令人看不清。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使用黑色水笔,这种笔写出的答案扫描效果是最好的,即使是一些数学、物理的题目需要作图或画出辅助线,依然建议使用黑色水笔连线。
高考阅卷老师谈阅卷心得(历史)

高考阅卷经验分享

高考阅卷经验分享以2013年山东卷第23题为例,谈谈高考阅卷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期望各位老师受到一点启发,对平时的教学工作起到借鉴的作用。
阅卷的程序是阅卷老师先做题,然后组长和大家商讨如何给分,基本是以参考答案为依据(即所谓的国标),因为每个题都可能有很多种方法、公式。
然后就是试批,遇到新问题再问组长,持续修正给分依据。
每一份卷都会有两个老师批阅,假如给的分数不一样,自动转给第三个老师批阅,假如三个老师给的分都不一样的话,最后由仲裁老师确定最终得分。
我被分配到批第23题的小组中,中学老师基本都在这个组,因为23题是电磁场的综合题,也是整个理综的压轴题,所以最难批。
今年的23题难度适中,一般的学生都能做到前2问,第三问把过程图画出来了也不难,所以基本都能得到12分左右(总分18分)。
因为全省学生的水平各异,所以在大量阅卷中也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把考生存有的主要问题做一个归纳。
原题如下:23、(18分)如下图,在坐标系xoy 的第一、第三象限内存有相同的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第四象限内有沿y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
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粒子,自y 轴上的P 点沿x 轴正方向射入第四象限,经x 轴上的Q 点进入第一象限,随即撤去电场,以后仅保留磁场。
已知OP =d ,OQ =2d 。
不计粒子重力。
(1)求粒子过Q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一确定值B 0,粒子将以垂直y 轴的方向进入第二象限,求B 0的大小。
(3)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另一确定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将再次经过Q 点,且速度与第一次过Q 点时相同,求该粒子相邻两次经过Q 点所用的时间。
解析:(1)粒子在第四象限的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qEa=m2d=v 0t21d=at 2 y v =aty 0v tan θ=v联立以上公式,得粒子的合速度:qEdv =2m速度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θ=45°(2)粒子以垂直y 轴的方向进入第二象限,则粒子偏转的角度是135°,粒子的运动轨迹如下列图所示:O 1为圆心,由几何关系可知OQ O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有d 22R 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 R mv =qvB 120代人数据,整理得:2qdmE=B 0 (3)若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能够再次经过Q 点,且速度与第一次过Q 点时相同则粒子运动的轨如图:它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d 2 =r 21=′R 粒子在一、三象限中运动的总时间: qE2mdπ=v R 2=t 1'π粒子中二、四象限中运动轨迹的长度:d 2 2=s 粒子中二、四象限中运动的时间: qE2md 2= v 2s =t 2 粒子相邻两次经过Q 点所用的时间: qE2mdπ)+(2=t +t =t 21 学生丢分的主要因素:1、不写重要的原始公式。
高考阅卷老师谈高考政治答题存在主要问题

高考阅卷老师谈高考政治答题存在主要问题文科综合科总分为300分,它由政治、地理、历史三门课组成,其中政治占有的分数一般在100分左右,去年政治在文科综合中占了100分多一点。
吴文滨老师告诉记者,他对去年考生政治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发现考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子:1.去年政治主观题无论是试题的编制还是答案的组织,都体现贴近教材、回归教材或对教材知识的迁移的特点,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然而从高考阅卷情况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
如第41题的第(4)问,设问非常直白:“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
事实上教材对“如何坚持依法治国”有全面系统的阐述。
但评卷结果出乎意料,许多考生答题时,离开了有关依法治国的教材基本知识,大抄试题材料,得分率普遍较低。
这就说明了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得不够,考试时不能及时提取知识。
2.许多考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普遍存在着答案不全、要点不完整的现象。
如第39题的第一问: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卷中发现许多考生已经找准了哲学道理,但是,在表述原理时,只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答题,忽略了从哲学世界观角度的表述。
考生因此失分的很多,这说明考生没有全面掌握知识。
建议: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力把握主干知识,打破一框一节的知识内容,进行知识的梳理,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不少考生认为,政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只要会背就行。
其实这是误解。
近几年高考题由“知识立意”转到“能力立意”,对教材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不能够背诵记忆,必须理解记忆。
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基本技能欠缺例子:阅卷中发现多数考生答题“洋洋洒洒、密密麻麻”,这似乎印证了许多考生考后的自我良好感觉。
然而,评卷结果却“得分寥寥”。
考生答题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基本技能欠缺。
高考阅卷教师对今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条建议(附高考作文样卷选登)

现在最突出的是要加强阅读教学。这几年都讲,今年特别有感触。一是要加强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这次的阅读文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必考和选考的文章都是学生极其不适应的。学生较少看理论性的,小说《第三条河流》是外国作品,学生很少接触。科普文本也是学生较少接触的。命题的应总结经验。高考开考那天,我一看卷,就深感学生的阅读障碍会较大。选读的两个文本的叙述方式也是我们的学生所不习惯的。但从主观看,也反映了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缺乏阅读经验。教育部规定高中阅读250万字,但很多学校只达到15%,广州的高中学生也只达到25%。每次讲作文为什么不好,阅读量低是重要原因。二是要加强阅读分析能力,一篇文章读了,提几个问题却不会分析,这是很严重的,我们考生的分析能力差。三是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今年暴露的问题是,学生花在阅读这几篇文章的时间太多了,影响了后面的作文。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比较快的时间读完这些文章。高考时对待这么长的阅读文,应如何对待?是先看文章,还是先看问题?还是交叉着看?
在写法上,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母亲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去,表明她的懦弱和负义,从反面衬托父亲和儿子的硬汉形象。父亲和儿子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形成了精神和人格上的两座山峰。
文章以钢琴为线索,情节起伏,层次分明。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记叙文。
(华南师范大学郑有才)
伴随着父亲的早出晚归,他升入了高三学年。功课优秀,钢琴弹得不错的他决意报考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他将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父亲连声称:“好。”但一想起高昂的报考费用和培训费用,便眉头紧锁,他几欲开口说放弃,却看见父亲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吃了这么多苦,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不要轻易放弃,知道么?”他点点头。看着父亲为高昂资金忙得头发花白,他更加卖力多练琴,为的就是不让父亲的努力白费。
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心得

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心得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心得作为一名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责任与重要性。
面对每一篇踌躇满志的作文,我时刻庆幸自己肩负着揭示考生思想以及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但同时也深感压力与挑战。
作为阅卷老师,我本着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以及一颗赤诚的心,认真对待每一份考卷,这六年来,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思考了一些心得,我将在下文中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始终认为,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贵在德才兼备。
作为一名阅卷老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熟知各种文学理论和阐释工具,同时也要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对于考生的作文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从而给予合理的评价。
但光有理论知识还不够,阅卷老师还应该具备德行高尚,以身作则,秉持着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来评价每一份作文。
绝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较好成绩而放松标准,也不能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较差而对其产生偏见。
我所看到的是学生的作文,应该立足于客观事实,做出公正评价。
其次,我始终相信,审题是阅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整个作文评价的方向和逻辑。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先仔细阅读题目,深入理解题目,确保自己理解准确,再进行写作。
无论是这次高考作文还是平时的写作训练,都应当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
只有审题准确,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才能获得更好的分数。
另外,我认为作文阅卷应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的个性。
高考阅卷中,我们要能从学生作文中挖掘出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思维方式、眼界和见解都有所不同。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盲目追求刻板的格式和模板化的写法。
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见解,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最后,我认为高考作文阅卷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精选多篇)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高考作文阅卷心得高考作文阅卷心得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十几天紧张而忙碌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活也已成为过去,回首这次高考语文阅卷的经历,我感到收获颇丰,对自己今后的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就此次高考作文阅卷与往年最大的变化在于从此取消了所谓的“保险分”,即切入分,如此一来,则高考作文成绩差异将由原来的不相上下一变而为天壤之别,高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
用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就是“要利用高考作文阅卷的杠杆,彻底改变高中作文教学地位不高的状况,引起学生与老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足够重视,让种瓜的得瓜,各豆的得豆,种草的只能收荒草。
”此外今年高考作文均分与往年相比,应该要低到五分左右,究其根本原因,除了取消切入分,拉开差距的阅卷指导原则之外,便是今年的高考命题“品味时尚”存在偏离学生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问题。
虽其导向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应该无可非议,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时尚生活缺乏深入的体会和思考,很多学生对“时尚”这一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准,导致大量学生作文偏题,沦入低分区。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有以下三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或警惕:一、念念不忘经典,玩得走火入魔。
现在有不少学生言必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而根本不管作文题目是什么,这些素材能否用得上,能否有效地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以为“死人饭”好吃,只要呈现出丰富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作文分就一定不会太低,其实大错特错。
用喻旭初老师的话说,“一个屈原摆平六年高考题是一件极其荒唐的事”。
今年高考中吃“死人饭”的作文基本与时尚不粘边,属偏题作文,分数低的可怜,不管语言内容再好,都过不了42分的“杠子线”。
应该说,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平时阅卷中重语言轻切题,重历史文化轻当今社会生活的弊病。
二、堆砌事例,生拉硬扯,不管三七二十一。
应该说此类问题每年都有,但今年尤为严重。
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三点:第一,审题不过关,对命题的概念内涵与结构把握不清,抓不住主次轻重缓急以及命题意图;第二,学生根本不熟悉时尚生活,没有什么切身体会,哪还谈得上什么“品味”;第三,很多学生作文功底太差,平时训练也不到位,只能靠背点作文素材来敷衍高考,说到底对作文重视程度不够。
【阅卷老师总结】让高考阅卷老师“悦”卷的几条对策

【阅卷老师总结】让高考阅卷老师“悦”卷的几条对策月初在自媒体平台发表了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阅卷总结:《考场作文如何让阅卷者“眼中有光,心中有喜”》,谈了审题立意,作文思辩能力及素材运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天利用自媒体平台告诉同学让高考阅卷老师“悦”卷的技巧,获高分的几条对策。
阅卷现象1:改一道题有时只用数十秒据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透露,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
比如,据说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的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比如,有些计算题,十来秒就改完,有的老师一天能改2000多份卷子;还有些文科卷子,平均每位老师一天要评3000多份卷子(平均7~8秒改一份卷)。
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
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
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会造成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
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阅卷现象2: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据说,有这么一份作文试卷,由于开头写得非常漂亮,两位改卷老师都十分满意,都没往下看,不约而同就给打了50多分。
后来,卷子传到组长处,才被发现,该卷的作文其实只是写了两三百字。
高考改卷,由于时间太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
据说,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
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
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份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
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12019年湖南高考的成绩终于成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为期7天的作文阅卷工作也早已成为过往,虽然期间工作很辛苦酬劳也不高,但最终的阅卷收获还是颇多的。
在此,笔者对作文阅卷工作进行了一些总结,同时谈谈一些个人的感想,供各位同仁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关于审题立意2019年全国卷1仍沿袭近几年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的风格。
试题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进行对比,为考生创设矛盾情景进而引发考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的深入思考。
这一命题照应了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总体原则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其最终目的意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并弘扬劳动精神。
试题的写作任务指令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指令:对“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原因并理解劳动的本质及价值。
提出希望和建议。
作者指令:考生的身份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
读者指令:考生的听众是复兴中学的同学,尤其是那些“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同学。
文体指令:必须是演讲稿,要符合演讲稿的针对性、说服性、现场感和口语化等特点。
开头结尾应有称呼语和礼貌用语。
立意的角度比较丰富。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从整体着眼,可以谈对“三不”的看法及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也可以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做辩证思考,如劳动并不妨碍学习反而能促进学习,劳动促使科技的发明和创造,科技能帮助人劳动但并不能取代人劳动等。
二、阅卷的整体感知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声称自己押中题了,至少很多都写过有关“劳动”这一话题的作文(我校1月份的月考就写过“劳动者最高贵”这一话题的作文,我的语文工作室也推出过3篇学生的优秀习作),对此,我并不怀疑。
但即使写过同样的或类似的作文,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的,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相反,整体质量并不高,出彩的、有新意或者说质量上乘的并不多。
高考阅卷老师谈冤枉失分

高考阅卷老师谈冤枉失分每年高考结束,都有考生因粗心答题,后悔得直跺脚。
比如在选择题中,把题目中“不正确”选项,误看成是“正确”选项;或因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在考试结束前将试卷上的答案及时填涂到答题卡上。
义乌中学3名曾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从高考阅卷经验中,分析如何避免失“冤枉”分,并用好答题技巧,赚得更多宝贵分数。
答题纸能炫美也会显丑书写很重要义乌中学语文老师张红刚说,答题纸既能炫美也会显丑,书写不佳在答题时容易吃大亏。
书写问题所造成的失分,不单单表现在作文评卷中,诗歌鉴赏、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都存在这一问题。
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选笔,字迹清晰,不要写得太挤,答题不要出现错位。
在回答选择题或主观题时,由于紧张,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将“有错误”看成“没有错误”,从而造成失误,这样的失分是最可惜的。
高考阅卷是分点给分,基于这样的评分标准,考生在答题时最好分层作答,分条表述,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意思尽量写出来,不要抓住一点就洋洋洒洒、尽情发挥,却不及其余。
在表达时,应该先主后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作适当补充,力求答案最优化。
答题技巧欠缺。
如考生容易把“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混为一谈,“表现手法”概念不清等,诸如此类问题,要求考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理清思路,剖析设问的角度,揣摩命题者的用意,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答非所问,徒劳无功。
答题时列上公式或许能多得分义乌中学数学老师刘苏娟说,每名高考阅卷老师要在规定的6天时间里,完成全省1万多份试卷的阅卷任务,每天要改将近2000份试卷,时间很紧张。
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时间,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去争取更多的分数。
根据去年高考阅卷情况,刘苏娟特地罗列了考生在数学考试上容易出错的地方。
比如,两名考生在解题运算时,都因为计算失误导致结果出错,但得分却可能完全不同。
如果考生在答题时先把公式列出来,再把数据代入,比没有列公式的考生能得到更多的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卷老师经验之谈笔者走访过数十位多年参与高考阅卷的高中教师,总结他们的阅卷经验;分析考生在解答各类题型时常犯的错误,总结归类;针对每类问题,总结平时复习和高考答卷时可采取的规避这些错误的有效方法。
本文从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日常复习过程的应对策略,阅卷过程中考生出现的错误及应对方法,规范答题,高考前,高考答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便于同学们充分备考。
一、近年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特点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稳中求新、求改、求变的原则,另一方面通过对试题切入点的改变或问题指向的转变考查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点,使试卷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生物试题主要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命题将着重考查学生对高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影响较大的生物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近几年的理综生物学科试题中,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主干内容。
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检验考生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实质的掌握情况。
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避免考生陷入题海训练,同时应注重考生素质的培养。
(二)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高考题目设计过程中,不会把必修模块之间,以及选修和必修模块的内容割裂开,而是在同一背景下,综合考查必修和选修的内容,充分体现出生物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三)突出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生物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査了考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联系生活的特点,同时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这些问题都是与现实生产、生活相联系的。
试题从现实问题入手,有助于引导考生对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关注,同时也培养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有关图、表和探究实验的题目是高考试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图或表的形式来描述或表达相关的知识及试题答案,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图表形式多样,有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坐标图、柱形图、概念图、遗传系谱图、数据表格等,常用来表示实验数据、实验处理结果、生命活动过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遗传杂交实验、调查研究的结果等。
(五)试题取材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热点命题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关注生活、社会热点、人体自身的健康保健、学生终身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备考及答题建议针对近几年考生常出现的问题,笔者对考生在复习备考和高考答题时提出以下建议:(一)要学会读书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耐心读书的前提。
有的考生认为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及术语繁多,就算是认真听讲、仔细读书,也未必能考高分;就算是考了高分,生物成绩所占的比重小(有些地区),最后的得分有时才和语文作文分差不多,甚至有时还没有语文的作文分高。
所以高考前可能很多同学想用参考资料代替教材,觉得参考资料总结得很全面,自己把资料上的总结记一记、背一背、画一画就可以拿个及格分,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看书、理解书,去听老师讲。
实际上作为新世纪的新型人才,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
第一,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中虽然不是主干学科,但生物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在新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第三,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高考的考分,还可以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健康、保健、生长、生殖、发育、遗传和变异等很多知识;第四,它可以解释生产、生活中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相关的许多现象;第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举足轻重。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题,虽然十分强调能力的考查,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能力可言。
作为考生,应听取教师建议、树立高考目标,使高考复习方向“明”起来。
要学好生物就要求考生依据教材,夯实基础,认真阅读生物教材。
(二)“读死书”“死读书”——读书的大忌对于学习了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同学们对这些学科的基本思维元素比较清楚,例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电等。
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相对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它们之间奇特的、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
生物也有自身的规律,例如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
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即所谓的“先记忆,后理解”。
新课程下高考生物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根本无法从死记硬背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点来,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有些考生则将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不进行任何的个人同化,只是机械地进行记忆。
结果考试的时候,整个脑袋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对于概念、原理使用的范围、条件却不明确,最终只能答非所问和张冠李戴,这就是所谓的“读死书”。
因为教材既没有被读厚,也没有被读薄,而是被读成了“一锅粥”或者“八宝粥”。
还有些考生可能稍好于前两类,比如他能够很好地推理有氧呼吸的每一步发生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也很好地掌握了有氧呼吸的方程式,发生在哪些生物、哪些细胞中,但是这些仅限于单纯考查有氧呼吸的情境中。
如果加入光合作用或者无氧呼吸,就会乱了阵脚、束手无策。
这些同学,在学习单章、单节或者单模块的生物知识时,单元测试成绩都不错,甚至名列前茅。
但是一到高三的综合考试,就显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气急败坏,觉得自己下的功夫不比别人少,被问起某个知识点自己也都头头是道,掌握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考试成绩不高呢?殊不知这就是典型的“死读书”。
(三)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读书的根本怎样做到既不读死书,也不死读书,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从历年高考题来分析,一道高考题只考某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
而且在理综考试中生物所占的比重又不大,这样理综试卷中的生物试题就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章节知识、模块内及模块间的组合或者综合考查。
所以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使生物知识“活”起来。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一遍一遍地通读教材,并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挖掘一些辐射作用强的知识点,以点连成线,以线形成面,达到知识在认识上的更新甚至顿悟,达到温故而知新。
2.教材上的模式图、过程图、概念图、比较表等,要既严肃又认真地重视起来。
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流程模式图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模式图解等。
3.注重同一知识点的延伸,在必修中如何界定,在选修中又如何界定。
例如基因等相关内容的把握。
4.严格落实生物学术语的界定和使用范围,注重相关知识点的比较。
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注重重点章节的理解和把握,关注其现实的生活背景,关注其不同的切入点。
因为有些重点章节在历届高考中似乎都会考到,不以大题的形式考查的话,也一定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训练与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的今天,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科学素养的考查包括知识、能力和方法三个方面。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超强的能力。
仅仅有扎实的知识也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所以说能力是主导。
而解决问题方法的好坏标志着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因此又可以说方法是能力的体现。
而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题型来进行考查的。
生物学科是以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它们是思考、理解问题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的能力是高考的主旋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高考命题趋势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人体自身的健康和生产、生活、科技领域等实际问题。
命题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热点问题、联系生活实践,将所学用起来。
学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又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升华。
比如运用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去解释中国的计划生育等问题,以及鼠灾、蝗灾等害虫的防治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主动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生物给学“活”了,而不是把生物变成了“死物”,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考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且能够综合应用,尤其是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现代科技、生态环境相关的生物知识、原理、规律的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能力是考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
这就要求考生无论是在平时的实验课中,还是调查研究课中,都要紧扣实验目的,认真地思考,严密地分析,规范地操作,合理地推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五)注重细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关键词书写的规范性,例如活细胞与“活C”、细胞免疫与“Cell 免疫”等,这两个例子的后者都是不规范的写法。
注意答题不能太口语化,有的同学用“公”“母”代替“雄”“雌”或“父本”“母本”。
在备考时,考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重视例题解析,总结方法规律,使思维敏捷起来。
三、答卷过程中的失分事项及应对策略什么样的卷面才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阅卷队伍的组成,大致情况是高中教师约占30%,高校在读研究生是主力军,大约占60%,另外一小部分是高校教授。
由此可见,阅卷者不是曾经教你的老师,不要希望他们心慈手软,更多的是照章办事而已。
所以,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在答卷过程中学生的失分情况1.非智力因素的失分(1)心态因素的失分①自信心不足。
答题举棋不定,选了改,改了又选。
②题难。
过于急躁,沉不下心,导致审题不严密。
③题易。
掉以轻心,“大意失荆州”,审题不细。
(2)答题习惯的失分①书写不规范a.写错了,划掉重写,最后导致没有答题的地方。
b.书写字体过大,答案写在了边框之外。
②答题不规范a.不按要求答题,或者在非答题的地方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