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画特征及审美
宋代山水画与词的美学特征
宋代山水画与词的美学特征宋代山水画与词的美学特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山水画与词坛鼎盛的时期,而宋代山水画与词的美学特征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宋代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幻和意境的表达;而宋代词则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题,强调情感的真实和细腻。
下面将从表现手法、主题情感以及审美理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宋代山水画与词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山水画注重线条勾勒和墨色运用,追求以少的线条、墨迹表现出自然的山水景色。
画家以虚实相间、留白有序的手法,使画面更具意境,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同样,宋代词在表达情感时也以简练的语言表现细腻的情感,着重描写意境和情感的交融,以及词意和音乐的结合,从而营造出词的独特美感。
其次,宋代山水画与词的主题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山水画追求表达自然山水的壮丽、秀丽和静谧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宋代词则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等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山水画和词在表现自然和人情方面都强调以意境来表达情感,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
最后,宋代山水画与词在审美理念上追求的是一种高雅、深邃的境界。
山水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观者产生悠远、静谧的情感体验,引导人们审美的心境由浮躁转向宁静。
而词则通过情感的交融和音乐的韵律,使人们在欣赏词作的同时陶冶情操,感受美的愉悦。
宋代山水画和词都以深远的意境、含蓄的情感和凝练的语言给人以审美的享受,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精神的抚慰。
综上所述,宋代山水画与词的美学特征在表现手法、主题情感和审美理念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都追求以简练的手法、深邃的情感和高雅的境界来表达艺术的美感,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这些美学特征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与词的宝贵遗产,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山水画的发展方面。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拥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与价值。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1. 国风化与文人主义宋代山水画强调国风化和文人主义,注重表现人文情怀、哲理思考等内在感悟。
不再只追求客观景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
这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较为深邃和富有思想性的特点。
2. 淡雅传神与空灵意境宋代山水画通常采用淡雅色彩,倾向于用轻柔而含蓄的笔墨来描绘景物。
由于线条简洁、笔触细腻而流畅,在表现气象、纹理和光影效果上非常出色。
此外,通过运用拟声法和写意手法,宋代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准确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创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
3. 以山为主题的独特表现与前代绘画相比,宋代山水画更加突出对山的描绘。
宋代画家普遍具有对山水景观的情感和理解,他们通过笔墨技巧将山峦的形态、纹理和远近透视表达得十分生动而精准。
同时,还注重通过巧妙运用负空间和留白来创造出景深感,并加强对气势、奇幻与平衡的表现。
4. 钩法与枯法的运用钩法和枯法是宋代山水画中常见的特色技法。
钩法主要是运用顿挫起伏的笔触来勾勒物象轮廓线条,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和动感;枯法则强调利用干笔、断形或断句等手法来简洁地表现景物之美。
这两种技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宋代山水画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5. 追求“风骨”的产生宋代山水画家追求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文人风骨,注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这种追求体现了审美上的超越,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淡雅、含蓄的笔墨风格、对自然景物精准而生动的描绘、以及富有文人情怀和哲理意蕴等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宋明清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与流派演变
宋明清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与流派演变宋明清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艺术家和流派。
这些艺术家们以极富创意和独到的审美观念,塑造出了一幅幅充满生气和神韵的山水画作品。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流派演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宋明清山水画的魅力。
一、艺术特点宋明清山水画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具体而言,这些画作品以真实性为核心,力图表现自然风光的真实面貌,不少山水画家会进行实地考察和写生。
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宋明清山水画借助线条、墨色、色彩等手法,让自然景物更加具体、逼真,同时强调表现主观情感和审美感受。
另外,宋明清山水画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线也是其独特之处。
很多画家会在作品中,借助隐约的意境和情感线来表达对自然风光的敬畏和赞美。
例如,宋代大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仅仅用墨色就勾勒出山川自然的绵延和起伏,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则是蕴含着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二、流派演变宋明清山水画的流派演变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历史进程。
其中,北宗画派和南宗画派是宋代山水画上最有名的两个流派。
北宗画派以画家李唐、范宽、郭熙等人为代表,以实景写生、用墨深重为特点。
此派画家多才多艺,并在山水画中运用了文化和历史的元素,创造出了许多传世佳作,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南宗画派则以宋代画家董源为代表,风格独特,与北宗画派截然不同。
此派画家注重墨色渲染和提炼意境,通常不注重真实性描绘,而借助神话传说和文化意象,创造出了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山水画作品。
此派画风影响甚广,成为了后来江南丹青派的主要发展来源。
清代时期,山水画的流派演变进一步加速。
其中,以四川画家郑板桥为代表的木刻画派,与以和田玉、虎豹玉等玉石材料为表现手法的石渠宝笈派,都闪耀着自己的艺术光芒。
清代山水画强调表现自然景物的结构和基础色调,同时也在描绘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上下足了功夫。
三、结语总的来说,宋明清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山水画家们勇于创新,塑造出了许多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宋代山水画与诗词的关系
宋代山水画与诗词的关系1. 引言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山水画和诗词作为两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宋代山水画与诗词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式和共同表达的主题。
2.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宋代山水画以写意、精细入微而著称,通过巧妙运用墨色和线条勾勒出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其特点如下:•唯美主义:追求自然之美,注重描绘大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婉约之美。
•深思熟虑:作品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展示作者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界等问题的思考。
•感受现实:尊崇现实主义观念,注重真实地描绘景物,并通过情感表达出作者对所见所感的体验。
3. 宋代诗词与山水画相互启迪在宋代,山水画与诗词紧密相连,相互启迪。
以下是几种方式:3.1 画诗共通的表达主题山水画和诗词都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们共同追求的主题包括:•内心世界表达: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内心感受、思考,反映作者的情感状态。
•展示壮丽景色:借助艺术手法将美景呈现给观者,引起观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人文关怀:通过山水画和诗词展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并促使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3.2 形成技法上的互动山水画从中汲取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这些作品为画家们提供了构图、意境和描绘技巧上的灵感。
而在回应方面,一些著名的宋代文人也喜欢根据山水画创作或赋写相关的诗文,形成了以“写意山水”为内容的文学创作。
4. 两者间个体表达特点分析尽管山水画和诗词有许多共同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
4.1 山水画的独特表现手法•墨色运用:山水画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体现出景物的远近、高低以及光影效果。
•线条运用:用线条勾勒出不同形态的景物,并通过线条间距来表现景物之间的距离感。
•笔法技巧:山水画中使用多种笔法,如点状、皴擦、泼墨等,以表现不同材质和纹理的效果。
4.2 诗词的独特表达方式•蕴含意境:诗词通过字句与修辞手法创造出丰富而精确的意象和情绪,在读者心中引发共鸣。
宋代文人喜欢山水画
宋代文人为什么喜欢山水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晋末五胡乱华、南北朝分立,并入与隋、唐。
及唐灭之后,五代十国逐鹿中原。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太祖皇帝赵匡胤于陈桥起兵,横扫天下,这才使得中华大地再度回归大一统。
两宋时期前后三百余年间,中国的文人阶级地位迅速提升,人文精神大放异彩,文学、书画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画坛,山水画达到了历史高峰期,绘画技巧日臻完善,画中寄托的意境、志趣更是深深沉淀。
山水画在文人中间广为流行,甚至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名人雅士无不纵情山水,用画笔描绘山河的壮美秀丽,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操。
是什么导致宋代文人如此钟情于山水画?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三个关键的要素:宋朝有着怎样的社会文化和外部环境?宋代文人有什么特点?宋代的山水画有什么特点?两宋社会文化浅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五代十国纷争时期,战乱频仍,掌握军权的门阀横行天下,“文章礼乐”无益于时,形成了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
太祖皇帝建立宋朝后,为避免重蹈五代时期王朝更迭频繁的覆辙,遂定下偃武修文的祖宗之法,通过“杯酒释兵权”,推行更戍法和用文官取代武官治理国家等措施削弱武将权力。
太宗即位后,又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制,吸收大量文人进入政府,使得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由读书人执政的朝代。
因此,北宋成为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在11、12世纪内,中国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较而无逊色;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精通琴棋书画,学富五车。
在文学领域,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几乎全部席位;哲学方面,理学的开创标志着中国古代学术思想达到了巅峰。
北宋是真正的文化人的天堂。
清明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逢佳节,游山玩水成为时尚,名山大川间络绎不绝的旅人是一道靓丽的时代风景线。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其中最为杰出的便是山水画。
以胡公虎、郭熙、范宽为代表的宋代山水画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探究其艺术魅力所在。
一、笔墨渲染的高超技巧宋代山水画家以笔(毛笔)墨渲染山水画,给画面注入大量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特别是在墨色的运用上。
墨色是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处理物象的大小与远近关系,还能够塑造出山水画的气氛。
宋代山水画家工整的筆觸和精湛的技巧,使得墨色变得更加细腻丰富,并且能够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意境。
二、巧妙运用“余白”处理画面宋代山水画家在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上,广泛运用“余白”这一技法。
所谓余白,就是画面上的空白区域,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是同样重要的。
巧妙地利用余白,能够使画面更显得自然、流畅,给人以宽广、恬静的感受。
宋代山水画家在余白处理上,无不体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精神,使得画面的意境更为深邃。
三、追求自然真实的意境以上几点都是宋代山水画家用笔入墨所追求的手法,在绘制意境上,他们更注重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他们以观察和领悟自然风貌、形态与轮廓为基础,以确切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致力于描绘出一种众生共鉴的自然之美,体现出深厚的生态思想。
通过画笔展现天地之妙,志气之盛,鬼斧神工的神奇山水画,则是他们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而这些自然山水在宋代山水画家手中,就成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总结以上三点便是几则宋代山水画的特点,笔墨的渲染技巧、余白的处理和自然真实的意境,都透露出他们在创作上的深刻思考和注重细节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画作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和现在的收藏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透过他们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发展所趋向的道理。
此外,其舒展自由、饱含生命和朦胧意境的表现手法,也流传到现今山水画中,为后来者所学习和继承。
初探宋代边角山水的艺术表现
初探宋代边角山水的艺术表现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而山水画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
在宋代的山水画中,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即边角山水。
边角山水是指画面中以靠边和角落的形式布置的山水元素,这种风格在宋代山水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宋代山水画的一个特色。
那么,在宋代的边角山水艺术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揭示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
一、边角山水的地理特征在中国的山水画中,画家们常常以著名的山川河流为创作对象,而这些山川河流往往被巧妙地放置在画面的边角位置,从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创作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风光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对于地理环境的深刻感知与热爱。
在宋代的边角山水中,地理特征常常表现为起伏崎岖的山峦、蜿蜒曲折的河流、苍翠葱笼的树木等元素,这些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幅富有禅意的山水画卷。
通过这种地理特征的呈现,宋代的边角山水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二、边角山水的意境内涵在宋代的边角山水中,除了地理特征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内涵,这种内涵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理想,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宋代的边角山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清幽的高远情怀。
在这些画作中,山峦河流常常被置于画面的边角位置,与苍翠的树木相映成趣,形成一种空灵高远的氛围。
这种氛围既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理想,又彰显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宁静清幽生活的向往。
在边角山水中,画家们往往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这些画作中,画家们不仅通过对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还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传递出一种愉悦平和的情感。
这种情感既为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温暖,又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边角山水的艺术手法在宋代的边角山水中,画家们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以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山水画面。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观察和描绘自然。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细节描写和写实,讲究察物半存、揣摩细致,力求在画中表现出自然的真实。
丰满的山石,曲折的河流,婉转的树木,在宋代山水画中表现得十分逼真。
2. 墨色浓郁,勾勒丰富。
宋代山水画家的画风以笔墨浓重,线条明快为主。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轮廓和气息,刻画出深邃的山峰和奔流的江河,并且在用笔技法上,独具匠心。
3. 关注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他们常在山水画中表现诗意,传递情感,善于以画传意,用画解说。
这也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4. 重视空间布局和透视效果。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作画中,十分注重空间的布局和透视效果的处理,这些技巧使得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更加强烈,画面更为立体感和场景感。
综上所述,宋代山水画以其细腻、简练、写实而著称,它不仅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十讲 宋代山水画赏析
窠石平远图》 图17 [宋]郭 熙《窠石平远图》 宋郭
《寒林图》郭熙 北宋 寒林图》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 字晋卿,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1048-1104年),字晋卿,祖 年),字晋卿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善书 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 画,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其山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 梦游瀛山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 图》、《梦游瀛山图》等。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范宽《雪山萧寺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景寒林图》 范 宽 《雪景寒林图》
2.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郭熙 .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 郭熙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英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 神宗、哲宗三朝( 初为御书院艺学, 宗、神宗、哲宗三朝(1064-1110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在艺术上与关李范三家相媲 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 美。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他强调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不下堂筵而坐穷 泉壑。 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泉壑。”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用 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 笔,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他的山水取法李成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枝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变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 关山春雪图》 谷图》 窠石平远图》 谷图》、《窠石平远图》等。此外经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 著述《林泉高致》 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著述《林泉高致》,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画的表现有何不同
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画的表现有何不同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纸,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莽莽苍苍。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
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
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
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
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
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
水墨画大体上是依着以赵雪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向前发展的。
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重视画家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抒发。
赵雪松主张绘画的现实主义,强调绘画笔墨与书法的一致性,标榜复古、提倡书法笔墨的趣味。
作为元四家(赵雪松、黄公望、王蒙、吴镇、后董其昌也用倪鲢替换他)之首,引导了元代水墨画的新一轮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
他们用干笔皴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
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艺术特点
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艺术特点郭熙(1049年-1130年),字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是北宋时期宫廷绘画院的一员,并且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最受推崇的画家之一。
以下将探讨郭熙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特点。
1. 勾线确定整体结构在郭熙的山水画作中,重视勾线以确定整体结构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他善于运用线条勾勒出山川河流的形态,同时锐意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通过勾线表现物体边界和轮廓,使得观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整幅画作的构图和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 善于运用斧劲皴法斧劲皴法是一种以快速、简洁、有力的笔触表现山体纹理和树木枝叶等细节工笔技法。
在郭熙的山水画中,他善于运用这一技法来描绘各种自然景物。
通过巧妙的斧劲皴法,他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山石的质感、树木的生动和水流的奔腾。
这种技法赋予了他的作品以独特而有力的艺术效果。
3. 追求意境与情趣郭熙在创作山水画时,非常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情趣。
他擅长运用青绿色调,以及模糊、恢弘的笔触来营造宁静、舒适和宏伟壮丽的氛围。
同时,他善于处理光影效果,通过精准而富有层次感的呈现方式打造出富有神韵和抒发内心情感的画面。
4. 注重空间透视和层次感郭熙在山水画中注重空间透视和层次感,从而营造出深邃、广阔且具有立体感的画面效果。
他善于运用远近点、收缩透视等技法来表现远离人眼所在位置时景象变小或变远,并采用大小不同、距离远近不同来形成明暗对比和层次分明之效果。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具层次感,还增强了观者对景深的感知和沉浸感。
5. 精雕细琢的细节描绘郭熙在山水画中注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他善于利用微小而精致的笔触去刻画各种物体的特征和纹理。
无论是山体、树木、江河或是人物、动物,都能够通过郭熙细腻入微的表现得以生动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结语以上是宋代画家郭熙山水画艺术特点的概述。
他通过勾线确定整体结构、运用斧劲皴法、追求意境与情趣、注重空间透视和层次感以及精雕细琢的细节描绘,创造出了富有韵味和内涵的山水画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通常宋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
在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构图方法、意境营造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画家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仰视、俯视、平视、近视等多元化的视点及相应的构图方法,在山水画中成功营造出了意境之美、写意之美、虚实之美。
由于两宋时期山水画在创作技法、理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故而被称为我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
一、宋代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早在北宋初期,众多画家便开始注重营造山水画中的意境美,并在南宋时期发展到鼎盛,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绘画创作方面,都对后世的山水画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说的是,宋代的苏轼首次提出诗画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谓韵味十足。
在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中,对意境美的需求更加突出。
当代诸多山水画家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以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美为参考依据,把自我的情感融入画面,或直接以虚幻的笔触、变幻的水墨幻化成意境,使当代山水画呈现出多样化的意境美。
二、宋代山水画的写意之美宋代山水的写意之美主要体现在表现技法上。
如,北宋诗画大家苏轼通过学习魏晋画风并与当时流行的诗词融合,首次提出了诗画一家的新观点。
所谓书画一律,并不是简单的在山水画中题词,而是书法与山水画技法的融合。
如,在《木石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苏轼一方面保留了写实的画风,另一方面大量使用了由书法衍变而来的皴法入画,展现了作者对枯树形态的另类认知,运用书法与山水画技法的融合,开创了书画一律的山水画风。
另一位山水画大家米芾,通过观察毛笔蘸墨后与宣纸的自然发散的形态,另辟蹊径开创了泼墨山水的新画风。
如,在《赤壁遗古》中,米芾在画面中运用了多变的笔墨技巧,以水晕的自然发散的轮廓代替了山水固有的轮廓,注重表现墨色在画面中的自然变化,对人物、树木等细节的刻画一笔带过,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为宋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简述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
简述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在绘画领域。
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简述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
在北宋初期,山水画开始从绘制山川地貌转向追求内心情感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形式的完美与细致,注重绘画中物象的真实性。
代表性的画家有李成、李唐、李公麟等。
他们的作品以笔墨写实,山水景色的表现力强,给人以细腻而精致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宋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自然和意境的思潮。
南宋山水画家以观察自然景物为基础,注重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力求表现自然的美和情感的内涵。
代表性的画家有范宽、郭熙、杨万里等。
他们的作品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艺术的表达。
他们通过表现山水的气势磅礴和宏伟,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流动,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南宋时期也出现了一种注重绘画技法和技巧的山水画风格,称为“工笔山水”。
这种风格的山水画注重细节和精确,以工整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表现出山水的细腻和精致。
代表性的画家有李公麟、马远、夏圭等。
他们的作品以色彩鲜艳、线条工整为特点,给人以一种精致而纤巧的感觉。
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画家们对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北宋时期注重形式的真实和细致,南宋时期注重感受自然和追求意境,工笔山水则注重绘画技法和细节的表现。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后世的山水画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启示。
总的来说,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既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也反映了画家们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无论是北宋时期注重形式的真实和细致,还是南宋时期注重感受自然和追求意境,以及工笔山水注重绘画技法和细节的表现,都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素材。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_佟伟凤
大众文艺摘要:隋代展子虔将山水画从人物画中游离出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代进入成熟和繁盛期。
从构图形式、笔墨语言和意境品味等方面愈发纯熟而颇具感染力,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因此,研究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审美;特征在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以客观物象作为描绘对象,追求“写真”,着力创造山水画的形式美和程式美。
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无论名山大川、楼台宫殿、渔樵牧归,都引人入胜,各尽形貌。
在技法上,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正因为宋代山水画的辉煌成就,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因此,研究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宋代山水画的形式特征山水画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代进入成熟和繁盛期。
其形式语言和绘画技法更加多样丰富,全景构图式的大山大水之雄强和边角取舍式的山水之清秀,历经众多画家的实践探索,使山水画的图式符号基本全面,突破了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面貌,画中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
宋代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讲究开合、呼应、对称、平衡。
这些丰富多彩的构成样式,为山水画的形式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从山水图式的空间布局和构图关系上看,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求宾主呼应、虚实藏露、繁简参差等形式规律的恰当运用。
北宋郭熙将山水画的构图概括为“山有三远”,即将山水画平面构图中的纵深关系处理为独特的“三远法”,包括平远法、深远法和高远法。
使得山水画中的“以大观小”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得以综合运用,这样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使崇山峻岭、江河湖泊、楼台亭榭俱现于一画之内,而且极为充分地表现出山水的气势。
郭熙的山水巨制《早春图》(图一)就是以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北宋和南宋山水画风格比较-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个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虽然山水画在两宋时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过在构图审美笔墨技法方面却趣味不一。
北宋在山水画中主要是层峦叠障、布置茂密的“以大观小”全景式。
北宋山水画取景侧重于完整的把握对象,较为直接、坦白,“以大观小”。
首先,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幅画更是在山,树,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
山石高大,行旅渺小,初此画,立即给人一种气势浩大山峰巍峨之感,山与人的对比更突出了北方山的特点。
北宋山水画是一种全景山水,画作气氛庄重,山势雄浑、博大,且画卷尺幅宽,所画之物层次感强、节奏感强,,地域特色也比较强。
北宋山水画地域特点强,状物高于达意。
所以北宋以形象的深人刻画来丰富画面的构图变化,以景物的渐层、重复的节奏来形成画面的统一。
而到了南宋则侧重于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有限场景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南宋秀丽、小巧、优雅,南宋是去其繁章,采其大要的“以小显大”截取式随着审美意识的发展,山水画的构图,则明显反映在“以小显大”的小景山水上。
大体是“去其繁华、采其大要”截取式的特写镜头布局的方法。
大景求全形象繁复;小景集中意象简括。
如李唐的《清溪渔隐图卷》,构图上不是让出天地表现远景和全貌,而是“顶天立地”,采取近景的一角。
他们的“一角”、“半边”构图似乎更接近于焦点透视的“凝神观照”,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在半边一角,开阔画面的空白,形成暗示的空间。
其典型章法是,画面近景树木半截,“斧劈”一角;中景危崖半壁,云雾间挡;远景淡荡空朦,天高云阔,给人较直接、简练、明确的审美乐趣和满足。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美,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些审美特征:
1. 以写实为基础:宋代山水画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确描绘。
画家通过准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使作品显得逼真而生动。
他们善于观察大自然,追求真实的表现,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作所呈现的景物的真实感。
2. 重视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非常注重构图和布局的安排。
画家们常常运用“远近”、“高低”、“左右”等构图原则,以创造出和谐平衡的画面效果。
他们追求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比例的协调,使整个画面显得平衡而和谐。
3. 追求意境与情感的传达:宋代山水画强调艺术家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来诠释,使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内涵。
在宋代山水画中,山水往往成为表达画家内心情感和意境的媒介。
4. 借鉴以往传统:宋代山水画继承了唐代山水画的传统,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发展。
画家们借鉴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同时加以创新和发展。
他们在技法上更加细腻,构图上更加注重平衡与和谐,使宋代山水画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总的来说,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表现,追求意境和情感的传达,以及构图和布局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审美特征使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评价标准 可行
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评价标准可行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审美评价标准探析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高峰。
在宋代,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艺和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对宋代山水画的美术赏析:
1. 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山水的远近、虚实、疏密等手法,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画家善于运用“透视法”和“计白当黑”等技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有深度。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布局十分精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和取舍,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
2. 笔墨与线条: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运用各种笔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烟皴”等,表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线条极富表现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3. 色彩与调色:宋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色彩,表现出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调色十分精细,画家们通过在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和颜色,调制出各种深浅、浓淡的色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4. 意境与情感:宋代山水画不仅仅是表现自然景物,更是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宋代山水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呼吸的境界。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总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可以概括为“静谧、深邃、神秘”,它独特的笔墨运用和艺术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先,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静谧”风格著称。
宋代画家注重表达大自然的宁静和宁谧,他们通过细腻的笔墨展示了山水之美。
画家们善于使用意境的构建,通过山水与人物的有机结合传达心境。
宋代画家善于用淡墨激发观者的阅读欲望,并通过在草木石块间留出一丝丝的空白,创造出宁静、静谧的氛围。
这种静谧的风格使得宋代山水画达到了画中有画、构图独特的艺术效果。
其次,宋代山水画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宋代山水画常常以细腻精致的笔触描绘山川河岳,其细节之处仔细考究,线条纤细、错落有致。
画家们善于通过勾勒出山石的曲线、体现江河的卷曲和描绘云雾的卷曲,使得画面充满了变化和神秘感。
宋代山水画的深邃之处还表现在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画中山石、植物与人物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宇宙共鸣的境界,使人产生对宇宙之大和生命之脆弱的思考。
最后,宋代山水画给人以神秘的艺术体验。
宋代画家善于通过意境的塑造,通过细致的纤毫和墨痕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富于变幻和美感的层次。
宋代山水画家擅长运用水墨的浓淡变化,通过淡墨点染、拓印等技法,使画面产生出神秘的弥散感和真实的氛围。
这种神秘的艺术体验让人产生对自然之美和绘画之美的赞叹。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静谧、深邃、神秘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在观赏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深邃之处,对宏大的自然景观进行审美的体验,进而激发人们对生活意义和宇宙美的思考。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后世山水画家提供了借鉴和启迪,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深邃的艺术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代山水画特征及审美摘要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巅峰时期,艺术美学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审美精神内涵。
宋代的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形神与构图的特点,因此出现了许多被后人称为“神品”的优秀山水画作品。
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艺术节上,哈佛艺术馆展出了中国部分宋代的优秀山水画作品,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对中国宋代山水画发展与演变进行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审美进行研究。
关键词:宋代传统绘画精神内涵山水画特征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山水画,是以中国自然山川河流为主题的民族传统绘画艺术,而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山水画从最早的人物画的背景衬图发展到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科,在每个发展时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宋代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体系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里程碑,它秉承了传染绘画线条与水墨的优良传统,并且突出与提高了绘画中水墨的表现效果,让苍劲有力的绘画线条与多元的色彩将山水风景与宣纸实现高度融合。
宋代艺术家提倡以形写神,通过自然风景的变化来反映出人文环境的变革,并且关注到人在山水中的位置,许多艺术家通过游乐、寻幽等形式来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出思想上的独特追求。
一宋代山水画生成背景概述中国山水绘画最早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期,中国著名艺术家顾恺之曾经在自己撰写的《画云台山记》中写道:“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西去山,别详其远近……”这些文字内容完全是为山水画而设计的。
紧接着,艺术家宗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这部作品主要谈到了传统山水画与“道”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绘画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引导了后朝传统绘画的方向,并且点出了中国画的特征。
随后,艺术家王微写出了世界上第二篇关于山水画创作的理论著作《叙画》,他认为山水绘画并不是绘制地形图,而是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这些成熟绘画理论的先后出现,表明了中国山水画家们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都开始注意到对山水画创作的深入认识与表现效果。
在宋代,中国山水画真正进入到了自己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皇室与贵族阶层都对山水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我们可以看到厅堂中摆放的山水画内容的屏风,也可以看到放在案头的小幅水墨画。
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绘画名家,风格迥异。
而这些局面,都是在宋朝统一之后,统治者集中政权过程中要求社会各种艺术文化也随之统一,因此在绘画形象上也不例外。
在宋朝开国时期就接收了多处画院的名家,并且迅速成立了翰林图画院。
由于宋朝一直受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威胁,因此势力上难以与汉唐两代相比,这迫使宋朝在外患不断的背景下强调文治的重要性,以稳定当前的局势。
翰林图画院的设立,能够很好地突出宋朝政权强调文治的作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一时期画院的艺术家们都拿着朝廷的“俸禄”,个人地位也升迁很快,促进了宋代绘画事业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政权统治基础由庶族地主替代了前朝的门阀地主,这种变化保障了多数地区的群众可以通过朝廷科举考试进入到统治阶层,让文化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众多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等事业开始热衷并且参与进来,许多艺术家为了追求物质的“真”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规律”,经常投身于大自然体验生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这也使得宋朝成为封建宫廷绘画最繁荣的时期。
二宋代山水画艺术特征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山水画从隋朝开始就基本确立,经过了几个朝代的发展,在宋代成熟起来,达到了山水画的巅峰时期,艺术造诣上超越了人物画与花鸟画,在中国画体系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认为“山水”代表祖国,所以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将河山作为描绘的主体,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美,而画家用艺术角度来捕捉自然环境的变化,并且通过景物的描摹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而这些景物绘画具有的艺术特征也是我们所需要深入研究的。
1 景观的真实描绘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山水绘画发展到两宋时期,到了“写实”形式的顶峰,尤其在两宋时期画院的画师,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技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传统绘画讲求“形似”,诸多山水画师们都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绘。
中国山水绘画研究元老高居翰就在撰写的《隔江山色》中写道:“南宋山水画借了许多技法,让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色,但是又与照实描绘不同。
”例如,在米友仁创作《潇湘奇观图》,画面峰峦起伏,云雾出没,并且层林被飘渺的烟霭笼罩,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将景物生动真实地描绘出来,让欣赏者明白,奇观是对自然境界真实地还原出来,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2 多元化的构图形式山水画构图一般是以透视法为主,到了两宋时期也是这样,而这种透视方法与西方画派那种“焦点透视”是不太一样的。
在宋朝的山水作品中也有近大远小的风景,但是却没有焦点,这是因为画家还会用另一种作图方式——平行投影画法。
这种创作方式与我们现代建筑绘图中的“轴测投影法”类似,让作品中的景物不会受到焦点透视的阻碍,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效果。
平时我们要想画一个建筑时,会利用焦点透视的原理,而不是让透视线平行,需要让它们能够消失在最终的灭点上面。
然而,宋朝的山水画作品中所有建筑物的线条都是平行的,没有焦点,而这也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具有的特点之一。
到了南宋时期,山水画作品在构图方面多数选取局部,这种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全景式构图特征,马远就是这种构图形式的代表画面,他的作品“或者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者绝壁而下,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者孤案舟泛月而一人独坐”。
我们可以从马远作品中总结出他的创作特点,多数描绘山水一角,在画面中留下大片空白,借助“即白当黑”的表现手法,让作品的画面中虚实结合,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与幽静空旷的审美感受。
夏圭的作品风格在构图与表现形式方面与马远相类似,他的作品具有简约、辽阔、幽静等特征,一般只描绘一半的景物,人称“夏半边”。
虽然他描绘的景物多数只是一树、一叶扁舟等,但是都能够生动表现出事物,富有鲜明的特征,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3 形与神的统一我们看到宋朝有名的画家,都深居山林,在长期隐居探索的基础上,让绘画作品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作技法方面比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
例如,郭熙就在《林泉高致》中说明了“比德”的审美研究方式,认为可以将人们的主观情绪融入到山水作品中。
画家们掌握了“远取其势,近取其至”的绘画原则,并且遵循“以小观大”的创作原则,而这些绘画技法的形成,都来源于宋代画家们深入山林的研究与观察,许多宋朝的画家潜心研究,隐居深山,提出了“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沃有”的创作理念。
也正是由于画家们投身于山水画艺术,让宋代的山水画艺术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纵观宋代山水画作品,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内涵,这主要是由于宋代画家们的外师造化。
他们细心观察自然环境,对祖国山水赞扬,把握住客观事物形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实现中得心源的境界,即达到传神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对创作者内心的写照,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秀作品的时候,首先打动我们的不是作品高超的技法,而是可以让欣赏者与画家产生高度的共鸣,这种共鸣就是传神。
因此在宋代,人们将传神作为创作中的最高要求,因此有些人将宋朝的山水画作品誉为“神品”。
例如,宋代著名山水画家范宽创作的《溪山行旅图》,从外形来看,高耸的山头,飞流直泻的瀑布,草木丛生的山丘,深山中的亭台,波光粼粼的溪流,往山林前进的老马等,这些元素在创作者笔墨下生动地描绘出来。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关陕地区,但是我们在当地的真山中却找不到,这是范宽对关陕地区山水形象特点的浓缩与提炼。
从创作技法上来看,这幅作品没有对山水纹理直接描摹,而是通过一点点地点墨来体现出山岭的威严与重叠,整部作品展现出宋代山水画作品的可游可居的高深境界。
由于这是一部表现山水的作品,所以运用浓重的墨色,坚实的笔法,很好地将我国北方山水景色具有的质感表现出来。
范宽对于山水景物的描绘,突出了风骨神韵,创造出了一种神游的意境,到达了传神的境界。
4 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人类文化学中,人文精神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范畴。
人们研究人文精神最早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学科教育,通过多种文学、地理、历史、哲学等专业来培养出适应社会环境的公民。
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群体用过去的典籍来与当时社会中占领统治地位的基督教的神学相抗衡,人文主义者强调宗教不能剥夺人的自由与尊严,肯定个人的理想,反对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在19世纪末,欧洲的哲学呈现出两大思想学派,一个是科学主义,强调了人们需要科学实证,号召理性思考;另一个是叔本华尼采提出的非理性的人文主义。
对于中国来说,封建社会中的文化依然是以人为本的,可以宽泛地认为是人文主义。
中国最早的“人文”概念出现在《周易》中,“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构成来看,这种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观念,肯定了个体价值与尊严,倡导人性的解放。
在这种思想潮流下,宋代的山水画作品也体现出相应的人文精神。
在这些艺术作品,虽然创作对象是景物,但是作品最终都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生命的追求与人生的感慨,体现出深刻的人文精神。
宋朝的山水画十分喜欢表现出元气浑成、氤氲渺茫的感官效果,郭熙的《林泉高致》就表现出“冲融而飘飘渺渺”的特征,之后的韩拙《论山》中也具有“阔远”“迷离”与“悠远”的特点。
而不管是阔远亦或是迷离等特点,都为了表现出元气浑成的视觉效果,而这与人文主义中追求洒脱酣畅淋漓的境界不谋而合,故司空图《与极浦书》书所言境界,“入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结语每幅山水画都能够体现出创作者个人的心理素质与自身修养以及生活经历,抒发自己对社会环境的审美感受。
中国宋代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宋代山水画的独特特征,如注重理性回归等,通过这些特征,我们能够看出来创作者对生命的不断追求与对人生的感悟,而这些都是艺术审美精神的印记。
之所以宋朝山水画能够蕴含深厚的审美精神,在于它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为传承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与延续的核心。
我国两宋的绘画大师们,傲视着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从他们作品中的强健精神气质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触摸到宋代艺术家们对理性探索的脉搏,而现代人也可以对宋代山水画进行文化审视,将我国传统山水画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1] 袁江洁:《浅谈中国古代人物“十八描”的程式化教育传承》,《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4期。
[2] 罗瑜斌、刘管平:《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风景园林》,2006年第1期。
[3] 卢国斌:《从〈画史〉的若干问题来看米芾“非师而能”的实质及目的》,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4] 洪惠镇:《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诗意梦境——〈方广智画集〉序》,《国画家》,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