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腹泻疾病查房

小儿腹泻疾病查房
均衡膳食,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常见于吃多了或吃坏东西后,消化系统排泄过 程紊乱。
查房的目的和意义
1 确认诊断
检查病情和症状,确定腹泻的原因和类型,制定准确的治疗计划。
2 评估临床状况
观察腹部是否肿胀,是否有发热、脱水等并发症,以及其他体征的变化。
3 提供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腹泻的病因、预防措施和正确的治疗方法。
腹泻病因和传播途径
病毒性腹泻
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污染的食物、水源或 受感染的人。
细菌性腹泻
细菌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进食被污染的食物或 接触感染的人。
过敏性腹泻
过敏原通过食物或接触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腹泻发 作。
消化不良引பைடு நூலகம்的腹泻
摄入过多或不适宜的食物,消化系统受到刺激而导 致腹泻。
常见症状和体征
1 腹痛
患儿可能出现腹痛,表现为拍打腹部、咿咿 呀呀地哭闹。
小儿腹泻疾病查房
欢迎来到小儿腹泻疾病查房,让我们一起探讨常见的小儿腹泻疾病及其诊治 方法。
常见小儿腹泻疾病
病毒性腹泻
常见于幼儿,主要由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引 起。
过敏性腹泻
过敏原摄入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如乳糖不耐受 或蛋白质过敏。
细菌性腹泻
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大 肠埃希菌。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2 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呈水样或黏稠状。
3 呕吐
可能伴随腹泻,食欲不振,有时出现恶心呕 吐。
4 发热
有时伴随感染性腹泻,体温升高。
辅助检查和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 粪便常规检查 • 病原学检测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检查 • 肠道造影

小儿泄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

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

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呈水样,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对于小儿腹泻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多样,具体表现因年龄、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小儿腹泻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便次数增多:小儿腹泻时,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常达到每天3次以上。

2. 大便性状改变:小儿腹泻的大便常常呈现稀烂或水样,有时带有黏液或血丝。

3. 腹部胀气:小儿腹泻时,腹部常出现胀气的感觉,患儿可能会有腹胀、腹痛的不适感。

4. 全身症状:小儿腹泻时,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

二、体征检查在诊断小儿腹泻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一些体征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常见的体征检查包括:1. 腹部触诊:医生通过轻柔触诊患儿的腹部,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肠蠕动增快、肠鸣音亢进等体征。

2. 腹部B超:腹部B超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小儿的肠道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肠道梗阻、炎症等病变。

3. 骨龄测定: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患儿,可以进行骨龄测定,以排除肠道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明确小儿腹泻的病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1. 大便常规检查:通过对患儿的大便进行化验,可以了解大便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异常物质。

2. 大便培养和毒力因子检测:对于疑似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以进行大便培养,以确定病原菌类型。

同时,还可以检测细菌的毒力因子,以判断致病菌的致病性。

3. 血常规:血常规可以了解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腹泻或贫血等情况。

4. 免疫学检查:对于疑似免疫相关的腹泻,可以进行免疫学检查,如IgE水平、T细胞亚群等检测。

四、诊断标准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除器质性病变:首先需要排除小儿腹泻的器质性病变,如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肠道肿瘤等。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评估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评估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常规血常规、血电解质、粪便常规等有助于评估病情。进一步 辅助检查如肠道毒素检测可帮助确定特定感染。
腹泻的分类与分级
根据病因、病程和临床特征,腹泻可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急性和慢性腹 泻。分级可参考粪便次数、持续时间和全身情况。
小儿腹泻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包括全面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确定腹泻的 病因、严重程度和相应治疗方案。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能够确定腹泻的病因,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确保准确 诊断和有效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治疗策略包括脱水、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根据病情和病因,医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重在对 症治疗并保证儿童的营养和生长发育。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评估
本演示文稿将介绍小儿腹泻的综合评估方法,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 方案。
腹泻的定义和病因
腹泻是指小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疏、水样或含有黏液和/或血液。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消化不良、 食物过敏等。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详细采集病史包括症状持续时间、粪便特征、饮食情况等。体格检查可包括观察、听诊、触诊等。

《小 儿 腹 泻 病》课件

《小 儿 腹 泻 病》课件
总结词
腹泻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脱水、营养不良、肠道感染等。
详细描述
腹泻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脱水,由于大量排便和呕吐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长 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肠道感染,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对于腹泻病的 并发症,应尽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降低对患儿的影响。
05
总结与展望
腹泻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感染
腹泻病容易引发其他感染性疾 病,如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

死亡
腹泻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
区。
02
病因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
细菌性腹泻
由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引起, 通过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

病毒性腹泻
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通过呼吸 道、消化道传播。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ຫໍສະໝຸດ 鞭毛虫等,通 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预防腹泻的疫苗 。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分析
总结词
感染性腹泻是最常见的小儿腹泻类型,主要由细菌、病毒等 感染引起。
详细描述
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发热和腹泻,大便 多为水样或蛋花样,可伴有粘液和脓血。治疗感染性腹泻的 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防止脱水。
《小儿腹泻病》PPT课件
• 引言 • 病因 • 诊断与治疗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腹泻病的定义
01
02
03
腹泻病
指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 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小儿肠炎,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在夏秋季节。

中医认为外感暑湿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成湿滞,阻于中焦,使之清浊升降失常,清气不升,而致腹泻。

病重者,津液大耗,容易伤阴伤阳,转危变险,必须警惕。

【诊断】1.以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以上为主症,或伴呕吐、发热。

2.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气味、颜色以及排便时的表情,以区别腹泻的虚实寒热,并和痢疾作鉴别(本病无腹痛、脓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3.注意全身状况,有无烦躁或极度委靡、口渴、皮肤干瘪等症状,及有无伤阴、伤阳的转变。

4.若有腹胀、呼吸深长、脉微、惊厥等症状,提示脱水、电解质亲乱,有并发症存在。

5.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镜检有未消化食物及脂肪滴,乳酸试验阳性;感染性腹泻,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菌等生长,也可分离出肠道病毒。

【治疗】小儿腹泻的治法很多,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内服药疗法;有应用推拿和针灸疗法;近年来外治疗法发展很快,温灸治疗有效,可免小儿服药难,深得家长们喜爱。

分别介绍于下。

一、辨证论治根据腹泻次数和寒热虚实的性质,可分为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三证,若利下津液大耗,伤及正气,又可出现伤阴伤阳等变证。

治疗方法,分别给予消导、清肠、化湿、健脾;出现变证,给予救阴扶阳,随证处理。

1.伤食泻脱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黄褐泥烂或呈水样,有不消化残渣,酸臭如败卵,精神尚好,苔脉无异常。

此乃伤食积滞引起,病程短暂,性质较轻。

治法:消食助运。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

焦山楂、莱腋子、苍术、连翘各IOg,半夏6g,陈皮5g。

加减:暧饱明显,加麦芽10g。

水煎服。

腹痛苔白,病程稍长,加炮姜、广木香等份研粉服,每次1g,每日3次。

并有外感风寒,发热、流涕、咳嗽,加葛根、荆芥、防风各6g,枯梗5g。

2.湿热泻大便次数增多在10次以上,蛋花水样便,黄赤而臭,肠鸣腹胀,甚则呕吐,或伴发热、口渴、精神烦躁,小便黄赤,苔薄黄腻或薄白而干。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评估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评估

6
腹泻的分型
我们可以根据起病特点及病程长短将小儿腹泻分为: 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2周~2月) 和慢性腹泻(病程>2月)。还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 度分为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具体鉴别点如下。 •轻型腹泻:每日大便次数<10次;大便性状稀 薄,黏液少;全身症状以及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 不明显。 •重型腹泻:每日大便次数≥10次,水分多,混 有黏液;全身症状明显,可有纳差、精神萎靡、发 热等;出现中、重度脱水,常伴低钾、酸中毒或低 钙、低镁等。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评估
1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其发
病率仅次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尤其在2岁以下 的婴幼儿更易发生,也是引起小儿死亡及导 致儿童营养发育落后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 儿科学的发展,小儿腹泻的诊治不断出现新 的观念、新的处理方法,在这里与全科医师 分享。
2
内在因素
•因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胃肠道发育尚未 成熟,胃酸分泌明显较成人少,杀菌能力差。夏秋 季节天气较热,出汗较多,不显性失水增加,机体 对水分的需求增加,而大量饮水或进食饮料,会使 胃酸进一步稀释,摄入的致病菌不易被胃酸杀灭, 从而易发生腹泻。 •小儿时期,尤其婴幼儿阶段,由于生长迅速, 对营养的需求量大,而通常营养物质的摄入需经过 胃肠道来消化吸收,因此肠胃负担相对较重,更容 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发生。 •小儿时期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较少,不利于食 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继而导致腹泻。
13
起病即表现为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惊厥、
嗜睡等症状,而尚无消化道症状出现的患儿, 要警惕中毒性菌痢的可能。
14
若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改善后,又
出现进食后呕吐反复,伴阵发性哭闹或腹痛 主诉,要警惕肠套叠发生的可能,须及时行 腹部B超检查确诊。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急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南阳市中医院 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张炜
门诊63869998 一病区63869993,二病区63869905 三病区63869904
E-mail: zhwei90@
便次增多
腹泻的定义
轻: 中: 重:
质地改变
水分 粘液、脓血
大便次数与病理的关系
大便次数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吉兰巴雷综合症、瑞氏综合征。。。 肠套叠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呕吐、蛋花汤便、迅速出现的脱水+季节+ 年龄 ----考虑本病可能。粪便镜检白细胞很少。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常在正常范围。粪便检测到 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2.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依靠相关病毒特异性抗原
便中存活数日~数周,耐寒冷,在-70°C可长期保存 ,不耐热,55°C30分钟即灭活。耐酸又耐碱, pH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75% 乙醇、酚、甲醛及含氯消毒剂有灭活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
是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有轮状 病毒腹泻和相关疾病每年约1.3亿,其中受诊患者超过2500 万,约200万儿童为此住院,死亡数超过60万。
克样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四环素、强力霉素、喹喏酮、SMZ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1)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
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该合理使用补液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和肠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
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新生儿、婴幼儿、衰弱患儿(
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亦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轮
状病毒性肠炎可选用a-1b干扰素或病毒唑。
(2)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
完整版ppt课件
5
积极做好病原学诊断,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 行诊断。如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 氏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 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原 性腹泻等。脱水程度: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皮肤 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 精神稍差,皮肤稍干躁,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 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 100ml/㎏)。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 躁、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 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完凉整版,ppt课尿件 量明显减少。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六、 治疗
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
需要量增加(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
,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
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
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
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病的康复时间,但
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个体消化吸收功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及 进展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 腹泻)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频繁的大便次数、稀烂的大便 质地和腹部不适感。本演示将带您了解腹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小儿腹泻的定义和症状
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大便次数增多、稀烂或水样,并伴有腹痛、腹胀或其他消 化道症状。积极的症状管理和寻找主要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频繁的腹泻可以导致尿布疹, 需要采取适当的尿布护理和保 护措施。
注意卫生
定期洗手、清洁环境和注意食 品卫生是预防腹泻并减少传染 的重要措施。
常见的小儿腹泻病因及分类
感染性腹泻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 毒和寄生虫。细菌感染常 由食物中毒引起,而病毒 感染通常是通过接触传播。
营养不良性腹泻
由营养不良、乳糖不耐症 或其他饮食缺陷引起。通 过纠正饮食问题可以缓解 该类型的腹泻。
过敏性腹泻
与食物过敏或过敏症状有 关,可引起肠胃道炎症和 腹泻,适当的饮食管理可 以缓解症状。
预防小儿腹泻的措施
1
卫生习惯
定期洗手、净化饮食水源、烹饪食物和保持环境清洁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2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母乳提供了宝宝所需的营养和免疫保护。
3
疫苗接种
接种相关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和霍乱疫苗,有助于预防特定类型的腹泻。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脱水Βιβλιοθήκη 尿布疹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 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水分摄入 和电解质平衡。
小儿腹泻的流行病学数据
小儿腹泻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每年有数百万儿童因腹泻而死亡,而腹泻是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
小儿腹泻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症状评估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小儿腹泻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小儿腹泻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Ø 严重者:感染中毒症状、休克
第37页,共108页。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真菌性 肠炎
➢ 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伴鹅口疮 ➢ 便稀黄、多泡沫、粘液,可见豆腐渣样
细块,偶见血便 ➢ 便检:真菌孢子和菌丝 ➢ 免疫低下者、慢性腹泻者,长期抗生素
或激素等使用者
第38页,共108页。
临床表现-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第25页,共108页。
喂养及护理不当
➢喂养质和量不当 ➢环境、情绪影响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第26页,共108页。
食物过敏及吸收不良
➢牛奶、豆浆过敏 ➢酶的缺乏、脂肪泻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第27页,共108页。
发病机制
•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 有渗透性的物质
•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的大量性渗出 •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尿,精神极度萎靡,低热。 体征:
谵妄状态,面色青灰,口唇微绀,呼吸深大急促,脉搏细速,血压 测不到。皮肤弹性明显减低,前囟眼窝深凹,无泪,唇干,肢端厥冷, 大理石样花纹。 实验室:
低血)柯萨,奇粪病常毒规抗及原培(+养),阴血性钠。、钾降低,代谢性酸中毒(CO2CP降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第10页,共108页。
发病机制--细菌直接侵袭作用
炎性变化明显:
直接侵袭
小肠 结肠
肠壁
粘膜充血、水肿、 渗出、溃疡、出血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第30页,共108页。
发病机制--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
双糖酶 (乳糖酶)
双糖 分解不全
回吸收功能
渗透性腹泻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腹泻。

本文将介绍小儿腹泻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腹泻的定义和病因腹泻是指儿童每天大便次数增加,通常超过3次,并伴有稀便或水样便,且持续时间超过3天。

腹泻的病因非常多样化,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

常见的感染性腹泻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而非感染性腹泻则可以由过敏、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二、腹泻的临床表现1.大便次数增多:通常超过3次/日;2.大便异常:常为稀便或水样便,有时伴有脓血;3.腹部不适: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4.全身症状: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嗜睡等;5.其他症状:如呕吐、脱水、体重下降等。

三、腹泻的诊断1.详细病史询问: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饮食情况、生活环境等进行了解;2.客观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查,腹部触诊、听诊等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等基本检查,如有必要,可进一步进行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等。

四、腹泻的治疗腹泻的治疗主要分为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

对症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严重的体液丢失,因此,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儿童口服葡萄糖盐水、果汁水、补液盐、口服补盐液等。

对于重度脱水的患儿,应及时就医住院治疗。

2.适当饮食调整:在腹泻期间,要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增加米汤、稀饭、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增加益生菌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强肠道正常菌群,调节肠道功能,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腹泻症状。

病因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1.病毒性腹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抑制病毒,一般通过对症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2.细菌感染性腹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用药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用药

益丰大药房11月门店培训教材小儿腹泻的诊断与用药第一部分:医学知识一、定义(理解)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二、病因(理解)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易患肠道感染。

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1)非感染性原因: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2)感染性原因: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病毒感染:①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②诺沃克病毒: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

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饮食或水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

另外,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或急性传染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可伴有腹泻。

有时,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主要是病毒)。

三、临床表现(重点掌握)(一)腹泻分期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下者。

2、迁延性腹:泻病程持续2周至2月者。

《小儿腹泻病》课件

《小儿腹泻病》课件
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
02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腹泻病的病 因和类型。
诊断流程
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 断,确诊病因。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腹泻病的预 防与控制工作,形成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宣传腹泻病的预防知 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腹泻病的挑战。
05
小儿腹泻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儿情况
一名2岁男孩,因腹泻、呕 吐、发热等症状就诊。
病程记录
患儿腹泻持续5天,每天排 便5-6次,呈水样便或稀便 ,伴有食欲不振和轻度脱 水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有助于确定病因和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
对于部分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腹部X光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 性疾病。
03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抗生素、止泻药等
抗生素
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 注意,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肠 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护理与康复指导
01
02
03
保持清洁
确保患儿的日常卫生,勤 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 脱水等严重症状,应及时 就医。
预防接种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接 种轮状病毒疫苗,以降低 感染风险。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 J 腹 泻病 的 诊 断 与 治疗 JL  ̄
田希澜
( 凌源市第一人 民医院 , 宁 辽
凌源 ,2 50 12 0 )
【 要 】 腹 泻病 是 一 组 由多 病原 、 因素 引 起 的以 大 便 次数 增 多 和大 便 性 状 改 变 为 特 点 的 消化 道综 合 征 。是 我 国 婴幼 儿 摘 多 最 常 见 的 疾 病 之… 。 个 月 至 二 岁 的婴 幼 儿 发 病 率 高 , 六 是造 成 儿 童 营养 不 良 、 长 发 育 障碍 的 主要 原 因之 ~ 。 文 通 过对 d J 生 本 ,L 腹 泻 病 的 诊 断 与治 疗 的分 析 , 病 施 医 , 医师 医疗 类 似 病 症具 有一 定 参 考 价 值 。 因 对
【 关键词 J 小儿腹泻 ; 断; 诊 治疗
腹泻病系儿科常见病 , 曾称 为 “ 化 不 良 ” “ 幼 儿 腹 消 、婴 泻 ” 目前 统 称 为 腹 泻 病 。我 国腹 泻 病 仍 为 常见 病 、 , 多发 病 。 现 已基 本 查 明我 国小 儿 腹 泻 病 的 发 病 规 律 及 主 要 病 原 , 并 总结 制 定 了 有 效 的 预 防 方 法 及 全 国统 一 的诊 断 治 疗 方 案 。
性。
重; ③大便镜检 白细胞满视野 ; ④大便 p H值 >7 。 23 饮食治疗措施 : 给患儿 足够 的食物 以预 防营养不 良 . 应 并促进疾病恢复。 ①母 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喂母乳 ; 可选 ②
用 E常 哺 喂奶 制 品 喂养 ; 月 龄 >6个 月 , 予 已 习惯 的平 t ③ 给
均应用抗菌药物 , 明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 据上述 说 根
情况 , 出 细 菌 性腹 泻 病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指 征 如 下 : 痢 疾 ; 提 ① ②霍乱 ; ③婴儿 患沙门菌感染 ; 重症细菌性腹泻病 ; ④ ⑤特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疾病,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

该病发病率高、流行广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是我国儿童常见病及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XXX制定了《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该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如稀糊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甚至10~20次/日;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惊厥、昏迷、休克,可伴有心、脑、肝、肾等其他器官系统受累表现。

此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也是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或高钠血症,也可有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常见病原体所致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特点见附表3.辅助检查主要包括粪便常规、粪便培养和病原学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和过多经静脉补液等问题,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以及抗菌药物治疗。

同时,对于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儿尽快康复。

一)粪便常规检查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在霍乱弧菌感染时,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呈流星样运动的弧菌。

在阿米巴原虫感染时,镜下可见含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在真菌感染时,通过大便涂片可见孢子和菌丝。

二)对于黏液脓血便或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的患者,应进行粪便细菌培养;而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且出现急性水样便的患者,则无需常规进行粪便培养。

三)其他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酶免疫分析、直接免疫荧光分析、核酸扩增技术或分子序列分析检测等。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毒性脑病而危及生命 )。
酮血症 ;血容量 减少 ,血液浓缩血流缓慢 ,使组织灌注不 良、缺氧和
乳酸堆积 ;肾血流不足 ,尿少 ,酸性产物潴 留等 ,因此 ,腹泻时 ,绝
大多数患儿都存在代谢 l 生 酸中毒 ,脱水越重 ,酸中毒越重。
低血钾 :由于腹泻 、呕吐丢失大量钾及钾摄入不 足,中、重度脱
量 、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 ,食 物不能被 充分 消化吸收
( 1 ) 轻型腹 泻:起病可急可缓 , 精神 尚好 ,以 胃 肠道症状为主 , 大便每 日1 0 次左右 ,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便 ,有时伴有少量粘液 ,量 不多 ,偶有 呕吐 ,无明显脱水及全身 中毒症状 。 ( 2 ) 中重型腹泻: 常 急性起病 ,除有较重的 胃肠道症状外 ,还有明显的脱水 ,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紊乱表现及全身中毒症状。
代谢 陛酸中毒 。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摄人热量不足引起
肠道内感染的常见病原有病毒 、细 菌 、真菌以及原虫 等 ,其中以 病毒 和细 菌感染最 为常见。病毒 感染 常见于秋冬季节 ,而夏季细菌感 染较 为常见。肠道 内感 染引起 的腹泻往往临床症状较重 ,除 胃肠道症 状外 ,还有较明显的脱 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感染中毒症 状 ( 如发热 、烦躁或萎靡 、嗜睡 ,甚至会 现惊厥 、昏迷 、休克 、中
( 1 )口服补 液
肠 道外感 染常见 于呼吸 道感染 ,如上 呼吸道感 染 、急性扁 桃体 炎 、支气管炎 、肺炎 、中耳炎 、泌尿系感染等 ,其引起的腹泻通常临 床症状 较轻 ,多以 胃肠 道症状 为主 ,表现为 大便次数增 多 、水分增 多 ( 呈稀糊便 、蛋花样便 、水样便等 ),可伴有溢乳 、呕 吐及食欲不 振 ,无脱水及全身 中毒症状 ,多数可在数 日内痊愈[ 1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0.9%Nacl为等渗液?
Nacl解离出Na和cl. Mg%x10 ×化合价/分子量=MEg=900x10/23+35.5x1= 154×2=308mosm/L
3为什么5%NaHCO3为高渗?
Mg%x10 ×化合价/分子量=5000x 10x1/180=595meq×2=1190mosm/L 5%葡萄糖=5000x10/180=270mosm/L 人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80—320mosm/L >320高渗、<280低渗 1gNacl=17mEgNa、1gkcl=13.9mEgk、1gNaHCO3=12mEgNa
• (二)补液实施:
• 按“十字”原则,安排补液程序。
1.第一天补液: (1)定量(液体的量):总量=累积+继续+生理需要。 轻度10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累积损失:轻度占体重5%,中度占体重5—10%,重度占体重10— 15%。累积损失欠债还:(5000ml/100kg),轻:50ml/kg。中度50— 100ml/kg,重100——150ml/kg,实际还30—60—90ml。 继续损失30ml/kg.生理需要量:50—80ml/kg。 判定脱水程度,I°II°看皮弹,II°III°看循环。有因无症为I°,有 因加症状II°,有显著症状,加循环改变为III°。 (2)定性:(液体种类) 等渗:失水=失钠3:2:1,1/2张 高渗:失钠<失水6:2:1,1/3张 低渗:失钠>失水3:4:2,2/3张 正常血浆渗压280—320mos/L。
• 酸碱平衡调节,主要靠四个方面:
1.体液缓冲调节作用
• 血浆中NaHCO3/H2CO3、Na蛋白值/H蛋白值、Na2HPO4/NH2PO4 • 红细胞: KHCO3/H2CO3、KHb/HHb • 当酸中毒时,由NaHCO3与之中和,放出CO2由肺呼出,将酸缓冲, 当碱中毒时,由H2CO3与其结合,生成NaHCO3,由肾排出,便碱得到 缓冲。 • 强酸HCL+NaHCO3→NaCL+H2CO3(由强酸变成挥发性 酸)→H2O+CO2(由肺呼出) • 强碱进NaOH+H2CO3→H2O+Na2CO3(由肾脏排出)
• 一.口服补液(预防脱水)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小肠上皮细胞朝向肠腔一侧的刷状缘上存在G—Na的共同载体 学说,病人口服一定浓度G、Na混合液比单用G或Na液为佳,推出ORT补液方案。
• 预防脱水:
• (1)米汤加盐溶液(ORT) • 配制方法:米汤500ml(一斤装啤酒瓶)加盐1.75g(半啤酒盖) 1/3张,是WHO推荐的预防脱水最佳液体。用量20—40ml/kg,4小时 服完。 • (2)糖盐水: • 配制方法:凉开水500ml加盐1.75g,加糖10g服用,也是1/3张, 方法用量同前。 • (3)口服补液盐( ORS ) • 配制方法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加糖20g,凉开 • 水1000ml,张力2/3张,可用于纠正脱水和预防脱水。 • WHO推荐的改良ORS液,用枸缘酸钠2.9g,代替碳酸氢钠,优点口 感好,性质稳定不易变质。用量:100—120ml/kg。方法:少量多饮, 2—3分钟一次,每次10—20ml.
• 4、病因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1)感染性:霍乱、痢疾为传染性疾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病毒性 (2)非感染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饮食性腹泻:蛋白质(臭味便) 脂肪(奶油便) 碳水化合物(酸味、泡沫便) 过敏性腹泻:牛乳过敏 其它腹泻:药物、过凉、肠蠕动加强、过热:喝水、吃奶多:增加肠道负担。 细菌性: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型(脓血便) 产毒性(产生毒素) 侵袭性(侵袭肠粘膜) 穿肠弯曲菌:近年增多 金葡萄: 真菌:白色念球菌(豆腐渣样便) 原虫: 病毒性:轻状病毒: NO—氏病毒 腺病毒 RSV病毒 杯口状病毒
• 5、临床诊断: • 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肉眼和境下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
• •
• • 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 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成人发生 在5—6月份要考虑成人轮状病毒肠炎,在夏季以产毒大肠杆菌多见。 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粘液脓血便要考虑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或沙门菌感染。
• 6、病因诊断: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腹泻病,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诊 断,如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性肠炎,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断为食饵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等。

• • •
(二)治疗:
腹泻病治疗原则:预防脱水 纠正脱水 继续饮食 合理用药 小儿液体疗法:(预防脱水、纠正脱水)
小儿腹泻病诊断及治疗
昌图县第一医院 刘长富
•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为世界 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 性战略问题。我国对腹泻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视, 制定了我国腹泻病控制计划。 • 我国腹泻病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然较 高,且存在滥用抗生素、滥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为规范腹泻病的诊治,特制定此方案,本方案适 用于成人与儿童。
(4)纠正酸中毒:

• • • •
酸中毒由H+个或HCO3-↓ 酸中毒:轻中度,不必用NB 重度:5%NB 5ml/kg 新生儿不用5%NB,稀释3倍。 临床上用PH表示酸碱失调,PH>7碱性,<7酸性, PH=Pka+NaHCO3/H2CO3 ,Pka=常数6.1正常血浆中,碳酸 氢盐27毫克当量/L。碳酸为1.3毫克当量/L。 PH=Pka+Log=6.1+Log20,Log20=1.301,PH=6.1+1.301=7. 4,PH改变为失代偿。
(6)补充钙、镁。
第二天补液:(继续损失+生理需要) 继续损失30ml/kg,1/2—1/3张 生理需要60—80ml/kg,1/3—1/5张
补液失败原因
量不准,补液时间短。 补液按体重计算准,观察尿量估计补液成功否。
(三)常用混合液的配制:
配制液体名 称 非电介质 5%葡萄 糖 电介质(等渗) 电介质比非 电介质 0.9%氯化钠 1.4%碳酸氢钠 平衡液用于休 克、扩容 用于等渗脱水 用于低渗脱水 用于高渗脱水 生理需要
3.肾脏调节:
• 主要排酸,排碱(NaHCO3),调节血液中NaHCO3含量,维持NaHCO3/ Na2CO3=20:1,当血液中NaHCO3下降时,肾脏加强排出酸性物质,相反,血浆中 NaHCO3升高则肾脏加强碱性物质排出。 使血浆NaHCO3含量正常 (1)Na+的重吸收:H—Na+交换 K+—Na+交换 (2)NH3的分泌,NH3—H+=NH4由肾排出
• • • • •
(3)定时(输液速度) •
扩容:有循环衰竭用2:1等张液,也叫平衡液20ml/kg 总量<300ml,也可用血浆、全血。速度为30—60分钟静脉, 输注(6gtt/分/kg),且给毛地黄强心。补充累积损失:无 休克,直接静脉输注8—12小时,(3gtt分/kg)。维持补液 (继续+生理需要)8—12小时,1.5滴/分/kg。
• • • • • • • • • • • •
举例:1岁小儿腹泻3天,近日尿少,口渴,有时发热。 查体,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口干,全腹软,肠音弱,四肢温。 补液方案: 体重:年龄×2+8=10kg 诊断:小儿腹泻病,Ⅱ°脱水 总液量:10kg×120=1200ml 给什么液体:按等渗给3:2:1液 1200÷6=200ml 1份200ml,糖600ml,盐400ml 1.4%碳酸氢钠200ml(200÷3=60ml 5%碳酸氢钠) 速度:前8—12小时3gtt/分/kg,后8—12小时10—15gtt/分。 见尿补钾,防补钙,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5)补钾:
• • • • • • • • • • • • • 早期不补,酸中毒K+从细胞内移出。 注意事项: 时机:见尿补钾,膀胱充盈否。 浓度:0.3%。 速度:不能推,静滴6—8小时。 特点: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生理需要量:2.4mEg/kg/日 生理功能:维持神经肉兴奋性,维持渗透压。
(四)补液总方案
快速补液阶段
总方案 累积损失 Ⅰ° 定量 Ⅱ° Ⅲ° 等渗 定性 低渗 高渗 定时 30ml/kg 60ml/kg 90ml/kg 1/2张 3:2:1液 2/3张 3:4:2液 1/3张 6:2:1液 3gtt/分/kg 1.5/分/kg 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1/2张—1/3张 1/3张—1/5张 先浓后淡 30ml/kg 60— 80ml/kg 继续损失 生理需要 90-120ml/kg 120—150ml/kg 150—180ml/kg 维持补液阶段 总计
用途
2:1等张含钠 液 3:2:1液 3:4:2液 6:2:1液 生理维持液 3 3 6 400ml
2 2 4 2 100ml
1 1 2 1 10%氯化钾7.5ml
1:0等张 1:1 1/2张 2:1 2/3张 1:2 1/3张 1/3—1/5张
1.为什么生理盐水并不生理?
• • • • • • • • • • • 正常人血浆Na:Cl、135:96、3:2、Na:Cl:1 临床上经过改良:2NaCl 1份NaHCO3 3Na+2Cl+1HCO3 接近生理且1份HCO3有纠酸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三、继续饮食:
• • • •
• 4、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PH值升高细胞内H+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外的H+离子升高,PH下降 至正常,同时细胞外的K+向细胞内转移,相反血浆PH下降时,大量H+进 入细胞内与钠交换,细胞内K+外出,导致血K+升高。血K+浓度改变也影 响PH值,血K+升高,K+进入细胞内,Na+H+由细胞内移至细胞外,1H、 2Na、3K随,K+低时,细胞内K+逸出,Na+H+进入细胞内使PH值下降。 • 上诉四种调节功能是有限的,如果酸碱紊乱继续加重,超过上述代偿功能, 则血液中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就要改变,产生酸碱失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