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合集下载

2017版最新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最新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教育部于1月16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XXX介绍了该标准的修订情况。

教育部组织了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并于2017年底印发,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相较于2003年版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下面为你总结了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了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

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研究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研究,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价值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思维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学科,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理念与目标1.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2.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模块。

学生应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学会梳理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修课程:包括文学、文化、语言、写作等模块。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模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建议与评价1.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目标的确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拓展。

在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品,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此外,课程还包括了修辞、议论文、文学常识等内容,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全面的培养。

再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标准要求评价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综合测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二)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二)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二)谢洪达老师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本任务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

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高中阶段学校普遍实施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规范和指导。

这一标准于2017年发布,旨在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语文的教育目标和基本要求。

其中,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在语文素养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语感、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在人文素养方面,学生应当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特点,培养对人类共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跨学科素养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提高学科交叉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普通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次要求。

根据不同的学段和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必修内容包括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人生、文学与社会、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以及写作与修辞等六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核心。

选修内容则以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兴趣为依据,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为了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活动、实践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学科竞赛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为了使课程标准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化素质教育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一套适用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课程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体现时代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科特点,注重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课程目标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程内容方面,标准提出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

必修课程包括7个模块,分别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修课程则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等系列。

此外,标准还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实施方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评价方面,要求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发展状况。

总的来说,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它旨在规范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标,推动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这一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调研各地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语文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经过多次修订才最终发布。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明确高中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课程内容:规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经典、现代文学、报刊杂志阅读、社会热点话题等。

强调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

3. 教学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

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语境营造和情感体验。

4. 评价方式:明确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实践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

鼓励动态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避免简单机械的分数评价。

三、标准的重要意义20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统一规范:该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教育的要求,使得各地的语文教学得以统一规范。

旨在解决过去地区间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的差异化问题。

2. 个性发展:标准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培养素养:该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 月16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 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 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 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 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①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増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②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隽群的形式展开,毎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隽群j③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引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重点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成为熟练而自信的语言运用者。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重点内容1. 阅读与写作: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通过学习古代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通过学习现代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与特点。

4. 媒体与传播:通过学习媒体与传播,培养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5. 修辞与表达:通过学习修辞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项目学习法: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评价方式1.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基础,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旨在指导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视。

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才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自立、自主。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课程标准的出台将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一课程标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7高中语文课程标准pdf

2017高中语文课程标准pdf

2017高中语文课程标准pdf2017年全国语文教育课程标准一、学习目标本课程标准出台,要求高中学生通过语文教育培养深入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宽视野,启迪思想,提升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起到聪明有效的作用。

1.以孔子言行为指导,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公德。

2.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具有高尚的文化修养。

3.能阅读和理解一定文体文本,吸取精华,掌握古今中外的精华思想和文化精髓。

4.熟练运用中文书写,掌握造句技巧和表达技巧,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

5.善用思维和语言来表达思想和观点,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口头表达以及参与调解能力。

6.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分析论证能力和探究问题、求解类训练能力,培养发现、创新能力。

二、基本知识本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中华古代文学精品,基本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技巧:1、熟悉和具备辨识必要的文学术语。

2、熟练掌握唐诗宋词元曲等文言文精品,欣赏诗词曲论文等艺术形式。

3、能加深对文学文论欣赏与创作,包括续写、联想、作文复写、改写、写诗等能力的训练。

4、善于提炼文本的核心观点、对文章的主题、情节运行等进行归纳概括。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体质,注重书写的艺术性与美。

6、具备译文的读写能力。

7、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学习调节文体和语言等。

三、学习方法学生要求熟练掌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1、联系实际,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感情;2、以重机械记单词、句型练习为奠基,进行操练、练感扩展;3、学习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要点;4、运用综合能力训练,加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5、加强协作素质和沟通素质;6、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科评价从学习活动和考核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包括语文基本功能技能、思辨能力、文化修养等),具体体现在:1、注重课堂学习与练习活动,重视活动的素质;2、阅读能力测评,阅读书籍的留痕;3、期末测试,分数的获取;4、综合评价,多元指标的综合反映。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12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群/(二)学习要求/五、学业质量标准…………………………………………………………………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高中语文素养水平描述/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前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规定着教育目标和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培养德育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附录2——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word文档)

附录2——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 附录2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下列篇目仅为举例。

这些内容,既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和作品研习”等学习任务群的备选,也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等。

诗歌,如毛泽东诗词,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的作品;海涅、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的作品。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鲁迅《呐喊》和《彷徨》、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路遥《平凡的世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悲惨世界》、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散文,如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

剧本,如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包括反映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建议教师从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2017年新课标Ⅱ语文

2017年新课标Ⅱ语文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下发的一份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指导文件。

该标准旨在规定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主要介绍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重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文学素养包括了文学知识和审美体验能力,鼓励学生阅读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

思维能力则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文化传承、体验和创新的同时,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和跨学科的学习。

在文学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和鉴赏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发展变化。

在文化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的历史、地理、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

在语言方面,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优美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

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标准还要求教师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和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标准强调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联网资源,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

在评价方式上,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标准要求教师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评价、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项目评价等,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潜能激发的情况。

标准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2017年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7年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标题:2017年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旨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本文将对2017年颁发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教育部决定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三、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 课程结构的优化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更加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设置。

3.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更加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四个方面,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课程评价的完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了完善,更加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2. 完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设备;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5.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拓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积累与建构。

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2.语言表达与交流。

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点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3.语言梳理与整合。

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5.发展逻辑思维。

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律,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
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研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6.提升思维品质。

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8.鉴赏文学作品。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平阿基不同时代、不同品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9.美的表达与创造。

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10.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11.理解多样文化。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2.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忌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3.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4.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

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要求。

(二)结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金文化方面的内容诗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其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
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三)学分与选课
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

对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