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生态学(王国祥)-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四章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及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考试主要内容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BY一、名词解释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 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 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是遗传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君群落的相对稳定性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統的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 三个方面。
环境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环绪论生物与环境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管理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
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
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
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
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态学定义:1.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环境生态学定义: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生态学的第四条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种的性状分类: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生物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生物的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
协同适应系统: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具有高生物量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生物对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即使在遭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时也不致变化太大。
2.物种的属性:不同的物种在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它们对所在的生态系统影响产生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3.生物地化循环: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系统内部生物地化循环的性质和过程,主要目的是使单一物种或小数量的物种在生存定居中失败,不使单种栽培在波动不定的环境中遭受毁灭性打击,改变目前生态系统变化的方向性。
4.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就是系统的抗性和弹性。
稳定性越高,多样性越高。
抗性:又称抵抗力,是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系统受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弹性:指生态系统干扰后恢复原来功能的能力环境因子:除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蛙卵、鲑鱼卵在有光的条件下孵化快,发育也快;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4.危害作用的时滞性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属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生态环境的组成:1.生物成分(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或能够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
(2)消费者:是指以有机物质作为食物来源的各种动物、某些寄生和腐生的菌类。
(3)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和土壤中的小型动物。
2.非生物成分: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原料部分(如温度、阳光、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等)、媒质部分(水、土壤、空气等)和基质(岩石、泥土、砂等),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物质、能量的源泉和活动的场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是需要,即指发展的目标要满足人类需要二是限制,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水、气候、生物与矿产资源等。
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
其协同作用的死亡率为M>M1+M2。
相加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各毒物成分之间均可按比例取代另一毒物成分,而混合物毒性均无改变。
当各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对机体作用的部位及机理相同时,其联合的结果往往呈现毒性相加作用。
其相加作用的死亡率为M=M1+M2。
独立作用:是指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即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单独毒物的毒性。
南京师范大学 环境生态学(王国祥)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1、反馈:所谓的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
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具有增强系统功能作用的称为正反馈。
具有消弱和减低系统功能作用的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的作用常常是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出输入接近平衡;对于外来干扰能够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恢复到干扰前的状态。
生态平衡的失调和破坏表现在:生物种类成分变化;生境要素改变(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生态功能退化。
二、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和地位?①非生物环境:包括参与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气候因子等。
②生产者:植物和光合细菌等其他自养生物。
③消费者:初级消费者(primary consumer):食草动物(herbivores)次级消费者(secondary consumer):食肉动物(carnivores)杂食消费者(omnivory consumers):腐食消费者(saprophagous consumers)和寄生生物(parasites).④分解者三、食物链有哪些类型?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意义?(1)捕食食物链(2)腐食食物链(3)寄生食物链意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正是通过食物营养,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才有机的联结成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链(网)这条渠道进行的。
食物链概念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食物链有毒物质可以在环境中扩散,增大危害范围。
生物还可以在食物链上使有毒物质逐级增大至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百万倍。
四、举例说明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各起什么作用?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1、正反馈是增大与中心点距离的过程,生态系统中某种成分的变化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成分的变化。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生物学试题(a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生物学试题(a答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08级《环境生物学》课程期末试卷(A)班级:任课教师:申卫收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 1. 生物转运: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2. 生物浓缩系数: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可用以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
3. MFO: 即混合功能氧化酶,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Ⅰ过程中的关键酶系。
存在与大多数组织的细胞内质网上,但肝脏的活性较其他组织中活性要高得多。
组成包括:细胞色素P450、NADPH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磷脂。
其作用是代谢非极性的亲脂性有机化合物。
许多外源性化合物进入生物体内,经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后发生各种变化,经代谢排出体外。
4. 敏感种:指对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的物种。
这类生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范围比较狭窄,环境条件稍有变化即不能忍受而死亡。
5. 环境激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指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
又称为环境激素,外源性激素。
主要包括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
6. LC 50:半数致死浓度,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
7. 蓄积系数:分次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后出现某种毒效应的总剂量,与一次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出现同一毒效应的剂量的比值,专业:班级:副系主任签字:比值愈小,蓄积作用愈强。
蓄积系数K= ∑LD50(n)/ LD50(1)8. 致突变效应:某些物质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结构的变化的作用,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9. 生物修复: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植物)将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By 非带奈何愁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 )A.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北方针叶林D. 热带雨林2、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 A )A. 能量越来越少B. 能量越来越多C. 能量没有变化D.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 )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水生演替D. 旱生演替4、生态学做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 A )提出并定义的。
A. E.HaeckelB. E.P.odumC. A.G..TansleyD. Darwin5、臭氧层破坏属于( B )A. 地区性环境问题B. 全球性环境问题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6、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气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 )A.250kg 左右 B. 350kg 左右C. 500kg 左右D. 大于500kg7、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 C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8、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3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 )A. 凸型曲线B. 凹型曲线C. 对角线型曲线D. S型曲线9、dN/dt=r N (K-N/K)这一数字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D )A. 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 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 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 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1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D )A. 原始合作B. 竞争C. 中性作用D. 偏利作用11、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D )A. 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 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 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2、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B )A. 种子植物B. 真菌C. 蓝绿藻D. 蕨类植物13、不符合群落演替方向性的特征是( D )A.群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B. 物种组成由少到多C. 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D. 种间竞争越来越激烈14、按logistic方程增长的种群的最大持续收获量是( D )A. k/2B. k/4C.rk/2D. rk/415、环境生态学诞生的标志是( A )A.《寂静的春天》问世B.《只有一个地球》问世C.《人口炸弹》问世D.《增长的极限》问世1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A.通气组织发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17、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如果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它们之间就会存在潜在的竞争。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填空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2.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娑;不同于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判断题1.广义上,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简答题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环境生态学将研究:这一过程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如何相互作用;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②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评价受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化特征,这些退化的生态学效应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危害性程度如何等。
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判断常用的4个基本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③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学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和方式,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如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等。
④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单纯依靠工程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被实践证明不可行。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环境⽣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章绪论1、⽣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态学是研究⽣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态学的分⽀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平划分:分⼦⽣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物学技术与⽅法个体⽣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物和⾮⽣物环境的适应种群⽣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态过程⽣态系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物⽹和营养循环景观⽣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命系统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态学就是研究在⼈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态学理论,阐明⼈与环境间的相互作⽤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为⼲扰下⽣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态对策。
第⼆章⽣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和相互依赖的若⼲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态系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态系统:是指⽣境(habitat)和占据该⽣境并联结在⼀起的⽣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态系统的组成:⾮⽣物环境,包括:⑴⽓候因⼦;⑵⽆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物群落,包括:⑴⽣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3.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5.生态监测: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干扰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的一套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指示生物法: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7.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9.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的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10.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是若干类型系统的组合,其数据的空间尺度要比生态系统大,主要是气候、地形、群落与生态系统、土壤物理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布等。
11.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12.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2.人为环境: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
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为人为环境。
3.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的变异特点。
4.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布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5.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实际出生率。
6.毒性叠加作用: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7.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8.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个体都是由于年老而死亡,此时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9.拮抗作用: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0.种群的性比:即种群的雌雄比例。
11.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12.生命表: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
13.净化作用: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的过程。
14.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15.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16.内禀增长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
17.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及分布格局,有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18.热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起环境增温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生态学概论(红色为考试重点内容)1、生态学概念生态学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
比较简洁的表述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生存环境(1)生物环境(2)物理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能量环境)(3)生物能量环境(由光环境和温度环境组成)(4)生物的物质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圈组成。
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
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3、生态因子的概念组成生物生存环境中各种因素,这种因素称生态因子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的补偿作用5、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1)拮抗作用(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3)净化作用6、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2)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3)耐受性定律7、种群的概念种群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也就是说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衍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8、种群的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2)数量特征(3)遗传特征9、种群数量动态参数(1)出生率和死亡率(2)迁入和迁出(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4)种群内禀增长率10、内禀增长率概念内禀增长率是指当环境是无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等都没有限制性影响),在该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种群所能达到的恒定的、最大的增长率。
11、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1)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12、种间关系(1)中性作用(2)竞争:直接干涉型(3)竞争:资源争夺型(4)偏害作用(5)寄生作用(6)捕食作用(7)偏利作用(8)原始作用(9)互利共生13、竞争排斥原理种间竞争使亲缘关系密切或各方面都相似的物种之间产生生态上的分离,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或格乌司原理14、生态隔离两物种相似,在进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竞争的结果从理论上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其二是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地理上的分隔)、吃不同的食物(食性上的特化)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如运动时间分隔),通称为生态隔离。
环境生态学复习材料.doc
《环境生态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生物群落: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3、食物链:指由生产者和齐级消费者组成的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Z 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屮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到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地段上,群落有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被称为群落演替。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1111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该特性也同样由于冋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
1、生态因子:是指在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别有直接或者间接彩响的环境要素。
2、环境因了: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耍素,环境基本成分。
3、富营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屮,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4、生物放大:又叫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生物休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5、贝格曼规律:恒温动物在比较寒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和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渐变慢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关于顶极群落的学说有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顶级一格局假说。
2.在有限环境屮,种群増长的数学模型为__逻辑斯蒂—。
3.生态系统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_作为划分生活型的标准。
5.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耍特征包括一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
6.草牧食物链,是以一绿色植物为基础,以_食草动物—为开始的食物链。
环境学专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水化的象。
1、境科学的研究象和内容8. 水理的基本方法1)象是境;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理、分离和回收水中的染物;2)境学的研究内容: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物或胶状① 境量的基理。
包括境量状况的合价,染物在物;境只能的歉意、化、增大和消失的律,境自能力的研究,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理水中的有机染物。
境的染破坏生的影响等。
9. 水体染防治的措施② 境量的控制与防治。
包括改革生工,搞好合利用,尽1)减少耗水量量减少或不生染物以及化技;合理利用和保自然源;搞2)建立城市水理系好境区域划和合防治等。
3)整工布局③ 境分析技,境量技。
4)加水源的划管理④ 境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是境染所引起的致癌、致10. 水境保遵循的方畸和致突的研究及防治。
合理开、使用、防治染三者并行2、境、境概念境是以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以生存和展的物条第四章土壤境件的整体,包括自然境和社会境。
1、什么是土壤染源和土壤染物?(P121~122)境是指人其自身生存和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程土壤染源就是指造成土壤染的来源,大致分工染源、中,使境生危害人生存和展的面效。
染和生物染三大。
3、境的基本特征土壤中染物,是指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正常功能的物,即会整体性和区域性,性与定性,源性与价性,危害作用的改土壤的成分、降低作物的数量或量,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
滞性土壤染物大体可分有机物、重金属染物、放射性物、化学4、境生的原因肥料和致病的微生物五大。
一是不合理开利用自然源,使生境量化、源枯竭,2、土壤化 (P121)破坏生平衡;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高速展引起的境是指土壤本身通吸附、分解、迁移、化,而使土壤染的度染与破坏降低而消失的程。
(口力;源的不合理利用;面追求的增)3、什么是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如何行确定?(P125)1大气境1) 土壤金属元素背景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下未受人染、大气的成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生态学(王国祥)-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四章第四章生物群落一、群落和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community,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的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并与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物种组成,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种类成分及每种个体数量是衡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2、具有一定的外貌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
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 form)所决定的。
植物群落中,植物的生活型(或生长型)决定其高级分类单位的特征,如宽叶林、灌丛或草丛等.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
3、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如生活型的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等。
4、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群落对其环境的改造。
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
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地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
6、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一定的分布范围固有规律与环境变化对分布范围的影响。
8、群落的边界特征群落之间的交界(边界)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群落交错带(生态交错区,交错带ecotone): 不同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称ecotone。
边缘效应(edge effect): 在群落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和种群密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增高的现象,称edgeeffect。
二、群落调查中如何确定最小样方?对角线法、坐标法、逐步扩大法、最小面积调查法三、群落的主要数量特征指标(多度、密度、盖度、生物量、优势度、多样性等概念及计算方法)。
1、多度(abundance):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
多度的统计法:直接计算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等级划分及表示方法如下表。
2、密度(density):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株数d=N / S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 某物种个体数/ 全部物种个体数;平均株距L = √S/N– DD: 树木的平均胸径3、盖度(coverage):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草原群落常以地面上1英寸(2.54 cm)高度的断面计算;森林以树木胸高(1.3 m处)断面积计。
基盖度又称纯盖度。
分盖度:群落内各个种的盖度;层盖度:种组的盖度;总盖度:群落盖度;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郁闭度:林业上有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4、频度(Frequency): 某个种群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反映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水平分布格局。
频度=(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总样方数)×1005、生物量(biomass):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energy content),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
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
有时也称为现存量(standing crop). 对植物有时专称植物生物量(phytomass)。
生物量包括活的和死的有机体,如植物的生产量是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枯死、凋落的部分。
常用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的生物重量(干重或湿重)或所含的能量(千焦)表示,有时为了统一比较,将各种类型的生物的量换算为能质(如含多少焦耳的热量等)。
现存量(standing crop): 指观察时某一时间内活的生物量。
产量(yield): 往往指生物体全部或某一部分的生物量,例如,农业生产中的粮食产量(种子、果实等)畜牧业生产中的产草量、产肉量、产蛋量、产奶量等,木材生产中的木材蓄积量等。
6、优势度(dominance):优势度是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衡量优势度的指标很多,包括:多度、密度、体积、重量、对环境的影响、物候等等。
我国植物群落学研究多采用重要值(important value)作为综合指标表示种的优势度。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密度(%)=(物种i的个体数/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100相对频度(%)=(物种i的出现频率/所有物种出现频率总和)×100相对优势度(%)=(物种i的基盖度和/所有物种基盖度和)×1007、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biologicaldiversity):综合反映群落内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的指标。
Simpson指数(辛普森指数)D=1-∑(P i)2D: Simpson多样性指数;P i: 群落中i 种的个体的比例, P i= n i/N 。
Shannon-Wiener 指数(香农-威纳指数)i i 2i i 1H P log P ==-∑()四、优势种、建群种等的概念以及在群落中的作用。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作用:如果将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群落将失去原来的特征,同时将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
建群种(edificator or constructive species):群落的不同层次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作用: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五、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和分析的主要步骤。
调查步骤:(1) 踏勘。
将调查区段植物群落划分成若干片段,或识别群落(即识别实体);(2) 样地位置定位。
在已识别的片段中选择样地;(3) 样方设计。
决定取什么形状和大小的样方;(4) 测量与记录。
样方或样点一确定后,决定记录什么内容。
六、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分布。
(P64)垂直:(植物的生活型决定)陆地群落的分层,主要与光的利用有关。
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吸收了大部分光辐射。
随着光照强度减弱,依次发展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植物地下群落的地下成层性是由不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达到的深度不同而形成的。
各个层次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各层中植物种类的生态习性也不相同。
地下(根系)的成层现象和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地上部分是相应的。
最大的根系生物量在表层,土层越深,根系越少。
根系成层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水平:(取决于植物的内在分布型)有许多因素可导致群落中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出现复杂的斑块状镶嵌。
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2)环境异质性;(3)中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七、如何理解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群落镶嵌、空间异质性等概念。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ecotone)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群落交错区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热点,特别是随着人类干预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增大,交错区变得越来越复杂。
边缘效应(edge effect):在群落交错区,由于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生态特征的现象,如生物种类数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物质循环过程改变等。
镶嵌性是群落在二维空间中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patch)相间的特性。
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群落镶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引起(如局部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及盐度等差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缀块性主要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具体。
八、举例分析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自然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水热条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温度对群落结构的影响降雨量对陆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一气候带内,降水的差异导致群落结构和类型的差异)水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水质、水深、水体的流动特性、水体底部土质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2、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①人为引种(农业生产、园艺、林业以及其他养殖业)②外来物种入侵③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④土地利用方式(生境破坏)⑤环境污染(优势种的消长、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九、举例分析植被破坏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去除植被的影响:(1)地表蒸腾作用的消失(土壤温度湿度增高,水分贮存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大);(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变化(养分流失)(3)土壤可侵蚀性增加(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群落对外界环境具有改造作用(1)调节水分小循环(2)防止风害:群落降低风速的程度,主要决定于群落的高度、分层和郁闭度(crown density,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遮蔽地面的程度)等条件。
森林群落防风的作用最大,一般说,防护林所防护的范围约相当于林高的25倍。
(3)固定流沙:在流沙活动的地区,利用植被固定流沙是一项根本性的治理办法。
采用乔、灌、草结合,“前挡后拉”、“逐步推进”的方法,既固定了流沙,又达到了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
(4)大气生物净化:柳杉林,每公斤叶子(干重)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3克;一般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中,每天每公顷能生产氧气700公斤,吸收二氧化碳一吨左右。
水青岗林,1公顷的水青岗林一年内可吸附粉尘68吨。
一般叶面多皱、粗糙、多毛,或叶面积大的树木,滤尘的作用更大。
大气中的粉尘也是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中除尘埃外,还含有油烟、碳粒、铅、汞等多种金属小粒子,常常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
粉尘中还夹杂各种病原菌,是造成各种流行病和传染病的根源。
森林则具有降低风速迫使粉尘降落,并吸附粉尘的作用。
十、举例分析植物群落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生物净化:柳杉林,每公斤叶子(干重)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3克;一般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中,每天每公顷能生产氧气700公斤,吸收二氧化碳一吨左右。
水青岗林,1公顷的水青岗林一年内可吸附粉尘68吨。
一般叶面多皱、粗糙、多毛,或叶面积大的树木,滤尘的作用更大。
大气中的粉尘也是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中除尘埃外,还含有油烟、碳粒、铅、汞等多种金属小粒子,常常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
粉尘中还夹杂各种病原菌,是造成各种流行病和传染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