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是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字的教育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要点有三个,分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有多种。

首先是注释法。

由于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面临理解的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注释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古代汉语的意义。

其次是背诵法。

经典文献和文言文是古代汉语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背诵来记忆和理解文本。

还有鉴赏法和阅读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鉴赏活动,如朗诵、演讲、写作等,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学生的古代汉语能力。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修辞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修辞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是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字的重要内容,包括经典文献和文言文。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注释法、背诵法、鉴赏法和阅读法等。

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古代汉语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修辞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的汉语,包括先秦时期的古代汉语和宋代以前的中古汉语。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基础,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语言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点。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

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者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来掌握这些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的语法结构、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对篇章的阅读和解读能力的培养。

古代汉语文献中的篇章结构与现代汉语的作文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者需要通过阅读和解读古代文献来培养对篇章结构和文意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篇章的结构、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和理解。

古代汉语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等内容。

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献的背景、作者的思想和时代背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献的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者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古代文献的创作和阐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习者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培养篇章的阅读和解读能力,了解文化背景,提高应用能力。

这样,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摘要:
一、古代汉语课程的概述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反思
正文:
一、古代汉语课程的概述
古代汉语课程是针对我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古文、古诗、字词句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阅读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3.练习法:教师设置一些古代汉语的练习题,如翻译、写作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解古代汉语的语法时,可以采用讲授法;在讲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时,可以采用阅读法,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理
解并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采用练习法,设置一些古代汉语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等。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古代汉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渗透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古代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先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例如,《诗经》中的《大雅·公刘》描写了周人的祖先公刘带领族人开疆拓土、建设家园的情景,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道德品质的塑造古代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崇尚。

例如,《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等优良品质。

三、人文素养的提升古代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例如,《楚辞》中的《离骚》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怀,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

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交流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国际友人进行沟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包容的国际观念,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

总之,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丰富多样的,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摘要:一、引言1.介绍古代汉语课程的背景与意义2.阐述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二、古代汉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的原则2.教学方法的选择三、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模块1.汉字与词汇2.语法与句式3.古代文化常识4.阅读与写作实践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意义1.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升2.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五、古代汉语课程的挑战与展望1.课程设置与教材的完善2.教学方法的创新3.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文: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汉字与词汇、语法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阅读与写作实践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汉语水平以及兴趣来安排合适的课程内容。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关键,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事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汉字与词汇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演变。

语法与句式则是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表达规律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句式结构。

古代文化常识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背景与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阅读与写作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古代汉语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古代汉语课程分析

古代汉语课程分析

《古代汉语》课程分析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课程教材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2大部分:一是文选:此为感性认识部分,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文学体裁的古文代表作品,帮助自学者辨析、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常用词词义;一是常识:此为理性认识部分,通过讲述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规律以及一些其它的基本知识如修辞、古注、标点、今译、诗词格律、工具书等,使读者最终能够达到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和正确分析相应文言语法现象和阅读材料的水平。

除此,教材篇首的3篇文章:《序》、《凡例》、《绪论》,提纲立领,切中肯絮,弥足读者细心阅读体会。

2、文选部分除唐诗宋词13首外,共53篇。

其中,精读篇目25篇,教材目录在篇目前以“〇”标示;背诵篇目10篇,教材目录在篇目前以“*”标示。

从自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除背诵篇目务必精熟之外,其它篇目,由于同样皆为古文中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著名佳作,因此,精读和泛读篇目,其实不宜再分,自学者一定要认认真真,全部吃深读透,做到字词能详,句段能析,篇章能译。

3、常识部分共有22节,份量颇足,学习记忆上可以和《语言学概论》联系起来,借助语言学理论的大背景来看待和解析这22节文言常识的逻辑架构。

我们知道,从大的角度来讲,语言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大版块:语言本体、语言和社会、语言和思维;语言本体之中,又包括了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文字等子系统;子系统之中,词和句子又是2个最重要的单位,承载着语法和语义系统不同层面上的功能意义。

22节常识,基本涵盖和体现了前2大版块的内容,并且,显而易见,词和句子的功能地位,非常突出。

我们不妨将古代汉语常识部分按语言学本体的有关知识,分列检视如下(注:“()”内数字表示常识的第几节数、“【】”内注脚表示相应的语法单位):①语音:古今语音的异同(19)、古音通假(20)、诗律(21)、词律(22)②语汇: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古书中的用字(3)③语法:古代汉语的判断句(7)、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8)、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9)、古代汉语词类活用(10)【句子层面】;代词(11)、副词(12)、介词和连词(13)、语气词(14)【词层面】;几种修辞表达方式(15)、古书的注解(16)、古书的标点(17)、古文今译(18)【语篇层面】④语义:古今词义的异同(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同义词的辨析(6)⑤文字:汉字的结构(2)至于语言和社会,自不待言:古代汉语之所以为古代汉语,正是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好例证。

“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古代汉语是汉语的历史阶段之一,其特点是语法复杂、词汇丰富、表达方式多样。

在现代社会中,对古代汉语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古代汉语的教学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等。

因此,有必要对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古代汉语课程大多以教授古代文献阅读为主,忽视了古代汉语的实践应用。

学生大多只是简单地背诵古代诗文,而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掌握程度有限,无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不高。

由于古代汉语的语法复杂且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困难和枯燥。

很多学生往往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3.缺乏实践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只是传授知识,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没有实际应用的练习,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造成知识的泛化困难。

二、对策探讨1.优化教学内容。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教授古代汉语的实际应用,如古代文献领域、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等。

通过学习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并增强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方法。

教师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演练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3.增加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举办古代汉语演讲比赛、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可以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4.加强互动交流。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古代汉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其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汉语。

因此,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的热门话题。

然而,汉语课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部分之一是古代汉语的教学。

古代汉语教学的挑战在于它涉及文化、历史、语言等多个方面。

学生如果只是学习现代汉语,很难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另外,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语法、词汇、用词风格都有巨大的差异。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可帮助教师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讲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等方法来引起学生兴趣。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2. 强化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学生需要建立一种对古代汉语的感觉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其语言结构和规则,并正确应用其词汇和语言风格。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种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该通过例句、练习题等方式教授古代汉语语法、用法和词汇。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以加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3. 注重文化和历史背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在于,古代汉语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授学生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使用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文献、文化背景分析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

4. 强调文化交流和交际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间的文化交流和交际。

通过交流和交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交流和交际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古代汉语中的语言技巧和用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总之,古代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的方法和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最新版】
目录
一、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正文
一、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
古代汉语课程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学科,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领略古人的智慧,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 PPT、视频等,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2.结合实物、图片等教学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1.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2.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

3.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

4.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

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过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总之,古代汉语课程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对古代汉语课程的认识

对古代汉语课程的认识

对古代汉语课程的认识
古代汉语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科。

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结构,还深入探讨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思想。

古代汉语课程通常包括古代文字、音韵、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字词含义和文章解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古代汉语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并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技能和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古代汉语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科。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

《古代汉语》课程在专科学校中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古代汉语》课程在专科学校中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古代汉语》课程在专科学校中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洪帅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系摘要:作为一名《古代汉语》学科的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经历中倍感压力,《古代汉语》学科边缘化愈加严重,学生对《古代汉语》学科的实效性持怀疑态度,《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枯燥,教学方式的缺乏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互动少。

本文就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应的措施加以说明,试图让《古代汉语》这一古老的学科摆脱此窘境。

关键词:古代汉语;实效性;边缘化;人文性在师范类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古代汉语》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性和专业性课程。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微博、朋友圈等简单、新潮的语言几乎占据学生所接触文字的大半,使得距今久远的《古代汉语》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边缘学科。

本文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就《古代汉语》学科在师范类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师范类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的现状1、学生对《古代汉语》学科的实效性持怀疑态度,导致学习劲头不足。

与英语、会计等学科不同,《古代汉语》课程上教授的内容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难以找到相应的用处,毕竟随着白话文、简化字等新鲜事物的出现,“宾语前置”、“所”字结构等特殊的句式已经逐渐失去其应用价值。

加上就业压力增加,大量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行测、申论等应付考试的课程上,对于《古代汉语》学习的劲头缺乏。

2、《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枯燥,教学方式的缺乏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互动少。

本课程经典教材——中华书局王力先生版《古代汉语》的编排严格按照对当代大学生古代汉语知识素养的要求进行,从《左传》到《战国策》,从《论语》到《孟子》,这些篇目的选择无一不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互相呼应的,而其中穿插的通论知识,诸如判断句、汉字的构造、特殊句式等内容也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选,达到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目的。

由于以上原因,《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不免显得有点枯燥,而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也只能是“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使用的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时代。

古代汉语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大二课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

一、语法1.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主谓宾结构构成,但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较多。

2. 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人称、数和性别的变化,并且存在形声动词和副词。

3. 古代汉语的名词有性、数和格的变化,名词作宾语时要加“之”。

4. 古代汉语的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并且有专用的女性代词。

5.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副词和连词变化较多,有性、数和程度的变化。

二、词汇1. 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组成,单音节词主要来自古汉语,双音节词主要来自中古汉语。

2. 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丰富的义项,一个词语可以表示多个意思。

3.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汉字的异体字,需要了解不同的写法和发音。

4.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文言虚词,如“乃”、“畀”、“予”等,需要了解其用法和含义。

三、阅读1. 古代汉语的阅读主要以古代文献和诗词为主,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

2. 阅读古代文献时,需要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等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 阅读古代诗词时,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规律,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的艺术之美。

4. 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时,需要注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注释和参考资料来加深理解。

总结起来,古代汉语大二课程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三个方面。

语法方面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规律;词汇方面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义项;阅读方面需要能够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理解其中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案例名称:探索汉字起源,树立文化自信一、案例背景《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古代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同时,该课程也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本案例以“探索汉字起源”为主题,旨在通过汉字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常见的造字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归纳概括古汉语规律特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阶段:教师以一段关于汉字起源的短片或故事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随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汉字起源,树立文化自信”。

2.知识讲授阶段:教师首先介绍汉字的基本构造原理,包括“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及其由来。

通过具体汉字的例子(如“日”、“月”、“山”、“水”等象形字),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和本义,理解汉字如何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讲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让学生感受汉字形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3.合作探究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或几个汉字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汉字的结构、本义及引申义,并尝试从文化、历史等角度解读汉字背后的故事。

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形成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

4.总结提升阶段: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强调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课程思政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研究古代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诸多思政元素,是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连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新文科背景下,着眼变局,主动求变,按照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在授业传道中提升各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课程教学为基础,提高知识积累度古代汉语课程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深入挖掘古代汉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提炼出爱国、处世及修身方面的思想、理念,强化责任、使命与担当意识,针对民族高校特点进行课程思政规划,将课程思政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内容整合等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实验实训和作业考核等环节。

教师发挥主力军作用,心怀“国之大者”,精心组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古代汉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融入专业学习,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教育功能,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种“专业+思政”的教学模式,凸显了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其古今嬗变关系,提升文化自信,主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专业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古代汉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活化了教学,促进了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拓展。

以创新实践为依托,提高能力提升度古代汉语课程构建了实践体系与体验体系,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补充与实现路径。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坚持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运用导学式、平台式、体验式和过程化“三式一化”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网上课程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多元化课程。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

首先是语音,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包括音节结构、声调规律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学习古代汉语的学生需要进行音韵学上的学习。

其次是文字,学生需要学习古代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字义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

再次是词汇,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也有一些差异,学生需要学习古代汉语的词法规则和习惯用法。

句法是古代汉语句子的语法结构,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了解其语法特点和句法规则。

最后是修辞,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学生需要学习古代修辞手法和其运用。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讲授法、课本法和实践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讲述和解释来传授古代汉语知识,适合于知识性较强的内容。

课本法是通过教材来进行教学,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和训练。

实践法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课堂演讲或诵读等。

还可以布置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外阅读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育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

古代汉语文献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材料,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来获得这一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育目标明确。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爱好和研究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的发展。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课。

之所以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课,是因为开设这门课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文化传统是不能割舍的,而中国的文化主要靠了文言文这种载体得以流传下来,我们要继承中国文化遗产,首先就要读懂文言文。

读懂了文言文,我们才能进而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医药,等等。

所以很多人都形象地把《古代汉语》课称为“工具课”,意思是说,掌握了它,可以利用它来做好许多工作;又把《古代汉语》看成一把钥匙,拿了它去开启中国文化宝库的大门。

从广义上说,一个合格的文科大学生的能力元素中,都应包含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同时,《古代汉语》课也是一门语言课,因为我们在使用《古代汉语》这个工具去从中国文化宝库取宝的时候,会有意或无意地吸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这对我们学习并使用好现代汉语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古代的许多成语、典故、语句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如“防微杜渐”、“拔苗助长”、“载舟覆舟”、“指鹿为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等,只有从文言文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可以说,对古代汉语一无所知的人,是难以透彻理解现代汉语的。

同样的道理,学好古代汉语,才能更好地驾驭现代汉语,使用现代汉语。

词汇贫乏的人,往往不是现代新兴词汇掌握得少,而是保留在现代汉语当中的有生命力的古代汉语词汇掌握得少。

我们读现代人的作品,有的作品文笔凝重老练,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有较深厚的古文功底。

所以,《古代汉语》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课。

二、《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未经今人注释和标点、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作品;(2)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的古代汉语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一定的古籍整理、汉语史研究和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批判地继承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3)培养学生具有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古代汉语课程说明

古代汉语课程说明

古代汉语课程说明《古代汉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分上下两个学期教学。

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是语言工具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和文选,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3.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古代汉语》课程由选文、本篇选词综述、古汉语知识通论及练习组成。

第一学期学习的文选有26篇:《薛谭学讴》、《纪昌学射》、《伯乐荐九方皋》、《欲学不畏暮年》、《竖谷阳献酒》、《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鞍之战》、《召公谏弭谤》、《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北冥有鱼》、《坎井之蛙》、《齐桓晋文之事》、《齐人有一妻一妾》、《劝学》、《天论》、《公输》、《历山之农者侵畔》、《更法》、《送薛存义序》。

通论知识10讲《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形体的变异》、《汉字的通假》、《词的古义和今义》、《单音词和复音词》、《名词用如动词、名次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判断句》。

第二学期学习的文选有22篇:《自知》、《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毛遂自荐》、《韩信拜将》、《艺文志序》、《谏逐客书》、《论积贮疏》、《出师表》、《答李翊书》、《原毁》、《柳子厚墓志铭》、《段太尉逸事状》、《鈷鉧潭西小丘记》、《张巡守壅丘》、《黄冈竹楼记》、《醉翁亭记》、《文选序》、《赤壁赋》、《贾谊论》、《中山狼传》、《晋灵公不君》、《召公谏弭谤》。

诗词24首(详见教材)。

通论知识13讲:《古代汉语被动句》、《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代词和句式》、《副词和句式》、《介词和句式》、《连词和句式》、《语气助词和句式》、《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标点》、《古代的文体》、《古文今译》、《诗律》、《词律》。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汉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能够正确使用古代汉语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能够正确使用古代汉语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古代汉语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汉语的学习。

2. 基础知识讲解:介绍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结合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汉语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应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古代汉语的任务,如翻译一段古文、编写一段古诗词等。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古代汉语相关的作业,如背诵古诗词、阅读古文选集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汉语的奥秘。

7.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1.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忠孝观念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古代汉语课程中涉及的经典文献,如《论语》、《孟子》等,富含深刻的道德伦理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

3.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古代汉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掌握,更是对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

这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研究古代文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与当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相契合。

4.和谐共生与全球视野古代汉语中的许多典籍,如《诗经》、《楚辞》,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古代汉语与其他古代文明的语言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5.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古代汉语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激励他们思考个人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

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将古代智慧应用于现代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课程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平台,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深入挖掘和融合思政元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时代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课程分析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课程教材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2大部分:一是文选:此为感性认识部分,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文学体裁的古文代表作品,帮助自学者辨析、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常用词词义;一是常识:此为理性认识部分,通过讲述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规律以及一些其它的基本知识如修辞、古注、标点、今译、诗词格律、工具书等,使读者最终能够达到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和正确分析相应文言语法现象和阅读材料的水平。

除此,教材篇首的3篇文章:《序》、《凡例》、《绪论》,提纲立领,切中肯絮,弥足读者细心阅读体会。

2、文选部分除唐诗宋词13首外,共53篇。

其中,精读篇目25篇,教材目录在篇目前以“〇”标示;背诵篇目10篇,教材目录在篇目前以“*”标示。

从自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除背诵篇目务必精熟之外,其它篇目,由于同样皆为古文中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著名佳作,因此,精读和泛读篇目,其实不宜再分,自学者一定要认认真真,全部吃深读透,做到字词能详,句段能析,篇章能译。

3、常识部分共有22节,份量颇足,学习记忆上可以和《语言学概论》联系起来,借助语言学理论的大背景来看待和解析这22节文言常识的逻辑架构。

我们知道,从大的角度来讲,语言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大版块:语言本体、语言和社会、语言和思维;语言本体之中,又包括了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文字等子系统;子系统之中,词和句子又是2个最重要的单位,承载着语法和语义系统不同层面上的功能意义。

22节常识,基本涵盖和体现了前2大版块的内容,并且,显而易见,词和句子的功能地位,非常突出。

我们不妨将古代汉语常识部分按语言学本体的有关知识,分列检视如下(注:“()”内数字表示常识的第几节数、“【】”内注脚表示相应的语法单位):①语音:古今语音的异同(19)、古音通假(20)、诗律(21)、词律(22)②语汇: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古书中的用字(3)③语法:古代汉语的判断句(7)、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8)、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9)、古代汉语词类活用(10)【句子层面】;代词(11)、副词(12)、介词和连词(13)、语气词(14)【词层面】;几种修辞表达方式(15)、古书的注解(16)、古书的标点(17)、古文今译(18)【语篇层面】④语义:古今词义的异同(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同义词的辨析(6)⑤文字:汉字的结构(2)至于语言和社会,自不待言:古代汉语之所以为古代汉语,正是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好例证。

中国社会的变迁,人文观念的发展,铸就了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分水岭。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无一不体现在语言本体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1、经过上述思路梳理之后,课程知识的学习线索,也就相应清晰:对于文选部分,没有任何捷径花招可言,逐篇逐段逐句逐字理解辨析即是;对于常识部分,可在理解上述逻辑架构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课材最后【附录】部分的考试大纲进行。

该考试大纲非常精湛,是站在一个总体的制高平台上,对教材文选、常识2部分知识以及与学习考试相关的古文阅读、句读、分析、翻译等考核要求的有力归纳,足以帮助自学者透过53篇古文文选和22节文言常识的纷繁点面,厘清和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笔者将其整理如表3-2-1所示。

其中,在编排次序方面,兼顾上述语言本体的知识分类和实际的内容要点,笔者作了某些调整和归并,相信并不妨碍而是更加有助于读者的记忆理解。

附带说明的是,该学习线索表中的第壹大部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也是本课程【笔记】栏目的目录。

通过这种统一的方式,希望可以让读者沿着清晰的学习线索,逐一掌握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

2、各相应知识要点,罗列如表3-2-2所示。

表3-2-1 《古代汉语》学习线索概览表表3-2-2 《古代汉语》知识要点概览表一、文字1、汉字的形体结构:①象形(六书“四体”“二用”)②指事③会意④形声:-形符和声符的结构关系:-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形符和声符的特殊结构:-合成字作为声符或形符-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声符和形符互相穿插-省形和省声⑤假借⑥转注2、汉字的结构与本义的探求:①本义:结合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具体文献用例3、汉字书体的演变:①大致演变历程:商代金文、甲骨文→周代金文、史籀大篆→秦代小篆、秦隶→汉代隶书→魏晋楷书→沿用至今-西周后期宣王幽王时代,金文中基本不用肥笔,汉字由图画性向符号性过渡,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秦汉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与篆文相比,发生两方面的变化:-大量出现偏旁简化和形体省并,使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致许多隶书破坏篆文原有的“六书”结构-彻底改变古文字以圆转为线条特征的书写风格,篆书所遗留的象形意味被完全破坏4、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③异体字:-狭义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通常包括古音、本义、各个义项)而形体不同的文字-广义异体字:包括狭义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④繁简字:-同形字(注意区别)-同音替代字-两字共简为一形二、词汇1、一字多义现象:①词的义项:-词的原始义-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②引申义的引申方式:-连锁式引申-辐射式引申③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相似类比-相关借代-相因推导2、古今词义的变化:①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基本类型)②古今意义完全不同-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3、同义词及其辨析:①同义词概念辨析:-同是就义项讲的,而不是就词义系统讲的-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叫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范围广狭不同-性状情态不同-程度深浅轻重不同-侧重方面不同-考察词在文献语言中的用例-互训-递训-同训-古注或字书中对同义词的直接辨析三、语法·词类1、古代汉语词类:①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②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2、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①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活用:-名词的使动-名词的意动②代词:-疑问代词:-指代人:何、胡、曷、奚、胡为、曷为、奚以安、恶、焉此、是、斯尔、若、然吾、我、余、予、尔、若、而、乃:彼、之、其侪、属、曹、辈-或:表肯定-莫:表否定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构成者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或名词性成分得到强调3、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①副词:-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向(嚮、郷)、既、已、业、尝、曾等-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方、正、适、会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行、将、且等-表示动作行为时间的久暂:俄、暂、姑、常、雅、素等-范围副词:-表示总括,包括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表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但、特、只、直、止、弟(只管的意思)、独、徒、仅、唯等-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最、至、极、绝、大、太、殊、特、尤、良、甚等-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少、稍、略、微、颇等-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加、更、愈(俞)、益、弥、兹(滋)等-情态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俱、并、闲(间)、微、窃、故、固等-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等-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复等-否定副词:-表示一般的否定:不、弗-表禁止性的否定:毋、勿(无)-表已然性的否定:未-特殊用法的否定:非(先秦又写作匪)、微、否等-指代性副词:-相-见-谦敬副词:-表敬副词:敬、请、谨、幸、惠、辱、垂、蒙等-表谦副词:敢、窃、忝、伏等-表示确认语气:乃、即、必、定、诚、信、果等-表委婉测度、商榷或议论语气:其、盖、殆等-表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曾-表祈使语气:其-表反诘语气:岂、其、庸、巨(讵)、宁等②介词:-组成介宾结构,多用作补语-表示关于、对于的意义用作状语-原是动词,义同“用”,由此虚化成介词-“以”字结构独立作谓语,即为动词(少见);作状语或补语,即为介词-本义是茵席(坐垫),名词。

引申为依靠、凭藉的意思,动词。

介词“因”即由动词“因”虚化而来-介词“因”组成介宾结构充当句子状语i,常用基本义是“做”。

虚化为介词,读wèi。

-动词“为”带宾语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介词“为”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与:-原来也是动词,基本意义是帮助、给予、参与。

由此虚化为介词-基本用法主要有3种: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引进比较的对象③连词:-与:-用在联合关系的成分中,构成名词性或动词性词组-连词“与”字本身不充当语法成分-且:只起连接作用,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以:-连词“以”从介词“以”虚化发展而来-通常后接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构成联合或偏正语法关系-而:-连接谓语(动词、形容词)、谓词性词组或分句,表示两种行为、性质或事件的联系-连接的前后两项的意义关系情况很复杂,总的可分为顺接和逆接2类-则:连接谓词性成分,表条件、推论、层递等语义关系-用在句首或句中,其中有的还能用在句尾-现代汉语没有这类词,因此没有办法对译出来都可用于句尾,用于句中语气词,一般表提顿语气、提示下文、舒缓节奏的作用-古代汉语中句尾语气词可以连用-语气词连用,各自表达特定的语气,给句子组合成一种但语气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三、语法·句类1、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①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②谓语前置:-表示疑问的句子(常见句型)-表示感叹的句子③动量成分:-数词+动词-动词性成分+者+数词2、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①主语省略:-承上省略-蒙下省略-暗换主语-宾语省略②宾语省略:-及物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省略3、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特殊结构格式:①特殊结构格式:②复合关联固定词语:因此“然”引起下文的转折“而”引起下文的转折-然则:-“然”总结上文,“则”引起下文的推论-既然如此,那就4、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常见格式:①判断句:-6种基本格式:-主语+(名词性)谓语+也-主语+者+谓语+也-主语+者+谓语-主语+(名词性)谓语-主语+副词+谓语+(也)-主语+为+宾语-2种基本表达功能:-表示类属关系-表示等同关系-表示比喻-表示主谓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②被动句:-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于”字句:及物动词+介词“于”+名词(施事者)-“为”字句:介词“为(wéi)”+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见”字句:助动词“见”+及物动词;“见”+及物动词+介词“于”+名词(施事者)“为…所…”句:介词“为(wèi)”+名词(施事者)+所+及物动词-“被”字句:介词“被”+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四、修辞1、修辞手法:①用典②委婉:-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③分承/并提④共用⑤复合偏义⑥互文见义五、古注1、基本体例:①传注体②义疏体③集解(集注、集释)体2、主要内容:①解释词义②串讲文意③分析句读④提示语法⑤说明修辞表达方式⑥诠释典故成语⑦校勘文字3、常用术语:①曰、为、谓之:一般性释义或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②谓: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③犹:被释词语在前,解释语在后,用于义训④貌、之貌:相当于“……的样子”⑤之言、之为言:声训⑥读曰、读为、之言: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⑦读若、读如、如字:注音⑧当为、当作:改正古书中的误字⑨衍、脱:指明古书中多出或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六、音韵1、古音基本常识:①古韵今韵变化:-古诗押韵,今音无韵-连绵词读音变化②古今声母变化③古今声调变化2、古音通假:-通假原理:-实质上是汉字使用中写了别字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先秦典籍中,包括后代沿用的通假字-通假条件:-前提是借字的读音与本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并非只要音同或音近就可以自由通假,而是有一定规范性,是一种约定成俗的社会现象-以同音通假占大多数,音近通假的现象相当罕见七、诗词格律1、诗律:①诗歌体式:②律诗特征:-句数-押韵-平仄-对仗八、工具书使用1、使用方法:①编排体例②注音方法2、常用辞典:①《说文解字》: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②《汉语大字典》: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③《汉语大词典》:迄今为止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辞典④虚词辞典类:-《经传释词》-《助字辨略》-《词诠》⑤古典诗词曲辞典类:《诗词曲语辞汇释》⑥古音辞典类:-《汉字古音手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