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地图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地图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地图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工具。

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了历史时期的地理信息、政治格局、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历史地图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空框架。

历史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而地图则能够将这些时空信息直观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述古代中国的政治演变时,通过展示不同朝代的疆域地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朝代的疆域范围、都城位置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化。

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政治权力的扩张与收缩,以及不同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

再比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呈现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图,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欧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更好地把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历史地图还能够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空间联系。

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地理环境和空间位置密切相关。

比如,在讲解丝绸之路时,结合相关的地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贸易通道所经过的地区、城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还能够让他们认识到地理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又如,在讲述二战的进程时,通过观察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地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战略关系以及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军事布局。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的各种符号、颜色和标注,让他们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例如,在一幅古代战争的地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军队的行进路线、战略要地的标注以及地形地貌的描绘,来分析战争的胜负原因和战略决策。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发现其中的变化和趋势,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为了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地图资源。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技术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技术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技术探究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地图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为当时各国面对周边环境所做出了许多贡献。

而这些地图的制作与绘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古代科技、地理学和历史的宝贵信息。

一、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制作基础——观察与测量每个时代的地图制作都有其独特的标志和技术,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观察和测量是其中最基本的方法。

在古代,制图者既可以通过观察周边的山脉、河流、湖泊和森林,来概括地区的总体地貌,也可以通过测量地区的尺寸和计算人口的分布,来绘制具体的地图。

这些测量通常是使用自行设计的工具完成的,例如简单的测量工具、传统测量仪器、绳索、簸箕和其他便携式设备。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者还广泛应用了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通过计算太阳和星星的运行轨迹,确认方向和时间,帮助他们完成更加精确的测量与绘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制作工具——简单而有效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制作工具相当简单,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笔和纸。

制图者用笔勾画描绘地区和要素,并在纸面上记录这个地区的特征。

在一些更具规模的项目中,手工细致的雕刻工具和简单的图形设计器也会被用于制作地形模型等。

另外,与现代不同之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并未使用卫星或飞机摄影技术。

所以细节和图像感较弱。

但是,这种简约的绘画风格可以更好地传达“大面积上的”印象,更好地表达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真实面貌。

三、春秋战国时期地图特征——辖区与交通与现代地图的复杂性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通常只涵盖特定区域。

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七国的国土范围已经相当明确,国境线也具有坚实和明显的特征。

此外,交通是春秋战国时期地图最醒目的特征。

交通路线非常重要,它们决定了各州之间的交流和战争,也会对社会生产的运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中,水路和陆路的地形都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因为相对而言,陆地相对简单,地形的变化有限。

因此,水路和其缓慢、曲折的流程对于各个区域的联系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和图片PPT课件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和图片PPT课件

89
孩儿枕
CHENLI
90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 宋代造船业在当时世 界上领先
• 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 坞
• 南宋沿海制造的海船 不仅规模宏大,设计 科学还配备指南针
CHENLI
91
商业贸易的繁荣
•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 大传世名画之一。为 北宋风俗画,北宋画 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 精品。是北宋时期都 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 证
CHENLI
100
元末农民起义
CHENLI
101
CHENLI
102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CHENLI
103
满洲兴起
CHENLI
104
清兵入关
CHENLI
105
CHENLI
106
CHENLI
107
CHENLI
108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CHENLI
109
明朝八股取士
CHENLI
110
科举制的兴衰
• 中世纪的欧洲,据说抄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 ,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纸的 发明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 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修道士才能读书和 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 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 重要的物质条件。
65
二、唐代民族关系和睦
CHENLI
66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
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CHENLI
67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
CHENLI
68
唐蕃会盟碑

中国古代的绘图和地球科学

中国古代的绘图和地球科学

中国古代的绘图和地球科学中国古代的绘图和地球科学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

古代中国人使用的绘图工具和技术与现代不同,但却能够描绘出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观测能力,同时也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古代绘图工具古代绘图工具主要有毛笔、墨、纸和竹简等。

毛笔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绘画工具,墨是中国发明的一种独特的涂料,由煤烟和松香制成,具有很强的黑白对比度。

纸的制作技术在古代中国也非常发达,而竹简则是古代中国最常见的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工具。

二、古代绘图技术古代中国人采用的绘图技术有非常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他们早期采用的是地形剖志法,也就是以高低差为基础的绘图法,然后不断改进技术,采用更为准确的天文观测,在纸上绘制位置和距离。

据研究,早在汉朝时期,中国的地图制作技术已经相当完善,能够大致描述出欧亚大陆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唐朝时期,古代中国地图制作技术逐渐提高到顶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历经十年的临海图制作,一张布满朝代、岛屿、港口和附属领地标志的海图。

这张地图是世界上最早沿海航行地图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三、中国古代的地球科学地球科学包括地球内部、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层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测量。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地质学的发展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天文观测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许多朝代都设有天文台。

唐朝时期,数学家王世贞提出了一种精确的天文观测方法,并使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地球的周长。

此外,中国的古代书籍中还记载了许多用于观察天体的仪器,如日晷、圭表、天球仪和天象仪等。

地质学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关注焦点。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等书中,有大量有关地质现象的描述,包括山山水水、矿藏、火山和温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代地震学和地图制作方面的研究。

四、古代中国对现代地球科学的启示中国古代对现代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正是古代中国人的天文观测和绘图技术,为现代地球科学提供了天然的历史参照。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阅读理解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阅读理解
⑥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⑦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④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阅读理解
②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
③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地图信息。

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地图应用,就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是规划路线。

但在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古代地图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埃及人使用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政府系统和宗教机构的位置记录来制作地图。

这些地图通常描绘了政府辖区、寺庙、水源和矿藏等关键地点,用于管理土地、税收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地图逐渐演化为更为精确的版本。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地图制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亚历山大大帝将数学和测量知识引入到地图制作中来。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绘制了高度精确的地图,并使用地形简化的方法来描绘山脉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用固定的比例缩小地图。

在古代中国,地图制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的文字记载,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形式之一。

汉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幅真正的地图——《禹贡地域图》,它是用绫画成的,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描绘了当时中国的各个州和部族的分布以及地形地貌。

唐时期,出现了第一幅具有地形实际比例尺度的中国地图——《大明仆夫航海图》,该图比例十分精确,描绘了中国港口、山脉和河流等重要地标。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地图已经成熟,不仅由官方进行制作,民间也有许多绘制地图的人才。

在古代地图制作中,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各种天文仪器如浑仪、星盘和角度器等,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红线仪、姆指器和分度尺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古代地图开辟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遗产,它们也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宝贵的遗产,并继续探索和发掘古代地图技术的价值。

左图右史——历史地图的解读与应用+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三轮复习

左图右史——历史地图的解读与应用+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三轮复习

同一主题下的地图对比分析:长城
战国多个诸侯国修建长城, 秦长城与战国长城的关系?
说明了什么?
目的?起点与终点?
长城: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汉长城西至新疆盐泽的条 件是什么?
明长城的起点与终点?目 的何在?
三、历史地图的分类及其应用策略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2023.1·20)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 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 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选必3 P62
(2023.6·11)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 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 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左图右史 ——历史地图的解读与应用
一、历史地图的概念及其课标定位
1.概念:
“古地图”是指民国以前使用传统方法绘制的地图,即古人近人绘制 的舆图。
“历史地图”是“今人”以其所在时代的当代地图为底图,依照“今 人”的需要,以历史上某一年代或时期的地理状况为内容而编制的地 图,因表现对象为历史时期内容,习称“历史地图”。
▲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
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 化和权力神圣化。
▲ 红山牛河梁遗址祭坛、 积石冢、女神庙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 成。在权贵墓地中,发现 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 征权力的玉钺,说明阶级 分化相当明显。
▲ 良渚古城遗址

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

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

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在古代,人们对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长远的探索和发展。

本文将从石器时代、古代希腊、古代中国、中世纪欧洲和现代五个方面探讨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

1. 石器时代在石器时代,人们的绘图技巧非常落后,通常只是拿一些原始的石头或骨头在地面上随意刻画,而且很难保存下来。

但是,这种方式是人类绘制地图的开始。

2. 古代希腊在古代希腊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纸张和羊皮制作地图。

古代希腊的贾甘诺图是著名的地图之一,通常用来表示地形和地势。

此外,还有等高线、方位角和地图符号等概念的出现。

3. 古代中国在中华文明古代,绘制地图的方法更为复杂。

古代中国的地图一般都是由官方制作的,通常被用来描绘土地和农业,以及资源分布情况。

绘制地图通常需要使用望远镜、量角器、铅笔和纸张等工具,并且连贯性差,缺乏比例。

4. 中世纪欧洲在中世纪欧洲时期,地图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传统的罗马地图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

中世纪欧洲的地图主要是为旅游和宗教事务而制作的,包括长途旅行、宗教巡礼和定位城市的服务。

这些地图通常有许多错误和夸张,但它们还是创造了许多科学原理,比如比例和方位角。

5. 现代到了现代,制造地图的技术长足地进步了。

如今很多地图是由计算机制作的,使用卫星技术和遥感数据,并且通过 GIS 技术使地图更加完美。

还有一些特殊的地图,比如天文地图、地质地图、国家地图和道路地图等等,都是使用现代技术来制作的。

总的来说,地图的绘制方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的。

从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地图的作用不断得到确认和发展。

无论是在希腊、中国还是欧洲,人们都在不断实践、探索和发展新的地图制作技术,这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阅读理解

国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阅读理解

国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阅读理解
中国古代地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中国的地图是用石头刻画的,它们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地理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石头刻画到纸质制作,再到现代的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古代地图的艺术气质体现在它们的绘制方式上。

它们的绘制方式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地理环境,而且还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例如,中国古代地图上经常会出现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如著名的“女娲补天”,这些人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此外,中国古代地图的艺术气质还体现在它们的绘制精细程度上。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精细程度非常高,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地理环境,而且还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中国古代地图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地理环境,而且还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它们的绘制方式和精细程度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的地理学与地图制作

明清时期的地理学与地图制作

明清时期的地理学与地图制作中国历史上,明清时期被视为地理学与地图制作的全盛时期。

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都源自于中国。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和地图制作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的文化和知识得以传承至今。

明清时期的地理学,主要由黄宗羲、郑成功、徐霞客、赵翼等大师所倡导和发展。

其中,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地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明代名山记》、《三山志》、《太和正音谱》等,都为后世的地理研究提供了很多珍贵的素材。

黄宗羲在《明代名山记》中,罗列了中国各地的山川、湖泊、名胜古迹等,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系统梳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三山志》中,他对中国的三大名山——泰山、华山、嵩山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描述,对于后世对于这三座山的地理、历史以及文化意义的了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地图制作方面,明清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

当时的地图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崂山地图、黄帝陵图、太和图等一大批地图颇受世界各国的赞誉。

这些地图无论在绘制技巧上还是在地理知识上都堪称完美,是地图制作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著名的地图之一就是明代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明代的郑和将军,他在南海航行时,利用自己的见闻和收集的地理资料,绘制出了这幅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全球地图之一,它详细地描绘了各大洲的分布、国家的位置、交通线路等等。

虽然当时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但是这张地图的精度仍然令人惊叹。

而在清代,徐霞客绘制的《岷江源流图》和赵翼所编纂的《大清一统志》也是地图制作的巨作。

《岷江源流图》是徐霞客对岷江上游地区进行地理探险时,收集雨雪水源、势力范围、地貌、民族等资料所制作的一张地图。

而《大清一统志》则是清朝后期的地理学家赵翼所创作的一部全国性地名志,它对于中国各地历史、地理、文化的了解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和地图制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这一时期的学术界和制图界人才辈出,学以致用地将地理知识的精华展现出来,为后世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思路。

中国古代地图的表示方法

中国古代地图的表示方法

中国古代地图中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与地图的传承摘要:地图中对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是地图的重要特征。

本文列举了部分中国古代地图的自然地理要素表示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地图的表现特征,并引发对于地图传承性的思考。

关键词:古地图表示方法符号传承Abstract: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ifferent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lements of maps, ar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maps. This article list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some of historical Chinese map.It analyze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maps, which are of different types from the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ink of inheritance of maps.Keywords: historical map, representation, symbol, heritage一、总论地图何时形成?这已经是个不可考的问题。

早期的地图或许是和文字同时期产生的。

原始的人们把渔猎、耕作中的经验用图画描述出来,但此时并没有地图。

当这些图画逐渐被抽象成文字时,对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便构成了地图。

[1]在几千年的地图发展中,地图上各种要素的表示方法也多种多样,且变化很大。

宋代以前的地图,存世量极少,“天水放马滩地图”、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驻军图”等地图中已经运用了很多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自然景观和注记居民点。

同时也有运用写实的绘画方式描述的地图,如“市井图”“宁城图”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雕版印刷的出现,大量宋元时期的地图流传至今。

没有卫星的古代,如何画地图?

没有卫星的古代,如何画地图?

66供图俄罗斯莫斯科城市开发建设部推出的交互式地图大厅。

指南车规与矩、准与绳一个时代的地图,反映的是该时代对世界的认知边界。

地图延展到哪里,认知也就到了哪里。

文|差评君图|枫月记里鼓车由卫星和航天飞机拍摄底图影像,再加上车采、步采等实地测绘,最后将多个图层数据汇合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地图软件上的地图。

其中最重要的底图数据,不是在地上绘制的,而是在天上拍出来的。

而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禹迹图》,绘刻于宋代,但如果拿它和我们今天的卫星地图相比,你会发现图中河流的形状和走向,还有城市形态,简直能和现代卫星地图的精度相媲美。

那么在没有卫星的年代,古人如何绘制出高精度地图呢?指南车与记里鼓车要画一张地图,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张地图包含哪些要素。

魏晋时期有个名臣叫裴秀,公元3世纪在他的主持下,画出了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

在序言部分,裴秀独创性地提出了六条绘制地图的理论,也叫“制图六体”。

前三条是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三要素,后三条用以描述地形的起伏变化。

这是中国古代首次提出,也是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这一理论甚至到了明清时期还被奉为圭臬。

直到大航海时代到来,标注经纬线的地图传入中国后,中国的绘图方法才再一次革新。

可以说,“制图六体”除了没考虑经纬线和地球投影,其他方面和现代地图学所考虑的因素相差无几。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献图投降”的情节,似乎地图是个无比神秘的东西。

古代管地图叫“舆图”,“舆”本意是“车辆,车厢”,所以“舆图”可以理解为坐在车上,将看到的地理信息绘制成图。

这个字表明了古代画地图最重要的方式——实地作业。

车在古代的实地制图中并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重要的测绘工具。

“指南车”有一个很神奇的功能,不管你往哪个方向行进,车顶的小人都会指着同一个方向。

这个三国时期的机械大师马钧的发明,也叫司南车,整车都是机械结构,车顶的小人并不是因为磁性转动指南,而是利用了齿轮的“差速器”原理。

小人和车轮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每个车轮运动都可以带动小人转动。

古代地图怎么绘制的

古代地图怎么绘制的

古代地图怎么绘制的
中国古代的制图技术非常发达。

有一个叫做裴秀的人,西晋,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年)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

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

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

唐朝的地理学研究古代地的绘制与制作

唐朝的地理学研究古代地的绘制与制作

唐朝的地理学研究古代地的绘制与制作唐朝的地理学研究:古代地图的绘制与制作一、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唐朝逐渐得到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其中,地图作为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时期地理学的发展与古代地图的绘制与制作过程。

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唐朝时期,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得到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家广泛研究了土地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环境,并通过制作地图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呈现给世人。

他们的研究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古代地图的绘制与制作在唐朝时期,古代地图的绘制与制作以手工制作为主,采用传统的绘图技巧和工具。

下面将逐步介绍古代地图的绘制与制作过程。

1. 地理调查在开始绘制地图之前,地理学家需要进行详尽的地理调查。

他们通过实地考察、统计数据、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关于地理特征、地貌、江河湖泊、山脉、城市等信息,以获得准确的地理数据。

2. 地图绘制古代地图的绘制主要通过人工绘制,一般采用纸张或绢帛作为基材,并以墨水进行绘制。

地图绘制需要绘图师傅具备较高的绘画技巧以及对地理知识的熟悉程度。

绘图师根据地理调查所得的数据,在地图上标注出山川河流、城市乡村、道路路径等地理要素。

3. 填充地理信息地图绘制的过程中,地理学家还需要填充详细的地理信息。

他们会选择特定的符号和图形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比如使用山峰图形表示山脉,使用波浪线表示河流等。

这些符号和图形的运用使地图更加直观,方便人们阅读。

4. 标注地名地图上的地名是辨识不同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在古代地图制作过程中,地理学家会注意标注关键位置的名称,如国家、城市、重要山脉和河流的名称。

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

5. 校对与修订绘制完成后,地理学家还会进行地图的校对与修订。

在这一阶段,他们会对地图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错误或遗漏的地理信息,地理学家将进行修订,以保证地图的准确性。

古代中国的地图制作与地理测量

古代中国的地图制作与地理测量

古代中国的地图制作与地理测量在古代中国,地图制作和地理测量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理信息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许多显贵和学者都会亲自参与到地图制作和地理测量的工作中来。

一、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中国古代的地图通常是按照山川河流、交通道路、城郭堡垒、边疆海陆等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制作而成的。

之前的地图是凭经验和感觉来绘制的,往往是不够准确的。

但是,在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帝国的兴盛,地图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唐朝的时代,国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大观台,来负责地图制作和测量。

这个机构的组织很规范,绘制的地图非常准确。

唐朝的大观台所绘制的长安城地图,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城市地图中的经典之作。

唐朝的这种地图制作技术,一直延续到了明朝。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技术落后于欧洲。

但是,中国古代的地图仍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中国古代的地图善于以在全图上找到一个中心点,来体现地图的统一性,并有别于希腊和罗马古代地图中所采用的分段方法。

二、中国的地理测量中国的地理测量技术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例如,《吕氏春秋》中就描述了衡器、仪器等测量工具。

在清代以前,中国的地理测量主要依靠天文观测、地形测量和众多传统测量方法。

天文测量:从古至今,中国人就热衷于天文观测。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与中式算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测量太阳的高度或星球的坐标,可以计算出位置和地理经度。

在中国古代,有一些著名的天文测量家,如邹衍、张衡等。

地形测量:古代中国还善于用地形地貌来进行地理测量。

在唐宋时期,有很多的地形地貌测绘工作。

例如,张尚贤的《山山赋》记录了唐朝时期众多山水之间的关联性,这对于地理的认知与认识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料可见杨士雄《中国古代地图志》。

传统测量方法:此外,中国古代还出现了许多神奇传统测量方法,如测夜猫以实测距离,用拿跑者观测地理距离、利用水声测距、方法多种,层出不穷。

中国古地图

中国古地图

中国古地图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古代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也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中国古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地图的种类、制作方法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地图的种类可以分为地形地图、行政区划地图、河流水系地图、山川地势地图等。

这些地图都是通过绘制、描绘来展现出一幅幅的画卷,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地理面貌和地理特征。

其中最著名的中国古地图当属《郑和航海图》,这幅地图记录了郑和七度下西洋的航线和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中国古地图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绘制、雕刻和印刷等多种方式。

最早的古地图制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当时人们利用竹简、布帛等材料,通过一根根细长的线条勾勒出地形图的轮廓,并使用简单的符号标注各种地理要素和特征。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古地图的制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技艺,需要专门的绘图师和工艺师来完成。

他们利用金属工具雕刻出精细的地图线条和字体,并使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来描绘地形、水系和行政区划等要素。

此外,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为古地图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木刻、金属活字等印刷技术的应用,使得古地图的生产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中国古地图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地图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和认识地理环境,更是一种表达权力、思想和文化的载体。

通过研究古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地理认知和文化观念,进而揭示他们对于世界和自然的理解和把握。

古地图中保存的各种标注和说明,可以为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文化学家等提供重要的研究素材和参考资料。

同时,古地图也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古代的地理面貌和文化景观,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然而,由于古地图的保存和传承工作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古地图经过长时间的保存,纸张易于腐朽,墨迹容易褪色,使得古地图的保存和保护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与应用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与应用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与应用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着无穷的魅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产生历史名人与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的自然地理环境。

因此,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够为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在我国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年前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人们采用的是地形地貌草图,根据实地考察所得的信息,将地图绘制在兽皮、竹简或麻纸上,如今所谓的“古地图”就是从这些兽皮、竹简或麻纸上所割、刻、绘成的。

虽然当时的地图精度和现代地图差距甚远,但相对于当时的地理认识而言,其精度还是很高的。

例如,周代时所刻的金文地图,已经将中国的东西地理方位大体认识正确。

而在秦汉时期,地图制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时人们采用了更为高精度的技术,绘制出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绘图精确的《关中地图》和《琵琶形山水地图》等著名古代地图。

这些地图不仅在科技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也启示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地理的深入认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图制作是依据政治、军事、商业等需求而产生的,多为实用性地图。

从这些古代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地理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能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

除了制作地图,古代地图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在秦汉时期,地图成为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必需品。

政治家、将领在作战前常常提前绘制详细的地图,掌握有利地形的同时,更好地策划作战计划。

经济上,各商人会根据商业需要制作航海图谱、通商路线图等;同时农业方面也有各种各样的农业地图,用来确定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分布状况等。

这些地图的应用范围之广,甚至超越了现代地图的应用。

总之,在中国古代,人们不仅重视地图制作的技术和精度,也重视地图应用的实际价值。

地图已经成为古代中国文化和技术的一部分。

它的加深认识、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引领人们对科技和人文的新探索。

现在,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地图制作也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地图源流
❖ 1.图先于文
❖ 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表达,很可能是用图而不是文 字。最早记载中国人使用地图的实例是1954年江苏省 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年的铜器《宜侯矢簋》铭文。 其内容讲的是改封虞侯于宜,并赐山川、城邑、器物和 庶人。铭文云:

“佳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
图》,遂省《东国图》。”
❖ 前者主要服务于沿海岸航行的船只,后者 则用于在陆地驻防的军队,完全依据使用者 需要观察的方向来绘制和区分。
明万历董可威《乾坤一统海防全图》
(2)视读
❖ 挂图多置于官署衙堂的墙壁或屏风上,以政区 图为多,一般只显示疆域界线,用不同符号表示 府、州、县城等各级行政建制的相对位置,用立 面形象表现山脉和长城。周边国家和地区,仅用 文字标明相对位置,而不考虑实际距离。凡未明 确行政等级的地名均不加任何符号。此类图的绘 制不会太细致。中心城镇的符号和道路很突出, 但是比例往往失调。
❖ 铭文中提到两幅图:《伐商图》和《东国图》,前一 幅应是指武王伐商纣、周公助成王平武庚之乱时使用的 军事地图,后一幅可能指东方各诸侯国的疆域图。这是 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舆图记录。
2.现存先秦秦汉地图(出土地图)
❖ (1)战国中山王兆域图 ❖ (2)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木板地图 ❖ (3)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地图
❖ 长卷式地图还可以析为折叠相接的屏幅, 更有将其镶在屏风上,以适应中国殿堂建筑 的室内布局,起到分隔、赏析、研究的多种 功效。辽宁省博物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藏的两种绘本《九边图》就是由12个屏幅组 成。

❖ 案图适宜展在桌子上伏案而视,或躺在榻 上翻看,视图的距离较近,故内容繁多,而 且多有注记。有些图的注文写在红色或黄色 的纸上,分别贴在相应说明的位置,称“贴 红”或“贴黄”。
❖ 交通图、河渠图往往是长卷案图,方位往往 不固定:
❖ 一种以长卷式《郑和航海图》为代表,沿 着中国海岸线的走向,总是从海面向陆地视 望。地图的方位随图卷的展开,不断地变换, 但是陆地总是在上方。
台北故宫藏靳辅、周洽《黄河图》
❖ 一种是《万里海防图》沿海各省区的海防 军事营汛图,内容重在描绘中国沿海全程或 某一段沿海陆地、岛屿的防守状况,一般多 采取由陆地向海洋的视位。
❖ 政区图、城市图、边防图往往是挂图:总图 一般上北下南,局部图一般上南下北。
2.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大明混一图》“Amalgamated Map of Great Ming Empire”是现存最早的中文天下图,以明 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非洲,南至爪哇,北抵蒙 古,深受蒙元伊斯兰地图影响。
❖ 唐·贾耽《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海内华夷图》 ❖ 宋·沈括《九域守令图》《禹跡图》 ❖ 元朱思本《舆地图》 明罗洪先《广舆图》
❖ 计里画方是绘制地图内容的数学定位方法,不是 地图要素的表示方法。计里画方的数学基础与以形 象符号为主的地图绘制法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地图编 绘法。
《禹跡图》
(3)实地测绘与经纬坐标

❖ 雕版印刷出现以后,在木板上雕刻比在石 板上雕刻容易得多。到宋代雕版印刷已达到 兴盛,从私人刻书、书坊刻书发展到官府刻 印。刻印内容从书籍发展到地图,地图因而 得以大量保存。
南宋咸淳1270年刻本《佛祖统纪》中的《汉西域诸国图》
(4)彩色套印
❖ 宋代四川等地流行两色或三色印刷的纸币,元代 有朱墨两色印刷的《金刚经注》,但套印技术未能 在地图中普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
❖ 1.绘制技术 ❖ (1)形象画法 ❖ 类似于传统山水画法
❖ 中国地图通常采取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象画法, 则又反映中国古代地图脱胎于原始“意境地图”, 与山水画丝丝相扣的传统。“详于水而穷于山” 是中国古代舆图传统式样的特征之一。
(2)制图六体与计里画方
❖ 三世纪西晋时期的裴秀更总结出制图的六个 原则,被称作“裴秀制图六体”:
❖ 历代中央政府本身难以凭空绘制全国地图,往往 先征集地方官府的地图,然后再综合成全国一统舆 图。地方各级官府绘制地图,一方面是为了知晓所 管辖地域之方位、大小、户籍分布,以作为征收赋 税、执法统治的依据;另一方面则需送呈中央,作 为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对全国范围内的山川疆 域、行政区划、户籍人口、赋税廨额、关隘形胜有 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委官统治。历代官绘地图 有三年一造送或五年一造送的制度。
2、内务府档案中的舆图
❖ 内务府是清朝专门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其中有 造办处舆图房。“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凡中外臣工 绘进呈览后,藏贮其中” 。现存内务府档中有1943 件舆图,“分天文、舆地、江海、河道、武功、巡 幸、名胜、瑞应、效贡、盐务、寺庙、山陵、风水 等十三大类”舆图房保管的地图多数是各地呈进的 舆图,也有少量由画工按图样改画者,像:康熙 “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全图”、乾隆 “十三排内府舆图”等比较珍贵的大型全国总图, 都属此档案收藏。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 大量舆图即原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之贮藏。
❖ “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 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 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
❖ 阐述绘图基本数学要素:比例尺、方位和距 离,以及因地形起伏、偏斜和曲折而带来的距 离误差如何加以改正的方法。
❖ 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对中国传统制图学的影 响延及了一千五百多年,直至十九世纪清朝末年 绘制的某些地图仍在使用他的制图原则和方法。
3、军机处档案中的舆图
❖ 军机处是清雍正时设立的辅佐皇帝办理军政要务的机构,现 存军机处舆图属于官员进呈奏摺中的附件,辅助说明奏报的 事项。奏摺经皇帝硃笔批阅发回原呈奏人后,摺中附件与原 摺抄录的副本合并,成为“军机处奏摺录副”,被留置于北 京紫禁城内的军机处。一档馆保存军机处舆图448件,“现 单独存放,分为舆地、江河湖渠、水陆路程、军务战争、行 宫、寺庙、矿厂、建筑、陵墓、其他10类”。由于奏摺和舆 图分开存放,许多舆图的年代和作者都需要重新考证。
❖ 现今能见到的最早雕刻朱墨两色套印的地图是明 代《今古舆地图》。该图是明代吴国辅等人编制的 古今对照的历史舆地图,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 刻本,共有地图58幅,以明代内容用黑色,古代内 容用红色,这与传统的“古墨今朱”的画法相反。
今古舆地图·今古华夷区域总要图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黑、黄、绿 三色套印《河防一览纂要》地图
(4)民绘本
❖ 官员学者 通经明史 ❖ 书商坊肆 刻印获利
三、中国古代地图类型
❖ 1、类型 ❖ 天文图、疆域图、河渠图、城市图、军事
图、交通图、风景图等 ❖ 各种地图对地理要素所采用的不同表现方
式,专题地图为研究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 历史、政治、水利或军事地理,提供了相对 准确的时空断面。
2.方位与视读
五、中国古代地图的收藏与管理
❖ (一)清代舆图收藏机构 ❖ 流传至今的地图绝大多数都是明清两朝绘
制的,总数约有上万幅,这些地图在清代主 要收藏在以下几个机构:
1、内阁大库档案中的舆图
❖ 清初,仿前明旧制,置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 文院)为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一个中央机构, 雍正以后,其权力渐被军机处所夺。内阁下设典籍厅、满本 房等掌理档案图籍,即内阁大库档案。其中包括清代中央及 地方官员经内阁进呈皇帝的公务文书,主要为题本,以及随 题本进呈的各种舆图。题本经内阁典籍厅官员批红后,则称 为“红本”。宣统元年(1909)为推行新政,清学部奏请设 立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前身),议定以翰林院、国 子监以及内阁大库残本为基础典藏,从内阁大库红本中捡出 明、清旧本舆图一百余种,转交京师图书馆庋藏。这批舆图 后来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 (1)方位 ❖ 中国地图采用不同的方位,是绘者从使用
目的出发的方位观。中国传统地图,或上北 下南,或以南为上,更有甚者,以卦位为方 位。

❖ 无论官绘,还是坊间私刻,古地图的方位都 不固定。地图的方位恰恰反映了制图者的文 化观念,各种地图对地理要素所采用的不同 表现方式,透视的方向,载量的取舍,既代 表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那个时 代的思想和文化。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aps
席会东
Xi Huidong
西北大学 丝绸之路研究院
Institute of Silk Road Studies Northwest University
报告人学术简历
4.兵部档案中的舆图
❖ 兵部(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陆军部)曾是清朝掌管全 国军事、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考核、升黜、任免的 机构,下设职方司,照例有保管舆图之责。现存兵 部档案中除文件外,尚有修筑各地炮台、军港之工 程图等舆图资料。
❖ 当然,并非仅有上述四种清朝档案卷宗内保存舆图, 鉴于清室解体后,原档案曾有拆散移存的情况,因 此其它档案卷宗里也可能还会保存有与之相关的专 题舆图。
❖ 周公在嵩山建立观星台 ❖ 唐代僧一行测绘 天文测绘 ❖ 清代康熙帝任用传教士进行全国测绘 ❖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命中国官员与西方传教士赴
全国各地测绘制图,至五十七年(1718)全图绘成。实地 考察与制图综合相结合
康熙皇舆全览图
(3)绘制主体与存贮方式
❖ 地图是一个国家领土与主权的象征。在中 国古代,由于地图与军事、政治的关系重大, 地图之得失,常关系土地之得失。所以,古 代图籍多由政府绘制执掌,地图也往往是作 为国家档案的一种来收藏,往往由中央机构 或地方官方的档案库房保存。
华夷图 北宋徽宗政和 七年(1117 年)至徽宗宣 和七年 (1125年) 间绘制,南宋 高宗绍兴六年 (1136年) 十月刻石。 强调华夷之辨, 借以彰显其文 化正统性和优 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