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那些人——《朝花夕拾》专题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专题研究
`.
1
一、阿长
2
1、人物介绍: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 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 九,是做裁缝的,他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 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 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 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 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 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阿长这个不幸的寡妇只求平 平安安,鲁迅回忆起来,对她充满同情。
4
(2)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阿长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来到周家 做女工,也不知收敛,一味适性任情,“常喜欢切切察 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温文尔雅的主人家就显得 格外粗俗,连小主人都对她讨厌之极。
可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却对工作极其认真,文中写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 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关注到“我”,并主动问“我”上 课的“讲义”能否抄下来,要“我”拿出所抄的讲义给他看,而且,“此后每一星期 要送给他看一回。”对“我”的讲义呢,“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 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 他所担任的功课……”从这些细节中,我们看出了一位老师,对一个远道而来的 学生是多么认真负责。同时精心为“我”改正解剖图,“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 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里也体现了藤野先 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生活“模胡”与工作“细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很好地突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道出了鲁迅难忘的原由。
5
(3)阿长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
前半部分虽然用的是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 其实阿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前后一致的,并非平时不 好,惟独买《山海经》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长对 孩子的关爱,就她的本意来说,是要孩子干净、安 全,有教养,她总是为孩子操心。“烦琐”正说明她 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养。当然她不懂儿童心理,许多做法违拗儿 童心理,使孩子感觉讨厌、麻烦。买《山海经》则 是叫孩子称心如意的一回。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 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却来问《山海经》是 怎么一回事;并且,她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 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 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 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之 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6
二、藤野先生
7
1、人物介绍:
藤野严九郎(Fujino Genkuro),1874年7月1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 逝世于19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 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他在 读小学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 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896年10月毕业, 并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 同年7月开始,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科专门校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 刚满27岁。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现日本东北大学)成立,1912年 仙台医科专门校并入,成立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年决定成立 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 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1919年回故乡自 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3
2、人物形象:
(1)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出身之低下。她享
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尤其不幸的是, “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几 天回家。
阿长相信命运。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 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 顺顺流流”。她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 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运气,全在孩 子有没有“恭喜”她,要是不说,可就惶急了,说了, 开心得什么似的。
8
2、人物形象:(1)生活的“模胡”与工作的“细心”。
鲁迅在日本的医学导 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他给我们留下的 第一印象是其貌不扬,并没有特别之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 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 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随后,我们便听到了有关他的掌故:“据说是穿衣服 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 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因穿着不讲究, 竟遭人疑心了,多么“模胡”的老师。
阿长知道许多事情、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 化的载体。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诸如什么“死了人, 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也有落后的成分, 诸如认为孩子拔草、翻石头就是顽皮,这是落后的儿童 教育观。但是,课文所写,迷信、落后的东西并不多, 多数是不错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 吉利文化。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这是珍惜劳动 果实。不要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这是讲究形 象。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避讳修 辞。至于阿长讲长毛,可见民间对长毛的传说,是珍贵 的历史资料,于我们认识太平军不无裨益。
9
(2)思想的“超越”与无私的“鼓励”
藤野先生是一个师德高尚的日本教师,他的思想是开明的,理念是单纯的。作 为一个平民教师,他没有狭隘的民族观。面对学生,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 的,那就是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为此,他表现出了 不同于常人的气质与风范。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 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为鲁迅弃医从文 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 辱的弱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特别是在与藤野先生亲切和蔼的谈 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既尊重学生——“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 也尊重科学——“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他不仅关心鲁迅的学业,而且关心其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其解剖实习中的 出色表现感到欣慰。热爱学生、理解学生,鼓舞学生成长,老师的伟大也莫过 于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