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认识论?

认识论。knowledge,theory of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知识的定义。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关于知识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书中他发展了知识的定义。我们知道,想要被定义为知识,它必须是真的,并且必须被相信是真的。苏格拉底认为这还不够,人们还必须为之找到理由或证明。柏拉图将知识定义为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被相信的事物)。这个定义暗示我们不能因为

相信一件事并且那件事是真实的便说我们

知道这件事。一个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病人相信他很快会康复,即便日后事实如此,我们不能说这个病人知道他会好,因为他的相信在当时缺乏证实。因此知识由于证实而区别于人们所相信并且真实的事。认识论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恰当地证实真实的相信。人们有时将这称为证实理论。《泰阿泰德篇》中的定义认为我们可以相信一件事而不去

知道它。它暗示我们可以相信一切我们所知道的事。这样,我们知道的事是我们相信的事的子集。

▲先验与后验知识。

西方哲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种:先验与后验。

先验意味着仅凭推理得到的知识(先于经验观察),而不受直接或间接经验(这里经验通常指通过感官对于世界的观察)的影响。

后验指其他种类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的得来和证实需要借助经验(经验观察之后),也被称作经验性知识。

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是否存在先

验综合知识。概括地讲,理性主义者认为存在,因而就要面对“先验综合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相反的,经验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外界经验的体现,并不存在先验综合知识。

经常被认为有着首要地位(priori stat us)的知识领域是逻辑和数学,他们探讨的主要是抽象的、形式上的对象(客体)。经验主义者否认这些领域有前知(即不证自明的知识的知识)。两个较著名的反驳是这些知识都是通过经验得来的(如约翰·穆勒J ohn Stuart Mill)及这些领域不构成真正的知识(如休谟)。

▲知识与信仰。

知识既是真的,又被相信是真的,是交集。在详细考虑知识的定义之前,区分相信的具有轻微不同意义的两个含义是很必要的。第一个含义是在某事缺乏足够证据时仍相信它的真实性。在此意义上,一个人可以在意识到自己找不到足够证据的情况下相

信如幽灵或一些类似的现象。一个人可能会

说“我知道行公路没有坐飞机安全,但我就是不相信”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惧,所以此人不敢坐飞机。第二个含意中,相信某事就意味着认为其是正确的。相信一件事就是单纯通过思考。哲学家们在探讨知识时运用的就是这种相信。这里的逻辑是,一个人想了解一件事物,就必须相信它是真的。如果有人说:“我知道A,但我不相信它是真的。”从深层含义来讲,这个人自相矛盾。

知识与信仰及观点不同。某人声称他相信一件事是事实,当然他有可能犯错误。对于知识却不是这样的。例如,小明认为一座桥是安全的并试图通过它,不幸的是,小明的重量使桥坍塌了,我们可以说小明相信桥是安全的,但他错了。但我们不能说他知道桥是安全的,因为桥并不安全。如果一件事想成为知识,它必须是真的。同样的,两个人可以相信相互矛盾的两件事,但他们不能知道相互矛盾的两件事。例如,小明可以相信桥是安全的,而同时小刚相信它不安全。但他们不能同时知道两件相互矛盾的事。

区分知道与能不能做。若小丽说:“自由式是最快的游泳姿势。游法是摆动双腿,及手臂向前面划出近圆状。”依小丽的说话来看,小丽可能具有相关自由泳的知识并真的会游自由泳。若小丽的知识单是从百科全书中得来,她就没有游自由泳的技能。换句话说她有命题性知识,却没有任何过程性知识;也就是知道理论,但不会做。

▲知识论或认识论的理论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者声称知识是人类经验的产物。近代经验论者宣称只有经验才能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并是达到真理的唯一可能性。现代经验论者认为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需要在现实中论证,然后依据它与事实的匹配度来决定是否应该持有此理论,自此,经验哲学的核心问题变成了检验这种相符度。经验主义与科学有密切关系。虽然科学的效力毋庸置疑,在哲学上科学怎样和为什么起作用引起了争论。科学方法一度因为其保证科学实验的成功而被人所钟爱,但现在科学哲学所遇到的问题使人们更加偏向于连贯主义(即非个别经验)。经验主义经常

与实证主义相混淆,但后者更强调人对现实的看法或感受,而不是人在现实中的经验本身。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者相信有并不来自感官经验的前知或先天思想。这一点可从很多经验中看出。这些思想可能来自于人类脑的结构,或者它们独立于大脑存在。如果它们独立存在,当它们达到一个必要的复杂程度时就能够被人类所理解。理性主义者的观点可以被浓缩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理性主义者认为一切真知都来源于人类先天的或不证自明的知识及其逻辑的演绎。

▲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建立于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本体论之客观化趋向的批判之上,这种客体化趋向在认识上的表现,就是要求把对象(客体)看成是给定即先在的。认识围绕客体展开,它所带来的问题是:第一,客体的给定性根据于什么?第二,对给定之客体的认识如何能保证主体意识的正确性?康德深刻地洞察到了这种矛盾,开始进行认识论上的“哥白

尼式的革命”,让对象与人的认识相一致,主体性哲学由此形成气候。科学的发展突出了哲学研究中认识论的地位和意义,哲学家开始自觉地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反思人

与自然的关系,主体性的哲学应运而生,它初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经过康德、费希特对“先验自我”与对象关系的系统研究,而后在黑格尔的对象化——异化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1、意识(精神)具有主动设置自己对象的能力;2、一切对象都是意识(精神)的对象性存在物,是被给予的;3、意识向对象的过渡是一个否定性的(使之去感性化达致形式上的统一,以保证认识的一致)中介过程。这种被这些唯心主义哲学家表达得十分抽象思辨的看法,在马克思看来,其实正是对人的实践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推崇,当然,被绝对化了。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原为自然界和人,对象化获得了感性的意义,人通过自己的感觉,一方面证实了自然界作为对象的外部给定性,另一方面证实了自己作为主体的受动性,这是对传统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